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文化

合集下载

山西晋祠的历史文化背景

山西晋祠的历史文化背景

山西晋祠的历史文化背景山西晋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

它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被誉为“岳阳楼北楼、黄鹤楼西楼、晋祠东楼”之一。

它是一座古代祭祀建筑群,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美的建筑风格、严谨的结构布局和精美的文化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一、历史文化背景山西晋祠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期,晋愍帝下落不明,这使得民间仍然保留着皇室的忠诚和敬仰。

因此,当唐中宗在位时,为了维护皇室荣誉和权威,他下令在当时的晋府(今山西榆次)建造晋祠。

随着时代的变迁,晋祠不断进行修缮和改建。

在明、清两代,晋祠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筑规模逐渐扩大,文化内涵逐渐丰富,并于清代被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此外,晋祠还吸收了多种文化,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建筑风格晋祠的建筑风格与唐代玄奘寺相似,以大量使用木质结构和雕刻工艺而天下闻名。

整座建筑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建筑风格的影响下,被分为不同的建筑部分。

其中,大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

大殿由一组三进式的建筑群组成,以前殿、中殿、后殿位于中轴线上。

三进式的建筑群共有59间。

大殿的主体颜色是红色,屋檐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毗连装饰,凸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此外,晋祠还有其他辅助建筑,如八仙殿、办公殿、钟楼、鼓楼、藏经楼等。

三、结构布局晋祠的结构布局非常严谨和精细,它的整个建筑群散布在一片约300亩的范围内,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

建筑群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整体上看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规律性。

在建筑的布局上,晋祠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线布局,呈现出严谨、对称、平衡的建筑结构形式。

大殿、八仙殿等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布局也非常合理,既展现出建筑物单体的独立性,又体现出建筑群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文化艺术品晋祠收藏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意义。

其中,蔡家岗玉石器、晋半点金、蒲州窑瓷器等艺术品是晋祠的珍品之一。

此外,晋祠中的文化艺术品还包括绘画和书法作品。

山西太原晋祠三绝介绍

山西太原晋祠三绝介绍

山西太原晋祠三绝介绍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街,是一处集中国古代建筑、书法和石刻于一体的文化景区,被誉为“历史的博物馆”。

晋祠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集中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晋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包括三绝,即“晋代建筑之芸、晋代书法之艺和晋代石刻之美”。

晋祠建筑精巧,堪称晋代建筑之芸。

它由诸多建筑群组成,其中以宫殿式建筑“太庙晋祠”最为著名。

太庙晋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建筑特点,兼具庄严肃穆与精美细腻之美,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主体建筑为“中型上殿”和“庙殿”两部分,中型上殿位于南侧,呈“山形”的牌楼、山门、台基等构成了它的主体,是天贶殿、王者会一殿等几座殿堂的前身。

庙殿则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和中心,是祭祀晋文公与晋武公的场所,主要由正殿、陪殿、正门和两侧的配殿组成。

整个太庙晋祠建筑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同时又表现出晋代建筑独特的精巧之美。

晋祠以晋代书法之艺而蜚声中外。

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等。

晋祠里陈列着他们的碑帖作品,以及其他当时书法名家的作品。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王羲之的作品,他是晋代书法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中,尤以《兰亭序》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

《兰亭序》是一幅非常长的行书,它以其洒脱自然、意境深远的风格,成为了后来行书的楷模。

在晋祠中,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些绝世书法的确切篆刻,感受到他们的独特之美。

晋祠的石刻艺术也是其一大可贵之处。

在晋祠内,可以看到一批晋代的石刻精品。

这些石刻包括门额石刻、楼栏石刻、墓志石刻等,以其雕刻精细、内容丰富而著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石门额,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作品。

石门额上刻有文字和花纹,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

这些石刻有的体现了晋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的展现了晋祠的辉煌过去。

石刻之美,不仅体现在刻画的纹饰精细,还体现在其具有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上。

太原晋祠景点介绍

太原晋祠景点介绍

太原晋祠景点介绍1. 晋祠的历史背景晋祠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著名文化景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祠庙之一。

它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晋祠作为晋文化的重要象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

2. 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位于太原市南郊的芮城县境内,距离太原市区约4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游客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驾前往。

3. 晋祠的建筑风格晋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整个景区由五大建筑群组成,包括门楼、前殿、正殿、配殿和后殿。

晋祠的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审美观。

3.1 门楼门楼是晋祠的入口,也是景区的象征性建筑。

门楼高大雄伟,门前有青石阶梯,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3.2 前殿前殿是晋祠的第一个主要建筑,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

前殿由大型青石砌成,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装饰艺术。

3.3 正殿正殿是晋祠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文化活动和祭祀仪式的场所。

正殿造型庄重,气势宏伟,内部陈设着很多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3.4 配殿配殿是连接前殿和后殿的建筑,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配殿的布局精心设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3.5 后殿后殿是晋祠的最后一个主要建筑,也是景区的结束点。

后殿宽敞明亮,供奉着历代的封建帝王和名人的神像和神龛。

4. 晋祠的文化价值晋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晋文化的独特风格和价值观。

晋祠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石刻、壁画、碑碣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4.1 石刻晋祠内保存着大量的石刻,这些石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石刻上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4.2 壁画晋祠的壁画非常有名,它们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壁画上描绘了古代帝王、名人和民间故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关于晋祠的描述

关于晋祠的描述

关于晋祠的描述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一座以纪念历代晋国文化的神庙。

晋祠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晋祠的建筑群主要包括皇帝庙、皇后庙、太庙和宗庙。

作为晋国的宗庙,晋祠是用来供奉晋国的君王、皇帝和贤臣的场所,以及祭祀先祖和神灵。

整个建筑群按照古代建筑规划,主要以大殿、前后廊、配殿和围墙构成,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的精华。

晋祠所供奉的君主和贤臣包括晋国开国君主晋文公、晋国着名将领晋平公等。

晋祠内有大量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如碑刻、石雕、瓷器、铜器、书画等,这些文物展示了晋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晋祠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宏伟的庙宇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宗庙建筑的代表之一。

每年的春秋两季,晋祠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祭祀,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山西省晋祠攻略

山西省晋祠攻略

山西省晋祠攻略晋祠位于山西大同市南郊,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作为山西省的重要旅游景点,晋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介绍晋祠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旅游攻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历史遗迹。

一、历史背景晋祠建立于公元384年,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皇帝司马懿和司马炎而兴建的。

晋祠不仅是晋国皇帝的陵寝,也是晋国皇帝祭祀的场所。

在晋祠建筑中,司马懿和司马炎被视为历史上杰出的皇帝,被誉为仁、勇、智、德四维之皇。

因此,晋祠成为了晋国的象征,也是山西省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建筑特色晋祠建筑群包括牌楼、大殿和神庙,整体风格兼具了汉、魏、晋、唐、宋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晋祠的建筑布局非常讲究对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晋祠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大殿。

大殿以悬山结构为特点,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层层递进,宛若悬挂在山腰之上。

大殿主体结构建于明代,精美的石雕和木雕装饰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之处。

另外,神庙是晋祠的核心建筑,供奉了司马懿和司马炎的神像。

神庙内供奉的神像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

三、旅游攻略1. 交通晋祠位于大同市南郊区,距离市中心约十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您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也可以打车或者租车前往。

公交车辆经过晋祠的频率较高,更为经济实惠。

2. 开放时间晋祠全年开放,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参观。

早晨和傍晚时分,山光水色特别美丽,也是拍摄照片的好时机。

3. 周边景点晋祠附近还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如云冈石窟、大同古城等。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合理安排行程,将这些景点一同游览。

4. 注意事项参观晋祠时,需要尊重神圣的场所,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请勿随意触碰和破坏建筑和文物,保持参观秩序。

在景区周边,可以找到一些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店。

您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纪念品留作纪念。

五、总结山西省晋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太原晋祠三绝

太原晋祠三绝

太原晋祠三绝太原晋祠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被誉为“晋祠三绝”。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太原晋祠的三绝分别是“建筑三绝”、“碑刻三绝”和“文化三绝”,下面将分别介绍。

建筑三绝太原晋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北方第一庙宇”。

它由三进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大成殿、东西配殿和后殿。

大成殿是整个晋祠的核心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气势宏伟,雄伟壮观。

殿内供奉着晋文公、晋文公夫人和晋文公的后代,是晋祠的主要祭祀场所。

东西配殿则是用来供奉晋文公的忠臣和后代,建筑风格与大成殿相似,但规模较小。

后殿是晋祠的最后一进,供奉着晋文公的后代和晋祠的历代祭祀人员,是晋祠的最后一站。

碑刻三绝太原晋祠的碑刻数量众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晋祠碑刻三绝”。

这三块碑刻分别是“晋祠碑”、“晋祠石经”和“晋祠石刻”。

晋祠碑是太原晋祠最早的碑刻,刻有晋文公的事迹和晋祠的历史,是研究晋祠历史的重要资料。

晋祠石经是一块巨大的石碑,刻有晋文公的家训和晋祠的宗旨,是晋祠的精神象征。

晋祠石刻则是太原晋祠最具艺术价值的碑刻,刻有各种花鸟、人物和山水等图案,形象生动,技艺精湛。

文化三绝太原晋祠不仅是一处历史建筑,还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首先,晋祠是晋文公的祭祀场所,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封建礼制和思想文化。

其次,晋祠是山西省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最后,晋祠还是一座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总结太原晋祠作为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它的建筑三绝、碑刻三绝和文化三绝都展示了晋祠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于文化爱好者来说,太原晋祠都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晋祠的历史文化意义

晋祠的历史文化意义

晋祠的历史文化意义
晋祠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古代建筑,建于北魏时期,始建于公元479年,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祠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之一。

晋祠是以晋文公世系为主要内容的庙宇,不仅是对晋国孝文公及其后人的至高祭祀场所,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胜,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晋祠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之一,历史上曾是京畿文人祭祀之地,著名文学家如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等都曾到此祭祀。

晋祠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展示了古代建筑的雕刻技艺、石柱的制作工艺以及壁画的绘制等多种艺术形式。

晋祠中的花鸟画和人物画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晋祠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晋祠建于公元479年,至今已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好的文人庙宇之一。

文人祠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而晋祠之所以能够保持至今,除了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因为山西人民在历经无数次战乱的历史沉淀中,对文化财富的珍爱和守护。

晋祠不仅是山西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晋祠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无疑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让它们为我们现代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山西太原晋祠的历史文化

山西太原晋祠的历史文化

山西太原晋祠的历史文化山西太原晋祠位于中国山西太原市,是一座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这座建筑群充满了悠久的历史底蕴,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晋祠始建于宋代,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了现代规模和格局。

它是为纪念晋国三代国君所建,因此得名为晋祠。

晋祠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门、前殿、主殿和后殿等,构成了完整的建筑系列。

这些建筑均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木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晋祠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晋国历代君主的牌位。

这些牌位是明代凭依皇权),用以祭祀晋国先后二十四位国君的名牌,是研究晋国历史的重要文物。

此外,晋祠内还有许多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卓越成就。

除了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外,晋祠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环境幽美,气势磅礴。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领略这座古建筑群的魅力。

在晋祠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的古建筑和景点,如晋阳湖、九曲溪等,这些景点与晋祠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祠的保存和传承非常重要。

目前,太原市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加强对晋祠的保护工作,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晋祠的知名度,促进了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总的来说,山西太原晋祠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古建筑群,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晋祠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晋祠不仅是山西太原的骄傲,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晋祠解说词

晋祠解说词

晋祠解说词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是中国古代祭祀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庙,也是晋国宗祠所在。

晋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晋祠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独具特色。

庙宇建筑以唐叔虞祠为主,配有东西配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祠庙建筑群。

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兼有唐、宋、元等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晋祠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晋祠内有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如碑刻、匾额、对联、壁画等,这些文物和遗产反映了晋祠的历史和文化。

在晋祠的内墙上,还保存着一些古代石刻,如唐代的《晋祠铭》等,这些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晋祠周边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在晋祠的周围,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瀑布、湖泊、山峰、古建筑等,这些景观和晋祠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

晋祠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晋国的宗庙所在,也是太原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之一。

晋祠不仅是晋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祠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代祠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历
史价值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来到晋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和自然美景,还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游体验。

介绍太原晋祠

介绍太原晋祠

介绍太原晋祠太原晋祠始建于公元507年,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朝时期石刻佛寺之一。

晋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名,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

晋祠的建筑群主要包括大雄宝殿、五百罗汉殿、玄妙观和八仙殿等。

大雄宝殿是晋祠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四柱三间式木结构建筑,檐角上方饰有精美的彩塑,彰显了北魏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教神像,佛像造型精致,栩栩如生。

五百罗汉殿是晋祠的另一个亮点,内有五百尊罗汉像,每尊罗汉造型各异,表情生动,栩栩如生。

这些罗汉像是用石刻而成,刀法独特,栩栩如生,展现了北魏时期石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玄妙观是晋祠的另一个重要建筑,建于北魏太和四年,是一座典型的木构建筑,保存完好。

观内供奉着玄妙观尊者像,是晋祠的重要文物之一。

晋祠还有一座八仙殿,供奉着八仙的神像。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晋祠的八仙殿是北魏时期的木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晋祠还有众多的附属建筑和文物,如钟楼、鼓楼、古井等,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古代寺庙建筑群。

晋祠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独特之处,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晋祠是北魏时期佛教繁盛时期的象征,寺内的佛像和石刻艺术作品展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水平。

而且,晋祠还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曾经有很多文人在这里修学和写作。

晋祠内的石刻碑文和楹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晋祠还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之一。

晋祠建筑群保存完整,石刻文物保存完好,为研究北魏时期的建筑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晋祠的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进行了修复和整治,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示给游客。

同时,晋祠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总的来说,太原晋祠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山西太原晋祠的介绍

山西太原晋祠的介绍

山西太原晋祠的介绍太原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晋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

晋祠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晋武帝司马炎而修建的。

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晋祠也被视为晋武帝的陵墓和纪念馆。

晋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壮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达400亩,包括正殿、东西配殿和后殿等建筑。

其中,正殿是晋祠的核心建筑,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陵墓所在地。

正殿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红色的屋瓦和彩绘的木雕为特色,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殿内陈列着晋武帝的塑像和文物,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晋武帝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除了建筑风格外,晋祠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而闻名。

在晋祠内,有着大量关于晋武帝司马炎和晋朝历史的展览和文物。

这些珍贵的文物包括石刻、书画、青铜器等,展示了晋朝的文化艺术成就和社会风貌。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了解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感受到晋武帝的伟大和晋朝的辉煌。

晋祠还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庆典的场所。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晋祠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纪念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日。

这一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信众前来参加。

在活动期间,人们会上香祭拜晋武帝,并观看传统的舞狮表演和民俗表演,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太原晋祠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还传承了晋朝的文化艺术成就。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晋武帝的伟大,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对传统文化有好奇心的游客,都能在晋祠找到自己的乐趣。

关于晋祠的历史典故

关于晋祠的历史典故

关于晋祠的历史典故晋祠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家族祠堂建筑群。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祠不仅是晋中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宗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晋祠的历史典故丰富多样,反映了晋祠的建筑风格、宗族文化和历史意义。

晋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23年,当时北魏孝文帝追尊他的祖父拓跋什翼犍为晋文公,命令在榆次修建家族祠堂,作为祭祀祖先和世袭家族权威的场所。

以后,晋祠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晋祠的建筑风格以明清两代的大型木结构建筑为主,融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晋祠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院,总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

其中,前院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中院是家族成员居住的地方,后院则是家族的祭祀和学习场所。

整个建筑群以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细致的雕刻工艺著称。

尤其是晋祠的木雕和石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除了建筑风格,晋祠的宗族文化也是其历史典故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祠作为家族的祭祀场所,代表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

在晋祠里,世袭家族的成员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和家族繁荣。

同时,晋祠也是家族成员互相交流、学习和传承家族文化的场所。

家族成员可以在晋祠内进行文化活动、读书写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晋祠的历史典故还可以从历史意义上理解。

晋祠所代表的是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和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祭祀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传统的重要方式。

晋祠作为家族祭祀的场所,承载了世袭家族的权威和荣誉,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晋祠作为中国古代家族祠堂建筑群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典故。

从建筑风格、宗族文化到历史意义,晋祠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晋祠的历史典故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晋祠风景区简介

晋祠风景区简介

晋祠风景区简介
晋祠风景区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是晋
国国君为祭祀晋国先祖而建。

其风景秀丽,文物荟萃,为中国古代园林之精品。

晋祠始建于春秋末年的公元前486年,是为纪念晋国开国
国君——晋国的始祖赵简子而建。

晋祠在唐代时就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晋祠古名唐叔虞祠,又名晋王祠、唐叔虞庙等。

据史书记载,晋水之滨有一座晋文公(重耳)的祠堂,即晋祠庙,又称晋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之君——晋文公而建的祠庙。

晋祠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殿、堂、楼、阁、轩等100余间,现存有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等主要建筑。

在这里不仅能使人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和风采,而且还可以看到我国现存最早的音乐舞蹈史诗《后汉书·西羌传》中所记载的“西羌之君”——羌王的陵墓
遗址。

晋祠内有众多的珍贵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已是“晋国风景名胜之地”。

—— 1 —1 —。

太原晋祠的介绍

太原晋祠的介绍

太原晋祠的介绍
太原晋祠是一座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古建筑群,建于明代,是祭祀晋国历代先王的祭祀场所。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祭祀大殿、寝殿、戏楼、配殿以及庭院等多个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晋祠的主体建筑是供奉晋国历代先王的祭祀大殿,大殿内供奉着134尊石雕塑像,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晋国历史上的先王形象。

祭祀大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官式建筑和庙宇建筑的特色,体现了古代晋国的建筑智慧。

除了祭祀大殿,晋祠内还有戏楼、配殿等建筑。

戏楼是专门供帝王观赏戏剧表演的场所,而配殿则是供晋祠内工作人员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严格遵循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等级观念和尊卑有序的思想。

如今,太原晋祠已经成为山西地区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2009年,晋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

晋祠简介介绍

晋祠简介介绍

旅游开发策略与措施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04保护优先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 护晋祠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多元化发展
通过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满足 不同游客的需求,包括文化体 验、休闲度假、户外探险等。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包括导游服务 、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等。
05
晋祠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类型与特点
自然景观
晋祠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包括山水、植物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 供良好的视觉体验。
人文景观
晋祠是山西省著名的古建筑群,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 殿堂、楼阁、亭台、石桥等建筑,以及碑刻、壁画等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
晋祠周边的民俗文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 艺等,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安全保障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包括景区安全、食品安全等。
06
晋祠保护与传承工作展望
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挑战
现状
晋祠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群,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目前,晋祠已经得到 了较好的保护和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文物本体保护不力、游客数量过 多等。
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祠文物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 染、人为破坏等。同时,由于晋祠的特殊地位和历史价值,保护难度也较大。
碑亭
晋祠内有许多碑亭,其中最著名的是“贞观宝翰”碑亭。该亭内陈 列着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钟楼和鼓楼
晋祠的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拜殿的左右两侧,为古代的计时和报时 建筑。
戏台
晋祠内有一座古戏台,是古代酬神演戏的场所,也是晋祠的一大特 色。

山西太原晋祠三绝介绍

山西太原晋祠三绝介绍

山西太原晋祠三绝介绍山西太原晋祠三绝,是指太原晋祠三绝文化景区三个独具特色的景点,包括晋祠木构建筑、汾湖秋色和石刻艺术,在山西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太原晋祠三绝。

一、晋祠木构建筑晋祠木构建筑是晋祠文化景区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

晋祠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原本是为祀奉太原地区的晋公廷,后来成为了晋代文化的象征。

晋祠木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晋祠内的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形式与风格。

晋祠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碑刻,记录了古代晋代的历史文化。

游览晋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古朴的艺术魅力,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二、汾湖秋色汾湖是晋祠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汾湖位于晋祠东南,是太原市最大的城市湖泊,在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上都具有独特之处。

尤其在秋季,汾湖的景色格外美丽,湖水波光粼粼,湖边的树木红叶满天,落英缤纷,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秋景图。

漫步在汾湖边,清风徐徐,湖水碧波荡漾,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此外,汾湖周边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秦始皇东巡行宫遗址、神泉湖和杨家岩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探索的机会。

三、石刻艺术晋祠文化景区的石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晋祠的重要景观之一。

晋祠的石刻艺术主要表现在石磬、石坛、石马和石像等方面。

其中,晋祠的石磬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由多块石头组成,形态各异,雕刻精细。

石磬的音色悠扬动听,被誉为“古乐之神”。

而晋祠的石坛、石马和石像也展现了中国传统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晋祠的石刻艺术是观赏和研究的宝库,为艺术爱好者和学者提供了极好的参考和探索空间。

总结起来,山西太原晋祠三绝是晋祠文化景区的核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丰富内涵。

太原晋祠简介

太原晋祠简介

太原晋祠简介太原晋祠,又称太原国粹祠,是史上最大的地方无字碑群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为太原的著名景点。

一、历史沿革太原晋祠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今天太原大明商街的宋代,当时已经修建了太原城楼,这里也是宋朝南渡、留禅院族之所。

至唐代,两宋遗迹已经发展到城镇规模,宋诗人王安石曾在此游历。

唐故宫、晋太原发展,唐宋后此地正式命太原晋国故都、中央政治文化中心。

而今,太原晋祠除了传承历史,也开展了新的文化活动,成为记忆太原晋文化的重要游览去处。

二、文化景观太原晋祠位于晋陵西山,四面山景叠翠,有“园中谐兮徐流水”的古玩家称叹。

其主要内容有“八大碑”和“九千碑”两个部分,八大碑为唐武宗李治题写的文景碑,九千碑则由宋代明文化家(士人)在太原故都废墟上刻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三、开发历史太原晋祠经历了几代的建设,发展到目前,晋祠已经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开发历程,其间经历着太原变迁的历史事件。

其中,唐朝的修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清朝以来,当地官府曾多次招募众多牙匠,将太原晋祠的碑文板重新翻刻,保存碑文。

到19世纪末期,户部将太原晋祠定为“全国文物珍品”,并且提出了把该祠补建成“中唐书院”;新中国成立后,又于1962年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迄今,太原晋祠已经保存完毕,已成为重要的无字碑文化遗产。

四、现状特色整体结构属法式建筑,体量雄伟,高低起伏,各条碑以灰墙为背景,墙外有磨石拱桥,富有江南水乡的秀极气息,是深受外来游客青睐的景点。

太原晋祠集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宗教价值为一体,是太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太原市的著名景点。

经过多年的保护,太原晋祠现已保藏完整,已成为保存优美文化底蕴和文明气质的历史遗址,其中古风碑、晋明元年碑、慈航碑等,更是太原古碑中的稀世珍宝,也是国内少有的珍贵资料资料史料。

山西晋祠简介

山西晋祠简介
对山西晋祠的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 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 发展特色旅游,突出地方文化和民间信仰特色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山西晋祠的文化价值与地位
山西晋祠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 祠内古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 雕刻艺术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晋祠是山西省的文化地标和历史名片
• 反映了山西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 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晋祠的祭祀活动和民间信仰独具特色
• 传承了古代皇家和民间的祭祀文化 • 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晋祠的壁画艺术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壁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宗教信仰等 • 壁画风格独特,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壁画艺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 可以看到古代建筑、服饰、器物等生活场景 • 可以了解古代宗教、信仰、礼仪等文化内容
山西晋祠的雕刻与壁画保护
晋祠的雕刻和壁画保护得到了高度重视
晋祠自宋代以来就受到皇家和地方政府的保护 -历 代皇帝都曾亲临晋祠祭祀
• 地方政府对晋祠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不 遗余力
现代,山西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 成立了晋祠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晋 祠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
03
山西晋祠的雕刻与壁画艺术
山西晋祠的雕刻艺术特点
山西晋祠的祭祀活动传统
祭祀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皇家祭祀、民间祭祀等
• 皇家祭祀:皇帝亲临晋祠祭祀,以示敬意 • 民间祭祀:当地百姓自发组织,祈求神灵庇佑

晋祠景点介绍解说

晋祠景点介绍解说

晋祠景点介绍解说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是一座以纪念晋国和晋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陵园。

以下是对晋祠景点的介绍解说。

1. 晋祠的背景和历史晋祠是为纪念晋国而修建的陵园,晋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七个封建王国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3年前后,持续至公元前376年前后。

晋国的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因此修建了晋祠来纪念这一重要时期。

2. 建筑风格和布局晋祠的建筑风格以古代中国的封建宫殿为主,整个陵园由大殿、祠庙和园林等部分组成。

大殿是晋祠的中心建筑,其正殿和侧殿以及殿前的广场都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祠庙部分是供奉晋国历代君王和重要官员的地方,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纪念。

园林部分则采用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了山水、亭台、假山等元素,营造了幽静而美丽的景观。

3. 文化内涵和展示晋祠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晋国历史的展示和解读,晋祠让游客了解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成就。

其次,晋祠通过展示晋国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传承和弘扬晋文化,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成就。

再次,晋祠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向公众普及晋国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4. 参观体验和旅游服务晋祠提供了丰富的参观体验和旅游服务,包括导览讲解、音频导览、多媒体展示、文物展览等。

导览讲解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晋祠的历史和文化,音频导览则可以让游客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和时间。

多媒体展示通过影像和声音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晋国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晋祠还设有文化商店,提供各种与晋国和晋文化相关的纪念品和艺术品,让游客可以购买并带走一份纪念。

5. 周边景点和交通指南晋祠位于太原市市区,周边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木塔寺、开化寺等。

游客可以在一天内游览多个景点,充分感受太原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前往晋祠的交通较为方便,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地铁以及出租车等。

此外,晋祠还设有停车场,方便自驾游的游客。

晋祠名词解释

晋祠名词解释

晋祠传承中华文化的宝库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一座古建筑群,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宗庙之一。

晋祠作为晋文化的象征,被誉为“晋文化的宝库”。

晋祠作为一座宗庙,最初是为了祭祀晋文公及晋国历代君主而建立的。

据传,晋文公是晋国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动了晋国的繁荣与发展。

因此,后人为了纪念晋文公的贡献,特地修建了晋祠,并将其作为晋国的国家庙宇进行管理。

由此可见,晋祠不仅是一座祭祀场所,更是晋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晋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它由五进殿堂组成,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泰和殿、明堂等。

整个建筑群严谨而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晋文化的特色。

此外,晋祠内还收藏了大量与晋文化相关的文物和书籍,如石刻碑文、金石铭文、古代文书等,它们记录了晋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为研究晋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晋祠作为晋文化的宝库,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晋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等。

晋祠作为晋文化的象征,承载了晋国君臣们对文化的崇尚和传承的决心。

晋祠的存在,使得晋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后人了解和学习晋文化,从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总之,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宗庙之一,不仅是晋国历史的见证,更是晋文化传承的宝库。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吸
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又称“龙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景物和小吃就更不用说了,“话说太原”将带驴友走遍龙城,带吃货吃遍太原,还会给大家讲述太原的风俗轶事,好了,开始说一说太原吧!中国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是因为出了多个皇帝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

赵宋王朝怕再有人起来与他们争天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烧了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晋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

传说中的:帝尧曾建都晋阳大禹曾建都晋阳周成王桐叶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史实: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汉景帝刘启出生在晋阳。

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封于并州,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

刘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

李存勖也号称“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太原简称“并”这你知道吧,大营盘那的并州路~~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79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时期,晋阳就成了全国13个州部治所之一,隋朝时晋阳在全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了!唐王朝发祥于晋阳,唐初先后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

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后晋后汉等都以晋阳为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之别称!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调雨顺。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

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

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

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

熙宁年间(1068——1077年)封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于北侧,形成今日格局。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

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之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

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

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

晋源,本为太原故治,唐尧始都于此。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因晋水而始名晋。

春秋为晋地,古称晋阳。

三家分晋结束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封建社会的两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由此发端,它不仅是远古张氏、王氏的开祖立姓之地,也是刘氏、赵氏、李氏的发迹之地。

有“唐尧之地”、“龙兴之地”、“三晋之源”之美誉。

区内文物景点星罗棋布,文化名人层出不穷。

晋阳人依赖于汾晋两水修养生息,是汾晋两水孕育了彪炳文册、可歌可泣的历史和文化。

晋阳西山为吕梁山余脉,境内高峰耸峙,气势万景,传说为古晋阳龙脉所在。

西山上的名胜古迹与古晋阳地上文物景点纵横交错,成为5000年华夏文明看山西的一个具体缩影。

古晋阳山水人文价值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赞颂的经典和主题。

随着晋祠风景区外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晋祠这一国家4A级景区的整体环境效益必将显现。

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蒙山大佛及开化寺景区,成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19万晋源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之路的首善之举。

蒙山大佛位于晋源区西山一带的蒙山开化沟内,大佛凿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天宝二年至高玮(551-576),历时25年凿成,迄今1400多年历史,因头部脱落,胸颈以下覆盖于山坡土石之中,其准确高度自待清理发掘,据唐《法苑珠林》卷十四载:大佛高200尺,约合当今63米。

晋阳蒙山大佛比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仅低数米,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晋阳蒙山大佛凿成年代要比乐山大佛早162年,比西方人认为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就凿成的确切年代而言,这尊凿于6世纪的晋阳蒙山大佛,就是目前所知世界凿成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

蒙山开化寺由前后两寺院组成,前院原为瞻望佛像和皇帝游乐时小憩的地方,后院是主寺,为大佛所在。

明初晋王朱枫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上是重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而大佛所在的主寺“后寺院”,并未重修,以致有“到了开化寺,见寺不见佛”的错觉。

元末(1363年)寺毁阁倾,大佛头部脱落,残砖破瓦及山涧泥沙埋没了佛像下部600余年,大佛所处的开化寺也便不为人所知了。

目前后寺院观瞻大佛的180级台阶已修成。

观瞻大佛的观佛台有三个已修复两个。

大佛头部及全身修复待下一步完成。

总长5.8公里的蒙山旅游公路及其两侧50米共700余亩的范围景观绿化已完成,一期绿化工程已植树30余万株,整个景区郁郁葱葱,变化神速。

据说蒙山的月亮来得比其他地方早,落得比其他地方晚,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朗朗乾坤,朦朦月色,天山一色,残星几点,其情其景让人流连忘返。

“蒙山晓月”为古晋阳八景之一。

在开化寺前寺院,有连理双塔,邑志称“释迦如来舍利塔”,为砖砌单层两基塔,两塔基底相连,故称连理塔。

近观隽雅秀丽,远眺犹似两朵未开的花蕾,在全国各地也属罕见,从北宋淳化元年(990)始建,迄今已有1017年历史,未经重修,是太原市最古老之塔。

开化寺前寺院中开化寺殿遗址、铁佛殿遗址、龙王庙遗址以及山脚下御驾桥遗址都已修复。

开化寺前寺连理塔所在地几十亩桃林开花后散发出阵阵清香,使每一个远瞻大佛者宛如处于隔世的仙境。

都市人对蓝色天空、绿色大地的共同渴望总会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蒙山大佛及开化寺满足了众人心中的无限渴求。

晋源去年就彻底关闭了蒙山内的3座煤矿、10余处采石场,保护涵养了水源。

从连理塔前寺或大佛所在的后寺到开化沟底整修有一段5里长的河道已建成了景区水系,山间小道周围树木茂盛,浓荫避日,小溪流水潺潺,道上有两处水景假山、两处小木屋设施,是游客休闲放松天设地造的天然氧吧。

蒙山大佛既是不可再生的佛教文化遗址,也是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既是北朝文化的标志和北齐文明史的续结,也是太原市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托。

梁宏宇赵建新开化寺连理塔开化寺连理塔位于罗城街办旧寺底村西山梁上,为北宋淳化元年(990)建筑。

二座墓塔,东向,原为北齐创建的开化寺下寺遗物。

砖砌单层,平面呈方形,总高约11米,二塔形似相同,间隔1.7米,下连基座,俗称“连理塔”。

基座高1米,迭座砌成。

塔身边宽各3.3米,高2.5米,正面嵌青石门,南塔门楣题“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题“定光佛舍利塔”。

余三面各辟假门一道,半开门,有直棂假窗,上部迭涩而成,挑出塔檐0.5米,高达1米,塔顶层层内收,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样,具有唐代手法过渡到宋代手法的特点,结构、形制国内独有。

2004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山太山位于晋源区阎家坟(今属罗城街办)村西,南至风峪沟,北至瓠子沟,西北连蒙山,主峰海拔1178米。

太山是太原名山之一,可谓为旅游胜地。

其山势突兀峥嵘,松柏苍翠欲滴,宛如绿色的裙裾一般,游人行走有半山的石阶之上,只见山峦绿树漂浮在半空,鸟鸣鹊噪,分外清脆悦耳,如烟如云的浓雾时聚时散,仿佛身披一层银装。

登上太山远眺,只见苍茫浩瀚,云天相接,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尤其是霜秋季节,满山的枫叶一片火红,更使人流连忘返。

太山文物古迹很多,山下有五代时后唐名将李存孝墓葬,山上有龙泉寺。

龙泉寺又名太山寺,始于唐代景云六年(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毁于金元时期战火,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又改建为佛寺。

寺里有汩汩而流的泉水,又有百姓们拜佛祈雨,寺院名声大振,香火日益兴旺,冠以“龙泉”之雅号,现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德一太原古城沿着新晋祠路出太原市,南行10余里,有一个晋源站,下车后西行300余米有一座小城,明清古院落随处可见,修葺一新的文庙规模宏大,龙王庙、关帝庙、泰山庙等现存庙宇十余处,大街、小巷依然保留着明清格局,从北城门和西城门洞穿过的风,如同穿越千年的时光遂洞,幽幽地向人们叙说着昔日的辉煌。

这就是具有630余年历史的古太原县城,俗称“凤凰城”。

如今这里是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办所在地,很多生活在太原的人听都没听说过它。

今年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发现,迷人的凤凰正在浴火中新生。

古城沧桑古太原县城,也称明清太原县城,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隶属于明清太原府,比太原府城的建城年代晚了393年。

它是在晋阳古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规模不及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虽是晋阳城毁之后的建筑,但古老的建筑风格、浓郁的风俗民情,无不与晋阳古城一脉相承。

斑斑驳驳的北城门内,有一匾额上书“德化”两字,与南城门外的“龙天庙”遥相呼应,许许多多在生活中碌碌奔波的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它也像生活在古城内的人们一样拙朴、澹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