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发展回顾和自我品质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的确立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中国歌剧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不断摸索和确立了自己的创作品质。
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在于承传中华传统音乐的精髓。
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中融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要素,音乐旋律富有中国特色,节奏韵律充满中国韵味。
中国歌剧音乐还吸收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一些曲式和和声的运用,使其更加富于表现力和多样性。
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在于对中国歌剧文化的表演语言的潜心研究和创新。
中国歌剧音乐在对话、伴唱、合唱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声音的运用和发声技巧的训练,使得演员的音乐表演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中国歌剧音乐还结合了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使得音乐的表演更加多元化和有趣味。
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在于对剧情和角色的塑造的创新。
中国歌剧音乐在剧情和角色的塑造上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台词的运用,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和曲折,角色更加饱满和立体。
中国歌剧音乐也注重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通过音乐的表达来展示社会和人性的多面性和矛盾。
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在于对创新和开拓的追求。
中国歌剧音乐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
中国歌剧音乐也在国际交流中不断吸收和学习他国的艺术成果,以此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风格,使之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境界。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的确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历程。
中国歌剧音乐通过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对表演语言的研究、对剧情和角色的创新以及对创新和开拓的追求,逐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品质,为中国歌剧音乐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1. 引言1.1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艺术家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塑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中国歌剧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是在历史背景下不断探索、积累和提升的。
随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也更加注重融入民族元素,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情感。
艺术家个体的追求和创新也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独特视角和创作风格为中国歌剧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不仅仅是一种创作理念,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自主性的体现。
它的成功经验和持续构建将为未来中国歌剧音乐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只有不断努力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品质和水准,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探索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历史背景下经历了多次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品质。
在上世纪初,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受到西方歌剧的影响,开始尝试融合中西音乐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歌剧音乐创作逐渐摆脱了对外来乐曲的模仿,开始探索自身的独特之处。
一些著名作曲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歌剧音乐创作中,创作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作品,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逐渐得到凸显。
作曲家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将古老的乐理和曲调融入到现代歌剧音乐的创作中。
他们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音乐中体现出对自然、人民和爱情的热爱与追求。
一些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家也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不断推动中国歌剧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我国的音乐艺术形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民族歌舞剧,到后来的现代民族歌剧,每一部作品都在表达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族歌剧的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也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这个时期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渐渐展现出来。
民族歌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塑造了许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社会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等。
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认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中国的音乐剧市场逐渐扩大,民族歌剧在这个市场竞争中渐渐被淡忘和遗忘。
民族歌剧创作形式与观众需求之间的脱节,也导致了作品质量的大幅下降。
面对这些困境,中国的民族歌剧需要思考如何寻找到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积极推动创作理念的更新和转型。
传统的民族歌剧形式虽然在当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
可以借鉴国际音乐剧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融入更多元化的元素和题材,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要注重作品的创新和质量提升。
中国的民族歌剧作品在表达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样需要符合音乐剧的创作逻辑和审美标准。
创作者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打造更高水准的歌剧作品,提升整个行业的创作水平。
中国民族歌剧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辉煌和低迷,未来的发展需要思考和努力。
只有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才能让民族歌剧在中国的音乐剧舞台上焕发新的活力,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艺术的魅力。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中国民族歌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民族歌剧不仅是中国音乐剧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内外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开拓期、发展壮大期和现代化进程。
1.开拓期20世纪初,中国的戏剧艺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歌剧形式主要是受到西方歌剧和国内传统戏曲的影响,进一步开创了中国音乐剧的特色。
1919年,上海太白剧社演出了民族歌剧《战马嘶风》,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开创之始。
2.发展壮大期1929年,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秀玉洞戏剧团”演出了中国第一部以红色经典题材为主题的民族歌剧《黄河大合唱》,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
此后,民族歌剧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深入推广,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民族歌剧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梅兰芳、谭富英、姜春亭等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为民族歌剧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现代化进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国民族歌剧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音乐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民族歌剧在广大的音乐爱好者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新生代演员不断涌现,歌剧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创新。
二、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中国民族歌剧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品创作、国际化融合和多元化发展。
1.精品创作民族歌剧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创作。
未来,中国民族歌剧应积极出产精品,重点突破故事主题、音乐创作等方面,树立起更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民族歌剧代表作。
同时,中国应不断加强剧作人才培养和创作环境创造。
2.国际化融合国际化融合是民族歌剧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民族歌剧应注重海外的传播,借助多元文化背景和创新表现形式的帮助,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民族歌剧的国际化进展。
浅谈中国歌剧发展
浅谈中国歌剧发展中国歌剧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西方歌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歌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歌剧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模仿西方歌剧到融合中西文化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国歌剧的发展和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中国歌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出现了西方歌剧的演出。
这些歌剧演出吸引了一大批中国观众,并给中国的音乐艺术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中国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模仿西方歌剧,并创作了一些模仿西方歌剧风格的作品,如《牙龙》、《贝加尔湖女神》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当时艺术界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这些作品没有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
随着中国文化的兴盛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歌剧开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歌剧的独特风格。
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形式与西方歌剧的相互融合,推动了中国歌剧的发展。
而且在现代中国,许多新的歌剧作品也开始涌现出来,如《茉莉花》、《白毛女》等,这些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和舞台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
二、中国歌剧的特点1. 融合中西文化。
中国歌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和音乐语言,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中国古典音乐、戏曲表演方式等。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歌剧在音乐、舞台表现、剧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种兼具东西方特色的歌剧艺术形式。
2.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歌剧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形式,还有现代歌剧、民族歌剧、轻歌剧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歌剧作品在音乐、舞台表现方式、剧情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歌剧艺术。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是中国音乐戏剧的一种形式,它结合了歌唱、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中国歌剧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不断探索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歌剧音乐创作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从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特色风格以及自我品质的确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受到了西方歌剧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这个阶段,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并不明显,仍然处于模仿和探索的阶段。
随着中国歌剧创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歌剧音乐创作逐渐摆脱了西方传统歌剧的束缚,开始注重民族性和本土化。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时期,国家形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更加注重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感,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民间曲调、京剧唱腔等,使得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风格。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它们不仅在音乐形式上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而且在叙事和表演风格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更加注重民族性和现实主义,继续探索自我品质。
音乐创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的成就,同时保持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使得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代表作品有《智取威虎山》、《雷雨》等,它们不仅在音乐语言上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在人物塑造和时代气息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不仅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突出表现,还在音乐创作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上有所体现。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复兴和发展,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品质。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历史和民族精神,不断突破创新,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要了解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中国歌剧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和引进西方歌剧音乐,不少中国作曲家也前往欧洲学习音乐创作和表演技巧。
中国歌剧音乐开始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理论,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作品。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歌剧音乐创作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诞生,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歌剧创作者一直秉承着开拓、进取的创作精神,致力于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理论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歌剧作品。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歌剧音乐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歌剧音乐在表现形式、曲调、旋律和音乐结构上都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誉。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发掘。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族乐器、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和音调,都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中国歌剧音乐作品中常常能够听到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这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增添了诗情画意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花鸟、宫廷生活等元素也被运用到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中,丰富了中国歌剧音乐的艺术内涵,使之更具魅力和表现力。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还在于对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表现。
中国历史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中国歌剧音乐家在创作中常常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为题材,通过音乐语言展现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和光辉形象,讴歌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和精神内涵。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中国民族歌剧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融合了古典戏曲和现代音乐元素,以歌唱、舞蹈、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中国民族歌剧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代表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民族歌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发展回顾中国民族歌剧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动荡时期,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文化人士积极倡导民族自强,文化自立,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和创新实践,其中就包括了对中国音乐艺术的探索和发展。
最早的民族歌剧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一些文化团体和音乐团体开始试图将西方的歌剧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戏曲形式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民族题材的歌剧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剧本和表演方面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通过讲述中国古代英雄和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在这一时期,民族歌剧在中国的文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一批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问世,如《白毛女》、《沙家浜》等,而且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创作、表演技术和舞台制作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民族歌剧作品的创新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市场逐渐开放,民族歌剧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也为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在这一时期,一些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如《红色娘子军》、《龙的传人》等不断涌现,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艺术研究摘 要: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本文首先对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中涉及的相关理念进行概述,并通过容扩民族音乐、吸收民族文化、吸取民间艺术精髓、综合强化艺术团队实力等方式,助力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国歌剧;创作;自我品质0 引言歌剧是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延展而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自西方流传至世界各国,其整体发展进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艺术发展水平,而歌剧自西方传入中国境内的流传时间较短,但经过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人的融汇与刻画,已经独立自主地形成了一种极具东方艺术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为了使中国歌剧的发展走向一个长远的辉煌征程,从中国走向世界,目前最应做的便是自我品质的确立。
1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概述1.1 中国歌剧概述中国歌剧是在20世纪初期,通过文化文学交流引进西方歌剧艺术表演形式,自西方歌剧中吸取精华及特点,结合我国独有的文化特色,综合形成的一种不同于西方歌剧并极具中国戏曲文化特色的独特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一项丰碑式的存在,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
中国歌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演,在行进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深深的足迹,人们可以通过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中国戏曲、民族文化、地方民乐间的渐进式融合,纵观现今中国歌剧的发展全貌,解读什么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
[1]1.2 中国歌剧特征中国歌剧自引入起,从发展初期步入发展高峰,掀起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文艺潮流,通过作品的更替印证了时代的变迁。
中国歌剧虽源自西方,但确不同于西方歌剧,中国歌剧在引入发展后将民族的传承艺术融入歌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中,通过传统艺术的融合,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便是中国歌剧前中国二字的由来。
中国歌剧源于人民、发展于人民、兴盛于人民,中国歌剧形成的初期目的便是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这是其有别于西方歌剧的本质上的差异,中国歌剧的存在即为人民而存在,万事皆为民,取于民献于民,人民的需要便是中国歌剧发展的方向,这是中国歌剧永存不变并一直坚守的终极特征,是一种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回顾与未来方向的思考中国民族歌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世纪初引进和发展以来,一直在中国音乐剧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族歌剧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西方音乐剧和歌剧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的音乐舞台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民族歌剧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上海和北京,当时的民族歌剧受到了欧洲歌剧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戏曲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民族歌剧不断发展壮大,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黄自、叶廷、郑振铎、赵元任等的著名歌剧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舞台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歌剧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中国民族歌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为中国的音乐舞台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此期间,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不断取得突破,涌现了一批经典的作品,如《白毛女》、《海港》、《红色娘子军》等,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民族歌剧也不断创新,吸取了西方音乐剧的元素,为中国的音乐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民族歌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一些大城市,音乐剧和歌剧的演出已经成为了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对音乐剧和歌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些企业和文化机构也开始加大对音乐剧和歌剧的投资和支持,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中国民族歌剧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民族歌剧的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很多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由于缺乏原创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渠道,一些优秀的作品无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由于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管理团队,对于民族歌剧的推广和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境。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西音乐的特色,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时代,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确立自我品质并走向世界已成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
一、珍视传统文化,发挥中国元素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确立自我品质时,首先需要珍视传统文化,发挥中国元素。
中国歌剧音乐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应当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充分发挥中国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旋律、节奏等元素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歌剧音乐创作者应当注重对这些元素的挖掘和利用,使其成为中国歌剧音乐的独特标志。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还应当积极吸收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传统音乐形式的元素,丰富和完善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族特色。
二、注重创新发展,提升音乐品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确立自我品质时,还应当注重创新发展,提升音乐品质。
创新是音乐发展的动力,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新的艺术成果,提升音乐的品质和水平。
在音乐形式上,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如结合当代音乐元素和技术,使音乐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感。
在音乐内容上,可以挖掘丰富的文学题材和人文内涵,使音乐作品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音乐表现上,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音乐制作手法和舞台表现形式,提高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呈现效果。
三、注重人文情怀,传递情感共鸣四、注重艺术追求,追求卓越品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确立自我品质时,还应当注重艺术追求,追求卓越品质。
艺术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灵魂和核心,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者应当注重音乐的品质和水平,追求卓越的艺术成就。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作曲技巧和创作功底的培养,不断提高音乐的品质和水平。
在音乐演绎过程中,应当注重歌唱技艺和表演功底的培养,不断提升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表现效果。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是近年来中国音乐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它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了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
自2000年以来,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在创作中要运用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使其成为歌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剧情描述和角色塑造方面,可以通过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调式等元素,突出中国歌剧的风格。
还要注重对西方歌剧的学习和吸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还要注重与剧作、舞台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歌剧是一种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创作,各个层面的表现都需要协调一致。
在创作中要与剧作家、舞台美术设计师等其他创作人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构思和完成一个完整的歌剧作品。
只有各个方面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部富有内涵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要注重对音乐的研究和探索。
只有通过对音乐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对西方歌剧音乐的学习,吸收其中的优秀元素,并结合中国的音乐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还要注重对音乐形式、结构、节奏等基本要素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在音乐创作上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长期以来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自我品质的确立上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为了提升中国歌剧音乐的艺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需要对其自我品质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确立。
本文将结合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探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问题。
一、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大曲”和宋代的“元曲”。
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和中国歌剧的兴起,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尤其是意大利歌剧和德国歌剧的影响较为深远。
这种西方音乐对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影响,使得中国歌剧音乐长期处于“模仿”和“跟随”的状态,缺乏自我品质和独特性。
目前,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走出了“模仿”和“跟随”的局面,但是在自我品质的确立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题材选择上偏向于历史故事和传统题材,缺乏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表现;中国歌剧音乐在曲体结构和旋律走向上常常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缺乏独特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团队和演出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化和精品化的表现。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要在自我品质的确立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其包容性和创造力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源泉。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主题和人性内在,塑造具有中国风格和情感共鸣的作品。
2.注重音乐创新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要在自我品质的确立上注重音乐创新。
音乐是歌剧的灵魂,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需要注重对曲体结构、旋律走向和和声的创新,摒弃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模仿,彰显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特色。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还需要加强对声乐技巧和表现力的培养,提升歌剧演员的演唱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3.加强创作团队建设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要在自我品质的确立上加强创作团队的建设。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歌剧作为西方传统音乐剧的代表,其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重视自我品质的确立,这不仅需要积极吸收西方歌剧音乐的精髓,更需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以此来实现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需要更加重视艺术创新和自主创作。
传统的歌剧音乐多是西方作品的翻译和演绎,尽管在演绎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本土化的加工,但要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誉,就必须更加注重原创和创新。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需要发掘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学的精髓,结合当代现实题材和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创作出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歌剧作品。
只有这样,中国歌剧音乐才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力。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需要注重培养和支持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
优秀的歌剧音乐创作人才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要想形成有竞争力的歌剧音乐创作队伍,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和支持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奖学金或者创作基金,鼓励年轻的音乐创作人投身到歌剧音乐创作领域。
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音乐创作比赛或者音乐创作研讨会,来促进创作人才的交流和成长,从而不断推动中国歌剧音乐的发展。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需要注重推动歌剧音乐创作的产业化发展。
歌剧音乐是一个复杂的音乐形式,它需要有完善的演出制作团队和场地设施来支持其演出和传播。
推动歌剧音乐创作的产业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歌剧院和音乐厅,提高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以便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歌剧音乐作品。
同时也可以大力发展歌剧音乐市场,拓展演出渠道,增加歌剧音乐作品的演出和传播机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积累演出和创作的经验,提高歌剧音乐创作的品质和影响力。
第二篇示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摘要】中国歌剧音乐在历史传承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并将民族特色融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创新探索方面,中国歌剧音乐秉承自我风格,突出民族精神,不断拓展艺术边界。
当前,中国歌剧音乐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坚守自我品质,推动艺术的蓬勃发展。
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的确立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注重创新实践,融合国际艺术元素,不断提升品质。
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将激励更多音乐人勇攀高峰,影响后人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和理念,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历史传承,民族特色,创新探索,艺术表达方式,发展现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启示与影响。
1. 引言1.1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确立是指在创作过程中,音乐作曲家们在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审美境界等方面力求独特性和个性化,使作品具有独具魅力和辨识度。
中国歌剧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如何在保持中国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不失现代性和国际性,是中国歌剧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歌剧音乐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是中国歌剧音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中国歌剧行业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探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启示与影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歌剧音乐的历史传承、民族特色融入、创新探索、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发展现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歌剧音乐的独特魅力和现实挑战,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中国歌剧音乐的历史传承中国歌剧音乐的历史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戏曲演出。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近年来,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成为中国乐坛的热点之一。
然而,虽然数量激增,但是在音乐创作品质的确立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
本文分析中国歌剧音乐
创作中自我品质的确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是缺少个性化特点。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歌剧音乐的传承体系,许多作曲家在音
乐风格上缺少个性化特点,音乐创作的质量和独特性受到了限制。
二是缺乏深度创作。
一些作曲家过于追求商业成功,在音乐创作上注重曲风平易畅通
和节奏感,容易流于表面功夫,缺乏深度创作和文化内涵。
三是缺少多元化的创作实践。
一些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缺少多元化的创作实践,导致
音乐鲜活感和创意有限,缺少想象力和创新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是注重建立音乐创作传承体系。
建立以音乐创作为核心的传承体系,可以促进多种
风格音乐的融合和交流,让歌剧音乐在创作风格上具有更多新意和独特性。
二是强化音乐创作深度和思想内涵。
作曲家需要在音乐创作中注重文化内涵和深度,
尝试大胆创新,挖掘潜力,形成自身特点。
三是推进多元化音乐创作实践。
引入跨界艺术家、制作人等,多角度讨论歌剧音乐的
创作,开发多元化的音乐元素,推进更加富有创意和包容性强的音乐创作。
总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在自我品质的确立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曲家和
相关工作者都应该注重创新、深度和多样化,推进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品质进一步提升。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要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应该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使其在音乐、歌词、表演等方面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不仅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也能够为中国歌剧音乐注入独特的民族特色,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戏曲、古典诗词、雅俗曲调等资源,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创作出质量过硬、独具风采的中国歌剧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也能够为中国歌剧音乐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要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注重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而是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
可以借鉴西方歌剧音乐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同时结合中国歌剧音乐的特点和需求,大胆尝试新的音乐形式、曲式和编配方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均应该追求卓越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其具有更高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
只有如此,中国歌剧音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誉。
要确立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自我品质,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拓广阔的艺术视野。
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应该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与国际先进音乐文化接轨,吸收优秀的西方音乐创作经验和成果。
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音乐人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音乐创作理念和技术,进行国际性的音乐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歌剧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也能够提升中国歌剧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与此也应该积极推动中国歌剧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和展示,让更多的国际观众能够欣赏到中国歌剧音乐的魅力,从而为中国歌剧音乐的国际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努力的过程。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不断探索创新,并加强与国际接轨,为中国歌剧音乐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底蕴。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随着中国歌剧行业的快速发展,歌剧音乐创作已成为国内外歌剧界的焦点,歌剧音乐作品的自我品质的确立已成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重要议题。
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关注中国文化的特点。
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必须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精髓。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中国的古典美学思想、中国民族音乐的声响美学、以及古代宫廷乐的声音美学等元素,使得歌剧音乐更加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歌剧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其次,要注重技术的创新。
歌剧音乐创作必须突破传统的创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保留优秀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音乐理论来发掘新的音响效果和音乐元素,让音乐更具有现代化的风格和质感。
例如,可以应用电子音乐技术、空间声学等高科技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使中国歌剧音乐更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此外,还要注重作品的内在品质。
歌剧音乐创作不仅是外在音乐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作品内部的品质和内涵。
注重叙事的民族色彩,有别于西方音乐剧的单一故事情节,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民间艺术元素,如评书、相声、杂技等,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呈现故事情节,突出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之间的差异。
最后,要重视与演员的交流。
歌剧音乐的创作、排练、演出是一个连续的、协同的过程,需要音乐创作者与演员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开发作品的潜力和特点。
创作者们应当注重与表演者的合作,理解表演者的演绎能力和表演艺术思路,针对不同的角色特点创作不同的乐曲,从而更好地展示角色的个性和思想轨迹。
总之,中国歌剧音乐的自我品质的确立,需要兼顾多个方面,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作品的内在品质和与演员的交流沟通,从而打造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音乐作品,并使其在国内外歌剧界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
当代现实主义歌剧音乐剧自我品质的确立
些所谓的现实题材 ,表现 的并不是真实 的现实 ,而是创作者臆 想出来的现实 。这样的作 品显然是不接地气 的,也难 以
获得当代观众的共鸣 。以两部音乐剧作 品为例 ,一部表现 的一位三 峡建设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 中,为此付 出的代价是妻
子的谩骂和怨恨 ,并与 自己离婚 。当三 峡工程竣 工时,主人公却又不幸双 目失 明,无法 亲眼 目睹这一世纪盛事 。这种情节设 置 不禁 让人发出这样的疑 问?在各种条件都十分优越和便捷 的今天 , 事业有成 必须要 以牺牲婚姻和健康为代价吗 ?现实 中还
席 宁 《 当代现实主义歌剧音乐剧 自我 品质 的确立 》
当代现 实 主义 歌剧 音 乐剧 i l 我 品 质的确立
寓守
摘 要 :在 中国歌剧音 乐剧 发展历 史上 ,现 实主 义作 品一 直都 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 当代,无论是艺术发展还是观众
需 要 。都 对 现 实 主 义 歌 剧 音 乐剧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需要 从 艺 术 的现 实 呈现 、真 实 的 现 实 表 达 、时 代 的 现 实 关 照 和 历 史 的 现
人, 塑造 出了一个个经 典难忘 的艺术形象,具有深 刻的教育意义 , 为 民族歌剧和 民族发展起到 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 具体来说 是革命题材 。从 2 0 世纪 3 O年代开始 ,中国先后经历 了抗 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 最终迎来 了新 中国的成立 。在这个艰苦卓绝 的革命历程 中,留下了很 多可歌可泣 的英雄 故事和 形象,成为 了歌剧音 乐剧 的重 要表现对 象。如 《 扬 子江暴风雨》 、《 红 霞》 、《 洪湖赤卫 队》 、《 江姐》 、《 党的女儿》 、《 野火春风 斗古城 》 、《 八女投江 》等,都
真 实表现 出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中国人民,与敌人 斗争的艰 苦历程和牺牲精神 。 其 次是 生活题材 。如果 说革命题材 的歌剧 音 乐剧是特殊 国情 下的产 物,那么诸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 ,则再一次表现 出了现实主义歌剧音乐剧特有 的价值 和魅 力。 中国歌剧 的开 山之作 《 白毛女》 ,便取材于河北野三坡 白毛仙姑的故事 ,经过加工和改编而来 ,上演 时曾有 战士拔 枪射 向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歌剧的发展回顾和自我品质的确立摘要歌剧作为音乐门类中最艰难和最高深的品种,它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的艺术发展水平。
中国歌剧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则是探求一种自我品质的确立。
这种自我品质包含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式,歌剧院团的自我完善和符合国民的音乐欣赏水平等诸多内容。
本文从中国歌剧的发展史谈起,对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的确立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中国歌剧发展史自我品质中图分类号:j643.2 文献标识码:a歌剧,顾名思义,就是歌唱和戏剧的结合。
但是这仅仅是字面的意思,并不是所有带有一定的动作或者情节的歌唱都能称之为歌剧。
歌剧是一种以戏剧和音乐为主,包含舞蹈、美术等诸多相关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样式。
作为戏剧和音乐这两种基础因素来说,人们常把歌剧称为“戏剧的音乐形式”和“音乐的戏剧形式”。
近代的歌剧起源于16世纪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后来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
和钢琴、交响乐一样,歌剧也是一种舶来品,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也有了百年的发展史。
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歌剧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既吸收了西洋歌剧中关于歌剧艺术的构成性特征,又在中国丰厚的民族民间戏曲和音乐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这种中西结合的特点在中国歌剧的发展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形成了中国歌剧最本质的特征。
对于中国歌剧发展史的回望,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为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的确立,提供更好的现实依据和展望思路。
一中国歌剧的百年发展史中国歌剧最初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作是黎锦晖先生的儿童歌舞剧。
黎锦晖作为新文化的代表人物,先后创作了十二首儿童歌舞剧,其中包含《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作品。
虽然是针对儿童的作品,但是却有了一种全新的演出形式,既不同于欧洲的一般歌剧,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戏曲,而是儿童突破了种种的限制,载歌载舞地进行表演,并且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成为中国歌剧最早的雏形。
1935年,著名的词曲作家田汉和聂耳两人合作,创作了《扬子江暴风雨》,这是一部既可以称为话剧又可以称为歌剧的作品,虽然形式上不是很纯粹,但是这部作品的突破性在于,作品不是用对白而是用音乐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索,这也是歌剧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这一特征的确立,对以后的《秋子》、《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等后续作品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大鼓舞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按照文艺要为革命服务的最高原则,也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创作出更多的作品,音乐家们将眼光瞄准了民间音乐。
于是,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秧歌剧就此诞生了,这是利用中国的民间戏曲和民间音乐结合的一种形式,受到了广大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其形式和剧情都比较简单,一般都只有两三个角色,用叙述加演唱加音乐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既熟悉又新鲜的中国歌剧,对于当时欣赏水平不是很高的观众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这种形式的启发下,延安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白毛女》,成为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这部歌剧突破了以往小型歌剧的简单,用曲折的情节和众多的角色,配合中国传统的民族音调,为中国歌剧的发展闯出了一条宽广大道。
在《白毛女》的影响下,此后的《全家光荣》、《刘胡兰》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中国歌剧至此,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形成和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发展。
1949年成立的“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中国歌剧的构想。
一些音乐院校和音乐团体,都积极地创建起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音乐教育和研究的主阵地。
在这一阵地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王贵与李香香》、《红霞》、《长征》等。
或是取材于现实的日常生活,或是取材于革命和历史的重大事件,都以积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艺术水准,成为了中国歌剧的经典之作。
文革时期,文化界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几乎没有新的歌剧诞生,中国歌剧也陷入了低谷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新的春天,中国歌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1年,国家文化部专门召开了关于歌剧创作的会议,提出歌剧的创作和演出要突破以往的束缚,走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在这一精神的指示下,一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作品。
如施光南的《伤逝》、王世光的《第一百个新娘》、王祖皆、张卓娅的《芳草心》、刘振球的《深宫欲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结构严谨、故事情节曲折、富于艺术性和个性是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在国际乐坛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90年代至今,中国歌剧舞台上的优秀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党的女儿》、《悲怆的黎明》、《司马迁》、《花木兰》等作品,都吸收了以往歌剧的创作经验,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同时涌现出谭盾、叶小纲、郭文景等诸多优秀的歌剧创作者和彭丽媛、戴玉强、魏松等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都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的确立纵观中国歌剧的百年发展史,中国歌剧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从探索到完善,这期间,既有快速的发展,也有持续的发展;既有暂时的回落,也有长时期的低迷,呈现出一种曲折的发展态势。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文化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工作者都在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进行着积极的思考,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歌剧究竟该走怎样的道路?怎样完成一种自我品质的确立,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歌剧?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1 坚持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国和大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这对于我们的歌剧创作来说,特别是要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基本形成了歌曲、歌舞、说唱音乐和器乐这几类形式。
每一个类别,都因为地域、民族的差别,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风格,这是历代音乐人艺术经验的积累。
回顾中国歌剧发展史,每一部优秀的、经典的作品都是充分吸收民族民间作品的典范。
拿《白毛女》来说,这部歌剧大量使用了民族民间音乐,根据人物设置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加以变形和整合。
女主人公“喜儿”的经典唱段——《北风吹》,其原型就是河北的民歌《小白菜》,运用到歌剧中,充分表现了喜儿的欢喜、天真和质朴。
此外还有《扎红头绳》,借用了民歌《青杨传》;《杨白劳躲债到回家》,借用了民歌《捡麦根》,等等,这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借鉴,让我们的歌剧一下子就具有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再加上对于歌剧程式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歌剧不但能够走上世界的舞台,还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因其突出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
2 坚持对于民族民间戏曲的借鉴前文中提到,戏剧因素也是歌剧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
中国无疑是一个戏曲大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着如此丰厚的戏曲艺术积淀,这是我们歌剧发展的又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将眼光外放的同时,还要注意将眼光回收,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注重中国戏曲的熏陶和借鉴。
(1)对于戏曲音乐素材的借鉴戏曲音乐主要由唱腔、念白和器乐这三个方面构成。
唱腔是戏曲中的声乐部分,是各个戏曲之间区分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的戏曲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重要原因。
如《洪湖赤卫队》中的《看天下穷苦人民都解放》中,就运用了花鼓戏中的“高腔”和“悲腔”,旋律进行多大跳,将激动和悲痛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对念白的借鉴。
念白是歌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念白的歌剧是不完整的。
在中国戏曲中,歌唱和念白相互交替出现,相互配合和补充,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艺术性地展示出来,对于歌剧戏剧性效果的增强,有着特别的帮助作用,也是中国歌剧的一大特色。
最后是对器乐的借鉴。
歌剧中的器乐除了唱腔的伴奏之外,还起着描绘环境、渲染气氛、配合情节发展等作用,是掌握和连贯舞台节奏、保证歌剧结构完整统一的纽带。
在一些经典的剧目中,经常会出现中西融合的伴奏形式,即在西洋管弦乐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诸如二胡、京胡、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通过和谐一致、舒展有序的配器,进一步强化了全局音乐民族化、戏剧化的时代感和总体风格。
(2)对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借鉴中国戏曲的音乐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歌剧的借鉴主要是在结构形式上。
中国戏曲有两大唱腔体制,一种是曲牌套体,一种是板式变化体,后一种在歌剧中的借鉴较多。
板式变化体通常由“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的基本顺序组成,在歌剧中,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任意地进行截取式和单独式的运用。
例如歌剧《原野》中,就是运用了快板的形式,节奏越来越快,具有极大的动力性,推动着戏剧矛盾的重重发展。
当《原野》在美国演出后,西方音乐家称赞这部作品在西方歌剧专业技术与中国民族风韵的结合中,达到了天衣无缝的效果。
3 加强歌剧剧团的自我完善西方的音乐团体,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曲目,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更重要的是有着相对忠实的听众。
所以,西方的音乐团体,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影响力上,都远远地超出了中国的音乐团体。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音乐团体都和市场接轨,由于艺术市场的不完善,大多数音乐团体的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确立的一个瓶颈。
为了能够突破这一瓶颈,要果断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人员的创作积极性和演出积极性。
如每年都要进行业务考核,实行量化管理,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考评机制。
同时,要充分重视演出的重要性。
我们的歌剧是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而不是为了评奖,只有群众欢迎了,我们的经济才会有好转,经济好转了,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创作,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
最后是各个歌剧剧团之间的联合,各个大剧团应当主动联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只有如此,歌剧的大交流、大融合才能成为可能,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的确立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4 积极培养歌剧的观众群中国歌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就是观众太少,当然这其中有着不少历史的客观原因,但是我们自身做得也不够完善。
一方面是高昂的票价,把很多钟爱歌剧但是经济能力有限的观众拒之于门外;一方面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歌剧都不了解,自然就不会去关注,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调整价位,但是不能一味地拉低,并且也要讲究一定的经济效益,要拉大高票价和低票价之间的比例,尽量满足更多人的欣赏需要。
再就是要积极开展歌剧进校园,大学生们是潜在的歌剧观众群体,他们有文化,审美能力高,完全具备欣赏歌剧的水平,如果能够坚持歌剧进校园,中国歌剧的强大观众群体的出现将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相应的民族性特征,歌剧艺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