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兴衰——古罗马文明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的兴衰
——以古罗马文明为例
吴光琴20133126 社会工作2013级一班
“罗马”原为意大利第伯河畔上一个小城的名称,后发展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意大利是深入地中海的一个靴形半岛,北背阿尔卑斯山,三面环海,境内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农业条件比古希腊优越。资源也比较丰富,但航海条件不及古希腊。
意大利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活动,公元前5000年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代初,属于印欧语系的诸部落从北方进入意大利半岛,创造了青铜器文化,病成为半岛的主要居民,主题在半岛的中部,分两大部族:翁布里亚—萨伯利族和拉丁族,罗马人就是拉丁人中的一支。公元前1000年代,半岛进入铁器时代。公元前8世纪,伊达拉利亚人进入半岛北部。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人进入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高卢人又进入半岛的北部。所以,意大利居民成分也比较复杂。
古罗马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一是王政时代(公元前753——509年);二是共和时代(公元前509——30年);三是前期帝国时代(公元前30——公元284年);四是后期帝国时代(284——476年)。其历史进程也是由城邦到帝国,由帝国到衰亡。
罗马人最初也是默默无闻的落后的野蛮人,当他处在王政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时,意大利已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北部意大利的伊达拉利亚文明;一个是南部意大利的古希腊人的文明。
从考古学来看,罗马人是拉丁人中的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代初一句第伯河畔帕拉丁等山岗。直到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丁为中心的拉丁部落才建立起“七丘同盟”,后又有萨宾部落的加入。大约公元前7世纪末叶起,大批伊达拉利亚人迁居罗马,带来先进文明,落后的罗马人才出现城市。
相传王政时代有七个王,前四个是罗马人和萨宾人,即王政前期,后三个是伊达拉利亚人,即王政后期。王政时代最后一任王厉行苛政,激起罗马人的不满,于公元前509年被罗马人推翻,王政时代至此结束,罗马进入了共和国时代。罗马人推翻伊达拉利亚人的统治后,建立了共和政体。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罗马人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同时,因共和国是贵族的共和国,贵族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绝对优势,平民则缺少土地,生活困苦,常常负债破产,沦为奴隶,这必然使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化。在共和国建立后不久,平民就为土地和债务问题与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在斗争过程中,平民联合起来,屡次采取“撤离运动”,迫使贵族让步,结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于公元前494年设立一年一任的保民官;二是于公元前474年设立平民会议;三是于公元前452年通过了“十二铜表法”;四是于公元前367年通过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五是于公元前326年通过了波提立阿法案;六是于公元前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都有过,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古罗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能够斗争出如此多的成果,这对古罗马的发展当然有重要的意义。无论如何,在斗争中胜利的平民,其处境比其他文明古国中失败的平民要好得多,他们对共和国的发展不仅有积极性,同事也在共和国后来的对外扩张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罗马立国之初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不论是先进的邻邦,还是落后的蛮邦,都经常入侵这个第伯河畔上的小邦。罗马的兴起主要来源于它的征服霸业。它用三个主要的征服战争——维爱战争、萨莫奈战争和希腊战争——征服了长期侵扰罗马的意大利。其中维爱战争的胜利使得罗马的领土扩大了几乎一倍。长达半个世纪的恶战——萨莫奈战争可谓是这三次战争
中最艰难的一战,但最终罗马人还是胜利了,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权。罗马在征服了伯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之后,并未把被征服地区组成同意国家,而是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治形式,使被征服地区难以联合起来反对罗马。在之后的布匿战争中,罗马与迦太基争夺霸权,并最终征服了西地中海。后来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落后小国,以后一跃成为大帝国,罗马也是如此。这个帝国不是一个伟大征服者创造的,它没有居鲁士,没有亚历山大,它是集体创造的大帝国,但后来又被野蛮落后的日耳曼人所灭亡。
从客观环境来看,罗马的邻邦与敌手都处于衰落状态,不是这位刚刚兴起者的对手。从主观条件来看,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胜利后,调整了阶级关系,扩大了社会基础,完善了国际机构,强化了国家机器的运输机制。同时,罗马是公民兵,战斗力强,有严格的军纪和凯旋式。罗马的对外政策也十分有效,它善于在关键时刻结盟一部分,攻打一部分,待时机成熟后再攻打原来的盟友,以稳步达到所追求的目标。
罗马成为大帝国以后,共和国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奴隶制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奴隶来源充足价格便宜,因此奴隶使用十分普遍,而且地位低下;其次是大庄园形成和小农的破产,主要是因为长期对外扩张掳掠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少数人大发战争财,成为以奴隶劳动为主的大庄园主,大部分小农由于战争破坏和奴隶劳动的排挤而破产,他们流入城市,绝大部分成为无业游民,成为罗马社会的寄生虫;再次是工商业和高利贷兴盛,帝国的形成使地中海成为国家的内湖,形成了地中海商业网,经商成为最有利可图的事业,从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同时对外扩张也刺激了高利贷和金融业的发展,商人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条件,既承包行省税收和各种公共工程活动,又从事高利贷投机活动以牟取暴利;最后是阶级关系的变化,除了奴隶和奴隶主这两大阶级外,在自由民内部也分化出若干阶级,元老贵族是当权集团,有“改革派”和“保守派”之分;金融贵族是骑士阶层,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与元老又勾结又斗争,具有两面性;自由平民的一部分时时面临破产,与富豪充满矛盾,大部分已经变成靠社会养活的寄生虫。
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基础上建立的共和国,当它发展为大帝国后,就表现出其各种局限性,或者说充满了各种社会矛盾,而这些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使共和国灭亡,军事独裁帝国的建立成为必然。这些矛盾的尖锐化首推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这对矛盾在罗马成为大帝国以后不久就使得国内爆发了奴隶大起义;第二对矛盾是平民与富豪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最后是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埃及艳后的故事。
罗马由共和到帝制是历史的必然性。从经济来看,共和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当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以后,奴隶制充分发展,土地集中到少数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就崩溃了,因而共和国也必然随之灭亡;从政治来看,共和国本是在蕞尔小邦的基础上建立的,随着大帝国的形成,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的家具,共和国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必然要被军事独裁政权或帝制取代。当然,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共和国是经过长期的危机和内战后才灭亡的,同时,由于共和制度的长久影响,屋大维的独裁政权不得不披上共和制的外衣。
在屋大维掌握国家大权后,共和国的各种机构和官职虽然都存在,但是却形容虚设。屋大维开始创立新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设立了“元首顾问会”这个重要的咨询决策机构,建立了元首金库,直接控制和调节全国财政收支。在行省统治方面,表面上是元老院和元首分治制度,但元首的行省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屋大维的元首政治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从屋大维到安敦尼王朝结束期间,中间虽然有曲折,但是基本上是由和平到繁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