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1234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腧穴,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中药对腧穴的刺激,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内经中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不论西医还是中医,不论内治还是外治,其根本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同时,减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穴位贴敷疗法和中医其他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通过药物的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恢复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不仅在外科、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故穴位敷贴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临床医家关注。

荣宸医用冷敷贴是由67种名贵中药材(文三七,新疆五彩阿魏,清水全虫,土元,全开广地龙,蜈蚣,辽细辛,龙血竭,何首乌,鸡血藤,红花,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灵霄花,乳香,明没药)等精制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壮骨续筋,祛风散寒,去湿除痹等功效。

荣宸医用冷敷贴古方黑膏的治疗范围:说的简单通俗点,就是治疗骨病。

其中包括(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刺,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跟痛,网球肘,肌肉酸痛等病症)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只要瘀阻的经脉打通了,病自然就好了。

荣宸医用冷敷贴延续古法传承制作,以养血壮骨为基础,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去湿等功效,开创了以补为主,以治为辅的新思路。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一些具有药效的药物或贴敷物,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下面将详细介绍穴位贴敷法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穴位贴敷法的原理穴位贴敷法是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着内脏和外部组织的通道,贴敷在穴位上的药物或贴敷物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器官,起到调理作用。

二、穴位贴敷法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等。

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症状,咨询中医师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来确定合适的穴位。

2.准备好贴敷物:贴敷物可以是中药膏剂、贴敷药、草药煎剂、艾灸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贴敷物。

贴敷物应当具有药效,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清洁穴位:在贴敷前,应当先用温水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干净卫生。

避免在伤口、破损的皮肤上贴敷,以免引起感染。

4.贴敷方法:将贴敷物直接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贴敷后,应当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5.贴敷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贴敷,连续贴敷7-10天为一个疗程。

如果需要连续治疗,可以间隔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穴位贴敷法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随意选择穴位和贴敷物。

2.在贴敷过程中,应当注意贴敷物的温度和贴敷的力度,避免烫伤或刺激过度。

3.贴敷物应当保持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一次性贴敷物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贴敷后,应当注意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避免在受凉或风寒的环境下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药物选择
1. 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2.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 3. 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 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穴位贴敷常用处方
1. 面神经麻痹:用新鲜马钱子切片敷贴下关、颊车。 2. 咯血:用独头蒜1头,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 克。敷贴双侧涌泉。 3. 支气管哮喘:用炙白芥子21克,玄胡索21克,甘遂12 克,细辛12克。敷贴肺俞,心俞,膈俞(皆双侧)。 4. 口疮:用吴茱萸敷双侧涌泉穴。
温阳扶正天灸膏
“温阳扶正天灸膏”是我科临床运用多年的成熟制剂,用 此膏作为天灸敷贴剂,可温阳散寒、温经通络,适用 于因正气不足、阳气虚衰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的冬天易 发作,夏天易缓解的“冬病”,如哮喘、老慢支、过敏 性鼻炎、痹证、颈肩腰腿痛等。这类疾病冬天易发作, 夏天易缓解,故被称为“冬病”。
穴位贴敷适应症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 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毛莨、斑蝥、白芥子、 甘遂、蓖麻子等)捣烂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 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 灸”,
穴位贴敷
天灸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 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 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 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 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 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呼吸系统:慢支、哮喘缓解期、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免疫力低下、体虚易感冒的易感人群 骨关节系统: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 炎、网球肘等畏寒喜暖患者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肠炎、慢性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 患者 妇科: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炎、宫寒痛经等

穴位贴敷疗法及其操作方法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及其操作方法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及其操作方法简介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辩证选穴用药1、腧穴选择及配伍:(1)辩证取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辩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学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

局部贴敷或以痛为腧,贴药范围勿大。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贴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

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

(4)远端选穴:根据上下相引得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

2、药物组方:外治法所使用的药物与内治方一致,针对所患病证辩证用药,多选气味俱厚臵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在此基础上适当伍用通经走窜、芳香、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川椒、白芥子、姜、肉桂等。

选择适当溶剂如姜汁、酒、米醋等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

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二)贴敷方法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臵于胶布粘面正中,在对准腧穴进行粘贴。

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覆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

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三)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每隔1-3天贴治1次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

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替换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所在栏目:穴位养生分享:1189次核心内容: 穴位贴敷疗法穴位养生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医学称为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腧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一)药物的选择①多为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即刺激性较强的一些药物,如冰片、察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韭之类。

②多为厚味力猛、有毒之品,且多生用,如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巴豆、斑蛰等。

③补药多为血肉有情之物,如动物内脏、鳖甲、卿鱼等。

④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二)操作方法①蒜泥贴敷将大蒜 (紫皮蒜为佳)捣成泥状,取3-5g贴敷在穴位上。

敷鱼际穴上治疗咽喉肿痛;敷合谷穴上治疗扁桃体炎;敷养老穴上治疗牙痛;敷涌泉穴治疗咳血、A血;用大蒜擦脊背治疗肺结核。

②斑鳌贴敷斑鳌对皮肤刺激作用强,发泡大,将斑鳌浸于醋中,10天后擦抹患处,或斑鳌适量研末,以甘油调和敷于穴位或患处。

用于治疗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癣证。

③白芥子贴敷将白芥子研末,水或醋调为膏状,每次用5-10g贴敷穴位上,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细末lg,放置直径为5cm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贴敷在穴位上。

发泡作用显著,用于治疗阴疽、哮喘、肺结核空洞、膝关节肿痛等。

④毛茛叶贴敷毛茛又名老虎爪草。

取其鲜叶揉烂,敷于穴位或患处。

初感局部热辣、充血,隔夜即发生水泡。

如以小块敷于寸口或内关、大椎,可治疗疟疾;风湿性关节炎可敷于局部。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敷贴疗法》课件

《穴位敷贴疗法》课件

1
单点敷贴法
选择特定的穴位,将药物或贴敷材料粘贴在该穴位上,发挥相应的疗效。
2
多点敷贴法
选择多个相关的穴位进行敷贴,相互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3
区域敷贴法
选择局部区域,将药物或贴敷材料敷贴于该区域上,治疗对应的疾病。
穴位敷贴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安全有效
穴位敷贴疗法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且有效。
个性化
不同的穴位敷贴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调整。
广泛适用
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医中的地位和发展
传统医学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 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穴位敷贴疗法的研究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穴位敷贴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调整气血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阴阳 平衡状态。
通经活络
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经络通畅加速血液循环,促 进瘀血的消散。
调整脏腑
通过穴位敷贴疗法,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身体的 健康和平衡。
常见的穴位敷贴方法
《穴位敷贴疗法》PPT课 件
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贴 敷特殊材料,以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的起源
1 古代智慧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有着丰富的记载,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
2 传承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穴位敷贴疗法被逐渐发展并应用于日常诊疗实践中。
案例分享:穴位敷贴疗法的治疗效果
疼痛缓解
一位患者通过穴位敷贴疗法,成 功缓解了长期的背部疼痛。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所谓“穴位敷贴”,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如哮喘),在病情系那个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在盛夏之际,病人的腠理毛孔疏松,使用药物容易投入,达到治病的功效。

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故在民间广为流传。

穴位敷贴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疗法。

自清代张路《张氏医通》记载至今被广泛应用,据1996年依赖国内文献报道:中药外贴疗法防治2300余例哮喘患者3年以上长期疗效治愈显效率达90%左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哮喘冬病夏治门诊,该法的临床应用已经成熟,并被医务专家和患者接受。

该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

夏令三伏天,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式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

根据“春夏养阳”(《内经》)的防病思想,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

因此“穴位敷贴”属于防御性的治本之法。

符合《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

一、穴位敷贴的平喘机理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痰饮久伏,遇邪引动而发,其病根在于痰,其主邪在于寒。

敷贴方药组成重点就是针对痰邪宿根和寒气两端,穴位敷贴所选用的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药刺激性强,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络之气,达到气至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三者可调节集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过敏症状之目的。

二、常用敷贴穴位1.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隔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肾俞: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天突:胸骨上窝正中,任脉经。

6.华盖:在胸骨正中线上,平两乳头,任脉经。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穴位敷贴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1.前天柱穴贴敷:前天柱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尖延长线与掌心相交的位置。

用温水将手臂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前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2.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3寸的位置。

用温水将小腿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足三里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3.内关穴贴敷: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正中线上,掌侧突骨的一横指之上。

用温水将手腕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内关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4.后蒸腾穴贴敷:后蒸腾穴位于足背外翻腰窝中央。

用温水将足背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后蒸腾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5.天柱穴贴敷:天柱穴位于颈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用温水将颈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6.翳风穴贴敷:翳风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外侧缘的中间,第三胸椎棘突下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温水将肩胛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翳风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可以选择。

贴敷穴位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每天贴敷1-2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

在贴敷的过程中要保持坐姿放松,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贴敷部位受到影响。

此外,为了增加穴位敷贴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在贴敷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在贴敷前先用温水泡脚、热敷或按摩贴敷部位等。

(完整)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完整)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适应症】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

【禁忌症】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5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注意事项1 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是结合了中医外科和针灸科综合治疗为一体的疗法,是通过特定穴位和经络达到调节阴阳、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作用,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等。

一、对于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采用茱菊散外用贴敷涌泉穴配合治疗,具体为睡前将药粉敷于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临床效果良好。

穴位贴敷流程:
(一)药物制备
(二)贴敷部位:根据病情选相应的穴位。

(三)体位:让患者保持相对舒服的体位。

(四)消毒:贴敷部位用碘伏棉签或75%酒精消毒,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贴法:将制备好的药贴压于穴位上,外敷固定。

贴敷时间:每次贴药时间2-6小时,(具体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根据不同病情辩证取穴。

二、禁忌症:
(一)贴敷处有创伤、破溃者。

(二)对贴敷药物过敏者。

三、适应症:穴位贴敷疗法无创伤无痛,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对惧针者,老幼虚弱者。

(二)不能口服中药者。

(三)适用于眩晕、胸痹等疾病。

(四)亚健康人群中偏于阳虚或虚寒证者
四、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一)立即停用穴位贴敷。

(二)如局部皮肤有过敏或红肿立即局部对症处理。

(三)如出现全身过敏可口服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详细描述
腹泻贴敷疗法主要选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健脾止泻类中药,如白 术、山药、砂仁等。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作用,达到健脾止泻、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
痛经贴敷疗法
总结词
痛经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 药物来缓解痛经症状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痛经贴敷疗法主要选取关元、气海、三阴 交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丹参、红花、川芎等。通过刺激穴位 和药物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 状的目的。
药物选择与制备
药物选择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相应 功效的药物,如辛温解表药、清 热解毒药等。
药物制备
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溶 剂(如黄酒、醋等)搅拌均匀, 制成糊状或膏状。
贴敷方法与技巧
贴敷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物均匀地涂在穴位上, 然后用胶布固定。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单穴贴敷或多个穴位贴敷。
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贴敷时间, 一般为2-4小时,不宜过长或 过短。
饮食调理
贴敷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 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贴敷前准备
确保穴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无破损、炎症等异常情况。
贴敷后护理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洗 澡等,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 染。
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源于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常用天然药物、动物器官等 制成药膏或药饼,直接敷贴在穴位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 挥药效。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
2
二、穴位选择(妇科)
1、足三里穴:
(1)、定位:屈膝,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功效: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泻、 心悸、高血压、虚劳诸症,为保健要穴。 (3)、按摩手法:1次/d,5~15min/次,15~20次/min。
.
3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 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 适中。
规24h更换1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病人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
行取下。
.
14
.
15
.
16
养五 谷助 五 为果 为
益五 畜充 五 为菜 为
.
17
.
18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禁忌症: (1)、孕妇禁用,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2)、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及皮肤有破损或
有皮疹者,严重荨麻疹患者; (3)、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急性喉炎、发烧、黄疸、
咯血、慢性哮喘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等。
.
13
四、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磁疗贴、治疗盘、消毒液、胶带;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 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 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
9
8、阳陵泉穴:
(1)、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主治: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膝痛、臀 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坐骨神经痛等,为利湿第一要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中医医院 王芳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将中药制成各种剂型,敷贴于人体腧穴上,利用药 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 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学与中医方药巧妙 结合的产物。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 尿、神经、肿瘤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五官科疾病。
溯源
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 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 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 百会穴, 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熨贴剂:中药粉装在布袋中,敷贴穴位,再用艾火、 其他热源在所敷药物上温熨。简便,吸收差。
浸膏剂:中药粉碎后用水煎熬浓缩成膏状,用时直接 将浸膏敷于穴位上。
中药剂型
餅剂:药物碾粉后加入基质压制成饼状,或将某些粘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溯源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 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 止”。明代《普济方》中有“鼻渊脑泻,生附子末, 葱诞和如泥,罨涌泉穴”的记述。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如“治大腹水 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 小便利,则肿消”等等,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 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
肺系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辨证贴药: 1.肺寒证:麻黄10,细辛10,荆芥10,杏仁10,五味子
10,延胡索10,甘遂10,白芥子30 2.肺热证:鱼腥草10,柴胡10,地龙10,冰片10,葶苈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中药剂型
膏剂:黑膏药,白膏药,油蜡膏,橡皮膏
散剂:中药干燥研粉过筛,可以撒在黑膏药上或直接 填充穴位,或加水、酒、醋、油脂制成糊状敷于穴位。 操作简便,吸收差
泥剂:将中药捣碎或碾成泥状,如白芥子泥,蒜泥, 将药泥敷于穴位。简便但刺激性大。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穴位
神阙: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 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 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 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 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 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
鲜药剂: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 切成片状,敷于穴位上。简便,吸收好。
膜剂: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 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成膜即可。
中药剂型
水调增强药物与皮肤的水合作用,酒、醋调增强药物 中脂溶性成分的溶解,但无粘稠度,易干燥
蜂蜜促进药物从皮肤吸收,不易蒸发,防止干燥刺激 二甲亚砜、氮酮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油脂粘稠度适中,穿透性好,易吸收 冰片、麝香、丁香、肉桂增强皮肤渗透吸收能力
穴位
背俞穴:一方面,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 “五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 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 膀胱经,性质属阳。《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 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 阳治”。
/桂枝 白芥子,麻黄,细辛,荜茇,石菖蒲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沉香,樟脑,
冰片,法半夏 党参,黄芪,山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肉桂,甘草,冰片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溯源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
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
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
膏药,如续断青、丹参青、
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 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唐·孙 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
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
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 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
溯源
清代,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 的阶段,“外治之宗”吴师机, 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 论探索,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 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 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 病”的观点,对内病外治的作用 机理、制方遣药、具体运用等方 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涌泉:《灵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 足”,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原的作用。
适应症
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
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纤维化,肺心病
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麻黄/肉桂/炮姜/麝香
溯源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 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 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 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 了现代膏药述了烙、熨、外敷、 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 有方,方法齐备。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 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 日而愈。”
膻中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肉桂,白胡椒 寒证不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沉香,
甘遂,全瓜蒌
肺系疾病
肺纤维化 药物选择: 虚证: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 痰瘀证:血竭,水蛭,僵蚕,皂荚,黄芪,白术,蚤
休,防风,甘草,蝉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