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一教学案:第一章 实验二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Ⅰ)教学案 浙科

[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Ⅰ)教学案 浙科

第一节分离定律(Ⅰ)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孟德尔——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经过八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后人对于他的工作和评价: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在研究豌豆,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显然他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上有创新。

那么他是怎么实验的?我们循着150多年前孟德尔研究豌豆的足迹,共同探索遗传规律,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

(2)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3)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4)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1)过程去雄:除去紫花母本上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授粉:授以白花父本的花粉↓再套袋(2)结果及分析①F1:全部是紫花。

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②F2的性状及比例:紫花∶白花=3∶1。

这种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如图是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和②分别是什么?处理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答案步骤①是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步骤②是人工授粉,在去雄1~2天后进行,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答案该杂交实验中,紫花豌豆为母本,白花豌豆为父本。

3.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白花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答案不一定。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一课件:第一章 实验二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一课件:第一章 实验二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特别提醒]
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不一定是目的菌
原则上选择培养基只能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 但实 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 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 因此能在选择培养基上 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所需的微生物,还需进一步的鉴定。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有计数法、 重量法、 生理指标法等方法, 但是一般使用计数法,计数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二者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解析:因为尿素加热会分解,所以应先将培养基经 500 g/cm2 压力灭菌 30 min(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再添加经过 G6 玻 璃漏斗过滤后的尿素。 答案:D
2.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利用涂布分离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获得单个 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 解菌 D.选择培养基作用的原理都是显现某微生物的特征,以区别 于其他微生物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灭菌。 A.高压蒸汽 C.70%酒精浸泡 B.紫外灯照射 D.过滤
(3)步骤 X 表示__________。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 稀释,然后将菌液________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 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 ____________中。若不 倒置培养,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床上用 14C 呼气实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 Hp,其基本原理 是 Hp 能将 14C 标记的__________分解为 NH3 和 14CO2。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

第一章基因工程章末整合提升[必背要语1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DNA 分子。

2. 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需具备的条件有: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自我复制;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标记基因。

SA'TR'显比的朕因卜$检侧和歩定百冏贰闵一过禅知识系统构建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

5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常用DNA分子杂交法;检测是否转录,常用分子杂交法;检测是否翻译,常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

6•蛋白质工程并不是直接改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而是通过基因操作来实现对天然蛋白质的改造。

7•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T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T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T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T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新的蛋白质。

规律方法整合特别提醒在基因工程中逆转录酶也常被使用。

逆转录酶又称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所需的酶。

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叫逆转录。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的方向是从RNA到DNA正好与转录过程相反,故称逆转录。

I例1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RNA聚合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①一--------------- ②-------------- —① 一④ —A. ①②③⑤④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①④③⑤②答案C解析图中①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②是DNA连接酶将两个DNA分子的缝隙缝合起来;③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双链解开成单链;④为DNA复制时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脱氧核苷酸子链;⑤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 聚合酶作用下转录产生RNA整合二易混概念辨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存在多组易混的概念,它们是学习中的难点,只有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搞清楚,才能正确掌握关于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知识。

2018高中生物浙江专用浙科版课件:选修一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1-2-3

2018高中生物浙江专用浙科版课件:选修一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1-2-3

(1)果胶酶可促使果胶水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但果胶酶活 性易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如高温可破坏果胶酶分子空间结 构从而使果胶酶丧失生物活性。 (2)果胶不溶于乙醇,故可用95%乙醇鉴定果胶。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 甲酯组成。
2.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水解果胶,与制取果汁有关。 3.果胶不溶于乙醇,常用95%的乙醇来鉴别果胶。 4.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第35页) 1.制作果汁的最佳条件是什么?
品质最好的果汁应该是: (1)尽量保留水果中的营养成分; (2)具有水果的原始口味: (3)有更多的固形物; (4)分散程度好,不沉淀,不上浮: (5)有原始的水果色彩; (6)除去所有的机械组织,更易消化。 因此,能使更多的水果成分溶解和分散在果汁中的条件就是 最佳条件,达到这些条件的方法要温和,且对人体无害。
小贴士 果胶酶活性的制约因素 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抑制剂、酶的激活剂 等。 (1)温度的影响(如图甲) 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45~50 ℃。
(2)pH的影响(如图乙) 果胶酶的最适pH范围为3.0~6.0。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探究制作果汁最佳条件实验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果胶酶和温度 B.匀浆的量、果胶酶的用量、pH等为无关变量 C.沸水浴或酒精灯加热会导致果胶酶变性失活 D.利用果胶不溶于水的性质对果胶进行鉴别 解析 果胶不溶于乙醇,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 答案 D
第3课时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学考报告】
知识内容
果汁中的果胶 和果胶酶
考试 属性
考情解读
1.得出制作果汁的最佳条件。 2.检测果胶酶的活性,观察果胶酶对果汁 形成的作用。 加试 3.说明果胶的化学性质及果胶酶的作用原 理。 4.搜集果胶酶在其他方面应用的资料。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二节(含前言)分子和离子(不作要求)无机物教学案浙科版必修1(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二节(含前言)分子和离子(不作要求)无机物教学案浙科版必修1(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二节(含前言)分子和离子(不作要求)无机物教学案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二节(含前言)分子和离子(不作要求)无机物教学案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二节(含前言)分子和离子(不作要求)无机物教学案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二节(含前言)分子和离子(不作要求)无机物1。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两种基本方法.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活的生物体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种类及生长发育期有关,一般是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幼年>老年。

4.水的生理功能是:①作为良好溶剂;②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5.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错误!生物的基本特征与非生物体相比,生物具有的七大特征(1)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所有活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故生物都有共同的结构单位。

(2)相同的化学成分:生物体细胞中水含量一般为60%~90%,此外,所有细胞都含有四类有机大分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3)新陈代谢——这是生物体最基本特征。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含答案 精品

第二节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对应学生用书P91.分离原理 在实验室中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和分离出某种微生物,然后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该微生物形成的单个菌落,即为纯培养物。

2.分离方法(1)平板分离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

能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经过生长、繁殖均可形成单个菌落。

(2)选择培养分离:科学家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

(3)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分离:①菌落的含义:是指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②菌落特征: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如菌落的1.实验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有平板分离法和选择培养分离,平板分离法常用的有涂布平板法和混合平板法。

2.针对某种微生物的特性,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使之特别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与待测样品中真正的含菌数量相比往往偏低。

4.涂布平板法培养和计数微生物的流程为:准备实验器材―→采集土壤,制备悬液―→选择适于分离特定微生物的培养基―→接种―→培养与观察―→计数菌落。

5.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的公式:每克土壤样品的细菌数=某一稀释度几次重复培养后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涂布所用稀释液为1 mL)大小、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颜色等,这些可以成为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培养分离微生物的过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什么培养基?为什么?提示:固体培养基。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第一部分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_教案设计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 第一部分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_教案设计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大肠杆菌的特征;2.说出细菌培养和分离的方法及灭菌的过程;3.说明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学会划线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通过描述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的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初步体验实验设计;3.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过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问题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的实验精神;2.在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体会生物体的奥妙;3.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2.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灭菌技术;3.大肠杆菌的特点及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难点】1.大肠杆菌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及实验室安全事项的解读;2.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教师展示饮用水净化、消毒灭菌、检测、出品的简略过程,抛出在检测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某一微生物作为指标来进行检测,从而引出本次实验的材料—大肠杆菌(展示图片)。

饮用水这一素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观看PPT,听讲二、师生对话,构建新知【教师活动】抛出“为什么大肠杆菌能够作为饮用水是否合格的指标呢?”“大肠杆菌是如何被分离的呢?”三个问题,请学生就此三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本环节有利于学生明确本实验材料的特点,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活动】思考,并查看书本,回答: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形成性评价,随后结和PPT上呈现大肠杆菌的有关信息,进行讲解。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

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与人终身相伴。

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

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1课件:第一章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选修1课件:第一章 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精品

[题组冲关]
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别属于 ( A.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D.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解析: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可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分别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答案:A
(5)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先向锅内倒入 ________。把锅内 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冷空气彻底排出后将锅密闭。若在灭菌 前, 没有排尽锅内的冷空气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一支试管向另一支试管接种时注意,接种环要在酒精灯 ________(填“内焰”或“外焰”)灭菌,并且待接种环______后蘸 取菌种,试管口不能离开酒精灯火焰附近,将接种的试管在适宜 温度下培养,长成菌落后放入______冰箱中保存。
提示:所有接触过菌的器皿都要先高压灭菌后再洗涤(特别 是培养基);使用后的废弃物也要高压灭菌后再抛弃。
核心要点一| 培养基及无菌技术
1.LB 培养基的分类及用途
2.几种常用灭菌和消毒方法的比较
灭菌和消毒种类
灼烧灭菌
主要方法
酒精灯火焰灼烧
应用范围
微生物接种工具,如接种 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 具等,接种过程中的试管 口或瓶口等 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 等)、金属用具等凡不适宜 用其他方法灭菌而又能耐 高温的物品
煮沸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
100 ℃煮沸5~6 min
30 W紫外灯照射30 min
化学药物消毒
用于皮肤、伤口、动植 用体积分数为70%~ 物组织表面消毒和空气、 75%的酒精、碘酒涂抹, 手术器械、塑料或玻璃 来苏尔喷洒等 器皿等的消毒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1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梳理知识构建纲要整合重点提升技能突破1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的比较易错提醒两种分离法的易错点拨(1)在稀释涂布平板操作中,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培养基被污染,影响实验效果。

(2)每一稀释倍数菌液都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作为实验重复,求平均值,若其中有菌落数与其他实验差距悬殊者,应舍弃该实验数据,不进行统计、计算。

(3)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成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突破体验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下图甲、乙、丙是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上图甲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之一,它称为。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3)上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找出图乙中两处错误的操作:、 (用字母表示)。

(4)上图丙是某同学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培养基培养12 h后的实验结果,如果培养基上,则说明无菌操作基本符合要求。

答案(1)倒平板(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3)G→F→E→C→D→H C D (4)生长的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突破2 培养基的配制和无菌技术1.培养基的制备(以LB固体培养基为例)计算→称量→融化→灭菌→倒平板。

2.无菌技术(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等,对不同的对象需采用不同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微生物培养时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 浙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 浙科版选修1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梳理知识构建纲要整合重点提升技能突破1 定量探究某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一定梯度的自变量进行实验。

第二步: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合适(即是否出现最适值)。

①如果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合理。

②如果不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不合理,可将此实验作为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重新设置自变量的梯度和范围。

第三步:如果要提高实验的精度,应减小实验自变量的梯度,且梯度差越小,实验结果越精确。

突破体验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澄清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制备苹果汁: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汁匀浆。

加热苹果汁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m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mL、4 g/mL、6 g/mL、8 g/mL、10 g/m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汁(如下图)④沉淀: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

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苹果汁先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m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尿素 又称脲,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

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家畜的尿中都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特点 含有脲酶,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其利用尿素的反应式为:(NH 2)2C =O +H 2O 脲酶,2NH 3+CO 2。

3.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实验原理: ①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的微生物能以尿素为氮源。

②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 3,致使pH 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2)培养基的对照:制备LB 全营养培养基和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并对菌落观察并计数。

(3)实验步骤:1.有一些细菌含有脲酶,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利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即可分离出此类微生物。

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3.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氨为碱性,酚红指示剂在碱性下为红色,红色区域大小代表脲酶活性强弱和含量的多少。

1.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所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A .涂布分离法B .划线分离法C .稀释分离法D .选择分离法解析:选A 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多种多样,本实验使用了涂布分离法。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A .比实际值高B .比实际值低C .和实际值一致D .比实际值可能高也可能低解析:选B 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也可能由相连的两个或多个菌体繁殖而来,并且该方法测得的是活菌的菌落数目,未包括死菌数,因此统计的活菌数要少于菌体实际值。

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含有脲酶的微生物会导致培养基呈酸性B .地表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脲C .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含有脲酶D .脲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有氮元素解析:选A 根据反应式:(NH 2)2C =O +H 2O ――→脲酶2NH 3+CO 2,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含有脲酶的微生物会产生NH 3,从而导致培养基呈碱性。

4.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后,指示剂将( )A .变蓝色B .变红色C .变黑色D .变棕色解析:选B 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 升高,加入酚红指示剂将变红色。

5.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物中除CO 2外还有( )A .N 2B .NO -2C .NO -3D .NH 3解析:选D 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含有脲酶,它能降解尿素并产生NH 3,为其生长提供氮源,其反应如下:(NH 2)2C===O +H 2O ――→脲酶2NH 3+CO 2。

核心要点一|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筛选菌株的原理(1)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同而制备培养基。

(2)方法:①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例如,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例如,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石油作为唯一碳源时,可以分离出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用含无机碳源的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③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例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可以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用普通培养基在无氧条件下分离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特别提醒] 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不一定是目的菌原则上选择培养基只能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所需的微生物,还需进一步的鉴定。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有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等方法,但是一般使用计数法,计数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二者的比较如下表所示:[题组冲关]1.下列有关尿素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B.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为尿素,用以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C.培养基中的酚红,用以鉴别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D.培养基中加入G6玻璃漏斗过滤的尿素后,要用500 g/cm2压力(90℃以上)灭菌30 min 解析:选D 因为尿素加热会分解,所以应先将培养基经500 g/cm2压力灭菌30 min(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再添加经过G6玻璃漏斗过滤后的尿素。

2.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涂布分离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选择培养基作用的原理都是显现某微生物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微生物解析:选D 涂布分离法能分离纯化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连续划线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以获得单个菌落;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别可以选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一化学物质或改变某一理化性质,使某一微生物正常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则被杀灭或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

3.土壤中有些微生物能利用尿素是因为( )A.其体内含有脲酶B.其体内含有氨(NH3)酶C.它能将CO2合成为有机物D.它们不需要氮源解析:选A 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就是因为体内含有脲酶,可降解尿素为其生长繁殖提供氮源。

核心要点二|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分析1.样品稀释的问题(1)稀释原因:样品的稀释程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

(2)稀释标准: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便于计数。

2.与涂布平板有关的问题(1)防止培养基外溅: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2)涂布器的灭菌:玻璃刮刀用70%酒精消毒,取出时,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沾有少量酒精的玻璃刮刀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3)设置对照:可排除实验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题组冲关]4.(2012·浙江高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X→培养→观察请回答:(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________,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色环带。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灭菌。

A.高压蒸汽B.紫外灯照射C.70%酒精浸泡D.过滤(3)步骤X表示__________。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________到培养基平面上。

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____________中。

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床上用14C呼气实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__________分解为NH3和14CO2。

解析:(1)幽门螺杆菌中含有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为NH3和CO2,故尿素为氮源。

NH3为碱性,能使酚红呈红色,故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

(2)尿素在高温下分解,故不能用高温灭菌法,只能采取过滤的方法。

(3)由细菌和真菌培养操作步骤可知,X为接种。

接种时,应将菌种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为了获得单菌落,接种前应该稀释菌液。

(4)为了形成单菌落还应该将培养皿倒置在恒温箱中。

(5)用14C标记尿素,分解后标记物全部在CO2中。

答案:(1)脲酶红(2)D (3)接种涂布单(4)恒温培养箱无法形成单菌落(5)尿素[随堂基础巩固]1.筛选、鉴别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氮源为( )A.蛋白胨B.尿素C.酚红D.硝酸盐解析:选B 分离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2.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解析:选B 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经过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一定形态的菌落,即分离出某种细菌。

3.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解析:选C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细菌,使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4.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 )A.接种时拿起来方便B.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着放置容易破碎D.方便在皿底上标记日期等内容解析:选B 平板倒置主要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用涂布分离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原因是(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解析:选C 当稀释倍数适宜时,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但也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活菌生长而成,因此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低。

6.能产生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出现着色环带的原因是( )A.外泌的脲酶将尿素水解成氨,氨为碱性,使酚红变为红色B.外泌的脲酶呈碱性使酚红变为红色C.外泌的脲酶将酚红分解成呈红色的物质D.酚红与脲酶反应后生成了呈红色的物质解析:选A 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将脲酶分泌到细菌外,随后脲酶将培养基中的尿素水解成氨,氨为碱性,遇酚红变红色。

7.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土样最好取自( )A.有大量植物生长的地方B.临水的地方C.有哺乳动物排泄物的地方D.干燥、空旷的地方解析:选C 由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家畜的尿中都含有尿素,因此含有哺乳动物排泄物的土壤中就可能存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课时跟踪检测]1.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图中物质A为________________,若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活菌数目,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到尿素培养基上,对照组配制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__培养基,若用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接种,实验组培养皿中菌落数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