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几个问题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摩擦力教学的几个问题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并且还占有较大的分值。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理解摩擦力的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处理有关问题时感到困难重重。为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狠抓根本,形成明显的思维,突出教学要点。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容易理解摩擦力问题的几点做法:
一、强化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直接接触;
2、接触面粗糙;
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
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很显然,若两个物体不接触或虽然接触,但接触面是光滑的,则不存在摩擦。若只满足条件1、2而缺少了3、4中的任意一个,也不会有摩擦力存在。如一块砖紧靠在竖直墙面,放手后让其沿墙壁下滑,也就是不具备条件3,即相互间无压力,因此砖不能受到摩擦力作用。又如静止在粗糙面上的物体,它就是缺少条件4,当然就不存在摩擦力了。
二、讲明摩擦力的三个特点
摩擦力的三个特点,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遇到实际问题时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总结指明,才能使学生清楚明白,并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力学综合题时才不至于无从下手,甚至丢大分。在教学中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分析的同时,本人已总结出摩擦力具有显著的三个特点:即1、接触性,2、被动性,3、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性。对于接触性,即物体受摩擦力的作用,物体间直接接触(反之不一定成立),这一点已经包括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里,学生都能理解。而被动性,即摩擦力随外界约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是难点,学生往往缺乏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应该特别强调、重点指明,通过列举生活中实例使学生加深理解。对于第3个特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性),学生最容易忽略,更要强调。
三、重视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在确定摩擦力大小之前,须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明发生的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当然在判断时特别应注意,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静摩擦力是变量,其大小、方向都与物体所受外力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滑动。
1、若是滑动摩擦力则可用f =un来计算。此式中n指两接触面的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并不总是等于物体重力;u为动摩擦因数,与两物体的材料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若是静摩擦力,则不能用f =un来计算,随外力变化的范围为0 四、总结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摩擦力的方向是与接触面相切”,其次才是用具体的思维方法:1、假设法;2、状态法;3、分析判断法。确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还是相反(摩擦力充当的是动力还是阻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学生牢固树立“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参考系为接触的物体)。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指明强调及开展奇自行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判断自行车的前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克服盲目性,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以上只是本人肤浅的几点做法,诚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