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猫山水库水质保护措施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猫山水库水质保护措施浅析

摘要:狼猫山水库是全国重点防洪中型水库,并在2005年列为济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肩负着下游十几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狼猫山水库在济南东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狼猫山水库的水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质保护措施,以改善生态、保障水体安全、实现防洪、供水、生态、景观等综合利用功能。

关键词:水库水质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水库工程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枢纽,在防洪、兴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库周边的建设行为日益增多,违章建筑也悄然抬头,这给保护水库水环境,保障水体安全造成了潜在的隐患。特别是,随着济南东城开发进程的加快,狼猫山水库作为济南东部产业带唯一的“大水缸”其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水库水质保护工作,确保水体安全。本文重点就水库水体所面临的各种形势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全面探讨。

1 水库水质目标

水质目标是根据水体的规划功能和现状水质确定,必须满足对水质要求最高的规划功能需求,不能低于水体的现状水质类别,可根据水体不同区域(区段)的功能需求确定分区水质目标。

狼猫山水库库区1.03km2水域和沿库公路、高速路外推50米内3.08km2陆域,总面积4.12km2,为地表水一级保护区,水质目标位地表水Ⅱ类。

水库周边小分水岭山脊线向水坡内除去一级保护区外的4.06km2区域和水库上游河道及两岸山脚线外水平或垂直50米距离2.51km2区域,总面积6.57km2,水质目标位地表水Ⅲ类。

1.1 水库水质现状

目前,狼猫山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但由于近几年来水库上游降雨量较往年偏少,致使水库蓄水量明显不足,加之水库供水的持续,导致水库水位不断下降,水库水质面临着严峻考验。

1.2 水库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1)济莱高速跨越水库上游区域,其过往车辆运载的有毒液体、油类等有可能向下游泄露;再者,由于济莱高速的建设,其破损的裸露岩体及施工所残留水泥、砂浆等材料,其所含锰、铁等化学物质会随着上游来水流入下游区域。

(2)水库周边违章建设行为日益增多,同时,由于狼猫山水库的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加上人们对近郊游的青睐,从而导致前来水库观光、垂钓、游泳的游客逐年递增,相应游玩、饮食所产生的手头垃圾及周边饭店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将大增。这给水库水质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

的压力。

(3)上游周边居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动物尸体及粪便等向上游河道倾倒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这些均会随着上游下泄洪水而直接进行库区。

(4)上游及水库周边的老百姓依靠从水库取水的便利条件,在水库集水区内大面积对山坡土地进行整理种植,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枯枝、泥石等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流入水库形成污染。

2 水库水质保护措施

水质保护的基本思路为:防治结合,保护优先,以防为主。

2.1 法规宣传与法律制裁相结合

坚持不懈地开展水源保护宣传,增强水源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水源保护,揭露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完善举报奖励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水源的积极性,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同时对水库周边违章建设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并限期整改或拆除。

2.2 工程措施

(1)在水库上游适当位置建设拦污坝或者拦污格栅,对上游较大的漂移物进行截留,同时在拦污建筑物下游入河口处设置卵石区和滞水

区等生态区,再对入库水流进行过滤,沉淀。

(2)在水库周边及上游因地制宜建设垃圾池,改变农村居民对垃圾的乱扔、乱倒状况。水库管理单位协调政府有关部门集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也可以在政策补助下积极引导当地百姓实施污染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可以兴建沼气池等。

(3)在清拆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实施水库库岸景观整治工程,建设环库封闭式水质防护墙,对水库水体进行拦网保护。

(4)建设水库水质自动检测及预报系统,这样能够使水管单位在第一时间掌握水库水质变化情况,真正做到高效、及时、快速,为后期所采取的水质处理措施赢得时间,以便更好地保护狼猫山水库水质,保证下游用水安全。

2.3 生态措施

(1)对库区及上游耕地进行长远规划,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加大库区及上游区域的绿化力度,多植被草皮、水土保持林,以较好的生态环境造出一库纯净碧水。

(2)开展水质净化工程,采用生态养殖,努力使水库内形成相对较平衡的生物链,并在水体内种植有益水草、水藻等植物,以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3)植被浅沟技术: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被,当雨水流经浅沟时,在

沉淀、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等共同作用下,径流中的污染物被去除,达到雨水净化的目的。

(4)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生态工程处理方法。其构造较为简单,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包括不透水层、进水管、出水管、透气管和过滤层。不透水层设于底部,采用不透水材料以防止污水渗漏;进水可采用多点进水以利于配水均匀;出水可采用沟排、管排、井排等方式;过滤层可选用砂、砾石、石灰石、石英砂、煤灰渣、高炉渣等填料,在此基质上植入水竹、芦苇、美人蕉等植物,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根据水库上游地理位置及环境现状,可以分散地实施天然或人工湿地处理法,该处理方法过程简单、成本低,且处理能力较高,对净化入库来水将起到重要作用。

(5)建立堤坡过滤带:将水库上游河道分为两个纵向区域,在河道中央留一部分区域作为河槽,再根据丰枯水位线的横向辐射范围,划定两条滤水带,在滤水带上种植亲水植物,如芦苇,水竹等能较好吸收氮、磷的植物。当下雨时进入河道的雨洪漫过此区域时,植被将会延长雨洪的滞留时间,植物的根系会对污水中的有机物等进行吸收、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