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 第9章 习题作业与答案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9.根际微生物:10.根圈效应:11.根土比:12.氨化作用: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16.拮抗(antagonism):17.寄生(parasitism):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21.TOD:22.DO: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二、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B、肠杆菌C、埃希氏菌D、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D、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 C、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植物生物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植物生物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植物生物学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题目一:植物细胞结构
1.植物细胞的大小与动物细胞相比有何特点?
【答】植物细胞一般比动物细胞大,并且有明显的细胞壁和液泡。

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3.植物液泡有什么功能?
【答】植物液泡主要负责储存水分、食物与废物等物质。

4.植物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答】植物叶绿体有叶绿素,负责进行光合作用。

题目二:植物组织学
1.植物的器官(如叶、茎、根)由什么组织构成?
【答】植物的器官由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2.植物的根和茎的区别是什么?
【答】植物的根主要是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则是用于承受和输送养分。

3.植物的组织学研究的是什么?
【答】植物的组织学研究的是组成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形态、功能与发育。

4.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1。

生态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_(免费)

生态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_(免费)

作业一: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

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

如寄居蟹和海葵。

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二、共栖指两种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也无害或无大害。

前者称共栖者,后者称宿主。

彼此分离后,有的共栖者往往不能独立生活。

这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种间合作关系。

例如海镜和小蟹间的关系。

海镜又名海月。

小蟹即豆蟹。

豆蟹总是一雌一雄双双生活在海月等动物的体内。

饿了,双双外出捕食;饱了,成对回来休息。

豆蟹不能独立生活。

此种关系,对小蟹有利,对贝类也无大的害处。

三、共生 ,也有学者把共生称之为互利共生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

狭义的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按共居状况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

清洁鱼或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病灶组织和细菌等为生,兼为鱼类治病,这属于体外共生。

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宿主,宿主则为其提供营养和栖所,这属于体内共生。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含解析)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含解析)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第 1 页,共 42 页2/25生态学章节习题第一章绪论(15个)一、单选1.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 生物群落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个体生态学。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A. 六个时期B. 五个时期C. 四个时期D. 三个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的发展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3.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A.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B.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C.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D. 现代生态学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出现了多个研究重点不同的学派。

在植物生态学方面,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该学说侧重于动态生态研究;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即侧重于静态生态研究;北欧学派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E.Warming)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近似于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第 2 页,共 42 页2/254.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 生物个体B. 生物种群C. 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5.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 生物组织层次B. 生物类群C. 生境类型D. 应用领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又叫生物圈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36、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转移后,将看到什么现象?I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II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III 植物种类增加IV 植物种类减少正确的答案是:A I和IIIB I和IVC II和IIID II和IV34、哪些种非生物因子限制了生命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常不限制生命在陆地上的分布?I 矿物质II 光III 氮IV 氧正确答案是:A I和IIIB I和IVC II和IIID II和IV140 下列哪一项是温室气体?(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氧化亚氮N2O (E) 水蒸气428 下面哪个不是沙漠植物的特征()A.没有固定的生殖周期B.植物结果后种子立即萌发C.气孔少D.肉质植物多485 困扰人们的全球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的破坏B.酸雨C.可吸入颗粒物含量D.温室效应490 黑斑石斑鱼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即所有个体都具有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

它们总是在日落前2小时内结对产卵。

产卵分多次进行,每次产卵时,每条鱼交替充当雄鱼和雌鱼。

即A鱼先排部分卵由B鱼来授精,然后B鱼再排部分卵,由A鱼来授精,如此反复多次。

在生殖期间这种交替排卵授精的现象属于哪种利他行为A.互惠合作的利他行为B.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C. 相互回报式的利他行为D. 亲缘选择式的利他行为491 对某种雀类的研究发现,在越冬地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饥饿和被捕食。

因此,这种雀把活动时间分配给3种行为:监视捕食者,取食和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种内战斗。

结群的大小会影响上述3类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优种群的大小会变大。

A.日平均温度增加B.生境中的隐蔽场所增加C.增加捕食风险D.食物供应量增加492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节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493 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复合描述顺序的选项(1)通常可分为4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苔藓组成)(2)分布在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水平结构明显(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的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明显。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答案第八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2土壤微生物区系: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3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4发酵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敏感的微生物,在有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是可爆发性的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包括各类革兰氏阳性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和根霉等.5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6 BOD5 :表示在20℃下,1L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天所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

7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采用强氧化剂将1升污水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8根土比:即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9根圈:也称根际,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二.填空1.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和捕食等.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影响有::改善对植物的营养源,产生生长调节物调节植物生长,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植物潜在病原菌生长和增加矿物质的溶解性.3.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分别由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水解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产酸产乙酸的细菌群、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三种菌群的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1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个5.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6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此两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偏利作用___。

生态学练习题(九)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练习题(九)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练习题(九)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当环境中的资源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2.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4.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5.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6.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或7.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8.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9.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10.种群的密度制约有;;几种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生态演替:2.内调节:3.有害生物:4.表型可塑性:5.生物学的放大作用: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

()A.habit B.niche C.site D.place2.__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3.___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

()A.鱼类B.细菌C.浮游动物 D.藻类4.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_。

()A.380nm~700nm;B.380nm~760nm;C.150nm~4000nm;D.490nm~620nm5.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___。

()A.栖息地(生境)B.生态为C.位点D.生存空间6.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7.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

()A.增加B.降低C.不变D.先增加后降低8.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___。

()A.饱和点;B.补偿点;C.平衡点;D.稳定点9.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___种形式。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解析版)

生态系统的功能A卷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2015·海南高考)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及排遗物中储存的能量都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时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如太阳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错误。

2.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答案 B解析B表示桑树呼吸消耗的能量、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G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桑树的总光合速率是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C、D正确;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B错误。

3.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答案 B解析在题述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A错误;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B正确;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D错误。

植物生态学:理论、方法与进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生态学:理论、方法与进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生态学:理论、方法与进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本草纲目》草部分为()、芳草、毒草、水草、蔓草和石草等小类。

A:香草 B:食草 C:山草 D:莎草答案:山草2.以下哪一项是达尔文的著作()。

A:《植物地理学随笔》 B:《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C:《人口论》 D:《物种起源》答案:《物种起源》3.“生态学”一词最早由谁提出()。

A:郝克尔 B:洪堡 C:达尔文D:马尔萨斯答案:郝克尔4.植物区系划的提出者是()。

A:Takhtajan (俄罗斯) B:林奈(瑞典) C:吴征镒(中国) D:ET Ordum(美国)答案:Takhtajan (俄罗斯)5.李继侗1921年发表的哪本著作是中国最早的森林生态学文献之一。

()A:《中国树木志》B:《森林生态学》 C:《中国植物志》 D:《青岛森林调查记》答案:《青岛森林调查记》6.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划分成哪些学派()。

A:法瑞学派 B:德国学派 C:俄国学派D:英美学派答案:法瑞学派;俄国学派;英美学派7.与植物生态学相关的国际计划包括:()。

A:人与生物圈计划B:国际生物学计划 C: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D:1997年《京都议定书》COP3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答案: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生物学计划;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COP3;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8.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包括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对环境的改造。

()A:对 B:错答案:对9.达尔文是德国生物学家。

()A:错 B:对答案:错10.植物生态学已被国家列为一级学科。

()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植物的物理环境包括:()。

A:温度 B:光照 C:水D:微生物答案:温度;光照;水2.下面的哪些因子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间接作用因子?()A:坡度 B:海拔高度C:温度 D:光照答案:坡度3.植物对草食动物的防御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

《植物学》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学》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学》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纹孔:次生壁上的结构,在次生壁发育时,常在初生纹孔场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区域形成纹孔。

2.原生质:组成原生质体的有生命的物质。

3.初生壁:初生壁是细胞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一些糖蛋白,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A5.D三、判断题1.×2.×3.√四、填空题1.有丝、减数2.木栓形成、栓内3.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五、问答题1.试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包括叶绿体膜、基质和类囊体三部分。

类囊体是扁平的中空膜囊状结构,多个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称为基粒类囊体,基粒之间由基质类囊体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膜囊结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色素位于基粒的膜上,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酶类分别定位于基粒的膜上或者在基质中,在基粒和基质中分别完成光合作用中不同的化学反应,光反应在基粒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2.导管与筛管有哪些区别?答:结构上:导管是由导管分子以端壁上的穿孔相连,组成的一条长的中空管道;成熟时细胞的次生壁加厚并木质化,形成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等不同的加厚方式;原生质体解体死亡。

筛管是由筛管分子以端壁上的筛板相连形成的长形生活细胞;成熟时细胞核和液泡膜解体,线粒体、质体与内质网退化,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消失,随着核的解体,出现P-蛋白;筛管分子通常只有纤维素构成的初生壁,壁上有筛域。

功能上: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3.成熟组织包括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型主要功能。

答:植物体中的成熟组织按功能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保护组织。

覆盖于植物体表,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控制气体交换,抵抗逆境伤害。

可分为表皮和周皮。

②薄壁组织(或基本组织)。

植物体的各种器官都含有大量的薄壁组织。

可进一步细化为同化组织、贮水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

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生态学基础课后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生态学?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研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什么是生态位?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

它包括了物种的生活方式、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4. 请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它包括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 请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答案: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

它包括了食物的传递和能量的流动。

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结构,更准确地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复杂食物关系。

6.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答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

能量从光合作用开始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消耗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热能的释放。

而物质循环则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元素的循环利用。

例如,碳、氮、磷等元素在生物体内外不断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7.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答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则是指生态系统面对外部干扰时很容易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8.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答案: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自我修复和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

森林植物第九章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

森林植物第九章到十二章的课后习题

第九章1、掌握的分类阶层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2、完整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名);第三部分是(定名人)。

3、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自然分类系统是(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

4、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法)原理编制的。

5、植物界通常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6、低等植物根据结构和营养方式不同可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三大类群。

7、高等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

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9、地衣的类型有(叶状地衣)、(壳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10、植物分类实际应用时,种以下还根据实际需要,分有(亚种)、(变种)、(变型)培变种)和(杂交种)等单位。

11、不同的植物在(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开花结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2、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

13、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有(气温)、(光照)、(水分)、(土壤)四类。

14、藻类植物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因而属(自养植物)。

15、菌类植物不含(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

第十章1、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有(管胞),次生韧皮部有(筛胞)。

2、裸子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刺形)、(鳞形)。

3、银杏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扇形)。

4、松科植物的叶形多为(针形)、(条形)和(钻形)。

5、(松)科植物雌球花的珠鳞和苞鳞呈离生状。

6、球果种鳞顶端有鳞盾和鳞脐特征的是(松)科(松)属植物。

7、(松)属植物通常具有针叶束生现象。

8、(松)属、(雪松)属植物均具有针形叶。

9、杉木的叶形为(条状披针形),冬态为(常绿)。

10、水杉的冬态为(落叶),叶形为(条形)。

11、落叶松属叶形为(条形),球果种鳞成熟后为(宿存)。

12、柏科植物的叶形有(刺形)和(鳞形)。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C. 植物的分类与鉴定D. 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答案:C2. 植物生态位是指什么?A.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植物在土壤中的分布C. 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植物在群落中的竞争力答案:A3. 在植物群落演替中,次生演替是指什么?A. 从无植被的裸地开始的演替B.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裸地开始的演替C. 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严重恶化的裸地开始的演替D. 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裸地开始的演替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因子?A. 光照B. 温度C. 土壤类型D. 人类活动答案:C5.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长型”是指什么?A. 植物的生长速度B. 植物的生长习性C. 植物的生长周期D.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答案:B6. 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光照和温度B. 土壤类型和水分C. 人类活动和土壤类型D. 光照和土壤类型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策略?A. r-策略B. K-策略C. 竞争策略D. 捕食策略答案:D8.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量和生长速度B. 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C. 耐旱性和耐盐性D. 耐热性和耐寒性答案:B9. 在植物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通常包括哪些?A. 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B. 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 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D. 直接价值和文化价值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中的干扰?A. 火灾B. 洪水C. 病虫害D. 人工施肥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地调查B. 实验室分析C. 计算机模拟D. 数学建模答案:A, B, C, D12.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光照B. 温度C. 土壤湿度D. 植物之间的竞争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属于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因子?A. 光照B. 土壤类型C. 土壤酸碱度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 D14.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宽度是指什么?A.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多样性B.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稳定性C.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竞争力D.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适应范围答案:A, D15. 植物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三次演替D. 人为演替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植物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学基础作业

生态学基础作业

《生态学基础》作业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简答题1.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划分,可形成什么样的学科体系?答: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分析题1.试析现代生态学的特点。

答:1整体观的发展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3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是其发展的趋势4生态学在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第2章生态系统名词解释1.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答题1.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分为哪几类,每类请各举两种生物说明。

答:生产者:绿色植物,一些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鹰,蛇分解者:真菌,细菌2.与一般系统相比,生态系统有何特点?答:生命成分的存在决定了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分析题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答: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一般从形态和营养关系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1形态结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分部、垂直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季相)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植物生物学各章课后习题

植物生物学各章课后习题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细胞学说超微结构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组织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传递细胞周皮二、简答题1. 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构造如何?各有什么功能?2. 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3. 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行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传递?4. 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6.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上有什么意义?7. 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各有什么生理功能?8. 分生组织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类?在植物生长中各有什么作用?9. 植物有哪几类组织系统?它们在植物体中各起什么作用?有何分布规律?三、综合题1. 组成植物体的细胞既有活细胞也有死细胞,列出死细胞的类型、分布和功能。

2. 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初生结构通道细胞不活动中心凯氏带内起源外始式次生生长和初生生长早材和晚材心材和边材春材和秋材年轮和假年轮木材树皮单叶和复叶完全叶叶序等面叶和异面叶异形叶性叶镶嵌变态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二、简答题1.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原因各有哪些?2.简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3.根尖分为哪几个区?各区的特点如何?4. 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5. 试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6. 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

7. 试述根内皮层和中柱鞘的结构和功能。

8. 试述侧根发生的规律。

9. 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0. 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1.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

12.区别如下名词: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柱、维管系统:13.什么是髓射线?什么是维管射线?二者有哪些不同?14.列表比较木材三切面中,导管和管胞、射线、年轮的形状。

人教版高考生物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时规范练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7)

人教版高考生物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时规范练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7)

课时规范练43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备知识基础练1.(广东深圳统考)我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在中国南海1 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

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产生硫化氢,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B.因为深海没有阳光,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不存在生产者C.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2.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3.(海南检测)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食物网,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下列有关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不一定都是捕食关系B.生态系统中生物间信息传递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食物链、食物网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生态系统D.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5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C.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也会减少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5.(河北邯郸期末)某湿地生活着许多种生物,其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鲇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鲇鱼的增长量多于轮虫C.图中生物与该湿地的分解者一起形成群落D.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是生态系统成分的一部分6.“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在其中发现了许多生物,包括红蛤、海蟹、管虫、水螅、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

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生态学需要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下面是《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次。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学模型和遥感技术等。

3. 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包括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4.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5.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

7.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

2.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服务等。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

5.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食物、水资源、气候调节和文化价值等。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演替1.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初始阶段逐渐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

2. 初始阶段的生态系统称为原生生态系统,成熟阶段的生态系统称为高级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会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9.根际微生物:10.根圈效应:11.根土比:12.氨化作用: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16.拮抗(antagonism):17.寄生(parasitism):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21.TOD:22.DO: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二、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B、肠杆菌C、埃希氏菌D、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D、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 C、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植物生态学第9章习题作业与答案

植物生态学第9章习题作业与答案

植物生态学第9章习题作业与答案第9章化学生态学与中药材的质量一、名词解释1.植物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产生并以挥发、淋溶、分泌和分解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而影响邻近伴生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生态学现象。

2.化学生态学:研究活着的生物间、或生物世界与矿物世界之间化学联系的科学。

3.连作障碍:是指在正常的管理措施下,同一块地连续多茬种植相同作物造成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病虫害发生频繁的现象.二、简答题1简述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及其基本方式。

答:药用植物野生抚育(wild medicinal plants tending)根据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 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

2.简述地道药材产地时有变动的原因。

答:地道药材产地时有变动的原因有:(1)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对不同药材的认识有变动,(2)新产地之产品的质量超过原产地的产品,那么产地就会随之变动。

(3)一些药材随着引种扩种,野生变家栽及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新的优良品种的培育,会出现新的产地。

三、问答题1.试述药用植物的化学生态学现象及其生产中的应用答:化学生态学是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普遍存在着通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相互作用关系。

药用植物的药效活性成分,大多是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化合物,而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是药用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抗性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方面充当重要的角色,其产生和变化比初生代谢产物与环境有着更强的相关性和对应性。

药用植物的产品品质与化学生态学的密切相关。

从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人手,进行药用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揭示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主导因子及其与药材质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对确定中药材的适生区域,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化学生态学与中药材的质量
一、名词解释
1.植物化感作用:是指一种活体植物产生并以挥发、淋溶、分泌和分解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而影响邻近伴生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生态学现象。

2.化学生态学:研究活着的生物间、或生物世界与矿物世界之间化学联系的科学。

3.连作障碍:是指在正常的管理措施下,同一块地连续多茬种植相同作物造成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病虫害发生频繁的现象.
二、简答题
1简述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及其基本方式。

答:药用植物野生抚育(wild medicinal plants tending)根据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
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
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基本方
式有: 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

2.简述地道药材产地时有变动的原因。

答:地道药材产地时有变动的原因有:
(1)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对不同药材的认识有变动,
(2)新产地之产品的质量超过原产地的产品,那么产地就会随之变动。

(3)一些药材随着引种扩种,野生变家栽及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新的优良品种的培育,会出现
新的产地。

三、问答题
1.试述药用植物的化学生态学现象及其生产中的应用
答:化学生态学是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普遍存在着通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相互作
用关系。

药用植物的药效活性成分,大多是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化合物,而药用植物的次生代
谢物是药用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次生代谢产
物在植物提高自身抗性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方面充当重要的角色,其产生和变
化比初生代谢产物与环境有着更强的相关性和对应性。

药用植物的产品品质与化学生态学的
密切相关。

从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人手,进行药用植物化学生态学
研究,揭示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主导因子及其与药材质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对确定中药材的
适生区域,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化学生态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1)在化肥的施用和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如:化肥农药引起的土壤退化、病虫草害抗性和
环境污染等问题;应用药用植物体内合成的分次生代谢物具有抵御天敌侵害、增强抗病性等
作用的特点,选育抗病虫害品种。

等等
2)在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上的应用:应用化感作用这种复杂的化学生态现象,合理安排药用
植物的种植方式。

A 将互惠互利的药用植物轮间作,避免化学排斥的药用植物种植在一起。

B运用化学生态学有助于揭示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机制,解决连作障碍和自毒作用,
3)化学生态学在植物化学信息通讯上的作用及应用
4)在提高药用植物品质或药材质量上的应用
5)在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和引种驯化方面的应用.
2.试述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连作障碍是指在正常的管理措施下,同一块地连续多茬种植相同作物造成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病虫害发生频繁的现象。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原因主要有:
(1)土壤肥力下降。

特定的药用植物对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种类及吸收的比例具有特定的规律,尤其是对某些微量元素更有特殊的需求。

同一种植物的长期连作,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亏缺,当这些元素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时,将直接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植物抗逆性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最终导致中药材产量和品质下降;
(2)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植物在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些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分泌物中有一些有机酸、酚类等分泌物在土壤中积聚,对植物自身具有毒害作用;
(3)前作茎、叶及根茬残留土壤中,其所含有的毒性物质对后作发生毒害;
(4)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