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素材[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科目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科目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1、环境问题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2、可持续发展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高二地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八单元测试题.doc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八单元测试题【课内四基达标】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 )A.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分散B.各种资源总量均严重不足C.资源种类不多、类型单一D.资源利用率低,相对短缺现象严重2.向邻国迁建有污染的工厂主要违背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因地制宜原则3.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斩伐养长,不失其时C.垦荒开田,人定胜天D.以人为本,围湖造田4.下列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是( )A.家庭购买小汽车B.参与垃圾回收利用C.使用塑料包装袋D.使用一次性木筷5.农业文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B.饲养家禽家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农田扩展使生态系统变得日益复杂D.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6.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春季森林火灾B.夏季长江中下游洪水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D.冬季海南岛橡胶园受寒潮袭击7.各类环境污染中,以燃烧矿物燃料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最突出的是( )A.烧煤B.燃烧汽油C.燃烧柴油D.燃烧焦炭8.下列文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的是( )A.《人类环境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21世纪议程》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社会文化,整治生态环境必须减慢经济的发展速度B.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倡导高消费,超前消费C.在贫困地区鼓励资源的无偿使用,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经济发展D.因地制宜,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0.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近20年来11.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臭氧层的破坏B.海上油轮泄漏C.工业垃圾成堆D.酸雨12.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称( )A.环境承载力B.自然承载力C.自净能力D.生态服务力13.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的时期最早出现在(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近20年来14.以下有关人类环境观的正确叙述是(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类应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恩赐D.人与自然环境应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15.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16.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B.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经历的时间不断缩短C.欧洲各国人口目前已呈零增长或负增长D.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变快17.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人口问题B.污染问题C.资源问题D.发展问题18.提倡“免赠贺卡”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废弃物的污染B.移风易俗消除陋习C.控制资源锐减速度D.防止白色污染加剧19.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创建旅游胜地,发展地方经济B.便于加强国防交流与合作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D.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20.人类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历程,认为可取的发展模式是( )A.先污染后治理B.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量C.边污染边治理D.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A.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木筷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C.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D.推广使用塑料包装袋2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A.耕地人均占有量逐渐下降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垦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量下降2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外,还包括( )A.科学技术特别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滞后B.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C.人口压力D.环境自净能力减弱24.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包括( )A.人口和环境持续发展B.生态可持续发展C.资源和科技持续发展D.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25.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实现的主要对策包含了( )A.扩大消费,通过消费促进生产B.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开发清洁煤技术,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26.最近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率先使用乙醇汽油,即在汽油中混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属再生能源,汽油属非可再生能源B.乙醇可改变汽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C.乙醉汽油的使用可降低汽油的消耗,减少进口,并降低环境污染D.可延长汽车的使用时间27.能够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农业类型或发展方式是( )A.大力建设生态农业B.为农业增产更广泛使用化肥、农药C.大力推广绿色农业D.提倡以高能耗换取高速度的“石油农业”28.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土地荒漠化D.气候异常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区性的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B.清洁生产是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都有利于保护环境C.内蒙古、甘肃等地为使贫民尽快脱贫可鼓励挖甘草,搂发菜D.为更有条件和能力发展社会文化,整治生态环境,必须减慢经济增长速度30.下列关于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出现在冬春季节B.我国北方沙尘暴沙源主要来自内蒙古高原C.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的出现与暖锋有关D.沙尘暴天气出现在荒漠地区,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大三、综合题(共30分)31.读图分析回答(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最主要的领域:A ,B ;(2)以上几项得到特别关注的原因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6份) 人教课标版3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释疑解惑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考 题 优 化 演 练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
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
“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
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
第30 讲可 持续 发展 与中 国的 可持 续发 展道 路
考基自主落实
考能联动提升
考向真题探究
专题优化演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基自主落实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阶段 时间 人地关系
恐惧和依赖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考 题 优 化 演 练
面的发展。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考 题 优 化 演 练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 的世界观。 1.思想观念的转变:如___________ 清洁生产 。 2.生产方式的改变:如实行_________ 环保标志的产品。 3.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选购带________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 _________ 资源短缺 令人担忧;深刻的 人口压力 ;_________ _________ 环境危机 。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能联动提升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分析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 它与传统发展观明显不同,它追求的是人地 关系相互协调,明确其 内涵及原则是实施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1.可持续发展的内 涵
高三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3. 生态农业(二)难点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三. 具体内容:(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分布1. 表现:(1)人与环境: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表现: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固体废弃物、有毒物品扩散、海洋污染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全球性: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酸雨等2. 原因:(1)人口压力极大:成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制约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同时受到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
增长的阶段:1750——1950年:工业革命的推动1950年以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寿命延长;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地区差异:二战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后果: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对策:控制人口增长(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3. 分布:(1)地区:城市——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破坏(2)全球发展中国家严重(二)可持续发展1. 发展史:崇拜自然(原始社会):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人类与环境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改造自然(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水土流失,环境退化征服自然(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急剧恶化,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地协调(20世纪60年代):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2. 概念与原则(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6份) 人教课标版
2012高考导航
考பைடு நூலகம்展示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防治
2.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命题热点
1.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的背景,考
查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2.结合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差异,人地 关系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及可持续
发展的价值取向3.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对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分析和评价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6份) 人教课标版1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体 系 构 建
典例示范 读下图,回答(1)~(2)题。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体 系 构 建
(1)恢复和保护宁夏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 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做到实际用水与生 态用水一致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体 系 构 建
【解析】 可以将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直接 代入图中,思考其与上面对应的废弃物之间 的关系是否符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 垃圾处理原则,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如 可循环垃圾作工业原料最合理;食品垃圾属 于有机物,作肥料最好。故选B。 【答案】 B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体 系 构 建
下图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 系统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
例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体 系 构 建
A.①回收处理 ②作工业原料 ③填埋、 焚烧或循环利用 ④作肥料 B.①回收处理 ②作工业原料 ③作肥料 ④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C.①作工业原料 ②回收处理 ③作肥料 ④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D.①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②作工业原 料 ③作肥料 ④回收处理
高考地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考地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精讲[考纲要求](1)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解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战略及模式。
高考展望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
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人类的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知识讲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海洋污染等等表现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资源枯竭、生物种类的减少等等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人口密集、污染物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分布特点 乡村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资源的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三个主要原因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发展一、人类与环境: 环境问题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 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给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大纲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开展单元导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开展环境问题的内容: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本质:开展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走可持续开展道路,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开展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人类与环境〔解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形式图〕1环境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这个中心事物而言的2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消费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3人类对环境作用的同时,环境也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这叫环境的反响作用。
4环境问题的产生: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者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才能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环境对人类消费、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包容和去除才能,叫环境的自净才能。
6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影响人类的消费、生活、和,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境问题的表现〔一〕环境污染——容易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影响环境污染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举例: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人们消费和生活产生的垃圾,堆积在城中或者者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二〕生态破坏生态破坏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消费和生活。
举例:滥伐森林,导致森林对环境调节功能下降破坏自然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由于不合理灌溉等原因,导致土壤盐碱化由于大量燃烧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
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者者过度捕猎等原因,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和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和产生原因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a、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荷兰人围海造田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第1题,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台风、寒潮都是自然灾害。
第2题,当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第3题,人类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引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答案:1.D 2.C 3.A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解析:有些地区的土壤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些元素,或者某些元素过多,都可能产生地方病,这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公害病是由于环境受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引起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6份) 人教课标版2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考 题 优 化 演 练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考 题 优 化 演 练
环境污染 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 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 污染、海洋污染等
考能联动提升
考向真题探究
专题优化演练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基自主落实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占据_________ 物质和能量 。 中获取____________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 环境中,环境具有____ 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__________ 自净能力 。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考 题 优 化 演 练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释疑解惑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双重性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此处的环境指的 是自然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双重性: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首先是统一的。人类是自然 环境的产物,是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存在和发展的。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又是对立的。人类在利用和 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而这些不利影响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能联动提升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图所示:图中①是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 要占据含有媒质(空气、水等)的一定空间。 ②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 能量。③是人类通过消费 活动,以废气、废渣、 固体废弃物、热、噪声、 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物 输出给环境。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单元八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单元八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后果⑴环境污染:①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污染. 污染. 污染.②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污染.③交通.工厂等造成污染.④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污染.⑤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污染.⑵生态破坏:①滥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②自然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的等----土壤盐碱化.④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破坏.⑤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等 ----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2.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和全球性⑴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⑵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要求分析原因)⑶有些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要求能举例).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 (37%).(35%).国际水域(13%).臭氧的消耗(6%).其他(9%).3.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⑴压力: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②近年来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原因:.③问题依然严重:人口基数,全球人口总数增长 .④时空上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原因?)发达国家→零增长,负增长(如欧洲. ).⑵的不合理利用⑶片面追求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问题.4.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人类文明的演进由文明. 文明到文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由自然.自然.自然发展到谋求.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⑴定义:既满足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其需求能力.⑵内涵: 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教材102页图8.11)⑶原则:①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②性原则.③性原则.6.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⑵事例1:生产方式的变革(教材103页图8.12 清洁生产生命周期示意)事例2:公众参与是必要条件(教材103页图8.13 公众参与 )事例3:环境标志的含义(教材104页图8.14 环境标志)7.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⑴从历史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⑵从现状看——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①庞大的压力(我国GDP占世界的3.4%,而人口占世界21%.其比值约为1 :6;人口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多,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于养活新增的人口.)②短缺令人担忧(优→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问题→ a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b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导致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③深刻的危机(a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b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8.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⑴ (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⑵生态农业是我国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正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模式.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显著效果.⑶〝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村(略)。
高二下学期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附答案)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地区中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是()①西欧②日本濑户内海沿岸③美国东北部④非洲中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有关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都叫环境问题B.人口数量越小,越有利于经济发展C.人类的自身生产不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D.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资源3.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A.围湖造田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D.沿海地区发展近海洋养殖业4.日本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的原因是()A.各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B.各地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C.各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 D.各地风俗习惯和人口素质的差异6.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经济附加值高的食品C.有叶绿素的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7.挪威、瑞典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中大量作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排入湖泊,鱼类中毒死亡B.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湖泊,使水中养分剧增,藻类过度生长,造成鱼类中毒死亡C.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加上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产生“温室效应”,鱼类因不适应其增温环境而死亡D.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出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导致鱼类死亡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侨民大量返回家乡B.向海外的移民减少C.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D.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减少9.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资源的利用问题B.人口增长过快C.发展问题D.环境污染问题10.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人口压力大B.片面注重城市的发展C.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D.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11.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城市环境恶化B.酸雨C.温室效应增强和荒漠化D.水土流失12.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多、增长快,直接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B.我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约有1/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C.今后我国应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D.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率高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14.在采猎文明时期()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弱 B.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较强C.人地关系是一种恐惧依赖关系 D.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严重15.在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中,作为基础的系统是()A.生态系统B.社会系统C.经济系统D.人地系统16.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是()A.美国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呼吁置之不理B.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C.中美合作建立全球气候监测系统D.沙特阿拉伯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1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18.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的事情是()①使用一次性筷子,提高卫生水平②积极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③作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实行公交优先④垃圾分类回收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实现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要依靠()A.发展工农业生产B.提高产品质量C.重视环境保护D.发展社会生产力20.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是第二位的B.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D.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2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不包括()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缺乏C.深刻的环境危机D.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过低22.不属于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 B.开展综合利用C.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D.大量施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23.下列活动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A.珠江三角洲建立桑基鱼塘B.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量C.在干旱区大力开采地下水灌溉D.大量种植反季节蔬菜,提高农民的收入24.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25.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关注的主要领域有()A.和平问题B.难民问题C.气候变化D.臭氧的消耗26.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除去;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而城市工矿区周围污染较轻。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速递:第八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7讲(Word版含答案)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点拨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提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点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身价值、地位的认知。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①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
②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而陷入绝境。
(2)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深度思考2】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提示 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五、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古地理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古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古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子题,每个子题得1分,共30分,每个子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a)土壤荒漠化B.土壤盐渍化C.土壤pH值降低D.洪涝灾害2.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b、 b.发展中国家经常向发达国家转移污染物c.c.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可自行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3.目前,世界上受光化学烟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a)德国鲁尔区;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英国泰晤士河流域;D.法国巴黎盆地4.目前,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a.滥砍滥伐森林问题b.文物古迹遭破坏问题c.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d.滥捕野生动物问题5.受欧洲耕作方法的影响,以及施用化肥和放牧硬蹄动物导致的农田土壤明显退化是:(a)南美洲,B.撒哈拉以南非洲,C.东欧,D.澳大利亚6.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c.生态破坏d.噪声污染7.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是:(a)公众参与;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8.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A.A.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B.B.节衣缩食,为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c.c.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d.人类的生存发展不应以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9.对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的描述是正确的:()A.A.城市环境污染的重点仅指空气污染B.全国少数城市的噪声超标C.河流和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D.农村地区的水质良好10。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
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
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点考点。
第一部分: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涉及到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方面。
其中,气候变化尤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
除了气候变化外,大气污染也是地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了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外,水资源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很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压力,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
此外,土地退化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考点为了解决地球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排放,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
这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定能源和资源管理政策等。
2. 促进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提倡循环经济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4. 强化环境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绿色意识和环保行动。
5.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地球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问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上升了0.3~0.6℃。
(2)主要缘由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
(3)影响①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间接后果⎩⎨⎧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难,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造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特别频繁2.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作用可以猛烈吸取太阳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削减,被誉为地球生命的爱护伞。
(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缘由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影响①危害人类的健康。
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3.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①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②污染物⎩⎨⎧燃煤中:硫氧化物、烟尘等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等(2)酸雨①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
②成因: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
③危害⎩⎨⎧毁坏森林,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④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1.大气环境问题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全球气候变暖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大面积毁坏森林①海平面上升,沉没沿岸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难,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②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①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接受新能源;③加强国际的合作;④爱护环境、植树造林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臭氧层破坏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②太阳活动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①削减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乐观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爱护臭氧层的合作酸雨人类燃烧大量煤、石油、自然气,排入大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①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③危害人体健康①削减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②争辩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展清洁煤燃烧技术是有效措施2.其他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缘由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急,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逝生物多样性削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缘由大熊猫、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削减环境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杀手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大事、海上石油泄漏●考向1大气环境问题(2021·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渐渐恶化。
高一地理 第八单元 8
“可持续发展”1.读下图,回答问题:清洁生产产品奥运会周期示意图(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__过程和清洁的__________。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__________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
(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___________发展。
2.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面积的曲线与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的曲线相交的时间大约在2000年稍后一点,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__________。
(2)从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我国耕地约为15亿亩,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3.读某年欧洲降水pH 等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国家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是:________,________。
(A .西班牙B .瑞典C .德国D .冰岛E .意大利)(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环 境 原材料加产品批发零产品包装运产品生产制资源的摄产品废弃处产品使用回【参考答案】1.(1)能源生产产品(2)末端废弃物(3)源头生产全过程(4)经济环境可持续2.(1)十分缺乏(2)①人口增加,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人类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③人类滥垦滥伐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3)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尤其是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更需要植树种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
(1)交通运输
(2
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受到地形的影响
(3)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
(4)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
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
C航道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
(3)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3、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1)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2)城市道路网
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3)问题及改善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4、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5、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1)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原因: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进口大量初级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比较单一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
(3)国际金融: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1)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的地域性:
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
(2)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
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
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环境问题的本质:
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3、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
A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见3、4、5的分析)
7、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1)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
8、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2、可持续发展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