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蝗虫的解剖ppt课件
实验:蝗虫的解剖PPT课件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为 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
CHENLI
5
CHENLI
6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
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
(1)外骨骼:雄体第九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CHENLI
Hale Waihona Puke 7(二)内部结构去除一侧的体壁后,依次观察以下内部结构:
1.循环系统 心脏 2.呼吸系统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前、中、后肠 4.排泄系统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CHENLI
8
蝗虫内部结构图
CHENLI
9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CHENLI
10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CHENLI
1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CHENLI
2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CHENLI
3
CHENLI
4
2. 胸部: 运动中心
实验:蝗虫的解剖
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心脏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前、中、后肠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蝗虫内部结构图
精品课件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精品课件
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
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
为 精品课件 步行足、后足
精品课件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精品课件
(二)内部结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精品课件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精品课件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
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二
运动模式多样性
蝗虫具有多种运动模式,如爬行、跳跃、飞行等。这些运动模式的 实现依赖于肌肉与附肢之间复杂的协同作用机制。
07 解剖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解剖后标本保存方法
固定标本
将解剖后的蝗虫标本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固定,以防止腐烂和 变形。
内部结构
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神 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特点
蝗虫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 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农业 害虫之一。
解剖目的与意义
目的
了解蝗虫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和生态习性,为防治蝗虫提供科 学依据。
意义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研究,可以深 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 规律,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 供有力支持。
中肠是蝗虫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其内壁分泌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 中肠还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后肠
后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器官解剖
气门
蝗虫的气门位于身体两侧,是气体进 出的通道。气门由多层薄膜组成,具 有调节气体交换的作用。
气管系统
气管系统由气门向体内各部位延伸, 形成分支状的网络。气管内壁湿润, 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运动神经传导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运动指令沿 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引起 蝗虫的运动或生理反应。
神经调节机制
蝗虫的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 调质和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行信息 传递和调节,以维持体内环境的 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05 生殖系统与繁殖过程剖析
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
雄性生殖系统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ppt课件
接捏取,以免损伤。可钳住非目的物结构
如气管、脂肪体等轻轻抽动,或在结构之
间进行分离,以保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细小结构也可用滴管吸水,借助水流的冲
击力进行分离。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器械使用安全和卫生。 注意不要损伤几丁质壳下面的器官和组织,
25
退化。
3
【实验材料】
材料:蝗虫。 器具:滴管、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体视
显微镜、显微镜、常用解剖器械、放大镜、 解剖盘。
4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观察
0
11
【方法与步骤】
二、内部器官解剖
从 尾 须 开 始 剪
12
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需观察和分离的结构不能用镊子等工具直
不要用镊子直接夹取内脏。 由值日同学搜集所有实验垃圾。
24
【作业】
1、绘图:蝗虫的内部结构(标注食管、嗉囊、 胃盲囊、中肠、回肠、直肠、肛门、心脏、卵巢、 卵萼、马氏管等)。
2、绘图:蝗虫外部形态图(标注单眼、复眼、 口器、触角、听器、足、翅膀、气孔)。
3、螯虾与蝗虫内部结构有何异同(主要对比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实验五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
1
【目的要求】 (1)学习昆虫的解剖方法; (2)观察蝗虫结构,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2
【基本原理】
昆虫纲主要特征: 高度适应陆上生活,具完整而高效的呼吸器
即气管。 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附肢演变成一
对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和一片下唇。 胸部具3对步足2对翅膀。腹部附肢几乎全部
七年级生物蝗虫(PPT)3-1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 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 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 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 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虫的取食器官。
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
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
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 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
本初子午线(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E。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 °W和°E分东、西半球地形与气候编辑气候主词条:气候因为地球气候从亘古到现在都有发生巨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继续演进,很难把地球 气候概括。地球上与天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张)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洪水、干旱等。两极地气候被两个温度相差并非 很大的区域分隔开来:赤道附近宽广的热带气候和稍高纬度上的亚热带气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区也差异巨大,降水量从一年几米到一年少于一 毫米的地区都有。[]地貌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约为.7亿平方千米,其中约9.%(.89亿平方千米)是陆地,其余7.8%(.亿平方千米)是水。陆地 主要在北半球,有五个;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 陆和南极大陆,另个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岸线共.万千米。极端海拔 陆地上最低点:死海-8米全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米全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米人文地理编辑主词条:世界人口世界人口总数是人类在一 个特定的时间内在地球上生活的数目。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年月日,全世界约有7.8亿人。世界人口在世纪的黑死病后不断增长, 最快的世界人口增长率(高于.8%)出现于世纪年代。根据世界人口预测,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直到年。政区世界上共有个国家和地区,国家99 个,地区7个。亚洲(8个国家),欧洲(个国家/个地区)非洲(个国家/个地区)大洋洲(个国家/个地区)北美洲(个国家/个地区)南美洲 (个国家/个地区)。结构编辑综述主词条:地球圈层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
实验九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蝗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掌握节肢动物门及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棉蝗的浸制标本。
2.解剖器、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 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3.1外部形态观察
3.1.1头部:
3.1.1.1单眼 3.1.1.1复眼
3.1.1.1上唇
四、作业及思考题
1.绘制蝗虫口器的分离结构图。 2.节肢动物包括哪些纲?有哪些特征?
的内部器官分离开,最后用镊子将完整的背壁取下。依次观察
下列器官系统:
3.2.2内部结构观察
3.2.2.1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3.2.2.2呼吸系统:气管呼吸
3.2.2.3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 生殖系统
3.2.2.4消化系统:前、中、后肠、唾液 腺 3.2.2.5排泄系统:马氏管
2.1.1.1大颚 3.1.1.1来自颚3.1.1.1下唇3.1.1.1舌
典型的咀嚼式口器。
左手持蝗虫,使其腹面向上,
拇、食指将其头部夹稳, 右手持镊子自前向后将口器各部分取下(同时注意 观察口器各部分着生的位置), 依次放在载玻片上,
用放大镜观察其构造。
口器: 咀嚼式(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
(1)前肠:自咽至胃盲囊,包括下列构造: 咽:口后的一段肌肉质短管。 食管:咽后一段管道。
嗉囊:食管后方膨大的囊状管道。
前胃:嗉囊之后,较嗉囊略细的一段粗管。 (2)中肠: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起的胃盲囊,6个伸向 前,6个伸向后方。 (3)后肠:包括: 回肠:与胃连接的较粗的一段肠管。 结肠:回肠之后较细小的一段肠管,常弯曲。
动物——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实验)课件(沪教版)
1
2
结果:第2只蝗虫会死亡.
原因: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 户.
将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里后,因 为气体不能出入,它就会窒息而死.
腹部
听觉器官
气门
内部结构
网状的气管系统
蝗虫的适应
1、身体表面包着外骨骼,支持保护 身体并防止水分蒸发。
2、感觉器官发达,口器发达。 3、身体分节,用翅膀翱翔,用足跳 跃,运动能力强。
口器
单眼
单眼
头部
触角
复眼
口器
口器
上 下
上颚 下唇
单眼
触角 复眼
上唇
咀嚼式 口器
舌(位于口腔中)
下颚
前翅 后翅
前足
中足
后足
胸部
强壮的后足
后翅 膜质,飞 行作用
前翅 革质,保 护作用
小实验
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 的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 只把胸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 部.注意实验的结果如何?想一想,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蝗虫的数量如此庞大?
视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 ——视察和解剖蝗虫
视察与思考
1、轻轻捏一下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并思考有什么意义?
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防止水分的蒸发。
2、蝗虫的足有何特点?
足分节
3、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4、身复眼
身体分部 器官及数量
功能
头
触角 (2个)
嗅觉、触觉
部
复眼(2个)单眼(3个) 视觉器官
口器 咀嚼式
取食器官
胸
足
前、中足
爬行
部
(3对) 后足
8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
卵期:卵的孵化过程和孵化条件
跳蝻期:跳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成虫期:成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蜕皮过程: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
成虫期发育
发育阶段:成虫期是蝗虫发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体态特征:成虫具有六条腿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繁殖能力:成虫具有繁殖能力,通过交配产卵进行繁殖
属于直翅目蝗科
分为飞蝗、稻蝗、东亚飞蝗等种类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蝗虫的分布与习性
分布范围:全球各地,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栖息环境:草地、草原、沙漠等
食性:以植物为主,特别喜欢食用禾本科植物
迁徙性:部分种类有迁徙习性,成虫会飞行
03
蝗虫的外部形态
头部的构造与功能
蝗虫的头部结构:包括触角、复眼、口器等
肠道:连接胃部和肛门,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呼吸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囊:位于蝗虫的腹部,用于储存氧气,辅助呼吸
气管系统:由一系列气管组成,用于呼吸和气体交换
呼吸孔:位于蝗虫的胸部,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呼吸器官:包括气管、气囊和呼吸孔等,共同构成蝗虫的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蝗虫的胸部,由多个心室组成,负责输送血液至全身各部位
分布范围: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蝗虫的进化特点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进化特点:蝗虫经历了多次物种大爆发,形成了多个亚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迁徙能力。
适应环境的能力:蝗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包括干旱、半干旱和潮湿地区。它们通过改变饮食习惯、繁殖方式和迁徙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
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7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分类课件
•
腹板 前胸腹板在两足间有一囊状突起,向后弯曲,指向中胸腹
板,称前胸腹板突。中、后胸腹板合成1块,但明显可分;每腹板表
面有沟,可将骨板分成若干骨片。
•
侧板 前胸侧板位于背板下方前端,为1个三角形小骨片。中、后
胸侧板发达,其表面均有1条斜行的侧沟,将侧板分为前后2部。
•
棉蝗和螯虾循环系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呼吸系统 自气门向体内,可见许多白色分枝的小管分布于内脏器 官和肌肉中,即为气管;在内脏背面两侧还有许多膨大的气囊。气囊 有何作用?用镊子撕取胸部肌肉少许,或剪取一段气管,放在载玻片 上,加水制成水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许多小管,其管壁 内膜有几丁质螺旋纹。螺旋纹有何作用?昆虫所需氧气如何输送到组 织细胞?为什么说昆虫的气管是动物界的一种高效呼吸器官?
•
通过螯虾和棉蝗附肢的比较,说明附肢形态结构与其机能的相互
联系。
•
③翅 2对。有暗色斑纹,各翅贯穿翅脉。前翅着生于中胸,革质
,形长而狭,休息时覆盖在背上,称为覆翅。后翅着生于后胸,休息
时折叠而藏于覆翅之下,将后翅展开,可见它宽大,膜质,薄而透明
,翅脉明显,注意观察其脉相。
•
(3)腹部 与胸部直接相连,由1l个体节组成。
• 副性腺 为卵萼前端的一弯曲的管状腺体。
• (4)消化系统 消化管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之前有由口器包 围而成的口前腔,口前腔之后是口。用镊子移去精巢或卵巢后进行观 察。
• ①前肠 自咽至胃盲囊,包括口后的—短肌肉质咽,咽后的食道,食 道后膨大囊状的嗉囊,嗉囊后略细的前胃。
• ②中肠 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起的胃盲囊,6个 伸向前,6个伸向后方。
实验蝗虫的解剖课件
我们还可以结合生理学、生态学和行为 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全面地了 解蝗虫的生活史和生态适应性,为防治
蝗虫灾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05
CATALOGUE
思考题与讨论
关于蝗虫解剖的思考题
总结
请简述蝗虫的消化系统结构及功能。
思考
与其他昆虫相比,蝗虫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些 特点对蝗虫的生存有何意义?
经系统等。
03
清理并整理实验现场, 确保实验室整洁。
05
使用镊子轻轻撕开蝗虫 的体壁,注意不要损坏
内 细观察蝗虫的细部结构
,如口器、复眼等。
04
02
CATALOGUE
蝗虫的外部结构
头部结构
总结词
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器官 和摄食器官的所在地, 具有触角、复眼、口器
等结构。
关于蝗虫生态作用的讨论题
讨论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输入 标题
描述
了解蝗虫的食物来源、天敌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 用,分析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蝗虫种群 数量波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结
思考
思考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来制定有效的蝗虫防治策略 ,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
应用
分析蝗虫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其对 土壤肥力的影响。思考如何通过保护天敌或改变土地 利用方式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比较不同蝗虫种类的解剖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 适应性。
实验意义与展望
本次实验对于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 行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蝗
虫防治等实际问题。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蝗虫与其他 昆虫之间的比较解剖学,探究昆虫的共 性和差异,为昆虫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 8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蝗虫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蝗虫口器的观察,了解蝗虫是农业上的害虫。
二、实验材料:棉蝗(雌性)(Chondracris rosea)浸制标本三、实验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蜡盘)、解剖剪子、解剖镊子。
四、实验步骤:1.取一只提前用自来水冲泡过的浸制棉蝗2.观察棉蝗的外形:被几丁质外骨骼a身体分部:头、胸、腹三部分b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个口器(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运动的中心);腹部由11体节组成,雌性的腹部有8个腹板,雄性的腹部有9个腹板,在腹部的第一体节的身体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的听器。
c蝗虫身体的两侧,从中胸到第八腹节,各有一个气门,总共是10对气门,它们是蝗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棉蝗的外形3.棉蝗口器的解剖:用镊子先把蝗虫口器的上唇取下,放到解剖盘中;再用解剖针把棉蝗大颚的基部密扎小针洞,而后用镊子夹住大颚轻轻一晃,就把大颚取下来,放到解剖盘中;然后依次取下小颚、下唇和舌,依次排在解剖盘中。
棉蝗的口器4.蝗虫的内部解剖:去下蝗虫的三对足和两对翅用解剖剪从蝗虫的腹部末端开始,沿蝗虫的背中线稍微偏左的位置向前剪开蝗虫的体壁,注意使剪刀的下叶尖向上挑起往前剪,以免破坏蝗虫的内脏器官。
(1)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用镊子把腹部的体壁反过来,再用镊子把紧贴在背壁上的心脏取下来放到蜡盘中,放入一些水使其悬浮在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蝗虫心脏的形态;(2)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雌性有一对卵巢,位于消化道的背侧、心脏的下方,端部有悬韧带连于胸之背壁;侧输卵管两条,到消化道腹侧合二为一成一条总输卵管,后接阴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导卵器基部。
棉蝗的生殖系统(3)呼吸系统:取一个洁净的载玻片,在其上滴一滴请水,用镊子从蝗虫的身体里边取一些白色的细死放在水滴之中,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蝗虫的呼吸器官是:大小不等的气管,且气管是由螺旋丝构成的,保持气流的的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3对,前足和中足为 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
精选
精选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
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
(1)外骨骼:雄体第九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精选
(二)内部结构
去除一侧的体壁后,依次观察以下内部结构:
1.循环系统 心脏 2.呼吸系统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前、中、后肠 4.排泄系统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精选
蝗虫内部结构图
精选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精选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精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精选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精选
精选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