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兴亡对于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苏联建立建设发展和灭亡对中国的启示 (2)

苏联建立建设发展和灭亡对中国的启示 (2)

苏联建立建设发展和灭亡对中国的启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113116306 张强苏联灭亡了,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人惋惜,有人窃喜,有人怀念。

苏联的兴起借助于空想共产主义大旗。

苏联模式曾被世界上大多数落后国家当作榜样加以仿效。

它的最大历史价值,就在于为落后国家从农业社会(地本文明)迈向工业社会(物本文明)开辟了一条新的非西方的道路,尽管这条道路也充满了荆棘,充满了血腥。

苏联模式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物本文明的建设,不但促进落后国家奠定了工业化基础,还促进发达国家对物本制度加以完善(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苏联兴亡是二十世纪中对人类历史影响最重大的事件。

但至今为止,人们对苏联的历史意义认识不清,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这里有必要略加评点。

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认为苏联社会制度是高于西方社会制度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潜含的理由就是苏联是社会主义,而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当然高于资本主义。

这种认识误区根源于教条式地套用马克思的学说。

不错,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指在西方资本主义基础之上诞生的新社会。

如果真是这样,说社会主义高于资本主义应该没有疑义。

但是,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历史的发展,并不是按某些先验的理论所指出的路径发展的。

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革命之后才能建成的社会主义。

然而,马克思期待的这种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爆发。

爆发革命的恰恰是工业落后,深受西方发达国家掠夺或排挤的贫穷国家。

为什么贫穷国家爆发革命?因为贫穷国家无产者所占比重更大,他们所受的剥削、压迫更大,更有造反、革命的动力和激情。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恰恰是落后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但落后国家革命的对象却不可能是以工业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物本制度,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地本制度。

因此,革命成功后,所要做的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发展工业,建立以工业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物本制度。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以及给中国的启示【精选资料】

苏联模式的兴与衰以及给中国的启示【精选资料】

摘要: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

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关键词: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经验和教训一、苏联模式概述及形成的历史原因十月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完整的先例可循,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摸索前进。

苏联模式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种新的实践经过人们总结,又上升为新的理论,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也可以称作斯大林模式或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同时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对苏联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世界许多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苏联模式的优势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在被资本主义包围的经济落后的资源大国,为了尽快地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而选择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对付了战争与战争威胁,借助这种模式苏联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于这种模式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苏联的经济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高速增长,使苏联由原来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变成国民生产总值在欧洲占第一位,世界占第二位的强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历史成就;1、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是一个内部潜伏很多问题的国家,但在30年代到40年代的苏联,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时候,还是政策发生失误的时候;也无论是战争逼近的时候,还是进行战争的时候,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改革失败以及苏联解体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件之一。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一些精英人物和突发性事件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经济危机。

苏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这是因为苏联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靠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限制消费所取得。

其次,苏联国内的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危机。

再次,苏联虽然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但由于体制原因阻止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25~30%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均转化周期需要10~12年,而美国则有85%的科研成果在5年内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劳动力的20%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二)政治危机。

在苏联未来发展方向的苏民意调查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然而,苏联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官僚、精英阶层垄断了政权、财富和真理,人民群众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体系之外。

(三)信仰危机与民族矛盾。

苏联长期党政不分,并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满意的生活,导致了人民对传统模式的抵触和冷淡情绪。

特别是上层的富足生活与普通人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时,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形成了人们对苏共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此外,苏联内部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很多民族还处在部落阶段,民族问题长期以来非常尖锐。

特别是斯大林时代,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给苏联民族问题留下了很多后患。

随着斯大林的死去,高压政策被相对的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1991年苏联解体,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一件震惊的大事。

苏联是一个拥有庞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其解体对国际局势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苏联解体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苏联解体让我国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国家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加强体制机制的建设。

苏联的解体反映出它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都存在着深刻的问题和矛盾。

苏联在解体前的几年中,不断地尝试进行改革,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瓦解。

这表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必须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完善。

其次,苏联解体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苏联解体前,我国与苏联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非常紧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与苏联的市场息息相关。

苏联解体后,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全球经济的变化,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最后,苏联解体对我国的政治和国际战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我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需要根据国家利益和现实情况,积极调整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

此外,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我国需要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力。

总之,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影响和教训是很深刻的,让我们认识到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我们应该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解体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解体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解体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今年的12月25号是苏联解体的26周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

很所人会有疑问,这样一个在20世纪曾辉煌过69个春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唯一可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怎么会突然间解体了呢?认真分析研究这个问题,总结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围绕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和谁之过的争论至今未停息。

因此,20年来,它都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心话题之一。

各国学术界、新闻界、政界召开了无数次讨论会,发表了数不清读不完的论文,出版了万种以上的书籍,讨论的问题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第二,苏联亡党亡国对谁是喜事,对谁是悲剧,甚至灾难?第三,苏联亡党亡国是必然还是可以避免?第四,在不少国家执政党亡党并没有导致亡国,为什么苏共亡党导致苏联亡国?第五,在人类历史上,在绝大多数国家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都导致国家发展繁荣,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社会制度进行的“新思维”改革导致亡国?第六,苏联亡党亡国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第七,苏联亡党亡国对中国产生什么主要影响,中国应从中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什么,对中国警示是什么?第八,对发起苏联改革的戈尔巴乔夫作什么样的历史评价。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评价问题,是关系到要抛弃什么,避免什么,不重蹈覆辙的大是大非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对有的问题作出相同相似的回答,但对大多数问题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20年过去了,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应更客观更理性更清晰地讨论,以便弄清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弄清主要原因,吸取深刻教训,警示长鸣。

苏联兴亡史论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论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论读后感篇一苏联兴亡史论读后感嘿,朋友!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苏联兴亡史的书,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

这一路的历史啊,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苏联,曾经那可是个超级大国啊!一开始的时候,那是充满了激情和理想,就像一个热血青年,怀揣着要改变世界的梦想,勇往直前。

他们搞工业化,发展经济,那势头猛得让人咋舌。

可是呢,也许是步子迈得太大,也许是方向没找对,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为啥呢?是决策的失误?还是外部环境的压力?苏联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太过于注重重工业,忽略了民生。

老百姓的生活没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这能行吗?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没打牢,房子能稳吗?再看看后来,政治上的种种问题,权力的集中,腐败的滋生,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我觉得啊,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得听听老百姓的声音,不能搞一言堂。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也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在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那也是不可忽视的。

就像他们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那可是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读了这段历史,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我能做些什么?能改变什么吗?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警醒。

这一路了解苏联的兴亡,真的是让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呐!篇二苏联兴亡史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这本苏联兴亡史论,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你说苏联,刚开始多牛啊!那简直就是一路开挂,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得风风火火,军事力量也强大得让人害怕。

这时候的苏联,就像是个勇猛的战士,在世界舞台上横冲直撞。

可后来咋就不行了呢?我琢磨着,是不是太骄傲自满了?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就放松了警惕?还是内部的矛盾没处理好,自己把自己给搞垮了?苏联的农业改革,搞了一次又一次,可就是没啥效果。

这难道不是方法不对吗?就像治病一样,药不对症,怎么能好呢?再说说政治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这不是给自己埋雷吗?也许有人会说,集中力量办大事,可要是方向错了,那不是越走越偏吗?不过呢,咱也不能一竿子把苏联打死。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读完苏联兴亡史,那感觉就像看了一场超级大片,只不过这是真实发生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戏。

苏联刚成立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个热血青年啊。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要搞社会主义,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这种理念在当时就像一道崭新的曙光,照亮了很多被压迫民众的心。

我能想象到当时那些工人、农民们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就像我们现在发现了一个超棒的新机会一样。

他们觉得,哇塞,以后大家都平等了,再也没有那些可恶的剥削者了。

苏联在早期的发展那叫一个猛啊。

工业像火箭一样蹿升,从一个农业大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

那些大工厂一座座地盖起来,火车呜呜地跑,感觉就像开了挂似的。

这得归功于他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一声令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这种力量可不得了。

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那股子坚韧劲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冰天雪地里,缺衣少食,但是为了保卫祖国,为了心中的理想,大家死战不退。

这就像打游戏的时候,队友们都紧紧抱团,不放弃任何一个据点,哪怕对面敌人看起来超级强大。

可是啊,慢慢地,苏联开始出问题了。

就好比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长歪了。

这个官僚体系变得越来越臃肿,就像一个不断长胖的人,行动越来越迟缓。

官员们开始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了解老百姓真正的需求了。

而且计划经济虽然一开始很厉害,但是时间长了,就有点死板。

就像每天都吃同样的菜,再好吃也会腻味的。

企业没有什么创新的动力,反正都是按照计划来,做好做坏一个样。

再后来呢,苏联在对外政策上也有点迷失。

和美国搞军备竞赛,这就像是两个小孩子在比谁的玩具更多更大。

但是这种竞赛是很烧钱的啊,把大量的资源都投入到军事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就受到影响了。

国内的东西越来越少,商店里货架空空的,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就像气球一样慢慢膨胀起来。

苏联解体的时候,就像是一座大厦突然崩塌。

曾经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说没就没了。

这让我深深意识到,一个国家不管有多强大的军事力量,多辉煌的过去,如果内部出了问题,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那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引言: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

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

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

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

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

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

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

苏联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苏联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苏联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苏联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吸取的。

苏联的的衰落和解体,揭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存在的历史难题:政治蜕化和思想僵化。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推行了“大跃进”式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带来了短期内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也产生了对个人权利的侵犯,以及对批评和反驳的打压,从而导致了政治蜕化和思想僵化,最终使得苏联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苏联的失败,也暴露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具备的合理的经济规划和管理机制。

苏联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取得了经济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僵化和缺乏灵活性,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挑战下,终究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导致苏联的经济疲软和落后。

苏联的失败还反映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持与时俱进和敢于改革创新的思想。

苏联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的改革尝试中,虽然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努力,但由于改革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效果不尽人意。

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必须深入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和民主发展,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和民众多元化的需求。

苏联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深刻的指导意义。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护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担当的实力。

必须深
入推进建设领先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加强意识形态的引领。

必须对治理体系和能力进行全方位升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的准备。

让我们认真总结、吸取和继承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一、前言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时38分,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就是俄罗斯国旗。

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就此正式解体。

就这样,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不存在了,而促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外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与论述,更深层次的是苏联的解体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与影响很大,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由于中西方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观点比较多,但是有一些是大多数人共同认为了一些主要的因素。

其中从世界的角度去看,这主要是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是主导而直接的因素。

外因中主要是“西方和平演变论”,这个理论中西方学者主认为冷战和军备竞赛使苏联力不从心,美国也一直推行不战而胜的理论;而苏联的解体并没有战争的爆发或是武力的发生,使一种和平演变的结果。

这种理论动摇了苏联人民的共产主义信仰,也就是向共产主义国家人民灌输类似人权和民主的西方意识形态, 最终使他们抛开了社会主义。

相对而言的内因中,与外因相辅相成的是“意识形态消解论”,关于意识形态,最初在斯大林模式下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已经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然而,之后戈尔巴乔夫想对这种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

开始时他深信由斯大林体制所产生的苏联社会的一切畸形状态和不正常现象, 经过治理是能够得到纠正和克服的。

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成功,反而瓦解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 到年代初期, 它已陷人全面危机, 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

在斯大林时期,轻工业的恢复落后于重工业,国家领导人没有把人民日用消费品的生产看成如同发展国防力量和资源那样紧迫的任务;农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大的改善。

苏联兴亡史与中国未来发展

苏联兴亡史与中国未来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苏联兴亡史与中国未来发展摘要: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

苏联从建立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而社会主义之路的探索与改革伴随苏联发展始终。

然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国内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西方和平演变等原因,一直制约着苏联的发展,苏联内部矛盾重重,自斯大林至戈尔巴乔夫历任苏联领导人都没能从根本上走出适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本文将简要回顾苏联历史,及苏联历届领导人的改革,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并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做一些展望。

关键词:苏联改革解体中国道路一、苏联简史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果实,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但斯大林错误地发动的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使得一大批无辜的干部群众受到错误的制裁,出现了大批冤假错案,为苏联的建设事业及应对外部敌对势力都带来了重大损失。

苏联在实行“两个半”五年计划后,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并在后来的二战中成功抵御德国入侵,并最终击败纳粹德国,赢得战争胜利。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最后赫鲁晓夫在打倒贝利亚、马林科夫等政敌后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

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也标志着美苏争霸开始。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大肆批判斯大林,之后全面修正斯大林的政策。

虽然他纠正了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许多错误,释放了大量错划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取消了官僚干部的一些不正常的特权以及“特殊津贴”。

但是他不顾客观实际,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功绩也进行全盘否定,造成了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运内部的思想动荡和混乱。

“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第一篇:“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 观后感“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观后感《居安思危——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多角度地再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深刻地揭示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发展、壮大和消亡的历史,系统透视了苏共消亡的原因,深刻剖析了苏共惨痛的历史教训。

从1898年3月到1991年12月25日,不过短短74年,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取得许多辉煌成就的党,曾经能够与美国两分天下的苏联,在短短的十余年内,从兴盛走向衰败,最终沦落到亡党亡国的境地,不由使人扼腕三叹。

其实,对于苏共亡党的原因,我国理论界已谈得很多,究其根底,不外乎帝国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和平演变活动;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的经济停滞和落后;还有后来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党的领导等等。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苏共的最高领导层的问题,是他们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毁掉了自己的国家和党。

片中一针见血指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党内,而苏共的主要问题则在于它的领袖集团。

”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先后经历了五届领导集团,而造成苏共败亡的两个关键人物就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使得他们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的形象的损毁和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因而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最后的苏共已不是列宁理想中的苏共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逐渐转变为对十月革命对列宁主义和列宁本人的批判与否定。

二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宁建立共产党时,苏联正处于斗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就像是破开乌云的阳光,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对于那一代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他们的信仰。

苏联亡党亡国给我们的启示

苏联亡党亡国给我们的启示

加强党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
启示: 加强党内建设,反腐倡廉规范党 员作风,
坚持群众路线,联系群众、接受 群众的监督。
坚持执行正确的干部路线
“黑暗”的苏联官场,任人 唯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几乎成为普遍现象。 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 发,它包括对苏联共产党内部 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 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 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 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 审、关押和死刑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实践中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在苏共失败的过程中,反苏反共反社 会主义的舆论甚嚣尘上,社会主义、斯大 林、列宁被说得一无是处,资本主义成了 人间天堂。对于拥护社会主义、马列主义 的力量,极力打压。结果就是党内思想严 重混乱,人民失去共同理想。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坚持执行正确的干部路线
戈尔巴乔夫上任不久就改组了中 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更换了部长会 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 党中央和政府部长。短短几年内, 150个边疆区、州、直辖市委的书记 被更换了92.5%。错误的干部路线造 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 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 对党的离心倾向。因此,俄共的许 多同志认为,苏共没有解决好领导 层的新老交替,党的核心领导层出 了问题,这是苏共失败的一个决定 性因素。
加强党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
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 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赫鲁晓夫不讲原则, 瞎指挥,讲大话、空话、套话,胡干蛮干 勃列日涅夫本人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 赏,在其执政期间竟然得到200多枚各种勋 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干部 职务越高,特权越多。莫斯科的特供商店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的兴衰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

能够从别国的颠覆中吸取灭亡的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体制加以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够有效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而另一方面,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必要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因此,中共领导人有必要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中吸取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来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兴衰的经验苏联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弊端也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

斯大林之后,苏联几代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改革针对的主要是斯大林本人,而没有离开斯大林模式的大框架,改革思路也存在着严重失误。

勃涅日涅夫改革是在统一计划的原则下进行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改革按照严重僵化的教条主义进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要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改革步伐过快,没有从农业开始改革,且没有解决好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微观与宏观改革措施的结合,最后转变为政治体制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在这三场改革中,没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采取教条主义,没有把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同时没有相适应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苏联兴衰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兴衰对我们的启示

苏联兴衰对我们的启示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加强廉政建设、反贪反腐,确保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我国现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普通民众的不满,也成为西方舆论攻击的借口。

贪污腐败不仅腐蚀政党的执政能力,更会导致政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信任、支持,最终走向失败与灭亡。

任何贪污腐败的政党,注定失败,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了。

现在“送红包”现象较为严重,也许就是上层部分人贪腐在基层的反应。

或者说,贪污腐败也成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了,不是短时间可以杜绝的。

所以,加强法制规范、法律监督、惩戒力度,从严从重处罚贪污腐败分子,在当今中国显得必要而且迫切,是共产党保持执政地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苏共的失败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2.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是苏联人社会主义信念丧失的结果,在美苏的竞争中,苏联并未表现出超越美国的优势,尤其是经济的崩溃使得广大人民失望不已,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纷纷转投资本主义的怀抱,社会主义阵营不攻自破。

连赫鲁晓夫都对自己的弟弟说不再相信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只是拿来糊弄老百姓的。

面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全面冲击,我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沿着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思想教育不仅要面对群众,更要面对共产党员。

如果共产党员都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很难想象普通群众还会相信共产主义。

加强党员的思想就是要凝聚党员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确保社会主义的践行;同时,这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甚至比物质措施重要的多。

3.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改善经济结构经济始终是国家民生的命脉,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历了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概念深入人心,没有国家的强力监管,资本贪婪逐利的特性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篇一《苏联兴亡史》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震撼的书,叫《苏联兴亡史》。

这一路读下来,那感受,真是没法简单形容!说起来,苏联的兴起那可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啊!就像是一场超级英雄崛起的大片。

从当初那个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成为能与世界列强抗衡的巨头。

这其中的拼搏和奋斗,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

可后来呢?苏联却走向了衰落,最终解体。

这就好比你看着一座摩天大楼,原本高耸入云,坚固无比,突然之间就开始崩塌。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为啥呢?可能是内部的各种矛盾积累得太多了吧。

经济结构不合理,政治体制僵化,也许还有外部势力的干扰。

但我觉得吧,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问题。

苏联曾经那么强大,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科技,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做点啥来改变这一切吗?不过话说回来,读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很多。

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像我们个人的成长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时候可能会走弯路,会犯错,但关键是要能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苏联的兴亡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从中学到经验教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是吗?篇二《苏联兴亡史》读后感哎呀妈呀,《苏联兴亡史》这本书,可把我给整得心情跌宕起伏的!一开始,苏联的兴起那叫一个牛掰!简直就是从低谷一路狂飙到巅峰的节奏。

想象一下,那种全民一心,为了国家的强大而拼命努力的场景,真的太让人热血沸腾了!我就寻思着,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做到啊!可谁能想到,后来苏联居然就走下坡路了,最后还解体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我觉得吧,可能是他们太急于求成了,忽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没注意脚下的坑,一下子就摔了个大跟头。

你说苏联当时那么多的资源,那么厉害的科技人才,咋就没把局面稳住呢?也许是政策上出了偏差,也许是领导层的决策失误。

但不管咋说,这结果真的让人惋惜啊!不过,咱们反过来想想,这对咱们是不是也有警示作用呢?咱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可得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盲目冒进。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曾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此后苏联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20世纪末,苏联走向解体。

从起步到挫折,从辉煌到最后的解体,苏联的发展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索和极大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恶果苏联解体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说的确是一个恶果,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下面从苏联国内到国外的顺序加以阐述。

1、苏联内部各加盟共和国社会陷入混乱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苏联解体,苏联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约90%的科技实力,但是解体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使俄罗斯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社会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苏联国际地位迅速下降十年间,俄罗斯从世界超级大国迅速沦落为二流国家,成为除了军事实力外彻彻底底的地区性强国。

一个国家的经济到了靠廉价出卖军火和依靠石油等资源养活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悲哀。

3、世界格局成为“一超独霸”的局面,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出现苏联解体后,美国以绝对超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成为两极对抗的最终胜利者,从此世界政治格局变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以及正在逐步发展的印度等都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社会中势力逐渐增强的一方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政治格局发展。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1、直接原因具体地说,戈尔巴乔夫应该对苏联的解体负首要责任, 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要下决心“按新的原则建设国家”,“彻底改变自己性质”。

他推行社会民主党化的错误路线,又对叶利钦的自由主义阶级退让,导致他能迅速跃居权力顶峰进而搞垮苏共和苏联。

苏联解体后他更欣慰地说:“就我的工作而言,我一生的主要工作已经实现,我感到安宁。

”可见,复辟资本主义是戈尔巴乔夫的既定目标,也是导致苏联解休的直接现实原因。

2、根本原因长久以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

《苏联兴亡史》读后感篇一《苏联兴亡史》读后感读完《苏联兴亡史》这本书,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苏联,这个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超级大国,它的兴起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让人惊叹不已。

它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工业大国,这其中的拼搏和努力,简直太牛了!也许这就是团结和信念的力量吧。

可它的衰落又让人唏嘘不已。

我觉得吧,可能是体制上的僵化,也许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堆积。

就好比一辆跑车,外表光鲜亮丽,但内部零件出了毛病,跑得再快也有抛锚的一天。

回想起苏联初期,那股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劲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再看看后来,种种决策的失误,政治斗争的混乱,这不就像一个大家庭,刚开始和和睦睦,后来却为了利益吵得不可开交吗?我在想,如果当时能及时调整策略,是不是就不会走到解体这一步?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苏联的兴亡,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发展,就得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能固步自封。

哎呀,苏联的故事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这一路的兴衰,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篇二《苏联兴亡史》读后感读完《苏联兴亡史》,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情那叫一个复杂!苏联啊苏联,你曾经是多么的辉煌!那时候的你,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工业发展迅猛得让人咋舌,科技进步也是日新月异。

也许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你就是未来的希望,是能够引领世界走向光明的存在。

然而,你怎么就走向了衰落呢?这到底是为啥呢?是政策的失误?还是内部的腐败?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就好像一个人,身体内部出了问题,表面上再强壮,也终究会倒下。

苏联的兴亡,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

一开始是激昂的开场,充满了希望和梦想;接着是跌宕起伏的剧情,有成功也有挫折;最后却是悲剧性的落幕,让人忍不住感叹命运的无常。

我在想啊,如果当初能更加注重民生,更加倾听人民的声音,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不过,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不能只看表面的繁荣,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然随时都可能翻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兴亡对于中国的启示
编号:12艺术学院油画系李双龙学号:2010202698
苏联在过去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大起大落的发展史是一段精彩传奇的过程,这也给人类和世界各个国家留下了启示。

当然对于同是社会主义大国的我们,更是需要分析借鉴。

如果我们对于苏联的过去的悲剧性教训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有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客观地评价今天的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苏联的兴亡中,可以借鉴到的启示有很多,我在这里从一个角度出发,那就是经济角度的启示。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经济发展无疑是世界各国争相竞争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国的发展也在注重把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而对于苏联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主要看它运用的经济发展方式。

苏联的经济模式应当放在生产方式变革中去评价。

两次科技革命给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变革中起着不同作用。

苏联经济模式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规模经济可以发挥集中、整合的优势,但是当规模经济生产中科技力量上升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在科技创新和传播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

简而言之,苏联的经济体质是一种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定义是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

“指令型经济”通常和计划经济用法相同,但是详加区分
的话,指令型经济是指生产工具公有的经济体制。

所以指令型经济必定是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却不必然为指令型经济。

计划经济的起源是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开始。

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

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也形成了马克思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计划经济。

之后由于一战德国战败,政府失去了对国际经济关系有效的控制能力,历史学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后德国经济依旧保留很强的政府干预特色,纳粹上台以后,重拾了历史学派的做法,恢复了德国经济。

所以德国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脱胎于计划经济。

关于高度集权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的研究中,有两种基本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照抄照搬;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形成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的反映。

苏联出现以后,计划经济的理论发展得到了提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写了《新经济》,系统完善的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

之后苏联长期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并以经互会为媒介通过计划经济方式影响他国经济,使得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也最主
要的计划经济模式。

一般认为,苏联全面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中实现的,其全面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但是,任何选择必定具有相应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苏联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和最终确立的模式,与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有计划地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苏联在这种严格的计划经济下,一切都统购统销,这种经济体制在短期内可以发挥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但如果固化、长期化,其弊端则显而易见,那就是经济效率的低下,由于一切是计划性的,人们没有动力去改进生产设备和提高效率,简单地说,即没有改变生产方式的动力。

其结果,经济增长完全是依赖于能源、资源的大量投入,毫无疑问,前苏联在较长时期内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众所周知,苏联确确实实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即便如此,苏联也经不起这样无止境的资源投入,因为在一个没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中,总有一天,资源的投入将达到最大值,这也是这个政权从发展到衰落的一个拐点。

这样一个时期从勃列日涅夫后期就出现了,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仍然没有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最终导致了苏联的灭亡。

笔者在阅读苏联灭亡的书籍时,有一个细节直到现在都感到非常震惊:到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每年投入的资源连维持现有生产的能力都不复存在了,举个例子:由于质量低劣,当时,苏联每年报废的拖拉机都比新生产的拖拉机多,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体制不转型,发展方式不转变,苏联只有死路一条。

所幸,同样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难而进,走上了一条与苏联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这条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使中国经济起死回生,使中国社会主义峰回路转,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市场经济具有调动整个社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然而,市场经济为什么会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许多人都知道市场经济能够发展生产力,但对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发展经济不理解,因而认为尽管要发展市场经济,但也不能发展得过分,甚至要限制一些市场经济的作法,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一些反市场政策的心理根源。

中国的市场经济到底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以致于要限制其发展。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实际上仔细想想,中国这些年来尽管实行了市场经济,尽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靠的是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由于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我们的经济效率当然比前苏联高多了,但从发展方式上来看,比前苏联也强不到哪儿去:不都是通过大量投入能源、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吗?中国与前苏联,只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当前我们经济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跟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有关,而且今后遇到的这些问题会更加突出,比如:油价、资源价格的上涨,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等等。

现在正在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们应该吸取苏联经济发展的教训,以思考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发展的未来框架为前提。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

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

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总而言之,苏联的兴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既可以从中看到希望,又可以汲取到失败的教训,以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2013,06
苏联的兴亡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发展模式
编号:12
院系:艺术学院油画系
姓名:李双龙
学号:20102026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