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8分) (共6题;共18分)1. (3分) (2019八下·天河期末)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 晦暗/教诲襁褓/强词夺理B . 瞭望/燎原幽悄/悄怆幽邃C . 缅怀/沉湎拙劣/相形见绌D . 两栖/潮汐拾掇/拾级而上2. (3分) (2017七上·平顶山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 . 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 . 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 .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3. (3分)(2019·江门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而今年这一日前后,那英、赵薇等公众人物居然无视民意,前往日本。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A . 标志记念刮目相看改头换面B . 标本纪念刮目相看焕然一新C . 标志纪念另眼相看改头换面D . 标本记念另眼相看焕然一新4.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项执法,努力让群众吃得放心、安全,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B . 通过美国政府的关门危机,使得美国人对国会中两党的满意度下跌到了只有10%,更多的美国人对政治中的党争不满,心生厌恶。

C . 今年是顾城去世20周年,诗人生前多位友人的回忆和不断发现的文献史料逐渐还原了诗人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

D . 近来,全国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及十大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5. (3分)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

考题时间120分钟。

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题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考题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全是选择题,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瀑布,湖,海,他们或自信,或浩瀚.,或宁静,虽各有其美,但都是存在形式单一的水。

而作为如水的人生,应该丰富多彩,因此我决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白,流淌.完美的如水一生!A.浩瀚.(hàn) B.精.华(jīng) C.糟.白(cāo) D.流淌.(tǎng)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三年虽然短暂,却是五味俱全。

在一起的日子最难忘,不在一起的日子更难忘。

曲终时刻没有泪水,只祁愿有朝一日,当我们重新聚首校园时,将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

B.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C.在那里,从古至尽,沉船的残骸,揭开迷底,重现当年的惨案;有沉沦的古国遗址,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古老文明;有绚丽的珊瑚海和变幻的游鱼。

D.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我们立马齐刷刷地站得笔直。

我们挺胸收腹,昂首而立,身着碧绿的迷彩服,仿佛一棵棵挺立着的小白杨,英资勃发,精神抖擞。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我们要吗?不!“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四川省中考语文 第3讲 标点符号与病句复习检测-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四川省中考语文 第3讲 标点符号与病句复习检测-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一、标点符号1.(2016·某某)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X的一项是( A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解析】 A项句中冒号起提示下文作用,但是冒号提示的部分只到“身心健康”就结束了,不包含下一句,所以“身心健康”后面应该改为句号,表示提示到此结束。

2.(2016·某某)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央视主持人路一鸣说:“能力比知识重要,善恶比能力重要。

”B.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C.“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电影《失孤》也上榜,属片名表达错误。

D.看一个城市的好坏,就是看树上的鸟、水中的鱼、野猫野狗,过得怎么样。

【解析】“咬文嚼字”是杂志社的名字,应该用书名号。

3.(2016·某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解析】“还是左拐”和前面是并列关系,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2014·某某)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B.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里的主人公。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A卷 (共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 (9 分 , 每小题 3 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罗布泊干涸.(hé)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防沙卫士胡杨成片死亡,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浑.(hún)然一体。

B. 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的。

C. 他们讲究亭台轩.(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 我是干瘪.(biě)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yū)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C.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D.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之故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 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挚爱(zhì)舵手(duò)栩栩如生(xǔ)B. 游弋(yì)藻饰(zǎo)姗姗来迟(shān)C. 翘首(qiáo)棱角(líng)前仆后继(pū)D. 豁亮(huò)映衬(chèn)耐人寻味(nài)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苏州园林的角落也有图画美:阶砌旁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B.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胜利横渡长江。

C. 石拱桥不但形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

D.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地分辩大概到了哪个地区。

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意蕴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

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 名副其实B. 别具匠心C. 抑扬顿挫D. 孜孜不倦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 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 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四季交.替B. 阡陌交.通C. 交.口称赞D. 君子之交.12. 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

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雅趣的人。

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 有闲暇的人。

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 被闲置的人。

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 被贬谪的人。

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13. 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乘兴踏月,西入酒家。

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材料二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

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

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

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_______”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________”的感觉。

【答案】11.B12.D13. ①物我两忘②留恋徘徊,似在仙境【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是“交错”的意思。

201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201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

2016中考文言文试题〔一〕2016XX〔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

[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与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9.〔4分〕〔1〕弯曲〔或翻卷〕〔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10.〔4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6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四川省凉山州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A卷第Ⅰ卷一、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A.九曲(qū)连环;C.收敛(liǎn);D.躯壳(qiào)。

【考点】识记字音2.【答案】B【解析】A.蓬篙——蓬蒿;C.看风驶舵——看风使舵;D.迁徒——迁徙。

【考点】识记字形3.【答案】C【解析】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用于企业不合适。

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与“好评”感情色彩不符。

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

句子使用前一个义项。

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感情色彩与原意不符。

【考点】成语解析4.【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少宾语,在“优质资源”后加上“的行为”。

C.用语不当,“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能用于褒扬老师,改为“殚精竭虑”。

D.中途易辙,把“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改为“却被高圆圆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

【考点】辨析病句5.【答案】D【解析】D项所谈的《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并没有记叙结果。

【考点】名著及文学常识二、文言文阅读6.【答案】B【解析】A.都用于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约数,可译为“左右”。

B.独一无二/隔绝。

C.均译为“飞奔的马”。

D.都通“返”,返问。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7.【答案】C【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描写。

【考点】文章表现手法第Ⅱ卷三、翻译、古诗文积累8.【答案】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够看见阳光。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

【考点】翻译9.【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带月荷锄归(3)会挽雕弓如满月(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10.【答案】①正直,光明磊落,有人格尊严;②善良,宽容,理解;③有理想,有追求,积极向上。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A 卷和B 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 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恻.(c è)隐 执拗.(ni ù) 忧心忡.(ch ōn g )忡B .剽.(pi āo )悍 黄晕.(y ùn ) 鲜.(xi ān )为人知 C .挑衅.(x ìn ) 屏.(b ǐn g )息 如坐针毡.(zh ān ) D .溅.(ji àn )落憔悴.(cu ì) 跋.(b á)山涉水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 .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 (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 (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用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

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解题思路】1.首先区分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诗人塑造的形象还是抒情主人公。

2.其次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的形象。

(2)烘托。

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3)背景氛围的交代。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人物形象之前,先写了赤壁的奇伟壮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最后概括于“江山如画”四字中,正是在这样雄奇壮美的氛围色调中,英雄人物出场了。

这里的背景描写,显然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4)铺陈手法。

多见于叙事诗中。

如杜甫的《兵车行》:“车摊鳞,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3.学会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处境、风格、写作背景等,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题步骤】1.明确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0《语言表达一: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0《语言表达一: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0《语言表达一》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北京市】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6分)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答案】A C【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第一需要根据实际语境选出与春节相关的对联,第二需要根据平仄原则确定出上联和下联。

【重庆市A卷】5.重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答案】5.(4分)意合即可。

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观赏(每句2分)【重庆市B卷】6.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4分)示例: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枯叶小溪事物:仿写:【答案】6.(4分)示例一:月亮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

示例二:枯叶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

示例三:小溪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拟人2分,情感2分)【福建省福州市】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3分)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

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

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

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下联:(只填序号)A.管竹琴弦乐齐鸣B.婉转莺歌凌紫烟C.千秋雅调遥相闻D.月明水榭客听歌【答案】3.(3分)D【解析】根据对联知识,上联是两个动宾短语组成,下联要对应,只有D项吻合。

2016年中考的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中考的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中考的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中考语⽂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18分) 1、_________________ ,归雁⼊胡天。

(王维《使⾄塞上》) 2、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 。

(韩愈《左迁⾄蓝关⽰侄孙湘》) 3、《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秀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4、最爱湖东⾏不⾜,_________________ 。

(⽩居易《钱塘湖春⾏》) 5、 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夜⾬时。

(李商隐《夜⾬寄北》) 6、_________________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7、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8、浊酒⼀杯家万⾥,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 9、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则》) 10、,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或长烟⼀空,,浮光跃⾦,,渔歌互答。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_________________ ,甲光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 1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

(王安⽯《登飞来峰》) ⼆、语⽂基础和语⽂实践活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完全正确的⼀项是( )。

(3分) A.猝然(cù) 绽放(zhàn) 炫耀(xuàn) 妄⾃菲薄(fēi) B.粘贴(zhān) 附和(hè) 翘⾸(qiào) 茅塞顿开(sè) C.剔除(tì) 脸颊(jiá) 游⼷(yì) 不屑置辩(xiè) D.联袂(mèi) 贮藏(zhù) 静谧 (mì) 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错误的⼀项是( )。

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 九年级总复习

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  九年级总复习

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九年级总复习济宁市二0一七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积累(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

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

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

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慰藉(jì)悄(qiǎo)然B.婆娑(suō)坠(zhuì)落 C.戈(gē)壁皇冠(guàn)D.缀(chuò)饰缥缈(miǎo)【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A“慰藉”应读“jiè”;C“皇冠”应读“gu ān”;“缀饰”应读“zhuì”。

故选:B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A.相应成趣B.星辰C.熠熠生辉D.璀璨【答案】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相应成趣”应写作“相映成趣”。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启发琢磨B.启示捉摸C.启发捉摸D.启示琢磨【答案】3.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句中指人的想象.应该用“启发”;启示: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从原文来看,不符合语境。

琢磨: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捉摸: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

2016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州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次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 本部分共6小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 剽.悍(biāo)彷惶狂澜.(lán)恪尽职守B. 收敛.(liǎn)亵渎归咎.(jiù)越俎代庖C. 惬意(qiâ)绯红荒谬.(miào)一代天骄D. 骸.骨(hái)告磬饶恕.(sù)断壁残垣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A. 近年来,泸州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风景如画的滨江大道,雄伟壮观的跨江大桥,无不彰显出酒城特有的魅力。

B. 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也开始涌进这一领域。

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或许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中流砥柱....。

C.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要紧扣文体特点,联系人物生活的环境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D. 5月下旬,发生在广州台山市凤凰峡的漂流事故导致8名游客死亡。

事件发生后,有些部门推卸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真让人叹为观止....。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 今年,四川、福建等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拓宽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成为本次重点帮扶的对象。

B. 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创作的《洗澡》《我们仨》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C. 四川首届蔬菜品尝会4月在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举行,大会围绕“绿色江阳、蔬式生活”为主题,让与会都尽情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3《词语》-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3《词语》-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3《词语》选词填空·词语的含义及运用【某某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9分)与泰山相比,某某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某某总在不经意间给人类带来心灵的振撼。

⑶“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A、严格B、严厉C、凶猛【答案】⑶C(共2分)【某某市A卷】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答案】3.C【解析】“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与语境不符。

【某某市B卷】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的瞳仁;斗虎一样,是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A.飞动闪耀强健 B.飞扬闪耀强壮C.飞动闪射强壮 D.飞扬闪射强健【答案】4.D【解析】这段文字选自《安塞腰鼓》,然后分析所给词语,明确每组词语的差别,“飞动”指飘逸生动,“飞扬”指飞舞飘扬;“闪耀”指耀眼、闪烁的意思,“闪射”指放射光芒,“强壮”形容结实,有力气,“强健”形容身体强壮;最后结合选文中词语形容的对象“流苏”“瞳仁”“风姿”即选D项。

2023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3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3 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 卷(共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 分,共12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朗润(lǎnɡ) 笑涡 (wō) 开卷有益(juàn) ...B.孕育(yùn) 恪守(kè) 长途跋涉(bá) ...C.慷慨 (ɡài) 绯红(fēi) 悲天悯人(mǐn)...D.绸缎(chóu) 露宿 (sù) 重峦叠嶂 (zhànɡ)...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淋淋的鱼塘。

B .我从极度的难受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不见了,感到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笔直的箭,插进碧波之中。

D.我们有这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利不被毁灭。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蜀水多情,抚慰人心。

青年李白,仗剑去国,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护送他的梦....想;中年杜甫,颠沛流离,秀美柔情的浣花溪接过他的行囊;老年陆游,回首过....往,花香鸟语的罨画池消解他的惆怅。

三位诗人附庸风雅,精描细摹,绘出了蜀........中水温情的模样。

A.浩浩荡荡B.颠沛流离C.花香鸟语D.附庸风雅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 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成都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二、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3 分,共12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01 辨识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试题(含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01 辨识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试题(含解析)

专题01 辨识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解读考点☞2年中考[2015年题组]1.(2015届贵州遵义中考)字词积累——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善良,是人们心间斑lán()的花。

心怀善良,便yæng()绕满怀温馨,延己及人;心怀善良,便生出随喜之心,huç()然开朗;心怀善良,便拥有不老容颜,芳龄永驻。

依善行事,我们会qiâ()意、愉快。

【答案】(4分)斓萦豁惬(每个字1分)【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中考)(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梦寐.(mâi)雷霆.(tæng)惬.意(qiâ)B.重荷.(hã)匿.名(nå)哺.育(bǔ)C.撺.掇(cuün)蓬蒿.(hüo)克.扣(ký)D.拆.散(chüi)嗥.鸣(güo)观瞻.(zhün)【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B.重荷.(hâ)C.克.扣(kâ)D.嗥.鸣(háo)【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2015届湖北黄石中考)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suǐ)躯壳.(kã)皲.裂(jūn)度.德量力(dù)B.憎.恶(zâng)混.淆(hùn)唐雎.(suÿ)恪.尽职守(kâ)C.闷.热(mýn)濒.临(bÿn)挑剔.(tÿ)恃才放旷.(guǎng)D.绥.靖(suæ)绮.丽(qǐ)缥.碧(piǎo)怏怏..不乐(yàn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①,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

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五、作文(60分)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C.簌簌衣中落枣花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竹本固.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

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

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

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

我希望他离开我。

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7.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

并简述理由。

(2分)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①漠北。

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

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

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

海子爷晃脑袋说,不。

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

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

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