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

合集下载

硅烷改性聚醚和硅烷改性聚氨酯

硅烷改性聚醚和硅烷改性聚氨酯

硅烷改性聚醚和硅烷改性聚氨酯北京华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23号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历史1971年,美国的联碳(Union Carbide)首先研制出硅烷改性聚合物,并连续获得了多项专利。

与此同时,日本Kaneka公司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几年后,Kaneka公司买断了Union Carbide的所有专利,并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开发出MS聚合物。

Kaneka公司的最大成就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聚合物的合成转化率;二是成功回收价格昂贵的催化剂;三是成功将MS聚合物在1978年推向市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底,MS聚合物成功地成为日本第一大密封胶原材料。

图一是日本密封胶工业协会(JSIA)提供的日本密封胶原材料市场数据。

图一日本密封胶原材料数据,Source: JSIA, 2008提供。

实际上,在这个数据后面,隐藏了一个巨大的变革。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建筑行业发现:硅酮密封胶的使用,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维修成本。

因为,建筑主体结构寿命超过50年,甚至上百年;而硅酮胶的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

这样,每20年,建筑上老的硅酮胶需要除去;新的硅酮胶需要涂布。

传统残留硅酮胶的清除方法,见图二,不能有效提高残留硅酮胶表面的表面张力。

图二传统的清除残留硅酮方法,Development of a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for Sealant Renewal. Part 2: Examination of Viscosity and Softening Effect of the Remover,Takeshi Ihara 1 Satoru Ohsawa 2 Shingo Yoshida 3 Takumi Itaya 4 Kenji Motohashi 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bili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 PORTO-PORTUGAL, April 12th-15th, 2011。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硅烷改性聚醚预聚体的合成方法和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性能特点、配方及固化机理,并综述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标签: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合成;配方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环境卫生法规,传统的聚氨酯密封胶因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并且固化时容易形成气泡,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硅酮密封胶因撕裂强度低、涂饰性差、容易污染建材,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膠兼具聚氨酯密封胶和硅酮密封胶的优点,克服2者的性能不足,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涂饰性、耐污性,且产品中无异氰酸酯及有机溶剂,是国内外新型弹性密封胶的主要发展方向。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简称MS密封胶)又称有机硅改性聚醚密封胶和端硅烷基聚醚密封胶,它是一种以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主链,2端用硅氧烷封端)为基础聚合物制备的高性能环保密封胶。

该密封胶的良好综合性能与其基础聚合物的特殊结构有很大关系。

MS密封胶具有如下优异性能:1)对基材广泛的粘接性。

由于端硅烷基聚醚的低表面能和高渗透力,使其对多数无机、金属和塑料基材具有良好的润湿能力,从而对基材产生良好粘附性。

2)优良的耐候性和耐久性。

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长链,以硅烷氧基封端,聚醚长链具有低不饱和度、高分子质量且分布窄的特点。

其端基是可水解的硅氧烷基团,MS密封胶经过室温湿固化会形成以Si-O-Si键为交联点、柔性聚醚长链相连接的网络结构,这种体系不仅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和耐久性能,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和避免密封胶长期使用后表面裂纹的产生。

3)环保性。

硅烷改性聚醚是以硅烷氧基封端聚醚的长链结构,不像聚氨酯密封胶含有毒性的异氰酸酯基团和游离异氰酸酯。

端硅烷基聚醚黏度低,具有良好的作业性,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调节配方的工艺操作性能,因此,硅烷改性聚醚胶的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很低。

4)可涂饰性。

普通的硅酮密封胶表面不能刷漆上色,只能根据用户需求调配成用户所需的颜色;而硅烷改性聚醚胶可刷漆上色,具有较好的可涂饰性。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需使用底涂剂就能与无孔材料表面牢固黏接 [ 4~6 ] 。 S PU 常用的合成路线是先合成端异氰酸酯基
聚氨酯预聚体 ( PU ) , PU 再与含胺基的偶联剂硅烷 加成制得 S PU [ 7, 8 ] 。目前 , 国内有关 S PU 的报道仅 限于合成及应用 ,对 S PU 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还 未见报道 ,研究 S PU 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可对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料及仪器 聚醚二元醇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M n =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工业级 ,天津石化总厂 ; 甲苯二 异氰酸酯 ( TD I) 、1, 6 - 己二异氰酸酯 ( HD I) 、二苯 甲烷 二 异 氰 酸 酯 (M D I) 、异 佛 尔 酮 二 异 氰 酸 酯 ( IPD I) :工业级 , 德国拜耳公司 ; 催化剂 (二月桂酸 二丁基锡 ) : 工业级 , 北京正恒化工公司 ; 苯胺甲基 三乙氧基硅烷 (ND 42 ) : 化学纯 , 武大有机硅公司 ; N - 乙基 - 3 - 三甲氧基硅 - 2 - 甲基丙基胺 (AL IN K15 ) 和 双 - (γ - 三 甲 氧 基 硅 丙 基 ) 胺 (A 1170) :化学纯 , GE公司; 二正丁胺 :分析纯 , 上海 建北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摘要采用异氰酸酯与聚醚二元醇反应合成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pupu再与偶联剂硅烷进行加成反应合成硅烷改性聚氨酯spu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puspu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硅烷接枝于pu的端基上
2007年第 36卷第 4期
·384·
石 油 化 工
PETRO CH EM ICAL TECHNOLO G Y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研制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研制
再进一步与带活性氢的烷氧基硅烷反应得到硅烷
封端聚氨酯 [5
- 6]
ꎮ 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合成方
法ꎬ 当体系中存在未反应完全的游离异氰酸酯基
时ꎬ 只要使用了含锡催化剂ꎬ 就会使聚氨酯对水
汽的敏感性增加ꎬ 导致贮存稳定性降低ꎬ 最终聚
氨酯黏度增加ꎬ 对后期聚氨酯的长期贮储及相关
密封胶的制备不利ꎮ 不少研究者都在探索新方法
延长聚氨酯的贮存时间ꎬ 如添加除水剂或控制氨
基甲酸酯的量等ꎬ 以延迟与水汽的反应
[5ꎬ7]

本实验针对上述情况作了相应研究ꎬ 以聚醚
1 实验
1 1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3  ̄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IPTS) : 纯
度 97% ꎬ 曲阜晨光化工有限公司ꎻ 聚醚多元醇
( PPG - 5000、 平均摩尔质量 5 000 g / mol、 黏度
烷总质量 0 07% 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ꎬ 经红外
分析直至异氰酸酯基消失或含量不再变化ꎬ 加入
相对体系总质量 1% ~ 2% 的甲醇ꎬ 反应一段时
间后ꎬ 再加入相对体系总质量 0 5% ~ 2% 的吸附
剂ꎬ 搅拌吸附后减压脱气 30 minꎬ 然后压滤得到
摘要: 以聚醚多元醇和 3  ̄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ꎬ 采用一步法合成硅烷改性聚氨酯ꎬ 并
使用吸附剂对体系中残留的锡催化剂进行处理ꎬ 研究了吸附剂种类、 用量和吸附时间对硅烷改性聚氨酯性
能的影响ꎮ 结果表明: 较佳的除锡吸附剂为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材料 PQ4ꎬ 吸附剂较佳用量为改
730 mm 2 / sꎻ PPG - 8000、 平 均 摩 尔 质 量
8 000 g / mol、 黏度 2 200 mm 2 / sꎻ PPG - 10000、

装配式建筑用硅烷改性聚醚胶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装配式建筑用硅烷改性聚醚胶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装配式建筑用硅烷改性聚醚胶的制备及性能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7:30:24.186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19期作者:马德广[导读] 装配式建筑施工将一些需要通过现场制作的建筑构件,转移到工厂当中完成制作任务,通过工厂马德广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将一些需要通过现场制作的建筑构件,转移到工厂当中完成制作任务,通过工厂预先加工处理完成例如楼板、楼梯、墙板以及阳台围栏等构件的制作工作,之后再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榫卯、拼装、焊接、浇筑等方式进行组装。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构件用途广泛,比如应用到楼梯中的混凝土构件、应用到桥梁中的钢构件以及应用到环境建设中的木构件,这些可装配、可拆卸的构件具有节能、环保以及缩短工期的特点,为住宅建筑内的卧室、厨房、餐厅、浴室以及客厅等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施工模式。

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接缝,所以做好接缝处的衔接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工作项目中的一项难题。

目前多采用密封胶来填充构件接缝,而市面上的密封胶类型多样,其中硅烷改性聚醚胶(MS胶)具有环保效果好、抗位移性、耐老化性以及可涂饰性等优点。

但市场上的这些传统的MS胶也存在较大缺陷,比如在高温条件下,MS胶的拉伸性还是不够理想,胶体因黏度下降而无法衔接缝隙,或者由于MS胶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胶体黏度飙升而失去强大弹性,导致胶体出现较多颗粒,严重时出现凝胶问题。

针对目前的这一现象,以日常使用的传统密封胶制备原材料为研究前提,分析硅烷改性聚醚胶的制备方法及性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硅烷改性聚醚胶; 树脂质量分数; 外观; 拉伸; 挤出引言丙烯酸树脂因具有较好的耐天候、耐酸腐蚀、高稳定性、无污染、低毒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皮革和建筑等领域。

但丙烯酸树脂的耐水性和耐碱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具有更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耐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一)硅烷改性聚氨酯(SPUR)和硅烷改性聚醚(MS)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回到;按照迈图的讲法,在长链中,有氨基甲酸酯集团(聚氨酯基团)的,就是SPUR;而长链中,没有聚氨酯基团的,一般称为硅烷改性聚醚;但是,笔者用拜耳的ACCLAIM 12200N聚醚,加迈图的A-LINK25做过一次实验,发现,这样出来的产品;粘度和KANEKA的硅烷改性聚醚,应该比较接近,甚至更低;但是,力学性能,实在无法和KANEKA的MS相提并论。

从这一点,笔者开始对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的合成路线,进行研究;首先是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而言;迈图,拜耳主要是生产SPUR,而钟渊和瓦克,生产硅烷改性聚醚;但是,这几家厂商的产品,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的;首先是迈图,从1050和1015的粘度来看,我敢负责的讲,肯定是用端羟基的产品接枝上硅烷的合成路线;所以,迈图要讲,长链中有聚氨酯基团,就是硅烷改性聚氨酯;但是,为什么迈图要强调自己是硅烷改性聚氨酯呢?拜耳的2458,从粘度上来看,是典型的硅烷改性聚氨酯产品,应该是用拜耳的聚醚加上异氰酸酯,然后用仲胺基硅烷来进行封端;这类树脂有点是,有脲键,耐水性能非常好;化学性质也应该比较稳定;缺点也是同样的明显,首先是粘度过大,其次是产品的自催化作用太明显,混合的工艺非常难弄,搞不好就在釜内凝胶(这点在做高模量黑胶是特别明显),实在是不适合国内国情;钟渊的MS,粘度非常低,树脂的力学性能也非常好,203,303,SAT400,产品的模量配备也非常齐全;生产加工性能也非常好;但是,MS从他们自身的宣传资料上来看,他们一般不突出耐水性能和耐候性能;而且,从钟渊的一些相关产品中,比如MA树脂(MS和环氧的混合物)的宣传和一些日本厂商的成品中,也没有发现耐水性能的特别宣传;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瓦克的STPE,不是很熟悉,从仅有的一些信息来看,力学性能是不如钟渊的,自催化是不适合中国的;价格好像更是贵的有点离谱;就不做评论了。

二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二)讨论完各个厂商的产品后;然后,再讨论一下封端硅烷的类型;迈图:1050和1015都是那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封端,三甲氧基硅烷的优点是反应活性比较高,做出密封胶时的催化剂,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填加量一般在1000份树脂,1到1.5份催化剂左右;但是,树脂本身的反应活性高,就好吗?前面讲过,反应活性高,未必适合中国市场;国内市场的纳米碳酸钙,其他填料的含水率,一般要比国外产品要高,而且不稳定;这样,如果树脂本身的储存期过长;比如半年左右,那在混合的时候,对填料水分的要求就更高;而硅烷改性类密封胶的生产最大优势就是填料的非烘干工艺;这个在国内做1050黑胶的时候,发生釜内凝胶的现象,就会比较多;听说迈图现在在搞三乙氧基的硅烷封端产品,希望他们能尽快搞出来;拜耳:三甲氧基钟胺基硅烷和NCO反应后,再加上他们用的MESAMOLL的增塑剂;自催化作用非常明显,甚至不加催化剂,就会在釜内凝胶,更不适合国内市场;钟渊: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刚开始,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钟渊要选择这个封端?但是,结合前面的讨论;就不难明白是为什么了;人家的产品,可是在1980年以前,就推向市场了,当时的辅料可能会让钟渊不得不选择这类的封端;要特别讲的是,钟渊产品的催化剂选择,用国内传统的DBTL,是不行的!只能用所谓的酮二丁基锡(又称螯合锡)类的催化剂,100份树脂添加量在1到1.2份左右;催化剂用量是比三甲氧基的要大;但是,稳定的加工性能和密封胶的深层固化性能,都会比较好;从国外的产品来看,用MS树脂的产品,24小时的深层固化速率,一般都在4mm以上;瓦克:有三甲氧基的,也有甲基二甲氧基的;估计瓦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没有测过瓦克的甲基二甲氧基产品,也不清楚,他们如何能做到甲基二甲氧的产品的自催化和不用锡类催化剂!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三)硅烷改性密封胶胶,聚氨酯密封胶,硅酮密封胶的性能对比和应用分析硅烷改性密封胶,其主要的成份实际上还是聚氨酯成份,有机硅仅仅用于封端改性上面;其力学性能要比硅酮胶好很多,适用范围也与硅酮胶有不同的用处;就笔者的观点而言,在大部分的建筑密封(比如室内装修,水泥接缝,木地板粘结等用途上),硅烷改性密封胶所具有的优势远远大于硅酮密封胶;还有,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硅烷改性密封胶树脂能具有远优于107树脂的力学性能;所以,成本优势也是会在后期的运用中,慢慢地体现出来;国内的硅酮胶,是一个非常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品质也是高低不一(以低性能的为主);而就力学性能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相同的成本,硅烷改性胶的力学性能,会远远高于硅酮胶;而硅酮胶的优势在于耐候性能,以及国内配套的齐全和低技术门槛;而随着国内环保法规的慢慢严格,107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国内硅酮胶的成本优势会慢慢失去;这个现象,在欧洲和美国,正在慢慢地发生;我个人认为,国内赋予硅酮密封胶太多的应用和功能,而其中许多,是本不该用硅酮胶的;而聚氨酯密封胶所具有的仅仅是力学性能优势;它的环保性能和成本,要远远高于硅烷改性胶和硅酮胶;在一些工业场所,比如汽车和轮船上用密封胶,聚氨酯曾经有比较大的市场占有率,而现在,该类市场,正在慢慢的被硅烷改性胶所侵蚀;主要原因是硅烷改性胶具有和聚氨酯胶差不多的力学性能以及相同的表面涂布性能;而储存稳定性能和硅酮胶又是一样的;环保挥发物又比聚氨酯胶低很多;有机硅改性所带来的粘结力提升使大部分为聚氨酯胶配套的底涂,成为多余;优势是非常的明显的;国外,硅烷改性胶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提升中;其中的原因,成本对硅酮的替代和力学性能对聚氨酯的替代,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外国人是不傻的,他们应用技术,我个人认为,要比国内好很多;用的产品也理性很多。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四)讨论一下钟渊MS聚醚的合成路线:KANEKA的MS,论坛中和一些学术论文中,对它的合成路线,主要集中在几下几点:1. 用大分子量PPG(比如拜耳的12200N),改成烯丙基聚醚,然后用含氢硅烷接枝上烯丙基双键,形成MS;2. 直接让聚醚厂商生产大分子量的烯丙基聚醚,然后硅烷接枝;3. 用双官能团的产品(如MDI),来把单烯丙基单羟基聚醚进行合成,然后,进行硅烷接枝;我个人觉得,钟渊的MS的合成路线是最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方法都是建立在大分子量的聚醚前提下,而MS是在1980年以前商品化的产品;当时,聚醚的生产工艺,还没有进化到双金属催化剂时代,没有非常大分子量聚醚的现货可以寻找;而测试MS303树脂的分子量(渗透凝胶色谱),大约在13000以上一点;所以,从逻辑上推断,用小分子量聚醚,进行扩链,是必须和必要的;难点是,就单纯的聚醚,做到13000分子量,粘度估计也要在6000cp左右;而钟渊的303,粘度才仅仅只有8000cp;就这点,让我对钟渊的扩链技术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这是在30年以前啊!而且,KANEKA的MS,固化出来的树脂,力学性能比单纯用大分子量聚醚做出来的要好很多;这个我在前文中有描述;我的知识范围,实在是想不出钟渊的扩链方法;仅仅是猜想,因为MS的耐水性能不好,是否是用键能比较低的酯,来进行酯交换扩链;而我个人认为,烯丙基和含氢硅烷的接枝,对于合成MS而言,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国内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国内很多人员尝试做过MS;但是,仅仅是形似,是无法真正的做成MS一样的品质的!用拜耳的ACCLAIM 12200N聚醚生产MS;首先,力学性能是不行的,至少不如MS;其次,拜耳的聚醚是天价产品,成本也是不可接受的!而用国产的大分子量PPG,首先,没有EO/PO共混的低不饱和度大分子量聚醚(是没有技术做并且国内聚醚厂商也没有激情去研发);纯PO聚醚,做成12000分子量,估计粘度要大于15000cp,并且,力学性能极差;是不可能的成MS的。

合成硅烷改性类产品,是一种交叉学科;即不能太专业于有机硅,也不能太专业于聚氨酯合成;但是,二者都要懂一点(关键是懂的对路);在国内,没有大的化工公司来协调和投资这类事情;仅仅靠个人,我估计,是有点难度的;毕竟,术也有专攻嘛!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五)粘度忘了写一个最关键指标的作用了:粘度!硅烷改性聚氨酯或聚醚是做硅烷改性密封胶的主要原料,它的粘度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密封胶的一些性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全,请补充):1. 粘度相对比较小的树脂,在相同的模量下,能填充入相对比较多的填料;这个和成本有关系;2. 粘度低的产品,填料分散性能会好一些;3. 挤出性能,粘度低的肯定好;4. 如果用于粘接木地板(这个欧洲量,特别大),粘度低的树脂,刮胶比较方便;5. 生产时,粘度低的加料比较容易;粘度高的产品,我个人还没有看出来有什么优点,听说有;估计是:1. 树脂的成本低,仲胺基硅烷封端,成本是所有硅烷封端中最低的;但是,粘度也是最高的(这个有会提高密封胶的成本);高到一般在70000cp以上;我个人感觉是无法忍受;2. 力学性能好,耐水性能可能好点;这个估计和酯键的键能有关系;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六)瓦克的STP-E上面是瓦克的硅烷改性聚醚的结构式;从这个结构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瓦克的产品,有二种不同的封端类型;第二种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就是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LINK35)加上羟基聚醚;而第一个,是要可以看看的;首先,瓦克是一家硅烷偶联剂的生产厂商;从图二可以看出,他们合成的硅烷改性聚醚,主要还是围绕着硅烷偶联剂接枝这个路线进行的;从瓦克的一些宣传资料中。

可以看出,瓦克单独的开发了这个我暂命名为甲基异氰酸酯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这个硅烷偶联剂不是市场上公开发售的产品;但是,为什么瓦克要单独的开发这个硅烷偶联剂呢?我个人认为,瓦克已经意识到了,三甲氧基硅烷反应活性过高的问题;所以,单独开发了甲基二氧基硅烷偶联剂!另外,从瓦克的产品介绍来看,可以不用锡类催化剂;但是,从他们的推荐配方来看,我又发现了他们推荐用二烃基锡化合物来做催化剂;推荐用量还不小;个人认为,三甲氧基树脂,仅用胺类催化剂,估计可以(但要找到合适的);甲基二甲氧基的树脂,必须还是要用锡类的催化剂。

还有,从其他产商,比如迈图的三甲氧基产品来看,没有推荐讲可以不用锡类催化剂;我猜想,瓦克在合成异氰酸酯硅烷的时候,可能胺类的残留物过多;所以,还是有自催化的效果存在;笔者在后面专门讨论异氰酸酯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时,会详细地讲讲这个问题;瓦克的产品,从国内短暂的推广试用情况来看;普遍的反应是储存稳定性差,固化快;我想,这个自催化的效果有关系;还有,瓦克的树脂,是分不同的模量的;很有趣,瓦克宣传自己的产品是聚醚类的;但是,不象钟渊,模量越高的产品,粘度越大;而象迈图,模量越低的产品,粘度越大;大家应该知道,粘度一般是和分子量挂钩的;瓦克的产品就非常的符合逻辑,分子量低,粘度低,交联密度大,模量高;反之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