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思想精髓【思想哲学】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思想精髓 思想哲学

中国哲学思想精髓 思想哲学

《中国哲学思想精髓思想哲学》《思维与存在:黑格尔对康德理论哲学的批判》是弗雷德里克C拜塞尔在《黑格尔》一书中的精彩篇章。

在这篇文章里黑格尔以思维与存在为主线,对康德不可知论的方法论根源进行了强烈批判。

其批判的视角、论证的方法既有积极卓越的哲学贡献,但同时又有诸多缺陷。

康德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是他二元论和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他产生不可知论的根本原因。

康德做出了物自体的假说,称在我们之外而刺激我们感官的客体为物自体,它是存在于经验之外,是超验的、无法认识的,认识只能达到物自体对感官刺激所产生的感觉表象。

康德就思维与存在问题设定了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即能够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以及不能把握、不能认识的彼岸的物自体的世界,这就在思维与存在之间划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

康德在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中阐释了这一思想;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必须是在我们心中,不是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性,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里的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

他认为理智的法则来自于理智对自然界的规定而不是理智得自于自然界,这样就从思维与存在的二元论走向了主观主义。

他在本质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不承认思维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认识与对象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

他认为过去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主张认识应当符合对象,但这种认识论却导致了失败;应将其颠倒,假定用对象来符合认识,但康德的这一认识论却成为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

他没有找到由感性到知性过渡和联系的客观基础,因此,既不能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片面倾向又不能廓清思维与存在的辨证关系,最终走向了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是辨证统一的,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他批评了康德将经验材料与知性概念截然对立的做法,认为康德机械的割裂了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只探求了认识进程的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
中国哲学体系。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诸多学派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政和道
德修养。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和礼仪来治理国家,提倡孝道、忠诚、诚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体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道家思想则强调“道”和“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道家思想反对权力和礼法,提倡自由、平等和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个人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重要思想流派。

墨家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兼爱主义,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公共利益等观念,反对战争和奢侈,提倡和平、公平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和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儒家和道家之外的又一重要思想流派。

名家思想注重辩证和争论,主张“名实”、“名教”、“名利”等观念,提倡
辩论和争论的精神,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又一重要学派。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众多学派和思
想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它涵盖了诸多学派和思想家,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它由孔子倡导并得以发扬光大。

儒家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其中,仁爱是重要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对他人的关怀和慈爱。

儒家追求和谐、稳定和秩序的社会,强调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发展自己并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等人主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有其本然的道,人们应当顺势而为,摒弃功利和欲望的追求。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道家倡导一种简约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一种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的哲学体系。

墨家强调爱与和平,主张以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

他们反对战争和杀戮,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

墨家也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公共福利,主张国家应当以民众的幸福为首要目标。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韩非子等人提倡,注重法律和秩序的维护。

法家认为,人类行为的规范应当建立在法律和制度之上。

他们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制度和法律来管理社会,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小派别,主要由荀子和韩非子等人代表。

名家思想注重人性的恶和功利主义,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外在的约束和教育才能实现道德的提升。

名家注重实际利益和功利主义的追求,强调利益的最大化和个人的成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伦理道德,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主义和无为而治,墨家注重爱与和平,法家倡导法治和秩序,名家思想注重功利主义和实际利益。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集结和传承,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深邃的思考和对宇宙、人生、道德等问题的思考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总结,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其核心理念是“仁”,强调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注重孝道、忠诚和诚实,强调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君子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提升社会的和谐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其核心概念是“道”,强调个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充实的内心和宁静的心态。

道家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相互适应,遵从自然规律,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原则。

道家主张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无不为、自由自在的境界,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个特殊派别。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爱和公平的理念。

墨子反对宗教迷信,强调爱与和平,主张人人平等,反对战争和压迫。

墨家思想提出了普世性的“兼爱”思想,认为积极行善和爱国利民是最高的道德追求。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实用主义派别。

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即以严明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来治理社会和国家。

法家思想强调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认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法家思想对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建设和行政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国家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个特殊流派,其主要关注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

兵家思想主张兵法和战略的运用,强调兵力、地形、情报等因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战争策略和战术原则。

兵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和战争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军事理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充满智慧和思辨,给予人们对生命、道德、社会和宇宙的思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智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学说崇尚仁爱、礼仪和忠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公平和互助。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社会秩序的核心价值观。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自由和无为而治。

道家学说将个体与宇宙联系在一起,认为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与自然相融合。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蕴含了许多关于个体发展和人生意义的哲学智慧。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注重实践主义和公平正义,强调助人为乐和克己奉公。

墨家学派主张坚持兼爱和排斥战争,反对社会不公和有害的社会习俗。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倡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重视法律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强调以法治国、以严明的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学派的理念对中国社会的管理和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 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由阴阳和五行所决定。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涉及到医学、农业、建筑等多个领域。

它培养了人们观察自然、理解世界的能力,为中国古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哲学思想丰富多样,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阴阳五行等多个学派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文化发展。

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哲学传统。

这一传统集中体现在儒家、道家和墨家等重要学派中,它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的核心观点是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倡“仁爱”和“和谐”,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认为,人应该以“仁”为指导,追求道德完善,并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相结合。

儒家思想提倡孝、悌、忠、信和礼节等道德观念,这些道德准则对中国人形成了深刻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另一重要的学派。

道家注重追求自然的真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即通过不争斗、不干预的方式来达到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

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主张追求“道”的境界,追求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超越个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真理,道家人追求通过自身修行去融入自然,达到身心灵的完整和和谐。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相对较为独特的一部分。

墨家的核心观点是“兼爱”,强调以兼爱原则来建立和谐社会。

墨家秉持着“非攻”的主张,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墨子认为,“兼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通过兼爱减少仇恨和冲突,人们可以和平地共处,实现社会的和谐。

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塑造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传承至今影响深远,激励人们追求道德完善与社会进步。

道家思想让人们更加关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墨家思想促使人们通过兼爱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冲突,建立和谐社会。

尽管这些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念仍然对中国人产生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孕育出许多深刻而卓越的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墨家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进行探讨。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中庸,强调个体应该以仁德为基础来维系社会和谐。

儒家提倡“君子”行为和美德,包括礼仪、忠诚、诚实等等。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教诲为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观念。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大流派。

道家强调追求内心的和谐和平静,崇尚“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思想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无形无息的力量——道,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和谐,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平衡。

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治”与儒家的“仁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学派之一。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并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

墨家提倡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主张道德和社会利益应相辅相成。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总结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最为激烈和多样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学派陆续产生并发展起来,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哲学思想。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进行总结。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道德行为。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和自我反省可以实现个人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和荀子。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道德经》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道的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和自我解脱。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公平和爱的普遍性。

墨家主张爱和利的平等,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倡导民主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墨家认为通过实施非攻和亲亲亲敌敌敌的政策可以实现国家的安全和和平。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和权力的集中。

法家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刑罚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强调以法治国,以法制约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商鞅。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注重言辞和辩论技巧的运用,强调辩论和争论的重要性,提出了独特的政治理论和教育观念。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和公孙衍。

6.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强调战争和军事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武力实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孙武和吴起。

7. 元亨学派:元亨学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派,强调人的本性和天命的关系,主张顺从天意。

元亨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庄和弥修。

8.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注重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阴阳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邹衍和东方朔。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简要总结。

这些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发展,相互影响和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多元体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哲学思想要点梳理

中国哲学思想要点梳理

中国哲学思想一.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哲学,西方文化的中心是宗教。

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总结,是对人类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思考。

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1. 天人合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1)天和人的关系是相通而统一的。

〈西周〉“天命论”〈春秋〉子产“天人相通”〈战国〉孟子“天人同流”〈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北宋〉张载“天人合一”(2)人道与天道即人世的道德原则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3)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注意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必须在道德上对得起客观世界。

2 内圣外王:讲人与社会的关系(1)概念“内圣”指人的修养成就,“外王”指在社会上的功用。

“内圣外王”指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最有资格为王。

(2)途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3)中国历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物几乎都按这种格式加以塑造。

二.诸子百家1.概念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

诸子指前秦至汉初,建立独立思想,树立专门学说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各个学派,古代常混杂统称。

据司马迁的解释,诸子百家的出现,表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在思考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现象,都在找寻天下太平、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立身之责,强国之策。

据《汉书·艺文志》载,号称“诸子百家”,实际上有代表性的是十家:儒—道—墨—法—阴阳—农—名—兵—纵横—杂家。

2.儒家思想1)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2)儒家的主张:治国以礼:礼乐治国,以求国家大同小康天下归仁:以仁义教导民众,以仁爱思想统治国家。

述圣传文:继承发扬传统。

3)孔子的思想(1)仁爱(核心,《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仁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首,仁的主要意思是“爱”(仁者,人也),《论语》中提出“道德上的君子和地位上的君子。

”(2)正名具体的事物要符合为其限定的含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认为,正名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功用,他在解释什么是为政之道时说,“政”来资“正”字,政就是要人们走正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是长期文明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些思想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及传统礼仪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用自然的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其中最著名的学说是《道德经》。

该书主张返璞归真,强调“无为而治”、“不争天下”的道路,认为人应该追求“道”的境界。

这一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哲学思想儒家哲学思想的重点是人的修养和行为准则。

儒家的核心道德观念是“仁爱”,即“以爱人”为立身之本。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主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这一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道德以及社会制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墨家哲学思想墨家哲学思想主张“兼爱”,认为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人们应该彼此关怀、互相帮助,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此外,墨家还提出了“非攻”、“尊师重道”等思想观点,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及政治制度。

四、法家哲学思想法家哲学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采用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

法家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严明的法律制度,通过适当的惩罚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维护。

该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是《韩非子》。

这一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兵家哲学思想兵家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孙子兵法》中,强调运用智慧和策略去打赢战争。

这一思想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军事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

同时,该思想观点在现代管理学、战略规划学等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中医哲学思想中医哲学思想认为,人类和周围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人的身体和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强调养生保健,主张自然疗法。

该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医药、养生、饮食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创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创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历史上始终占据水平较高的地位,被誉为世界文明的珍贵财富。

它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有很多,例如儒家思想的仁爱、礼教、孝道,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弱肉强食,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法家思想的重视法律制度等等。

其中,儒家思想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更是充满了智慧与哲理。

儒家思想的仁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仁者爱人,仁者以人为本,儒家主张君子以仁爱为中心,在教育中培养仁心、礼貌和爱好,以达到追求人类和谐的目标。

儒家思想强调,在实践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用心去关爱他人,塑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更是具有强烈的反叛性质。

道家主张不要为外界所束缚,要尊重自身的本性,并且要放弃对于人类社会的腐朽、规律化的陈腐观念,追求自由与自立。

在实践中,道家思想追求一种顺其自然的思想,即不控制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变化,而是遵循其自然规律。

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创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除了精致的哲学思想内容,还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创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学术研究、思想变革和文化创新。

其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不断转变与发展。

如在汉代时期,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之间的激烈争议达到了一个顶峰,并提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为丰富的话题。

此外,传统的思想体系在宋代中兴时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互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

其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思想变革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也蕴含着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和社会变革。

如墨子思想中强调兼爱,就在当时的庶民中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被大家所共同认识的道德准则。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道德经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道德经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道德经解读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它以简练、深邃、智慧的语言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真理和道德规范。

本文将对道德经进行解读,探讨其思想精髓。

道德经分为81章,涵盖了广泛的哲学主题,其中最核心的观念是“道”。

道被视为宇宙间的中心力量,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本质。

道无形无相,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它是宇宙运行的原则,人们应当与之保持和谐。

道德经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原则。

它认为人们应该放下私欲和功利心,顺从大道的运行。

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人们应该以顺其自然、顺从天道为原则,而非追逐权力和物质的满足。

无为而治并非不作为,而是指不逆自然之道,不强求,不妄为,以免逆天而行。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认为,只有不争不抗不强求,顺其自然地去追求和实践道义的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平静。

与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相反,道德经主张内心的宁静和谨慎。

只有内在的宁静才能够带来外在的和谐与安定。

此外,道德经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共生。

人不应该把自然看作自己统治的对象,而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生态观念,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道德经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哲学思想,如无欲则刚、虚无主义、平衡的观念等,这些思想都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细腻而复杂,在实践运用中需要深入理解和领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将这些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借鉴和指导。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道德经强调了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重要概念。

这些思想具有宏大的哲学深度和智慧,对于引领个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的发展方向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道德经,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智慧和和谐的路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要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要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要中国古代哲学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思想体系和丰富的智慧结晶。

诸子百家各自提出了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见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流派,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通过文化传承影响着现代世界。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分析各派思想精髓,并梳理其对社会、政治、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一是仁与礼的核心地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孔子将“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与“仁”相辅相成的是“礼”,指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秩序。

孔子认为,社会要保持和谐,必须遵循礼仪和道德标准,每个人都应在家庭、社会中履行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二是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

儒家提倡“仁政”,即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关爱百姓,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强调君主应通过道德感召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靠刑罚和暴力。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确了百姓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主张所有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

通过学习和实践,个人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道家思想一是“道”的核心思想。

道家以“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最高法则,认为“道”是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超越一切人类经验。

老子提出“道可道,非常道”,表明“道”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倡导无为而治,以达到与天地和谐的境界。

二是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老子反对过度干涉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政治统治,主张“无为而治”。

他认为,统治者应尽量减少对人民生活的干预,让社会按照自然规律自我运行,从而实现长治久安。

“无为”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强调顺应自然,不强制改变事物的发展。

三是崇尚自然与简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哲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并洞察其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建立和谐与稳定的秩序。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义即做正确的事,礼即遵循社会规范,智即追求知识和智慧,信即言行一致。

二、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家思想注重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无为而治。

这一理念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并在行动中保持自然的姿态。

道家思想提倡谦逊、自省和深思熟虑,以达到平衡和真实。

三、墨家思想:兼爱墨家思想强调兼爱的概念,即抱持对所有人的无私关怀和爱。

他们认为,通过兼爱可以建立和谐社会,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冲突。

墨家思想也提倡反对奢侈与浪费,倡导节俭和坚守简朴的生活方式。

四、法家思想:法治法家思想侧重于秩序和法治的重要性。

法家强调明确的法律条文和严格的惩罚来维持社会秩序。

他们认为,只有恰当的法律和公正的裁判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来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名家思想:名利观名家思想强调追求名声和利益。

他们认为,个人的成就和声誉是实现幸福的关键。

名家思想也着重强调个人才能和个性的发展,相信只有通过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地位才能获得满足和幸福。

六、纵横家思想:权谋纵横家思想关注权力和政治策略。

他们强调权谋和智略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纵横家主张政治技巧和实用主义,他们认为掌握权力和善于运用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帮助塑造了中国人勤奋、尊重和谦虚的品质,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这些思想哲学也为中国人提供了指导和价值观,成为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依靠和支持。

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

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六大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核心观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治。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之道,主张以礼治国,倡导孝悌忠信等美德。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对社会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提倡兼容并包的爱,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法家思想注重法制和政治管理,主张法治和严格的法律制度。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名家思想强调言论自由和批判精神,提倡辩论和争辩,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兵家思想注重军事战略和战争理论,主张“以战止战”,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六大学派的思想体系,每个学派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哪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

先秦儒家学派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程朱理学等代表人物。

孔子注重“仁”与“礼”的实践,强调道德修养与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孟子着重强调人性本善,提倡天人合一的道德观;荀子则注重人性的善恶混杂,主张通过教育来纠正人性的过失;程朱理学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以实现人的道德完美。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无为的生活哲学,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先秦道家学派主要有老子、庄子等代表人物。

老子强调“道”的存在和大道至简的理念,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自由自在的境界和“背离尘俗”的生活方式。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和尊王敬义。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兼爱”来实现和平。

他还强调了“非攻”和“尊王敬义”的重要性,倡导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公平社会。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以法制和权力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主张严格的法律和强有力的政府来维护社会秩序。

先秦法家学派主要有韩非子、商鞅等代表人物。

韩非子提出了强权政治的理念,主张集权统治和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商鞅的变法思想则强调通过改革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强调言论自由和辩论的重要性。

名家学派主要有公孙龙、公孙、申不害等代表人物。

名家强调辩论和争鸣的方式来实现真理,反对权威主义和权势的滥用,主张为天下众人“言说利害”。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多个学派,每个学派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体系的传播和发展,为后来的哲学和文化积淀提供了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源远流长,包含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家的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并了解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和谐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道家强调追求自然与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生活,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谦逊、顺应自然的价值观仍然深入人心。

此外,道家的思想也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建筑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这与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忠诚、孝道等美德。

儒家认为,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对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儒家的核心概念是“仁”,指的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的价值观被广泛接受,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基石。

儒家的思想也对中国政治、教育和家庭观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互动,这与儒家的思想密切相关。

三、墨家思想:兼爱与非攻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学派之一。

墨家强调兼爱与非攻,主张人人平等,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的核心概念是“兼爱”,指的是对所有人的平等关怀和关爱。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主张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鲜明对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的思想也对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强调亲情、友情和社会公德,这与墨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法家思想:法治与秩序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学派之一。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一、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

儒家的代表性思想家孔子强调了仁爱、道德、尊卑有序等价值观,并倡导以家庭为基础建立社会秩序,强调家族和社会伦理关系的重要性。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本善,并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回归善性。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

道家的核心是追求道的真理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代表性思想家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强调通过超越个人欲望、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实现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自然同心以及淡泊名利,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流派。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的道德观念,并批评社会的不公正和战乱。

墨子提出了爱的概念,认为爱可以减轻人们的痛苦,并主张通过仁爱来建立和谐社会。

墨家思想对于古代中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观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以韩非子、李斯等人为代表的哲学流派。

法家思想主张依靠明确的法律和严格的管理来维持社会秩序,并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权力和效率。

法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有深远影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基础。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一个特殊的哲学流派,主要关注战争和军事策略。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书之一,强调战争指导原则和军事战略。

兵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国军事文化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多种流派,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也为后世中国哲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思想观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领域。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的理念。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责任。

儒家经典《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与道德观念,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参考依据。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道”的观念。

道教强调追求自然,弃绝功利主义和权势追逐。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抱怨,以认为万物都应平等对待。

墨家对于社会秩序、权力和战争等议题提出了独立的观点,在古代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提出了独立思考和辩论的理念。

名家主张以言辞和辩论为手段,追求真理和道德。

5.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为中心,通过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和政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战争和军事战略的重要性。

兵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强调以权谋和计策为手段,通过狡猾和权谋来达到个人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纵横家思想对于古代政治和外交战略影响深远。

8. 心学思想心学思想是明代王阳明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重视“致良知”和“格物致知”的观念。

心学思想强调人的内在本性的重要性,提倡实践与知识的相结合。

9. 何家思想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流派,对时间、空间和人类行为等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生活和存在的观点。

10. 陆玑学派陆玑学派是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提出了“格物致知”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思想精髓【思想哲学】第一部分:关于物质的定义和各家之见哲学应当证明和推论一切,而不应当局限于下定义。

尽管如此,为了弄清楚问题,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我不得不参考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希望从中得到启发。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针对俄国马赫主义者的。

全部自然科学只能描写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要素的复合。

这里明显的露出了马赫主义者的马脚,他们宣称物理世界即自然科学描写的对象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客观性是在主体性之下的,客观性依赖于主体性。

正如列宁所说,这(马赫主义者们的要素说怪论)是一种陈词滥调,早在1710年就已经被(贝克莱)发现了。

列宁的物质定义很好地摆脱了唯心主义的窠臼,首先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而不是意识,不是意识的创造物,对于意识,物质保持着它的独立性,不再以主体的尺度作为衡量客体是否存在的标准。

其次,这个定义克服了不可知论,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感觉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实现了主客体统一。

古往今来,哲学界始终在本体论上争论着,世界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者则持相反观点。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它的存在到底要不要意识的证明呢?这个问题反复纠缠着我。

列宁在《唯批》中有两次讲到物质定义,以上所提是列宁的第一次论述,从字面上看,三次提到感觉,感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感觉确证物质的存在,感觉是主体认识客体的媒介。

但我总觉得这个定义中包含着过于浓厚的人本主义或感觉主义色彩,主体的感觉掩盖了物质的客观,直观的感觉掩盖了能动的反映,孰重孰轻,似乎有点模糊。

物质作为客观存在,即使主体感觉不到它,它仍然是存在的,它存在的客观性、可靠性仍然是不容怀疑的,物质存在于感觉之外。

唯心主义者就是因为不相信感觉之外,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过于强调主观意识和感觉,认为存在即是被感知,心外无物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等等才陷入错误的泥潭而背离了真理的道路的。

让我们来看看相关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笛卡尔认为,现有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笛卡尔是个怀疑论者,他的怀疑是普遍的,被怀疑的对象与梦境事物有关,连不可怀疑的确定性也在被怀疑之列,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数学的观念。

笛卡尔认为,首先,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现象;既然我们有被感觉欺骗的经历,感觉之不可靠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笛卡尔并没有明确提到客观实在与感觉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是表明了他的怀疑,但他明确指出感觉的不确定性不能作为事物存在的佐证,这点是正确的,而他又说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并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事实上,笛卡尔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那么,从他这个伟大的命题中,我们知道我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要我思即我在思来确证的,‘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后来哲学家所说的反思意识。

但这只是确证了我的存在,那么我之外的存在是否真实呢,如何确证呢,笛卡尔没有说明。

为了达到真理的彼岸,我们继续求索,脚步停在了贝克莱的面前。

贝克莱把存在的意义限定于认识对象,然后用被感知来解释认识对象,从经验论的前提出发,合乎逻辑的得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结论,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否认未被感知的或物质的存在,感觉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他的追随者俄国的马赫主义者们,沿着祖先的错误继续向深渊滑进。

1883年,马赫在《力学》一书中重复同样的思想: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

世界是要素即感觉的复合。

为了继续寻求真理,我们不得不告别贝克莱。

在《唯批》中,列宁第二次给物质下定义:物质这个概念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在认识论上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

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就是说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比如电场,磁场,虽然我们无法感知它的存在,但并不因为他们在我们的感觉之外就否定其存在,因为物质的存在是不依赖于感觉的。

所以,我认为,在表述物质时,在表述客体的客观存在时,不要感觉,抛开感觉,不要意识,抛开意识。

但这只是在表述客体客观存在时才可以抛开主体的感觉和意识,在认识客体时则又必须要以感觉作为中介,以思维作为工具,由感觉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由思维而成的理性认识。

任何一个对象都有两个存在:第一个是直观的物理的存在,第二个是经过思维处理的意识的存在。

两种存在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内容却是一样的,指代同一个客体对象。

我们没有理由说,因为我们在思维着对象,感觉着对象,因而我确定对象是真实存在的;相反,在我思维之外的对象的存在则是不真实不确定的,值得怀疑的,这就回到了笛卡尔等人的怀疑论的队列中。

费尔巴哈就因此批判过唯心主义者们:如果人们毫不害臊地认为感性的物质世界来自思维或某种精神的意志,如果人们大言不惭地硬说事物不是因为存在才被思维,而是因为被思维才存在,那么,就让他们也毫不害臊地认为事物是由词产生的吧,让他们大言不惭地硬说词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有物,而物之所以存在倒是因为有词吧。

太经典的批判了,一位唯物主义者对唯心主义者们的犀利的嘲讽和一针见血的指责。

事实上,唯物主义者一贯坚持的并被科学所证明了的就是:物质不是大脑构思出来的,它的存在与意识和感觉无关,相反,感觉和意识倒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不是感觉和意识决定物质,而是物质决定感觉和意识,(物质)客体的存在不需要感觉和意识的证明。

第二部分:关于存在主义的联想以上的思索与探讨使我联想到了海德格尔,一位20世纪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颇有影响的德国哲学家,一个存在主义哲学的骁将。

在海德格尔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在、存在及存在者的论述,这些论述同样涉及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客观存在与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这里所提的存在与本文前半部分所探讨的存在内涵外延都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存在关注人的存在,以人为参照为核心,前半部分所提存在外延更广,指一切物质的存在,客体的客观存在。

因为本文研究客观存在与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希望有所启发。

之所以说存在主义以人为本,是因为他们认为本体论研究不能从作为实体存在的物质或精神出发,也不能从感性经验或理性思维中所给予的存在出发,而应当从先于和超越于主客,心物二分法的人的存在本身出发;本体论不应当做任何形式的实体论,而应当做关于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存在论。

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往往把孤寂,烦恼,畏惧,绝望,迷惘,特别是对死亡的忧虑等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在的基本方式,认为只有揭示它们才能揭示人的真正存在。

他们不关心人之外的存在,他们通过人的非理性心理体验确证人的存在,这有点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存在变成了我的存在。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他既反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也不同意完全拒斥本体论,他肯定哲学所应探索的只能是存在,因而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

那么,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的含义是什么呢?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确定存在者作为存在者的那种东西,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成为其自身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它是使存在者显示其为存在者的本源性的东西,因而与一切存在者相比具有优先地位。

他的意思似乎是,一切存在者必须存在才能成为现实的,确定的存在者,没有存在就没有存在者。

如同物质和客观性,客观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对物质起一种描述作用。

在这里,存在也应当是存在者的根本特性,存在是表述存在者状态的一个形容词。

但是,并非如我们所想,海德格尔否定了我们的假设。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本身并不是存在者,也不是一切存在者的族类的普遍性,不是对一切存在者的概括,因而不是某种抽象和绝对的存在。

存在成了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怪物了,它不是实体,不是描述实体属性的抽象。

我不由得困惑了,那么存在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呢?他说,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不是其他存在者之外的某种独立的东西,存在没有现实的,独特的规律性和本质,不能给它下定义。

但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总要能解释存在本身,而不论它是实体或抽象或别的什么。

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来描述存在。

他用现象学方法建立其本体论的突出表现就是把传统哲学所谈论的一切对象化的存在都还原为直接涌现、显示意义上的存在,即现象的存在。

在此,现象不是与本质想对应,作为本质的表现意义上的东西,而是真实的存在的本身。

他所谓现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

(现象学方法就是揭示存在者存在的方法)人的存在是‘天赋’的,即既有的,对之只需做出描述,而无需进行逻辑推论,为了达到人的存在,不能依靠认识手段,而只能采用直接显现的,阐释的,澄明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体验诸如忧虑,烦恼,恐惧等等,我忧故我在。

人的存在已经是事实,是不需要证明的,这里没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的争论,但是,描述的标准是什么呢,即现象的显现是否需要确证呢,是否需要有意识的能动的主体确证呢,因为毕竟只有人才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主体的感觉对于现象的显现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己描述自己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性不需要证明,这就是海德格尔的意思,那么凭什么说这感觉就是我的呢?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寻求答案,但他只是一面声称存在甚至人的存在是确定的,是客观的,也可以说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一面又试图运用现象学方法描述主体人的存在,而且人只有通过一些情感体验才确证自己的存在,问题变得混乱而复杂了,他这种欲说还羞,欲罢不能的暧昧,究其本源还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矛盾。

对于人类而言,世界是二重化的,主体和客体,物质和意识,哲学家们永远走不出这个围墙,在本体论意义上暂且不必考虑,即物质的存在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客观实在性是不需要逻辑证明的。

这与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有某种共同点,只是以前的哲学家们关注物质关注客观存在或称之为实体,人在其中的地位很低,而是作为对立面与客体对峙着,二元模式是哲学思维的牢固范式。

而且以前哲学家们重视本体论研究,现代哲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本体论了,而把视线转向了人,转向了人的存在,以人为本是一切行为的宗旨,这是一种方向的转变,也是一种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