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中的表现,离异家庭的学生虽然因父母关系的问题而成为特殊的群体,但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此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评判,不应因家庭关系的问题而降低心理健康的标准,为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情况,从多个方面来判断学生是否存有心理健康问题,以此为基础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处理,有效地改善离异家庭对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学习与生活活动中。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引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可以有效地针对学生情况来进行教育引导,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会使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自卑、孤僻、抑郁等都是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关注离异家庭学生所受到的负面影响,结合实际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作的角度入手,合理采用教育方法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离异家庭的学生可以健康成长。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第一,家庭教育的失当,目前在许多离异家庭中,存有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的情况,并且许多家长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存有极端情况,如有的家长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有的家长对孩子倍加溺爱、有的家长则过于苛刻严格[1],离异家庭家长的内部矛盾较多,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无法进行有效配合,再加上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使学生面临较大的压力,一些家长为了追求新生活而不愿意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孩子在家长的推诿中缺乏安全感且性格敏感,而这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导致学生极端性格的形成,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不良风气的影响,虽然现代人的观念逐渐开放,但是许多人在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时仍会抱有异样的眼光,尤其是亲戚长辈在生活中所给予的情绪反馈,如过度的怜悯会使本就敏感的孩子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并且学生已经对社会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存有情感空位的离异家庭学生来说,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更易对此类学生产生影响,在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极易步入歧途。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一、选题背景离婚是一件对夫妻和小孩的心理健康都会带来很大影响的事情。
离婚不仅对夫妻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家庭中的孩子来说,离婚更是一种心理打击,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克服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导致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提高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深入理解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成因,挖掘教育对策,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框架的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1.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幼儿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压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自闭症等症状。
心理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社交能力等方面,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导致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因素(1)心灵受创: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这样的家庭变故,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深刻的伤害。
(2)亲密关系中断:离异是家庭关系的中断,孩子与离开家庭的父母可以说是断了亲密关系,这种中断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不稳定状态。
(3)心理空虚: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会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而感到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4)社会环境变化:离异后,孩子的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朋友、老师、邻居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变化,很容易使孩子变得不稳定和脆弱。
3.针对性的教育对策(1)建立关爱亲子关系:家长要在家庭关系中创造一个平等、相互尊重、关注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受到心理伤害后,父母要尽力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提高孩子自身的信心和勇气。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孩子可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因为父母之间的冲突和分离会给他们带来不确定性和恐惧感;孩子可能会遭受心理创伤,尤其是在父母离异时受到伤害或被忽视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离异家庭学生可能面临身份认同上的困扰,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理解家庭、父母和自己的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1.2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比如适应能力不足、自我价值感下降、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和解决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学习成绩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不被理解,甚至产生自卑和抑郁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其与同学、老师及家人的关系,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
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体系存在不足和不完善。
家庭作为学生最基本的成长环境,应该为其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助力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提高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支持,对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离异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离异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困扰。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精品教育文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害身心。
”当然,伤害的程度和伤害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
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受损相对普通家庭严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自卑。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因此,害怕与同学谈起自己的家庭,害怕与同学接触,自卑感很强。
2.敏感。
因为心灵受过创伤,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更脆弱,防御心理更强,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儿,别人稍有“冒犯”,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刺狠狠地扎人。
3.抑郁。
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伤心痛苦,长时间闷闷不乐。
4.憎恨。
有的学生对离异的父母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及他们。
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
总之,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为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很多障碍,怎样绕开不利因素,在现有家庭模式中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呢?这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二、应采取的教育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1)“夫妻离异,孩子无罪”。
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夫妻大战”,既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更不要拿孩子撒气。
力求做到和平分手。
(2)为了孩子,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负责。
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不但要按排好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进步。
要经常和老师主动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XX学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当今社会,离婚现象日益普遍,有社会学专家统计: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离婚率以每年二百万对的速度递增。
日益上升的离婚率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异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孩子是家庭与婚姻的产物。
家庭离异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已日趋严峻,并对这些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如果引导不当,极有可能使他们未来的人生滑向深渊。
因此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那如何引导和教育好离异家庭子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父母离异对子女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离异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94%的离异家庭子女知道父母离婚后自己感到愤怒、痛苦,极易产生恐惧、羞愧和攻击性行为;96%的学生对父母离婚感到不理解,认为父母自私。
离婚子女一般都有情绪低落、烦躁、冷漠、孤独、受压抑的特征。
例如:一名班主任介绍,在开“感谢父母”的主题班会课上,班里一名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离异家庭学生,整节课始终低着头,表情很冷漠和痛苦。
92%的离异家庭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在集体活动中胆怯、懦弱、有自卑心理,生怕同学看不起自己。
父母在离异过程中,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受刺激,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父母离异后,孩子缺少父母一方的关怀照顾,深感压力大。
父母再婚后,有些学生不习惯新的家庭,背上包袱,学习精力分散;98℅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总体上低于完整家庭子女,且差异显著;离异家庭子女不仅在学习上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品德的发展,98℅离异家庭子女在品德方面表现差,与同学关系紧张的人数,高出完整家庭子女的1/4。
同时父母在离异过程的消极因素,为孩子直接提供模仿榜样,使孩子形成不良习惯。
离婚父母对子女教育态度也是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另一因素。
调查发现:30%的父母为了弥补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对子女百依百顺,百事包办。
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离异家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为了避免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要在全面了解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基础上,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保障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对策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学校与家长在把握子女心理情绪变化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离异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1.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感觉。
由于父母的争吵离异与分开居住,离异家庭子女内心大多经历了巨大的波动,所以他们内心有着较强的失落感与被抛弃感。
离异家庭子女会担心得不到父母的照顾与关爱而感到害怕,长此以往,离异家庭子女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甚至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焦虑感。
作为离异家庭子女的家长务必提高对这一个问题的重视,否则,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与孩子构建起亲密的关系,帮助缓解孩子的恐惧忧虑心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缺乏安全感。
通常来说,在离婚之前父母之间会经历感情破裂的阶段,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甚至会发生巨大的冲突争执,激烈的争吵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强烈的冲击,不少的家庭离异子女在这个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
此外,由于父母要面临婚姻的波动,往往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更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所以面对父母的无休止的争吵,大多数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然而,当父母离婚的结果摆在孩子面前时,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会开始忧虑今后人生,对人生充满迷茫。
3.愤怒心理与攻击行为。
许多父母离婚以后会忙于自己再生活工作中的问题,缺少对孩子的关心。
而孩子则会本能地认为之前原本安宁平静的、充满爱的生活之所以会变得遥远,就是因为父母和身边的人缺少对自己的重视。
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不安,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会更加的愤怒,对社会和父母充满恶意,孩子们的内心会变得躁动不安,不喜欢与人沟通,与人大打出手更是家常便饭。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离异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协议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导致家庭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观念的转变,离异已经成为社会现象之一。
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特别是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情感上的孤独感、焦虑和抑郁情绪,行为上的反叛和自卑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
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帮助这一群体的学生重建自信、享受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在家庭支持、合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以便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深入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成就。
通过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本研究旨在揭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离异家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幸福生活。
1.3 研究意义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离异现象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部分学生,也可以促进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心理压力大
离异家庭小学生面临家庭 破裂、父母关系紧张等压 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情感缺失
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离 异家庭小学生可能缺乏父 母的关爱和支持,导致情 感缺失。
学习困难
离异家庭小学生可能因为 家庭问题而分心,导致学 习困难,成绩下降。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家 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离异 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 生影响。
教育对策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可以有效地改善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样本量较小
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 无法完全代表所有离异家庭小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03
02
拓展研究领域
04
缺乏长期跟踪研究
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学校环境、同 学关系等也会对离异家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 响。
个人因素
个人性格、应对方式、自 我认知等也会对离异家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 响。
03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及影响
心理问题表现
焦虑和抑郁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因为他们可能担心父母的关系、家庭的经济状 况,或者担心自己被父母抛弃。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出问题,如注意 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家庭层面教育对策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 支持,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沟通与理解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摘要:小学时期是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
影响小学生心理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主观因素。
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根据心理影响的成因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必要心理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影响成因;教育策略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容易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地方,理应积极承担责任,组织各种教育力量,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心理教育,有效防止产生消极心理和认知障碍,有助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1、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理我班的一个离异家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而自己至亲的爸爸妈妈分开了,没法同时拥有爸妈的爱,自己的家不如别人幸福,因此在同学面前产生自卑、缺乏自信。
这些学生平时片言只字,甚至一言不发,上课不举手发言,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良好情绪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2、产生抑郁、不善交际心理我班的一个离异家庭学生,在其他孩子快乐玩游戏时,他一个人默默在发呆。
问他问题,他也是简短回答,脸上很少露出笑容。
这类学生表现为很少跟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没有知心朋友,把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活在一个人的世界,独来独往,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会把父母离异这件事情时刻放心上,对别人的帮助拒之门外,不轻易相信别人的友好和善意,不能和家长、老师、同学沟通。
3、产生放纵、形成任性心理有一个学生在父母离异后,跟父亲居住,上学经常迟到,用买早餐的钱买零食,上课玩其他东西,放学后经常在街上闲逛,不做作业。
这种类型学生自从父母离异后,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我行我素,自律性差,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学习遇到困难就放弃,意志力薄弱,精神涣散,无视管教,无心向学,成绩因此越来越差。
二、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离婚现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周围群众的议论,会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离婚夫妻在办理离婚期间大吵大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向对方施与暴力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其他人认为离异的家庭不能给予孩子健康的教育,有些家长不让孩子跟离异家庭孩子交往。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视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张中军(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初级中学)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300)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然而,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离婚率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父母离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处理不好、引导不当,甚至会引发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发展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发展情况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心理展开调查,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解决对策。
一、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养成。
同时,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坚强后盾,也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重要的引导与支持。
然而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畅,容易缺失父爱或者是母爱。
有的父母在离异之后经常会诋毁对方。
家长不合理的情感宣泄、不理性的处事行为,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更甚,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导致孩子性格偏激等。
同时,父母离异后,有些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生活环境需要学生重新适应。
父母离异可能带来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双重不适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的离异家庭学生还可能因为学校因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
比如,有些教师在了解了全班同学的家庭情况后,将离异家庭的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进行管理。
过度的保护或者关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呵护,但是如果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的话,有些学生会认为这种暗示性的保护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因而会产生叛逆心理。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内容和背景离异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在未达到约定的离婚年限或在未达到离婚协议中规定的离婚条件下,由于感情变质、互不信任、生活压力等原因而选择离婚,形成的一种特殊家庭形态。
离异家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大,不良习惯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小学生是家庭教育阶段的关键期,离婚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大,会引起他们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因此,研究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正确应对离异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离异阶段,促进其健康成长。
意义:1. 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 为离异家庭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改善其心理状态。
3. 加深对离异家庭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减少离婚。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1. 调查法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针对离异家庭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问卷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小学生的个人情况、心理状况以及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2. 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少数存在情况较为复杂的受访者进行访谈,建立个别深度交谈,了解更为详细的个人情况、心理问题以及发生原因等,为下一步的对策制定提供更为系统和详细的数据支撑。
四、研究计划研究时间:3个月。
研究步骤: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第二步:对离异家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少数受访者进行访谈。
第三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合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案,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离异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离异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的研究发布时间:2023-04-02T15:59:21.181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2月作者:唐丽蒋培德[导读] 教育始终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于学校教育来讲,离异单亲家庭与常规家庭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孩子没有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或是缺少父爱或是缺少母爱,都容易让孩子因生活在单亲家庭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将自身的教育作用充分展现出来,高度重视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身心健康发展。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当前离异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以及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有着积极作用。
唐丽蒋培德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柘园小学、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柘园小学【摘要】教育始终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于学校教育来讲,离异单亲家庭与常规家庭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孩子没有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或是缺少父爱或是缺少母爱,都容易让孩子因生活在单亲家庭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将自身的教育作用充分展现出来,高度重视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身心健康发展。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当前离异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以及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离异单亲家庭;小学心理问题;成因分析;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2-018-01引言近些年,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国民生活物质水平大幅度提升,对于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和重视。
由于现代人们的婚姻观念相较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离婚率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导致很多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这些孩子不能同时享受到父亲和母亲给予的关心和爱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同,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曾有心理学家把家庭喻为"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本身对子女的心理变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正由于不同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背景不同的家庭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状况。
然而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以离婚来解决夫妻之间的各种问题,尽管这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对他们的子女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大局部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在父母分开之后产生不同,因而对这些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也自然不同,要想走进他们,教育他们,首先必须真正了解他们,因为家庭离异对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根据对所带班级离异家庭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离异家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状况及表现:一、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有些生活在离异家庭里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无家可归”的,特别是离异后重组家庭,以为从此美满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的理想都成“泡沫”。
于是内心十分苦闷、沮丧、悲观、情绪低落,没有了常态家庭学生的那份热情,丧失了一切信心。
二、不思进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种学生以放任自由的家庭为多。
家庭发生变故后,一方面他觉得前途渺茫,学习上没有奋斗目标,丧失了上进心;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也不负责任,又不作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使这类学生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学习得过且过,成绩直线下降。
三、容易激动,想法偏激离异家庭学生局部行为固执,不愿意别人劝说,对他人缺乏信任,防范心理特别严重,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容易情绪激动,自以为是,过分敏感。
四、封闭自我,与班级同学交流过少局部离异家庭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
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人和事,从而不轻易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
除以上几种心理状态外,还有综合性的,即几种心理状态夹杂、成交叉性的,形成较复杂的心理。
当然,有的离异家庭中由于家长教育得法,催促、引导正确,子女的心理也能健康开展。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社区、亲戚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压力。
媒体影响
现代媒体对离异家庭的报道和舆论可能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不恰当的媒体报道可能导致小 学生的自卑和焦虑心理。
父母共同生活。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安全感缺失,影响心理健康。
02
父母情绪状态
离异后的父母可能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抑郁、焦虑等。这些情绪可
能传递给子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3
家庭教育方式
离异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如工作压力、经济压
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或忽视,影响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教育对策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影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 • 教育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 化,离异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 这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挑
战。
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层面的教育对策
提供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社 会支持,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等,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促进社区融合 社区应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 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离异 家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和资源。
小学阶段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分析
小学阶段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分析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离异家庭并不少见,因而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广为社会各界关注,小学阶段的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更应重视。
针对小学群体而言,当前并未有专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如叛逆、倔强及自卑忧郁等。
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剖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最终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离异家庭;心理问题;成因;策略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子女在仅有一方家长存在的家庭成长,便称之为离异家庭。
据有关研究表明,若想令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氛围至关重要,父母的关爱可给予子女安全感,进而促进其正常发展。
反之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子女的品德行为、心理状况等[1]。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当下社会风气及婚育观念的影响下,离婚现象较为常见,致使离异家庭学生明显增长。
加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情感问题将直接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稍有不慎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详情如下:(一)逆反心理据悉,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会表现为喜欢与他人作对,此情况在离异家庭是较为常见的,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最终使小学生缺乏安全感,甚至养成极端性格,希望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二)性格孤僻就实际情况来看,性格内向是小学阶段离异家庭学生的显著特征之一,将会在人多情况下表现出沉默寡言,对集体活动也漠不关心。
此外,一旦被人谈及家庭便会反感,进而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长此以往将无法融入当下社会。
(三)缺乏进取精神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难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逐渐便会存在厌世心理,对生活、学习都缺乏兴趣,对父母的规劝也会置之不理,甚至感到厌烦。
最终,子女与父母间会渐渐疏远,且长期受到低落情绪的困扰,无法培养进取精神及斗志。
(四)心理敏感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因而难以理解父母离异缘由,甚至对其中一方产生敌对意识,认为自己被抛弃[2]。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
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
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
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
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定期评估心理辅导的效果,及时调整辅导 方案,并给予学生和家长反馈和建议。
06
CATALOGUE
未来展望与建议
完善心理辅导体系
建立有效的心理辅导机制
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定期、连续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 们更好地应对家庭变化和情绪波动。
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
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 ,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的内容。
02
CATALOGUE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压力与困扰
01
02
03
孤独感
离异家庭学生常常感到孤 独,因为他们可能失去了 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父 母陪伴。
焦虑和抑郁
由于家庭的破裂,他们可 能会感到焦虑和抑郁,担 心家庭的未来和自己的安 全。
缺乏自信
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们 可能会感到自卑,缺乏自 信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演什么角色。
责任不清
由于家庭的破裂,他们可能会感到 责任不清,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 么责任。
家庭规则混乱
由于家庭的破裂,他们可能会感到 家庭规则混乱,不知道应该遵守什 么规则。
03
CATALOGUE
心理辅导方法与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塑
帮助学生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 模式和情绪调节技巧。
行为激活
鼓励参与积极的活动,以增强自 尊和自信。
鼓励积极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与他们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05
CATALOGUE
效果评估与总结
效果评估方法
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以及社交能 力,以评估心理辅导的效果。
个案分析法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以了解 他们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
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
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
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
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
孩子处于父母婚姻危机中,没有人关心孩子的感受,给他们安全感,是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界定,离异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离异后又与他人结婚且与子女共同生活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学习的就是离异再婚家庭学生。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以及他们的自身的生活经历,都使他们具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合作意识差,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冲动易怒,闯祸打架;行为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个性内向,不合群。
离异再婚家庭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再婚,情况更为复杂,子女与后父或后母关系处理不好,问题可能会更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1、全面了解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及家庭情况(1)进行家访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父母离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父母再婚的情况等等。
(2)和离异家庭学生谈心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何种心理问题,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经历过父母离异之前的争吵、打骂,孩子目堵这些情景一般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对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许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顾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于新的家庭环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夹缝中,这让很多孩子都无所适从。
多数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
有的由于父母离异或再婚,孩子由祖辈抚养,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督促,溺爱放纵,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强等。
有的孩子虽跟着父或母生活,但由于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多疑,自以为是,如果不及时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会走上邪路。
因此,通过谈心,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看法、观点,显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师里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要对离异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可以进行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
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
”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离异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
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
部分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2、离异再婚家庭学生问题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识的残缺,教育子女的失误,不良的生活习惯,缺少父母的关爱等。
造成离异家庭学生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3、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1)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一阶段: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利用积极的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方法:心理测验、会谈、过程:1)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咨询过程中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当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时,一面倾听,一面给予同感的反应。
鼓励学生将无助、焦虑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来,以释放积郁在内心的不良情绪。
同时,适当运用“暗示”效应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在咨询过程中,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鼓励性的话语,形成尊重、接纳、关怀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的身体和情绪放松下来,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后来的咨询打好基础,当学生问及能否治好时,给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给予学生治疗的信心第二阶段:目标: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和家庭疗法等,运用认知重建技术改变学生对社会、他人和恋爱观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其正确、合理认知的良好行为方式。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绘画疗法、家庭治疗等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过程: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 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是对特定的不合理的认知的矫正,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技术,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适应性的态度。
绘画疗法: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
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绘画应用的是投射技术,绘画的语言丰富、内涵清晰。
通过绘画疗法,了解李某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发泄。
家庭疗法:家庭疗法一般是治疗者与当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谈话、示范或讨论。
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着各成员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所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安宁。
建议离异学生的父母在每周的周六,父母双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辞掉所有的应酬,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加强心灵沟通。
第三阶段:目标: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效果和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过程:(1)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离异家庭学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制定行为改变计划;(2)指出继续努力方向,建议继续保持咨询关系,2个月后联系汇报(2)做好离异家庭的父母工作(3)强化班集体的作用,增进人际交往(4)学会自我调节,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需要亲情,但教师不能替代父母,所以,当他们面对困境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增强自信。
在关爱和帮助的同时,所有教师都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认真研究诱发原因,有针对性进行辅导、矫正。
否则,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再矫正就费时费劲。
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研究的对象:调兵山市第七小学离异家庭学生(二)研究的方法:1、访谈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家访,与离异家庭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而总结一些个案特质。
2、探究法。
探索离异家庭学生代表性的个案,从而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个案特点。
3、调查研究法。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家庭、社会背景,分析和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
4、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离异家庭学生个案的研究,从而得出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四、研究实施步骤1、2016年4月----2016年7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进行调查研究;(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3)完成课题申报工作;(4)建立研究制度。
2、2016年8月----2019年7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实施方案。
(2)对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3)开展系列课题研讨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4)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5)调整修订课题实施方案,深化课题研究。
3、2019年9月----2019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学生成长个案等。
(2)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课题结题。
(3)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交流。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养,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员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中已有一定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3、申报的课题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并保证充足的时间研究。
4、学校给予本课题以充足的研究经费。
六、成果形式1、研究制度的建立;2、学生成长个案;3、优秀研究个案、分析报告、案例等;4、教师的论文、专著;5、课题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