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手机行业scp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SCP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摘要: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到达1.9亿。
而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4.751亿。
可见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
本文根据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状况,以SCP分析法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阐述。
并就现阶段竞争激烈智能手机市场环境,给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手机 SCP分析法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根据《中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3年第4季度》显示,4季度中国手机(不含水货和山寨机)销量为10683万台,环比增长4.06%,同比增长54.8%。
其中,智能手机销量为9763万台,整体手机市场所占比例达到91.3%。
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增量现阶段由智能手机主导,从增长率放缓这一现象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已呈现出成熟市场的表现。
图一时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整体销量的结构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所占的比重。
手机整体销量增长放缓,但智能手机的比重仍将有所上升。
图1. 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整体销量(来自易观智库)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有一些突出的品牌,如三星、苹果、诺基亚。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如小米、联想、华为、中兴、酷派等的迅速发展,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有了较大的改变。
一、市场结构1.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类型图2.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自易观智库)根据图2.的数据显示,排名前四的三星、联想移动、华为、酷派的集中度(CR4)为45.89%,为寡占四型。
可以分析出,虽然近年来市场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市场还是一定程度得集中在相对实力强、发展较快的品牌之间。
1.2产品差异2002年,自诺基亚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诺基亚这一品牌就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但是在2012年,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几乎被苹果与三星控制。
加之安卓系统的升级发展,塞班系统的诺基亚逐渐走向没落。
对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_杨寒

对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西南民族大学杨寒摘要:本文立足于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现状,从SCP框架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当前智能手机产业在中国市场条件下的发展状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智能手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给出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手机SCP分析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智能手机进入中国较晚,但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手机生产商的战略调整以及中国巨大的潜在用户需求,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也相当迅速。
智能手机销量从2002年开始逐年递增,2010年迅速增长到6079.2万台,增长率达到180.9%。
根据《2011年Q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监测报告》,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保有量已达2.23亿,占总手机用户的23.2%,并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1.6亿部。
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反映该产业内的竞争和垄断关系。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
(一)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反映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以及考察最大企业个数的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
数据显示,排名前四的三星、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的集中度(CR4)达到80%以上。
不难看出,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是典型的寡占市场。
虽然近一年多来市场结构有所变化,不过都是几大品牌间的洗牌,大体结构没有变化。
(二)产品差别化智能手机的在位企业相对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产品差别化优势:中国第一台本土品牌手机于2000年才诞生,智能机的起步相对更晚,而在位厂商的产品和品牌经过多年的信誉积累和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而新厂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进行研发和促销,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三)进入壁垒在智能手机领域,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一方面,国外厂商拥有成熟的技术,而国产手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得到的只是终端的少许利润;另一方面,绝对成本壁垒还体现在元件的采购上,随着整个手机产业的急剧发展,当手机元件紧缺时,供应商一般都会优先满足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商的需要,国产品牌需要花更多的采购成本才能满足对元件的需求,在位厂商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潜在进入者了。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11

• 品牌:品牌是一个最具有价值和 核心竞争力的元素。波导在进入 手机市场后,就在国产手机中第一 个使用了“美女秀”,请当时的当 红艺人李玟打造自己的品牌,让 “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深入人 心。但目前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 为了抢占市场,一般采用贴牌方式 进入,很少去制定品牌发展策略。
针对智能手机行业我们特指产品差异化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 析
目录
• • • • 第一节 历史 第二节 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 市场行为分析 第四节 市场绩效分析
第一节 历史
• 手机的定义
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称为 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 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 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苏联工程师 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于1957年发明 的。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了。
1.产品品种
• 市场内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反映产业创新和 技术进步的程度。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 初期,市场上仅有 3 0 余种智能手机产品, 而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已经有好几百种, 产品品种极大丰富。
2.产品成本
• 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产业内 及上下游产业的技术创新,具体表现为产 品成本的不断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可以 通过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的变化来体现。 “艾媒市场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 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为2401元,2010 年降为2200元,价格下降201,预计2013 年中国智能手机平均价格将降至1630元。
策法规壁垒的存在,加大了进入手机行业的难度,许多厂商只能
对中国手机市场“望证兴叹”。
(2)技术壁垒
核心技术的缺失,至少在两个方面不利于国产厂商竞争力的提 升。其一,由于在核心技术领域研发储备不足,无法及时掌 控产品创新和演变的趋势,甚至在功能配置、关键零配件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研究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研究作者:郭锐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23期[摘要]运用SCP分析框架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基本环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四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描述了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状况。
研究表明,我国智能手机的需求旺盛,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较高,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产业整体利润率趋薄。
最后,文章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手机;SCP范式;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178-031 引言SCP范式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乔•贝恩、谢勒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它遵循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
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并通过对市场各方面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组织发展政策。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芝加哥学派则强调竞争机制在自由市场中的作用,主张应通过价格理论来研究产业组织中的问题,并且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补充,让该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自从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成熟的产业。
智能手机进入我国较晚,但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智能手机销量从2002年开始逐年递增,2010年更是达到惊人的6079.2万台,增长率达到180.9%(见图1)。
但是我国目前关于智能手机产业研究的文章还很少,大多数都是从技术角度分析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前景,仅有少数文章提及了智能手机在我国市场格局的变化。
因此,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被人们清楚的认识。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 分析框架全面分析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很好的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2 市场环境智能手机产业在我国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其发展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一、引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国的手机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
然而,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手机行业的现状,本文将采用SCP分析法来对其竞争格局进行探究,以期为手机行业的参与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市场结构分析(一)市场构成我国手机行业市场主要由三大类企业组成,分别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其中,国有企业主要针对高端市场,根据国产而设计的手机厂商。
民营企业较为灵活、创新、适应市场变化较快,由于此类企业产品和技术优秀,在市场上面非常抢手。
而以外资企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则主要侧重在综合性能好的高端产品上,并在产品研发中强调技术创新。
(二)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直接决定了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产品定位和价格级别等,是了解市场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手机市场处于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的手机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是能够真正打响品牌并有实力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只有五六家企业。
这些企业包括华为、中兴、小米、三星、苹果等等。
三、市场行为分析(一)市场价格产品价格是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手机行业,市场价格水平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特点,由于各品牌产品在性能、技术、品质、设计等方面差异较大,价格定位也相应差异。
而且手机市场产品更新快速,市场价格也受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在波动。
(二)市场推广策略市场推广是各家手机行业企业比拼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我国手机行业,广告宣传和口碑传播依然是主流推广策略。
另外,网络市场的发展,也使得各家手机生产企业纷纷加入了网络营销中心,通过各类网络广告、活动和网上口碑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三)市场竞争策略在市场竞争策略中,手机生产企业主要采取产品升级、创新、自主研发等方式来推动竞争。
其中,华为公司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代表,不断推出具有较高性能的产品,成功打响品牌,获得了市场份额。
四、市场绩效分析市场绩效是衡量企业市场竞争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现为市场份额、收益率等。
中国手机产业现状的SCP分析

中国手机产业现状的SCP分析【摘要】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手机产业相关统计数据以及当前该行业的相关政策,从我国手机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手机行业的产业组织特征。
【关键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国产手机自从移动通信诞生之日起,手机就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势如破竹,其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入的局面,鉴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智能终端这个战场中。
为抢占市场份额,吸引用户的眼球,在手机硬件的开发上厂商们花尽心思,产品性能越来越强大,新品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和硬件配置的一再革新,各大厂商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激烈竞争。
这个过程中,我国手机产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近年来手机出货量一直高速增长,全球手机产业也逐渐向中国转移。
一、市场结构分析1、市场集中度我国国产手机曾有着辉煌的过去,波导、科健、熊猫、夏新等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经历了一段光辉岁月。
2003年前后,波导、夏新等十余家本土厂商一度拿下国内半壁江山。
国产品牌波导、TCL的销售量分别为969.64万和749.96万,排名第一和第二;迪比特手机曾凭借彩屏机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夏新曾在2002年创下了单款手机盈利超过8亿元的奇迹。
而目前,第一代国产手机波导、科健、首信、夏新等手机品牌已不见踪影,但自2012开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陆陆续续迎来了十年前的旧面孔,TCL、步步高、金立等传统国产手机高调重现,预示着国产手机在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集体回归。
在竞争态势上,这些2G时代的手机厂商开始转攻智能手机,加强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高端有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中档有HTC以及“中华酷联”等国产领头羊,低端市场除了国产一线品牌,还有新入局的互联网厂商。
从我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对比情况来看,国产手机关注度占据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的比例最大,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中国数据产业发展研究基于SCP范式分析

3、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数据泄露、 网络攻击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保障数据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 系,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此外, 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高效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 理安全事件。四、结论与建议
4、国际化水平
随着中国数据产业的不断壮大,其国际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些国内领先 的数据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海外 市场的布局不断深化。此外,中国数据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如“一带 一路”大数据合作项目等,为中国数据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2、数据产权
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产权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数据的特殊性, 如何界定数据产权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在数据产权 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企业在采集和使用数据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数据的所有权、 使用权和经营权等权利范围,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5、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数据的处理将更加高效、精准,同时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也将受到更加重视。 此外,数据产业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行业分析
1、附加值
中国数据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附加值。通过对大数据的分 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等,从而提升 自身的竞争力。例如,电商企业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地推送相关 产品,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SCP市场行为分析(手机行业)

手机行业SCP中的市场行为分析1价格行为(1)定价行为影响手机定价的因素一、成本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策略还是现在最流行的策略,因为这种策略最为简单和直接。
所谓以成本为基础,对于制造厂商而言是分摊了研发费用的生产成本价,对于中间商而言就是进货价格。
这个时候的零售价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就能容易得到。
绝对没有哪个企业想做“活雷锋”,将产品的成本不加一分就销售出去,企业销售产品自然是希望能够从中获利,因此知道产品的成本之后,企业会考虑在这之上增加上自己的获利部分,然后销售出去。
企业到底可以增加多少呢?绝对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这和企业对产品的定位有关,也会参考行业的平均水平。
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在手机产品中体现的最明显。
手机是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行业,因此任何一次技术的更新换代或者某种关键器件的普及化都会造成价格的波动。
我们发现自己购买的手机很少有涨价的,只有降价的,无论消费者何时购买手机,事后来看肯定是“吃亏”的,隔一段时间保证降价。
这种更新换代给产品定价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二、消费者价值成本的确非常重要,但消费者的购买期望更加重要,无论产品如何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会有自己购买产品的最低容忍价格,经济学家称之为消费者价值(customer value),就是产品值多少钱。
毫无疑问,任何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通常很难深入了解到产品的成本,有些消费者更是不会在乎产品的成本。
当消费者愿意花1000元购买产品的时候,却被告知这个产品的价格是500元,他此刻不是惊喜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购买意愿。
因此定价的目的不在于弥补成本,而在于抓住消费者心中的产品消费者价值。
消费者价值、价格、成本三者组成了四种可能性关系:l 物超所值:消费者价值>价格>成本;l 物有不值:价格>消费者价值>成本;l 物超不值:价格>成本>消费者价值;l 物有所值:价格=消费者价值>成本。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分析摘要:在云产业的背景下,智能手机市场日益成为焦点,本文基于智能手机产业特性,运用scp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我国智能手机的产业组织特性,并实证分析智能手机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性。
关键词:scp;智能手机;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结构;相关性。
如今的手机已不是从前单纯的通讯工具,逐步发展成拥有更丰富网络应用,甚至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的商务、娱乐终端。
3月6日,《20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年度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2.7%。
全年中国智能手机累计销量达到1.69亿部,同比增长130.7%。
智能机全民普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2012年对智能手机市场而言也是动荡的一年,在智能机销量方面,三星超越诺基亚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厂商,在操作系统方面,诺基亚的symbian正式退出,谷歌的android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苹果的ios也凭借iphone系列智能机的热卖占到6%左右的市场份额,微软的window phone 8作为新型操作系统进入市场,而wp8能否跟ios、android系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一、市场结构分析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等、决定市场结构的上述诸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决定市场结构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其他因素也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该产业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变化。
其中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市场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下面我将分别就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市场结构的最重要的指标,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大体分为两类: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本文是基于简单有效的绝对集中度进行分析的。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SCP分析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SCP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之一、为了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将使用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SCP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框架。
结构(Structure)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结构主要由市场的参与者、市场的规模以及相关市场的结构特征等组成。
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拥有庞大的参与者群体,包括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发行商、硬件制造商等。
此外,中国还有大量的网络游戏玩家。
市场的规模庞大,游戏用户数量众多。
在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结构特征。
首先,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等公司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广泛的游戏产品线。
其次,从游戏的类型来看,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以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为主导,这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主要产品。
行为(Conduct)首先,市场参与者通常会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他们会不断推出新的游戏产品和更新现有的游戏,以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其次,市场参与者采用了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来获取收益。
除了传统的游戏付费模式外,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还充满了广告、虚拟物品销售、收费道具等多种变现途径。
此外,市场参与者还会利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吸引用户。
他们会通过广告、促销活动、明星代言等方式来宣传和推广游戏。
绩效(Performance)首先,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年度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其次,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用户数量众多。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游戏玩家群体,游戏用户数量超过5亿人。
此外,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也不断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网络游戏产业的繁荣催生了电子竞技、游戏外设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作者:胡碧晴来源:《商情》2015年第11期【摘要】在产业经济学中,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点,因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也逐渐趋于完善。
再后来的学者中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出现了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两大具有代表性的学派理论。
本文将从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入手分析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情况。
【关键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SCP国际手机品牌厂商主要包括诺基亚、三星、苹果、LG、索爱、摩托罗拉、黑莓、HTC 等国际知名厂商,其主要特点是企业规模大、研发实力强、产品线齐全、品牌知名度高,国际手机品牌厂商整体上一直占有全球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国内主要手机品牌厂商主要包括中兴、华为、TCL、联想、宇龙、天宇、康佳、海尔、OPPO、步步高、金立、万利达、GFIVE 等。
一、市场结构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1、市场集中度指标:表示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行业集中度指标:行业集中度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
它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行业集中度:(15.5+10.5+7.8+5.9)/70.9=572、赫希曼指数:某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0.155+0.105+0.087+0.078=0.049,由于HHI大约为0.049,由此可得出在手机行业内存在着许多企业。
3、进入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在手机行业中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一些品牌企业的淘汰,如果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因此,在手机这样一个市场上,技术进步尤为重要,技术壁垒是手机行业的比较重要的壁垒,由此产生的产品差异化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技术壁垒造成的。
在改革的过程中,哪一个企业占领了先机或者是机遇成为技术革新的领导者,那么在这个领域也就领先了一步。
产业经济学

3.捆绑销售行为 我国手机产业的“捆绑销售”行为成为最 常见的营销手段,就是在销售手机的同时, 要求其购买另一种产品或服务。例如“买 手机送手机”、“买手机送话费”、“冲 话费送手机”等一系列捆绑销售行为。
三、我国手机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主要体现在厂商利润水平、行业经济 效益、技术进步及产品创新几个方面。在2004年, 我国手机厂商完成销售收入326811亿元,同比增 长25.12%,实现利润14011亿元,同比增长 7.16%。每一百元销售收入创造413元,高出整个 电子产业平均水平12%。由于市场需求的巨大, 产量、销售、出口的逐渐增长,我国手机产业的 发展对整个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并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厂商不断的提 高技术水平,不断创新,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 求。
2.产品差异化分析
机型
功能
品牌
外观变化
智能机转变
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手机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1.价格竞争行为 由于我国手机市场产品差异化程度相对较 低,降价行为成为了主要竞争手段,2007 年我国共生产5.48亿部手机,较2006年增 长14.3%,产出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另外由 于手机更新速度的加快,手机生命周期的 缩短,国内厂商面对巨大的库存压力,纷 纷掀起了“降价”热潮,至2008年,手机 的价格一年平均跌85%。
2.非价格竞争行为 我国各厂商对消费者偏好的不同, 推出各种款式的手机产品,提高手机的整体性能。 合作行为是企业之间为了共享在技术、资金、管 理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 例如索尼和爱立信两家跨国公司在手机业务上的 合作成为了全球手机产业的历史典范。
我国手机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SCP
中国手机产业SCP分析

1、 SCP 概念与理论说明SCP分析框架由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等组成。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基础之一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和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SCP分析框架的两个重要特征。
产业组织学主要从卖方角度研究场结构,并主要依据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四项因素来判别某一特定产业的市场结构形态。
企业行为通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⑴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⑵企业的产品策略;⑶企业排除竞争对手的策略。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通过一定的行为使其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达到的状态。
既有从企业角度的,也包括从市场角度的。
2、文献回顾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指出: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市场对上网功能手机产品需求的提高,使得手机业从中受益。
2011年,智能手机市场影响将越来越大,手机销量将不断增加。
也可以推断,智能手机的风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高端消费的升温,更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体现。
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注定了移动搜索将成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未来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分析》据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齐峰分析:2011年第三季度,苹果iPhone市场关注度首次出现下滑,下降到8.7%,同期二季度数据为9.1%。
HTC、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品牌市场关注度均有小幅提升,Android 系统手机阵营持续壮大,手机系统之争日趋白热化。
《2011年第三季度通讯连锁调查报告》黄路指出: 2008年以来,国内手机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一方面我国目前手机产业的差能已经严重过剩。
当时根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8年我国手机产业的产能超过5亿部,而国内市场能够消化的产能约为6000万部,加上出口1亿部,国内外市场的总量也不超过2亿部。
手机行业发展报告.ppt3

③进入壁垒分析
贝恩把进入壁垒归为三类:
⑴在位企业相对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产品差别化优势 ⑵在位者因 规模经济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优势 ⑶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
市场行为 ——重点分析华为
在国产手机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原因
价格策略
非价格策略:合作策略 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策略Biblioteka 78.00 61.79 61.1 56.54 36.5 9
从中可以看出:
2004年以前,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05年开始不降 反升,而且升幅较大。根据贝恩对市场集中度的分类, CR4>30的市场即为寡占市场结构。 显然,我国目前手机市场是典型的寡占市场。
②产品差异化分析
机型——这是我国国产手机后来居上 ,超过洋品牌的制胜的法宝。 功能——除了时尚漂亮的机型,手机 企业也纷纷向智能化进军。 品牌——品牌是一个最具有价值和核 心竞争力的元素。
手机产业分析
• 小组成员:
张歌 尚莹莹
一、手机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 三、所受政府政策影响
一、手机产业的发展
从1G到4G的手机换代 , 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
2014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
二、我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
① 1999~2007年我国市场集中度
年份 CR3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4.1 58.7 71.5 72.3
• 品牌建设是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支撑, 加强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华为应加强: • 电视宣传——加强品牌与市场推广 • 网络广告宣传
此外,华为具有的优势还有: 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公关优势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关于《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用产业组织理论结构主义学派的观点对我国手机行业现状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手机市场几乎被国外三大品牌寡占,加上进入壁垒等制约,国产品牌行业利润下降。
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国产品牌的发展给出建议。
关键词:手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1 市场结构分析1.1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
本文所指的集中度是卖方集中度,它反映了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或垄断程度。
一般通过主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来衡量。
下表是我国1999年至2007年上半年度由市场占有率计算出的市场集中度。
从中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05年开始不降反升,而且升幅较大。
根据贝恩对市场集中度的分类,CR4>30的市场即为寡占市场结构。
显然,我国目前手机市场CR3=72.3,是典型的寡占市场。
1.2 进入壁垒结构主义学派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从长期来看,一个行业的进入条件是指在位厂商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最优规模经营成本)以上,而又没有达到引起新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的程度。
贝恩把进入壁垒归为三类:(1)在位企业相对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产品差别化优势:显然,我国2000年第一台本土品牌手机才诞生,其起步相对较晚,而在位厂商的产品和品牌经过多年的信誉积累和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中产生的较高的美誉度,新厂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进行研发和促销,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2)在位者因规模经济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优势:电子产业规模经济壁垒明显,厂商只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各方面的成本节约。
(3)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国外厂商的成熟的技术是使其能在2004年后夺回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国产手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得到的只是终端的少许利润;另外,绝对成本壁垒还体现在元件采购方面,随着整个手机产业的急剧发展,当手机元件紧缺时,供应商一般都会优先满足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商的需要,国产品牌需要花更多的采购成本才能满足对元件的需求,在位厂商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潜在进入者了。
我国手机行业scp分析

一、S C P 分析范式SCP 分析范式是贝恩在1959 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所有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的价格形成方式,从而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最常用的指标为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H H I);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形成因素有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约;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等。
(二)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市场行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内容,按照行为内容可以分为: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常见的有成本加价定价方法和价格领导;企业的产品策略,主要考虑如何开发和销售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典型的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有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和排挤行为。
(三)市场绩效市场绩效优劣应根据社会福利提高程度和效率来判断,社会福利由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组成。
市场绩效可以表现在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技术进步、广告费比重等方面。
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是决定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绩效是市场关系或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同时,市场绩效的状态及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果和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2 .衡量我国国产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度量由于目前掌握的数据较为有限,本文只能通过测算CR4来衡量我国国产手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据易观国际《2005年第三季度手机市场监测》显示,虽然国内手机市场第三季度逐渐回暖,但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却再创新低,下滑到30 . 18%。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本土品牌竞争力探讨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本土品牌竞争力探讨运用SCP分析法对现阶段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然属于寡占型市场、本土品牌的竞争力落后于海外国际品牌的结论。
同时基于上述分析结论针对本土手机品牌竞争力进行关于创新力、并购、整合资源和控制成本,以及利用本土优势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给出建议。
标签:智能手机市场;SCP分析;本土手机品牌;海外国际品牌F21引言基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SCP分析,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以及国产品牌竞争力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研究的数据范围不包括水货和山寨机。
2中国智能手机行业SCP分析2.1产品差异程度分析一方面是不同品牌所生产的手机产品本身的差异。
这其中包括特色功能(例如iPhone的Siri语音助手、Samsung的眼球追踪和Note系列的Spen、oppo N1的旋转摄像头、HTC的BlinkFeed等),也包括通话质量、机身屏幕尺寸、屏幕清晰度、主副摄像画质等。
其中的一些差异与品牌效应有一定关系,有一些则没有太大关系。
2.2市场行为分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各企业重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市场行为:定价策略、广告策略、服务竞争、收购合并竞争。
2.2.1定价策略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形成高、中、低三个档次,每一个品牌都发布了一款旗舰机型,并每年发布该机型的升级版以形成旗舰机型系列(如三星Galaxy系列)。
同时,为了占领中、低端市场,也会发布相应价位的机型(如HTC除了发布高端旗舰ONE系列外,还发布了816系列和616系列来占领中低端市场)。
再看国产品牌,由于没有关税的压力(甚至也许还有补贴),联想、华为、中兴等的高端旗舰机型的定价都控制在4000元以下,这在价格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而在中低端机型中,国产品牌往往是“千元机”的代名词。
2.2.2广告策略在这一方面,各个厂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是,以三星和苹果为首的国外品牌则投入得更多,其广告质量和回报也显然比国产品牌要高得多。
观察2013年的海外品牌统计数据,苹果在移动手机业务上广告营销投资为3.51亿美元,其中有3.39亿美元用于电视广告投入,同比增长5%。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分析摘要:在云产业的背景下,智能手机市场日益成为焦点,本文基于智能手机产业特性,运用scp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我国智能手机的产业组织特性,并实证分析智能手机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性。
关键词:scp;智能手机;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结构;相关性。
如今的手机已不是从前单纯的通讯工具,逐步发展成拥有更丰富网络应用,甚至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的商务、娱乐终端。
3月6日,《20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年度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2.7%。
全年中国智能手机累计销量达到1.69亿部,同比增长130.7%。
智能机全民普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2012年对智能手机市场而言也是动荡的一年,在智能机销量方面,三星超越诺基亚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厂商,在操作系统方面,诺基亚的symbian正式退出,谷歌的android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苹果的ios也凭借iphone系列智能机的热卖占到6%左右的市场份额,微软的window phone 8作为新型操作系统进入市场,而wp8能否跟ios、android系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一、市场结构分析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等、决定市场结构的上述诸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当决定市场结构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其他因素也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该产业整个市场结构的特征发生变化。
其中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市场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下面我将分别就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市场结构的最重要的指标,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大体分为两类: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本文是基于简单有效的绝对集中度进行分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S C P 分析范式
SCP 分析范式是贝恩在 1959 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
的,他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
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所有关系的因素及其特
征。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的价格形成方式,从而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最常用的指
标为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H H I);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形成因素有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
策法律制约;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等。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
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市场行为按照不
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内容,按照行为内容可以分为:企业确定
价格的策略,常见的有成本加价定价方法和价格领导;企业的产品策略,主要考虑如何开发和销售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排挤竞
争对手的策略,典型的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有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和排挤行为。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优劣应根据社会福利提高程度和效率来判断,社会福
利由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组成。
市场绩效可以表现在资源配置
效率、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技术进步、广告费比重等方面。
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是决定市场绩效的基
础,市场绩效是市场关系或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反映
市场运行的效率,同时,市场绩效的状态及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结
果和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
2 .衡量我国国产手机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度量
由于目前掌握的数据较为有限 ,本文只能通过测算
CR4来衡量我国国产手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据易观国际
《2005年第三季度手机市场监测》显示 ,虽然国内手机市场
第三季度逐渐回暖 ,但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却再创新
低 ,下滑到 30 . 18%。
目前 ,中科健和南京熊猫等几家手机
厂商已相继退出手机市场 ,波导、夏新和 TCL等国内巨头也
持续亏损 ,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 ,波导市场份额下降
了 0 . 52% ,占 6 . 3%; TCL下降了 0 . 48% ,占 3%;夏新下降
了 0 . 1% ,占 3 . 7%;只有联想手机的市场份额相对于第二
季度的 3 . 3% ,涨幅将近 85% ,已达到 5 . 9%。
综合以上数
据可以算出 ,我国四大国产手机品牌占的市场份额为
18 . 9% ,从而可得到 CR4为 62 . 62%。
参照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 , CR4处于
50%到 65%之间的产业 ,属于中 (上 )集中寡占型产业 ,其
企业数目较多 ,市场集中度处于中上水平。
集中度越低 ,竞
争就越激烈 ,这也是手机行业利润下降的因素之一。
二产品差别化
手机行业的核心部分 — — — 芯片设计、软件设计方面以
及许多次核心部分 ,并不掌握在国内厂商手中。
但随着手
机芯片集成度的提高 ,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改进以及供应
商选择的空间很大 ,从短期看 ,核心技术劣势对国产手机当
前抢占市场并不成为致命弱点。
国内手机企业只要能尽其
所能 ,通过其他方法促使消费者排他性使用本企业品牌的
产品。
1 .机型
这是 2003年国产手机后来居上 ,超过洋品牌而制胜的
法宝。
国内品牌在不掌握手机核心、次核心技术的局面下 ,
采取了从机型、铃声等产品边缘突破的方式 ,小巧玲珑的造
型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到目前为止 ,追求外形设
计突破还是国产手机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面对越来越短的
流行周期 ,手机厂商只有加大马力生产出“ 新一代产品 ” 才
能赶上市场节奏。
当然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没有规模
经济 ,经营成本迅速上升 ,利润急剧下降 ,而就产品本身来
讲 ,制造商们局限于浅层次的外观设计对整个手机行业的
健康发展并无益处。
2 .功能
除了时尚漂亮的机型 ,手机企业也纷纷向智能化进军 ,
CDMA、 GPRS、 3G、双模、彩屏和弦、可拍照手机、智能手机、电脑手机、手机电脑、多功能手持机等功能机纷纷出现 ,满
足了中国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也增加了手机的差
别化 ,提高了手机企业的利润。
从 2003年开始 ,国内可拍
照手机品种激增 ,全部机型加起来不下 30款 , 2003年全球
就销售了 5 500万部拍照手机。
而从 2005年开始 ,全球手
机市场的主要趋势还是彩屏、拍照、智能手机和 3G手机。
3 .品牌
品牌是一个最具有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元素。
当年 ,
波导在步入手机市场后 ,就在国产手机中第一个使用了“ 美
女秀 ” ,请当时的当红艺人李玟打造自己的品牌 ,让“波导
战斗机 — — — 信号强 ” 深入人心。
但目前大部分国产手机厂
商为了抢占市场 ,一般采用贴牌方式进入 ,很少去制定品牌
发展策略。
尽管 2003年 ,国产手机已抢占了 50%以上的市
场份额 ,但在市面上叫得响的品牌却只有波导、夏新、联想、
TCL等少数几个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通常又称为进入门槛 ,它指新企业 (新设立的
企业或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要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要想
进入某一产业 ,就会对该产业内在位企业构成竞争 ,并会遇
到许多相对于在位企业较为不利的因素。
形成进入壁垒的
原因主要有 5个方面:规模经济、必要的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度。
本文重点阐述手机行业的
两大进入壁垒: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
1 .政策壁垒
政策壁垒一般是国家政府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国内市
场情况制定的有关政策 ,以扶持国有企业或者保护消费者
利益的进入壁垒。
为扶持国内自主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发
展 ,改变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国务院
办公厅于 1999年初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
展的若干意见》 (5号文件 )。
此文件对手机行业实行生产
许可证制度 ,竖起手机行业的屏障 ,加大了进入手机行业的
壁垒。
该文件还在件一定程度上为国产品牌手机减少了竞
争对手 ,限制了过度竞争 ,为把国产手机企业做大做强争取
了时间。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 ,将来手机制造行业牌
照的逐步放开也是大势所趋。
2 .技术壁垒
中国手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手机时代、
GS M时代、 2 . 5G时代和 3G时代。
每一次手机行业的更新
换代都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机遇 ,是手机龙头企业的改朝换
代 ,当然 ,这种技术升级是否被市场接受需要高昂的资金和
时间成本。
企业能否引导或顺应形势和市场的发展是企业
生死存亡的关键。
摩托罗拉是模拟手机时代当仁不让的霸
主 ,但在向 GS M时代过渡的过程中 ,没能及时调整市场战
略 ,让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后来居上。
目前 ,国内 3G手机
终端生产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华为、联想、康佳、迪比特、夏新等纷纷宣布推出或将推出 3G手机 ,一时间 , 3G手机仿佛
成了国内厂商的救命稻草。
但是 3G手机的标准却是手机
行业不可逾越的进入门槛。
同时 ,众所周知 ,与手机相关的
技术可分为底层的芯片、中间的软件和表层的外形三层 ,国
产手机制造厂商的技术能力大都处于表层或中间的软件
层 ,从而造成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而在核心技术方面底气
十足的国外知名厂商 2005年频频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