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重金属土壤环境标准值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和农业活动的污染,已经导致了土壤环境质量的下降。

为了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土壤的功能和用途,制定出的环境质量标准。

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保证土壤的基本功能不受损害,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下面将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般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限值、土壤有机污染物含量限值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

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对土壤的生物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土壤重金属限值包括镉、铅、汞、砷等。

土壤有机污染物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或输入的化学物质,如农药、杀菌剂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会积累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土壤微生物活性是评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包括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等。

其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土壤的用途来制定。

土壤的用途分为不同等级,包括农田用地、园林用地、建设用地和保护用地等。

不同等级的土壤用途对土壤环境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农田用地来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而对于建设用地来说,需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以避免对建筑物和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最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以适应当地的土壤特点和环境需求。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也存在差异,但一般都是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以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标准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标准

农⽥⼟壤重⾦属污染管控标准
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农⽤地⼟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试⾏)(征求意见稿)》,替代现⾏的
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
风险管制值。

《⼟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新标准制定了农⽤地⼟壤污染风险管控两级标准:风险筛选值
以此为依据,按照⼟壤中所检测出的污染物含量,酸性、中性、碱性农⽤地将明确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类、严格管控类共3种类型。

农⽤地实施3级分类管理
⼟壤重⾦属明确限量指标
当前,农⽤地⼟壤重⾦属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

其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主要是镉、汞、砷、铅、铬;影响农作物⽣长的污染物主要是铜、镍、锌。

现⾏《⼟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壤污染物指标有10 项,包括8 种重⾦属(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和2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

⽽在新标准中,增加了致癌物---苯并[a]芘指标作为选测项⽬。

在新标准中,按照农⽥⼟壤pH的不同,分别规定了不同重⾦属的污染风险筛选值、污染风险管制值。

整体来看,⼟壤酸性越强,所限定的污染风险筛选值、污染风险管制值愈加严苛。

以pH低于5.5的⼟壤为例,重⾦属镉的限量指标为0.3mg/kg,远低于pH超过7.5的碱性⼟壤。

有机肥标准
有机肥、⽣物有机肥标准均规定了重⾦属砷、镉、铅、铬、汞的限量指标。

有机肥中所有重⾦属限量指标仅能够国家现有的有机肥、⽣物有机肥标准
满⾜碱性或中性⼟壤中的要求,可划分为“安全利⽤类农⽤地”类型。

但在酸性⼟壤中,重⾦属镉的限量指标⾼于污染风险管制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标准值确定: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趋势,确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和评估指标
• 标准修订与完善: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科学性: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政策法规制定: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 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
•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公开土壤环境质量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与修订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1995年,中国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2018年,中国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与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准中对铅的浓度限值要求较严格
• 实施方式的差异: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如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启示
•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国内外标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标准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 制定具体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 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

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

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
土壤中的重金属环境元素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高毒性金属元素,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
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大多数自然条件下,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这种含量
被称为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

而正是这些元素的存在,导致了自然土壤环境中含有
一定量的有害物质。

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必须对不同区域和土地类型土壤
中的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评估。

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的研究对于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评价土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土壤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类型、地质体质等因素,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
型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制定区域、国家的土壤保护政策时,必
须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标准。

在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和土地利用情况,国家已经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及相关的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标准。

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土地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铬:0.45mg/kg~29.91mg/kg
这些土壤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数据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土壤
类型、土地利用情况、环境监测的准确性等因素。

总之,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土壤
重金属环境元素背景值的研究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减缓土地资源的损失,促进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标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自然资源,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进行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铬、汞等。

它们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富集会对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在中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和污染物质量限值。

其中,对于土壤中的六种重金属元素——镉、铬、铅、汞、砷和铜,规定了其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限值。

根据这一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未受任何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

而土壤环境质量限值则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最高容许含量,超过这个限值就属于污染。

除了国家标准外,各地区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制定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

比如,在农业生产区,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可能会更为严格,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管理。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管控,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和积累,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的风险。

总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加强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管控,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指标的筛选研究_章海波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指标的筛选研究_章海波
[7 ] [8 ] [9 ] 制定 , 荷兰的目标值和干预值 、 加拿大 的指 [10 ] 导值和澳大利亚的调查值 则同时考虑了人体健 康风险和生态风险, 德国的触发值和行动值则将人 [6 ]
体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饮用地下水三个保护目标 [11 ] 同时考虑 。在标准应用方面, 多数国家都有针对 英国、 加 工商业和居住场地的土壤环境标准; 同时, [12 ] [13 ] 、 、 拿大 德国 日本 和我国台湾地区 还制定了针 对农业用地 ( 或有作物种植土壤 ) 的标准。 我国目
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指标筛选的一个重要依 [14 ] 据是污染物的健康与环境效应 , 污染物的 比如,
http: / / pedologica. issas. ac. cn
3期
章海波等: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指标的筛选研究
-1
431
和地区的 土 壤 环 境 标 准 中 重 金 属 指 标 比 较 发 现, 砷、 镉、 汞这三种元素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标 准中均被列为其中的重金属指标, 成为全球关注的 重金属污染物。 澳大利亚土壤环境标准还分别对 有机汞和无机汞制定了标准。 这三种元素的共同 特点是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都具有极高的毒害 性。砷和镉均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 IARC ) 定为 1 类致癌物质, 即确定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 砷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目前有 70 多个国家 1. 4 亿人受到饮用水砷污染威胁, 中国也是砷污染 [15 ] 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 土壤砷可被水稻吸收并 在籽粒中富集, 导致食物链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 土壤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业“三废 ” 排放、 磷肥和 有机肥施用等。1955 年至 1972 年发生在日本富山 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事件就是由于当地农田土 壤受到炼锌厂污水污染, 产生大量“镉米 ” 被当地居 民食用, 成为 20 世纪世界闻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也 因此使土壤镉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 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制定稻米镉标准 为 0. 4 mg kg

土壤环境污染评价

土壤环境污染评价

《土壤环境学》实习报告(一)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二〇一六年一月某一地区一般农田土壤环境污染评价一、数据实测根据老师给出资料,可知,经调查该地区主要污染物为镉、汞、铜、砷,且该地区土壤pH值为6.7,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见表1)。

表1 某一地区一般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浓度二、评价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2)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三、对该地区的评价比较该地区农田平均浓度可知,土壤中镉、铜都超过了二级标准,达到了三级标准,砷甚至是超过了三级标准,都属于严重污染状况;而贡虽属于二级标准,但其浓度与三级标准的下限十分接近,污染也较严重;pH值为二级中等。

可推测该地为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污染,部分尤其是镉与砷污染较为严重。

四、污染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等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上两种方法均能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但无法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判断表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情况,地累积指数法注意到了这个因素,弥补了其他评价方法的不足。

对于该地区一般农田土壤的环境污染评价,本人想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进行评价。

(一)单因子指数法计算方法:Pi=Ci/SiPi——污染指数Ci——污染物的实测值Si——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单因子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见表3。

表3 单因子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经计算,可得该地区农田单因子评价结果见表4。

表4 某地区一般农田土壤单因子评价结果由该评价结果可知,该地区一般农田土壤中镉的单因子指数属V 级,属重度污染。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重金属。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
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通常包括铅、镉、汞、铬、镍等元素。

这些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危害,甚至对人类健康
产生影响。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规定了土壤中允许的重金属含量限值。

比如,对于镉的限值为1.5
毫克/千克,对于铬的限值为150毫克/千克,对于镍的限值为60毫
克/千克。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防止重
金属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除了中国国家标准,国际上也有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比如,欧
盟委员会颁布了《土壤质量指导》(98/83/EC),其中规定了土壤
中镉、铬、镍、铅等重金属的最大允许含量。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也发布了《土壤质量标准和指南》,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
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
的。

只有及时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土壤和人类健康。

因此,各国都建立了相关的监测体系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土壤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是保护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依据。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指南,以规范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加强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评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中六价铬 标准值40-50

土壤中六价铬 标准值40-50

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的六价铬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含量对土壤的肥力、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土壤中六价铬的标准值进行讨论,并对六价铬的来源、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土壤中六价铬的来源1.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工厂都会排放含有六价铬的废水,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升高。

2. 农药残留一些农药中含有六价铬,长期使用这些农药会导致土壤中六价铬含量超标。

3. 垃圾填埋一些含有六价铬的垃圾填埋在土壤中,逐渐分解释放出六价铬,导致土壤中六价铬污染。

二、土壤中六价铬的影响1. 影响作物生长土壤中六价铬含量过高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逝去,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污染地下水土壤中的六价铬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资源,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3. 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中的六价铬会与其他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三、土壤中六价铬的标准值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xxx-1995)规定,土壤中六价铬的标准值为40-50mg/kg。

超过这个标准值就属于土壤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四、防治六价铬污染的措施1. 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管控,对排放到土壤中的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六价铬的含量。

2.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在使用农药时要按照规定用量使用,防止农药残留对土壤的污染。

3.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对含有六价铬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采取科学的填埋和处理措施,防止六价铬渗透到土壤中。

4. 土壤修复技术对于受到六价铬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

五、总结土壤中六价铬的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超标的六价铬含量对土壤、作物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的测试标准

土壤重金属的测试标准

土壤重金属的测试标准
土壤重金属的测试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如ISO)制定。

这些标准旨在规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评估土壤的环境质量和可能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测试标准:
1.国际标准:
•ISO 11466:2011 - 土壤质地分级系统中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氢氧化铵提取法
•ISO 10381-4:2003 - 土壤质地分级系统中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水溶液提取法
•ISO 11272:2017 - 土壤中铅、镉、锰、锌的测定- 火花原子吸收光谱法
2.中国国家标准:
•GB/T 17149-2017 土壤中砷、汞、镉、铬和镍的原子荧光光谱法
•GB/T 17151-2017 土壤中铅的原子吸收光谱法
3.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标准:
•EPA Method 3050B - 酸性消解,使用微波能加热
•EPA Method 6020A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4.欧洲标准:
•EN 13650:2001 - 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这些标准通常规定了样品的采集方法、试验室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规格和校准、质量保证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土壤重金属测试时,应当参考适用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土壤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铜、锌、镍等,它们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标准。

1. 国家标准。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的相关规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限值有严格的规定。

不同类型的土壤(农田土壤、工业用地土壤、建设用地土壤等)对重金属元素的容许含量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测。

2. 地方标准。

各省市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特点,制定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标准,以保障当地土壤环境质量。

3. 行业标准。

针对某些特定行业,比如农业、园林绿化等,也会有相应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标准,以保障相关行业的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二、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方法。

1. 采样。

在进行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要选择代表性好的样品点,避免受到外界污染的影响。

2. 样品处理。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干燥、研磨等处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检测方法。

常用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三、土壤重金属检测的意义。

1. 生态环境保护。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

2. 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引发慢性中毒等疾病。

3. 农产品质量。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四、土壤重金属检测的发展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精准、快速的检测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的需求。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这些重金属一旦超过一定的含量,就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和土壤质量标准分别为,铅(Pb)的背景值为35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200 mg/kg;镉(Cd)的背景值为0.3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0.6 mg/kg;汞(Hg)的背景值为0.15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0.3mg/kg;铬(Cr)的背景值为50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150 mg/kg;铜(Cu)的背景值为30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300 mg/kg;镍(Ni)的背景值为20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60 mg/kg;锌(Zn)的背景值为100 mg/kg,土壤质量标准为300 mg/kg。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植物毒性和环境毒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需要采取科学、严谨的方法。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测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除了监测和标准制定,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工作。

这包括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的治理,严格控制固体废物的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措施。

只有在源头上加强治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制定和监测工作对于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国标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国标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国标一、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应按照GB 15618-1995《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危害防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包括有铅、汞、镉、砷、铬、铜、锌、镍、铁元素,应按照标准中所规定的方法确定,其中铅、汞、镉、砷测定方法如下:1、铅、汞、镉、砷测定:(1)样品制备:土壤样品要求按照GB 4789.1-1997《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检验密闭械法检验程序》中第7.2.2节规定的方法消毒制备,采用活性炭净化法提取土壤中砷、镉、铅和汞,提取条件和提取物稀释方法按照标准中的要求,提取物接近浓缩。

(2)重金属元素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确定砷、镉、铅和汞的浓度,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水平如下:(a)石英柱温度要求:程序从60℃->70℃->80℃,步长为10℃,时间为3min;(b)检测气相吸收剂:以苯、苯乙烯作为检测气体;(c)光机:采用铱钌灯,电压32V,电流200mA;(d)重金属元素测定水平:铅(Pb)20-400 mg/kg,汞(Hg)2-50 mg/kg,镉(Cd)2-50mg/kg,砷(As)0.5-50mg/kg。

三、根据标准规定,《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危害防治标准》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

重金属元素含量按GB15619-1995标准中允许的土壤环境限量值来衡量,铅(Pb)400 mg/kg、汞(Hg)50 mg/kg、镉(Cd)50 mg/kg、砷(As)50mg/kg,超出该规定则视为重金属元素污染。

四、在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时,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测定。

操作中一定要学习正确的技术,并严格遵守操作要求;样品的采集、制备以及污染物的提取都很重要,尤其是土壤的消毒;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的使用和调试也很重要,要掌握其使用技术;最后,根据标准的要求来准确测定和判定,严格控制其质量,以确保土壤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1. 引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进程中,土壤质量对于保障农业发展、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旨在保护土壤质量,确保人民的生活环境安全。

2.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和影响重金属是一类具有较高密度和相对较高毒性的金属元素,常见的有铅、镉、汞、铬等。

它们通常来自于冶炼、矿产开采、化学品生产、废物处理等人类活动。

过量的重金属积累在土壤中,会对农作物生长、地下水质量、食物链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制定为了控制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其中包括了对11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限制。

这些重金属包括锌、铜、铅、镉、铬、砷、汞、镍、硒、锑和铊。

针对不同用途的土壤,标准规定了相应的容许限量。

对于一般农田土壤,铅、镉和砷的含量上限分别为110 mg/kg、0.3 mg/kg 和20 mg/kg。

4. 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并进行相应的治理措施。

农田土壤质量监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运用先进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数据,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

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过量含量的问题。

5. 对标准的深入解读5.1 限量标准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制定基于科学研究和大量实验数据。

标准的制定不仅考虑了农作物吸收和人体摄入的限值,还结合了土壤类型、地理特征和环境背景值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5.2 标准的比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属于相对严格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并在某种程度上要求行业和企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污染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污染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污染相关问题探讨聂静茹,马友华*,徐露露,付欢欢,马铁铮(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收稿日期:2013-06-14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农科教发〔2012〕3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GIS2012A02)作者简介:聂静茹(1991—),女,安徽东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研究。

E-mail:niejingru922@*通信作者:马友华E-mail:yhma@摘要: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168—1995)的颁布促进了土壤资源的保护、管理与监督,但由于时间跨度过长社会发展较快,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实际应用的需要。

本文概述了发达国家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指导值/筛选值,并总结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重金属污染;存在问题;修订建议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19(2013)06-0044-06Discussion About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in ChinaNIE Jing-ru,MA You-hua *,XU Lu-lu,FU Huan-huan,MA Tie-zhe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 :The formul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GB 15168—1995)has promoted the protection,management and supervi -sion of the soil resources.But the time span is too long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too fast,it is not satisfied the need of practical applica -tion at pres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existing questions on heavy metal standar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ent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in China.In addition,several proposals were given to the revision of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Keywords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heavy metal pollution;existing problem;revision proposal随着“血铅中毒”、“镉米超标”等污染事件的曝光,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国内外重金属土壤环境标准值比较1、镉及土壤环境行为镉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且具有极好的延展性。

镉的元素符号为Cd,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1,熔点为321°C,沸点为765°C,密度为8.65g˙cm-3(25°C条件下),257°C时的蒸气压力为1.0Pa。

镉主要用于各类产品的制造,包括镍镉电池(用量占83%)、染料、喷镀、塑料(PVC)耐光热稳定剂等。

地壳中镉的丰度估计值为0.11~0.5mg˙kg-1,镉与锌同属第II类副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具有相似性,地球矿物及环境中Zn/Cd含量比值在300以上,生命体中Zn/Cd比值为100或更低。

“七五”期间背景值调查表明,中国土壤A层镉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中位值、5%值和95%值分别为0.097、0.079、0.016和0.264mg˙kg-1,土壤C层镉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中位值、5%值和95%值分别为0.084、0.069、0.011和0.339mg˙kg-1。

土壤中黏土矿物、有机质等组分对镉具有吸附固定能力,多数土壤对镉的吸附率可达到80%~95%。

土壤pH值下降,镉的溶出量上升,移动性增强,易被作物吸收。

当土壤pH值为4.0时,土壤镉的溶出率可高于50%;而当pH值为7.5时,镉则很难溶出。

旱地土壤中镉化合物主要以CdCO3、Cd3(PO4)2和Cd(OH)2等形态存在,pH值>7的石灰性土壤中镉主要以CdCO3形态存在;水田土壤持续淹水并达到S2-形成所需的还原条件时,土壤中镉主要以CdS形态存在。

2、镉的生物富集效应土壤中的镉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后在农产品可食部位富集,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土壤中镉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加拿大研究者报道植物对镉的生物富集因子介于1.07~15.22之间,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对镉的生物富集因子约为8.30;英国环境署(EnvironmentalAgen-cy)用于外推土壤质量指导值的叶菜、根菜、球茎类蔬菜和木本水果对镉的生物富集因子分别为0.052、0.029、0.031和0.0014。

李志博等调查了浙江省富阳市某乡土壤污染状况,对78对土壤-水稻样品检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镉含量平均值为(2.13±3.46)mg˙kg-1,范围值为0.08~23.7mg˙kg-1,稻米中镉含量平均值为(0.47±0.55)mg˙kg-1,范围值为0.03~2.92mg˙kg-1,稻米镉含量超过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镉限量值(0.2mg˙kg-1),土壤镉污染严重。

研究者根据建立的稻米镉含量预测模型,推导出土壤pH值为5、6、7和8时基于GB2762—2012的土壤镉含量限值分别为0.55、1.03、1.95和3.68mg˙kg-1,基于稻米摄入风险的土壤镉含量限值分别为0.42、0.79、1.49和2.81mg˙kg-1。

赵勇等以郑州市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土壤〔pH值为7.11,w(有机质)为2.57%,阳离子交换量为9.13cmol˙kg-1〕为研究材料,开展了叶类蔬菜添加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镉含量分别从0.25增加到0.47和0.60mg˙kg-1时,苋菜中镉含量从0.083增加到0.28mg˙kg-1,油麦菜中镉含量从0.037增加到0.14mg˙kg-1。

根据GB2762—2012,采用模型预测的苋菜地和油麦菜地土壤镉含量限值分别为0.27和0.32mg˙kg-1。

3、镉的人体健康毒性长期暴露于镉可对人体肾脏和骨骼造成显著危害。

镉在人体内的代谢半衰期为10~33a。

国际癌症研究局(IARC)将镉及其化合物划为第I类“对人体致癌”物质。

加拿大政府将镉划分为第II类“可能对人体致癌”物质。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USEPA),将镉划定为“可能对人类致癌(B1类)”物质,提出人体经呼吸吸入暴露于镉的单位风险因子(inhalationunitrisk,IUR)为1.8×10-3(μg˙m-3)-1,根据人体暴露于镉引起蛋白尿异常的慢性毒性效应评估结果,提出摄入镉的参考剂量(refer-encedose,RfD)为1μg˙kg-1˙d-1(食物镉),上述毒性参数被USEPA用于土壤筛选值的外推。

英国环境署提出呼吸吸入镉的每日允许摄入剂量(inhalationtolerabledailyintake,TDIinh)为1.4×10-3μg˙kg-1˙d-1,经口摄入每日允许摄入剂量为0.36μg˙kg-1˙d-1。

荷兰公共健康与环境研究所(RIVM)评估认为镉没有确定性致癌效应,提出的用于土壤镉干预值制订的每日允许摄入剂量(toler-abledailyintake,TDI)为0.5μg˙kg-1˙d-1。

澳大利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方法外推得到的镉的毒性参考值(toxicityreferencevalues,TRV)为0.7μg˙kg-1˙d-1。

4、镉的陆生生态毒性土壤中镉的陆生生态毒性表现在对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等的危害效应。

林仁漳等采集南京市八卦洲蔬菜基地土壤〔pH值为5.3,w(有机质)为1.75%,阳离子交换量为21.38cmol˙kg-1〕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外源镉对小麦幼苗生物量、自由基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毒性临界点在3.3~10mg˙kg-1之间。

CAO等以长春市郊表层黑土〔pH值为6.76,w(有机质)为2.78%,阳离子交换量为28.6cmol˙kg-1,w(黏粒)为55.3%〕为供试土壤,开展了添加镉对玉米、大豆生长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镉对玉米根、茎生长的效应浓度(EC50)为183~344mg˙kg-1,对大豆根、茎生长的效应浓度(EC50)为150~225mg˙kg-1。

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壤〔pH值为6.43,w(有机质)为0.84%〕镉污染对苎麻的生长毒害效应,结果表明土壤镉含量为14mg˙kg-1时,苎麻地上部分生物产量降低20%,镉含量为100mg˙kg-1时,产量下降为对照的50%。

刘德鸿等以苏州吴江稻田黄泥土〔pH值为6.2,w(有机质)为2.65%,阳离子交换量为25.5cmol˙kg-1〕进行的室内模拟蚯蚓毒性试验表明,外源镉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lide)和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mi)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09~1138和708~1030mg˙kg-1。

赵俊杰等以南京市江宁区农田黄棕壤〔pH值为6.53,w(有机质)为0.69%,w(黏粒)为19.78%,阳离子交换量为8.95cmol˙kg-1〕,研究了镉对蚯蚓金属硫蛋白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经外源土壤镉(100和300mg˙kg-1)处理后,蚯蚓金属硫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00mg˙kg-1土壤镉处理7、14和28d后,金属硫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0、23.8和35.1倍。

VANGESTEL等采用人工土壤研究了镉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性发育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外源镉对赤子爱胜蚓生长的效应浓度(EC50)为33~96mg˙kg-1,10mg˙kg-1外源镉对蚯蚓性发育产生抑制作用。

SPURGEON等采用标准人工土壤(pH值为6.3,OECDNo.207)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外源土壤镉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产卵量的效应浓度(EC50)为46mg˙kg-1。

沈国清等采集上海市七宝镇农场表层土壤〔pH值为8.18,w(有机质)为1.62%,阳离子交换量为15.6mg˙kg-1,w(黏粒)为20.1%〕进行外源镉(10mg˙kg-1)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试验,结果表明外源镉处理后0~14d内对蔗糖酶表现为激活效应(活性最高为对照的127%),处理后14~28d内表现为抑制效应(活性最低为对照的约50%);外源镉对脱氢酶表现为处理初期(0~28d)激活、后期(28~49d)抑制的效应,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处理后第28天为对照的180%,在处理后第49天时为对照的20%。

陆文龙等采集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库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未报道)进行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群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镉浓度的增加(0、0.5、1、3、5、10mg˙kg-1),土壤呼吸CO2释放量总体上逐渐减少。

和文祥等以不同肥力的觩土为试验材料,研究镉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对于高肥力土壤〔w(有机质)为1.77%,w(全氮)为0.15%,w(全磷)为0.16%,w(碱解氮)为138mg˙kg-1,w(速效磷)为346mg˙kg-1〕和低肥力土壤〔w(有机质)为1.03%,w(全氮)为0.10%,w(全磷)为0.078%,w(碱解氮)为115mg˙kg-1,w(速效磷)为26.5mg˙kg-1〕,不同试验温度(20~60°C)条件下添加镉对土壤中脲酶的半数抑制效应浓度(EC50)为350~481mg˙kg-1。

HAANSTRA等研究了砂质土壤〔pH值为7.0,w(有机质)为1.6%〕、砂质壤土〔pH值为6.0,w(有机质)为5.7%〕、粉砂壤土〔pH值为7.7,w(有机质)为2.4%〕、黏土〔pH值为7.5,w(有机质)为3.2%〕和砂质泥炭土〔pH值为4.4,w(有机质)为12.8%〕中外源土壤镉对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土壤和粉砂壤土中镉的毒性最高,黏土和砂质壤土中镉的毒性较低,不同土壤中镉的效应浓度(EC50)变化范围为121~1798mg˙kg-1。

5、标准值调研分析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报告、互联网检索等多种方式,对16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共52个地区镉的土壤环境标准值进行调研,调研获得的土壤环境标准值信息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