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年级下—唐代文学—第五课:李商隐与杜牧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必背全部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必背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c57bd35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f.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必背全部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字词解释:迟日:春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参考翻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字词解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此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作的画上的。
那幅画目前已经失传。
原画的名称,有说叫《春江晚景》,也有说是《春江晓景》。
所以关于诗歌的题名,有用“晓景”、有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参考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字词解释: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PPT课件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0945bf011ca300a7c39016.png)
文的作用。
2021
23
❖ 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 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 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 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 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 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2021
24
❖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 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 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 作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
3
泊秦淮
之中。他的诗歌作品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合,同样也体现了诗
4
山行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政治咏怀诗
❖ 咏史怀古诗
❖ 写景纪行诗
❖ 妇女题材诗
2021
9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2021
10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 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2021
11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
17
❖ 这首诗具有史论色彩:
❖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慨叹,认 为周瑜是侥幸成功。也有人认为杜牧此诗并 非贬周,而是感叹人生中只有具备一定条件 才能成就大业。
2021
18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及作者介绍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课文及作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4a48cf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4.png)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课⽂】 乞巧 林杰 七⼣今宵看碧霄, 牵⽜织⼥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 穿尽红丝千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
李商隐(唐朝诗⼈)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号⽟溪(谿)⽣,⼜号樊南⽣,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1],出⽣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诗⼈,和杜牧合称“⼩李杜”,李商隐⼜与李贺、李⽩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都在家族⾥排⾏第⼗六,故并称为“三⼗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些爱情诗和⽆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作郑笺”之说。
[2] 唐⽂宗开成⼆年(837年),李商隐登进⼠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下。
林杰(唐代诗⼈)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
福建⼈,⾃幼聪慧过⼈,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精书法棋艺。
死时年仅⼗六岁。
《全唐诗》存其诗两⾸,其中《乞巧》是唐代诗⼈林杰描写民间七⼣乞巧盛况的名诗。
三年级以前杜甫的诗句
![三年级以前杜甫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e87918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7.png)
三年级以前杜甫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三班级以前杜甫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学校生3班级学过的杜甫的诗有哪些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1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观察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靠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9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
解释: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9堂前,也曾多次观赏你的艺术。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释: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发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1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1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耀。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5、《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1览众山小。
解释:5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终点。
大自然把奇妙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
![三年级下必背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bfec3223b0717fd5360cdc90.png)
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1、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温馨提示】慧眼识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关键点击: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匠心独运: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佳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这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
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2、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温馨提示】慧眼识人: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关键点击:游园不值:游园没有遇到人。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应:可能,大概。
怜:爱惜,怜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怜悯。
晚唐诗歌 李商隐 杜牧PPT文档共49页
![晚唐诗歌 李商隐 杜牧PPT文档共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cf0c405b960590c69fc3760d.png)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晚唐诗歌 李商隐 杜牧
6
、
露
凝
无
游
氛
,பைடு நூலகம்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李商隐与杜牧的文学沟通与交流
![李商隐与杜牧的文学沟通与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386547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2.png)
李商隐与杜牧的文学沟通与交流李商隐与杜牧可谓是唐代文坛上的两位闪亮星辰,他们在文学上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丰富了各自的创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从两位诗人的背景介绍、创作特点以及相互影响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背景介绍李商隐(813年-858年)和杜牧(803年-852年)都生活在唐代后期,他们都经历了唐朝辉煌的盛世和唐朝走向衰败的过程。
李商隐是出生在官宦家庭,成长于权臣杨家,他的诗作多以写景、咏史为主,具有深邃的感情和细腻的笔触。
而杜牧则是自幼聪明才智,他的诗作风格多以豪放洒脱的诗风闻名,内容却常常包含对时事的批判与反思。
二、创作特点1. 李商隐的诗作李商隐的诗作多以婉约诗风为主,结合了北方写景的雄浑和南方婉约的柔美,其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苦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意境,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触动。
他的诗作具有高度的情感凝练和像画般美丽的意境,深受后来诗人的推崇与模仿。
2. 杜牧的诗作杜牧的诗作豪放畅达,明快奔放,内容常常揭示出对社会乱世的忧虑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他的作品清新明快,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透露出对腐败现象的反感与不满。
他的诗作以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为主,充满着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对后人影响深远。
三、文学沟通与交流李商隐和杜牧虽然在不同的文学流派中活跃,但他们之间的文学沟通与交流依然十分紧密。
他们常通过友情深厚的书信往来,互相批评和嘉许,对彼此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论。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和沟通,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各自创作的成长与发展。
四、相互影响李商隐与杜牧的相互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风格上,也反映在题材和意境的选择上。
李商隐的诗作则更多地受到了杜牧的影响,在写作风格上更加豪放洒脱。
而杜牧的作品则借鉴了李商隐的婉约诗风,增添了一丝柔美与含蓄。
两位诗人在创作上的相互借鉴与启发,使得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讲课教案61页PPT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讲课教案6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9a3516b9f3f90f77c61b58.png)
45、自己的饭量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讲课教案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772b19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5.png)
【导语】本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知识点汇总,包括:清明、元⽇、九⽉九⽇忆⼭东兄弟三篇,下⾯就⼀起来学习吧。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 原⽂: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纷纷飘洒,路上羁旅⾏⼈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不答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四节⽓之⼀,在阳历四⽉五⽇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体分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如此节⽇,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多⽤“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天正是清明节,诗⼈杜牧在路上⾏⾛,遇上了下⾬。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候容易发⽣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
远在梁代,就有⼈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节,往往有“疾风甚⾬”。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还有个专名叫作“泼⽕⾬”。
诗⼈遇上的,正是这样⼀个⽇⼦。
诗⼈⽤“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雪。
但是⽤来写⾬,却是正相反,那种叫⼈感到“纷纷”的,绝不是⼤⾬,⽽是细⾬。
这种细⾬,也正就是春⾬的特⾊。
细⾬纷纷,是那种“天街⼩⾬润如酥”样的⾬,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绝不是⼀个味道。
这“⾬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然毫⽆疑问的是形容那春⾬的意境;可是它⼜不⽌是如此⽽已,它还有⼀层特殊的作⽤,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中⾏路者的⼼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语文知识能力拓展:杜牧和李商隐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语文知识能力拓展:杜牧和李商隐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fd48548bd63186bcebbccf.png)
吟诵经典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内容解析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三首七绝。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
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
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义深远。
“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晚唐诗坛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
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
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
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7d5f8484868762caaed514.png)
三、精读分析《春日》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学生认识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根据图片体会诗句描绘的句子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
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金色的童年!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 三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 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baaefb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0.png)
9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思维能力:能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气氛,体悟作者情感。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了解节日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课前解析】关注诗句的理解:读懂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是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气氛的前提。
在这一课中,“除”“屠苏”“新桃换旧符”“曈曈日”“异”“倍”等词语较为生僻,可结合注释、演变过程和象征意义进行诗句的理解;古诗言简意赅,常常存在省略内容的情况,在后两首古诗中,是谁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谁独在异乡为异客?兄弟们遍插茱萸时又少了谁?当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或写作背景,设身处地发挥想象进行诗句理解。
关注节日和习俗:三首诗中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元日》描写了春节有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除旧迎新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人们上坟祭扫时的愁苦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七言绝句,写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一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八个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其中“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为左右同宽的字。
在教学“牧”字时,引导学生观察“牛”作偏旁时,第二个横要变成提,且“牛”作偏旁时的笔顺与“牛”字不同。
【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难点】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李商隐《李贺小传》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李贺小传》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2a6c6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f.png)
李商隐《李贺小传》原文|译文|赏析《李贺小传》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为诗人李贺撰写的一篇传记。
文章通过写李贺的一些轶事,从侧面烘托出传主的身份性格。
全文构思巧妙,篇幅短小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贺小传》原文唐代: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
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完整版本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419d488cc22bcd126ff0cff.png)
出则悌 (二)
huòyǐn shíhuòzuòzǒu
或饮食,或坐走。
zhǎng hū rénjídàijiào
长呼人,即代叫。
zhǎngzhěxianyòuzhehòu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 万条 。
林杰,唐代诗人(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被推举为神童。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学生签字:______________
咏柳
唐贺知章
bìyùzhuāngchéngyíshùg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
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zhīxìyèshuícáichū
不知细叶谁裁出,
èryuèchūnfēngsìjiǎndāo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唐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醉八仙”。诗文以绝句见长,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黄鹂……………徐志摩
乡愁……………席慕容
山上漫步………徐志摩
眼睛……………姜华
1.乞巧
唐 林杰
qīxī jīnxiāokànbìxiāo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āo七夕今宵看 碧霄,牵牛织 女 渡 河 桥。jiājiāqǐqiǎowàngqiū yuèchuānjìnhóngsījǐwàntiáo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8单元29古诗两首.ppt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8单元29古诗两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6cb83869eae009581bece5.png)
他们被隔开了。他们互相挣扎 着,以泪洗脸。
王母被感动了,就让他们每年见一次,就形成 了现在的七夕 。
乞 (qǐ) (乞巧)
霄 (xiāo) (云霄) 烛 (zhú) (蜡烛) 晓 (xiǎo) (破晓)
乞巧 霄 渡 屏 烛晓偷
[正音正字]
乞 ( qǐ ) (乞巧 ) 气 ( qì ) (天气 )
有》)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
山月》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 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 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 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 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 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
你知道牛郎和织女 的故事吗?
很久以前,牛郎与老牛 相依为命。
一天,老牛让牛郎去树林的荷塘边,拿走一 件衣服。然后,会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结为夫 妻,牛郎纳闷,但还是去了。
事情和老牛说的一 样,他们过上了幸 福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老牛交 待完事情就死了,织女 也被抓走了。
牛郎带着儿女披着牛皮追 织女就快追到,王母拿下 簪子划了条天河。
[感情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https://img.taocdn.com/s3/m/8f7f24e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第⼗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第⼗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发布时间:2009-1-24 14:18第⼗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星座,后⼈往往将⼆⼈并称为“⼩李杜”,以别于盛唐时的李⽩与杜甫。
⽆论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个⼈经历,还是从他们的成就与影响等⽅⾯看,这种并称都很允当。
杜牧的诗出⼊于“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充分展⽰了时代的特点;⽽李商隐的爱情诗则以⼼象熔铸物象,营造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新诗境,体现了中唐以后重要的审美转向。
杜牧与李商隐不仅是晚唐重要的诗⼈,并且⽆论从诗旨、诗情还是诗境上讲,都是唐诗绚烂绮丽的晚照。
第⼀节杜牧:在“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
杜牧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为⼈性格豪爽,才兼⽂武,志在经济,爱谈兵论政。
23岁时就写了著名的《阿房宫赋》,⼤和⼆年(828年)进⼠及第,受⽜僧孺器重,征辟为淮南节度掌书记,后来受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刺史,转池州、睦州,仕途蹭蹬。
李党失势后,官终中书舍⼈。
杜牧秉性刚直,有济世之志,与李商隐有很⼤不同。
他在《长安秋望》⼀诗中写道:“楼倚霜树外,镜天⽆⼀毫。
南⼭与秋⾊,⽓势两相⾼。
”正表现了他的刚劲爽朗的性格风貌。
杜牧的诗有相当⼀部分反映了现实的政治和社会⽣活,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冠就东市,忽遗⼸剑不西巡。
牧⽺驱马虽戎服,⽩发丹⼼尽汉⾂。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
该诗表达了杜牧渴望解除边患,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愿,对边地⼈民的苦难表⽰同情,对朝廷的软弱⽆能表⽰愤慨。
《早雁》诗写因遭受回鹘侵扰⽽流亡的民⽣哀怨,表现了对边地⼈民的关怀:⾦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文学知识拓展:日落晚唐—李商隐和杜牧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31bcb8581b6bd97e19ea88.png)
【古】李商隐与杜牧一、晚唐诗坛(一)晚唐概况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指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安禄山(?—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有胡人血统。
本姓康,母亲从后父安延偃姓,改姓名为安禄山。
安禄山善于逢迎,他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贵妃为义母,骗得唐玄宗宠信。
他兼任平卢(今辽宁朝阳)、河东(今山西太原)、范阳(今北京)三镇节度使,所统领兵力达十五万之多。
安禄山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于755 年十一月,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
叛军很快席卷河北。
“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十二月攻陷洛阳,756 年正月称大燕皇帝,接着击溃潼关守军二十万,占领长安。
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下垂过膝,体重 300 斤。
自起兵反唐以来视力衰退,又有疽病,因此性情极为暴躁,左右服侍,稍不遂心,动不懂就鞭打,甚至杀死。
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学唐玄宗的享乐,声色歌舞,骄奢淫逸,很少接见将领,凡事都通过幕僚严庄传话。
严庄虽然受到重用,也难免挨打。
小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
安禄山想立爱妾所生的幼子庆思做后嗣,严庄便和次子安庆绪勾结,指使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
757 年正月,安庆绪即位。
史思明原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
安禄山叛唐后,他南下攻占河北13 郡,被安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 万人。
安庆绪杀父安禄山称帝,他不服,投降唐朝。
不久又起兵反唐,759 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回到范阳,称大燕皇帝,并出兵攻占洛阳。
761 年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安、史二人都是死于儿子之手)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吟诵经典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内容解析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三首七绝。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
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
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义深远。
“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晚唐诗坛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
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
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
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
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
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
到了五代时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杜牧和李商隐都很推崇李白、杜甫,他们继承了李白、杜甫关注国家命运,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二人非常重视学习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诗律,然后通过各自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
由于这些关系,加之两人恰好一姓李一姓杜,所以世人把他们称之为“小李杜”。
“小李杜”遭遇相近,他们均胸怀大志,以重振国威为己任;但由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们受到压抑,无法脱颖而出,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
所不同的是,李商隐在理想破灭之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恼之中,万丈雄心归于幻灭,表现在诗作中,便形成了一种往复低回、一唱三叹,且词工意深、深情缅邈的艺术风格。
杜牧在报国无门的状况下,虽也不免流露出伤忧,但执着于理想,并希望以用“知兵”来救国。
因他对兵法的爱好和钻研,使他集诗人兼军事家于一身,同时,也影响到他的气质和个性,体现在诗中,遂形成了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
杜 牧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公元803年,杜牧出生在长安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著有《樊川文集》。
人们常说杜牧是“风流才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他政治上意气风发、议论风生;二是指他生活上放荡不羁,风流自赏。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
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
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
”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
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
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
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
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
这母女俩都很害怕。
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
”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
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
”女孩的母亲同意。
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
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
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
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
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
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
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
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
这才出嫁的。
”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
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
”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
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李商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因他早年曾在玉阳山学道,山有玉溪,故自号玉溪生。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早年就学,幼时随父居浙江,“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在他10岁前后,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
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对他影响深刻的有三个人。
他的启蒙教育来自他的父亲。
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便吸收其成为了自己的幕府巡官。
令狐楚不仅教授李商隐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公元832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在今山西),此时李商隐20岁,跟令狐楚到了太原幕府。
令狐楚给他置办了行装,让他到京城去应考。
但被考官所憎,没有考上。
又回到太原幕府。
公元834年,他再次赴京赶考,又未果。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他奉母迁居济源(今河南),在济源玉阳山学道教。
李商隐两次应举不成,直到开成二年,李商隐由令狐绹荐引才登进士第。
就在这一年,令狐楚卒,李商隐代为起草《遗表》,并护丧还京。
可见,他一直深受令狐父子的推重和信任。
从公元838年到公元846年,即李商隐26岁到34岁,是他无意中牵入“牛李党争”的时期,他的仕途因此受到诸多影响。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
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
令狐绹对李商隐“去牛就李”大为恼火,他逢人便说李商隐“心怀躁进,忘恩负义”。
在令狐绹看来,李商隐的行为是“放利偷合”,是“背恩”的问题。
后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李商隐的报复。
名篇鉴赏题乌江亭[唐]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