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理论生态学

合集下载

生态学概论试题答案

生态学概论试题答案

生态学概论开卷考试试题一、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5分按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 有发展相当成熟的个体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还有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正在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 有成熟的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 还有正在快速发展的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类型划分 有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口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此外湿地生态学和热带生态学也受到重视。

与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有 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地生态学等二、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15分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一种生物 其生命活动中每一生理生化过程都有酶系统的参与。

然而 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一旦超过生物的耐受能力 酶的活性就将受到制约。

例如 高温将使蛋白质凝固 酶系统失活 低温将引起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脱水、蛋白质沉淀以及其他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

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是不一样的。

一般地说 生长在低纬度地生物高温阈值偏高 而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阈值偏低。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温度与生物发育生物完成生命周期 不仅要生长而且还要完成个体的发育阶段 并通过繁衍后代种族得以延续。

最明显的例子是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 才能开花结果 它就像信号开关一样 这个关不过 就不能完成生命周期。

温度与生物发育的最普遍规律是有效积温三、比较k-r两种生物对策的特点 15分R对策生物的个体较小 繁殖能力较强 但寿命较短 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 竞争力弱 但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种群易爆发 比如老鼠。

而k 对策生物的个体大 个体通繁殖率低、寿命长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 一般扩散能力较弱 但竞争能力较强较大 比如大象 老虎。

四、论述你所知道的生态学原理 20分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动物的形态 生理 和生活习性 动物通过进化改变各方面来更好的适应环境2. 动物的行为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生态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_____4、课程总学时:_____5、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掌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生态因子、生态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等。

2、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能量流动定律、物质循环定律等。

3、能够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等,开展简单的生态学研究。

4、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生态学的发展历程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与环境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生物的生态幅(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2、种群的数量动态3、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4、种群的调节机制(四)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群落的种类组成3、群落的结构4、群落的演替(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六)全球生态学1、全球变化的概念和类型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生物多样性保护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生态学——生态学概述及个体生态学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生态学——生态学概述及个体生态学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素
四、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一)综合性 (二)非等价性和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 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 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四)阶段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 子或不同强度的生态因子。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 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性和间接性
课堂练习
当光照强度不足时,CO2浓度适当的提高,则使植 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 (二)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四)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1.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反作用 2.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反作用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形成了一系 列形态、生理和生态的适应性特征,表现为协同 进化。 3.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素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一)生态因子依其性质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型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素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二)生态因子又可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 约因子 1.密度制约因子其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 化,因此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 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各种生物因子。 2.非密度制约因子其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变化无 关,因此对种群密度不能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 水、天气变化等非生物因子。
课堂练习
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

• 1.2.4.2 死亡率
1.2.3.1 出生率
• 出生率(natality)----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
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 出生率有绝对出生率和相对出生率两种表
示方法 • 特定年龄出生率 • 出生率分为生理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
• 生理出生率(又叫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理 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只受生 理因素决定的最大出生率。
• 假设: 1.种群孤立地生活(单一种群), 种群增长是“J”字型 2.在稳定的无限制环境中(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
1.3.1.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 下面介绍连续增长模型。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 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 为零增长,即dN/dt=0; 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 ②它也是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
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ed yield)的主要
模型;
种间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 生物为食。
注意: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
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个体组成的群体
种群是物种(species)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
进化单位。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并不是十分 明确的,常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予以划定。
种群的基本特征
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
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
• (1)相邻个体最小距离法 • 种群空间格局的检验方法很多,如果种群的密度 和个体间的最小距离能够精确测量,则可采用相 邻个体最小距离(nearest—neighbor distance)法检 验内分布型。

理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理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理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理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旨在揭示生态系统的本质、结构和功能,并探索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理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1.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种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自然系统,包括物种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包括不同的生态层,如生态圈、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等,这些生态层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1.2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它所占据的空间、所食的食物、其它物种与之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每个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可以通过竞争、协作等方式进一步演化。

1.3 生态网络生态网络是一个由多个物种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可以通过生态位、生态层次等方式来理解。

在生态网络中,每个物种都与其它物种直接或间接相关,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二、基本方法2.1 系统思考理论生态学是一门系统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系统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相互作用和关系,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2.2 程序模型程序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它可以模拟生态系统的复杂动态过程,探究其演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程序模型可以基于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数据,包括传统的差分方程模型、动态系统模型及代理模型等。

2.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对生态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生态系统状况和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通常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态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构建理论模型。

2.4 跨学科研究理论生态学旨在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性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通过与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揭示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三、总结理论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基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着眼于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和复杂性,旨在深入探究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和相互依存性。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概念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标准: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按栖息地划分、按交叉的学科划分。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理论的。

4.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5.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6.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生物气候。

7.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8.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

5.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6.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7.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使间接的。

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8.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中的系统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

生态学中的系统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

生态学中的系统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生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分为许多分支学科,其中系统生态学是一种理论研究剖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旨在深入剖析各种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推导生态系统的行为模式和演化规律,预测和解释这些行为的结果。

该学科旨在发展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策略,推动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

系统生态学主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群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系统。

同时,该学科研究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例如,物种粒度的竞争、食物网络的相互作用以及连续膳食关系。

此外,系统生态学研究刻画环境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化,例如非农强制入侵、水文循环、大气的影响等等。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良好的体现整个生态系统的状态和运行特征,为预测和解释生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化提供指导意义。

对于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在解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方面,这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因为生态系统是非常复杂和脆弱的,系统生态学理论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例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它是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有力工具。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测量的目标是确定环境资源的状况和可持续性,以减少生态系统受破坏的风险。

此外,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也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政策制定。

农业、林业和水利管理等领域内,系统生态学理论也提供了开拓和保护资源之间的方案。

例如,保持土壤和水源质量,促进持续土壤管理,提高作物生产的能力。

同时,脆弱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保护、栖息地保护和更广泛的生态保护计划,都可以从系统生态学研究中获益。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系统生态学理论也能够提高城市的有机系统性和生态系统自下而上的运作能力,推广城市生态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发展。

当然,系统生态学理论除了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外,还可以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提供很多指导。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的世界,真是一个五光十色、奇妙无比的地方。

说到生态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绿油油的森林、蓝得透亮的湖水,还有满天飞舞的小鸟。

但生态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它的分支学科像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分支,保证你听完后会觉得既有趣又长见识。

首先得提到的就是植物生态学。

想象一下,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各种植物争奇斗艳,像是在比谁的衣服更好看。

植物生态学专门研究这些植物的生长、分布和相互关系。

你知道吗?有些植物在竞争中可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有的植物甚至会释放化学物质来“毒害”周围的竞争对手,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智慧。

通过研究植物生态,科学家们能了解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甚至可以帮助我们保护濒危植物,保护这些“绿色家伙”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一样重要。

再来说说动物生态学。

哇,这个可有趣了!动物生态学关注的是动物们在环境中如何生存和相互作用。

你想象一下,狮子在草原上漫步,羚羊在旁边紧张兮兮的,像是在玩一场猫鼠游戏。

动物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如何捕猎、逃避天敌,甚至还有的学会了团队合作。

就像足球队一样,有的动物在群体中形成了默契,齐心协力抵御外敌。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还能帮助保护那些 endangered 的物种,让这个星球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

还有水生态学,这个分支就像水中的小精灵,专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生态系统。

想象一下,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各种鱼类嬉戏玩耍,水草摇曳生姿。

水生态学研究水体中的生物如何适应水环境,如何与水中的其他生物互动。

对了,你知道吗?水里的微生物可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净化水质方面可是大显身手。

保护水生态,像是在守护大自然的“水管家”,让我们的水资源更加健康、清洁。

然后就是微生物生态学,这可是个不起眼却又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可能小得不能再小,但它们的作用可不容小觑。

想想看,土壤里、你的肚子里,全是这些小家伙。

生态学的分支及学科体系

生态学的分支及学科体系

生态学的分支及学科体系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分支和学科体系。

本文将对生态学的几个重要分支和学科体系进行阐述。

1.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地表特定区域上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地理空间上的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等,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2. 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是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生存与繁衍策略、种群动态和与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索了动物在资源利用、繁殖、行为和适应等方面的生态学特征。

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和数学模型等,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

3.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在其自然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植物的适应性、生态位、竞争和共生等生态学特征。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和数学模型等,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态策略和作用机制。

4.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态功能非常重要,包括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等。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多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

5. 气候生态学气候生态学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气候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等。

气候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气象学、生态学和数学模型等,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和保护策略。

6.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过程。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理论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理论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理论生态学的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生物体在其生活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而理论生态学则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建立和发展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生物群落的结构。

1. 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源于希腊语“οἶκος”(oikos,意为家园、环境)和“λόγος”(logos,意为科学)两个词根组合而成,原始指向是研究动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广泛,包括个体、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物集合和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的是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交互作用体系。

生态系统可以是一个小型的水塘或森林,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的湖泊或全球气候系统。

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而维持着其稳定的运行。

3.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是指在特定生境中共同生活并相互依赖的一组物种。

生物群落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捕食、共生等。

4. 种群动态种群动态(Population dynamics)研究的是特定物种在某一地区或环境中数量和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种群动态可以受到生物因素(如繁殖和死亡率)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命周期、繁衍方式和适应性等特征。

5. 营养级结构营养级结构(Trophic structure)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群落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在一个典型的食物链中,能量从植物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给消费性动物,维持这种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生态位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的特定职责或作用方式。

生态位由物种的生态需求和承受能力所决定,它也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来调整。

河南大学现代生态学知识点

河南大学现代生态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发展简史:生态学分支学科:1.按研究对象的分类类群划分: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生态学。

更具体有昆虫,鱼类,鸟类生态学等。

2.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

3.按栖息类型: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生态学等。

4.按生态学应用领域的门类:农药,渔业,森林,资源,污染,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

5.按交叉学科:生理,数学,化学,分子,能量,进化生态学等。

6.按研究方法:理论,野外,实验生态学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总和。

生境(Habitat):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生境(Habitat):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按照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前者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后者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其不随之变化。

生态因子五种类型: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理论生态学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理论生态学

空气温度不同黄蜂胸节“预热”的时间也不同
附生植物垫(Epiphyte mats)主要包括兰花类和蕨类植物,它们为热带雨 林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来源
利用吊车研究热带雨林天篷。
森林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保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湖泊底部的沉积物来了解植被演变的历史
航空照片:人造景观
3. 大尺度试验
人为景观(航拍图片)
5种鸟会在云杉的不。
Black-throated green warbler的进攻型导致yellowrumped warbler取食位置向上移动。
野外试验:捕捉黄蜂测量其胸节的温度,记录其飞行的时间 室内试验:通过测量氧气消耗量估计黄蜂飞行时所消耗的能量
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大地理系统 根据生物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 口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太空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
三、生态学的发展(阅读) • 四个著名的学派 北欧学派(群落分析)、法瑞学派(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英美学派(植物群落演替)、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 种) • 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学家 美国生态学家E.P.Odum • 我国生态学发展 1937年李继侗先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讲授“植物生态学”; 1923年费鸿年先生出版我国第一部生态学教材《动物生态学 纲要》; 20世纪50年代,李继侗赴内蒙古大学办学;复旦大学曲仲 湘云南大学办学
四、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1. 小尺度试验
野外实验方法 Robert McArthur利用野外试验检验理论 Douglass Morse对Robert McArthur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野外实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Bernd Heinrich 对野外黄蜂能量收支情况的研究及其结论

生态学

生态学

题目1: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e ecology)、个体生态学(autoecology)、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等。

按生物类群划分: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gy)、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昆虫生态学(insectecol 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按栖息地划分: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 ecology)、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河口生态学(estu ary ecology)、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热带生态学(tropical ecology)、陆地生态学(terrestial ecology)。

陆地生态学又可再分为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荒漠生态学(desertecology)和冻原生态学(tundra ecology)。

按交叉学科划分: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物理生态学(p hysical ecology)、地理生态学(geographic ecology)、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 ecology)、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遗传生态学(ge netic ecology)、经济生态学(economic ecology)等。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其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

在这些领域中,有很多分支学科。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和它们的研究领域。

第一,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化学过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因此,细胞生物学对于生命科学的其他分支来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研究细胞时,细胞生物学家会使用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显微镜和细胞培养技术。

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进展,对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展也有帮助。

第二,遗传学。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基因及其作用,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生物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并试图解释遗传信息是如何通过DNA的复制传递给下一代的。

目前,遗传学已成为解决生物多样性和疾病治疗的基础。

遗传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动物繁殖等领域。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人们可以培育更强、更健康的动植物,创造出优质、高产的品种。

第三,进化生物学。

进化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

进化生物学家会研究组成生物群体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生物体随时间的演变。

他们使用化石、分子、行为和生态学等方面的证据,专门研究古生物学、人类起源和宏观生态学等领域。

近年来,进化生物学研究成果突飞猛进,促进了生物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

同时,进化生物学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理论基础。

第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和它们在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物种、它们的栖息地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研究分为两个主要分支: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理论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以及它们的演变规律。

而应用生态学研究,如何用保护、管理和修复生态系统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总要求: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学过程,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复习考试内容:一、绪论…要求‟: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及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体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土壤、岩石、水、空气、温度、湿度等。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①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

②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栖息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③群落生态学在一定区域内常常是多种生物共生活在一起。

对于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叫群落生态学。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指在同一领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⑤景观生态学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的,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称为景观。

⑥全球生态学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一切适于生物气息的场所。

它是地球表面一个不连续的薄层。

3.生态学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

(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普通、植物、动物、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大地理系统 根据生物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 口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太空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
三、生态学的发展(阅读) • 四个著名的学派 北欧学派(群落分析)、法瑞学派(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英美学派(植物群落演替)、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 种) • 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学家 美国生态学家E.P.Odum • 我国生态学发展 1937年李继侗先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讲授“植物生态学”; 1923年费鸿年先生出版我国第一部生态学教材《动物生态学 纲要》; 20世纪50年代,李继侗赴内蒙古大学办学;复旦大学曲仲 湘云南大学办学
四、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1. 小尺度试验
野外实验方法 Robert McArthur利用野外试验检验理论 Douglass Morse对Robert McArthur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野外实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Bernd Heinrich 对野外黄蜂能量收支情况的研究及其结论
2. 中尺度试验 热带雨林天篷的研究 热带雨林的养分保持(Nalini nadkarni) 对热带雨林天篷研究方法的更新 森林对于保持土壤营养物质的作用 Borman和likens的实验 远古植被演化的研究 Margart Davis对湖泊沉积物的研究
普通生态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生态学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起源
生态学起源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其英语词根
与经济学相同(Ecology 、Economics) ,因此生
态学在早期又译为“自然经济学”
二、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理论生态学
根据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变化分为:个体生态、种
空气温度不同黄蜂胸节“预热”的时间也不同
附生植物垫(Epiphyte mats)主要包括兰花类和蕨类植物,它们为热带雨 林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来源
利用吊车研究热带雨林天篷。
森林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保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湖泊底部的沉积物来了解植被演变的历史

航空照片:人造景观
3. 大尺度试验
人为景观(航拍图片)
5种鸟会在云杉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取食,从而使得这5种鸟类可以在 生态系统中共存。
Black-throated green warbler的进攻型导致yellowrumped warbler取食位置向上移动。
野外试验:捕捉黄蜂测量其胸节的温度,记录其飞行的时间 室内试验:通过测量氧气消耗量估计黄蜂飞行时所消耗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