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2024年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2024年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长度观念。
2.学会使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掌握长度单位换算。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出示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直观感受1米的长度。
2.探索新知(1)认识千米教师展示一段1千米的路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千米的长度。
学生分享自己对千米的认识,如:千米是较长的距离单位,用于表示较长的路程等。
(2)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关系。
学生举例说明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3)测量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走廊等场所的长度。
学生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4.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千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换算,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4.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能够用“米”和“千米”描述物体的长度和距离,形成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难点:建立“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谁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是使用“米”作单位吗?对了,像铅笔、课桌、教室的长宽等。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比如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还用“米”作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感知“千米”(1)观察千米实际长度同学们,请看这个操场,大家觉得这个操场大约有多长?对,可能有100米、200米或者更长。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千米与米的关系同学们,我们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那1千米等于多少米呢?对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我们能不能把1000米分成10段,每段长度是多少呢?对了,每段长度是100米。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用“千米”作单位的物体或距离?(2)分享交流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很好,有同学说见过高速公路上的距离标志,有用“千米”作单位的;还有同学说,他们家离学校的距离是用“千米”来描述的。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千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比分米、厘米更大,用来描述比较长的距离。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现在,请你们用“米”和“千米”来描述一下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5.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3.2.2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1. 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 实际场景或图片,用于展示千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2.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千米的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一千米,用符号km表示。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千米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如测量国家边界、计算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或卷尺。
2. 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千米,并讨论如何进行换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千米的定义和意义。
2. 提问: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3. 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并强调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或卷尺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测量结果和换算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学会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通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五、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1)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3)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
(米)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4、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的认识_小学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千米的概念,能够用千米来测量长度。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千米去估测、测量和比较不同长度的距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测量长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千米的计量单位和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不同长度的距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实物图片。
2.不同长度的距离示例物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米的概念和计量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米去测量非常长的距离,应该用什么计量单位?Step 2 引入新知(10分钟)1.出示千米的图片或实物,解释千米是米的一千倍。
2.让学生比较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
3.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千米是用来测量较长距离的计量单位。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带领学生到操场或其他开阔空地,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如篮球场的长度、学校的周长等,并让他们用千米来估测。
2.让学生利用千米尺或其他测量工具,在教室内测量一些实际长度,如教室的宽度、黑板的长度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比较所测量的长度,看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
4.引导学生反思:用千米尺测量较长距离时,需要做一些估算,因为千米尺并不是非常长。
同理,用千米测量一些非常短的距离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估算。
Step 4 拓展应用(15分钟)1.出示一些不同长度的距离示例物品,如彩虹、河流、长城等。
让学生讨论并用千米来估测和比较它们的长度。
2.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思考哪些距离可以用千米来测量,并解释原因。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是千米的认识和测量。
2.点名让每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两个能用千米测量的距离,并写下理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3.2节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以及如何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拿着1千米长的绳子,围着整个操场走一圈,让他们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2. 讲解千米的概念:在学生们走了1千米之后,我会向他们讲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让他们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3. 换算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表,让他们进行换算练习。
同时,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们进行解答。
4. 小组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1千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形状,然后用米为单位测量出各个边的长度,将结果换算成千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典型题目。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和米表示下列长度:(1)一根绳子的长度为2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2)一条河流的长度为50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答案:(1)0.2千米(2)5千米2. 请用千米和米表示下列距离:(1)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距离为8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2)小明家到他学校的距离为20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答案:(1)0.8千米(2)2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老师要考考你们。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2.旗杆的高度是30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二、填空。
2米=()分米6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讲授新课1、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1分钟走的路程和从学校到家用的时间进行估算。
学生展示:充分交流学生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选择典型数据65x20=1300(米)67x15=1005(米)≈1000(米)介绍1000米可以写成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
并板书:1000米=1千米或者1000m=1km2、说一说,算一算。
你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根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
学生交流:我家到学校860米不到1千米等等。
教师介绍:标准操场1圈是400米。
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师生共同计算出结果2圈半是1千米。
3、师: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长城只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呢?教师介绍“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
1千米=2里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千米?师总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
(精品教案)《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千米的认识》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也许用到讲课稿,是讲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写讲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千米的认识》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恭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伙儿好!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举行教学的。
千米别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因此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
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子,灵便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懂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实践能力,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觉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日子动身,创设日子情境,帮助学生亲躯体会,加深对千米的明白。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么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刻?请大伙儿猜一猜。
有人讲是两小时,有人讲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刻,请大伙儿来算一算吧!我们的行程脚脚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个地方确实非常远。
我查了资料,大伙儿请看:北京离我们这个地方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日子积存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刻,对第一单元时、分、秒举行了复习,将时刻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千米的认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具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记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针对学困生,给予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千米知识手抄报、千米测量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实践操作,增强体验: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在实地测量中掌握千米的使用方法。
-设计课堂小游戏,如千米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理解。
3.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如设计一道关于千米计算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的单位,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灵活运用千米进行计算。
4.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到上海有多远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3.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千米的故事,如一位运动员参加千米长跑比赛的经历,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的实际意义。
4.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值单位“千米”的符号“km”。
2.能够初步认识“千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千米”来测量一些长度。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思考,初步认识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够初步认识数值单位“千米”及其符号“km”。
2.能够通过举例子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初步认识“千米”的大小、使用和计算。
三、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首先,请同学们背诵“千米”的符号“km”,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千米”是什么。
2.引导探究1.向同学们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并引导他们寻找教室所在地点的位置。
然后,同学们可以用“千米”作为计量单位,度量教室所在位置与学校主楼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这个长度。
2.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比较,看看不同组之间的距离长度是多少,“千米”是怎样帮助他们进行度量比较的。
3.学生们可以使用尺子、线段或绳索来测量所选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他们还可以自行探索如何使用“千米”来测量其它长度,并记录下这些测量结果。
3.共同总结1.请同学们分享他们所测量的长度,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所测量的长度是否相等?如果不同,请说出原因。
是否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观察所记录的长度数值,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千米”是多少吗?–如果以“米”作为长度单位,这个长度会是多少?–如果以“毫米”作为长度单位,这个长度会是多少?学生们可以尝试用数学运算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一起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4.归纳总结最后,我们可以一起总结“千米”的符号及其使用方法,并回答以下问题:•“千米”是一种什么样的单位?•“千米”符号是什么?•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千米”作为计量单位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四、课后扩展请同学们(个人或小组)研究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例如“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等。
并且,可以尝试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去比较和计算这些单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13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
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为单位进行长度计量,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概念。
2.难点:运用千米为单位进行长度计量,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长度单位,谁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2)是的,我们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
那么,你们听说过千米吗?(3)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千米。
2.学习千米(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能找到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或距离用千米来计量吗?(3)教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找出地图上用千米表示的距离。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受1千米有多长。
3.千米与米的关系(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那么你们知道1千米里面有几个10米吗?(3)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
4.练习与巩固(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8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
(3)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5.解决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从我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吗?(3)教师引导学生用千米为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学习。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千米与米的关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深刻理解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及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理解,千米与米换算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米与米换算表,实际长度测量工具。
2. 学具: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长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千米的概念,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亲身体验千米与米的换算。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千米与米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的换算、实际应用举例。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千米与米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估算其长度,并进行千米与米的换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实验准确性。
3.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千米与米换算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1. 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长度的故事,例如“小明的旅行”,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描述距离。
这个故事可以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在介绍千米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千米与1米之间的进率及单位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了解1千米与1米之间的进率。
2. 学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千米和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千米与1米之间的进率及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千米和米的模型、长度换算表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场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场景图,如学校的跑道、街道等,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用千米和米来描述它们的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一条道路长2千米,用米来表示是多少?”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并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如“一个公园的周长是3千米,用米来表示是多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长度问题,并尝试用千米和米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千米和米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辆汽车行驶了5千米,用米来表示是多少?2. 小明每天走3千米去上学,用米来表示是多少?答案:1. 5000米2. 3000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千米和米换算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运用千米和米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长度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千米的认识教案一等奖三篇
4、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约长8( )。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我们用 10 个 100 米来描述 1 千米的长度,走 1 千米大约用 15 分钟的时间,走 1 千米大约用了 2000 步等分式来描述 1 千米 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 想 1 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 1 千米的 长度。
1、 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 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 1 千米的长度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
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 、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
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 1 千米的路程,体验 1 千
米有多远。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 1000 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 100 米的路程,同 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 100 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 100 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 1 分 30 秒)走 100 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大约走了 200 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 100 米,1000 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 100 米呢?(板书:10 个 100 米) 师:根据这 100 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 1000 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 200 米,1000 米里面有 5 个来回. 生:走 100 米大约用了 1 分 30 秒,按这样计算,走 1000 米大约需要 15 分钟。 生:走 100 米大约用 200 步,走 1000 米大约需要走 2000 步
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 1 千米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
师:其中第 2 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 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
车以每小时 40 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 1 分 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
30 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行驶 1 千米路程,用另一
6000 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 米=( )千米 6000 米=( )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 米=( )千米
800 米+200 米=( )千米
4 千米=(
)米 3 千米—1000 米=( 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 借助学生对 100 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 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 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 1 千米,建立 1 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 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 100 米的长度入手,推想 1 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 利用数据来描述 1 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 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 1 千米的长度时, 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 2 块 地砖的长度大约是 1 米,2000 块地砖的长度约是 1 千米”、 “教室门约高 2 米,500 个门叠
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 1
三、 千米和米的换算
千米,强化了对 1 千米有
(一)教学换算
多长的感受性。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
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长河,长约 6000 千米。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中国最深的峡谷,水深约达 5000 米 南京长江大桥约长 6000 米 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 4 千米
平阳 瑞安 50 千米 38 千米
乐清
灵昆
45 千米 20 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 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 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 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 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 理基础。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
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 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 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 1000 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 院刚好是 100 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 100 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 100 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 100 米大约用了多 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 100 米,1000 米里面有几个这样 的 100 米呢?(板书:10 个 100 米)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P7-8 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 100 米的一段路,感受 100 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 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 1 千米 有多长,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 (2)知道 1 千米=1000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 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 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 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 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 1 千米。从学校向左走,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 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 感知建立 1 千米的丰富 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 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 述 1 千米的长度,给学生 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 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 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 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 步感受 1 千米的具体长 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 建立 1 千米长度的“模 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 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 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 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 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 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 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 学习数学的价值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 4 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 千米=( )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 5000 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 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 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 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 1 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 身体会到 1 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
(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备选】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 1 千米=1000 米
1000 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 1 千米。
板书:1 千米=1000 米
(三)进一步感知 1 千米的长度
起来的高度约是 1 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 1 米大约要 2 步,1 千米大约要走 2000 步”…… 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 生动。
生 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 50 米,游 10 个来回就是 1 千米。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
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 1 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 10 个 100 米来描述 1 千米的长度,走 1 千米大约用 15 分钟的时间,走 1 千米大 约用了 600 步等分式来描述 1 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 再来推想 1 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 1 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 1:教室的 2 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 1 米,2000 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 1 千米。 生 2:一根米尺长 1 米,1000 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 1 千米。 生 3:教室门高约 2 米,500 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 1 千米,快冲天了! 生 4:一张课桌的长约 1 米,1000 张课桌连起来约 1 千米 生 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 1 米,1000 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 1 千米。 生 6:教室的黑板长约 4 米,250 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 1 千米。 生 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 200 米,跑 5 圈是 1 千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 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 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 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 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 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 “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 米长度的表象基础 上感知 1 千米的长度,在 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 学生建立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