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把育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逐步地提高,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点化人、发展人,把知识的传授与培养人的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等融为一体。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一要吃透教材,二要心系学生,对学生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态,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会给学生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会”转变为主动“会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一、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感知知识
“感知”,虽然是人对事物的简单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但是,它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养成良好品德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教材,作为他们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先出示一个用铝线围成的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和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问学生:“能算出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吗?”有学生说:“把铝线拉直,用尺子量出长度就可以了。
”我又问:“如果不用尺子量,根据已知的条件,能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吗?我的演示吸
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已对所学的知识感了兴趣,我的手势起辅助的作用,学生主动地用脑思维,量,算,得出它们的周长。
算的方法不尽相同,在比较后,得出最简便的方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探索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当总结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时,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我教学的着眼点始终是学生,使学生学有所获,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这实际上就是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因为只有“会学”才会获得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二、热爱学生,端正态度,培养兴趣
“师爱”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我把对学生的爱同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联合在一起,从不因优生犯错而偏袒,也不因是后进生而放弃。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抱有正确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切切实实地体会了这一点。
我无论带哪个班,带哪个年级,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端正学习态度”,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在他们不感到拘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因为老师教再好得学习方法,再多得学习方法,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是不会有良好的效果的。
我就以朋友的身份同学生谈心,热心地指导学生,设立学习的目标,订出学习计划,并且定时地检查督促,对每一个学生一样的关怀、爱护,特别是“后进的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得关怀、鼓励和帮助。
对于孩子,没有任何东西比真正的“爱”更有效了。
老师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怀,
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的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才会尊敬老师,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爱”的力量促使学生“我要学”,学生有了学的动机,加上老师有效的教法,以及创设的情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
在学习取得成功时,我就及时地给与表扬和鼓励。
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给予帮助辅导,让他们也感受成功得喜悦。
这是老师培养学生“会学”能力的一个环节。
“会学”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耐心地教导,经常地训练,才能形成,就拿我“培养学生会看教学课本的这种能力”来说,在讲新课之前,布置预习作业,尝试做几道题,了解新课所讲的内容,什么地方不懂做到心中有数。
当老师讲解时,对自己不懂的,不太明白的地方,特别认真地听老师讲解,达到真正理解得目的,这样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得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学会了读课本的方法,确实拥有了“会学”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能力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教师就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法,有教育的能力。
因为社会已飞速发展到了信息的时代。
知识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再是一次性的储存物,而是一种可以不断开拓,不断补充的武器,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己各方面得修养,才会尽职尽责地做好教
书育人的这项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