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自然科学论文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微生物与生活引言:微生物是指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析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涉及食品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生物技术和能源开发等方面。
概述: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特性和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文内容:一、食品生产安全1.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发酵、酿造、奶酪制作等。
a.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和乳酸菌,提高食品品质。
b.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可以降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微生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如快速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
a.多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出现提高了食品安全的可控性。
b.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菌。
二、环境保护1.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如土壤修复、水体处理等。
a.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降低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程度。
b.微生物的活性能够促进土壤和水体的循环和再生。
2.微生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如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a.微生物参与了各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转化与储存。
b.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氮、磷、硫等元素的转换。
三、健康医疗1.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如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
a.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b.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上的研究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微生物在抗生素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如益生菌和抗菌剂。
a.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
b.抗菌剂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四、生物技术1.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如重组蛋白生产和基因治疗等。
a.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用于合成人类所需的蛋白。
b.利用微生物进行基因治疗可以有效矫正遗传性疾病。
关于微生物学的小作文八百字
关于微生物学的小作文八百字《关于微生物学》篇一微生物学,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秘又高大上的学科,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小秘密。
对于我这个学生来说,微生物学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意外的冒险之旅。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微生物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问号。
那些小小的微生物,简直就像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生物。
像细菌,它们无处不在,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捣蛋鬼,有时候还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不少麻烦,比如让我们生病。
我就想啊,这些细菌是不是在我们身体里开派对呢?生病的时候,就像是它们把派对搞得太疯狂,把我们身体这个“场地”弄得一团糟。
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说有些细菌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什么高温、高盐的地方都能待得好好的。
我当时就惊掉了下巴,这就好比有个人能在火山口或者超级咸的盐池里悠闲地度假一样,简直不可思议。
也许这些细菌有着特殊的“生存秘籍”吧,我觉得它们肯定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学校”里最特别的学生。
在微生物学的课堂上,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也是状况百出。
有一回,我们要观察酵母菌。
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显微镜,就盼着能看到那些传说中的酵母菌。
可是,我捣鼓了半天,看到的却是一团模糊的东西。
我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候,旁边的同学就跟我说:“嘿,你是不是没对焦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当我终于看到那些小小的、椭圆的酵母菌时,感觉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心里那叫一个兴奋。
微生物学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微小的生物,它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像发酵食品,什么酸奶、面包之类的,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功劳。
每次吃面包的时候,我就会想,这软软的面包里可是住着好多酵母菌这个小功臣呢。
微生物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微观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精彩世界。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被那些复杂的知识弄得晕头转向,但我还是觉得微生物学超级有趣,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神秘花园,等着我去不断探索。
《关于微生物学》篇二关于微生物学,我想说这是一门既让人头疼又让人着迷的学科。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
题目:“超级病菌”的温床——阿米巴虫(Topic: "Superbugs" hotbed – amoeba)概述寄生虫感染在非洲,亚洲和中,南美洲甚为普遍,而在其他地区则很少见.从工业发达国家到流行区的旅行者,只要遵守饮食和游泳卫生准则并采取减少暴露的简便措施,常能减少感染的危险.来自流行国的旅游者有时不大可能在发达国家传播寄生虫病,因为工业化国家通常不存在很多寄生虫病传播所需的环境条件,媒介和中间宿主.但通过粪-口途径,输血,器官移植或当地的适宜媒介,仍有可能发生输入性感染的传播.本篇论文的主题就是寄生虫之一:阿米巴虫。
摘要:阿米巴虫是一种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却可以引发牙龈出血、肺炎、水质中毒等97种以上的感染病。
论文围绕问题:“什么是阿米巴虫?阿米巴虫为什么能成为超级病菌的温床?”展开,分为三个部分。
主要研究阿米巴虫的结构特征和致病机理。
并且对一个具体病例——肠道原虫:阿米巴病(内阿米巴病)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对阿米巴虫“家谱”提供进化线索展开探究。
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阿米巴虫。
目录:研究内容:……………………………………………………………P4~P15第一部分:什么是阿米巴虫?➢ 1.1 单细胞动物……………………………………………………P4➢ 1.2 阿米巴形态………………………………………………….. P4➢ 1.3 阿米巴生活史………………………………………………P4➢ 1.4 阿米巴致病性………………………………………………P5➢ 1.5 阿米巴实验诊断………………………………….. ………P5➢ 1.6 阿米巴相关案例……………………………………………... P6第二部分:肠道原虫:阿米巴病(内阿米巴病)➢ 2.1 阿米巴病………………………………………………………P7➢ 2.2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P7➢ 2.3 症状和体征……………………………………………………P8➢ 2.4 诊断……………………………………………………………P8➢ 2.5 预防……………………………………………………………P9➢ 2.6 治疗……………………………………………………………P9第三部分:研究与探讨➢ 3.1 《Science》最新研究表明:单细胞阿米巴虫成“超级病菌”的温床………………………………………………………………………………… P10➢ 3.2 阿米巴虫“家谱”提供进化线索…………………………… P11论 ……………………………………………………………….. P15考文献 ………………………………………………………………P15 结参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阿米巴虫?1.1单细胞动物阿米巴原虫属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ugophora)、叶足纲(Lobosasida)、阿米巴目(Amoebida)。
微生物生态3篇
微生物生态第一篇:微生物生态的概念及意义微生物是指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数量庞大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微生物生态是指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活动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其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生态种群、生态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微生物生态学是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对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索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作用机制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硫循环等物质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多寡会影响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水体中水质的好坏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与其中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态功能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类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表面等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有利于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改善、环境污染的控制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调节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群体,是微生物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单位。
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调节涉及诸多因素,如环境、生态因素以及微生物本身的因素等。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群落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同或变化会对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氧化还原电位对于微生物氧敏感性的不同影响微生物群落。
其他环境因素还包括氧气浓度、pH值、温度、水分含量等。
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的不同生长罐速度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结构。
2.生态因素微生物不是孤立存在于环境中,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些生物一起构成了微生物生态群落。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简介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体。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生物体。
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具有单细胞结构,无细胞核,一般通过分裂繁殖。
真菌与细菌相似,也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但它们有细胞核和细胞壁。
病毒是最简单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细胞结构,需要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则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通常具有多细胞结构。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微生物还是水环境中的关键成分,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维持水体的清洁和健康。
另外,微生物还参与了氮循环、硫循环等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在腐烂和分解过程中,微生物还参与了有机物的氮、磷、硫等元素的释放和再循环。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酶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特征,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土壤肥力的调节和农作物的生长促进。
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学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涉及到食品安全、食品工业、酿造业等许多领域。
微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结论微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小论文
微生物学小论文关键词:原核生物多样性形态结构应用类型能量代谢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
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等)。
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
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
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这一段过程叫做化学演化。
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
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36亿多年前的一件大事。
从此,地球上就开始有生命了。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最基本区别是:它能从环境中吸收自己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排放出自己生活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过程叫做新陈代谢,这是第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是能繁殖后代。
任何有生命的个体,不管他们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具有繁殖新个体的本领。
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
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
这个大致相同的现象最有意义,最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这说明它多少有一点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这种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叫变异。
这种变异的特性如果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它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把这种变异的特性加强并成为新个体所固有的特征。
生物体不断地变异,不断地遗传,年长月久,周而复始,具有新特征的新个体也就不断地出现,使生物体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构成了生物体的系统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态与特性。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它没有细胞核,我们叫它为原核生物。
它是靠细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来维持生活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叫做异养。
当时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缺乏氧气的,这种喜欢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叫做厌氧。
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异养厌氧的。
它的形态最初是圆球形,后来变成椭圆形、弧形、江米条状的杆形进而变成螺旋状以及细长的丝状,等等。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与环境保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对于我们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微生物在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和转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通过分解和转化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石油类化合物、重金属等。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有助于建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生物防治等环保技术的发展。
三、环境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学对于人类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与我们密切接触。
研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控制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水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四、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土壤和植被健康,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利用微生物资源可以开发绿色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论: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学科。
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与贡献 - 经典论文
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与贡献- 经典论文微生物(microbe) 是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等[1]。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自然界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规律, 即形态结构、营养需要、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内容, 并将其应用于医药卫生、工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1977年日本学者尾形学在《家畜微生物学》一书中阐述微生物学是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也是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随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 微生物学也更加凸显其重要性[2]。
本文将从古代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微生物学的奠基与建立、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及微生物学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微生物的发现历史和微生物学的建立1.1微生物的发现历史微生物的发现历史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
中国是最早认识并应用微生物的少数国家之一, 8000年前已经出现了曲蘖酿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 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古罗马人G.Fracastoro在16世纪就发现人类许多传染性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引起的;1676年荷兰人安东&m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利用自制的显微镜(50-300倍) 才真正观察到微小的生物-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存在, 并进行了生物形态学描述, 第一次揭示了一个暂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1,3]。
1.2微生物学的奠基自从安东&m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开始, 全世界掀起了微生物研究的热潮, 但主要研究内容只是对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和分类;直到19世纪中叶, 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 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发现微生物是造成食物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才将微生物研究从形态描述发展到生理学研究阶段, 并建立微生物分离接种、无菌培养、巴氏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方法和技术, 微生物学才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同时, 开辟了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1]。
微生物课结课论文
微生物课结课论文微生物之菌类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渐渐地对微生物有了一些了解,微生物的世界是庞大的,我在此就只对菌类做一些介绍吧。
鲜为人知的,蘑菇也是一种微生物,它是属于真核微生物里的真菌。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
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菌类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的低等植物。
其中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类。
其共同特征是: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
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
菌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广泛,在水、空气、土壤以至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均可生存。
菌类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许多种类可食用或医用,例如,利用酵母制面包和酿酒,从霉菌中提取药物(如青霉素)等,食用菌如木耳、冬菇等。
很多种类已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环境保护净化水质上。
但也有些菌类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如引起人和动植物致病,引起食物、衣物的腐烂霉变等。
表面上看,菌类与植物的生长形式类似。
但植物是通过叶片从阳光中吸取能量,制造叶绿素供给自身生长的营养。
菌类没有这种能力,因此不是植物家族的成员。
菌类虽然与昆虫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显然不是动物。
然而,菌类也是生物体,只不过非常脆弱。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一):基于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微生物学课程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之一。
结合高校微生物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趋势,因此开展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作为林业院校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理论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接受应用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林木种质创新、应用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技能;同时学习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微生物学课程作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教学过程和学生就业实习的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用的人之间完美对接,基于此,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以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确定微生物学课程目标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重点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服务于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与微生物等相关课程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微生物学课程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基于此,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企业所需人才为培养方向,确定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结合微生物检测、质量安全控制等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微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2以学生实践能培养为目标确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重点实验技能。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较多,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琼脂、线绳怎么包扎的简单问题。
微生物论文2000字
微生物论文2000字植物和微生物的演化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
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
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
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
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
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
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
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
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
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
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
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
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
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
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
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
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微生物论文范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类、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介绍,阐述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在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作用。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微生物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引言微生物是指体积小、结构简单、无细胞核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微生物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既可以引起疾病,也可以用于医学上的治疗和保健。
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生理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
根据形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根据其形态、染色性质和代谢特征进行分类。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可以根据其菌丝的形态、生长方式和产生的孢子进行分类。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
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包括其代谢途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率等。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厌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
厌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乳酸、酒精等代谢产物。
有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减少,且GJ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对甘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长。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甘草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
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xusbrevifoliNutt的树皮中分离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xomycesndrene 能产生紫杉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兴趣。
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
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rium。
有学者发现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
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ZG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纳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cillustroph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enibcilluspolymyx)、枯草芽孢杆菌(Bcillussubtilis)、Penibcillusehimensis。
环境微生物学论文(1)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字:细菌基因突变抗生素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
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
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
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
另一原因是用的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
比如,第三代头孢霉素或碳青霉烯等药用得太多,就会产生。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
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及其活动的科学领域。
自17世纪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或原生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存在。
微生物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是医学、工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要领域。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微生物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对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进行描述和研究。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其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等;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其结构由菌丝和孢子组成;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动物,它们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死亡的生物体转化为无机物质循环回生态系统;真菌在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来源;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并复制自身,对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挑战;原生动物可以通过摄食其他微生物维持生命,并在生态系统中起到平衡的作用。
第三部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感冒、肺炎和艾滋病等。
另一方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产抗生素和疫苗等。
此外,微生物还在食品加工、酿造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微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培养和染色等,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形态特征。
现代的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的进步。
微生物课程论文
微生物课程论文微生物课程论文:探索微生物世界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课程的研究主题,即微生物世界的探索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微生物研究的前沿发展,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微生物课程研究的新视角。
一、引言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生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微生物课程则是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阐述微生物课程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展示微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二、微生物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微生物课程通常涵盖了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学、遗传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课程还会教授实验操作技能,如培养、分离、鉴定等,以使我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知识。
三、微生物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微生物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在农业方面,微生物可以用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等。
此外,微生物还在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四、结论微生物课程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学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研究方法以及前沿发展,还能认识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也指出了微生物课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未来微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五、展望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未来,我们期待微生物课程能够增加更多实践操作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实验技能。
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科学(1)班授课老师:唐欣昀本科生:鲍文英学号:091220142011年5月我学微生物摘要:我学微生物,学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对科学的严谨,对事实的研究取证。
任何事情都是从零开始,我有信心,在资深教授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贯穿到知识体系中,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微生物学有趣的实验操作,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它将是开启我对又一个科学领域的认识的金钥匙关键词:微生物教学生活前言:自从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我就对任何由其分支出来的科学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生态学等。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密不可分,初学有些阻力;植物学分门别类颇多,我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敢恭维;生态学范围广,面对整张整张的文字叙述,越来越觉得抽象。
然而微生物学却很容易让人亲近,听到m i c r o就倍感亲切,同时又深知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微生物的足迹,便更想通过对这门科学课程的学习,来满足一直以来怀抱着的莫大的好奇心,似乎它(微生物学)能赐予我一双慧眼,不仅看见宏观物体,还能够洞察潜在的生命,生活便多了很多乐趣。
初次见面大学里课堂提供的学习资料太少,为了获取更多有关自己所学课程的信息,我偶尔会去图书馆像寻宝一样,找一本能给我带来我所呼唤的智慧的书籍。
大一的微生物学专业课没有开,但那段时间唯一一次光顾图书馆,却借了一本很厚,很旧的微生物学教材。
很喜欢这种沉甸甸的感觉,有一种历史的积淀,在召唤后世,让它重新激荡在人脑这个智慧的海洋里。
殊不知,专业性如此之强的微生物学怎适合一个连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都未熟练掌握的人走马观花呢,偶感有点自不量力,对于能自学的人,我自愧不如。
于是,对于微生物的知识,我知之甚少,仅限于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常识,于是,很渴望在大二的专业课中,在唐老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下,和微生物进行更深入的交谈。
寻师取经既然选择了来到生命科学学院,与生物科学这四个字结缘,我就做好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自然科学论文
1微生物学学科项目申请和资助概况
2014年度微生物学科资助面上类项目354项,金额1.8301亿元。
其中,面上项目资助了143项,比去年有所减少,但资助率提升了9.01%,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85万元,比去年上升了约6.25%,经费12134万元;两年期小额探索项目资助7项,资助强度30万元,经费
210万元;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65项,资助率比2013年度提升了4.05%,平均资助强度24.3万元,与2013年度基本持平,经费4012万元;地区科学基金资助39项,资助率提升了3.53%,平均资助强度
50万元,经费1945万元。
另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项,每项400万元,经费800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每项100万元,
经费400万元;重点项目6项,经费1952万元。
“微生物代谢生理的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成人员未签名或非本人亲笔签名;(4)中级职称申请
人未提供专家推荐信,或者提供的同行推荐人身份不明,未注明单位
或职称,或推荐人未签字。
所以请申请者在以后的申请中要高度重视
以上问题。
今年,基金委继续对申请项目进行了相似度查询,包括申
请项目与以往获得资助项目的相似度,申请项目与当年其它申请项目
的相似度,申请项目与往年其他申请者申请过的项目的相似度。
对于
相似度高的项目,学部要求从严处理,对于相似度超过80%的项目,由基金委监督委员会进行审查、核实和处理。
研究”获得创新研究群体
科学基金资助,经费600万元。
另外,共有20个国际(地区)合作与交
流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为1378万元。
2面上类项目创新性评价和资助结果统计
学科在对受理的项目进行分组的基础上,选择3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分析显示,2014年度微生物学学科面上项目创新性评
价为3A的比例占4.62%,较2013年度略有下降,但高于2012年度和2013年度(2012年3.53%;2013年5.49%);青年科学基金3A的比例为4.30%,比2012年度的2.63%和2013年度的1.99%都有较大上升;
地区科学基金3A的比例仍低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度微生物学学科面上项目建议资助为3A的比例占4.10%,与2013年度的4.42%基本持平,高于2012年度的3.06%;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为3A 的由2012年度的2.30%和2013年度的2.76%上升至3.70%;地区科学基金3A比例都明显低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
3微生物学学科评审会前网络投票试点
为了提升同行评议后项目遴选的科学性、减少学科评审组专家的工作量、会务时间和评审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基金评审程序和模式,2014年度,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的统一安排,生命科学部一处在植物学和微生物学两个学科试行面上项目评审会前网络投票,网络投票结果作为学科评审会的重要参考。
科学处综合考虑了网络投票分组大小、指标设定、专家回避、信息保密、计票排序方式、投票平台、界面设计、专家时间等因素,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综合计划局、信息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网络投票方案并进行实施。
在综合考虑研究方向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学科将微生物学按分支学科分为4组进行投票。
为了保证项目投票的合理性,学科按照专家的资助意见、创新性评价并考虑非共识、绩效、鼓励研究领域等因素,推荐了209个项目参与投票,推荐率为指标数的146%。
每组选择13位专家进行投票,共有52位专家参与投票。
每位专家平均审议投票的项目为50项左右。
投票设置了各分支学科的最低和最高投票数,以保证每个分支学科的均衡发展。
为了保证投票的科学公正,每个分支学科的投票均为差额投票,另外,所有投票专家都回避本单位和直系亲属的申请项目,做到了投票过程的完全回避。
最后的投票结果按照同意率排序。
学科按照网络投票的结果按序推荐建议资助项目,如果遇到赞成票比例相同而又难以做选择的项目,交由学科评审组讨论确定。
在学科评审会上,赞成票达到2/3的项目不逐一讨论,专家如有疑问可提出讨论。
第一轮投票前,只重点讨论赞成票在1/2到2/3之间的项目,第二轮投票前可以讨论所有的项目。
对于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学科和学科评审组通过小额探索项目的形式进行了推荐和资助。
从试行的情况看,网络投票可以
大大缩短学科评审会的时间,也能更大水准地发挥专家的集体决策功能,但也存有因为专家需求量大而导致信息保密压力比较大的问题。
学科对网络投票的做法征求网络投票专家和学科评审组专家的意见,81.55%的投票专家认为网络投票可以试行并完善后推广。
4面上类各分支学科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微生物学学科涉及多个研究层次,各分支代码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差异
很大。
在25个分支学科中,C010103、C010201、C010301、C010803等
4个分支学科申请数量较大,均超过100项,占总申请项目的43.71%;C010702、C010104、C010901、C010902、C010601等5个分支学科申请数量较少,均少于15项,占总申请项目的3.16%(表4)。
在
申报项目多于10项的分支学科中,同行评议全同意比例较高的有:
C010103真菌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的面上项目(35%),C010301微生
物功能基因的面上项目(37.33%)。
在申报项目多于10项的分支学科中,全同意比例较低的有:C010101细菌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面上项目(15.38%),C010101细菌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青年项目(13.79%),C010501陆生环境微生物学面上项目(10.34%),C010502水生环境微
生物学面上项目(10.00%),C010503其他环境微生物学面上项目(13.33%),C010602动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面上项目(9.09%),C010703人类病原真菌学青年项目(14.29%),C010802动物病毒学面上、青年项目(均为12.5%)。
为扶持弱势学科,培养微生物分类学年
轻人才,学科对从事微生物分类学研究的项目进行了倾斜。
在平均资
助率基础上,共倾斜资助项目17项,经费907万。
其中,微生物分类
学面上项目倾斜了7项,经费595万,平均资助率为54.5%;青年科学基金也倾斜了7项,经费168万,资助率为57.1%;地区科学基金倾斜了3项,经费144万,资助率为46.2%。
同时,学科还对鼓励研究的
领域如噬菌体(资助率31.6%)、支原体(资助率27.3%)、衣原体和立
克次体(资助率36.4%)等进行了倾斜。
5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与2013年度相比,2014年度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从资助类型、数量以及金额上都有较大增加。
资助金额由2013年的603.5万元,
上升为1378万元,资助项目数量由10项上升为20项。
其中,(1)组
织间合作研究10项:NSFC-ISF(中以)4项,每项200万元,经费800
万元;NSFC-NRF(中南)项目6项,每项80万元,经费480万元。
(2)
合作交流NSFC-RFBR(中俄)1项,经费9万元。
(3)在华召开国际
(地区)学术会议6项,每项5–8万元,经费39万元。
(4)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3项,经费50万元。
虽然国际合作的总
资助经费有大幅提升,但是,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情
况不理想,希望申请者在今后的申请中能够紧密围绕双方合作的领域
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突出双方互补的优势,体现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另外还要重视合作方案的的可行性。
6重点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2014年度,微生物学学科的重点项目申请采取立项领域和自由申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公布的立
项领域“人类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受理了15
项申请,经同行评议和学部评审会,最终“鼠疫菌致病性和传播性的
遗传基础:质粒获得与基因调控重塑”项目获得资助。
受理重点项目
自由申请30项,最终资助5项,分别是“低温甲烷古菌对冷胁迫的转
录后响应机制”、“从海洋疣孢菌属中勘探和挖掘抗结核分枝杆菌活
性的小分子”、“放线菌全局性调控蛋白GlnR调控细胞代谢的分子机理”、“微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调控新机制研究”和“以活性(抗
肿瘤和抗感染)与作用机制研究为导向的硫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7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数量较2013年有一定上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有所增加,最终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
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由200万提升到了400万元。
希望符合条
件的年轻学者踊跃申请这两类项目,学科也将积极推荐,努力为申请者争取更多的机会。
8结束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服务科学家为宗旨,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加大、国际高水平人才的引入以及国内培养的优秀人才的持续涌现,基金委在今后仍将持续探索新的项目评审方式和项目管理模式,以提升资助的公正性和工作效率。
我们会充分依靠专家的集体智慧,遴选和资助具有明显创新的项目,也希望申请者继续增强原始创新的能力,逐步摆脱模仿与追踪研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凝练和提出有新意的科学问题,解决微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学问题,推动微生物学科的发展。
微生物学自然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