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卫生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1.健康概念及其演变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它成立时的宪章中就明确 提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 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1986年,世界卫生协会年会发出“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 德品质”宣言,进一步丰富了健康的内涵,使心理健康和健康 的内容更加完整。
1.婴幼儿心理卫生 婴幼儿期是指从出生到6、7岁这个阶 段。
婴幼儿期是个体脑发育的关键期,脑发育最快,在两岁左 右条件反射建立,标志着心理活动开始萌芽。6、7岁时脑的重 量已接近成年人,神经的兴奋性逐渐提高,条件反射形成较, 脑的控制调节机能逐步增强,各种感知觉迅速完善。这一时期 心理卫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还应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班级、学校的 关系,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爱集体,为将来走上社会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3.独生子女心理卫生 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要点是: (1)不要使孩子养尊处优。 (2)既要给予关怀,又要严格要求 (3)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4)培养知错就改的品质
三、青少年期心理卫生
三、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最初是侧重于改善精神病人的处境和 待遇,随着心理卫生运动的广泛深入,才提出心理卫生的“三 级预防”:
1.初级预防是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 理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是尽早发现心理疾病病人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 干预,同时也包括设法缩短病人的病程和降低复发率;
1908年5月6日,比尔斯在故乡康涅狄克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 理卫生组织──康涅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为会长。
1930年5月5日,53个国家的3042 名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心 理卫生大会并成立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1948年于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大会上正式定名为世界心理卫生协会。 1936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58年恢复。
其次,“卫生”也指一种习惯行为方式,说某人讲究心理 卫生,意指说某人以符合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状态)的行为 方式;
再次,心理卫生指一项工作,这种工作从狭义上讲,指预 防精神疾病发生,保证精神病人享有的治疗和人道待遇,促使 精神疾病尽快康复和减少复发的工作。
最后,心理卫生常常是心理卫生学的同义语,心理卫生学 是研究如何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如何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 方式以达到心理健康状态的应用性学科,现在也称为健康心理 学。
二、心理卫生的简史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的皮纳尔(P.Pinel)医生将囚 禁在锁链之中的精神病人解放出来,掀起了世界精神病学的广泛革新 浪潮,因此被称为心理卫生运动的首倡者。
1908年比尔斯(C.Beers )以自己患精神病后又恢复健康的亲身 体验所著的《一颗失而复得的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 亦有译有《自觉之心》)的书,他以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亲身经历和耳 闻目睹的种种粗暴残酷对等精神病人的行为。
(1)母爱和爱抚是婴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内容 (2)抓住关键期,促进全面发展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语言训练也是早期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2.童年期心理卫生 童年期是指从6、7岁~11、12岁。这 个时期是儿童在小学进行学习的阶段,所以也称学龄期。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这一时期心 理卫生的重要内容。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描述 是:“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所能达 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心理卫生包括 一切旨在改进和保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 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 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乃是一种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 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 应功能。心理健康大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良好
2.情绪积极稳定
3.社会适应良好
4.人格健全
5.意志坚强可控
6.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二节 个体心理卫生
一、孕期心理卫生
要使孩子健康聪明,除了必须注意遗传学所要求的条件, 如配偶的选择、婚前检查、最佳孕龄选择、避免各类环境污染 之外,孕期心理卫生要强调以下几点。
2.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又称精神卫生, hygiene一词 系古希腊健康女神之意,后以health代替hygiene,应称心理健 康(mental health),但仍可习称心理卫生。心理卫生通常有 四层含义。
首先“卫生”是“健康”的同义语,是一种状态,说某人 的心理是卫生的,也就是说某人心理处在健康状态;
3.三级预防是防止住院病人的精神异常转为慢性,使他们 尽快地回到社会生产和独立自主的生活中去。
从现代健康观的角度出发,应从传统的“三级预防”转变 为“三级功能”:①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②中级功能- 完善心理调节;③高级功能-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
“三级功能”强调心理卫生的教育、发展、完善的价值,把 它视为心理卫生的最高价值和最终目标。
青少年期一般指12~25岁年龄段,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 时期,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被称为心理上 的“断乳期”,这一时期由于心理变化很剧烈,也称为“暴风 雨时期”。
青少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使他们逐渐由童年时代着重 认识外部世界,转为关注内在的自我。
青少年期心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情绪波动强烈而不稳定, 遇到满意的事可以兴奋得手舞足蹈,稍遇挫折不快则又垂头丧 气;“理想我”与“现实我”会有较大距离。
1.夫妻双方的基础的感情基础 2.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如吸烟、酗酒、偏食、饮食起居不 规律、经常出入空气和噪音污染的环境均不利于胎儿的发育。 3.做好孕妇情绪的调控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引起孕妇情 绪波动的不同因素,发生在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引起胎儿 相应的心身发育问题及缺陷。 4.适当运用胎教
二、儿童心理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