浅谈书法的意境和气势

合集下载

书法作品的意境与气韵的表达

书法作品的意境与气韵的表达

书法作品的意境与气韵的表达书法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用笔墨勾勒出的文字,传递出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气韵。

在书法作品中,意境是通过线条、笔画的运用以及整体布局来表达的。

而气韵则是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用笔的力度来展现的。

本文将探讨书法作品的意境与气韵的表达,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意境是指书法作品所要表达的一种情趣或氛围,它通过线条、结构和整体布局来展现。

一幅书法作品如果能够通过笔画的有机结合和布局的合理安排,使人感受到其中的某种情感或思想,那么它就具备了独特的意境。

例如,在一幅山水书法中,通过线条的曲折、疏密的布局以及字体的大小、形态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山水的壮丽和宏伟之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广阔。

而在一幅草书作品中,通过筆势的厚实火爆和字体的欢快有力,可以传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气韵是指书法作品所要表现的一种生动、有活力的形态,它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用笔的力度来展现。

一幅书法作品如果能够通过墨迹的深浅浓淡变化和笔法的运用,使观者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力和活力,那么它就具有了独特的气韵。

例如,在一幅楷书作品中,通过筆势的铁马河山和墨迹的浓淡变化,可以表现出作者刚毅坚定的性格和内心的丰富。

而在一幅行书作品中,通过筆触的舒展和墨迹的浓淡适度,可以体现出作者的豁达和自由。

意境与气韵在书法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能够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当观者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如果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气息,那么作品就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其次,意境与气韵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

每个人的书法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意境与气韵则是表现这些特点的重要途径。

最后,意境与气韵还可以传递出一种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传达出深远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为了准确地表达书法作品的意境与气韵,作品的排版非常重要。

在排版时,要注重文字的整体布局和字体的选择。

例如,对于山水书法作品,可以采用左右分阕的布局来表现山川河流等要素,字体则可以选择大篆或隸書以突出其雄浑厚实之感。

浅谈书法的气、韵、神_新闻资讯_集雅斋

浅谈书法的气、韵、神_新闻资讯_集雅斋

浅谈书法的气、韵、神_新闻资讯_集雅斋书法这门艺术,既简单,又玄妙。

以汉字为载体,稍识字者一纸、一笔、一墨、一案,即可为之,是谓简单;但其中的理、趣、意、境,寻常人却不易理会,非深研者不能窥其堂奥,是谓玄妙。

对于书法作品,无论创作还是欣赏,其实都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

一个是形而下的,即有形的,如用笔、结字、章法、用纸、用墨、用印等;一个是形而上的,即无形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可悟得不宜传授,即书法的气、韵、神。

一个以书法为职业、为事业,或者对技法层面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的人,对书法艺术的进一步追求的关注点更多地应放在形而上即书法的气、韵、神上。

方放书法《兰亭序》书法之气“气”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概念,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元,推动着生命的形成和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催发了人的精神和情感。

气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可感知,又可意会。

气的概念应用于书法领域,用来作为对作品的品评,由来已久。

明代书画理论家汤临初在《书指》中说:“论书画者先观气,次观神,而后论其笔之工拙。

”清人梁同书云:“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

”清沈宗骞《笔法论》云:“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气之沉着也。

凡下笔者当以气为主,气到便力到。

”何绍基《草堂书论抄》云:“气何以圆?用笔如铸元精,耿耿贯当中,直起直落可也,旁起旁落可也,千回万折亦可也,一戛即止亦可也。

气贯其中则圆,如写字用中锋然。

”清人书论中,对气的概念使用最多,他们习惯于对前人作品从气的角度去观察品评,对书法中气的认识已经有一种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如评黄山谷书“似箭锋所指,人马应弦而倒”,评东坡书“笔所未到气已吞”,讲的都是气在书法作品中存在的一种感觉,把气看成书法作品的本质构成和命脉所系,是主体人格精神的表达。

当代的书法理论也有许多关于气的论述,但多是沿袭古人的观点,侧重从属于人的关系以及人格精神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及描述。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谈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书法美的认识,可以从书法的意境方面进行探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意义,更在于其艺术表现形式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强调的是“意境”,也就是通过笔墨运用,表现出一种抽象的意境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难以言喻的,但是可以通过对书法美的认识来领悟。

首先,书法美的认识需要从笔墨本身入手。

书法强调“以形写神”,也就是通过形态、线条、笔墨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

因此,书法艺术中的笔墨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体现。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笔墨的运用,才能真正认识书法的美。

其次,书法美的认识还需要从书法作品中领悟。

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往往反映了书法家的性格、情感和艺术造诣。

例如,行书、草书等书法形式中,表现出书法家激情四溢、气势磅礴的一面,而楷书、隶书等书法形式中,则表现出书法家稳健、端庄的一面。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书法美的多样性。

最后,书法美的认识还需要从文化背景中获得。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意义,
更在于其文化背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只有了解书法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领悟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意境感受。

综上所述,书法美的认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和内涵,才能真正领悟书法美的魅力。

书法艺术的神韵

书法艺术的神韵

书法艺术的神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热爱和追求。

书法艺术的神韵,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通过笔墨、结构、布局等元素,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美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一、笔墨的灵动与气势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于笔墨,它是书法家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笔墨的灵动与气势是书法神韵的基石,它需要书法家通过熟练的技巧和精湛的修养来展现。

在书法中,笔墨的灵动不仅体现在线条的流畅和变化上,更体现在笔锋的运用和墨色的控制上。

书法家通过笔锋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笔墨之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墨色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结构的严谨与变化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结构。

结构是指字形的大小、长短、宽窄、高低等方面的关系。

在书法中,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既要注重整体的布局和协调,又要注重每个字的个性和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结构的变化是书法神韵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它能够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

三、布局的和谐与统一除了笔墨和结构之外,布局也是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局是指整幅作品的整体安排和分布,它需要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作品的整体效果和美感。

在布局中,和谐与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只有当每个字、每个部分都能够和谐地融入到整体之中,才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同时,布局中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

四、神韵的超越与升华最后,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神韵的超越与升华。

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它需要书法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够逐渐领悟和掌握。

在神韵中,超越与升华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只有当书法家能够超越物质形态的限制,将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够让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一种艺
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是中国人民对生活、对感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国文化的深刻体现。

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意蕴深远、意境悠长。

中国书法倡导“意境超然”,即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自然界的风景或者哲理等。

苍松挺拔、山峦跌宕、江河
奔流、云雾缭绕等形象的描绘,营造出的超然意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
畏之情。

而在书法中所蕴含的大量诗词意境更是丰富多彩,这些诗词的意境通过书法作品
的表现出来,使人感到无限的美好和心灵的净化。

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内在力量是积极向上的。

中国书法所包含的意境,往往使人心
旷神怡、豪情万丈。

在中国书法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诗情画意,这种诗意和画意,不
仅表现出了诗人的文学气息,还表现出了书法家对于诗文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书法家
通过笔墨的运用,构思出气韵生动、风姿万端的书法作品,使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充满
希望和活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意境,让人们在疲惫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激发了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是中国人民对生活、对自然、对文学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国文化
的深刻体现。

通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意境,既超然悠远、积极向上,又丰富多彩,使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
赏中国书法作品,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

在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是指通过对字体、笔墨、布局等方面的精心构思和运用,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品格、气质等特征,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这种意境通常由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情绪等因素塑造,并且通过文字的布局、用墨的深浅、笔墨的笔法等手法来展现。

中国书法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韵意境神韵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气韵、神态和生动性。

在中国书法中,神韵意境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和情感力。

通过对墨迹的流动、笔画的跌宕等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动态感和韵律感,给人以无形之中的震撼。

通过笔法的婉转、放纵与收敛,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气质和情感。

2. 意境悠远中国书法常常通过表现自然景物或者历史人物、事件等来展现作品的意境悠远。

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的书写,展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理解;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书写,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回想和感慨。

这种意境悠远通常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和对历史、自然的思考。

3. 意蕴隽永中国传统书法强调墨韵、笔力、结构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在书法作品中,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还是行书,都需要具备深刻的意蕴。

通过行笔的力度、墨色的深浅、结构的优美等方面的处理,使墨迹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内在的美感。

这种意蕴隽永往往能够给人以启迪和静心的感受。

4. 意态飘逸意态飘逸是指作品在表现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时候,所具有的灵动和飘逸感。

通过对文字的布局和结构的处理,使作品在视觉上产生艺术美感,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这种意态飘逸在传统书法中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美感,而且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

试论书法的“意境”

试论书法的“意境”

试论书法的“意境”据说,好的书法就是能让人感到有意境,意境越深远越是好作品,那什么是意境呢?意境看不见摸不着,好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似的,真让人糊涂啊!其实呢!书法艺术的意境就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形式美构成对于书法意境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境蕴含于形式美之中,形式美是意境产生的基础。

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相比,外国艺术重在写实,而中国艺术注重“意”的表达,有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是通过有限的文字或形象,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美的艺术感受,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那么,书法的意境美到底有哪些表现呢?小编研究了很多年,终于明白,原来是终于的。

1、壮美(1)宏大磅礴---典型者莫过于唐代颜真卿的楷书了。

颜真卿为人忠介耿直,刚正不阿。

在朝为官敢于同权贵、奸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以身殉国。

一身正气,为后人敬仰。

其楷书除早年的《多宝塔》尚具唐楷书风拘于点画、结构外,《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东方画赞》等都是雄强之作,给人以宏大磅礴、咄咄逼人之感。

如《勤礼碑》,用笔圆润,横细竖粗对比强烈,筋力丰满,刚劲郁勃。

笔势从传统的“相背”变为“相向”,造成体式开张、宽舒、博大的效果。

《麻姑仙坛记》虽横竖变化不大,但时出蚕头雁尾,骨力挺拔、刚快雄伟,多有隶篆笔意。

其结构则“展促方正、大小合一、多期满格”,重心也明显低移,表现了颜体楷书的典型特征。

(2)森严峻拔---森严是指笔画线条和结体法度的谨严,峻拨是一种挺拔、昂扬的精神面貌。

唐代欧阳询的作品就具有这种意境。

他的《九成宫醴泉铭》被推为以“法”著名的唐楷之冠。

此碑运笔刚劲而凝重,峻利而含蓄,撇捺坚挺,竖弯钩则全用隶法,向右上挑出,气势开展。

体貌似平稳,但平稳中却不失险峻。

他的《仲尼梦奠帖》属行书,郭天锡在跋记中说:“此本劲险刻厉,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中国书法所含的意境是指通过书法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意境。

以下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进行探讨。

中国书法通过字形、笔墨、布局等方面传递意境。

字形是书法艺术的基础,不同字形通过扭转、变化等手法,使字形充满生动活泼的意境。

如“柳”字,通过书法的表现形式,在柳枝舒展的也展示出曲线的柔美与流动感,给人以青春活力之感。

而笔墨则是通过用笔的技法和墨色的变化,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如运用瘦金书的精湛技艺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平和的意境。

中国书法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意境。

中国古人讲究以情感感人,通过书法作品传递出真挚、纯粹的情感。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行书,用意境化的线条和紧密有力的笔锋流露出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游戏人间的豁达志趣,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又如黄庭坚的草书,字体豪放激昂,传达出作者痛苦与矛盾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之感。

中国书法通过意境的构建表达思想和主题。

中国古代书法家常常借鉴古人的作品和自然景物,通过书写手法塑造特定的意境,达到表达思想和主题的目的。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描绘人物、酒宴等场景,通过线条的运用,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和主题,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字形、笔墨、构图等方面,也包括情感的表达和思想主题的塑造。

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中国书法家们用笔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融入传递给观者一种深邃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终,中国书法的意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引发对人生、自然和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

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

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一位书法家追求的精神高度,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

第一境界:神韵书法的神韵是指作品透露出的大气、神韧、韵律、韵味。

就是所谓“出自同一手,洒脱不相同。

”正确表现书法的神韵,不仅要求有充分的内心感受和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和打磨,对形体自然、韵律和典雅之情的了解必须相当深入。

第二境界:气韵生动书法的气韵生动是指作品生动有韵律,境界高,气势磅礴,展现出灵动的生命力,富于张力,充满了强烈的韵律感和旋律动感,是典雅俊秀、庄严典雅的艺术表现。

第三境界:骨法精到书法的骨法精到是指作品中线条结构周密,气韵神秘,信、用、欣三者兼备,笔力纵横、韵律完美,始终恪守并逐渐深化传统的构成和形态变化规律,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第四境界:意境深远书法的意境深远是指作品情感丰富、充满人性化,紧密联系着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同时又能够触动观赏者内心深处的感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留下深远的艺术印象。

第五境界:心手合一书法的心手合一是指书家即将手写的书法融入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内参,每一个笔画都集中了书家的精神和意志,并充分发挥了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神态、手势和心灵感悟上获得了顺畅的统一,形成了神、气、骨、形俱佳的境界。

第六境界:神韵兼备六个最高境界的最后一个就是神韵兼备,这是指充分运用神韵、气韵生动、骨法精到、意境深远、心手合一等多种境界的表现形式,将六个境界有机融合,达到思想、艺术、技术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

以上就是书法的六个最高境界,每一个境界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

书法的崇高美

书法的崇高美

书法的崇高美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认为具有独特的崇高美,这体现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审美价值以及文化内涵上。

以下是书法被视为崇高美的一些方面:
1.表达意境:书法是通过笔墨纸砚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通过笔画、
布局、墨色的变化等元素,传递出深邃、宁静、高远等崇高的情感和意境。

2.审美形式:书法追求的不仅是文字的工整,更是在纸上展现出的艺术形式。

每一笔、
每一勾画的线条都被精心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3.文学意蕴:书法往往伴随着文学意蕴,传达着文字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内涵。


过书法,人们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文学意蕴为书法赋予了崇高的价值。

4.传统文化传承:书法在中国等东亚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
式。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字体的传承和演变,传达出一种对历史、传统的崇敬。

5.艺术创作的过程:书法的创作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专注的过程。

艺术家在纸上通过
墨、水、笔的运用,一笔一划地创造出艺术作品,这种创作过程本身也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修行。

总体而言,书法以其独特的审美表达、深刻的文学意蕴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被赋予了崇高美的特质。

通过书法,人们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艺术之美,以及对智慧、历史和人文精神的尊崇。

试论书法的力度美与气势美

试论书法的力度美与气势美

试论书法的力度美与气势美摘要:书法美的表现涉及诸多审美要素,力度美、气势美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力度美,血脉润畅、贯气通神的气势美,是一幅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经典书法作品必不可少的美构成。

关键词:书法力度美气势美一、力度美世人评赏书法作品,历来重视作品的力度美。

古人称赞王羲之书法“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说法流传至今,并被广泛引申使用。

但书法作品怎样才算有力度,却众说纷纭。

书法艺术中的“力”,是指每个字的点画轨迹所表现出来的力度或动感。

无论什么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都少不了力。

有力则飞动、活跃、遒劲,自然显示出力度美。

在书法中主要表现为笔力。

笔力的有无及高下,反映出作品的好坏。

故历代书法家非常重视笔力,书法评论家也把笔力作为评判书作优劣的重要标准。

书法的力度,是人们由书法的艺术形象中感受到的一种意象。

所以也叫力度感。

力度感的产生,是在书法者的指,腕,肘的力的作用下,由笔毫沾墨在纸上运动所造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又是运动艺术。

运动靠的是力,书法也是靠书者指,腕,肘的综合之力。

由于毛笔和墨的性能,以及创造书法艺术形象的需要,决定了书法者的“力”的特点;与其说是指,腕,肘之力,不如说它是书家的气和意念。

古人强调书写时需“凝神静虑,言不出口,气不盈息'由此可见书法的力度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书法家内心意念和胸中之气在作品形象中的观照。

怎样体现笔力呢?蔡邕《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用笔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

如度曲用低调低字,要婉转清澈,仍须有棱角,不可含混过去。

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

”两位名家强调运笔都要用力,都要注意运笔方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用“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屋漏痕”等来比喻书写时的用力来表现线条的有力,还有诸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弦之姿等,这些奇异莫测的运笔造型方法,正是书法运笔用力“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生动体现。

浅谈中国书法意境美 2

浅谈中国书法意境美 2

浅谈中国书法的意境美王德成一、书法艺术意境美的因素书法为什么美?我认为有两个因素:第一,书写工具是用动物毛制成的毛笔,笔锋柔软富于弹性。

它使书法获得了艺术必须讲究变化的基础。

第二,中国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这就使书法具备了艺术必须源于生活和自然、艺术必须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条件。

艺术,正是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在作者的形象思维指导下创造的美。

二、书法艺术意境变化的用笔之美我们先分析第一个因素——毛笔和书法美的关系。

艺术贵变化、贵有个性。

书法艺术,由于它的色彩极为简单—白色的宣纸和黑色的墨,因此,必须善于变化,才能获得艺术的魅力。

这种变化,一则依靠书体的多种多样,如甲骨、钟鼎、小篆、隶、楷、行、草诸体;另外也依靠书家风格的变化。

同是草书,张旭的《古诗四贴》写得逸势奇状,怀素的《苦笋贴》写得飞动圆转,正如虞世南所说:“兵无常阵,字无常体。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书法艺术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点画上,即线条的变化。

书法是通过点画的粗细、浓淡、断续、向背等等变化,来反映作者的审美情趣的。

书法能以有限的点画而致无穷的变化,正是从线条的变化中获得了生命力。

怎样才能做到点画的千变万化,关键就在于书写工具是一枝用动物毛做成的毛笔。

毛笔的最大特点是柔软,并富于弹性。

用毛笔书写,便能令笔听我使唤,随心所欲,运用时既能做到铺毫、收锋自如,又能从而产生轻重、迟速、肥瘦、粗细等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

毛笔柔软而富于弹性的特点,还决定了点画的变化可以通过用笔直接与书法家的审美趣味、情感联系起来。

书法家审美思想的奔泻、外化,是自由自在的,毫无拘束的。

汉末大书法家蔡邕论用笔时说过:“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奇怪”即“变化”,指变化的有生气、有妙笔、有险笔、有绝笔,所以这些点画的奇异变化全在于笔毛之软。

书法强调中锋走笔,视为用笔的法规,要求笔笔中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目的是求点画变化而有重心,静谧中显浮动,使点画之美有立体感。

书法的魅力及感悟

书法的魅力及感悟

书法的魅力及感悟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
的传承与发展。

我从小就喜爱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它让我对生命与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书法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流畅感。

字体要有意境,有美感,大气磅礴,细节精致。

如此极致的表现力,让我能够发掘出自己的潜力,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书法不仅是一
门技巧含量高的艺术,更是一种灵魂的抒发。

轻扫笔锋,幽远悠远,
书写出人生的烦恼和追求,是我的心灵所感受的。

其次,书法让我懂得了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有时候我们太过注
重表面光鲜的东西,忽略了周围那些细微的变化和变化背后的真正意义。

书法的笔画、用墨,都需要切切实实去体悟其中蕴含的生命力。

用笔筋所表达的,是信心还是绝望;用力量所呈现的,是快乐还是不甘;用感悟所传递的,则是人生的智慧和真谛。

最后,书法让我懂得了坚持与追求的重要性。

在书法创作之中,刻意
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就像一棵树必须要有循序渐进的生长才能茂盛,在书法创作中,也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和耐心。

我深刻理解到,
艺术需要在坚持的基础上不停追求,不停探索,才能更加展现出它的
内涵。

综上所述,书法的魅力是多面性的。

它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专
注力,更能提高自我文化素养,感受人生之美。

书法就像一艘船,驶向人生的彼岸;,更是一座山,耸立着我们人生的精神家园。

我想,这便是书法给人的教益,更是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是由历代书法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而来的,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以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些主要审美标准:
1.神韵生动:中国书法注重表现作者的个性和情感,追求作品的神韵生动。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意境,使观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气息。

2.气势磅礴: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气势磅礴、气势雄浑的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的技巧,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3.结构稳健:书法作品的结构应该稳健有力,字体间的比例和平衡要得当。

整个作品要有和谐的美感,让人感觉舒展自然。

4.线条优美:线条在书法中非常重要,书法家注重线条的优美和流畅,追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5.用笔自然:书法作品的用笔要自然流畅,运笔要得当,不做刻意追求。

6.传承创新:中国书法艺术强调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书法家要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融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新,使作品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独特的风格。

7.诗意抒情:书法作品往往伴随着诗意和抒情的表达,文字与意境相得益彰,通过墨香千年,传达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些主要审美标准,这些标准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和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指导和追求。

然而,审美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对书法艺术有不同的看法和喜好。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

对中国书法中所含意境的理解中国书法是一种由笔画构成的美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筆画的组成与鋪陈,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哲学以及其对自然、历史甚至宇宙的理解与感悟。

因此,探讨书法所含义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书法所表现的丰富内涵包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道德、民族、文化、历史、艺术、意象等各个方面。

例如,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山水、花鸟、走兽、龙凤、星月等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丰富象征体系,它们所蕴含的意境不仅是美的,而且是道德、历史、人文等多方面。

笔者曾见过一幅中国书法作品,里面有一个“福”字,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这个字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期许,是对幸福和吉祥的向往和祈愿。

其次,中国书法中所含的意境不仅体现了对物品的描绘,更多的是表达了对物品的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实际上,一幅成功的中国书法作品应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或技巧的展示,更应该是思想、情感的表达。

例如,“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人极为重视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仅是笔画的描摹,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精神的展示。

因而,通过书法作品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源,将生命与自然的宏伟融合成一体,这是中国书法中常见的意境,它所表达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把思想、情感和人生哲学融入其中。

最后,中国书法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历经上千年的文化演进中,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精华,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心法修行。

通过中国书法,人们可以深刻理解、感悟和领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秉承文化之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且纾解心灵,在历史文化长河中驰骋,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总之,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意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涵,都是对人们归纳总结历史和人生经验的精华,也是人们在追求自我提升和精神追求时的重要资源。

书法中的意境与审美价值

书法中的意境与审美价值

书法中的意境与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一直被视为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书写,更是一种表达与沟通的方式。

通过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意境与审美价值。

本文将探讨书法中的意境与审美价值,并进一步阐述其在文化传承与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性。

一、意境的表达书法作品通过汲取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好元素,通过艺术手法将其融入到文字的表达中,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意境是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情境、氛围和思想感受,它通过文字的布局、笔墨的运用以及线条的组合来表现。

在书法中,意境的表达常常依赖于毛笔的泼墨与走笔。

通过挥洒自如的笔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各种丰富的笔触和线条,从而表达出文字所代表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线条的运用也是书法作品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时,线条流畅飘逸,宛若舞蹈;有时,线条凌厉有力,彰显着活力与气势。

这些形态的多样性为书法艺术赋予了丰富的意境。

二、审美价值的体现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感受到的美的体验和认知。

在书法中,审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的美感:书法作品的线条是其审美价值的核心。

通过细腻、流畅或有力的线条展现,书法作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线条的运用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艺术家对于线条形态和节奏的把握,通过线条的变化呈现出作品的美感。

2. 墨色的韵味:书法作品使用的墨色也是其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色的深浅韵味,可以通过墨的积淀和墨的湿润度来展示。

深浅适宜、浓墨重彩的运用使得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一种色彩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3. 布局的和谐:书法作品的布局是其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

艺术家通过对文字的排列和整齐的空白间隙的运用,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和稳定,给人以平衡和谐的审美体验。

三、文化传承与艺术欣赏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书法字体间的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书法字体间的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书法字体间的意境之美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意境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书法艺术的字体是书法家情感的载体,也是情境感悟的展现方式。

在中国传统书法字体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之美。

字体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字体风格各异,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以楷书为例,它的笔画端正而工整,布局严谨有序。

楷书的字体间意境体现在其稳重、庄重的氛围中。

字体间的平衡感和谐感使得整篇文章或作品给人以稳重沉稳的感觉。

行书则更富有动感,字体间的意境营造出奔腾的气势,给人以生生不息的感受。

草书的字体间的意境更为自由奔放,它的字体间随着书法家的情绪起伏而变化,充满了狂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字体间的意境之美不仅仅体现在笔画的形式上,还表现在作品所诉述的故事和情感背后。

中国传统书法强调意境的表达,通过简练而凝练的笔触展示出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需要通过字体间的情绪和意境来传递给观者更深刻的感受。

比如,一幅展示山水的作品,字体间的意境应该能够呈现出山的雄伟和水的柔美,以及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这种意境的传递需要书法家有深厚的功底和对自然界的敏感,才能将自然界中的美景和情感完美地融入到字体间。

同时,字体间的意境美也与传统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有机融合。

在书法作品中,字体间的意境要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相呼应,既表达出自然界的美感,又展示出人类情感的丰富与深度。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理解,书法家能够在字体间的艺术表现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情结和审美趣味。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书法字体间的意境之美表现在字体的形式、情感的交融和文化背景的渲染等方面。

字体间的意境对于书法作品的魅力和表现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字体间的意境美通过优美的字体形态、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与传统文化的相融相连,使得书法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同时也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中国书法艺术最为迷人的是它传达出的那种精神,而不是它简单的表现出的外在的形。

这是书写者倾注于其中的人文的东西。

南朝书法理论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书法之神采、气韵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一切中国艺术一样,表现出的神采就是它透出的气,其精神全在一个“气”字。

这“气”是以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美学思想为基础,具体在书法艺术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理论。

有“气势”的作品最为动人心魄,“气韵”生动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亦是书法艺术审美的第一准则和最高要求。

一、气之概念与理论本源“气”作为一种观念,是我们的祖先认识世界的最高观念之一。

莽莽宇宙之中,从微观到宏观,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到社会,天体、万物、心灵、艺术都以气为本源。

“气”一词,散见于古代的哲学、医学、诗文等等之中,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诉诸感知的生命力量。

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矛盾与统一,是产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

它揭示了世间万物生存变化的根本法则。

“气”之说,从根源上探索,主要有两个思想传统。

一是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p5)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又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夫志,气之帅也,气,使之充也。

”(1)(p17)气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志气、意气、浩然之气等,即是精神的;凡物质生成的、生理上的,本身的或吸收的气,都是物质的。

这两种“气”汇合在一起.贯注于天地之间,便有一切之气。

另一是儒家思想,《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管子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1)(p107)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之胸中,谓之圣人。

”(1)(p154)这阴阳就是气,阴阳之道即气的规律、运动。

中国书法的“书势”与“意境”

中国书法的“书势”与“意境”

中国书法的“书势”与“意境”论中国书法的“书势”与“意境”,书法之“势”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

在中国古典文化的语境中,“势”既含有深厚的哲学积蕴,又得到艺术实践的广泛支持,中国古代艺术领域的各个门类几乎都有造“势”的传统,书法艺术对于“势”又尤为倚重,不二斋认为书法之“势”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范畴。

意境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积极的思想意识领域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

它是中国传统美的核心范畴,是中国艺术的独有术语。

书法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变化,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上升到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

意境的有无是书法艺术高低的标尺,有意境,则成高格;无意境则为书奴。

势”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载体,是意境的外化,它在物质载体——汉字点画的布局中得以体现,在审美主体的观照中得到再现,它贯穿于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始终。

千百年来,在“势”的连接下,书法创作和欣赏活动才构成了一个前后相继的完整过程。

书法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只能通过点画书写、字形结构、章法布局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优秀书法艺术家的创作经验来看,书法的意境美蕴含在作品的内容、点画、章法墨法即“势”的传达之中。

书法的意境之美含蓄于内、隐而难辩、似有若无、虛实相生,以此表现艺术家所创造的闪耀着宇宙人生真谛的艺术形象。

欣赏者超越了这个艺术形象,在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中获取了自由的存在,从而驰骋于艺术形象带来的巨大自由之中!书法的意境常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因此,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常常采用形象化的比喻,或比拟于自然景物,或借之于诗文的风格人物特质来比况。

王羲之的书法如“同夫拨云睹日,芙蓉出水”、“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书品后》);再如王羲之书《黄庭经》表现出“神游飘渺之思”;杨凝式《神仙起居帖》表现出“飘然超脱之意。

”季伏昆先生在《中国书论辑要》中认为,“势是书者在艺术创作时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势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法的意境和气势作者:王书广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第12期一、什么是意境和书法的意境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大家知道,艺人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时首先要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而后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寻找美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创作升华为艺术品。

所以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意境是作品的精髓。

大凡文学艺术都潜隐意境。

如:京剧、电视、电影里的“角色入戏”:观众看戏“入迷”是意境在作怪。

小说、散文里的“中心思想”,读者看书“痴迷”不能自拔,也是意境所致。

绘画里的“画中有诗”、“画家入画”都是意境在动态里的反映。

中国古典诗词最讲意境,历代诗人在创作中挖空心思的寻找“诗中有画”的意境,从而把诗词推向美轮美奂的境地。

许多名人名句,几千年久吟不衰,是意境造就了诗词的生命力。

如:饱含意境的诗词名句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江水暖鸭先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诗人为寻找意境留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有趣故事。

如著名的“一字之师”,唐代有个诗僧叫齐己,有一天,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恰巧诗友郑谷来访,看后认为梅花数枝开不能算早,就提笔改了一个字,将“数枝”改为“一枝”,突显其独立百花之先开。

齐己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郑谷是“一字之师”。

又如贾岛的一首诗《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等。

书法艺术有没有意境?书法界有过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有,他们的理由是书法属于艺术范畴,凡是文学艺术都有意境。

另一部分人认为书法有其独特性,与诗画、戏曲不同,不存在意境。

近年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我认为书法艺术是有意境的。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家利用书法工具巧妙地通过点线的组合变化,凝聚散发作者的情思,运笔中荡漾着一股灵犀之气,氤氲着一种朦胧的神韵,将呆板的汉字经过加工提炼,脱胎为艺术品,给人以视觉美和精神享受。

”这就是书法的意境。

二、怎样发掘和构思书法的意境既然书法有意境,我们在创作中怎样寻找、把握书法的意境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书法的意境。

(一)从汉字的特征中寻找意境汉字是书法的基础,中国书法是建立在汉字根基上的一种艺术。

书法和汉字如鱼水关系,密不可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审美要求的提高,书法和汉字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了。

我们的祖先开始画图为字,后创造出了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等走过几千年的历程,才有了今天的简化字。

现代汉字仍向着易看、易认、易读、易懂、简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书法则围绕着人们的审美和欣赏要求,向着更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方向发展。

今天古代的原始文字和近代的繁体字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枯字、死字。

如歸(归)、堙(烟)、聲(声)等,这些字基本不用了,因为它书写麻烦,年轻人不认识。

现在再用这些字写作会受到许多人的白眼。

可是,这些字在书法家的笔下依然鲜活,经过书法家的创作,它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今后,这些字仍是书法家进行创作的素材。

怎样从文字素材中寻找汉字的特征、意境呢?我认为在选字上,应以古体字、繁体字为主,以简体字为辅。

因为有些简体字笔画太少、太简单,不具备开发书法的意境,无法进行发挥和创作。

如“小”、“一”等字,这些字就是写的再规范,也很难寻到书法的意境。

另外,一些笔画过多,很难写、很难看的字,也不易寻找书法的意境。

所以,书法家在创作时要有选择。

不能人云我云,让写什么就写什么,其结果作品如白开水一样,没有一点味道,更谈不上书法的意境了。

(二)从自己的书法风格中寻找意境书法家的书写风格是自己对碑帖的研究、临摹、解读的筛选。

中国书法魔力无穷,用同样的纸、同样的笔、同样的墨可以写出千变万化的字,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种字体都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意境。

如:同是楷书,柳公权、颜真卿、黄自元三人风格截然不同,他们的作品都含有自己的风格和意境。

近代书法家启功,刘炳森等人的书法,个性十足,韵味无穷。

有人说:“写标准楷、隶、篆、草的人,容易在创作中寻到意境。

我写的是丑体派书法能寻到意境吗”?回答是肯定的,同样能寻到意境。

如:我们在欣赏戏曲时,小丑装扮的并不好看,但是,他的动作言谈举止很幽默,不时给看客带来欢笑,很招人喜欢。

历史上郑板桥是丑体派的代表,他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就象四朵花,你能说他丑吗?行丑而实美,趣味深蕴其中,魅力无穷。

(三)从汉字的内涵中寻找意境从表面上看,书法与写字好像是一回事,故此从古至今许多人把书法创作和写字混为一谈,其实书法和写字是有明显区别的。

写字人人都会,只要一笔不多,一笔不少,按照字的规范写就行了。

书法创作则不同,它对字的要求不太苛刻,只要不违反传统法度,可以多一笔或少一笔,有些字还可以变异书写,如“胸”字,左右可以摞起来。

有的字可以“补点”或“破点”。

如“神”字写好后在“神”的右边戳一点,叫“补点”。

在“神”的一竖上戳一点叫“破点”。

这些写法在书法创作上是允许的。

了解了书法和汉字的区别,我们就能正确地把握宇的内涵,把握书法创作的底线。

在书法创作时,我们在选字时,要选择那些有意境内涵的字,便于我们在创作时寻找美、寻找意境。

如:王羲之写的“鹅”字,他把“我”“鸟”摞起来形成“鹅”字,即有创意,又有美感。

除此之外内涵丰富的字有龙、虎、舞、飞、海、墨、寿、福字等。

有人在书法创作时把龙的一边画成龙的形状,把“虎”字画上一个虎头,把“舞”字画成一个女人在跳舞,作为创意、消遣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正规书展,尽量不要展示,否则人家认为你是杂家。

现在书法界出现了不少派系,如意念书法、寓意书法、物象书法、朦胧书法、枯草书法、丑体书法等,这些派系作为探索、把玩、孤芳自赏可以,把它作为书写主业就偏离了书法的轨道。

(四)从书法构思中寻找意境在文学艺术范畴中,书法蜕变最惺。

众所周知,诗歌从《诗经》开始至今已发展到了脱胎换骨的地步;小说从古代神话开始,经历代创新已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绘画从汉代壁画到现在的水墨画,历经开拓已面目全非了。

唯有书法在代代“老人”的护佑下,沿着“循古无邪”的理念,蹒跚前进。

造成今天的局面,是我们的前人把书法当成了文字工具,没有把它当成艺术品来看待,只注重它的工具价值,忽视了它的艺术价值,忽视了探索创新,致使中国书法与时代不匹配,面对这一被动局面,当代书法家责无旁贷,应该大胆承担、大胆创新,寻找与时俱进的书法意境。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在作品创作前要象绘画、写诗一样进行构思,没有构思就没有创作。

如果在创作时不假思索和写标语、订食谱一样随心所欲,不可能达到所要结果,所以,我们在创作时,应斟酌内容,选择字体,注重效果。

有人向书法家索要作品时,给人家临时命题,强人所难。

他们不懂得书法创作需要酝酿、构思,其结果写出的字双方都不满意。

书法创作构思的范围包括,书体的选择、纸张的大小、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构思完成后,首先在稿纸上试写,而后在宣纸上创作。

创作要有激情,如果一次达不到理想,可反复创作,直到满意为止,一幅成功的作品往往在若干次的创作中产生。

三、怎样调节激活书法的气势气势,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中医认为“气”产生于人体的丹田穴,是人体能量的源泉。

人们常说:“气盛体盈,气衰体殆”:还常听说:“这人气色不好,可能有病”。

可见气在人体的作用不亚于汽车对汽油的依赖。

“势”就是势态,就是人体活动的姿势。

气势与意境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之分。

有人认为气势是摆架势、甩膀子、做样子、写大字。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气势的大小固然与字的大小有关,但不是绝对因素。

字大而躁、字大而丑、字大无神就谈不上气势、意境。

字小而经典,韵味十足,笔墨酣畅,照样饱含气势、意境。

既然气势在书法中有着举止轻重的地位,那么我们怎么样调节,激活气势昵?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调节书法“静与动”的势态,增强气势。

书法的“静”与“动”是相对的,相互作用的。

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

一般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书法中的“静”表示缓、慢、稳等,不是停止。

书法的“静”是暂时的,是为下一笔的“快”作铺垫,书法在“静”时,要把握好笔墨粗细、大小、肥瘦、浓淡等变化。

这些变化对书法家而言比较简单,但对书法爱好者来说就比较难了。

因为书法家能做到“人控制笔”,而书法爱好者是“笔控制人”,他们还未进入书法的自由王国,还受着笔的制约。

“动”是指书法创作中的运笔流畅、挥洒自如、开阔奔放、行云流水、飘逸自然。

书法在“动”中要把握好度,不能书写太放、太快,否则写出的作品就会出现枯、燥,这样就影响了书法的气势,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

(二)调节自己的心绪和情感,释放气势书法创作和写字不同,在创作时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当自己完成作品构思,胸有成竹时,即可挥毫泼墨,钩起自己的创作欲望,唤起自己创作的激情,调节自己的稳定心绪。

因为,心绪的好坏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如果创作时心绪不定,朝三暮四,怀疑自己的构思、怀疑书写工具、提笔优柔寡断、不知所措、缺乏激情、丧失信心。

这样的作品写成后,不仅没意境、气势,而且很可能败笔,成为一幅废品。

所以说良好的心绪、激情是书法创作的成功之母。

(三)激活字词的含义,寻找气势中国的汉字含义不同,蕴藏的意境也不同,不同的意境有着不同的气势。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要善于研究字的含义,开发字的含义,利用字的含义。

特别要注重从诗词、成语、名句中寻找书法的意境和气势。

如创作“百花齐放”这幅作品时,应具有“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意境。

字的气势象花一样,一片片开放,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创作“铜墙铁壁”这幅作品时,应具有固著金汤、坚不可摧的意境。

气势要厚重老辣,笔墨酣畅,气势磅礴。

创作“激浊扬清”这幅作品时,应具有庄严肃目,铁面无私的意境。

气势要干净利落,剑锋出鞘。

有人可能会问,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意境、同样气势,作品不就雷同了吗?我认为不会,因为人的构思不同、运笔方法不同,所以写出来的作品也不同。

书法创作和其它文学艺术一样,也随着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

如:每年高考,作文只出一个题目,可是因考生的解读不一样,所以答卷千变万化。

书法也是一样,同一字在书法家手里经过构思,写出来的字,也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