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兴亡对于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兴亡对于中国的启示

编号:12艺术学院油画系李双龙学号:2010202698

苏联在过去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大起大落的发展史是一段精彩传奇的过程,这也给人类和世界各个国家留下了启示。当然对于同是社会主义大国的我们,更是需要分析借鉴。如果我们对于苏联的过去的悲剧性教训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有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客观地评价今天的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苏联的兴亡中,可以借鉴到的启示有很多,我在这里从一个角度出发,那就是经济角度的启示。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经济发展无疑是世界各国争相竞争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的发展也在注重把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而对于苏联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主要看它运用的经济发展方式。苏联的经济模式应当放在生产方式变革中去评价。两次科技革命给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变革中起着不同作用。苏联经济模式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规模经济可以发挥集中、整合的优势,但是当规模经济生产中科技力量上升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在科技创新和传播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

简而言之,苏联的经济体质是一种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定义是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指令型经济”通常和计划经济用法相同,但是详加区分

的话,指令型经济是指生产工具公有的经济体制。所以指令型经济必定是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却不必然为指令型经济。计划经济的起源是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开始。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也形成了马克思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计划经济。之后由于一战德国战败,政府失去了对国际经济关系有效的控制能力,历史学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后德国经济依旧保留很强的政府干预特色,纳粹上台以后,重拾了历史学派的做法,恢复了德国经济。所以德国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关于高度集权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的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照抄照搬;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的反映。苏联出现以后,计划经济的理论发展得到了提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写了《新经济》,系统完善的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之后苏联长期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并以经互会为媒介通过计划经济方式影响他国经济,使得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也最主

要的计划经济模式。一般认为,苏联全面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中实现的,其全面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但是,任何选择必定具有相应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苏联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和最终确立的模式,与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有计划地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苏联在这种严格的计划经济下,一切都统购统销,这种经济体制在短期内可以发挥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但如果固化、长期化,其弊端则显而易见,那就是经济效率的低下,由于一切是计划性的,人们没有动力去改进生产设备和提高效率,简单地说,即没有改变生产方式的动力。其结果,经济增长完全是依赖于能源、资源的大量投入,毫无疑问,前苏联在较长时期内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众所周知,苏联确确实实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即便如此,苏联也经不起这样无止境的资源投入,因为在一个没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中,总有一天,资源的投入将达到最大值,这也是这个政权从发展到衰落的一个拐点。这样一个时期从勃列日涅夫后期就出现了,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仍然没有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最终导致了苏联的灭亡。笔者在阅读苏联灭亡的书籍时,有一个细节直到现在都感到非常震惊:到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每年投入的资源连维持现有生产的能力都不复存在了,举个例子:由于质量低劣,当时,苏联每年报废的拖拉机都比新生产的拖拉机多,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体制不转型,发展方式不转变,苏联只有死路一条。

所幸,同样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难而进,走上了一条与苏联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条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使中国经济起死回生,使中国社会主义峰回路转,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市场经济具有调动整个社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然而,市场经济为什么会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许多人都知道市场经济能够发展生产力,但对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发展经济不理解,因而认为尽管要发展市场经济,但也不能发展得过分,甚至要限制一些市场经济的作法,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一些反市场政策的心理根源。中国的市场经济到底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以致于要限制其发展。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实际上仔细想想,中国这些年来尽管实行了市场经济,尽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靠的是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由于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我们的经济效率当然比前苏联高多了,但从发展方式上来看,比前苏联也强不到哪儿去:不都是通过大量投入能源、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吗?中国与前苏联,只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当前我们经济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跟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有关,而且今后遇到的这些问题会更加突出,比如:油价、资源价格的上涨,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等等。现在正在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们应该吸取苏联经济发展的教训,以思考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发展的未来框架为前提。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