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发展史研究正文
会计制度发展简史(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实践的理论指导,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社会四个阶段,对会计制度的发展简史进行梳理。
二、古代社会1. 会计起源会计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人们为了记录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标记。
这些符号和标记逐渐演变为一种记录经济活动的工具,即原始会计。
2.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会计主要服务于国家管理和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核算以实物计量为主,货币计量为辅。
(2)会计记录主要采用简记法,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
(3)会计工作主要由官吏或家臣负责,缺乏独立的会计机构。
(4)会计制度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各地会计制度差异较大。
三、资本主义社会1. 会计制度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使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核算从实物计量为主转向以货币计量为主。
(2)会计科目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大类科目为基础的会计科目体系。
(3)会计工作逐渐从国家管理和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会计行业。
(4)会计制度逐渐趋向统一和规范,各国纷纷制定会计准则和法规。
2. 会计制度的发展(1)20世纪初,西方会计制度开始向我国传入。
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制度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形成了以借贷记账法为主要特征的会计制度。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会计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这一时期,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计划管理为中心,强调会计监督和核算。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这一时期,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论文资料中国会计发展史[1].doc
论文资料中国会计发展史提纲:一、介绍我国会计的发展简史,有其发展过程。
具体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二、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
我国的会计史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
进行展望提出完善的建议。
三、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了解会计的历史发展规律,促进了我国与国外的会计交流和发展,传承会计历史文化。
正文会计史问题研究内容摘要:我国会计有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的历史规律。
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史;问题;展望;意义会计史是研究会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重要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历史考察与研究这一课程,对任何一个重要会计事件的认识,都必须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
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会计学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的研究却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
因而,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会计专业教育与较为系统地学习过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后,系统地学习会计史,研究会计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就十分必要,既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会计史略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
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
会计史论文(5篇)
3.4 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晋商信“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和关照。在晋商中,相互友好的同行为“相与”,凡是“相与”,必须善始善终,同舟共济。既是“相与”,必将尽心竭力维护,即使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
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准则中的有用成分,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的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减少会计准则的协调成本。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和实施国际会
计准则方面中国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希望全面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抛弃原计划经济时代的所谓“中国特色”会计准则。
以入出为记账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账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账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
会计史论文(5篇)第一篇:会计论文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的历练。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要看到,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市场,进一步抢占制高点,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们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二流公司合作,用我们的市场换他的资本份额,都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他改造为我们共有的一流公司。我们为什么不拿市场换资本呢?资本是最具有流动性和全球性的,而我们会计是最懂得资本流动规律的。
建国后会计制度发展(3篇)
第1篇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不断适应和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建国后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国后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1. 初创阶段(1949-1957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会计制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会计法规。
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国家财政、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随后,1951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为我国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基本规范。
(2)建立健全会计机构。
建国初期,国家在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会计机构,配备了会计人员,为会计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3)推广会计核算方法。
在这一时期,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同时开始探索借贷记账法。
2. 发展阶段(1958-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会计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
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会计制度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
(1)恢复会计法规。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会计制度条例》,对会计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
(2)改革会计核算方法。
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推行借贷记账法,并逐步完善了会计核算方法。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在这一时期,我国会计队伍得到了迅速壮大,会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3. 完善阶段(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会计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我国会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新中国会计发展史问题研究论文
新中国会计发展史问题研究论文摘要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中国古代会计近代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法Abstract nancientChinesehistoryofaccountingdevelopment,gathe rthemostinfluentialeventasfollows:thefirstrecordedthesingle entrybookkeeping,theearliestaccountingprinciples,thefirstac countinglaw,accountingbudgetmode,etc.;InmodernChinesehistor y,elaboratedtheChinesecone-longmenaccount,doubleentrybookke epingimportedyesterdaytypeattributesanditsimprovement;InChi nesemodernhistoryofaccounting,themostrepresentativeis “teamHeSuanZhi”,“money,thecostindicatorspoints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 “bank”infactory;InaccountingreformanddevelopmentofnewChina,thethr eestagesofdevelopment,fromthedepartmentsetting,theconstruct ionofaccountingsystem,accountinglegalsystemconstruction,etc ,aresummarized.Keywords:accountingdevelopmenthistoryinancientChina,moder naccountingaccountingsystem,accountingmethod1引言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史论文(1)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史论文(1)中国会计发展史是中国财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经历了从传统财务管理到现代化会计技术的转变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会计发展史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中国古代的财务管理从古代就开始对财务进行管理,例如商鞅变法时期就立法规定了财务制度,明确了国家财政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财政收支的稳定性。
由于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有限,财务管理主要以简单的账簿记录为主,如汉代的华阳国志、唐代的开元会计和明代的衙门会计法等。
这些会计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收支情况和存量信息。
二、中国近代会计的兴起近代会计的兴起始于20世纪初。
20世纪初,随着近代制造业的兴起和外资进入国内,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时期的中国会计主要参照西方的会计标准,学习会计技术和会计准则。
这导致了当时中国会计的英美化,丧失了本土特色。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内实施经济建设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会计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国会计将重点放在了财务分析和预测方面,发展了综合分析和财务分析等会计技术。
三、中国会计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进入计划经济时期,财务管理又回到了政府机构的管理之下,会计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会计主要发展了核算和审计等计算机化技术。
此时期的中国会计发展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技术难度大,技术底蕴强等特点。
四、中国会计在全球化时期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开放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会计又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会计逐渐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并逐渐走向了国际标准化的道路。
这一时期的中国会计发展具有国际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了制度化和法律化两大方向。
五、结论通过对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所具有的特点和方向,也体现了中国财经发展的整体历程。
现代中国的会计学是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变化(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从原始的“算术记账”到现代的会计制度,中国会计制度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阐述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变化。
二、古代会计制度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会计记录方式——结绳记事。
当时,人们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交易和收支情况。
这种原始的会计方法虽然简单,但为后来的会计制度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负责全国的财政收支和税收管理。
同时,出现了“会计”、“出纳”等会计职务,明确了会计工作的职责。
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周礼·天官》等会计著作,对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
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太仓”、“度支”等会计机构,加强了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和管理。
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国家实行了严格的财政制度,对财政收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核算。
同时,出现了“簿记”、“会计”等会计职务,使会计工作更加专业化。
5.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成熟。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从国家财政管理扩展到民间经济活动。
同时,出现了“簿记学”、“会计学”等会计理论著作,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近代会计制度1.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西方会计制度传入我国,对我国会计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国会计制度开始借鉴西方经验,逐步走向现代化。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如《会计法》、《会计师法》等,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会计教育也得到了重视,培养了大批会计人才。
3.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史论文-V1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史论文-V1
(正文内容)
中国会计发展史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会计发展史进行重
新整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会计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会计工作非常薄弱,没有明确的会计法规与规范,
会计制度也相当简陋。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工作者采用了一些简化
的会计处理方式,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会计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工作也得到了重视。
1984年,国家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新中国会计制度体系建立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
同时,会计学科也逐渐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一批
具有影响力的会计专业学者,他们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会计学科的进步,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新世纪初期的会计发展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和会计工作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
和规范程度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行业会
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为企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当下的会计发展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也向数字化方向快速转变。
“财务+科技”成为了当下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新的会计软件、工具和技术也应运而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总体而言,中国的会计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规范化的发展历程。
而会计工作者和会计学者们也正是凭借着他们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将中国会计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课题研究论文:会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1439 会计研究论文会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一、会计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
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
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
在周代,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战国至秦汉时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
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矗秦汉时,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
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
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
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
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
“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
《会计发展史》范文
《会计发展史》范文会计发展史是财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会计发展历史的探索,可以了解到会计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现代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财务管理。
古代的商业交易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因此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记录。
直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才出现了会计的初步形式。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当时人们使用刻在石板上的记账方式,记录农田的耕种面积和人口数量等。
汉代中国的算盘记账也是非常早期的会计记录形式之一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会计制度逐渐形成。
16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是会计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时威尼斯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贸易国家之一,为了处理日益复杂的商业交易,威尼斯的商人们发明了“威尼斯法”,即一套完整的会计方法。
这种会计方法为后世的会计制度提供了借鉴,成为了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先驱。
17世纪的英国是现代会计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商业交易显著增加。
为了掌握和管理商业活动的财务情况,企业开始建立起专门的会计部门。
这一时期英国的会计思想家弗朗西斯·邓巴(Francis Dandall)提出了著名的“成本会计法”,即按照商品的成本进行核算。
这种会计方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被广泛采用。
20世纪是现代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会计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在美国,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兴起,政府开始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
美国于1930年通过了《证券交易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进行审计并披露财务报表。
这一法案的实施为现代会计监管提供了法律基础,并奠定了审计和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
21世纪,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会计制度和准则的统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建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逐渐趋于一致。
中国会计制度发展历史(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从原始的简单记账到现代的会计体系,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古代会计制度1. 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会计制度。
当时的会计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称为“会计”。
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国家的财政收支和官员的财产状况。
西周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以实物计量为主,货币计量为辅;(2)会计记录以简略的文字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3)会计工作由官府负责,没有形成民间会计组织。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从官府向民间延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
主要特点如下:(1)会计工作由官府和民间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组织;(2)会计科目体系逐渐形成,如《汉书·食货志》记载:“会计之官,曰计官、仓官、库官、钱官、食官、盐官、铁官。
”;(3)会计核算方法逐渐完善,如《汉书·律历志》记载:“计之曰:一岁之计,岁终之计。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体系逐渐成熟。
主要特点如下:(1)会计工作由官府和民间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组织;(2)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如《唐六典》记载:“会计之官,曰计官、仓官、库官、钱官、食官、盐官、铁官、户官。
”;(3)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如《唐律疏议》记载:“计之曰:一岁之计,岁终之计。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我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会计体系更加完善。
主要特点如下:(1)会计工作由官府和民间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组织;(2)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如《宋史·食货志》记载:“会计之官,曰计官、仓官、库官、钱官、食官、盐官、铁官、户官。
中国会计发展史范文
中国会计发展史范文
古代会计是中国会计发展的起源阶段,其表现为记录和统计。
古代的会计活动主要是针对宫廷财务的管理,记载各种收入和支出,以及统计国家物资和糧食的存量。
这一阶段的会计活动以记账为主,通过记载收入、支出和存货的变化来掌握财务状况。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会计活动逐渐扩展到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交往中。
记账方法逐渐完善,出现了类似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的记载形式。
此外,会计还开始有了初步的控制功能,包括财产评估、账目审查等。
资本主义会计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阶段会计活动主要是在商业活动中出现,而非传统的财政纪录。
管控功能进一步加强,开始有了成本核算、计划与控制以及管理报告等会计手段,以适应商业经济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会计制度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中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会计制度也与国际接轨。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问题,如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股票交易、资本流动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会计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封建会计、资本主义会计和现代会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动力。
从古代到现代,会计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为中国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计制度_发展(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从会计制度的历史发展、现代会计制度的构成、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会计制度的历史发展1. 古代会计制度古代会计制度起源于我国夏商时期,那时的会计主要是通过实物、度量衡等手段进行核算。
到了周朝,会计制度逐渐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一职。
春秋战国时期,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会计”、“出纳”等职位,并开始使用货币进行核算。
2. 近代会计制度近代会计制度的发展主要受到西方会计制度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会计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以借贷记账法为基础的会计制度。
20世纪初,我国会计界开始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并尝试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3. 现代会计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法制化阶段。
此后,我国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现代会计制度。
三、现代会计制度的构成1.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核心,它规范了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准则等。
2.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我国会计科目体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大类。
3.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它记录了企业的经济业务。
会计凭证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会计核算的工具,它将会计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汇总和登记。
会计账簿主要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5.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史论文(一)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史论文(一)中国的会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是在现代会计的概念下,中国的现代会计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的会计发展较为落后,当时会计记录大多数采用锦纶纸、报纸和小贴片等材料,记录方式单一,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
直到国民政府财政部制定了《军需会计办法》和《财政会计办法》等一系列的会计法规,使得会计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会计发展进入到了新的时期。
新中国政府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与修建,相较于前一时期,会计规范化、科技化更加普及。
中国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法规,使得会计工作健全而规范化,并为会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会计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会计制度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200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确立了中国会计发展的新里程碑。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开展了“一号文件”专项整治和“两化”融合等一系列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会计规范化程度。
中国的会计职业教育体系经过不断的完善,学历证书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会计人才储备得到了增强。
总之,中国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历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落实,中国的会计制度已经逐渐完善,会计知识的普及也更加广泛。
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中国的会计行业将会更加成熟、更加专业。
中国会计专业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会计专业发展历史论文
会计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
最早的会计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所使用的记账方法。
而在中国古代,会计在政府和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宋代,已经出现了一些和现代会计类似的记账方法和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逐渐复苏,会计专业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会计学说的引入,中国的会计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已经
有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制度,逐渐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会计理论体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会计专业开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建立了新的会计制度和规范,推动了中国会计专业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会计专业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会计专业的不断进步,与国际接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如今,中国的会计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严谨而成熟的学科,涵盖了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会计专业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会计专业一定会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阶段(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账簿”到现代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古代会计制度阶段1. 先秦时期在我国古代,会计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当时,会计主要是以账簿的形式记录经济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征税和征兵。
这一阶段的会计制度较为简单,主要记录土地、人口、税收等基本信息。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从行政机构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会计机构。
同时,会计制度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详细记录,如《史记》中记载的“太仓令”制度,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开始实行“官民分治”,即由政府官员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民间会计则负责企业会计。
此外,会计制度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审计,如《唐律疏议》中关于会计的法律规定。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我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如《宋史·职官志》中记载的“官会”制度,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同时,会计工作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分析。
三、近代会计制度阶段1.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如《明会典》中记载的“会典”制度,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此外,会计工作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审计。
2. 近代会计制度改革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会计制度开始受到西方会计制度的影响。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会计法》,标志着我国近代会计制度的正式建立。
此后,我国会计制度逐渐向西方会计制度靠拢,如借贷记账法、成本核算等。
四、现代会计制度阶段1. 新中国成立后的会计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我国的会计制度发展(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会计”一词,到现代的会计制度,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制度演变、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
二、历史渊源1.古代会计在我国古代,会计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当时的会计主要是以实物计量为基础,以“记账”为主要手段,用于记录国家财政收支、税收征收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会计制度逐渐发展,出现了“会计”一词,标志着会计学科的形成。
2.封建社会会计封建社会时期,我国会计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簿记”为主,强调账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封建社会会计制度还注重对官员的监督,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
三、制度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的会计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借鉴苏联模式,以“统一核算、分级管理”为原则。
会计工作以国家财政收支为中心,强调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重大变革。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进入法制化阶段。
此后,我国会计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会计核算体系改革: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3)会计监管体系完善:建立了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审计监管体系,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检查。
3.新时代的会计制度新时代,我国会计制度继续深化改革。
以下是一些重要举措:(1)推进会计信息化: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我国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探讨我国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1. 古代会计管理制度(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会计管理制度主要依靠官府、家族和私人账簿进行管理。
官府会计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家族会计主要负责家族财产管理,私人会计主要负责个人或企业财产管理。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开始出现较为系统的会计管理制度。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官府会计、私人会计和土地会计。
官府会计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私人会计主要负责个人或企业财产管理,土地会计主要负责土地产权和租佃关系的管理。
2. 中世纪会计管理制度(1)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管理制度逐渐完善。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官府会计、私人会计和商业会计。
官府会计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私人会计主要负责个人或企业财产管理,商业会计主要负责商业活动和市场管理。
(2)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我国会计管理制度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官府会计、私人会计和农业会计。
官府会计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私人会计主要负责个人或企业财产管理,农业会计主要负责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
3. 近现代会计管理制度(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我国会计管理制度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官府会计、私人会计和工业会计。
官府会计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私人会计主要负责个人或企业财产管理,工业会计主要负责工业生产和企业管理。
(2)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管理制度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国家会计、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国家会计主要负责国家财政收支,企业会计主要负责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主要负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行政事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计发展史研究会计是由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级的产物,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密切依存于客观环境。
因此,要了解会计历史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会计这门古老而又新兴学科赖以存在的社会坏境,从而对其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我国会计历史的发展从整个时间跨度上进行划分,可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会计发展,从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记录法、单式薄记法和复式薄记法的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
(一)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人类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产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发生、发展作为根本前期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即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所得基本哈桑能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需要时,人类才会关心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才有产生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前提条件。
据考证,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距今约十万至二三十万年。
人们通过在山洞内绘出简单的动物图像,在骨片上刻划条痕和在鹿角上刻划纹道来达到管理生产、分配和储备剩余产品的目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具备了初步的数的概念后,人们陆续创造出一些符号和表现方法,如“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和“绘图记事”等。
(二)单式薄记的产生和发展。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私人财富的积累导致了受责任会计的产生。
这种会计不仅为了保护奴隶主或封建主物质财产的安全,而且还为了证明管理这些财产的人是否恰当地履行了他们的职责。
所有这些都要求采用较先进科学的计量与记录方法。
这些计量与记录方法变革的结果导致了单式薄记的产生。
单式薄记的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项目、账簿设置、记录方法、会计凭证、结算方法及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组成。
(三)复式薄记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随着商业的发展与对其管理上的要求,复式薄记是于1250-1440年之间在意大利北部产生的,最初的借贷复式薄记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种科学的复式薄记,它突破了单式薄记的局限性,从而使会计记录体现了全面、辩证的观点。
所谓复式薄记是指将每笔经济业务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分为借方和贷方,并以相等的金额作成对立而统一的记录。
在西式复式薄记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复式薄记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从不完全复式薄记(即三脚账、龙门账)到完全复式薄(即四脚账)的过程。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会计制度经历了文字叙述式到定式表达式、从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演变过程。
单式簿记经历了从三柱结算法到四柱结算法的沿革,而复式簿记则经历了从龙门账法到四脚账法的演进。
(四)古代传统会计的弊端以清代为例,清代户部除掌会计外,还兼掌审计,会计与审计由同一部门管理,弊端甚多,户部官员通常收受贿赂而有意代人隐瞒,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雍正年间,虽设立过“会考府”掌审计事宜,但没多久,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当时的财计监察组织,清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缴官常,参维纲纪┅┅纠失检奸,并豫参朝廷大议。
”把审计权和经济监察权力合并到一块儿,其权利相当大。
但清朝吏政腐败,都察院中的御史官有名无实,御史都以外放道府为奋斗目标,对于吏、户二部的作为不敢过多干涉。
在监察和审计方面的作用往往是有气无力的。
在基层的县一级财计组织中,首席长官为知县。
账房师爷是知县的得力助手,它掌管会计出纳之事,它是由知县自己聘任的。
因为账户关系甚大,所以账房师爷一般都由其亲属担任,以便集体腐败,通同作弊,弄虚作假。
清政府中几乎没人把会计立场和会计职责当回事,从底层到高层,均是“千里为官只为财”。
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财,一些不法之徒就依仗着手中的权力大量的亏空公款。
为了不被发现,它们往往不严格执行规定的会计方法,而是做一些账面不符、账实不符的假账,不按时盘货,财产清查不到位,记假账等情况屡见不鲜。
清廷内腐败成风,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国库亏空得一塌糊涂。
鸦片战争后,一笔又一笔的巨额赔款压得清政府不堪重负。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财政还较为轻缓,虽不富裕,但大体还能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但到《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经济财政赤字赫然出现了,每年出现的财政赤字大约在1300万两,此后,财政赤字有增无减,越不能填补。
而清政府根本就没有预算、决算这一说。
因此,预算编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从时间上说,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这段时间。
从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来看,这一时期演进和运用主要发生在复式薄记上。
(一)早期意大利复式薄记及传播。
1494年,Luca Pacioli在威尼斯出版了他的名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这部著作是作者30年心血和结晶。
该著作已经问世,立即轰动了意大利的数学界,在会计发展史上,其地位是空前绝后的。
世界会计史学界认为,自从这一著作问世之后,整个会计界才从对会计实务研究中摆脱出来,从而向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
所以,Luca Pacioli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对会计学的贡献划时代的,这部著作的出版被会计界公认为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自复式薄记的书籍在意大利出版之后,几百年来其基本内容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动,但是,在这期间,随着意大利经济的衰落、贸易商路的改变,以及军事、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的发展,复式薄记在欧洲各国之间广为流传。
从复式薄记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复式薄记产生于意大利,但它的发展和初步完善却渗透着整个欧洲人的心血。
正如美国会计学家Littleton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它凝结了无数人的经验和智慧,只能说是人们通过长期记账实践不断改进方法与技术的结果。
在此期间,中国的会计虽然也曾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了复式薄记的阶段,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封闭性,未能对世界的会计发展潮流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工业革命后的会计。
对会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
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席卷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这种经济环境中,现代会计中的诸多概念缓慢地发展起来了。
如工厂制度和批量生产的出现,导致固定资产的成本在生产和销售成本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于是折旧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管理当局对生产成本和存货计价信息需求的增长,成本会计系统得以衍生。
同时,作为投资回报的收益便逐步与业主投资之资本的收回区分开来;对大额资本的需求刺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并进而导致了强制审计的发展,出现了专职的职业会计师。
(三)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随着西方会计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引入,一大批受过西方会计理论教育的学者开始翻译和撰写大量的会计学著作,这些著作既有对西方会计思想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对中国传统会计思想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中国会计学界改变了过去会计思想无通约语言的状态,逐渐接受了国际通用的会计范式,使得会计学的传播、教授、应用都更加便捷和规范,初步建立起中国会计学理论体系。
与此同时,会计学也成为大学商科的重要课程,本时期的很多会计学著作就是以教科书的面貌出现的,其编写者多为大学老师,典型者如潘序伦、谢霖、杨汝梅等。
会计学著作的大量出版和会计学课程在各高校的相继开设使得会计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政府会计的改革推动了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初步建立,促进了政府会计中的法制建设。
大多留学人员在归来后主张依法治理国家会计,一方面他们建议参照国外成规建立各项专业法规,另一方面,其更要求把法规执行体现到具体的会计制度制定方面。
以国民政府的《会计法》为例,该法共分10章1百2107条,对会计制度规定非常详细,其中第3章为会计科目,第4104条规定各项会计科目的订定应兼用收付实现事项及权责发生事项为对象,而这一规定正是对当时英国现款会计制度和法国应收应付会计制度的综合应用。
三、现代会计阶段(一)社会发展催生现代会计现代会计,从时间上说,是以20世纪40年代为起点。
现代会计阶段是实现了由薄记到会计的转变。
在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队社会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日趋迫切,同时,由于先进技术在多方面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会计,必然也要适应这些变化。
从会计计算和记录技术的变化方面来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及普及,会计逐步由手写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的加快与使用范围的扩大,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作用更加重要,为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普遍应用,是现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会计信息的需要方面来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从而导致外部与企业利益的相关者特别关注能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
同时,会计工作者也日益向企业的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领域等基层单位渗透,从而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紧密相联。
在这种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而分化为两个领域,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并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在会计核算部分具有共同的基础,原始资料相同。
以此作为基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各自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同时,它们的服务对象也有交叉,尽管财务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但是,它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服务;而管理会计虽然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同样它也可以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会计强调过去,而管理会计则强调未来;第二,财务会计以会计主体为核心,而管理会计则强调多元的主体观念,即管理会计根据需要可将一个部门、一条生产线或一个项目作为主体;第三,财务会计是一种强制性的会计信息系统,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提供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则是非强制性会计信息系统,不受“工人会计原则”的制约,可根据决策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第四,财务会计注重可证实性和货币性信息,而管理会计则强调可证实性,并强调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货币性信息与非货币性信息并重;第五,财务会计侧重于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