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版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文学 PPT网络教学共18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4293ee65ce050876321391.png)
1)开创了田园诗的新的艺术境界。在陶 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 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 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2)平淡自然,语言朴素而含蕴丰美。
3)融理于景、融理于情。如“此中有真 意,欲辩已忘言。”就涉及到玄学中言 意之辩的命题。
.
24
南朝文学
南朝始自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包括宋、 齐、梁、陈四小朝。
.
30
3 鲍照
字明远,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 参军,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 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的一生是不断向门阀制度抗争而最 终失败的一生。他的人生欲望极其强烈, 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行乐、 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认为自 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
31
鲍照的诗用词警醒,色泽浓郁,节奏奔 放,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感情 冲动、激荡和紧张,造成一种前所未有 的、富于刺激性的总观。如其乐府诗 《拟行路难》:
字叔达,与齐帝室同宗,后起兵篡夺帝 位,建国号梁,为梁武帝。爱好民歌, 所作大多为乐府诗。其《江南弄》被追 溯为词的起源。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 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 弄,采莲曲。
.
42
2 萧统
字德施,梁武帝长子。30岁去世,谥号 “昭明”。主持编撰《文选》,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在思想方面,南渡后,士人们为了在心 理上逃避惨痛的现实,普遍将热情灌注 于哲学领域,玄学开始盛行。文学成了 玄学的牺牲,变得枯燥无味。在诗坛上 出现了用抽象语言来谈论哲理的玄言诗。
.
20
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社 会的向往,这种“自然”社会是他把儒 家虚构的纯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 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成一体的产 物。这些在他的《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和大量田园诗中都有显著的表 现。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2838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幻灯片1魏晋南北朝文学幻灯片2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建吴隋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约400年) (589)幻灯片3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幻灯片4二、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因素(一)乱世(二)门阀制度(三)玄学(四)佛教幻灯片5三、文学的自觉质而言之,就是对文学的本质有所认识,尤其是对文学的审美特质。
这里所说的文学指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
文学自觉的标志首先是文学的独立。
其次是文体的细致区分。
再次则是强烈的审美追求。
幻灯片6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文学上一个新变的时期●2、文体发展幻灯片7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在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
政论、史传、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繁多体式,广泛地叙写着生活中各类题材。
幻灯片8两晋时期骈散兼俱李密《陈情表》情深意切。
陈寿《三国志》简明严整。
陆机、潘岳文尚骈俪,辞采飞扬。
葛洪《抱朴子》立论宏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发清幽玄妙之想,稚趣高情令人神往。
陶渊明《桃花源记》以轻笔淡墨,亦真亦幻地描绘一方“乐土”。
幻灯片9南北朝散文:南朝骈体文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追求骈偶、词采、声律等形式美,也使散文艺术登上了纯艺术的殿堂,留下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
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孔稚珪《北山移文》、陶弘景《答谢中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幻灯片10北朝散文:受到骈体文的影响,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那样的散体名作,亦是状物、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语言骈散兼行,行文流畅,风格清新优美。
幻灯片11●三国时期的散文:●具有形式自由的特征。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语言简练,清俊通脱。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41eb3ff7ec4afe04a1dffc.png)
三、思想文化特点
1、玄学兴起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 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 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外部环境
一、时代特点:分裂与战乱
魏指三国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 国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为该时代 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称魏朝。而 晋主要指三国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的西晋与后来 割据南方的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 代),南北朝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 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北方则 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统一中 国南北方后,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结束。
3、道教兴盛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 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 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 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 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 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 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 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3)文学赏析
A、隐约跌宕的情感表达方式
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不得) 乐(得贤;安天下;) B、引用《诗经》成句,古朴庄重 C、运用比兴,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美国心理学家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 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所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二版-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PPT网络教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二版-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PPT网络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4bd0ca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5.png)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人生短促,生命脆弱。 命运难卜,祸福无常。 个人的无能为力 悲剧基调 放达(及时行乐、沉迷声色等)
魏晋文学共同主题:
1、生死主题
态度:提高生命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增 加生命长度,服食求仙;增加生命密度,及时 行乐;不以生死为念顺应自然。
2、游仙主题 《离骚》、《远游》开其先河,郭璞推向高潮。 3、隐逸主题 可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
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崇有与贵无、名 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 之辨 。
“自然”和“真”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玄心、洞见、妙 赏、深情。表现:颖悟、旷达、真率。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 2、故事性的加强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4、词汇的扩大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四、萧统的《文选》
《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选录 从先秦到粱代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 和《古诗十九首》,共700多篇作品。
《文选》选文的标准
五、新的文学思潮
文学脱离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求自身独 立存在的意义。
探求文学自身的特点,抒发个人的生活 体验和情感。
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 事等语言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
特点:充满哀怨之情,选景紧扣主人公 思想感情。韵律上是逐句押韵,显得单 调。
深化了悲秋的主题
第二节 曹植
字子建 陈思王 “建安之杰” 才高八斗 “任性而行
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 (《三国志·陈思王传》
3、述志诗
曹植一生从未忘怀政治
《杂诗》“仆夫早严驾”表示愿意为伐吴 效力,最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 忧”。表达了同仇敌忾,为国展力的雄 心壮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675ef7fd0a79563c1e72f4.png)
1. 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2.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丽,赋 体物而浏亮”;
3. 萧绎《今楼子·立言》:“吟咏风谣, 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 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 情灵摇荡。”
❖ 齐(479—502):高帝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 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凡六传七帝(王、侯), 历24年。
❖ 武帝永明年间(483—493),代表人物 为竟陵王萧子良的“竟陵八友” 。其中 沈约、谢眺、王融等人共同创立“永明 体”,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体律诗发 展的过渡。
(一)文学的自觉。
❖ 有三个标志:
❖ 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学同史学、哲学分开,得到独立的发展。
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品评 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
❖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而且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 这一时期是文学理论总结期,有《文心雕 龙》、《诗品》。
❖ 陈(557—589):武帝陈霸先——文帝 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玉树后庭花),凡四传五 帝,历33年。
❖ 陈代作家有徐陵、江总、阴铿等人。
❖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更多地反映真挚纯 洁的爱情生活。
❖ 梁陈两代发展了齐诗中的浮艳倾向,演 变为宫体诗风。
❖ 一是武帝太康年间(280—289)踊现了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傅玄、张华、 李密、等杰出诗人,史称太康文学;
❖ 二是怀帝永嘉年间(307—312),爱国 诗人刘琨、游仙诗代表作家郭璞皆生活 于此时,史称永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9e0477bcd126fff7050b63.png)
3、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 籍上党,后迁于东海。
“元嘉三大家” “家世贫贱”,“负锸下农”(《谢秣陵令
表》)
刘义庆 鲍参军 《鲍参军集》。
鲍照的诗歌分成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发唱惊挺, 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 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 烈也。”
2、曹丕:
(187—226)字子桓 诗歌: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 语言通俗流畅,感情委婉细致,清丽浅显 形式多样,四、五、六、七、杂言都有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散文:《与吴质书》 《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 篇专门性的论著
3、曹植: (1)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 “建安之杰” “绣虎”
散文:《大人先生传》 铺排 辞采 对偶 单行散句交错其间
2、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人
。嵇中散 《嵇中散集》
“龙章凤姿”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康所著文论 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
《声无哀乐论》、《管蔡论》、《难自然好 学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影响:
南朝:隐士 唐:陶诗影响所及,范围不是很大 宋:陶渊明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 苏轼:“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
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与苏辙书》)
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
一、刘宋诗文
《文心雕龙·明诗》: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 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 力以追新。
《美女篇》《吁嗟篇》《赠白马王彪》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3fa4dc49649b6648d747c3.png)
曹植《与杨得祖书》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尝好讥弹其
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尝 作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能过 昔人,辞不为也…盖有南威之容,乃可 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 断割,刘季绪才不逮于作者,而好诋诃 文章,倚摭利病。
王粲《神女赋》
婉约绮媚,举动多宜。 谢灵运江妃赋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 嚬,俱适华素。 梁简文帝鸳鸯赋亦有佳丽自女神 , 宜羞宜 笑复宜嚬。 苏轼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状浓抹总相 宜。 周邦彦玉楼春浅颦轻笑百般宜。 《西厢记》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
佛教的传入对汉文化的贡献
促进了哲学的思辨 促成书籍的印行 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促进了古体诗向律体诗的转变以
及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特征
汉代以前:寓巧于拙,寓美于朴 汉末建安西晋
称 自东晋起 :新奇纤巧 ,绮靡软媚
:情文并茂,文质相
建安诗歌的特点
情文并茂,文质相称 《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建安,曹氏基命, 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 质。钟嵘《诗品》体被文质。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诗文,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 梗概而多气也。 黄侃《诗品讲疏》文采缤纷而不离闾里歌 谣之质。
曹操给文学史带来的最大变化
勇敢地冲破了当时文人不写作民 歌的惯例,将无名氏写作的乐府民 歌这种市民的诗歌形式采纳为知 识分子的诗歌形式。
曹操诗歌内容
1具有市民特点的感情:却东门行戎马不解 鞍,铠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苦寒行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 取薪,斧冰持作糜。代市民歌咏理想社会: 对酒时吏不呼门…三年耕有九年储…斑 白不负戴…路无拾遗之私,耄耋皆得以寿 终。 2充满具有文人特点的新构想:步出厦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二版 PPT网络教学共136页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二版 PPT网络教学共1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6c2b1c8bcd126fff6050b32.png)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555c34192e45361066f58c.png)
• • • •
•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 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 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 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 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时代特点——乱世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 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敏感的作家在战乱中感受最多的是人生的短暂, 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从而使文学形成了悲剧
的基调,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
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生
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
3、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思想文化特点
文学自觉的时代
继承与革新 经学衰弱,玄学流行,佛儒道融合。 淡化了政治倾向和社会功利性。
1、个人的自我觉醒。
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2、文学理论的自我觉醒。 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创作很繁荣,成就很高。
魏晋南北朝社会特点与文学的关系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概况 1、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特点——门阀制度 魏文帝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 • • • •
首先是玄学兴起。
其次是佛学兴起。 再次是道教兴盛。 老庄的无为遁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厌 世等等各种思想杂糅,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
主流。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社会动荡不安、灾难重重 国家长期分裂 政权频繁更迭 民族矛盾尖锐 门阀制度隔绝
社会动乱加剧
2、文人命运多舛 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 融、杨修、祢衡、嵇康、陆机、陆云、谢灵 运、鲍照等。有些死于西晋的战乱之中,如 刘琨、王浚等
最新2019-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一章建安文学-PPT课件
![最新2019-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一章建安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980c065a8102d277a22f31.png)
(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魏明帝太和六年232)
学习重点:
1、概念:“邺下文人集团”、“三曹”、“七子”、 “建安风骨”
2、现象: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影响,曹操与曹植的文学 创作及贡献
3、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 虽寿》;曹丕《燕歌行》其一(秋风萧瑟);曹植 《白马篇》《美女篇》《七哀》《野田黄雀行》 《杂诗》(仆夫早严驾;南国有佳人)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登台赋》
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娴。飞阁崛其特起,层 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与,聊游目于西山。溪谷 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 而过前。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天府之广开兮 ,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 兮,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 鸣。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 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 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 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 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明·钟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 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 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
汉乐府旧题, “长歌,短歌,言人寿
短歌行 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其创作以220年(植29岁),曹操逝世,曹 丕登基为界,(建安二十五年,文帝黄 初元年),分为前后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b28500cf84b9d528ea7af0.png)
58
谢 灵 运
59
(五)比较谢诗与陶诗 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 二、鲍照及其创新 (一)鲍照其人
(二) 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作品赏析
60
❖ 1 《拟行路难》其四 这首诗突出一个“愁”字,语言质朴,不以 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
❖ 2 《拟行路难》其六 全诗感情偏于激愤,几乎近于控诉。
❖ 一、正始之音 正始文学的主要作家有何晏、王弼等正始名 士和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
❖ 二、阮籍――正始诗人的代表,苦闷的象征 (一)生平思想 (二)《咏怀诗》
16
阮 籍
17
1 赏析《咏怀诗》其一 思考·讨论: “孤鸿”二句是单纯写景还是有所寄托? 你认为诗人的“忧思”是什么? 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 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
❖ (三)太康体
❖ 三 陆机、潘岳等人的创作
24
❖ (一)陆机 1 作者简介 2 赏析《赴洛道中作》其一 3 陆机的拟古诗
❖ (二)潘 岳 1 作者简介 2 赏析《悼亡诗》其一 3 哀诔之文
25
❖ (三)傅玄
❖ 1 作者简介
❖ 2 欣赏傅玄的《杂言》
❖
雷隐隐,感妾心;倾耳听,非车音。
18
❖ 2 赏析《咏怀诗》其三十一 ❖ 3 赏析《咏怀诗》其三十三 ❖ 4 赏析《咏怀诗》其六十七 ❖ (三)阮籍诗的风格
风格隐约曲折, “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 (四)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19
❖ 三、竹林七贤和嵇康、应璩 (一)简介“竹林七贤” (二)嵇 康 ❖其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又一批成功之作。 (三)应 璩 ❖ 以《百一诗》闻名于世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dbb2f910ef12d2bf9e784.png)
-
14
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
❖
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
使然。他生活在鲁迅先生所说的“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
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
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
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
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
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
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
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
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
的一面旗帜。
-
4
正始文学
❖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年~24
8),在文学史上习惯于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
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
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在哲学史
因为有实际劳劢经验所以他的诗丨洋溢着劳劢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劢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乊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
-
1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 开始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但这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经名存实 亡。而且,正是在这二十几年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变 化,出现了许多影响着后代的新趋势和新因素。因此, 以建安作为这个时期文学的开始是恰当的。关于魏晋 南北朝文学的终结,当然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58 9)为标志。 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 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 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这 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 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 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