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传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热学7-2
热管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别高的导 热性能的传热元件。
热管中各个传递环节的热阻分析
设热管的外径 do =25mm, 内径 di =21mm,蒸发段长度 le及冷 凝段长度 lc均为 1m,碳钢导热系数 =43.2 W/(m· K)。热量从热 流体传到冷流体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热阻如下: (1). 从热流体到蒸发段外壁的换热热阻 R1 设蒸发段外表面总表面传热系数为 ho,e,则:
D
F
A B E
6/45
三 气泡动力学简介
1 沸腾传热具有较高传热强度的原因 气泡的形成、成长、脱离壁面所引起的各种 扰动而造成的。 要进一步强化沸腾传热就要设法增加加热表 面上产生气泡的地点----汽化核心 2 汽化核心产生地点
加热表面上凹坑、裂穴最有可能成为汽化核心
7/45
3 加热表面上要产生气泡液体必须过热
C
D
F
A B E
t q
5/45
沸腾传热有:
(1)壁温可以控制的情况 (2)热流密度可以控制的情况
C
临界热流密度 qmax
对于依靠控制热流密度来改 变工况的加热设备(电加热器 和核反应堆),一旦热流密度 超过峰值,工况将沿qmax 虚线 跳至稳定膜态沸腾线, t 将 猛升至近1000 º C,可能导致设 备的烧毁,所以qmax亦称烧毁点。 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流密度。
R7
1
d o l c ho,c
在 R1~R7中,属于热管内部的热阻为R2~R6,其和为 6.78 10-3 K/W。一根长2m、直径为25mm的铜棒的热阻是上述钢-水 热管的1500倍。热管的这种特别优良的导热性能又被称为“超导 热性”。
本章作业
7-5、7-8、7-21、7-24、730、7-32
热管中各个传递环节的热阻分析
设热管的外径 do =25mm, 内径 di =21mm,蒸发段长度 le及冷 凝段长度 lc均为 1m,碳钢导热系数 =43.2 W/(m· K)。热量从热 流体传到冷流体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热阻如下: (1). 从热流体到蒸发段外壁的换热热阻 R1 设蒸发段外表面总表面传热系数为 ho,e,则:
D
F
A B E
6/45
三 气泡动力学简介
1 沸腾传热具有较高传热强度的原因 气泡的形成、成长、脱离壁面所引起的各种 扰动而造成的。 要进一步强化沸腾传热就要设法增加加热表 面上产生气泡的地点----汽化核心 2 汽化核心产生地点
加热表面上凹坑、裂穴最有可能成为汽化核心
7/45
3 加热表面上要产生气泡液体必须过热
C
D
F
A B E
t q
5/45
沸腾传热有:
(1)壁温可以控制的情况 (2)热流密度可以控制的情况
C
临界热流密度 qmax
对于依靠控制热流密度来改 变工况的加热设备(电加热器 和核反应堆),一旦热流密度 超过峰值,工况将沿qmax 虚线 跳至稳定膜态沸腾线, t 将 猛升至近1000 º C,可能导致设 备的烧毁,所以qmax亦称烧毁点。 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流密度。
R7
1
d o l c ho,c
在 R1~R7中,属于热管内部的热阻为R2~R6,其和为 6.78 10-3 K/W。一根长2m、直径为25mm的铜棒的热阻是上述钢-水 热管的1500倍。热管的这种特别优良的导热性能又被称为“超导 热性”。
本章作业
7-5、7-8、7-21、7-24、730、7-32
传热学-学习课件-7-6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及强化
1 不凝结气体对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 与膜状凝结换热不同,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沸腾
换热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
时,h (tw t f )1 4 ,因此,过冷会强化换热。
3 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手段: (1)用烧结、钎焊、火焰喷涂、电离沉积等物理与 化学手段
在换热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 (2)机械加工方法。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Thanks
从0.1~1009.8 m/s2 的范围内,g对核态沸腾换热
规律没有影响,但对自然对流换热有影响,由于
Gr
gtl 3 2
Nu C(Re Gr )n
因此,g Nu 换热加强。
5、管内沸腾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锅炉水冷壁结构。
数与液位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定值时,表面传 热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的降低而升高(临界液位)。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图中介质为一个大气压下的水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4 重力加速度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超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的
传热规律得到蓬勃发展,但目前还远没到成熟的地步,就 现有的成果表明:
传热学 He传at热Tr学ansfeHr eat Transfer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主讲老师:王舫 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7.6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及强化
沸腾换热是我们学过的换热现象中最复杂的,影响因素 也最多,由于我们只学习了大容器沸腾换热,因此,影响 因素也只针对大容器沸腾换热。
换热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
时,h (tw t f )1 4 ,因此,过冷会强化换热。
3 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手段: (1)用烧结、钎焊、火焰喷涂、电离沉积等物理与 化学手段
在换热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 (2)机械加工方法。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Thanks
从0.1~1009.8 m/s2 的范围内,g对核态沸腾换热
规律没有影响,但对自然对流换热有影响,由于
Gr
gtl 3 2
Nu C(Re Gr )n
因此,g Nu 换热加强。
5、管内沸腾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锅炉水冷壁结构。
数与液位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定值时,表面传 热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的降低而升高(临界液位)。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图中介质为一个大气压下的水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4 重力加速度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超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的
传热规律得到蓬勃发展,但目前还远没到成熟的地步,就 现有的成果表明:
传热学 He传at热Tr学ansfeHr eat Transfer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主讲老师:王舫 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7.6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及强化
沸腾换热是我们学过的换热现象中最复杂的,影响因素 也最多,由于我们只学习了大容器沸腾换热,因此,影响 因素也只针对大容器沸腾换热。
传热学-第七章newppt课件
(2)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
附于壁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液珠滚下并与相通的液珠汇合成较大的液滴, 在向下滚动的同时.扫清了沿途的液珠,让出无液珠的壁面供继续凝结.凝 结过程主要是直接在冷壁面上进行的,没有凝结液膜引起的附加热阻,因此 有较高的换热强度。实验表明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比膜状凝结要高5—10倍 以上。 虽然如此,但到目前为止.在工业冷凝器中还没能创造出持久地保持珠状凝 结的工作条件。珠状凝结的机理及保证产生珠状凝结的条件正在广泛地研究 中。 如果冷凝壁面水平放置,壁面迟早会被冷凝液覆盖;如果冷凝壁面是竖直安 放,液珠会逐步变大而沿着壁面向下滚动,使得冷凝壁面始终能与蒸汽直接 接触,保持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紊流传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
竖壁紊流膜段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C o875 508 PR r0.5c(eR0 c.7e525)3
对竖壁的紊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计算式为:
hhl
xc l
ht
1
xc l
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u v 0 x y
Thermal boundary
x
layers
u(y)
( l u u xv u y)lg p xl y2u 2
Velocity boundary
layers
ut vt x y
al
2t y2
下脚标 l 表示液相
完整版PPT课件
附于壁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液珠滚下并与相通的液珠汇合成较大的液滴, 在向下滚动的同时.扫清了沿途的液珠,让出无液珠的壁面供继续凝结.凝 结过程主要是直接在冷壁面上进行的,没有凝结液膜引起的附加热阻,因此 有较高的换热强度。实验表明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比膜状凝结要高5—10倍 以上。 虽然如此,但到目前为止.在工业冷凝器中还没能创造出持久地保持珠状凝 结的工作条件。珠状凝结的机理及保证产生珠状凝结的条件正在广泛地研究 中。 如果冷凝壁面水平放置,壁面迟早会被冷凝液覆盖;如果冷凝壁面是竖直安 放,液珠会逐步变大而沿着壁面向下滚动,使得冷凝壁面始终能与蒸汽直接 接触,保持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紊流传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
竖壁紊流膜段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C o875 508 PR r0.5c(eR0 c.7e525)3
对竖壁的紊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计算式为:
hhl
xc l
ht
1
xc l
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u v 0 x y
Thermal boundary
x
layers
u(y)
( l u u xv u y)lg p xl y2u 2
Velocity boundary
layers
ut vt x y
al
2t y2
下脚标 l 表示液相
完整版PPT课件
7.4沸腾传热
基本概念
定义: a 沸腾:工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并由液态转换到气态 的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 b 沸腾换热:指工质通过气泡运动带走热量,并使壁 面冷却的一种传热方式
沸腾换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因此,牛顿冷却公式仍然适用
沸腾分类
饱和沸腾 大空间沸腾
过冷沸腾
管内沸腾 饱和沸腾 过冷沸腾
t ts t ts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
时, h (tw t f )n ,因此,过冷会强化换热。
3 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 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 定值(临界液位)时,表面传热 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的降低而 升高。
4 重力加速度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超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的传热规律
将同样的两滴水分别滴在温度为120℃和300 ℃的锅面上,试问哪只锅上的水先被烧干, 为什么?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t tw ts 0
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
C E
B
Natural convection
Nucleate boiling
A
D
Transition boiling
dW 0, dV d 4 R3 , dA d 4R2 3
pv
pl
2
R
pv pl , pl ps Tv Tl Ts
大容器沸腾换热计算式
1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
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 汽化核心数受材料、表面状况、压力等因素的支配,所以 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杂,导致计算公式分歧较大。目 前存在两种计算是,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另一种是广 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
定义: a 沸腾:工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并由液态转换到气态 的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 b 沸腾换热:指工质通过气泡运动带走热量,并使壁 面冷却的一种传热方式
沸腾换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因此,牛顿冷却公式仍然适用
沸腾分类
饱和沸腾 大空间沸腾
过冷沸腾
管内沸腾 饱和沸腾 过冷沸腾
t ts t ts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
时, h (tw t f )n ,因此,过冷会强化换热。
3 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 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 定值(临界液位)时,表面传热 系数会明显地随液位的降低而 升高。
4 重力加速度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超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的传热规律
将同样的两滴水分别滴在温度为120℃和300 ℃的锅面上,试问哪只锅上的水先被烧干, 为什么?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t tw ts 0
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
C E
B
Natural convection
Nucleate boiling
A
D
Transition boiling
dW 0, dV d 4 R3 , dA d 4R2 3
pv
pl
2
R
pv pl , pl ps Tv Tl Ts
大容器沸腾换热计算式
1 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
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 汽化核心数受材料、表面状况、压力等因素的支配,所以 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杂,导致计算公式分歧较大。目 前存在两种计算是,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另一种是广 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
第七章凝结及沸腾换热_传热学
23
3 大空间饱和沸腾曲线:
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 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泡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 如图所示:
qmax
qmin
24
4.几点说明: (1)上述热流密度的峰值qmax 有重大意义,称为临界 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一般用核态沸腾转折点DNB作 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这一点对热流密度可控和温度 可控的两种情况都非常重要。 (2)对稳定膜态沸腾,因为热量必须穿过的是热阻较 大的汽膜,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
25
三. 大空间泡态沸腾表面传热系数计算
沸腾换热也是对流换热的一种,因此,牛顿冷却公式仍 然适用,即
q h(tw ts ) ht
但对于沸腾换热的h却又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 影响泡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汽 化核心数受表面材料、表面状况、压力等因素的支配,所 以沸腾换热的情况液比较复杂,导致了个计算公式分歧较 大。目前存在两种计算是,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另一 种是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
与膜状凝结换热不同,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沸腾换热 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 2 过冷度
只影响过冷沸腾,不影响饱和沸腾,因自然对流换热时,
h (tw, 因t f 此)n ,过冷会强化换热。
30
3.液位高度
当传热表面上的液位足够高时,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液位 高度无关。但当液位降低到一 定值时,表面传热系数会明显 地随液 位的降低而升高(临界 液位)。
2t y 2
5
考虑(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l (u
u x
v
u y
)
0
考虑(7)忽略蒸汽密度
dp 0 dx
考虑(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 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第七章沸腾换热ppt课件
2 膜层中凝结液的流动状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且其判断依据 仍然时Re,
Re deul
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无波动层流
Re30
有波动层流
Rec 1800
湍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tw ts
凝结换热的关键点
g
• 凝结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膜状凝结和珠 状凝结
• 冷凝物相当于增加了热量进一步传递的热阻
• 层流和湍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
• 会分析竖壁和横管的换热过程,及Nusselt膜 状凝结理论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如图 d e 4 A c/P 4 b/b 4
Re4ul 4qml
由热平衡
h(tstw)lrqml
所以
Re 4hl( ts tw )
r
横管:用d 代替 L
并且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 、了解内容: ①了解强化凝结与沸腾换热的措施及发展
现状、动态。 ②蒸汽遇冷凝结,液体受热沸腾属对流换
食品工程原理传热PPT课件
.
36
3、流体的流动状况: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 比层流大得多。强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比 自然对流大的多;
4、传热壁面的形状、位置及大小:形状如 管、板、翅片;位置如管束的排列方式、垂 直放置或水平放置;尺寸如管径、管长等。
.
37
(二)对流传热系数的特征数方程
通过量纲分析,对流传热过程的特征数关联 式可用下式表示:
.
20
(二)多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如图所示:以三层平壁为例
➢假定各层壁的厚度分别为δ1,
δ2,δ3,各层材质均匀,热导率
Q
分别为λ1,λ2,λ3,皆视为常数; b1 b2 b3
➢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相互接 t
触的表面上温度相等,各等温面 亦皆为垂直于x轴的平行平面。
t1 t2 t3
➢壁 的 面 积 为 A, 在 稳 定 导 热 过
.
δ
19
根据傅立叶定律
对稳态导热,q为常量,分离变量后积分,积分
边界条件:当x=0时,t= t1;x=δ 时,t= t2,
Q φ A(t1t2)t1t2
t R
Δt=t1-t2 为 导 热 的 推 动 力 而 R=δ/λA 则 为 导 热 的 热
A
阻
结论:热传导距离越小,材料导热系数越大 ,导热面积越大,则热阻越小,当传热推动 力一定时,热流量越大。
第五章 传 热
.
1
第一节 概述
.
2
一、传热及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 1、传热:因温度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能量传递。 • 2、传热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 (1)食品的加热或冷却 • 食品加工中的加热灭菌过程、冷冻降温过程以
及某些单元操作(如蒸馏、蒸发、干燥、结晶等) 需传热,要求传热速度越快越好。 • (2)回收热量或冷量,节约能源。 • (3)保温或保冷:要求传热速度越慢越好,如冰 箱冷藏食品或保温。
3.3 沸腾传热
最小膜态沸腾点和过渡沸腾工况
最小膜态沸腾点D:在降低壁面热流密度时, 可以发生从膜态沸腾向泡核沸腾的直接转变, 该转变点叫最小膜态沸腾点D。它是稳定膜态 沸腾的低限,相应于连续汽膜的破坏和液-固接 触的开始点。膜态最低热流密度qmin。
过渡沸腾工况CD:汽液交替覆盖加热表面,表 现出瞬态变化的传热特性,因此是一种不稳定 工况。其特点是随壁面过热度的升高,热流密 度反而下降。
➢ 沸腾起始点(ONB)的判别:
如图,当加热面的温度小于流
体在该特定位置的饱和温度,
即 t w t s 时,是不会产生沸
腾的,显然产生沸腾的下限为
:
ts tw
∵
tw
tf
z
q h
t
f
(z)
4zq Gcp D
t
f
,in
∴
ts
q
4z Gcp D
垂直管内对流沸腾的流型和传 热工况(低q)
A:单相液体对 流 B:欠热泡核沸 腾 C+D:饱和泡 核沸腾 E+F:通过液膜 的强制对流蒸 发传热 G:缺液区传热 H:单相蒸汽对 流传热
高热流密度下的对流沸腾的流 型和传热工况
DNB-偏离泡核沸腾:在很高热流 密度下,当气泡产生的频率高到在 汽泡脱离壁面之前就形成了汽膜 时,就发生偏离泡核沸腾(即 DNB型CHF)。
1
h
t f ,in
过冷沸腾中壁面温度和液体温度的分布
➢ 沸腾起始点(ONB)的判别:
对于:ts
q
4z Gcp D
1
h
传热学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课件
dp dx
0
u
x
v y
0
l (u
u x
v
u y
)
dp dx
l g
l
2u y 2
u
t x
v
t y
al
2t y 2
考虑(5) 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u t v t 0 x y
7
只有u 和 t 两个未知量,于 是,上面得方程组化简为:
l g
l
2u y 2
0
al
2t y 2
0
26
为此,书中分别推荐了两个计算式 (1)对于水的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教材推荐适用米海
耶夫公式,压力范围:105~4106 Pa
h C1t 2.33 p0.5 C1 0.122 W (m N 0.5 K 3.33)
按 q ht
h C2q0.7 p0.15
C2 0.533W 0.3 (m0.3 N 0.15 K)
第六章我们分析了无相变的对流换热,包括强制对 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 下面我们即将遇到的是有相变的对流换热,也称之为 相变换热,目前涉及的是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两种。 相变换热的特点:由于有潜热释放和相变过程的复 杂性,比单相对流换热更复杂,因此,目前,工程 上也只能助于经验公式和实验关联式。
1
7-1 凝结换热
17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 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 四周,中心为蒸气核。
18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 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 面上的液膜的厚度。
❖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 的表面使在其上冷 凝的液膜拉薄,或 者使已凝结的液体 尽快从换热表面上 排泄掉。
第7章凝结与沸腾换热-42页文档资料
根据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求得液膜厚度、液膜内的 速度场和温度场,再根据导热方程和牛顿冷却公式 得出表面换热系数的理论解。
2019/12/28
52-12
计算结果:
液膜厚度:
4llg(tsl2rtw)x1/4
r-潜热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hx 4lg(trs l2t3lw)x1/4
dp dx
dp dxv
vg
2019/12/28
52-10
u v 0 x y
dpdp dx dxv
vg
( l u u xv u y)lgd d p xl y 2u 2
ut vt x y
al
2t y2
假设7:液膜内只有导热,无对流 未知量两个:u,t。故只需两个方程。
52-14
定性温度: tm(tstw)/2 潜热定性温度:ts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横管与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 系数比值为:
hH 0.729l(gtsrl2tw3l)d1/4 hV 0.943lg(tsrl2tw3l)l1/4
hH 0.77 l 1/4
0
g 动量方程: ( l u u xv u y)lgd d p xl y 2u 2
tw
t 能量方程:
ut vt x y
al
2t y2
ts
x
假设5:液膜速度很低,忽略其惯性力
dp/dx为液膜在x方向压力梯度,等于y=处蒸汽侧压力
梯度( dp/dx)v: 假设4:蒸汽静止。
蒸汽流速高
4 蒸汽流速
蒸汽流速将对液膜表面产生剪切力和冲击作用,从而 影响液膜状态:厚度、稳定性、形状等。
例如:撕破或减薄液膜可增加h
2019/12/28
2019/12/28
52-12
计算结果:
液膜厚度:
4llg(tsl2rtw)x1/4
r-潜热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hx 4lg(trs l2t3lw)x1/4
dp dx
dp dxv
vg
2019/12/28
52-10
u v 0 x y
dpdp dx dxv
vg
( l u u xv u y)lgd d p xl y 2u 2
ut vt x y
al
2t y2
假设7:液膜内只有导热,无对流 未知量两个:u,t。故只需两个方程。
52-14
定性温度: tm(tstw)/2 潜热定性温度:ts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横管与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 系数比值为:
hH 0.729l(gtsrl2tw3l)d1/4 hV 0.943lg(tsrl2tw3l)l1/4
hH 0.77 l 1/4
0
g 动量方程: ( l u u xv u y)lgd d p xl y 2u 2
tw
t 能量方程:
ut vt x y
al
2t y2
ts
x
假设5:液膜速度很低,忽略其惯性力
dp/dx为液膜在x方向压力梯度,等于y=处蒸汽侧压力
梯度( dp/dx)v: 假设4:蒸汽静止。
蒸汽流速高
4 蒸汽流速
蒸汽流速将对液膜表面产生剪切力和冲击作用,从而 影响液膜状态:厚度、稳定性、形状等。
例如:撕破或减薄液膜可增加h
2019/12/28
传热的三种方式ppt课件
2024/7/14
5
物质的导热系数在数值上具有下述特点:
(1) 对于同一种物质, 固态的导热系数值最大,气态的 导热系数值最小; (2)一般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的热导率 ; (3)导电性能好的金属, 其导热性能也好 ; (4)纯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它的合金 。
导热系数数值的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取决于物质的 种类、物质结构与物理状态, 此外温度、密度、湿度 等因素对导热系数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温度对导热 系数的影响尤为重要。
t
(1)左侧的对流换热
tf1
Ah1
tw1 tf1
tw1 tf1 1
tw1 h1
tw1 tf1 Rh1
Ah1
(2)平壁的导热
0
A tw1 tw2
tw1
tw 2
tw1 tw2 R
A
2024/7/14
h2 tw2
tf2
x
18
(3)右侧的对流换热
Ah2
tw2 tf 2
一、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导热 对流 辐射
2024/7/14
1
1、导热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 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 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纯导热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内部,也可以 发生在静止的液体和气体之中。
2024/7/14
2
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1)热量从高温流体以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的方式传给壁面;
(2)热量从一侧壁面以导热的 高
方式传递到另一侧壁面;
温
固 体
低 温
(3)热量从低温流体侧壁面以 流
流
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辐射换 体 壁 体
《第四章传热》PPT课件
gradt dt dx
2.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表示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 梯度和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
Q S t 或:q t
n
n
热传导中,Q S,Q t n
Q——传热速率,W;
λ——导热系数,W/(m·K) 或W/(m·℃);
S——导热面积,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m2;
946℃。试求:
(1)单位面积的热损失;(2)保温砖与建筑砖之间界面的温度;
(3)建筑砖外侧温度。
解 t3为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4为建筑砖的外侧温度。
(1)热损失q
q=
Q A
1
b1
t1
t2
1.06 0.15
(1000-946)
=381.6W/m2
(2) 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3 由于是稳态热传导,所以 q1=q2=q3=q
典型换热设备: 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间的换热设备) 例:列管式换热器 3、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三种传热机理(传热速率计算) 2)换热器计算 3)换热设备简介
4.1.1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机理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 热传导(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原子、 分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流运动而引 起的热量传递。
t t'∞
t∞
u
tw-t=
t' t
tw
图4-13 流体流过平壁被加热时的温度边界
2、热边界层的厚度
tw t 0.99(tw t )
3、热边界层内(近壁处) 认为:集中全部的温差和热阻
dt 0 dy
热边界层外(流体主体)
2.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表示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 梯度和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
Q S t 或:q t
n
n
热传导中,Q S,Q t n
Q——传热速率,W;
λ——导热系数,W/(m·K) 或W/(m·℃);
S——导热面积,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m2;
946℃。试求:
(1)单位面积的热损失;(2)保温砖与建筑砖之间界面的温度;
(3)建筑砖外侧温度。
解 t3为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4为建筑砖的外侧温度。
(1)热损失q
q=
Q A
1
b1
t1
t2
1.06 0.15
(1000-946)
=381.6W/m2
(2) 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3 由于是稳态热传导,所以 q1=q2=q3=q
典型换热设备: 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间的换热设备) 例:列管式换热器 3、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三种传热机理(传热速率计算) 2)换热器计算 3)换热设备简介
4.1.1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机理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 热传导(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原子、 分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流运动而引 起的热量传递。
t t'∞
t∞
u
tw-t=
t' t
tw
图4-13 流体流过平壁被加热时的温度边界
2、热边界层的厚度
tw t 0.99(tw t )
3、热边界层内(近壁处) 认为:集中全部的温差和热阻
dt 0 dy
热边界层外(流体主体)
沸腾传热过程
Cpl — 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 g — 重力加速度;
l —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
Cwl — 取决于加热表面-液体组合 情况的经验常数;
q — 沸腾传热的热流密度;
s — 经验指数,水s = 1,否则s=1.7。
14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表 取决于加热表面-液体组合情况的经验常数Cwl
15
沸该腾式传还可热以系改数写计成算以下便于计算的形式
汽泡的产生和脱离速度几乎不 变,在壁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
E 区:辐射比例小 F区:辐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C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AB
E
9
沸腾传热机理
管内沸腾传热:
➢ 竖直管内强制对流沸腾:
流动类型 • 单相水 • 泡状流 • 块状流 • 环状流 • 单相汽
换热类型 • 单相对流换热 • 过冷沸腾 • 液膜对流沸腾 • 湿蒸汽换热 • 过热蒸汽换热
上式可以改写为:
q
l
r
g(l
v
)
1
2
C pl
Cwl
r
t Prls
3
(*)
可见,q ~ t3 ,因此,尽管有时上述计算公式得到
的q与实验值的偏差高达100%,但已知q计算 t 时,
则可以将偏差缩小到33%。这一点在辐射换热种更为 明显。计算时必须谨慎处理热流密度。
16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安全工程系列讲座 传热强化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沸腾传热过程
周帼彦 副教授 2011-10-18
提纲
1 沸腾传热过程简介
2 沸腾传热机理 3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4
影响沸腾传热的主要因素
5
沸腾传热过程强化
l —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
Cwl — 取决于加热表面-液体组合 情况的经验常数;
q — 沸腾传热的热流密度;
s — 经验指数,水s = 1,否则s=1.7。
14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表 取决于加热表面-液体组合情况的经验常数Cwl
15
沸该腾式传还可热以系改数写计成算以下便于计算的形式
汽泡的产生和脱离速度几乎不 变,在壁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
E 区:辐射比例小 F区:辐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C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AB
E
9
沸腾传热机理
管内沸腾传热:
➢ 竖直管内强制对流沸腾:
流动类型 • 单相水 • 泡状流 • 块状流 • 环状流 • 单相汽
换热类型 • 单相对流换热 • 过冷沸腾 • 液膜对流沸腾 • 湿蒸汽换热 • 过热蒸汽换热
上式可以改写为:
q
l
r
g(l
v
)
1
2
C pl
Cwl
r
t Prls
3
(*)
可见,q ~ t3 ,因此,尽管有时上述计算公式得到
的q与实验值的偏差高达100%,但已知q计算 t 时,
则可以将偏差缩小到33%。这一点在辐射换热种更为 明显。计算时必须谨慎处理热流密度。
16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安全工程系列讲座 传热强化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沸腾传热过程
周帼彦 副教授 2011-10-18
提纲
1 沸腾传热过程简介
2 沸腾传热机理 3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4
影响沸腾传热的主要因素
5
沸腾传热过程强化
沸腾传热过程PPT课件
9
第9页/共28页
沸腾传热机理
➢ 水平管内强制对流沸腾:
10
第10页/共28页
沸腾传热机理
管内沸腾传热:
✓ 无相变:液体进入管内至开始产生汽泡。 液体开始产生汽泡时,液体主体尚未达到饱和温度,处
于过冷状态,称为过冷沸腾。 ✓ 泡状沸腾区:继续加热而至饱和温度时。
形成泡状流和块状流(汽泡汇合成块),随着蒸汽含量的进 一步增加,大汽块进一步合并,在管中心形成汽芯,称为环 状流。环状液膜受热蒸发,逐渐变薄,直至液膜消失,称为 蒸干。 ✓ 单相传热区:对湿蒸汽继续加热,最后进入干蒸汽的单相 传热区。
18
第18页/共28页
沸腾传热系数计算
大容器膜态沸腾:
膜态沸腾中,汽膜的流动和换热在许多方面类似于膜 状凝结中液膜的流动和换热,适宜用简化的边界层作分析。 对于横管的膜态沸腾,有以下公式:
h
0.62
grv (l v vd (tw ts
)3v
)
1
4
式中,除了r 和 l 的值由饱和温度 ts 决定外,其余物性均 以平均温度 tm =( tw+ts ) / 2 为定性温度,特征长度为管
习题2 水平铂线通电加热,在1.013×105Pa 的水中产生稳 定膜态沸腾。已知 tw– ts = 654 C,导线直径为1.27mm, 求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27
第27页/共28页
感谢您的观看!
28
第28页/共28页
24
第24页/共28页
沸腾传热过程强化
✓ 液体的性质: , , ,
强化措施:加表面活性剂(乙醇、丙酮等) ✓ 温差:提高核状沸腾阶段温差, ✓ 操作压强: p ts ✓ 加热面:新的、洁净的、粗糙的加热面,大
传热学-7 凝结和沸腾传热
7-2 沸腾传热
2 汽泡的存在条件
汽泡半径R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存活(克拉贝
龙方程)
R
Rmin
2 Ts rv (tw
ts
)
可见, (tw – ts ) , Rmin 同一加热面上,汽化核 心的凹穴数量增加 汽化核心数增加 换热增强
7-2 沸腾传热
二 大容器沸腾 1 饱和沸腾曲线 大容器沸腾:指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 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特点:产生的气泡能自由浮升,穿过液体自由面进 入容器空间。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 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阶段:自然对 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
7-2 沸腾传热
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壁面温度 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 特点: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出现 4 个换热规律 全然不同的区域。
过冷沸腾:液体主体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 壁面温度大于该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换热。
7-2 沸腾传热
产生沸腾的条件: 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产生沸腾的条件: 1)液体必须过热; 2)要有汽化核心。 一 汽泡动力学简介 1 汽泡的成长过程 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 热面的某些点,而不是整个加热面上,这些产生气 泡的点被称为汽化核心,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壁面 上的凹穴和裂缝易残留气体,是最好的汽化核心。
7-1 凝结传热
3. 过热蒸气 要考虑过热蒸气与饱和液的焓差。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用
下式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r,
r r 0.68cp( ts tw )
5. 管子排数 管束的几何布置、流体物性都会影响凝结换热。
6.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传热学《沸腾换热现象》PPT课件-10分钟试讲课件
4 )稳定膜态沸腾
从 qmin 开始,随着 t 的上升, 气泡生长速度与跃离速度趋于平衡。 此时,在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 层,产生的蒸汽有规律地脱离膜层, 致使 t 上升时,热流密度 q 上升, 此阶段称为稳定膜态沸腾。
情况说明:
( 1 )峰值 qmax ,称为临界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 对于依靠控制热流密度的设备如点加热器、核 反应堆,一旦热流密度超过峰值,工况将沿虚 线调至稳态膜态沸腾,温差将猛的突升1000℃,
研究表明:壁面上狭缝、凹坑、细缝等最有可能成为气化核心, 因为相比于平直面上的液体,这些地方的液体更容易受到加热的 影响,且狭缝更容易残留气体。
本章小结:
(1) 沸腾换热定义及分类 (2)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3) 汽化核心形成
③随着 t 的增大, q 增大,当 t 增 大到一定值时, q 增加到最大值 ,汽 泡扰动剧烈,汽化核心对换热起决定作 用,则称该段为核态沸腾(泡状沸腾)。
其特点:温压小,换热强度大,其终点 的热流密度 q 达最大值 。工业设计中 应用该段。
3)过渡沸腾
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 t ,热流密度 q 减小;当 增大到一定值时,热流密度 减小到 qmin ,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沸腾。该 区段的特点是属于不稳定过程。 原因:汽泡的生长速度大于汽泡跃离加 热面的速度,使汽泡聚集覆盖在加热面 上,形成一层蒸汽膜,而蒸汽排除过程 恶化,致使 q m 下降。
不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核态沸
腾、过渡沸腾、稳定膜态沸腾, 如图所示:
从曲线变化规律可知: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区段Ⅰ、 Ⅱ、Ⅲ、Ⅳ将整个曲线分成四个特定的换热过程,其特 性如下: 1)自然对流段(液面汽化段)
壁面过热度小时(图中 t 4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池式沸腾的因素
系统压力 主流液体的温度(或欠热度):欠热度对传热
强度影响很小,但对qc有显著影响,qc随欠热 度的增加而升高。 加热表面粗糙度:壁表面越粗糙,泡化空穴越 大,使泡核沸腾传热增强; 壁面方位和尺寸。 其他如液-壁接触角和液体中含不凝气体等
控制热流密度加热时大空间 饱和沸腾换热的烧毁点:
临界热流密度
C点--临界热流密度点(CHF):标志着泡核沸 腾的上限。在C点之后由于部分加热表面被整 齐覆盖而使传热减弱。或者可能因为q的稍微 增加而导致壁温骤然增加(近1000℃),将可 能导致壁面烧毁。因此qmax亦称为烧毁点。
两种机理:1、汽泡合并;2、流体动力学不稳 定性(造成的结果都是蒸汽覆盖表面而传热恶 化)
随着q的增加,在 加热面上产生气泡, 但很快在跃离壁面 之前就被冷凝了, 在热边界层引起微 量的对流
当液体温度接近ts 时,气泡在加热面 上长大并跃离壁面, 它们升向自由表面 的过程中,被冷液 体所冷凝
当液体达到饱和温 度时,气泡将不再 在液体中凝结,而 是上升到自由表面
两种临界热流密度点(CHF)工况
TW TW TS TSUBTS Tf
大容积沸腾传热
定义:浸没在池内(大容积内)原来静止 (或流速很低)液体内的受热面上产生的 沸腾。又称池式沸腾。
当池内液体整体温度比系统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低时的沸腾叫欠热沸腾;当池内液体处在与系 统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时的沸腾叫饱和沸腾
饱和沸腾: tf ts,twts
,G是给定的,故易算出通道壁面温度超过液体饱和温度的起
in
➢ 当壁面温度超过饱和温度时,不会立即就形成稳定 的过冷沸腾
在液体的单相对流区与 充分发展的过冷区之间 存在一个“部分沸腾” 区
部分沸腾区:由较少汽泡发源点构 成,大部分热量是通过单相对流方 式由汽泡间的壁面向流体进行传递, 故并入液体的单相区
临界热流密度工况是指传热机理正好发生变化 而使传热系数突然下降的状态。临界热流密度 (CHF)则指在该工况下的热流密度值。
偏离泡核沸腾工况(DNB):在高热流密度下,由 泡核沸腾直接向膜态沸腾的转变,后果是烧毁。
蒸干(dry out):在低热流密度和高含汽率的环流流 动区,附壁液膜会因蒸干或撕破等原因而消失,从 而导致壁面干涸。蒸干时的热流密度远低于实际烧 毁的热流密度。壁温上升不很剧烈,一般不会使壁 面烧毁。
稳定膜态沸腾(DEF)
机理:一层连续的蒸汽膜覆盖在加热表面上, 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这层蒸汽膜的导热、对流 和热辐射,蒸汽以汽泡的形式从汽膜中逸出。 主要热阻局限在这层汽膜中。壁面与液体之间 的温差非常大,液体不能接触壁面,以维持汽 膜的稳定。
膜态沸腾换热系数比核态小得多,高热流你读 下燃料包壳的温度必升得很高,因此反应堆正 常运行时不允许发生膜态沸腾。
随着q的增加,在 加热面上产生气泡, 但很快在跃离壁面 之前就被冷凝了, 在热边界层引起微 量的对流
当液体温度接近ts 时,气泡在加热面 上长大并跃离壁面, 它们升向自由表面 的过程中,被冷液 体所冷凝
当液体达到饱和温 度时,气泡将不再 在液体中凝结,而 是上升到自由表面
核态沸腾传热
q
当液体温度远小于 ts时,在ONB上没 有明显可见的气泡, 只有热的液体从过 热边界层流到冷的 液体中去
自然对流区(A点以
前):
N u0.1(4G•rP1 r/3)
•泡核沸腾区(ABC): 主要的传热机理:
1. 汽化潜热传热
2. 汽-液置换
3. 微对流
水的泡核 沸腾经验 关系式
TW TS 25(1q06)0.25exp(p/6.2) TW TS 22.65(1q06)0.5exp(p/8.7)
泡核沸腾进一步解释
随着(tw-ts)的增加,加热面上生成的汽泡也随之增多, 汽泡在层流底层运动,产生很大的扰动,使换热显著 增加,这就是泡核沸腾。
泡核沸腾传热经验关系式
TW TS 25(1q06)0.25exp(p/6.2) TW TS 22.65(1q06)0.5exp(p/8.7)
过冷度(欠热度)
过冷沸腾换热系数比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系数高的主要 原因是气泡扰动了边界层。当过冷度较大时,水流温 度比较低,汽泡还来不及冲破边界层就已经凝结了, 这是汽泡对边界层的扰动不是很强烈,所以换热系数 提高的并不多。过冷度减小到水温就越接近于饱和温 度,汽泡就越不容易凝结成水,它走的距离就越大, 对边界层的破坏作用就越大,因而放热系数大大增加。 但过冷度小到一定程度,汽泡已经能够冲破边界层厚 度,这时即使再减小过冷度,放热系数也不会再提高 了,因为对流换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内,湍 流中心区的扰动本来就很强烈,小汽泡的扰动作用在 那里是微不足道的,并且小汽泡一进入主流核心区就 凝结掉了
流动沸腾
流动沸腾: 管内沸腾比大空间沸腾更为复杂,因为它的沸腾工况不 仅与压力、热通量有关;而且还受到流体的流速、流体中 每一管道截面上的蒸汽含量的影响。对这方面的了解还不 够,这里仅能在大空间沸腾研究的基础上对管内流动沸腾 加以概括介绍。 在较低热流密度时,流动沸腾的六种形式:单相对流传热、 欠热泡核沸腾、饱和泡核沸腾、通过液膜的强制对流蒸发 传热、缺液区传热和单相蒸汽对流传热。 在较高热流密度时,当汽泡产生的频率高到在汽泡脱离壁 面之前就形成汽膜时,就发生偏离泡核沸腾(即DNB型 CHF)。在DNB后是反环状流型,相应的传热工况为膜态沸 腾。
最小膜态沸腾点和过渡沸腾工况
最小膜态沸腾点D:在降低壁面热流密度时, 可以发生从膜态沸腾向泡核沸腾的直接转变, 该转变点叫最小膜态沸腾点D。它是稳定膜态 沸腾的低限,相应于连续汽膜的破坏和液-固接 触的开始点。膜态最低热流密度qmin。
过渡沸腾工况CD:汽液交替覆盖加热表面,表 现出瞬态变化的传热特性,因此是一种不稳定 工况。其特点是随壁面过热度的升高,热流密 度反而下降。
垂直管内对流沸腾的流型和传 热工况(低q)
A:单相液体对 流 B:欠热泡核沸 腾 C+D:饱和泡 核沸腾 E+F:通过液膜 的强制对流蒸 发传热 G:缺液区传热 H:单相蒸汽对 流传热
高热流密度下的对流沸腾的流 型和传热工况
DNB-偏离泡核沸腾:在很高热流 密度下,当气泡产生的频率高到在 汽泡脱离壁面之前就形成了汽膜 时,就发生偏离泡核沸腾(即 DNB型CHF)。
在水冷核反应堆的某些事故规程中,堆芯内燃料元件外表 面可能经历欠热泡核沸腾、饱和泡核沸腾、强迫对流蒸 发、临界对流蒸发、临界热流密度、过渡沸腾和膜态沸 腾等一系列沸腾传热工况。
两种基本的沸腾型式:大容积沸腾和流动沸腾
两个定义:壁面过热度和欠热度
壁面过热度:壁 面温度与饱和温 度之差
欠热度:饱和温 度与主流流体温 度之差
曲线
A-B
B-C
C-D
D-E
名称
对流沸腾
泡态沸腾
过渡态沸腾
膜态沸腾
tw-ts
<5℃
5℃~30℃ 30℃~120℃
>120℃
现象 热流密度
气泡微小,附 气泡不断产
着于壁面不能 生、长大、
浮升
浮升、逸出
很小
急剧增大
气泡太多形成气 膜,阻碍传热
下降
形成稳定气膜, 与壁面辐射换 热量显著增加
回升
各区传热机理和传热关系式
对于:ts
qG4cpzD1htf
,in
令:tstf,intsub in
则得:
tsub in
4z 1 q
GcpD h
凡满足上式的都落入图中A区,在这个区域内不会产生任何气泡
随着距离z的增加,斜率减小;而质量流密度G、通道直径D或换热系数的增 加,斜率则增大
通常q,Δ
始点
t
sub
随着q的增加,在 加热面上产生气泡, 但很快在跃离壁面 之前就被冷凝了, 在热边界层引起微 量的对流
当液体温度接近ts 时,气泡在加热面 上长大并跃离壁面, 它们升向自由表面 的过程中,被冷液 体所冷凝
当液体达到饱和温 度时,气泡将不再 在液体中凝结,而 是上升到自由表面
核态沸腾传热
q
当液体温度远小于 ts时,在ONB上没 有明显可见的气泡, 只有热的液体从过 热边界层流到冷的 液体中去
水平管内沸腾
液
泡
块
波
环
气
相
状
状
浪
状
相
单
流
流
流
流
单
相
相
流
流
汽水分层,管上半部局部换热较差
三个点
泡核沸腾起始点(ONB)(同时 满足单相对流传热方程和泡核 沸腾传热方程)
汽泡脱离加热壁面点(FDB) (净蒸气产生开始点)
热平衡饱和沸腾起始点:流体 平均温度上升到当地压力下的 饱和温度的点,或者流体比焓 上升到当地压力下的饱和液体 的比焓的点。
DNB的含义是偏离泡核沸腾 (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它表示由泡核沸腾 (欠热泡核沸腾或低含汽率饱和 泡核沸腾)直接进入稳定膜态沸 腾的转变。
在DNB之前是欠热泡核沸腾或饱 和泡核沸腾,在DNB之后时反环状 流(膜态沸腾工况)
核态沸腾传热
q
当液体温度远小于 ts时,在ONB上没 有明显可见的气泡, 只有热的液体从过 热边界层流到冷的 液体中去
过冷沸腾: tf ts,twts
大空间饱和沸腾 过程的四个阶段: (控制壁温加热)
对流沸腾 过渡态沸腾
泡态沸腾 膜态沸腾
大容积沸腾传热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 线(左图):
A点前:自然对流区; AB-核态(微弱)沸腾 BC-泡核沸腾 CD-过渡沸腾 DE和EF-稳定膜态沸
腾
大空间饱和沸腾过程的四个阶段 (控制壁温加热)
随着q的增加,在 加热面上产生气泡, 但很快在跃离壁面 之前就被冷凝了, 在热边界层引起微 量的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