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诗意解析
凉州词王之涣诗意解析如下: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 - -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大唐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
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二首[唐]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作品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作品译文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王之涣《凉州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
泛指外族首领.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汉书·李广苏建传》2、拂云堆: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
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唐,李益《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 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
”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
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 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
——《汉书·李广苏建传》6、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 赏析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
这首诗主要通过对凉州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凉州词》的简要赏析:
1.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在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在那里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凉州的美景与王之涣心中的故乡形成了对比,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2. 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提到“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反映了王之涣在流亡他乡的经历,以及对人生沉浮的感慨。
他孤独地行走在云中之间,对人生的彷徨和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叹。
3. 描绘凉州的自然景色
王之涣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凉州的壮丽自然景色,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凉州的沙漠风光和辽阔天地。
4. 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诗中表现了王之涣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不畏艰险、不退缩。
通过“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孤独而坚定的信念。
5. 雄浑豪放的风格
《凉州词》的语言豪放激昂,描绘生动,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觉。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藻,使整首诗富有力量感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凉州词》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等多重情感的表达,展示了王之涣豪放、坚定的个性,同
时也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凉州的壮丽景色。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凉州词:原为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
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边陲的塞上风光和战争情景。
②万仞:千万丈。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
③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古代一种歌曲。
④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关悲壮苍凉的景色、戍边将士的思乡怨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开头写黄河,汹涌咆哮的黄河,“远上”,多么远呢,无边无垠,视野所及,此由近及远。
接着写在万仞山下的一座孤城,此由上而下。
这就把黄河、白云、孤城、高山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十足边塞色彩的自然景观。
多么开阔,何等壮观。
而细细品味,置孤城于雄阔的背景之前,又会有一种寂寥荒凉之感。
顺势一转引入笛声。
“羌笛何须怨杨柳”,从南北朝以来,有一种折杨柳枝送别的风俗,因而“折杨柳”又成为送别的乐曲。
现在又听到了这支曲子,想那吹笛人一定是有满腔怀乡怨别之情吧! 于是诗人说: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都吹不到,哪里有杨柳可折? 你吹笛的人也不要怨杨柳了吧!诗由山川的雄阔苍凉写到孤城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继而引发征夫的离愁别恨,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何须怨”三字其艺术手法委婉蕴藉,可见当边关将士乡愁难禁时,是卫国戍边的重大责任使他们做出如此自我宽解,于是悲切的怨情中也便有了悲壮与慷慨,也体现了唯有盛唐诗人才有的广阔的胸襟。
“春风不度玉门关”成为盛传的名句。
今人写到大西北的开发、繁荣昌盛之时,每每化用春风“普度”、“又度”、“再度”玉门关之句,足见王诗影响的深远。
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赏析整理
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赏析整理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保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共享。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释:①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①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①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①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①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四周。
①春风:某种暖和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参考翻译:被风卷起的黄沙,似乎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屹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1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商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凉州词》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凉州词》课文原文及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以下是课文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凉州词》以其壮丽的景色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坚韧精神。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黄河的浩渺和白云的高远,构建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风光图。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祖国的深厚底蕴,而其远上白云间,则寓言了边疆之地的偏远和荒凉。
“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形象地表现出边疆戍守之地的孤独和艰难。
这座孤城不仅是军事防线,更是战士们坚守的阵地和家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羌笛吹奏的杨柳曲,通常寓意离别和思乡,但诗人却说“何须怨”,暗示战士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即使春风无法到达这遥远的玉门关,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色和士兵的生活,展现了边疆战士们的坚韧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赏析凉州词二首王之涣赏析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要如何鉴赏呢?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繁体原文: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诗人故事在唐人薛用弱的传奇小说《集异记》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旗亭”故事。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意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 或264cm,约等于2。
3m或2。
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翻译: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简析】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戍边士兵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以下是《凉州词》的赏析:
1.题材选取:《凉州词》以戍边士兵为题材,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边疆、保卫家园的英勇形象。
这种题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2.情感表达:《凉州词》以激昂、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戍边士兵在战乱中的离别之情和征战之苦。
诗中通过抒发他们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以及他们在战乱中的坚韧和勇敢,展现了他们的壮志豪情。
3.艺术风格:《凉州词》采用了叙事与抒怀相结合的手法,既有生动的历史画卷,又有深沉的情感表达。
诗中对戍边士兵形象的刻画,以及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4.思想内涵:《凉州词》传递了忠诚、坚守、勇敢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和忠诚。
诗中的戍边士兵形象,成为了后世传承忠诚精神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
5.诗歌手法:《凉州词》运用了丰富的诗歌手法,如对仗、排比、借景抒情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综上所述,《凉州词》是一首描绘戍边士兵离愁别绪、表达家乡思念的诗歌。
诗中对戍边士兵形象的刻画,以及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递了忠诚、勇敢的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赏析原文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
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
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
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
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
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
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
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
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
3m或2。
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简】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的诗歌。
这首诗写得很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然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前两句,描写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三、四两行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总的来说,王之涣这首诗扩展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范围。
王之涣《凉州词 》古诗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
泛指外族首领.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汉书·李广苏建传》2、拂云堆: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
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唐,李益《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 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
”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
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 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
——《汉书·李广苏建传》6、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凉州词 王之涣(原文、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原文、注释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凉州词王之涣(原文、注释及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篇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
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王之涣才华过人,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大概是一部分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本诗表面描写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实在是描写诗人对世人所云‘内心的悲凉’的独特哲学理解。
一个凉字,尽显本诗的主旨,才华如果被比喻为‘春’,国家不希罕这样的才华,才华就没有施展的舞台,终生悲凉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然则诗人并不哀伤,看那黄河,不也就是从‘一片孤城’中杀出,跨过‘万仞山’,才成就‘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景象的吗?【字面译文】黄河奔流千里而来,从天空往下看,白云、黄河之水云似乎交织成了一体,蔚然壮观。
有容乃大,黄河的壮观,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源头,跨越了人迹罕至的孤独,汇集千万条溪水,跨越千山,终于成就了黄河上的千古繁华。
眼光远一点,境界高一点,羌笛以苍凉之音状秋色,杨柳以春绿丽春色,羌笛、杨柳各有特长,羌笛何须怨杨柳?当世尽享人间富贵,死后又能名垂千古,天地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春风也有她的不足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你看那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啊!【诗词鉴赏】作学问要能耐寂寞,尽管不能显于当时、当世,却终能成就文化史上的奇迹。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
3m或2。
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简】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 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下面 是王之涣 的《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 》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作品赏析 关于这首诗,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开元中,王 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
一天,天寒微雪,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
适逢梨园伶 官十多人会宴;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
三 人私下相约说: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高低,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若 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
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 适的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
王之涣不服气,“自以得名已久”,就指 着“诸妓之中最佳者 ”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 矣。
”四人中之“最佳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 间„„。
”大家于是大笑。
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
并请“俯就筵席”,“三人 从之,饮醉竟日”。
后明清戏剧家将此事编成剧本 ,其中以《旗亭记》为名的就有多本。
诗句 中, “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 常与“孤”连文, 即今之“一座”。
“孤城” 指玉门关。
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
仞,古 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
“黄河远上”,也有作“黄河直上”的。
叶景葵认为: “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为《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 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
1/7
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 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 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 灵活矣。
” 《唐人绝句精华》 也说: “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 惟计有功 《唐 诗 纪事》 作‘黄沙直上’。
按玉门关在敦煌, 离黄河流域甚远, 作‘河’非也。
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
再加第二 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
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 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但今之不少学者仍认为,就诗意说,“黄河 远上”比“黄河直上”要好。
理由是:一,“黄河远上”意境开阔,莽莽苍苍, 浩浩瀚瀚,如同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 显得状美, 而“黄沙直上”只是给人荒凉的感觉。
二, “黄河远上”句与下句“一片孤城”,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有一种 立体的感觉,而“黄沙直上”句画面比较单调。
至于黄河远距玉门关的问题,则 认为,《凉州词》只是唐代的一种曲调,不一定只写凉州;有人还考证,认为王 之涣的《凉州词》还有另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由此认为是诗人在玉门 关吹笛时写的,孤城是眼前景象,黄河是出关途径之处,诗人是在一个更广阔的 空间描写自然景物(见袁行霈《中国文学 史讲稿》)。
据唐人薛用弱 《集异记》 记载: 开元间, 王之涣与高适、 王昌龄到酒店饮酒, 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 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 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 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 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 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 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 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 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
2/7
“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 “万仞山”是它靠 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 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 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 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 歌 语汇, 具有特定涵义。
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 如“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 《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 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 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 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 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 关系。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 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
这就避免直接 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 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征人怀 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 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 的诗意, 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
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 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 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 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 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何须怨”三字不 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 难禁时, 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 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 《凉 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7
4/7
5/7
6/7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