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与养生.第二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20100822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PPT课件精选全文
打乒乓,玩小球,活动手眼锻炼脑。 爬楼梯,慢登高,舒筋健脾心肺好。
前后仰,原地跳,活血化淤固肾腰。
--
三 伏 贴
适应症
• 1.呼吸系统疾病 •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 2.风湿免疫性疾病 •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 3.消化系统疾病 •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 4.耳鼻喉科疾病 •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 5.儿科疾病 •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 6.慢性皮肤病 •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 7.妇科疾病 •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 8.其他 •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平和七情
以理胜情 以耐养性 以静制动 以宣消郁 思虑有度 慎避惊恐
保养正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 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
----《淮南子》
• 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 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
3.以心治神: 要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独自苦思冥想,
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4.情感节制: 善于节制情感,是精神修养高雅的体 现。适当控制自己情绪,是保证健康的措 施之一。 5.精神寄托: 人到垂暮之年,总会有一种失落感, 只要人老心不老,对工作和事业充满信心, 就不会觉得老态已至。老年人只要在精神 上有所寄托、有所追求的话,仍然会老当 益壮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安度晚年。
生津安神数乌梅,润肺乌发食核桃。 蜂蜜润燥又益寿,葡萄悦色令年少。 生梨饭后化痰好,苹果消食营养高。 木耳抗癌素中荤,黄瓜减肥有成效。 海带含碘消淤结,香菇存酶肿瘤消。 胡椒除寒兼除湿,菜花常吃癌症少。 柑桔消食化痰液,抑制癌症猕猴桃。 紫茄祛风通脉络,莲藕除烦解酒妙。 白菜利尿排毒素,蘑菇抑制癌细胞。

【转载】什么是真正的养生?由浅入深让你真正懂得养生

【转载】什么是真正的养生?由浅入深让你真正懂得养生
“秋者,风气大动。地气显明。早卧早起,与鸡同兴。平心静气,内守神思,静立庭外,以缓秋刑。”我们都知道,古时处决死囚,都是在秋后。因为古人比较讲究顺应自然。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肃杀之气正重的时候。这时候杀人也算是顺应天意嘛。秋风凛冽,阳气难收而阴气显盛。这时夏季的暑湿未散,又有燥风来袭。风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要想避免,就要和鸡一样的作息。心平气和,不能乱发脾气。这样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大暑立秋:天气最热且有湿。体内热极生风遇湿而郁,胃和大小肠因湿滞太过运化不力。饮食上不能吃油炸的食物。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则助湿。
处暑白露:暑天结束,天气转凉,万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随之衰弱,小肠和膀胱活跃力减缓。多吃蔬菜,饮食清淡,不要太过口重。肠淫的人多喝骨头汤,可以喝点儿小酒温肾。
秋分寒露:天气渐有寒意。人体肺火盛,用药要清肺、养肝、护大小肠。同时可以适当扶阳气,但切忌太过。心胆虚的吃些酸淡的食物。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物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如果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遇到风寒就会容易感冒。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寒症以温补为宜。注意血寒和肾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我们要注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配合按摩肚脐以下的部位。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对于出虚汗的人可以炖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
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脾土多实。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莫贪腥腻。否则脾反克肝导致肝壅血粘。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理念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理念,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理念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学当今社会,人们说的最多的词是“和谐”。

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理念,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观念可以上溯到古代的著名之作《周易》和《尚书》。

其核心思想是它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认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天地万物是有序的和谐系统,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和谐的生命统一体,道家强调“道法自然”。

基于古人这种和谐思想,中医提出了“天人相应”整体观念。

天指自然界,人指人类。

“相应”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以影响人体,并与之相适应,如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影响到人体,人亦应之。

人应该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人的衣食住行要随着自然界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的调整和适应自然界,适时而变,顺时而为,经常保持平衡,方可减少疾病,终其天年。

顺应自然,避免外邪,要做到“七防”,“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暑热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素问》),适于四时季节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存于自然,只有采取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才能“内外调和,邪不能害。

”二、合理饮食,饥饱勿过民以食为天,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供给人体营养和人赖以生存的来源。

所以,合理科学的饮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食物入胃,胃主受纳腐化,脾主吸收。

脾胃是人体运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所以日常生活保护脾胃,调摄饮食至关重要。

一是饮食有节,无饥无饱食不能过,过则为灾。

要求吃饭时间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不狼吞虎咽,戒烟限酒。

食过则伤及脾胃,消化不良,血气阻滞,损害身体,产生疾病,甚至夭折。

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中医养生常识PPT课件

中医养生常识PPT课件

饮食调养
多吃黑色食物和咸味食物,如黑芝麻、黑豆 、海带等,以补肾益精。
起居调摄
注意保暖措施,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 打太极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恐惧和过度兴奋情绪 以利于肾气固藏。
03
饮食调养在中医养生中作用
食物性味归经及其对健康影响
食物性味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和酸、 苦、甘、辛、咸五味,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人 体有不同的作用。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养生中应用
治未病思想
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调养,避免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在中医养生中应用
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 ,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目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养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现代医学对中医养生认识
02
案例二
某体育明星运用推拿按摩手法 缓解运动疲劳,提高竞技水平 。
03
案例三
某企业家坚持拔罐刮痧等非药 物疗法养生,成功改善亚健康 状态。
04
总结
非药物疗法在中医养生中具有 重要地位,针对不同人群和需 求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饮食调养中应用
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如山药、枸杞、红枣等,以增强身体的抵 抗力。
不同体质人群饮食宜忌指导
平和体质
饮食宜均衡,多样化, 忌偏食。
阳虚体质
宜食温阳之品,如羊肉 、韭菜等;忌食生冷寒
凉食物。
阴虚体质
宜食滋阴润燥之品,如 鸭肉、百合等;忌食辛
评估身体状况
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 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健康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阳代表阳性、动态、兴 奋等,阴代表阴性、静态、抑制等。正常情况下,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人体的 健康。
实践方法
保持阴阳平衡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作息规律等方面。饮食上要避免偏食或暴 饮暴食,多吃清淡、温凉的食物;运动上要适量,不宜过度劳累;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 的睡眠和休息。
拔罐疗法
总结词
拔罐疗法是中医养生中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从 而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舒缓肌肉疼痛和祛湿排毒的效果。
详细描述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形成局部的负压环境,从而刺激穴位和 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拔罐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 间盘突出等,对于一些内科疾病也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同时,拔罐还可以起到祛湿排毒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 座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 中医养生的饮食原则 • 中医养生的生活习惯 • 中医养生的常见方法 •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01
中医养生基本理念
阴阳平衡
总结词
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指保持体内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
食物的五味
辛味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 开窍等作用,如姜、葱、 蒜、辣椒等。
酸味
具有收敛、固涩、生津、 开胃等作用,如山楂、乌 梅等。
甘味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 作用,如红枣、蜂蜜等。
苦味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 降气等作用,如苦瓜、茶 叶等。
咸味
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等 作用,如海带、紫菜等。

中医健康养生ppt课件

中医健康养生ppt课件

脏腑调养
注重调理心、肝、脾、肺 、肾等脏腑功能,保持脏 腑和谐。
经络畅通
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疏 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 身体免疫力。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 波动对脏腑功能的影响。
体质理论
辨识体质
根据个体差异辨识体质类型,如 阳虚、阴虚、气虚、痰湿等。
调整体质
针对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养生方 案,如饮食调理、运动养生等。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保持心情愉悦,减轻压力,增 强心理健康。
调节情绪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
放松心情
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 式放松心情。
社交互动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 友保持联系。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或保健品,调 理身体。
使用方法
按照医生或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进行使用 。
通过调节作息、饮食和中药调理等方 法,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不同人群的中医养生法
儿童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注重 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
动和中医保健。
老年人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特点,注 重饮食调理、运动和中药调理等方 法,提高生活质量。
女性
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和需求,注重 饮食调理、情绪调节和中医保健等 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四季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春季养生
注重养肝、生发阳气,多食用温性食 物和绿色蔬菜,加强锻炼和户外活动 。
夏季养生
注重养心、清热解暑,多食用清淡食 物和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
秋季养生
注重养肺、润燥生津,多食用滋阴食 物和白色蔬菜,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冬季养生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全篇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全篇
23.9 超过24,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低于18.5,寿命的因素* 中医观点
1 精气不足
2 营养不良
3 五脏受损
4 情志过激
5 劳逸失度
6 遗传禀赋
7 社会环境
ppt课件
精气虚损,动力不足 五脏失衡,调节无力 气机受阻,抗病无力
10
现代研究
1 自然环境污染
ppt课件
18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

形体 心理

社会适应性良好

道德

ppt课件
19
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
ppt课件
20
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健康相互排斥 疾病与健康是共存的
ppt课件
21
第四节 预防观
疾病可知,则可防治 预防为上,防重于治 审因察势,辨证预防 综合预防、内调为主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行为因素
疾病损伤
ppt课件
5
长寿
1 “人生七十古来稀” 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3 长寿之乡 3/10万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基 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ppt课尔件 卡班巴、中国新疆的南6
ppt课件
3
本源: ➢ 源于 —— “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
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 源于父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
枢·决气》

中医健康养生学讲座 PPT课件

中医健康养生学讲座 PPT课件
34
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
• 芦荟:味苦,性寒。归肝经、大肠经。防治皮肤过敏;防皱;防治 粉刺、湿疹,可美白祛斑;可使干性、油性皮肤趋于中性。
•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经、心经、脾经。可治疗因血虚所致 面色不华,长期服用可使皮肤重现红润色泽;营养皮肤,防粗糙; 防脱发、白发,促进头发乌黑光泽。
•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经、脾经。美容、生发安神、增 智。
走生命。 • 全球20亿酒精消费者,中国有2亿多,每年
相当于一个西湖。耗粮食300亿公斤,喝掉 200亿元。
8
中医对养生保健的认识
养生及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保养生命 中医养生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中医特色的、 研究人体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管理学问。衣食住行和情绪思想的综合管理。
肢、常运目、常叩齿、常旋腹、常弹耳、常 提肛
27
(5)睡眠养生
• ① 睡眠时间和质量 • ② 睡眠方位与姿势:“卧如弓”右卧以
舒脾气,归于肝。 • ③ 睡眠与卧具(床铺、枕头) • ④ 睡眠环境与宜忌 • ⑤ 睡眠禁忌:切忌七情过极;切忌多言;
切忌饱食、饥饿
28
(6)饮食养生
“吃得好并不意味吃得对” 合理调配,五味调和。健康膳食金字塔
很好的通便作用,可帮助人体排除肠道中多余的脂肪; • 洋葱(性平,味甘、辛,具有健胃消食、平肝、润肠及利尿、发 • 汗作用 )含有的前列腺素A,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 芦笋(性味甘寒无毒,有清热气,利小便 )组织蛋白中有一种天 • 冬酰胺酶,能有效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 黑木耳、银耳、香菇、平菇、金针菇、蘑菇等,这些菌类含有丰 • 富的硒,可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消除体内毒素,兴奋骨 • 髓造血功能及滑肠、洁血、解毒等。

中医养生-PPT课件

中医养生-PPT课件

01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02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03
头发光泽,无头皮屑;
04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衡量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
01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02
03
五快
“五快 ”“ 三良好”
01
02
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衰老的原因
社会因素
01
自然环境
02
遗传因素
03
精神因素
04
劳逸失度
05
饮食因素
06
疾病与意外伤害
07
早衰的原因
测定早衰的指标
有专家提出测定早衰的自我观察指标 12 条:
视力下降(戴老花镜、看书眼睛疲劳) 。
听力减退。
牙齿脱落。
面部皱纹增多。
腕力减弱,关节活动不灵活。
食欲减退。
02.
食方:鲤鱼赤小豆汤、苡米红枣粥、冬瓜粥。
03.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通大便类 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杏仁、胖大海、燕麦等。
理气类
桔皮、小茴香、豆蔻、桔子、柚子等。
活血化瘀类
红糖、酒、桂皮、黑木耳、桃仁等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十、补益类 1、补阴:甲鱼、乌龟、水鸭、燕窝、银耳、海参、糯米、芝麻、蜂蜜、枸 。 杞子。双耳汤(银耳、黑木耳、冰糖)蒸服(1 小时) 2、补阳: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核桃仁。 壮阳狗肉汤(加菟丝子、附片各 10g 袋装) 、肉苁蓉羊肉粥。 3、补气:猪肉、鸡肉、兔肉、牛肉、鱼类、山药、土豆、香菇、胡萝卜、 豆腐。清蒸参芪鸡(参、芪各 20g) 。 4、补血:羊肉、鸡、鸭、甲鱼、肝脏、龙眼肉、枸杞子、桑椹子、蜂蜜。 四物炖鸡汤。 5、养心:猪心、羊心、桂圆肉、大枣、莲肉、酸枣仁。 6、补肺:猪肺、猪血、瘦肉、鸡、梨子、核桃仁。 7、养肝明目:猪肝、羊肝、枸杞子、桑椹子、菊花、菠菜、芝麻、绿茶。 8、补肾填精:动物肾脏、鞭、脑髓、乌龟、甲鱼、海参、羊肉、胎盘、核 桃仁、黑芝麻、黑豆、黑米。

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中的中医养生策略
01
02
03
04
个性化健康评估
根据员工的年龄、性别、体质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养
生方案。
工作场所调整
改善办公环境,如增加绿植、 播放舒缓音乐等,以缓解工作
压力。
定期健康讲座
邀请中医专家进行健康讲座, 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提高员工
健康意识。
企业合作医疗机构
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 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
情志与养生关系
情志概念
指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直 接影响人体健康。
情志致病
过度或持久的情绪刺激可 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如 怒伤肝、喜伤心等。
情志养生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 平和来维护健康,如琴棋 书画、品茗论诗等陶冶情 操的活动。
03
中医养生方法与实践
饮食养生法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1 2
传统运动养生法
介绍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 ,阐述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及实践方法。
现代运动养生法
推荐适合现代人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 泳等,分析其运动特点及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3
运动注意事项与误区
提醒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运动 前后的热身与拉伸、避免过度运动等,同时指出 一些常见的运动误区。
解释针灸按摩如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等方式来调节 身体机能、缓解病痛。
常见针灸按摩手法与技巧
介绍一些常见的针灸按摩手法,如推拿、拔罐、艾灸等, 并讲解其操作技巧及适用症状。
针灸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提醒人们在进行针灸按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选择正规 医疗机构、避免在特定情况下进行针灸按摩等,并指出一 些禁忌症。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

中医养生讲座内容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促进健康。

以下是一场中医养生讲座的内容,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原理、方法和重要性。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中医养生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主要关注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身心的和谐。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和心理相互影响,因此在养生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以下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1. 五行学说:中医将宇宙万物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也是如此。

五行之间相互调养,在养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阴阳平衡:中医讲究阴阳的平衡,认为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养生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情绪等方面来维持阴阳平衡。

3. 气血流通:中医认为气血不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调理气血,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养生效果。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中医养生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非常注重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季节变化,推荐不同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

比如,夏季可以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冬季则需要多吃温热的食物。

2. 中草药调理:中医倡导使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通过煎煮、熏蒸等方式服用。

不同的中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于促进身体的各个方面的调理。

3. 按摩和针灸:中医推崇按摩和针灸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经络的畅通。

在讲座中会介绍一些常见的按摩手法和针灸穴位,供大家参考和尝试。

4. 走进大自然:中医认为大自然的环境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鼓励人们多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接触自然界的能量。

三、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中医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关注。

以下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性:1. 预防疾病: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2.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养生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养生学则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五脏功能等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1. 阳和阴平衡: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阳指的是身体的热、活动性,阴指的是身体的寒、静止性。

保持阴阳的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 气血运行: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气血的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

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3. 五脏调养: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视为整个身体的核心,每个脏腑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调养五脏,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4. 饮食调养:中医饮食调养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调节,根据个体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食物,食疗调理,以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

5. 锻炼养生:中医强调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加体质,预防疾病。

总之,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强调通过调节阴阳平衡、
气血运行、五脏功能、饮食调养和适当锻炼等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养生ppt课件【39页】

中医养生ppt课件【39页】

3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概述 ◎方法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 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 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 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 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 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 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
不贪酒
老年人长期贪杯 饮酒,会使心肌 变性,失去正常 的弹力,加重心 脏的负担。同时, 老人多饮酒,还 易导致肝硬化。
不贪咸
老年人摄入的 钠盐量太多, 容易引发高血 压、中风、心 脏病及肾脏衰 弱。
不贪甜
老人过多食甜 食,会造成功 能紊乱,引起 肥胖症、糖尿 病、脱发等, 不利于身心保 健。
不贪迟
不贪热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中医 养生
中医养 生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 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 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养生中医养生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中医
Title Text Here
中 章

医 养 生 文 字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
文本二
文本一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
文本三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二)解释病理传变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01.
相生关系的传变
02.
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03.
如肾病及肝。
04.
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
05.
波及到母脏, 如心病及肝。
2.相克关系的传变: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
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2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3
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4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第二节 五行学说
返回目录
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并贯穿到古代各种学术之中。
返回知识点
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2.五行相克 返回知识点
土 水 克 返回知识点
3.五行制化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制,是制约、克制;
01
化,是生化、变化。
02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 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一)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外侧
腰背


六腑
心肺


中医·养生ppt课件

中医·养生ppt课件
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阳呢? 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 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 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 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 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 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 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
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
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
有好处。
35
36
10
中医的养生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
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 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 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 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 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 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 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 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 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 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34
❖ 2.吞津
❖ 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 “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
9
中医养生观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 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 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 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 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 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 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的养生 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证实:其科研小组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苹
果中的有用成分——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
的增殖。
弘前大学的三浦富智讲师等使用老鼠
做为实验,对比了在被移植癌细胞后食用
苹果多酚水溶液和蒸馏水的效果。他们得
出的结论是,在生存率实验和癌细胞增殖
实验这两方面,苹果多酚都显示了有比较
好的抗癌功效。
2024/10/5
养生
28
相关报道
❖ 《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 ❖ 《却谷食气》、《十问》也介绍了一些养生理论和
技艺。
2024/10/5
养生
18
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
❖ 如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
❖ 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成为中 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
吃苹果预防高血脂症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苹果能够减少人体
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有益身体健康。 吃苹果还能够增加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
少肠内的不良细菌数量而帮助有益细菌繁殖。 每天吃苹果可以大大改善肠内的细菌菌丛状况, 从而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
2024/10/5
养生
29
相关报道
可显著增加肺活量 实验结果果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甚至更
❖ 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
2024/10/5
养生
9
道家养生说 —老子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 老子言“虚其心”,虚即道,道即自然。自然能化 育万物,虚为万物之始
❖ 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 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
5、 常喝水、 少饮酒、不抽烟、利身体。

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一、中医养生理论简述中医养生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养生追求的是身心健康的和谐状态,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平衡:调节人体体内环境阴阳是中医理论中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养生的核心之一。

根据中医观点,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维持着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

在养生过程中,保持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合理饮食是保持阴阳平衡的关键之一,每天摄入适量的五味食物可以滋养脏腑、调节气血功能,并避免肥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

此外,通过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锻炼身体以及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也能帮助维持阴阳平衡。

三、气血调理:维持生命活动中医养生理论还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是身体的能量,血是体内的营养物质。

气血充盈、流通畅通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通过中医方法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中医以针灸、按摩和草药等方式来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起到舒筋活络、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此外,保持适当的晨练、太极拳和瑜伽等身体锻炼也有助于提升气血水平。

四、心态调整:保持良好情绪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心态调整被看作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过大会对人体五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导致各种疾病发展。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非常重要。

其中包括积极面对生活、保持思想开明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等方面。

此外,在工作压力大、生活频繁等情况下,适当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运动或与亲友交流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调整心态。

五、结语中医养生理论提供了一种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思路。

它强调通过阴阳平衡、气血调理以及心态调整来达到养生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饮食结构、锻炼方式以及保持良好心态来实施中医养生理论。

这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益,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现代都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宣传与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内容-PPT

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内容-PPT
• 流通气血得理论不但适用于针灸、按摩、气功及 各种体育疗法,也适用于内、外、儿、妇、五官、 骨伤各科疾患得药物治疗,达到通调经络,流通气血, 康复养生得目得。
六、动静适宜中与为度就是养生得一个原 则
• 不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就是体育锻炼,都要适 度运动,动静适宜,量力而行,中与为度。
•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得核心, 也就是中国养生学最基本得理论依据。《灵枢》 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络与脏腑有着不可分割得关系,两者结合,相互补 充,才能完整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得基本特点。
• 按摩、针灸与形体运动等,就是常用而有效 得通调经络方法。
• 运用这些方法促使经络通调,气血流通,某些阴滞现 象得以改善,使经络与脏腑活动重归于平衡协调。 对保健医疗具有重要作用。
• 能养心调神则有利于健康长寿,神气对于生命得 作用就是不容忽视得。
• 养心调神,不仅就是使心神本身获得健康,更 为重要得就是通过养心调神而有利于调养 整个形体。
• 《素问》指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谓“百体从 心”,“主身者神”。说明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 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
• 肝主疏泄喜条达,若升发有余,过亢上逆则面红目
赤、性情急躁、眩晕头痛甚至昏厥等;
• 心阳不能下交于肾,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
则表现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 膝酸软、遗精、潮热盗汗等症;
•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肾虚不能摄纳,则致呼多吸
少、喘促短气、声低气怯,动则尤甚。
• 综上所述,气机得运行就是否正常关系到全身 得病变,所以养生必须调与气机,才能维持正 常得生命活动。
• 神对形得作用,一就是神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 得变化维持人体内环境得平衡,二就是神能协调形 体使之主动适应外界变化,从而维持人体与外环境 得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20100822节目导视:黄老之学在自然之道和天地之法揭示养生文化的奥秘,中华医术施针石之技显本草之奇,启迪健康生活的智慧。

著名中医专家樊正伦做客《中华文明大讲堂》为您讲述《中医文化与养生》敬请关注。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古人在千百年的探索中总结归纳了很多的养生方法。

像调神养生、四季养生、引导养生、饮食养生等等不一而足。

养生之说是从何而来呢?在我们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哪些方法是适合您的呢?我们在养生过程中又会有什么样的误区呢?樊正伦简历:樊正伦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四十余年,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主任,现任北京平心堂门诊部负责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先后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主持人:上一讲呢樊教授用非常深入浅出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大家讲述了我们的中医它的根是什么。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有一种自豪感的。

因为你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多么的富有智慧。

那么中医呢,就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变化,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生命科学。

樊教授您能不能先用一个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养生?樊正伦:养生这个词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里面把它叫做“摄生”。

“摄”就是摄影的“摄”。

“摄”是什么含义呢?是把握,把握自己的生命。

就是生命是爸爸妈妈给的,在你的一生中用什么方法把握自己的生命,在各个不同的阶段,都处在一种非常和谐而健康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养生最根本的含义了。

养生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各个时代的人对养生方法总结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我们今天的那个五禽戏,五禽戏是华佗这位名医,他除去看病以外,他创造的一种运动养生方法。

我们古代马王堆里,出现了“导引”、“吐纳”的养生方法,导引是通过运动,吐纳是通过调整呼吸达到强身健体、颐养天年的目的。

所以养生这个课题不是一个新课题,是人们一直追求的。

(养生本来跟中医是休戚相关的,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第一位医生,同时都是养生的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划分了四类重要的著作:“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分别代表了医学的四个流派。

“医经”里上讲天、下讲地、中讲人,讲人的脏腑,讲人的经络,目的是告诉大家,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

这部分应该说是针灸学最早的著作,还有一部分是讲中草药的。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针灸解决,有些必须用药物来解决,这一类著作,就叫“经方”。

“医经”和“经方”被后世的医家继承下来了。

“神仙”是古代人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

这个神仙并不是说一定要长命百岁,而是让您在生命的过程中,永远处在一种身心非常和谐的状态,这就是神仙的状态。

还有一类著作叫“房中”,是通过夫妻的性生活达到养生的目的。

这四类著作是汉代以前中华民族医学文化的结晶。

到了汉代以后,“医经”和“经方”更多地被医生所接受了,“神仙”与“房中”则被道教所接受,道藏里有大量这方面的著作。

)养生首先要衣食足,如果衣食困顿养生就没法谈了,所以中国古人说,“衣食足则知荣辱”。

现在养生为什么这么热了呢,就是因为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家越来越富强了,大家吃得越来越好了。

不像我们小时困难的时候,看那个馒头就流哈喇子。

我们小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富贵病,大多都是营养不良性浮肿。

现在养生热的出现,首先应该承认,这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繁荣,人们在心理上、生理上的客观要求的反映。

这种养生需求就使得我们现在很多养生书热卖。

热卖养生书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明人们有这种需要,因为人们已经开始注重自己的健康了。

那么养生的问题,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是“养生”,怎样才能够真正的养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现在是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所以就出现了一种鱼龙混杂的局面。

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养生方法,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养生方法,我为什么在讲中医养生的时候我必须要告诉大家什么是中医的文化,因为你只有从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了它,你才知道中医的养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什么季节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为什么?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当我们把这个为什么弄明白以后,人人皆是圣贤,人人都是养生家。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很多有用的养生方法,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把养生看得那么神秘。

因为大家现在生活好了,所以在饮食养生上想的问题就更多一点了。

我吃点什么好呀,我吃点什么保健品好啊,反正我有钱了。

这个当儿女的总想孝敬父亲母亲,从中国的保健品一直外国的保健品……,目的是希望长寿。

其实啊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不是吃药长大的,您别整天琢磨吃什么保健品,我在这个问题上,跟大家讲一个话,中医这个“药”为什么叫“药”?因为当一个人得病需要吃药的时候,就像门打不开了,你要配一把钥匙。

这个“药”和钥匙的“钥”,同音就同源。

您得病了找大夫干嘛?给你配把钥匙。

这个钥匙把这个门一捅,门打开了,病好了。

本来您这门好好的,您天天拿钥匙捅它,好门也会捅坏的呀,对吧。

所以你吃的那些什么这个保健品,那个保健品,是药就有三分毒,这个毒跟西医说的毒不一样,西医说里面有什么化学成份,中医说的是什么,中医认为偏性剧烈的就叫做“毒”,偏性少的就叫做“食”。

所以中医的药食同源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药有偏性,食物也有偏性,比如我们说鸭子。

大家都知道在北京你得吃烤鸭,到了南京你得吃咸水鸭,到了广东你要煲老鸭汤。

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小鸭子煲汤呢?从现代科学角度讲鸭子和鸡它都有脂肪、蛋白质,为什么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这么去强调不同的食物要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呢?大家记住,鸭子本身是寒性的,鸡的本身是温性的,您看那俩小公鸡放一块准打架,对吧。

鸡它本身就风火之性非常旺盛。

当女同志生完孩子体虚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给煲鸡汤,没有煲鸭汤的,对吧。

鸭子因为长在水里,其性偏寒,尤其是小鸭子,它经常就在水里待着。

所以要想吃嫩鸭子时候,你首先得用火来炮制,这就出现了我们的烤鸭。

那么南京那个地方的咸水鸭,也是嫩鸭子,但是它必须用盐腌制,因为盐是具有火性的。

大家都做过饭,您一把盐扔火里,轰就着起来了,它具有很强的火性。

这种火性就阻滞了鸭子的寒性。

到了广东吃煲老鸭汤,因为老鸭已经基本不下水了,天天在陆上待着,它的寒性已经明显减弱了。

所以我们的烹调中,您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在我们的不同的食物中有不同的体现。

我们看到南方人比较瘦弱,北方人比较强壮。

南方人的主要食物是什么呢?是稻米,稻米是水中生长的,其性偏寒,所以南方人就像水稻一样秀气。

北方人呢,那麦子是种在九月收在四月,它得阳气最重,所以麦子性是甘温的,所以北方人呢他的整个体魄就显得很健壮,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你是吃馒头好还是吃米饭好,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有个体的差异。

这个差异,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问题,同时是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代一代人的遗传基因传下来的。

可能你祖先就是个南方人,你到了北方,你还是觉得大米很亲切,这个亲切不仅仅是你的口味,它是在遗传中带有的。

那么你问说你是吃馒头好还是吃米饭好呢?我告诉大家,到了成年人的时候,第一要凭着感觉,你特别想吃的东西,一定是你身体最需要的东西。

您可不是小孩,小孩他馋。

到我们这个年龄不是,人不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是靠感觉活着。

当你特别想吃的东西,一定在反映着你身体的需要。

我们生过孩子的女同志都有体会,当她怀孕的时候,看着那个青杏像看着糖豆一样。

咱们看着那青杏倒牙,为什么?因为这时候她的血都去养胎去了,肝血不足了,酸味的东西是入肝经的。

由于她的肝血都养胎去了,她的肝血不足了,所以她就需要用酸的东西来补充自己,这就是女同志为什么怀孕的时候想吃酸的原因,这是反映了生理的需要。

我们用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我们每个人总会有口味的改变,这种口味的改变,首先反映的是生理的需要。

所以特别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这是第一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浅尝辄止”。

中医认为,甘苦酸辛咸是入五脏的。

比如酸的是入肝的,那么如果你缺的时候,你吃了它,它就有养肝的作用。

如果你过度地吃它,它就要损伤你的脏器了。

所以中医认为既要吃,又要浅尝辄止。

我看到很多糖尿病的病人,看见那西瓜馋得直流哈喇子。

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您那,您就吃上两片(西瓜),绝对不因为您吃了两片(西瓜),您的糖尿病就加重。

因为糖尿病的病症中,它既有血糖调高的那一面……,你记住有旱的地儿就有涝的地儿,他就有血糖低的地方。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过分地去相信什么张三说哪个该吃哪个不该吃……。

中医的根本理念在于平衡,中医的根本理念在于和谐。

你馒头好不好,好。

你馒头吃多了还撑得慌呢,更何况药物呢,对吧。

我在临床中看见很多胃溃疡的病人,尤其是虚寒性的胃溃疡,这样的病人,我告诉大家,他不能吃米饭。

他只要一吃米饭,马上就胃疼,为什么?因为大米性偏寒,您里边本来就是寒,你寒上加寒,气血不运行,他不就胃疼了吗。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你就让他吃点烤馒头片。

小麦是温性的,咱们发的馒头里又有苏打,又有能够帮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你烤完以后,它就是温性的了。

你要是虚寒性的胃溃疡,您甭找大夫,您坚持吃上半年烤馒头片,您这胃就好了。

所以大家不要把养生看得那么神秘。

有些急性的疾病需要医生迅速的调节,但慢性疾病三分靠治,七分在养。

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养生,可能就不那么执着了。

我们要用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你的生命,我想问题就解决了。

主持人:刚才樊教授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就是这个养生啊,实际上就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怎么把握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好。

这个活得更好是什么概念呢,第一活的时间长,第二个在活的时间长这个过程当中还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活得有质量,这就是养生。

咱们再给它剖析开,说说现在一些大家养生的误区吧。

大家喜欢减肥,就说这个不能太胖,形象得好。

减肥怎么减呢,不吃主食,肥是减了,没有精气神。

樊正伦:《黄帝内经》中讲得很清楚,它在讲饮食文化的时候,提出了四点:第一点叫做什么呢?“五谷为养”。

谷物,我们吃的大米、小米、小麦、稻米这一些,包括豆类,这是“五谷为养”,五谷是养命的。

“五果为助”,我们吃的一些水果是帮助你消化的。

“五畜为益”,“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羊肉、猪肉、鱼肉,“五畜为益”,它起到一种增加能量的补益作用。

“五菜为充”,就是它起到补充的作用。

这四句话我们中华民族食物养生的法宝。

“五谷为养”,为什么“五谷为养”。

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更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

大家想一想,农村很多孩子,他们没有更多的什么牛奶啦、面包啦,他没有这么多先进的食品。

看看我们的很多部队的孩子,都是农村出来的,但是他们长得很结实,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他们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种子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