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意山水画的抽象性
文人精神的恪守与山水语言的抽象——黄宾虹山水画研究
黄 宾虹 的 “ 塘 夜 游 ” 发 生 在 游 青 城 后 回 沪 途 瞿
中 的奉 节 ,时 值 五 月 的 晚 上 ,黄 宾 虹 追 寻 杜 甫 的 “ 石上 藤萝月 ”沿 江边朝 白帝城 方 向走 去 ,月 色下 的
夜 山的幽 微 深 邃 深 深 地 吸 引 了他 ,于 是 他 就 着 月 光 画了一个 多小 时 的速 写。 翌晨 视 之 ,该稿 实 中有 虚 , 虚 中藏实 ,深 具 “ 移 壁 ” 之 妙 。至 此 ,雨 山、夜 月 山成 为 了黄宾虹 山水 中 出现 最 多、亦 是 其 用心 最 深 、 也最 擅长 的绘 画主题 。
法。
、
古法之滋养 与 自然之启悟
黄宾 虹成 长 的 1 9世 纪 后半 叶 ,西 方绘 画已 经 进 入 中国 ,传 教 士 和 留洋 人 员带 来 西 方 的 油 画、 水 彩 画等 绘 画形 式 让 国 人 眼界 一 新 ,西 风 东 渐 之 势 渐 成 气 候 。美术 教 育 逐 渐 兴 起 ,办 学 之 风 渐 炽 ,体 制 内
文人 精 神 的恪 守 与山水语 言的抽 象
黄 宾 虹 山 水 画研 究
王 惠
( 南师 范高 等专 科学校 美术 系 , 肃 陇 甘 成县 7 20 ) 4 5 0
摘要 : 黄宾虹对古 法的汲取和 自然的启悟下, 其绘 画成就推进 了中国山水 画的半抽 象化进 程, 画面布局 、 其 笔墨结构 、 墨特 点等方 用 面都 形成 了独具 自身标记 的笔 墨“ 内美” 意蕴。 关键 词 : 黄宾 虹; 线条 ; 笔墨; 抽象
中 图分 类 号 : 0 J 5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44 2 1 ) 20 7 — 4 17 — 4 X(0 2 0- 0 9 0
《皴之魅——初中山水画大单元教学构建》武绍华
《皴之魅——初中山水画大单元教学构建》武绍华发布时间:2023-06-05T09:29:32.11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期作者:武绍华[导读]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太仓市 215400在初中山水画教学中,技法的教学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
需要学生对传统山水画的综合认知和解读比较,也需要教师师的单元化教学渗透。
一、对自然的探究中华大地,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历来是画家诗人歌颂的对象,大自然创造千变万化山势地貌。
王维《山水论》云: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
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
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
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
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熟悉山川地貌,收集素材;教师引领图片解读练习(手卷图片速写);活动要求:1比较南方丘陵的地貌(富春江、太湖)和北方山水的地貌(云台山、泰山)2寻找古画里表现的名胜实景(五岳)名称,可以用速写形式记录;3描绘山水的古诗词感受意境之美;学生交流分享手机的图片资料和画的速写。
这一阶段是知识大整合,即按自然和山水画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类,打破美术和地理、历史、文学学科之间的限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
二、对笔墨的探究这一阶段是目标问题背景下的大贯通,即国画笔墨“核心素养”,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幅作品来画。
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国画语言知识,然后在练习、游戏基础上重新编程。
把技能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先尝试,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把握皴法。
“皴”是山水画中用笔墨的形式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轮廓、结构纹理等的技法名称,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来的一一种写意的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与皴法的形式和发展密切相关。
国画的特质语言是笔墨,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
尽精微致广大
尽精微致广大作者:廖慧玲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39期传统中国山水画作画时常见的步骤是:勾、皴、擦、点、染。
当然,山水画作画次序也并非全然如此。
例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他的大部分山水画就舍去了染色这一项。
至于山水画中将点苔这一步省去的却是极其少见,尤其在表现宏观景象的山水画中,几乎没有不点苔的。
点苔于山水画中形态微小似不足道,然若将其单独抽出画面,毫无疑问,即使是技艺精湛的传世名画,其笔墨表现力也会顷刻间变得苍白无力。
一、超现实的意象美《道德经》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中国写意画造型形式的至高境界是“无形”,是齐白石先生常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苔的造型,无论从微观角度的单颗来看,还是积聚成势的组合建构来观察,都没有半点西方理性视觉的三维空间写实物象的特征。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诗经》里的民歌《蒹葭》就写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美丽的女子,不会直面在我眼前,她一定要“在水一方”。
隔水相望,把意境空间拉到一种虚幻的维度,与现实物象产生一种距离感,作者强调的不是外在实景,而是进入到一种半遐想的思维层面,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恋爱初期对爱慕对象的美好心理投射。
可是一旦“宛在水中沚”的“伊人”转化为实,性格偏差、生存劳作、家庭出生等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亲密关系之间的对立、矛盾与冲突,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定感,整首诗的美感便会大打折扣。
再者,中国古琴曲《流水》,激流涌荡奔向无边无际的水面时,它会出现一个片刻停顿,任凭听者处于一种广阔无垠地遐想当中流连忘返。
因此在这样一种追求抽象性与虚拟性的美学土壤当中,在不求完全写实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写意山水画点苔的抽象、符号化、精炼的表现手法自自然然应运而生,并成为山水画中最为幻化至简的形迹。
点苔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画面空间层次的组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因它的运笔过程无论直、横、圆、尖或破笔几乎多在随笔天蒙的有意无意中显现,从而不会导致微观画面陷入理性逻辑思维刻意组建的头脑分析的小框架之中,从而将受儒、释、道三家所影响的中国文人士大夫内在追求的改变、自在、观赏精神在微观中予以充分地呈现。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作者:张志勇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6期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非常倡导意境空间的营造,打破了时空限制,表现出冲淡、整体、体道、虚静的特征,营造出丰富的理想空间,山水画成为了解画家思想精神的重要窗口。
意境来源于客观自然,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相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引起人们联想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本文基于此,针对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意象空间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040-03绘画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中,空间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山水画空间的设置上,一般比较隐晦,当前,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感型、灵的空间、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意境结构上。
中国古代山水画利用笔墨浓淡、意境塑造营造出一个个独特的空间,时至今日,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山水画属于独立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相比而言,审美特征独特,对于意境的营造是判断山水画品格的主要标准,古代的文人、画家从多个角度针对意境进行了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对于王维画的评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意境是贯穿在山水画呈现过程中的,丧失了意境,那么山水画就会失色不少。
画家们将层次鲜明、高低不同的意境融在绘画中,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也为中国山水画赋予了动人的力量和情绪,从空间层面而言,意境是对山水画空间的升华。
(一)意象到意境的过渡其实,意境属于诗歌领域的词,在唐代,王维将意境引入了绘画中。
意境与意象之间息息相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山水画中,每个意象都是独特的景致,也包含画家们的寄托,在各个意象的结合下,让整幅作品成为意境交融的山水世界。
写意山水笔法特点
标题:写意山水笔法特点中国画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写意手法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特别是写意山水的笔法,更是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在探讨这一艺术形式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画家笔下的自然风光,更能透过画面感受到画家的心境与哲思。
写意山水的笔法特点首先体现在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上。
与工笔山水的精细描摹不同,写意山水强调以少胜多,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点染来传达物象的精神特质。
这种笔法不追求形象的外在逼真,而是注重内在气质的表现。
一笔一划之间,既是山石的形态,也是画家的情感表达。
其次,写意山水的笔法讲究笔墨的变化与节奏感。
画家通过不同的笔触、墨色浓淡、干湿变化来构建画面的层次与空间。
这种丰富而多变的笔墨关系使得画面既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又充满了生动的节奏美。
例如,淡淡的墨色可以表现远山的朦胧,浓重的墨色则能突出近山的雄浑;快而有力的笔触可描绘山石的坚硬,轻柔而细腻的笔触则能表现水流的柔美。
再者,写意山水的笔法还注重即兴性与自然流露。
画家往往在情感的驱动下挥洒自如,笔随意走,墨随心发。
这样的笔法更能捕捉到自然界的瞬间之美,同时也能展现出画家的个性与风格。
每一幅写意山水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记录了画家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此外,写意山水的笔法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山水画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投射。
因此,写意山水的笔法往往寓意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对于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道德观、禅宗的宇宙观等哲学思想融入画作之中,使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蕴含哲理的诗篇。
最后,写意山水的笔法还体现了一种超脱与放达的生活态度。
在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中,山水画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画家在描绘山水时,往往是在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因此,他们的笔法自由奔放,不拘小节,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向往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写意山水的笔法特点是一个包含了概括性与抽象性、笔墨变化与节奏感、即兴性与自然流露、深厚文化内涵以及超脱放达生活态度的综合体。
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终极版)2 (2)
第3课寄情山水课题:《寄情山水》教学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课题类型:欣赏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人:2013级油画1班指导老师:唐佩君一、教材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1)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初步掌握对中国山水画的赏析。
(3)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片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山水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领略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本节课通过欣赏与对比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画山水画。
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对中国画绘画表现、审美和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等画法赏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四、教学准备黑板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授课人XXX,我授课的课题是初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的第三课寄情山水。
接下来是我的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老师:同学们,上课。
学生:老师好(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二)导入课题老师:(以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导入)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乙:不知道!老师:有同学说对了,看来大家都很聪明!生:风景师:这些风景图片除了有照片还有的是什么?生:中国画师:对,除了照片,我们看到的还有我国传统画作中国画。
论郝文杰抽象山水画的审美意义
论郝文杰抽象山水画的审美意义摘要:本文通过郝文杰的抽象山水画,来阐明郝文杰的绘画语言,探索郝文杰抽象山水画背后所揭示的哲学概念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利用“本源”以及“本原”两种概念的切入来论证出郝文杰抽象山水画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抽象山水画;本源;本原;审美特征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内塑造出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的艺术。
在郝文杰的笔触下,不但传统东方的笔墨得到了极度的挥洒,抽象主义等一系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也贯穿于郝文杰的绘画作品中。
本应该格格不入的风格,却在郝文杰笔下显得和谐、生动。
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郝文杰的绘画作品在讨论着生命的“本源”,另一方面郝文杰作品中也透露着对世界宇宙“本原”的思考。
正如郝文杰在《中国当代抽象绘画本土语言建构的断想》中谈到的一样。
“抽象绘画正如其名称“抽象”一词,限定其表现手法及内涵之“抽象”,而非任何肉眼所察之现实之物象,但究其质,抽象也并非无迹可求,它还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外在物象的内在契合后形成的审美结晶,尽管在形态上,它并非具体的形象之物,但是从根本上讲,它仍然是一种“镜象”。
” 在郝文杰的绘画作品中,“抽象”正如它词本身的含义一样。
画面中没有具体的物象,而是纯粹的色块与色块、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色块的运用很多时候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来代替了西方油画的色块。
从这一点来看,由于使用物质材料的不同,使得郝文杰的绘画作品中的抽象带上了东方的色彩。
而就是这样的东方色彩,使得郝文杰的作品在审美层次的方面,有了更多的“韵味”。
一方面,色块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传统水墨的运用也使绘画本身拥有了东方“意境”的韵味。
当我们看到郝文杰《风景》系列作品时,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按照西方绘画的角度来看,画中没有具体物象,大色块之间的配合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来看,虽然没有清晰可辨的物象,但是在大色块的视觉冲击下仔细辨认,也能够通过色块来辨认出一些物象。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中国美术史(第4章 五代宋元美术——第6章 近现代美术)【圣才出品
3.《鹊华秋色图》的作者是______。[中央美术学院 2001 年研] A.王蒙 B.赵孟頫 C.黄公望 D.钱选 【答案】B 【解析】《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
4.______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四川大学 2004 年研] A.张璪 B.苏轼 C.赵孟頫 D.董其昌 【答案】C 【解析】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将书法用笔引 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2.以______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被称为“南宋 四大家”。[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案】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解析】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 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 的新风格
4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乡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 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 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2.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______的代表作。[中央美术 学院 2007 年研]
A.范宽 B.李成 C.郭熙 D.李唐 【答案】A 【解析】《溪山行旅图》是由北宋的范宽Leabharlann 画,墨笔绢本。此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
1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名词解释 1.“马一角,夏半边”[厦门大学 2008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马远在构 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 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 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 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 150 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么要怎么才能深入全面认识对象呢?
预设作者首先指出要深刻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接着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论证长期的观察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
预设山水画作:东晋顾恺之《庐山图》、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宋代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郭熙《早春图》。
描写山水的诗:(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例子,又是怎样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的。
议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分析问题的部分,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2.理清文章的层次。
师: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按照上述结构来写的议论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上面我们讲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在文中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全结构图。
山水画的意境论证方法
山水画的意境论证方法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山水画被誉为“山水画的万卷书”,比较经典的画家有张大千等。
山水画的清冷灵秀,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文化,这里将通过对山水画意境的论述,来证明山水画在中国审美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首先,山水画的语言是具有抽象性和意涵性的。
它强调了“以画为主,以言传之”的审美理念,表达了文化理念和个体审美观念。
“梅花三弄”,“柳色不改”等古代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说明文化的重要性。
笔触在画面中总是默默深沉,描绘出对自然界的深情怀抱,抒发出清静宁谧的境界。
其次,山水画可以帮助人们追求理想境界。
它以一种温和柔顺、赋有深邃思想的方式,象征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审美。
道家认为,“天地有道,人与道合”,古人用山水画的意境去表现“自然”的可贵,并通过它用人性的审美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
最后,山水画也可以抒发一种超脱的情感,让人得以看到古代文
化的宏伟和伟大,进而激发自身的精神力量。
山水画中淡绿的水凝,
深秋的叶落,大山的辽阔,小溪的流水让人看到自然的伟大,激发人
们追求审美和精神自由胜利的动力。
从上文可以看出,山水画作为中国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抽象
与意味深长的语言,有助于人们实现理想境界,抒发一种超脱的情感,这是山水画在中国审美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所以,精进山水画,不仅可以让我们继续把持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更可以帮助我们追求理
想境界,感受审美之美。
胸藏丘壑天地宽——论书画艺术家王志峰的“意象山水画”
胸藏丘壑禅意深——论书画艺术家王志峰的“意象山水画”习画者众,然物欲人生,危难重重,或心浮气躁,有形无神;或思想空洞,缺意少象;或根基浅薄,笔墨轻浮;或步人后尘,重蹈覆辙。
诸多画作粗糙草率,破绽百出,平庸无奇,愈演愈烈以致湮没于历史的残砖断瓦之中。
古今中外流传后世之画作,一类属于推陈出新,不落俗套,风格独树一帜,具有良好的辨识度、感染力以及艺术性,三者醒目、动心、醒脑,形成强大的能量进入观众容易分散的心智;一类作品一时不能得到观者的认知和发现,被忽略,被遮蔽甚至被误解,阴差阳错,玉蕴于石,经过漫长的岁月风雨和社会变迁,最终大放异彩。
书画艺术家王志峰的“意象山水画”属于前者,他以独有的画风和表现手法揭示被物质奴役的现代人所缺失的空灵趣味和自然禅意,藏胸丘壑知无尽,过眼烟云且等闲,以宁静致远、返朴归真的精神内涵唤醒观者心中潜伏的简约而纯净、自由而淡定的思想基因,赏心悦目、引人遐思的画作慢慢浮出时间的水面并获得认同。
意象山水画,体现了从自然到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向。
唐代张璪有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的是师法自然的同时,还要有独有艺术感悟和见解,这样才能脱离机械地再现与复制,突破艺术创作的桎梏,妥善处理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之间的统一关系,最终完成主体创作意向和企图。
根据个人观念与体验的差异性,意象山水画通过创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过滤器,或粗犷狂悍,或诡异奇妙,或清秀文静,或简朴素洁,形成当下千姿百态或数量庞杂的繁荣景象,然而,“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能否创造出“象生于无象”之艺术境界,高下毕现。
评判画作的优劣,关键在于画作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是否符合人类生存的价值根本。
许多作品停留于虚假性、恶俗性和丑陋性市场创作范畴,缺少美学思想与道德意识,最终被时代彻底抛弃和遗忘。
书画艺术家王志峰的意象山水画运笔娴熟,视野开阔;以少胜多,力透画布;禅境突出,独辟蹊径;其精、气、神浑然一体,具有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等显著特征。
青花山水画的四时意象
ART ESSAYS艺术随笔16CERAMICS SCIENCE & ART青花山水画的四时意象刘晓华 刘小娟青花山水画意象,就是在意境中的形象塑造,把意境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意造境生”,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
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情,经过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这就叫做意境。
”郭熙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
冬山昏霾雾塞人寂寂。
”四季的时令山水环境的变化给人的心情造成一些波动起伏,如果春天里人寂寂,冬天里的人欣欣又怎么表述,其实都可以在山水画中得到体现。
孟浩然诗有“春眠不觉晓”,刘禹锡有诗“我言秋日胜春潮”等反其道而行之的诗句。
人们对大自然长期的观察中所形成的一般经验所形成的山水意象,在创作山水画时还需要“悟得活用”。
青花山水绘画彩饰,就是充分利用青色料的渐渐变朦胧虚拟的意象掩映,隐显藏露,似真似幻的对立因素有机地结合。
这种手法的形成比较类似于中国艺术创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虚境与实境”的统一,实处落笔造型,虚处赋彩掩映。
中国诗画的空灵意境往往就是在一片空朦虚化的背景中,来突出人物和性情之灵趣的流动,感动力与想象力,而可以将其意境加深加远;青花因绘画的真情实景的有形再现互为映衬,可获得更为具体完善的美感。
经过画家用思想感情与艺术技巧创作画出以后,变成有形的,在心灵感受的同时,有了视觉和具体形象。
“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清,笪重光。
青花色料渲染浓淡成一种超象虚灵的圆成,而具象的绘画能腾绰万象的实现,相谐相辅相成表现为“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不尽”的无穷景深;映现出“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的幻境,造成“目力虽穷情脉不断”的极境,此情此景,是精到细致的手绘与自然天成的窑变釉彩击节联袂上演的一出绝妙好戏。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以《富春山居图》为例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以《富春山居图》为例摘要:在中国山水画中,意境向来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南北朝时期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卧以游之”和“澄怀味象”的理论,后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不下堂筵,坐穷临泉”,这些都强调了山水画中的意境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正是意境的营造,使得山水画能够怡情悦性。
文章以《富春山居图》为例,来分析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及山水画中意境的重要性,进而得出结论,最终指导绘画创作,引起画家对于意境的重视,力求宣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促进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富春山居图》;启示一、意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意象和意境作为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意象就是审美主体对世间万物有感,进而呈现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意象和意境不是一个相似的概念,也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意”加“象”。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为单一意象或复杂的意向群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最后通过主体感悟而生成的境界。
由此可见,意境的生成依赖于审美主体,审美主体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的不同,衍生的意境也不相同。
我们把意境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实境”、“情境”、“至境”,至境为境界的最高层次,是指主体进入审美体验与感悟的最高境界。
由于社会进步,审美主体的壮大,意境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朝着多元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所以意境的类型也增多,这也表明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力不断提高。
意境大致分为写实性意境、象征性意境和抽象性意境,不同种类的意境有不同的特点。
写实性意境一般多出现于写实性的作品中,通过及其写实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呈现“情景交融”的特点。
例如范宽《溪山行旅图》用写实的笔法,给人以大山当前的压迫感。
象征性意境,一般多出现于写意性绘画之中,这类意境多表现为“虚实相生”。
象征性意境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具体事物重组,主体的深思与情感时常溢出事物之外,并由此凝结和提升出那些对自然、人生深层的哲理性意趣,而生成的意境称为象征性意境。
抽象的点 具象的意——浅析黄格胜先生山水画中点法的应用
抽象的点具象的意——浅析黄格胜先生山水画中点法的应用作者:暂无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9期●TEXT/刘启谋中国书法、绘画同源,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点”与“(划)画”组成的。
其中的点,演变为中国画的点皴和苔点,是中国画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技法,它与线描、线皴一起,组成了中国画主要的笔墨语汇。
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汇,表现山石坡地、树木枝叶、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广泛应用于山水画中。
根据《芥子园画传》,点法总结归纳为:(1)点皴:大米点、小米点、雨点、豆瓣点、丁头点、没骨点。
(2)苔点:圆点、直点、横点、斜点、散点、弧线点。
黄格胜先生作为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是位蜚声全国的山水画名家。
由于其所绘对象为漓江山水和桂北村落,要表现出葱翠郁密的南方亚热带山水特征,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大量点法。
他曾总结道:“从宏观上讲,点的经营是把握画面。
点的部位一般规律是:石嘴山脊处、山水交互处、分界凹凸处、山巅石隙处。
通过点的作用,体现山水画面的层次、空间、结构、阴阳。
具体说来,点要强调气息贯一。
落笔前要胸有成竹,心中有数;下笔时要一气呵成。
’点的笔法要基本统一,如几种点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时,要注意组合,决不能一会儿用这种点,一会儿又用另一种点,点的形式过多会使画面产生零乱。
点的表现实际是用笔技巧的综合应用。
”传统中国画讲究和谐、含蓄之美,对光滑、流利的画风是贬低和排斥的,要增加线条的磨擦感,就需要在线上以点破之。
点的重复有序排列,在视觉上给人以音乐的、节拍的视觉感受。
这时的点就是一个个节奏的变化。
黄格胜先生归纳点在画中起的作用时说道:“点在树上是苔,点在山顶就是树。
它起什么作用?就像一首民谣里唱的那样:‘小呀嘛小二郎……啷呖个啷呖个啷呖个啷……’这是什么意思?没有具体的意思,但没有这几个“啷呖个啷”,它就唱不下去。
这一如苔点的重要性,其用法与印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引起节奏的变化,旋律的变化和技法的变化。
见素抱朴_虚极静笃——创作心得
菁英推介Artscircle也。
承易而革难。
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
”“常变之道,终归于自然也。
”将体现写意山水元素符号语言体系的完整性在现代中挖掘、在传承中解读和在自然中行万里路来观察体验,并以古法寻求创新机杼。
在这几年的中国画创作、写生实践基础上,扩充符号语汇,加强画面视觉张力,以“中庸之中道”为度,转换符号语言和笔墨程式的表述方式,从而触发新意。
在此基础上要以本身具备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很高的胆识去探究创新的法则。
只有真正认识传统,才能正确认识现代,走出误区,走向共识,传承民族之魂,创中华之新经典,走出中国画具有符号语言特色的现代解读之路。
我一直喜欢抽象形式的美,它那种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形式因素构成着鲜明的视觉特征,给人以愉悦感。
这大概是我较注重研究画面构成和笔墨形式的重要原因。
对抽象美的兴趣影响着我的审美习惯、观察方法和技法探索,表现自然中抽象意蕴的美亦成为我作品表现的主旨,它决定着作品的审美取向,激发着我的表达欲念,这种欲念不仅来自我日臻成熟的笔墨技能,更来自我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和理解。
从《东湖访春图》到《山有木兮》等系列作品,我都以此种手法体现出这一审美特征。
的确,大自然的无比丰富与物象形态的美妙总是令我入神地推敲画面的每一结构、每一局部,直至完美。
对整体效果的追求甚至使我淡化了对画面层次的强调和形象的具体描绘,取而代之的是画面的平面性和形象的朦胧感。
郑颖璐/晨霭入看无纸本水墨139cm×68cm 2023年郑颖璐/东湖村写生之二纸本水墨50cm×30cm 2023年672024/04郑颖璐/静水流深不知处纸本水墨180cm×97cm 2020年68菁英推介Arts circle在近期的写生作品中,我对“意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它是一种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既入理又含情。
写意山水画的意象表现形式,是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也注重寓意抒情,求象外之意,给人以画外的联想,而并非单纯的客观描绘。
著名画家韩石作品:写意山水
著名画家韩石作品:写意山水紫雨轩书院2017-10-25 著名画家韩石著名画家韩右简介韩石,本名韩庆路,1962年出生于天津,1981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研究生课程班。
现为九三学社天津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神鼎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
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在多种美术专业刊物发表作品千余幅,并被《美术》、《艺术家》、《国画家》、《中国画》、《书画典藏》、《水墨前沿》、《亚洲人物画刊》等刊物重点介绍。
作品曾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全国山水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艺术成果展等国家级大展,出版有《韩石国画作品集》、《名家名画——韩石写意山水作品》、《中国画基础技法范例》、《大学美术》、《何谓小品》、《松柏石瀑白描集萃》、《中国画皴法基础教程》、《写意山水画50问》、《梁崎书画艺术研究》等著作。
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韩石山水画谈微顿子斌与人物、花鸟截然不同,在古代山水画是独属文人的画种。
它不但诞生在文人的腕下,而且由于书法是文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它问世不久,便开始了书法化的追求。
由于书法是一种典型的抽象艺术,山水画抽象化追求也同时开始了。
宗白华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笔者以为尤其是山水画的灵魂。
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精神人格的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所以书法性、较强的抽象性(任何绘画都有抽象性)、魏晋风度,便成为山水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故山水画要求为画者要有玄心,风神潇洒,不滞于物。
欣赏山水要“玄览”、“玄鉴”。
韩石山水具有明显的玄化特征——超然玄远,“以书法为骨干,各种点线溶解万象超入灵虚妙境,而融诗心、诗境于画。
” “书法的格调决定绘画的格调”。
中国山水画几何抽象的形式体现-文档资料
中国山水画几何抽象的形式体现一、点的抽象在绘画中,“点”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因素。
中国著名艺术家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道:“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然线实由点连接而成,面亦由点扩大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
”由于审美习惯和绘画传统的不同,中国山水画中的“点”与“线”的关联更紧密,而西方绘画中的“点”与“面”的关系更密切。
“线”是中国绘画的灵魂,中国绘画中的线所展示的优美、典雅和丰富多样是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
在中国绘画中,“点”和“线”的运动方式一脉相承,如潘先生所说,“线”是“点”的集合。
反之,“点”是“线”的浓缩。
“点”和“线”在运动过程中都包括画笔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基本过程,不同的是,“点”缩短了“线”的行笔过程,夸大或缩小了起笔、收笔的动作,使“线”的优美、典雅凝注于各种形态的“点”之中,从而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而丰富的点法。
与之相对应,建立在“科学”“理性”造型基础上的西方绘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注重结构和体积关系的绘画习惯,在强调团块意识的客观要求下,对于“面”的研究与表现一直是西方绘画的重要课题。
因此,西方绘画中的“点”所呈现出的那种随意的扁平状态或多或少都带有“面”的影响。
二、线的抽象中国绘画受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画家并不对物象进行高度的变形、扭曲,而是用简约的线以及线条勾勒来表现物象的结构。
中国古代画家创立的各类线型都是从表现物象的结构特征出发。
由于实际状态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线,它是画家对自然物质形体的一种高度概括,因此,线可以被认定为艺术家对描述物象状态的一种抽象判断,是情感、精神、观念等主观因素的符号。
这些语言符号的象征性质和指示功能使线产生了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特殊艺术形态――抽象意味的符号。
我们看原始绘画中的线几乎都是经过提炼概括有规可循,并且具有节奏和韵律感,这些线更多是代表某种崇拜所需的精神性符号,是不自觉的抽象。
中国山水画与线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千百年来,线在中国山水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
论龚贤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论龚贤山水画的艺术特点龚贤的山水画,在笔墨造型和章法构成两方面,皆表现出有别于前辈的独特性,并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从笔墨造型方面说,龚贤山水画有白龚、灰龚、黑龚之别。
白龚是用极简的线条勾勒描绘山石、树木等形象,少有皴染,画面显得空灵透亮,极具抽象性与音乐性;灰龚是先勾勒后皴擦,皴法柔和细腻,色调统一,不温不火,画面效果宁静中充满诗意;黑龚则反复皴染、层层积墨,大丘大壑,沉郁浑莽,元气淋漓。
黑龚最具特色,为世人所称道。
白龚、灰龚、黑龚表面上说,虽然是笔墨表现简与蘩之间有所差别,但不可据此认为,白龚从简,黑龚事繁。
白龚虽寥寥数笔勾勒并辅以淡墨复勾,几乎不加皴染,但画面形象充盈饱满,变化多端,简而不简;黑龚不厌其烦地层层皴染积加,丰富中求变化,但黑而不板不结不乱,浑然一体,整肃单纯,繁而不繁;灰龚介于两者之间,灵活多变。
白龚可以《江山林屋图卷》(参见《龚贤精品集》之二)为例,窥其一类之风格。
图中所绘以江石巨壁为主体,点画少许树木、楼阁、亭台,山石开阖处写远山数笔。
江石巨壁的勾画,多以淡墨复线为之,非单笔一味画成。
线条的组织,方圆结合,有疏有密,实虚相应,淡墨干笔皴染结构,增加山石的厚重感。
山石结构转折处多点以苔点,大大小小,三五成组,既交待了形体结构及山石之间的前后关系,也起调整画面节奏关系的作用。
树木的刻画在画面中起点缀、连接、破板的作用,所占分量虽不多却极其重要。
画树以枝干为主,姿态生动,穿插有致,且布列位置极具匠心。
此幅画面由于取横势近景,远山只在空隙处以带状三角形写出几笔,笔墨虽少,却使画面空间豁然开阔。
整幅画面宛如线与点构成的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白龚在龚贤作品中为数不多,多是画家早期作品,中晚期亦有白龚精品,如《自藏山水图》(参见《龚贤精品集》之三)画面以通体山形占据大半,气势磅礴,虽以淡墨复线勾勒,略施皴染,却似有万钧之力。
较之《江山林屋图卷》更加浑厚气壮,属白龚中的另一风格倾向的作品。
意在绿水青山中——论山水画学习创作中的立意
意在绿水青山中——论山水画学习创作中的立意作者:叶玉印,刘凤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8期叶玉印,刘凤林(商洛学院艺术系,陕西商洛726000)摘要: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但应该准确、传神地画出对象的地域特征,而且应该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受于墨,墨受于笔,笔受于腕,腕受于心,这个“心”就是人的意图,谓之“立意”。
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练笔、锤炼学生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加强炼意之巧,切莫注意只练笔而忽略炼意。
关键词:立意;构思;笔趣墨彩;造化为师;交融贯通;线型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67-02学习山水画,首先应该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创作中的构图、立意和写生中的技巧、手法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要讨论、总结、阐明的问题。
一、山水之魂,首当立意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写生、创作都要以立意为先,许多国画理论家都强调过这一点,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都要求把立意放在首位。
立意中的“意”,就是意题、意境、意趣;意题:指笔意、物意、人意;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贯通;意趣:指笔墨情趣、物态意趣,概言之就是运用笔意状写物意,抒发人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物象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因为立意在先,才有创新变法,才有奇鲜之意。
王维在讲到山水画中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关系时说:“山水之画,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
这就是说山水画要以区别制作地貌图,在于它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要体现画家的情思。
宋代华光和尚也讲到立意为先,他说:“作画必先立意,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新则画新”。
平庸俗气的人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科技2 0 1 4 年第1 2 期
论 写意 山水画 的抽 象性
孙 慧 萱
( 哈 尔滨师 范大学,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写意 山水画是运用 简练的笔法描绘大 自然。写意山水画较 工笔 画更 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 , 也 更能直接 地抒 发作者的
在写意 山水画中, 具象的了解只是其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手段 , 并不 是 其 主要 的创作 形式 。 当然 , 这 种手 段尤 其 自身 的重要 性 , 因此不 能够 忽视。 2 写意 山水 画抽 象性 的表现 写意山水画的创作一般都具有抽象 陛的特点 ,这种特点贯穿 了
水画用墨又用彩, 从天然屙 I 生和表现特征来说 , 墨与彩应属于一类东 西。 一 般来 说 , 在 工笔 山水 中用 的彩多 一些 , 而 写 意山水 少用 彩或 不用
有很重要的比重 。山水画的用笔和书法有着一定 的相同点 , 但是其比 书法更加的富于变化和隐蔽。笔其是通俗的说法就是线条 , 在写意山 水画中, 很多的景物都需要线条的修饰 , 才能够更好的表现 自然景物 的真实状态。写意山水画的笔 , 也就是线条能够将画中的景物赋予生 命力。 所以说在写意山水画的造型中, 其是很关键的。 虽然线条在写意
彩 。中国写意山水画不上色或少上色 , 固然是 由于不 以客观描绘 自然 对象为主要手段 , 还与墨的超强表现力有密切的关系。 古人云, 墨分五 色: 焦、 浓、 重、 淡、 轻, 或浓 、 淡、 干、 湿、 黑, 墨的浓淡干湿 、 渗化洇润 、 光 彩鲜亮等效果足以表现真实山水色彩的层次与变化。墨分五色, 但毕 整个画风。在写意山水画中, 其抽象 胜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还不是真正的彩色 , 所 以更高一层 的境界则 2 . 1 造 型方 面 。 自古 以来 , 写 意 山水 画 的大家 , 都是 通 过对 山水 的描 竟是从浓淡干湿处着 眼, 是 墨 中能幻 化 出真 的五 彩来 , 即 能让 人看 出翠 绿, 看 出鲜 红 , 看 出金 画来 凸显 自己的志 向和抱 负 。入 了画家思 想 的山水 画 , 其 在本 质上 就不同于工笔山水画。写意山水画运用一种似真非真的描写手法, 对 黄, 看出五彩缤纷。 在欣赏一幅水墨山水画时, 那黝暗的山谷仿佛是绿 山水进行刻画, 山水的本体是接近现实但是又超脱现实 , 在写意山水 树成阴, 水墨渝郁之处像是 白云在飘动 , 而一簇簇屈 曲的线条又恰是 画中, 画 家会 有 自己的想 象加 入 , 将 现实 中的风 景 置于 更 高深 的意 象 碧 波 在荡漾 。 中, 画家根据 自己的意志和所要表达 的情感 , 对画的整体的造型设计 2 . 4 渲染方面。这种笔法变化较多 , 有晕、 罩、 烘、 刷等不同技法 , 这些 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 比如将一座大山置于云雾缭绕的仙境般的环境 不 同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它们各 自之间的差异 , 二是这些笔法在工 中, 用一种超然和抽象的表现方式和造型方式 , 来表达画家的真实心 笔 山水和写意山水之间体现出的差异 ,这两种差异有—个共 同之处 , 理感受。 写意山水画具有一种既重写形又超越写形 的一种独特的造型 就是有无笔痕。 虽然孤立地来说, 这些笔法分有无笔痕 的不同 , 其实概 手 段和 审美理 念 , 写 意 山水 画在造 型上 更注 重的是 对 自然景 物 的 自然 括来 说 , 在工 笔 山水 中 , 渲染 的笔法 几乎 都不 见笔 痕 ; 而在 写 意 山水 画 则 必须要 见笔 痕 。 没有 笔痕 的涂 染虽然 也很 精致 漂亮 , 但 它少 了力 状态 的 表现 , 写 意 山水 画 虽 然很 注重 抽 象 的画 法 , 但是 这 种抽 象 画法 中 , 的前提就是要尊重 自然景物 的真实形态 , 如果不能够遵守这点 , 那 么 写意山水画就不是 山水画, 只是一种纸上泼墨而已。写意山水画在造 型的好坏上没有—个准确的评价标准 , 但是却有—个可参照的基本原 则。 那就是在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时, 具体的物象不能够改变 , 也就是 无论画的造型多么的大气磅礴 , 笔墨多么的豪放不羁 , 画中呈现的具 体物象都不能够随意的进行篡改 , 要保持其原有的形态 。在保证具体 物象之后 , 可以进行环境的转化 , 运用抽象的手法 , 在整体画作的造型 上进行设计 , 使其具有超现实性 , 这样才能创作 出具有价值的写意山
中国画中包括工笔 画和写意画两类 ,而山水画是将写意和工笔 界 限划 分 的最 为明显 一种 绘 画形式 。 写 意 山水 画和工 笔 山水画 虽然 是 出 自同- -I ' ] 派, 但是两者因为绘画的手法和意境不同, 所以在后来就 各自 成立 自己的门派, 使得两者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分。 自古以来 , 可以 说能够画好工笔山水画的画家不一定能够欣赏的了写意山水画, 虽然
一
这样说 比较绝对, 但是这确实一个不争的事实。写意山水画有着明显 山水画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陛, 但是其仍然是写意山水画造型的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体, 就水而言, 其瀹郁浩淼固然可以 的 自我特征 , 其在诞生之 日 起就具有很强的抽象 , 只有对写意山水 个重要手段。 通过墨的浓淡效果来体现; 但要表现水的阔大气象和动势 , 还是要靠 画的抽象 l 生 有个细致的了解 , 才能够真正瞳得写意山水画的内涵。 丰富多变 的线条来得更加有量感和力度。 水在写意山水中是用线来表 现的 ; 而山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一些 , 应该有三个构成要素 , 即线 、 皴、 染, 线主要用来勾勒 , 但变化要丰富一些, 这种变化如果达到 了质变则 成了皴。皴其实还是一种线 , 线和皴是一个范畴, 就是线 , 它们要么流 畅、 要么涩滞 , 要么纤巧、 要 么厚重 , 但下笔一样是斩钉截铁 , 不容更 所有的迟疑、 重复 、 修饰 、 琐碎都是要不得的 , 这就是写意山水 中线 表现景物的特征。但是山水画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 , 有着独特 的欣赏 改 , 价值 , 画家如果没有对 自然 的一草一木有着具象 的了解 , 很难只用抽 的基本 特征 。
1 山水 画 的起 源 中国画 的形 式 多种 多样 ,中 国画派 的 区分是 通 过笔 墨 的 材料 和 载体进行 区分。中国具有着 自古传承下来 的审美观 , 在山水画的画风 中, 没有将客观的对象最为主要表现的事物 , 其创作手法并没有一定 的精准 眭。在意境和景物的表现上 , 山水画更注重运用抽象的形式来 象 将 自然 的独特 美表 现 出来 ,更别 提是 对写 意 山水 画 的 内涵 的表现 。 2 . 3 墨 的方面 。山水须 从 笔墨 而成 , 墨 的重要 性不 亚 于用 笔 , 中 国山
感情。 写意山水画可以说是平心而创作的作品, 其表王 见 的景物既具有现实性又超脱现实。 写意山水画描画的是大 自 然本身, 具有独特的
审美特 点。写意 山水 画中充分表现 出了墨的 色彩和韵味 , 运 用墨体现 自然的生命和呼吸。笔墨的 交融使得 写意山水画富有更加深刻的
意味 , 更加 能 够 凸显 出 画者 的 心 境 。 关键词 : 写意 山水 画 ; 抽 象性 ; 笔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