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精度分析.

合集下载

通用红外测试系统的精度分析

通用红外测试系统的精度分析

第35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10月hdtaI蜘and L船er E ng i neer i I l g oct.20(}6、,r01.35Suppl e m e nt通用红外测试系统的精度分析李颖文,潘德彬,刘爱东,刘建东,王群,罗艳(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4)摘要:采用美国PI、Sal l t a B af bam红外和L uI l l i t ron的红外测试设备,进行系统集成,构建成了通用的红外测试系统。

它既能完成1024×1024元以下任意像元数的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参数的测试,又能完成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热像仪系统级性能参数的测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技术的先进性。

中波红外热像仪的测试结果N E TD=15.8m K,与cE D I P的结果15.13m耐目差0.67m K。

测试精度为±1.49m K。

长波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测试结果N ET D为26.47m K,与Sof hdi r的结果24.43m耐目差2.04m K,测试精度为±1.63m K。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热像仪;测试;噪声等效温差;精度分析中图分类号:n忆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6)增E-0271-04A ccur acVanal V s i s of uni ve r s al i nf l r ar ed t es t s ys tA C C U r aC y anal ySl S0I U nl V er S a I l nI r a r en eSt SySI emUD e_bi I l,LI U~一dong,U UJi锄一dong,W A N G Q un,LU O Y.觚Y.m g-w en,PA N(H u azl l∞g R e∞ar ch I n s t i m t e o f El cc吣op廿cs,w uh柚,ol i IIa)i nteg眦d t o be aA bs t r act:PI一7700of P I com pa ny,R1限-3000of SB瓜aI l d SV S一2000D of L ul Il i廿on a r euI l i ver s al i nf两.ed t es t s yst e m.I t caI l t es t t he M W and L,W f bc al pl ane a rr ay det ect o r aJl dⅡl e珊a1i m a ger w hos e pi xelm e m a l i m agef is f or m at is1essⅡl al l1024×1024.I t is pr ac t i ca l and has a10t adV ant ages.7I、l l e t es t r e sul t of m e M WN ET D=15.8m K w hi ch is O.67m K l a唱er t haI l t h at of C ED I P(15.13m K)and t he t es t accur acy i s±1.49m K.7nl e t es t r e sul t of t he L W cool ed奴a1pl aI l e aⅡ甜det ect or i s卜订玎D=26.47m K w l l i ch i s2.04m K l arge r t h锄t t l at of S of hdi r (24.43m K)and t he t es t accur acy i s±1.63m K.K ey w O r ds:I I l fr.m甜;F0cal pl锄e ar r ay;,11l e加1al i m a gcr;Tes t;N0i∞equi V a l ent t em pc栩t l l陀di f fer ence;A c cur a cy anal ys eO引言目前红外焦平面阵列组件和热像仪性能评价存在许多难点:像元面阵越来越大,国内最大的探测器面阵达640×480,这要求高速信号的处理能力:红外焦平面阵列组件探测器的热灵敏度越来越高,最高的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组件的N E T D达13m K,对应于视频信号的电噪声为0.443m V,这对测试系统提出了很高的电收藕日期:2006-08.3l作者筒介:李颖文(1967.),男,湖北汉川人,博士,主要从事红外成像与红外测试技术面的研究.272红外与激光工程:光电子器件技术第35卷性能要求,同时也要求有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黑体,黑体的温度精度应该在3I IⅨ以下,需要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稳定在较高精度的水平,否则,难以保证黑体的正常工作。

测试精度分析part1课件

测试精度分析part1课件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对测试结果有影响,不适当的环境条 件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偏差。
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精度。经过专业培训和 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对测试结果的精度也有影响。如果样本不具代表性,那 么测试结果可能无法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
素方差分析。
机器学习方法
01
02
量机、朴素 贝叶斯等,用于分类问题。
聚类算法
如K-means、层次聚类等, 用于无监督学习。
回归分析
如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等, 用于预测连续值。
集成学习
如随机森林、梯度提升等,通 过组合多个模型提高精度。
人工智能方法
深度学习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学习和 分类预测。
测试精度分析part1课件
目 录
• 测试精度概述 • 测试精度分析方法 • 测试精度提升策略 • 测试精度应用场景 • 测试精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 案例分析
01
测试精度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测试精度是指在测试过程中测量结果 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它是衡量 测试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
案例三:人脸识别系统
总结词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分类器对人脸 图像进行分类,实现身份认证和识别。
详细描述
人脸识别系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通 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身份认证和识别 。常用的特征包括人脸图像中的眼睛、嘴巴、鼻子等部 位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信息。常用的算法包括支持向 量机、神经网络等。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将人脸图像分 为不同的人脸类别,并利用标注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 。通过测试集评估模型的精度和性能,不断优化模型以 提高识别准确率。

静力触探测试精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静力触探测试精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静力触探测试精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李雪梅(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 摘 要:介绍静力触探的工作原理,分析静力触探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静力触探技术标准》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静力触探;传感器;桥式电路;精度;对策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701X (2007)022*******收稿日期:2006210211作者简介:李雪梅(1971-),女,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岩土力学研究工作。

1 问题的提出静力触探是岩土工程勘察中一项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因其普遍适用性和有效性而在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广泛应用。

它适宜于软土、黏性土、粉性土、砂性土层。

静力触探的基本原理是将探头匀速压入中,通过力的传感器量测其贯入阻力,从而反映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数据,供评价地基土性质和基础设计之用。

该方法是通过经验统计的方法,建立贯入阻力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经验公式来确定。

因而触探头及传感器的精度是影响测试成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影响触探头及传感器的精度的主要指标:尺寸、起始感量、变形柱、电阻应变片、绝缘性、密封性、贯入速度等。

根据《静力触探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结合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测试精度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 静力触探工作原理将探头压入土中,由于土层的阻力,使探头受到一定的压力,土层的强度愈高,探头所受到的压力愈大,通过探头内的阻力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将土层的阻力转换为电讯号,然后用仪表量测出来。

为达到这个目的,涉及3个方面的工作原理,即材料弹性变形的虎克定律、电量变化的电阻率定律和电桥原理。

传感器受力变形,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如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弹性范围,其应变大小与土的阻力成正比,与传感器的截面积成反比,因而只要能将传感器的应变大小测量出,即可知土层的阻力大小,从而求出土的有关力学指标。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di = xi - x 平均偏差(d)是各次测定的个别绝对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即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用单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偏差表示。平均偏差没有 正负号。用这种方法求得的平均偏差成为算术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的另一种表示方式为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为变异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标准偏差较平均偏差有更多的统计意义。因为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 较大的偏差更显著地反映出来,能更好的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因此, 在考虑一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时,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其中:c2:加标样品测试值,ug/mL V2:加标样品体积,mL c1:未加标样品测试值,ug/mL V1:未加标样品体积,mL c0: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ug/mL V0:加入标准溶液体积,mL
本计算公式是基于加标样品和未加标样品的质量一致的前提,如两者不 一致,则应折算为一致的质量。
回收率的范围一般控制为70%-90%,根据项目的不同,由实验室技术 指导进行适当调整。回收率的测定结果记录在《回收率测定记录表》中。
8.标准曲线的回归
目的是为了确定未知浓度,其原理是测量值与标准值成比例,可构造二 元一次方程。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3.分析结果的报告 (1)例行分析
(2)多次测定结果 以算术平均值或中位置报告结果,并报告平均偏差及相对平均偏差。 中位值是指一组测定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时中间项的数值。
四、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
食品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有固定原因造成的,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 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这种误差的大小 是可测的。并且可以通过对照试验,空白试验、仪器校正等方法加以矫 正。根据来源,系统误差可以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实际误差和操 作误差四大类

脉冲激光测距机消光比测试系统精度分析

脉冲激光测距机消光比测试系统精度分析
0. 001
消光试验能见度 u ( V 2) / km
0. 0325
大气衰减系数 u ( Ψ)
0. 03
衰减器 u ( S 1) / dB
0. 15
时序增益测量消光比 测量消光比
u ( S 4) / dB
u ( S ) / dB
0. 35
0. 41
u ( y i)
0. 051
0. 014
0. 0006
estimated. According to uncertainty of synt hetic standard of testing extinction ratio , t he precision is distributed.
Key words : extinction ratio ; maximal measurement distance ; clock sequence plus ; attenuator
光 学 技 术 第28
200
卷第3 2年5
期 月
O
P
T
ICAL
TECHN IQU E VMola.y28 N20o0. 23
文章编号 : 100221582 (2002) 0320236203
脉冲激光测距机消光比测试系统精度分析Ξ
张庆生 , 沙定国
测程满足线性关系
, 且认为
Gmax G2
=
M2 = M rmin
K
=
30 0. 5
= 60 , 即有
S 4 = 10log10 K = 17. 781
(4)
得 S 的不确定度
S1 = S1 + S2 + S3 + S4
(6)

对OTDR测试精确度问题的分析

对OTDR测试精确度问题的分析
在背向散射信号曲线上, 幻峰滞后于其对应的真峰( 二次反 射峰滞后 于 其 对 应 的 真 峰 的 距 离 是 真 峰 到 测 试 端 OTDR 的 距 离), 如图 4 所示。城域光缆线路中继段大都很短, 在很多情况 下, 一个光传输系统的传输链路往往要跳过几个分局, 占用几个 中继段光缆。在跳接局内, 光纤传输链路一般是通过光纤跳线连 接, 每条光纤链路在跳接局内至少有两个活动连接器, 活动连接
应尽量采用厂商提供的折射率值。
3.2 OTDR 测量长度时的固有误差
用 OTDR 测试光纤长度时, 除了由于折射率选择不当产生
的误差外, 还有其固有误差。OTDR 的固有误差包括刻度误差和
分辨率误差, OTDR 的采样点数直接影响距离的分辨率。例如:
MW9076 型 OTDR 的测量精度为: ±1 m±3×测量长度×10-5±标识
OTDR 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测试内容是光纤长度测试和 光纤损耗测试。精确的光纤长度测试有助于光缆线路或光纤链 路的障碍定位。 光纤损耗测试能反映光纤或光纤链路全程或 局部的质量, 包括光缆敷设质量、光纤接续质量以及光纤本身质 量等。要分析 OTDR 测试精确度问题, 就要研究 OTDR 测试参 数的设置和技术指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掌握量程、测试脉宽、 折射率等的选择, 了解动态范围、盲区、死区、精度等技术指标的 意义。
图 5 幻峰的产生
表 2 OTDR 测试光脉冲宽度与盲区宽度对应关系
量程( km)

2.5

10
25
50
100
200
2500
光脉冲宽度( ns)
10
20
50
100
500
1 000
2 000

解读测试设备的精度指标

解读测试设备的精度指标

对于采用互感器的工频电机试验,由于互感 器检定规程已对相位进行严格规定,用户即便不 考虑相位指标,在功率因数较高的境况下,相位 的影响可以忽略,当功率因数较低时,可采用低 功率因数表提高仪表的相位精度,并采用更高准 确度等级的互感器,提高传感器相位精度。
《GB/T 1032-2005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 法》附录 A 中明确指出,功率测量的相角误差包 括:
0.08% (0.03%rdg +0.05%f.s)
0.1% (0.05rdg + 0.05%f.s)
0.58%
1.1%
(滤波器+0.5%) (滤波器+1%)
0.28%
0.4%
(滤波器+0.2%) (滤波器+0.3%)
0.04% (0.01%rdg + 0.03%f.s)
0.06% (0.02%rdg +0.04%f.s)
事实上,对于采用量程表示精度的仪表而言, 在量程范围内,被测值(真值)越小,读数越小, 相对误差越大,相对误差与真值的关系如下图, 图中,仪表准确度为 0.2 级,真值在量程的 1/128~1(0.78125%~100%)之间,为表示方便, Y 轴采用对数刻度,由图可知,当真值在量程附 近,最大相对误差接近 0.2%,真值在量程的 1/128 倍时,最大相对误差为 25.6%。
1)功率表电压线圈回路的相角误差; 2)电流互感器的相角误差; 3)电压互感器的相角误差。 附录 A 还对相角误差的提出了有效的修正方 法。 对于变频测试而言,互感器不再适用,选用 其它传感器时,必须考虑相位误差对功率测试的 影响。以霍尔电压传感器为例,其相位误差一般 不在技术文档中出现,但是,可以由上升时间 tr 或上限频率 fH 通过时域或频域分析进行粗略估 算。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施流程与精度分析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施流程与精度分析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施流程与精度分析摘要:近年来,无人机低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地面立体建模的效率,然而,目前地面立体建模中,由于缺乏对地面立体建模的有效控制,往往需要对地面立体建模中的像素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在地面上增大像素点的数目,从而造成了人工与经济上的双重负担。

为了提升无人机斜视影像的三维建模精度,本项目拟采用基于定高的层状基础,在不同的高程部位布设像控点,并以RTK测量得到的像控点三维坐标作为参考,实现三维建模。

与常规的像控点布设方式相比,像控点布设方式可以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可以为类似的测量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倾斜摄影;像控点布设;三维模型精度倾斜摄影是目前航拍技术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测量方法,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量,能够有效地实现高精度测量。

当前,在航行区内设置像控点是当前的主流方法,但这类方法要求野外工作人员到航行区内进行实地测量,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外业工作量。

在安装条件不佳时,还可能危及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介绍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技术成果,因为其在精度和效率上都具有显著的优点,所以在如今的社会中,被大量地应用在了很多的生产和建设中。

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倾斜摄影测量主要是在无人机设备上安装数据采集相机和探测传感器,对具有复杂形状的目标进行表面扫描和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

但是,随着无人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遥感和倾斜摄影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地融合,应对更为复杂的环境,从而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增强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了测量精度。

无人机的倾斜摄影测量是由无人机遥测和倾斜摄影测量共同完成的。

1.1无人机遥感技术即装备有发射装置的无人侦察机,在无线通讯的作用下,按照预先设定的飞行路径,对被测对象进行飞行、拍照。

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地物表面特征的快速、大规模采集,并将其传送给地物进行分析、处理和建模。

桥梁墩柱竖直度检测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桥梁墩柱竖直度检测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风力在2级时,垂线的摆动幅度就达到
了 2 mm。因此,检测只能选在无风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还需 要将人员送到墩柱顶部,对检测人员的责任心要求较高,控制
精度比其他方法略差。
2经纬仪法
笔者以为使用经纬仪测竖直度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经纬仪瞄准墩柱顶部边缘,锁定水平盘后
旋转竖盘至墩柱底部,解锁水平盘,微调至瞄准墩柱底部边缘,
更加注重精度。本文通过对垂线法、经纬仪法以及全站仪平距
法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右益结论。
表1竖直度允许偏差
全筒竖H:度/m
5<H<60 H>60
允许偏差/mm <5
WH/1000,且 W20 WH/3000,且 £30
1垂线法
图1小的Ad代表的就是桥梁墩柱竖直度。
平距离和下部表面到垂线的水平距离.两者之差即为该测试部
不妨取测角中误差2",测距中误差0. 05 m,绘制等值线如 图3所示。
1 0.9 0.8 0.7 0.6 f 0.5
鰹 « 0.4
0.3 0.2
0.1
°
5
10
15 20 25
30
35
40
距离$/m
图3竖直度中误差等值图(单位:mm)
由图3可知,在角度小于1°、距离小于40 m的范围内,竖
直度检测精度优于1 mm。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经纬仪提供的“铅垂线”,用钢直尺量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 (2020)02-0260-02
桥梁墩柱的竖直度将直接影响到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因
此高效而准确的竖直度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学者对竖直 度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寇光明E总结了坐标法、垂线法、弧长

AMS 2750E系统精度测试解析

AMS 2750E系统精度测试解析

如 果 将 仪 表 类 型最 大 化 ,监 视 和 测 量 传 感 器 的要 求 再 严 格 一 点 ,
出 的 传 感 器修 正 系数 , 只能 使 用 最 新 的 传 感 器修 正 系数 。 ② 最近

就可 以免 除系统精度测试 。但是
可以 看 出 ,如 果 免 除 系统 精 度 测 试 其 实 成 本 是 比较 高 的 ,不 但 要 增 加 传 感 器数 量 和 类 型 , 同时 传 感 器也 增 加 了寿 命 要 求 ,平 时 还 需 要 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这 样 看 来
度值。
温 力学性 能 ( 如 高温 强度、持久 性 能、蠕 变性能 、高温疲劳性能
等 )之 间存 在 着 一 定 的关 系 ,可 以 被 当作 其 他 高 温 试 验 的预 选 性 试 验 而 受 到关 注 。
( 2 ) 不 能 合 并 的 修 正 系 数
包 括 : ① 以 前 采 用 的 是 为 调 整
S A T 偏 差 ,对 控 制 或 记 录 仪 表 的 内 部 修 正 或 补 偿 。这 些 内部 修 正 或 补 偿 已经 反 映 到 显 示 或记 录 的 温 度 值 ,不应 该 使 用 两次 。 ② 为
D一 I 检 测
A M S 2 7 5 0 E 系统精度测试解析
■ 刘俊杰
摘要 :AMS 2 7 5 0 改版 以来 ,很 多地 方 都进 行 了更改 ,作 为 高温测 量 的核 心 , 系统精 度 测试 更 改 的地 方还 是 值得 注 意 的 ,不
但要 求 的 更加 细 致 ,对各 个 方 面的改 进也 是 有 目共 睹 的 ,针 对 改版后 的 系统精 度 测试 进行 了分析 。
点讲就是对除 了只对设备超温报 警的传感器不用进行系统精度测

RTK测量精度分析

RTK测量精度分析

整数模糊度正确固定是前提
固定模糊度的时间和可靠性取决于四个因素
即接收机类型(单频或双频) • 双频RTK初始化的时间比单频RTK要短 所观测卫星的个数 • 解算时采用的星数越多,RTK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好 移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 •移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越近,其初始化的时间也越短 RTK软件质量 • 采用的算法越先进,初始化时间越短,可靠性越高
电台变频检核法
在一测区架设多台基准站,每台基站使 用不同的频点发射改正数据。流动站在 测量过程中同一个点选用不同基站的差 分改正数据测量结果比较可以有效的检 查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RTK数据精度分析
RTK的精度主要的指标是10MM+1PPM, 高程是20MM+1PPM.在实际工作中RTK 的测量有一定的随机性
RTK快速静态法
在做RTK的同时记录静态数据,事后对 外业的静态数据后处理获得高精度的坐 标值与RTK数据比较分析。两种作业模 式可以有效的检查RTK初始化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因此在做RTK测量的时候我 们需要做5-10分钟的静态采集。实际作 业时可以有选择的做部分困难地区的快 速静态。
复测比较法
-11
H
200
400
600
800
1000
系列1
从上面的三幅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 出来坐标的变化有一定的联动性,周围 的环境对RTK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RTK测量误差控制方 法
控制坐标转换精度 选好基准站 质量控制
• 通常采用已知点检核比较法、重测比较法和电台变频检核法等
控制RTK作业半径(5~10km) 卫星预报(选择PDOP小的时段进行) 避开电离层活跃的时间(12~16点) 选取标准精度高的品牌仪器 作业的规范性(对中,整平,量高等) 重复观测

空间充气可展天线反射面精度测试分析

空间充气可展天线反射面精度测试分析
l 形 。反 射 面 与 天 蓬 投 射 面 对 称 , 采 用 一 致 抛 物 面 , 8边 均 分 别 由 1 缝合而成 。 8片
发展 , 航天领域对 空 间天线 反射 面精 度提 出 了更 高要 求 , 其
中结 构 表 面 的 准 确 度 控 制 技 术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环 节 。空 间 可
度 等 一 。 美 国 N S 的 J L L G re公 司 、R AA P 、 ’ ad L C实 验 室 , 空 局 , 欧 俄 罗 斯 等 对 空 间 天 线 反 射 面 精 度 开 展 了 相 关 研 究 IJ 4。 N bus 研 究 了荷 载 、 界 条 件 对 形 面 精 度 的 影 响 。充 气 aoli 边
中 图分 类 号 :2 4 0 1 V 1 ;3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7 2 1 ) 8— 19— 4 10 0 0 ( 0 1 0 0 0 0
充气可展天线 因具 有重 量轻 、 收纳率 高 、 可靠 性 高和 费
用 低 的 显 著 特 点 正 得 到 广 泛 的关 注 。 随 着 宇 航 事 业 的 快 速
面 的分 瓣 裁 切 粘 合 成 形 法 是 用 预 先 裁 切 下 来 的 平 面 膜 片 拼 接 粘 合 形 成 设 计 的 构 型 抛 物 面 , 实 质 是 用 可 展 面 近 似 逼 近 其
非 可 展 面 …。
2 试 验 目的 及 方 案
2 1 试 验 目的 .
1 )采用相位和立体视 觉技术相结 合 的白光 扫描技 术测 量 , 确测定整体形面 , 精 检验设计方法 的有效性 , 价制作工 评
12 1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ht:/ cg jl evc r t / sb .o r r o / p ls n

静力触探测试精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静力触探测试精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所谓起始感量是 指某 一桥 路上 能够 显示 出可 辨值所 对
应的荷载。起 始感 量 和 额定 荷 载是 一 个 问题 的 两个 方 面。 《 标准》第 302条规定 “ 根据土 层性 质 和预估静 力触 探 .. 应 贯入阻力 ,选择分辨率合适 的静 力探头 ” 。触探 头的分辨 率 实 际上 是指在 某 一 桥路 下 ,受某 一起 始 感 量 ( 贯入 阻 力 ) 时 ,量 测仪器 能够显 示 的可辨 值 。在 设计 触探 头的 弹性元 件 时 ,为 了反映 贯入 阻力 最小 值 ( 可辨 值 )从 起始 感 量进 行设计 ,能够满 足这 种起 始感 量 的弹性 元件 ,在某 弹 性 限 度内所 能达 到 的最 大荷 载 ,应 是 探 头 的额 定 负载 。因 此 , 触探头 的起始感量和 额定 荷载应 适 合 出了明确的规定 ,具体规格见表 1 。 但是在实际检 测 中 由于摩 擦 等原 因 ,探 头的形状 、尺寸 会
发生不同的变化 ,如锥尖裂 口,摩擦 筒胀裂 ,表面积 减小

作者 简介:李雪 梅 (9 1 ,女 ,工程 师 ,大 学本 科 ,主要 17 一) 从 事岩土力学研究工作。
探的基本原理 是将探 头匀 速压 人 中,通 过力 的传感 器量 测 其贯入阻力 ,从 而反 映 出土层 的物理 力学 性质等 数据 ,供 评价地基土性质 和基 础设计 之用 。该 方法 是通过 经验 统计
的方法 ,建 立贯入阻 力与 土层 的物 理力 学性 质指 标 的经验
来 。因此静 力触探 就 是通过 探 头传感 器 实现一 系列量 的转 换 :土的强度一土 的阻力 ( F)一 传 感 器 的应变 ( e △ )一
从 而求 出土 的有关 力学指标 。 图 1 探 头的结构 示意图及传感器 电桥 电路 图

示波器进行时钟抖动测试的精度

示波器进行时钟抖动测试的精度

示波器进行时钟抖动测试的精度分析抖动是指数字信号中不期望的相位调制,同时也是衡量高速数字信号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现在各种通信标准都对通信设备的抖动的指标有严格的要求,各种总线的一致性测试中也会对随机抖动、确定性抖动、时间间隔误差、总体抖动等有要求。

示波器是很强大的工具,目前很多windows平台的示波器都提供了一些抖动分析的软件,可以提供直方图、时间图、抖动频谱、RJ/ DJ分解、浴盆曲线等一系列漂亮的测试报告。

但是事实上,很多用户在使用示波器进行精确抖动测量时却不能得到很好的结果。

比如明明要求被测时钟的抖动小于0.5ps RMS,实际测出来却是5ps RMS,数量级的错误使得很多用户开始怀疑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的可信程度。

这些错误结果的出现除了部分是由于对抖动概念理解不够从而设置错误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了解所使用的示波器的抖动测量能力,也就是您在使用的这台示波器究竟能测量到多小的抖动,以及和那些因素有关。

衡量示波器实际能测量到的最小的抖动的指标是抖动测量本底(J itter measurement floor)。

如果被测件的实际抖动小于示波器的抖动测量本底,这些抖动是不可能被测量到的。

抖动测量本底这个指标和示波器的采样时钟抖动、底噪声以及被测信号都有关系,其表现为示波器对测量结果增加的随机抖动的大小。

由于不同示波器厂商用不同的方法定义抖动测量本底,这就要求购买或使用示波器的工程师深入理解不同指标定义的含义。

通常用来衡量示波器抖动测量能力的指标有2个:固有抖动(Int rinsic Jitter)和抖动测量本底(Jitter Measurement Floor)。

这2个指标间有关系但又不完全一样,下面就来解释一下。

1、固有抖动示波器的固有抖动,有时又叫采样时钟抖动,是指由于示波器内部采样时钟误差所造成的抖动。

由于现在高带宽示波器的采样时钟频率都非常高,可高达80G/s或者更高,因此要保证每一个实际的采样点都落在其应该在的理想位置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ct和pt的试验精度测试标准

ct和pt的试验精度测试标准

CT和PT的试验精度测试标准一、引言CT(Current Transformer)和PT(Potential Transformer)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测量设备,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CT和PT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精度测试。

本文将就CT和PT的试验精度测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CT的试验精度测试标准1. CT的精度等级CT的精度等级通常分为0.2、0.5、1.0、3.0等级,对应着不同精度要求的电流测量。

不同精度等级的CT需要满足不同的试验标准。

2. CT的试验内容CT的试验内容主要包括额定负荷试验、变化负荷试验、短时电流试验、绝缘试验、热试验等内容。

这些试验内容旨在检验CT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CT的试验标准CT的试验标准主要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IEC60044-1标准和国家标准《电流互感器技术条件》(GB1208-2006)。

这些标准规定了CT的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试验参数和试验要求,是保障CT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PT的试验精度测试标准1. PT的精度等级PT的精度等级一般分为0.2、0.5、1.0等级,对应着不同精度要求的电压测量。

不同精度等级的PT需要满足不同的试验标准。

2. PT的试验内容PT的试验内容主要包括额定负荷试验、变化负荷试验、绝缘试验、热试验等内容。

这些试验内容旨在检验PT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PT的试验标准PT的试验标准主要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IEC60044-2标准和国家标准《电压互感器技术条件》(GB1207-2006)。

这些标准规定了PT的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试验参数和试验要求,是保障PT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CT和PT的试验精度测试实施1. 试验设备CT和PT的试验精度测试需要用到精密的测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数字电桥、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等。

航空重力测量的分辨率和精度分析

航空重力测量的分辨率和精度分析

举例
本次实验数据来源于大同航空重力测量.该实验区属 中等山区,范围1°40′×2°00′.测区东部地形起 伏较大,最高峰海拔2800m,西北部为丘陵,平均海拔 1000m,全区最大高差2100m,飞行高度上的重力异 常变化为 -50 ~ 80mGal.测区内已有高精度,高分辨 率的地面重力测量,向上延拓获得的参考值的精度优 于2.0mGal.飞行高度3400m的测线共30条,覆盖整个 实验区,相邻测线的间距5′.平均飞行速度360km/h.由 于飞行速度变化不大,此处侧重分析重力异常精度, 分辨率与所用低通滤波器的关系.
84070301班 84070301班 2008040703014 刘皓
本讲重点及摘要
航空重力测量分辨率与飞行高度的关系后, 表明对于300km/h的飞行速度和2.5km的飞行 高度在山区和平地可恢复的最小波长分辨率 分别为9km和14km,在此高度该频段重力异常 的衰减率约为50%.这里探讨了低通滤波器截 止频率对于航空重力测量沿线分辨率和精度 的影响,对于大同航空重力测量,滤波尺为 150.200.250s时.沿线半波长分辨率分别为 7.5,10和12.5km.
总结
航空重力测量可用于获取中高频的地球重力场信息,其实际可 获得的分辨率与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 率等有关,其所能达到的精度除取决于测量环境因素(如大气 湍流等)外,还与所用的低通滤波器进而与其沿线空间分辨率 密切相关.分析表明,对于2.5km的飞行高度和300km/h的飞行 速度,可获得满足大地测量应用要求的分辨率(如9km),若降低 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可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实际数据处理时, 采用不同的滤波器截止频率,交叉点重力异常不符值的中误差 (内部精度)是随之而变的,根据这种变化特性以及所需的分 辨率和精度,可确定合适的滤波器截止频率.如对大同航空 重力测量的基本要求是测定5′×5′网格平均重力异常的精度 为5~7mGal,此时选用200s的滤波尺度(截止频率0.005Hz) 是合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1
x
n
当n 时,x x0
第三节 标准偏差及其估计
一、标准偏差与测量数据的关系
等精度测量中:

(x x )
i 1 i 0
n
2
n


i 1
n
2 i
n
n
实际不可得:
无穷次测量
真值未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标准偏差()的特征
越小,概率密度曲线越陡,随机误差分
布越集中
三、标准偏差的意义
① σ的平方恰好是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之一(方差), σ本身又是f(δ) 的一个参数,故采用σ正好符合概率论原 理,又与最小二乘法最切合; ② σ对大的随机误差很敏感,能更准确地说明测量列 的精度; ③ 极限误差与标准偏差的关系简单 ④ 公式推导和计算比较简单。
四、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估计
概念:残余误差(残差)
Peters
极差
最大误差 计算简单快速,n可为1
最大残差 计算简单
第三节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合理 的测量次数
一、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x
方差定义
D( x) E ( x E ( x)) 2
i
n 1
2 i

ˆ 当n 时, i 1 i 1
n n
估计较准确,常用;n大时计算复杂
Bessel公式推导


i 1
n
2 i
i xi x0
xi x x x0 vi x
求和
n
ˆ
2 v i i 1
n
n 1
记 x x0 x 算术平均值的误差
定义:P9/P14 发现条件: 等精度测量 多次重复测量 仪表有一定的分辨力和精度
二、正态分布
( x x0 ) 2 2 2
1 f ( ) e 2
1 e 2
2 2 2
x x0
三、随机误差的特性
1.对称性
2.单值性 3.有界性 4.抵偿性
第二节 算术平均值与真值
P13 1-6
把以下实验数据修约至千分位:
2,, 6.378501, 5.6235, 4.51050
第二章 随机误差
主要内容 随机误差的发现、特性 随机误差的估计(正确度、精密度) 标准偏差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极限误差 合理的测量次数
重点:标准偏差、极限误差
第一节 随机误差与正态分布
一、随机误差的发现条件
vi xi x
残差代数和为0 方法:
1. 贝塞尔(Bessel)法 2. 佩特斯(Peters)法 3. 极差法 4. 最大误差法 5. 最大残差法
贝塞尔(Bessel)法
估计式: ˆ
(x x)
i 1 i
n
2
n 1
2 ( x x ) i 0 n

v
i 1
n
n
2
复习
测量的分类:直接(…);等精度测量
误差表示方法:绝对/相对误差;
示值/引用误差(仪表)
按测量结果准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等级的仪表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判别
P12 1-4 用一辅助信号源同时送入被检仪表 和标准仪表,得到示值分别为f0=100和 fa=99.8,问被检仪表的示值误差?若用 该被检仪表的示值f0=100去检验某器件 的信号输出fx=99.7,问该器件的示值误 差?
v
i 1 i i 1 n i i 1
n
n
n
x
x
v
i 1 i
n
n
n

i 1
i
n
vi n x
i 1
残差代 数和为0
x

i 1
n
i
n
i vi x

i 1 n 2 i
x
2 n i 1

i 1
n
i
vi x 2 x vi

5 i 1 2 n(n 1) 4 n(n 1)
i 1
v
n
i
v
n
i
不需计算残差平方根,运算简单,在 n大时适用
极差法
极差
w xmax xmin 估计式: ˆ dn dn
d n可查表
不需计算算术平均值,运算更简单, 在n<10时可使用
最大误差法
估计式:
1 ˆ max kn
max 为绝对误差,kn可查表
简单,n可以为1
代价高、有破坏性的试验中可用
最大残差法
估计式:
ˆ kn vmax
kn可查表,不要与最大误差表混
计算简单
四、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估计
概念:残余误差(残差)
方法:
vi xi x
各种方法 均假设随 机误差呈 正态分布 Bessel法 估计最准 确
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估计
(假设测量数据中只含有随机误差)
i 原因: i 1 lim 0,其中 i xi x0 由抵偿性,有 n
n
i
n
lim
(x x )
i 1 i 0
n
n
n
nx0 lim ( ) lim ( x x0 ) 0 n n n n
n
2
n
x
2

i 1
n
2 i
n2

i 1
n
2 i
vi
2 i 1
n
i
i 1
n
2
n


i 1
n
2 i
n
n vi 2
2 2 i 1
n

2
v
i 1
n
2 i
n 1
ˆ
v
i 1
n
2 i
n 1
佩特斯(Peters)法
估计式:
ˆ
2 i 1 i 1
n
n
n
vi n x
2 i 1
n
x2
2
n 1 n 2 2 ( i 2 i j ) n i 1 1i j
n
n很大, i j 0 近似
i 1
i vi
2 2 i 1 i 1
n
n
i
i 1
1. 贝塞尔(Bessel)法 2. 佩特斯(Peters)法 3. 极差法 4. 最大误差法 5. 最大残差法
方法
Bessel
特点 计算精度较高,计算复杂;速度有时 难满足快速自动化测量的需要
最早用于天文,计算较Bessle法简单, 速度较快,但计算精度较低,计算误 差为Bessel法的1.07倍,n大时适用 计算简单快速,n<10时可用

2 ( x x ) i 0 i 1
n
n

2 i i 1
n
n
σ反映等精度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相对于 真值的分散程度(精密度) 说明:
不是具体一个测量值的误差大小
但可认为同一等精度测量的值都属于同 样标准偏差的概率分布(称为“单次测 量的标准偏差”)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趋于采用作为评定随机误 差的尺度。这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