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1)(1)

儿科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1)(1)
9
(2)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2、对营养物质需求相对较多,但消化功能未成熟, 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3、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如心 率、呼吸等
10
(2)生理特点
年龄
各年龄小儿呼吸、心率(脉搏)次数
呼吸(次/分)
心率(脉搏)(次/分)
新生儿
40~45
120~140
儿科护理学
1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何任务(了解) 第二节 儿科护理的特点(掌握) 第三节 儿科临床护理的特殊性(掌握) 第四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掌握) 第五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了解) 第六节 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了解)
2
概念
儿科护理学(pediatric nursing)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 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 健康的护理学科;服务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主 要 特 胎儿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点

健 要
加强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24
3、婴儿期
25
婴儿期
界 限 从出生至满1周岁(乳儿期)

要 特 点
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为生长发育第一高 峰,但抵抗力较弱,易患传染病。
保 健 要 提倡母乳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点
26
4、幼儿期
27
幼儿期
界 限 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要 特 点
体格发育减慢;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快, 易发生意外伤害。

健 促进言语和智能发育;合理喂养;加强预防
要 点
接种;早期教育,培养习惯和人格。

儿科护理学课件-绪论

儿科护理学课件-绪论

七 青春期
青春期 :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根本发
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 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
七 青春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 出现第二顶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 加速并渐趋成熟。
在青春期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以使其 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确的认识。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 有一定的阶段性。据此,可将小儿时期 大致划分为7个年龄期 。
一 胎儿期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 ,
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 妊娠早期 ➢ 妊娠中期 ➢ 妊娠晚期
一 胎儿期
➢ 妊娠早期:
此期12周,受精卵从输卵管移行到宫 腔着床,细胞不断分裂增长,迅速完 成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形成。 此期如受内外不利因素影响,可导致 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
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 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 科学。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 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 的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 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 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护理活动执行者 护理方案者 健康教育者 健康协调者 健康咨询者 小儿及其家庭代言人 护理研究者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身体素质
第五节 儿科护理学的开展与展望
感染性疾病 小儿精神卫生 环境污染 成人疾病的小儿时期预防 小儿时期意外损伤及其预防 青春医学等多学科的渗透 儿科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研究范围任务素质要求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1.任务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

2.范围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二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一)儿科护士的角色1.护理活动执行者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小儿保持或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护理照顾,以满足小儿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2.护理计划者为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发展,护士必须收集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找出其健康问题,并制定系统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3.健康教育者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

同时护士还应向儿童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行为。

4.健康协调者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以使诊断、治疗、救助与有关的儿童保健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

5.健康咨询者护士通过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感受、触摸和陪伴儿童、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给予健康指导等,澄清儿童及其家长对疾病和与健康有关问题的疑惑,使他们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应对压力,找到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最习惯和最适宜的方法。

6.患者代言人护士是儿童权益的维护者,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小儿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损害。

7.护理研究者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选择题)(二)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1)热爱儿童,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具有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 女孩 11—12岁至17—18岁 男孩 13—14岁至18—20岁
29
特点: 体重、身高迅速增长(第二个高峰) 第二性征出现 易出现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

30
青春期的护理
保健重点 1.充足的营养 2.日常活动: 卫生习惯、睡眠、健康生活方式 3.常见健康问题: 痤疮、月经病、酗酒、吸毒、滥
48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专业质 (四)身体心理素质
49
第四节
(一)思想道德素质
1. 热爱儿童, 热爱护理事业, 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具 有奉献精神。
2. 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 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 同一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所患疾病不同
小儿惊厥
新生儿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等有关
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考虑婴儿手足搐搦症 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6个月-3岁的小儿则以高热惊厥、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
3岁以上年长儿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
4.护理特点
•哭闹是饥饿还是不适?

护理评估难度大如
•安静是入睡还是反应低下? •发绀是缺氧还是寒冷刺激?
是一门研究小儿的护理学科。 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时期直至青春期。 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 治、护理。
3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提供“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 1.促进健康小儿的体格、智能、心理、行为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增强小儿体质, 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3.为患儿提供护理 4.开展小儿教育工作 5.开展儿科护理科研工作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社 区 家 庭 集 体
幼儿园
儿童机构
学校
5
二 儿科护理的特点
◆ 基础医学方面
1 解剖特点 2 生理特点
3 免疫特点
4 病理特点
◆ 临床方面
1 疾病特点
3 预防预后特点
6
2 诊治特点
7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 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 时期。
8
※ 小儿年龄分期
◆ 儿科护士的角色
护士的角色是有社会期望所构成的。




护理计划者—实施护理计划 护理执行者—提供护理照顾 健康教育者—宣教科学育儿知识 健康协调者—全维交叉协调 健康咨询者—给予健康指导 患者代言人—维护儿童权益 患者知心人—与患儿交朋友 护理研究者—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26
◆ 儿科护士的素质
20
五、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
始:3周岁 止:6~7岁 特点:1、体格发育速度减慢 2、智力发育日趋完善、求知欲、模仿力强 疾病:1、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肾炎等 2、意外事故增多 护理要点:1、早期教育最好时期 学习习惯、思维 2、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遵守规则、交往 3、预防意外事故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青春期
学龄期
学龄前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幼儿期
9
一. 胎儿期
精、卵结合到小儿出生(约40周) ※ 胚胎期(成胚期)— 妊娠8周前,
10
个体发育(胚胎阶段)
精子穿卵受精卵6周胚胎11周胚胎12周胚胎4月胚胎
11
12
※ 二.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
起:脐带结扎 止:满28天前 特点: 1、寄生式生活→独立生活 2、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 3、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疾病:产伤、感染、黄疸、畸 形、窒息 护理要点:1、护理 2、疾病筛查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肢体语言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如拥抱、 抚摸等,增强与儿童的亲密感

游戏互动
通过游戏等方式与儿童互动, 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儿童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注重预防保健,定期进行体检 和疫苗接种。
及时就医
发现儿童出现异常症状时,应 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
遵医嘱护理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按 给药、合理饮食和休息。
详细描述
儿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以 便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儿童疾病快速变化的挑战
总结词:团队合作
详细描述:儿童疾病的护理往往需要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护理人员应与医 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其他专业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 划。
关注心理护理
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 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04 儿科护理的挑战与应对策 略
儿童疾病快速变化的挑战
总结词
疾病快速变化
详细描述
儿童疾病的特点是变化迅速,病情发展快,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 变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儿童疾病快速变化的挑战
总结词
专业知识和技能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目录
• 儿科护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 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儿科护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儿科护理的伦理与法律责任
01 儿科护理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定义
01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以及促 进儿童健康的综合性学科。
02
感谢您的观看
护理理念的转变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40周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

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8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5%~10%,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身高增长高峰(PHV):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3骨龄: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第三章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第五章儿童营养1基础代谢率:在20℃(18~25℃)室温下,餐后10~14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2补授法: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3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第六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儿童。

(二)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不断总结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以儿童及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及死亡率,保护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年龄范围:胎儿期至青春期内容分为:生长发育、营养喂养、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等。

第二节儿科护理的特点一、儿科特点(一)儿童解剖生理特点1.解剖特点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牙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内脏器官的大小及位置均有年龄的特点。

2.生理特点婴幼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营养需求量大,但消化功能不完善,故婴幼儿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或营养缺乏;各年龄儿童生理生化正常值不同。

3.免疫特点小儿特异、非特异免疫功能均差;IgG能通过胎盘,3~5个月逐渐下降,6~7岁达成人水平;新生儿缺少IgM,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缺少S IgA,易发生呼吸、消化道感染。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较差,需要特别的保护和照顾。

(三)儿童疾病特点1.病理特点相同致病因素,在儿童和成人会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如缺维生素D,儿童导致佝偻病,成人表现为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婴幼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年长儿和成人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2.疾病特点儿童疾病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如心血管疾病,儿童先心病多见,成人冠心病常见;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差别,新生儿遗传、先天性疾病较多,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较多。

3.诊治特点婴幼儿不能主动诉说病史或准确诉说病情,诊断时需重视年龄。

4.预后特点儿童患病起病急,发展快,修复、再生能力强,处理及时,恢复快。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第一章儿科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儿科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儿童年龄划分:7 个时期
胎 儿 期
新 生 儿 期
婴 儿 期
幼 儿 期
学 龄 前 期
学青 龄春 期期
可编辑课件PPT
18
※儿童年龄分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青春期
学龄期
学龄前期
可编辑课件PPT
幼儿期
19
三、儿童年龄分期
• 胎儿期
受精卵形成~胎儿娩出
- 妊娠早期:0 ~ 12 周 - 妊娠中期:13~28 周
可编辑课件PPT
30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强烈责任感 慎独 科学文化素质 较好的文化素养 临床专业素质 系统、扎实的专业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 良好的沟通能力
可编辑课件PPT
31
慧心笔录
儿科护理任务重,促进身心齐健康;儿科护理范围广,涵盖健康与卫生。 基础临床有特点,工作当中多分析;儿童身心不成熟,缺乏适应依赖强。 儿童年龄分七期,胎儿始至青春期;定义特点需牢记,重视保健与护理。 四周内为新生儿,发病死亡为最高;一岁以内为婴儿,生长发育为最快。 一至三岁为幼儿,保健重点防意外;青春儿童生殖熟,保健重点性教育。 儿护角色多元化,结合临床实施好;学好本领素质高,未来工作显身手。
可编辑课件PPT
8
二、儿科护理特点
•解剖特点
头与身长(高)的比例
可编辑课件PPT
9
二、儿科护理特点
•生理特点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 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 如心率、呼吸、血压、周围血象等
可编辑课件PPT
10
二、儿科护理特点
•生理特点
不同年龄正常值不同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1.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 40 周2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 28 天3 婴儿期 :自出生到 1 周岁之前4 幼儿期 :自满 1 周岁到满 3 周岁之前5 学龄前期 :自满 3 周岁到 6~7 岁入小学前6 学龄期 :自 6~7 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7 青春期 :年龄范围一般为 10~20 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 2 岁左右。

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 2~4 岁8 围生期 :胎龄满 28 周至出生 7 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 3 个阶段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性体重下降 :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 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 5%~10%,至第 7~10 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 身高增长高峰( PHV ) :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3 骨龄 :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第三章 儿童保健1 计划免疫 :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 主动免疫 :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3 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第五章 儿童营养1 基础代谢率 :在 20℃( 18~25℃)室温下,餐后 10~14 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2 补授法 :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3 代授法 :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4 人工喂养 :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第六章 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 脱水 :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正式版】儿科护理学_课程课件_绪论PPT资料

【正式版】儿科护理学_课程课件_绪论PPT资料
小儿(胎儿期-青春期)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任务: 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降低 发病率 死亡率 致残率 提高 生命质量
任务艰巨 : 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小儿人口数多 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当年未满1岁婴儿死亡总数 /当年活产婴儿出生数 ×100%
国内:解放前200‰ 54年139‰
58年81‰ 74年47‰
②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 理论、新技术。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专科护理教研室:李晨曦
儿科学绪论
授课提要
一、儿科学发展 二、儿科护理学定义 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四、儿科护理的特点 五、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六、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七、练习题
目的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掌握: 儿科护理学的含义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熟悉: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特点—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呈稳步增长 合理膳食--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神经心理发育迅速----加强早期教养 易发生意外------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易感染----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
护理重点:防病,防意外。
五、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五)学龄前期 概念: 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特点
2、生理生化:指标动态 ③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汲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 C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至生后30天 五、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3儿(、胎儿病期-理青春:期)同病因异病理变化
A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 3.哪项除外均为婴儿期的特点:( )
4、免疫:功能低下 ②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1听2看3抬头,4撑5抓6试坐,7 翻8爬9扶站,10扶走12独走)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
体格生长稍慢 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 围渐广
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学龄前期(幼儿园期)
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加强早期教育
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学龄期(小学期)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最终目的:预防小儿疾病,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
胎儿期
胎儿的发育与孕母的躯体健康、心 理卫生、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密 切相关;
胎儿期保健主要通过对孕母的保健 来实现
护理重点
◆ ◆ ◆ ◆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加强孕母营养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
孕12周
孕28周
孕40周
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
围生(产)期
易发新生儿疾病:
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新生儿黄疸
败血症 破伤风(感染性)
胎儿期
围 产 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从出生后至1周岁
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时期(为第一个生长 高峰); 所需营养较多; 从母体获得抗体逐渐消失;
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
计划免疫接种。
百日咳
破伤风
本次课堂小结
● ● ●
儿科护理的范围和特点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不同年龄期小儿保健特点
重 点 掌 握 ● ●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计划免疫
女经期卫生指导及健康生活方式)
“不打不成材”
加强法制和品德教育
第二节 小儿计划免疫
定义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 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2.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 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以增加小儿的体质, 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3.儿科护理学范围: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4.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怀胎8周为胚胎期, 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妊娠早期, 12周。

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

妊娠中期, 13至28周。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

妊娠晚期, 29至40周。

肌肉脂肪的累积。

5.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6.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头长占身长的1/4.6个月以后, 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 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 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7.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 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防病是保健重点。

8.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

加强早期教育9.学龄期: 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

10.青春期: 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11.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多, 但胃肠消化功能不成熟。

12.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六个月后降低, 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学龄期
学龄期 : 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
学龄期儿童除生殖系统以外大部分器官 已发育成熟,脏器功能特别是大脑发育 更加完善,记忆力强,智力发育迅速, 基本接近成人,机体抵抗力增强,感染 性疾病减少,但要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 。
保健措施:重视思想教育,加强体格锻 炼,参加适当劳动。
疾病特点
婴幼儿患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 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见
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性疾 病时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
诊治特点
小儿惊厥 新生儿: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
先天异常 6月以上小婴儿无热惊厥:婴儿手
足搐溺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6月至3岁: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 3岁以上无热惊厥:癫痫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 有一定的阶段性。据此,可将小儿时期 大致划分为7个年龄期 。
一 胎儿期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 ,
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 妊娠早期 ➢ 妊娠中期 ➢ 妊娠晚期
一 胎儿期
➢ 妊娠早期:
此期12周,受精卵从输卵管移行到宫 腔着床,细胞不断分裂增长,迅速完 成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形成。 此期如受内外不利因素影响,可导致 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
新生儿早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 。 新生儿期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 1/2~1/3,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
二 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 ≧1000克)至出生后7足天。此 期死亡率最高。
➢ 胎儿晚期 ➢ 分娩过程 ➢ 新生儿早期
三 婴儿期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 此期以乳类为主食,又称乳儿期。此期生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
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 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 科学。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方面来研究 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 的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 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 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四 幼儿期
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该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大脑皮质功能
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 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 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 ,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 力。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四 幼儿期
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保健措施: 合理喂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免疫特点: 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机会较少 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小儿心理社会特点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心理发育特 征和需求,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儿科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疾病特点 诊治特点 预后特点 预防特点
病理特点
维生素D缺乏: ① 婴儿佝偻病; ② 成人骨软化症 肺炎球菌所致肺部感染: ① 婴儿常为支气管肺炎 ② 年长儿则为大叶性肺炎
➢ 妊娠中期:
自13周至28周。 在20周前体重﹤500g,肺未发育好, 如早产不能成活; 胎龄28周,体重约有1000g,肺泡结构 基本完善,已具有气体交换功能,早 产存活希望较大。
➢ 妊娠晚期:
自29周至40周。 此期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 体重增加快。
二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 生后28天止。
习惯; 语言训练及早期教育; 注意安全护理及预防传染病。
五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减慢,
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求知欲强,好 问,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
五 学龄前期
保健措施: 本期应重视潜在智能的开发,但应循
序渐进,避免强求,以适应其发育速 度,是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 应注意供应充分营养及安全护理。
七 青春期
青春期 :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 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 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
七 青春期
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 出现第二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 加速并渐趋成熟。
在青春期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以使其 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确的认识。
护理活动执行者 护理计划者 健康教育者 健康协调者 健康咨询者 小儿及其家庭代言人 护理研究者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身体素质
第五节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感染性疾病 小儿精神卫生 环境污染 成人疾病的小儿时期预防 小儿时期意外损伤及其预防 青春医学等多学科的渗透 儿科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第三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般原则
一 儿科特点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心理社会特点 儿科临床特点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 骨骼柔软并富有弹性 髋关节易脱臼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 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 不同年龄有不同生理生化正常值
长发育迅速,开始出乳牙,能坐,会爬并 开始学走,其生理功能仍在发育中,如此 快的生长发育就需要的足够的营养供应, 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 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 。
三 婴儿期
➢ 婴儿期保健措施: 提供母乳喂养,合理人工喂养及时添 加辅食,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 ,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正常生 长发育。
预后特点
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多,但 诊治及时有效,好转恢复也快
后遗症一般较成人为少。
预防特点
加强预防措施是使小儿发病率 和死亡率下降的重要环节。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 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减少创伤和疼痛 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 儿科护士的角色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 小儿疾病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儿科护理的转变 单纯的疾病护理→以小儿及其家庭为
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 单纯的患儿护理→所有小儿的生长发
育、疾病预防与护理、及促进小儿身 心健康的研究 单纯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其任务→全 社会都来承担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 和护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