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1.《王昭君出汉宫》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含答案)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宫人:宫女。

②和: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

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

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

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

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

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

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

阏氏是王后的意思。

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

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

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

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

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

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初中文言文含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文译文及答案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① 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1)作:;(3)于:;(4)云: ;(5)本此:(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1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1)尝:;(2)书:;(3)反:;(4)伫立:;(5)去:(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7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和相同在中书。

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

”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曰:“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垢责小吏久之。

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

”于是哄堂大笑。

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靴新买()(2)因.垢责小吏()(3)冯徐.举其右足()(4)时谓.宰相如此()2.翻译句子。

其直几何译文:遽回顾小吏曰译文:3.试对冯相这个人物的性格作分析点评。

答:译文:能够讲述五代时事的年老阅历多的人说,宰相冯道与宰相和凝一同在宰相办公的官署。

一天,和凝问冯道:“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后说:“九百。

”和凝性情急躁,急忙回头对小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用了一千八百?”因而责骂小吏很长时间。

冯道这时又慢腾腾1、您、于是、慢慢、说2、您新买的靴子值多少钱急忙回头对小吏说3、性格急躁,做事情不假思索,随便责备下属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③,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④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就傅:跟随老师。

③《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一。

④朱文公:朱熹。

⑤非常:不寻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生少.时就傅读书()(2)相去.几何时矣()2.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3.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篇一: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明帝说日》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明帝说日》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明帝说日》刘义庆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③。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⑤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

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

②潸然:流泪的样子。

③具以东度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

④居然:不费力。

⑤昨日之言:指日远的说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

(1)潸然流涕()(2)元帝异之()(3)集群臣宴会()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汝意长安何如日远3.元帝潸然流涕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一段中元帝对明帝的回答为何异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元帝失色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认为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泪(2)诧异,奇怪(3)召集2.汝/意长安/何如日远3.有人从长安来告诉他洛阳的消息,引发了他东度的回忆,所以潸然流涕。

4.回答巧妙,理由出人意料。

5.明帝说的跟昨天说的不一样。

6.明帝是一个机智聪颖,有爱国之心的人。

译文:晋明帝才几岁时,坐在父亲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他洛阳的消息,(元帝听后)流下了眼泪。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含答案译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含答案译文

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②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③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

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初中文言文阅读题目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范蠡既雪会稽之耻( ) ⑵子孙修业而息之( )⑶夫岁孰取谷( ) ⑷非苟而已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越用其五而得意B.能薄饮食C.吾治生产D.名显天下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⑴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⑵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19.第②段白圭说的一段话说明。

(2分)20.请对文中作者对经商者所持态度进行简评。

(3分)16.①洗②使……生、使……发展③熟④苟且,随便(4分)17.B(3 分)18.(1)(他)与管事的家僮奴仆同甘共苦,捕捉发财时机就像猛兽凶禽博取食物那样迅速敏捷。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羲之学书[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魏女士④ 看到语言太频繁了。

王策说:“这个儿子一定要看看用笔的诀窍。

如果他在附近看到他的书,他就会有成熟的智慧。

”流下眼泪说:“这个儿子会遮住我的名字。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兰亭序》三十三本。

《黄庭静》37本。

书的结尾,空气中有一句话:“清舒觉得我不在乎人!我是天台的岳父。

”你比钟友强。

有许多不同的西治书籍。

【注释】① 匡:王匡,王羲之之之父。

② 笔墨理论:关于书法。

③ 年轻的秩序:童年的美丽天赋。

④ 魏夫人:魏夫人出生于河东安义(今西夏县以北),名叫朔,字为茂义(公元242-349年)。

她是金代著名的书法家。

魏朔是汝音县知事李菊的妻子,她被称为魏夫人。

魏氏家族世世代代都在工作,魏朔的丈夫李菊也擅长书写公文。

魏女士向钟友学习,并巧妙地传授了她的方法。

王羲之年轻时向他学习书籍,魏夫人是“书生”的启蒙老师。

⑤ 愿望版:敬神板。

【文学常识】王羲之,东晋琅琊临沂人,字少。

他的家族是金朝为数不多的富有而有权势的学者之一。

他的祖父王正伟就是尚书郎。

他的父亲王匡是淮南县长。

他曾提议金家过河,在河的左岸扬名,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舅舅王道享誉世界,是东晋的宰相。

他的另一个叔叔王盾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曾一度掌权,繁荣昌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羲之一当官就当上了郎书记,然后为余梁参军,调任宁远将军和江州知事,最后成为右军将领和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也叫他“王友军”。

王羲之坦率而不拘礼节。

他从小就不喜欢荣誉和利益。

《世说新语》包含了王羲之“开胃东床”的妙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养鱼记》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养鱼记》附答案及译文

【山东省临沂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选自《居士外集》)【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ō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⑴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⑵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⑶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

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

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

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15.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

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51★★★孟子见粱襄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原文(含译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原文(含译文)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001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00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初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儋耳夜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儋耳夜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儋耳夜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儋耳夜书苏轼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

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的《东坡知林·第一卷·游记》)【注释】① 丹儿:1097年,苏轼在海南省丹县被降职。

这篇文章是在纪茂年(1099年)写的,这是他降为丹儿的第三年。

② 闵仪:闵,汉族;彝族,当地土著,少数民族。

③ 屠夫:屠夫,屠夫;哦,一个卖酒的;这指的是各种各样的商店和商贩。

④ 三个鼓:第三个表,也就是午夜,从23:00到今天1:00。

⑤ 再次打鼾:醒来再睡觉。

它描述了一段时间的睡眠。

⑥ 韩退之:韩愈曾经写过一首诗,说他抓不到大鱼,还抱怨水太浅。

他想找另一个好地方钓鱼,暗示自己处境不好,失败了。

【阅读练习】1.文中的“上元”是农历年的哪一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什么?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作者的“自嘲”与“还笑韩推之”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参考答案】1.1月15日。

元宵节。

2.①有几个年长的书生来看望我。

②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

3.不同。

作者的“自嘲”具有自我享受的超越意义。

“笑韩退”意味着韩愈在职业生涯中不够超然。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作家、书法家和画家。

“子占”和“和中”两个词被称为“东坡居民”。

汉族,眉山人,梅州人(今四川人)。

和他的父亲苏迅和弟弟苏哲一起,他们被称为三苏。

他精通文学和艺术。

他的写作博大精深,条理清晰。

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唐宋八大名家之一;这首诗清新有力,善于使用夸张的隐喻,在艺术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与黄庭坚合称苏煌;词是一种豪放的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与辛弃疾合称苏欣;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参考译文)及现代文答题技巧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参考译文)及现代文答题技巧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参考译文班级:姓名: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他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柳絮乘风而起。

”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那人才到达。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到,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离开了。

”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定正午(见面)。

你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11.《论语》十二章1.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否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顺从意愿,又不会越过法度。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做到这样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有害。

”5.孔子说: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字词解释】①伊犁:地名,今新疆境内②汲:取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④就:靠近⑤皆:都⑥故;所以⑦乃:于是⑧果:真的⑨俢绠(gěng):长绳子⑩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⑾特:只是【阅读训练】1、解释:(1)茍:;(2)安:;(3)具:;(4)耳:;(5)灼然:;(6)谬:2、翻译:(1)皆汲水于河。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5、陈万年教子【原文】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谄”的读音)也。

”万年乃不敢复言。

选自(班固《汉书·陈万年传》)【字词解释】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2.大要:主要。

3.乃公:你的父亲4.尝:曾经5.谢:道歉6.语:告诉,对……说7.显:显赫8.杖:打9.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10.大要;主要的意思。

11.具晓:完全明白12.复:再13.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

14.谄(chǎn):阿谀奉承。

15.睡:打瞌睡。

【阅读训练】1、解释:(1)乃:;(2)戒:;(3)语:;(4)之:;(5)曰.;(6)具:2、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2)万年乃不敢复言。

3、“万年乃不敢复言。

”的原因是什么?6、蛇衔草【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论》)【字词解释】【阅读训练】1、解释:(1)昔:;(2)值:;(3)焉:;(4)著: ;(5)以:(6)验:2、翻译:(1)经日伤蛇走:(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7、王充博览【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字词解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

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

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

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汉书》是他草创的。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④称:称赞、赞扬⑤师:拜······为师【阅读训练】1、解释:(1)京师:;(2)好:;(3)肆:;(4)辄:;(5)遂:2、翻译:(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8、王羲之书六角扇【原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

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复见羲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字词解释】①蕺(jì):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③书:写字④竞:争着⑤耳:罢了【阅读训练】1、解释:(1)姥:;(2)愠:;(3)因:;(4)但:;(5)以:;(6)他日:2、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9、顾炎武手不释卷【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字词解释】(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

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诸: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0、吕僧珍为官【原文】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

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

”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字词解释】①既至:指回故乡做官。

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

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1、解释:(1)私:;(2)荷:;(3)无以:;(4)汝:;(5)咸:;(6)益:2、翻译:(1)乃弃业欲求州官:(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3、吕僧珍具有怎样的美德?★11、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字词解释】(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去:离开。

(9)于:比【阅读训练】1、解释:(1)使:;(2)然:;(3)识:;(4)于:2、翻译:(1)吾夫又死于焉:(2)何不去也?: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2、自护其短【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字词解释】(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5)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6)欲:想(7)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8)此坐:这是因为(9)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10)而:表顺承(11)席:酒席(12)以:用来【阅读训练】1、解释:(1)啖:;(2)并:;(3)或:;(4)去:;(5)此:;(6)而:(7)坐:2、翻译:(1)北土亦有此.物否?:(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13、砚眼【原文】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证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据《古今概谈》改写)【字词解释】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ǐ):官办的旅店。

③金:银子。

④向:以前⑤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⑥值:遇到。

⑦尝:曾经。

⑧一金:银二十两称为一金【阅读训练】1、解释:(1)既:;(2)易:;(3)是:;(4)何:;(5)幸:;(6)大:2、翻译:(1)公讶其不类:(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14、米芾索帖【原文】米芾诙谲好奇。

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

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

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

”因.大呼,据船舷欲坠。

攸遽.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字词解释】①诙谲(huī jué):诙谐机智。

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③尝:曾经。

④右军:即王羲之。

⑤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

【阅读训练】1、解释:(1)诣:;(2)示:;(3)易:;(4)某:;(5)因:;(6)遽:2、翻译:(1)攸意以为难:(2)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3、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15、冯相与和相【原文】冯相与和相俱.为朝中重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