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学派思想的演变和贡献的学科。

通过对过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我们掌握中国史学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提供全面的资料。

本文将从史学概述、古代史学、近现代史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修订,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份准确、简要且易于理解的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一、史学概述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系统化的学科,其起步较晚。

古代史学主要表现为纪传体、编年体和史论体等形式,而近现代史学则更加注重批判性和科学性。

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多个重要的学派,如经院史学、科技史学、社会史学等。

二、古代史学古代史学的发展有赖于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的贡献。

例如,孔子提出了"治史之道,必读鲁论"的观点,注重通过史事和史料来洞悉历史的变迁。

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古代史学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以编年体、纪传体和论述体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了后来中国史学的典范。

另外,汉代的班固、魏晋的范晔等人也对古代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近现代史学近现代史学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现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在清朝末年,中国学者逐渐接触到西方的史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对中国的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

清末维新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于近现代史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学者开始重视历史学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近现代重要的史学家如梁启超、胡适和陈寅恪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新学派、新史学等,都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史学研究方法中国史学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包括文字史料、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民间传说等。

史学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史料,来还原历史的真相。

此外,史学研究还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如统计学、地理学和人类学等,以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五、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史学在当代继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史学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第四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四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四册复习提纲一、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元朝的建立与元世祖忽必烈的统治a.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与金朝的灭亡b.忽必烈的军事征服与政治统一c.元朝的法制建设与政治制度d.元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2.元朝社会的特点与变迁a.蒙古贵族与汉族士人的社会地位与文化交流b.科举制度的推行与士人的重要性c.农民起义与地方抗元斗争d.中原社会的变迁与民族融合二、明朝的建立与统治1.朱元璋的起义与明朝的建立a.红巾农民起义的背景与过程b.朱元璋的统治思想与政治措施c.明太祖的政治制度与法制建设2.明朝社会的特点与变迁a.农村经济的恢复与繁荣b.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c.农民起义与民族抗击3.明朝的外交与海外扩张a.明朝与蒙古的外交关系与西北边疆的巩固b.明朝与奉使航海、与东南亚的交往c.明朝与外国使节的往来与交流三、清朝的建立与统治1.清朝的建立与后金入关a.明朝灭亡的原因与后金的兴起b.努尔哈赤的统一建国与建立后金政权c.后人改国号为清朝与皇太极的登基2.清朝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措施a.三藩之乱与清朝中央集权的建立b.顺治、康熙、雍正等清朝的重大统治措施c.清朝的法制建设与科举制度的3.清朝社会的特点与变迁a.清朝的多民族融合与民族关系b.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与繁荣c.民间起义与反清斗争四、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a.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推行蒙古制度b.马可·波罗:经历了中国元朝时期的旅行家和商人c.王安石:北宋末年政治家,提出新法,推动了科举制度2.明朝时期的重要人物a.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建立了明朝统治,了农田制度b.文天祥:明朝抗元名将,被称为“忠臣”3.清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a.康熙:清朝第四任皇帝,领导并稳定了国家b.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呼吁驱逐外国势力。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

(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

月亮乂叫太阴。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 H,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 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

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

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

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

年、节气是阳历成份。

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

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

(3 )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

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

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讪,舜时石伯夷,夏有终古。

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考试1、《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史,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

作为魏襄王随葬品入土,西晋初年出土。

原称《纪年》、《古书纪年》、《汲冢纪年》。

它记事起自夏商周,止于战国后期,宗周、春秋、战国部分独记晋国,三家分晋后独记魏国。

它开编年体记事通史的先河。

2、《战国策》是战国人的作品,大约在战国末年成编,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厘为33篇。

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也记载一些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

它以记言为主,写辞令善铺成,写人物多显示精神和思想变化。

3、孔子的史学贡献孔子所修《春秋》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私人历史撰述。

《春秋》原则:据鲁、亲周。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成贼子惧。

史学贡献:1、私人修史的开创者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3、属辞比事(历史编撰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而远之)缺点:1、内容过于简单2、主观性太强(曲笔)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以历史学家著称的第一人,他所作的《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多字,其中本纪12篇(五帝一篇,夏商周各一篇,秦一篇,始皇一篇,项羽一篇,汉五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史记》总的要求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学成就: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2、广泛搜集史料,全面总结历史(全面搜集文字材料,采自政府文书档案,实地调查考古)3、为历史文学提供了一个范例通古今之变的辩证观点:1、根据历史变化提倡了阶段分析法,对于时代越近,变化越大的史事,记载越详细。

2、重视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3、提倡历史变化的又一法则“见盛观衰”5、班固与《汉书》班固是我国东汉大史学家,他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100篇,其中十二世大事为纲领,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最新精华】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汇总

【最新精华】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汇总

【最全备考】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汇总绪论:1、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史实)>各种通史、专史和断代史(记录和编撰)>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2、史学评论标准:道德伦理(忠、孝、义等)和“大一统”标准(正统论、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等)。

3、历史和史学(1)历史:一是指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是指历史的记载。

(2)史学:指的是一门学问,以人类客观的活的历史为对象,利用各种史料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

4、历史史料学:史学研究的基础包括:(1)文字:各种书籍<主体>(2)实物:遗址、遗物(3)口头资料: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5、参考书目及史学观点:(1)现代史学体系由梁启超创立,提出:史官与史家,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史学发展的趋势(2)刘节《中国史学史稿》:应以历史编纂学为主、历史哲学为辅(3)仓修良,魏得良《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该书偏重明清时期,注重体裁的演变、著作的产生以及范围的扩大,并且研究思想、流派、传注等问题;观点:A.汉魏六朝以人物传记为中心B.唐宋元时期主通“明变”C.明清时期具有启蒙色彩D.后著有传记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4)谢保成《中国史学史》:功用趋于政治化、思想日益伦理化、皇家修史制度化、修史种类丰富化(5)(台)王汎森《中国近代的史家与史学》:观点:近代史学的三次革命A.梁启超《新史学》,什么是历史?B.胡适,傅斯年等,如何研究历史?(思想均受到西方思想影响)C.马克思主义史学,解读史学的方法(用阶级的方法)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研究著作:1947年,金毓黼,《中国史学史》第一章、先秦:传统史学的产生一、中国传统史学的产生1、起源:(1)时代背景:远古时代的史学因素:神话和传说(2)基本条件:文字的发明(记载载体)、历法的产生(确定时间)(3)成文史料:史学的形成,记事方式的来源是殷代卜辞与周代彝铭。

2、史官的设置与历史的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1)远古时代的史官职责:创造文字、制订历法、观测天象、记载人事、提供咨询(2)殷商甲骨文:甲骨卜辞(3)西周:礼器、祭器、炊具,金文、铭文、钟鼎文(4)春秋:国史、家史3、史书体裁(外表)与体例(内部):A.体裁:多为编年体和纪传体B.体例:包括a.内容构成b.断限(事件记载起始和结束的时间)c.篇目次序d.语言(言、事的写法)e.注释(各书不一)。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

中国史学史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是论述礼的作用和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

中国史学史复习提纲PPT课件

中国史学史复习提纲PPT课件

所谓“撰述”,相当于论著;“记注”相当于
史料。在史学实践上,致力于地方志的倡导和 纂修,主修过《永清县志》、《和州志》等。
30

8. 试述梁启超的史学理论。

在19世纪末年,梁启超大声疾呼进行“史界革命”,
曰:“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他把史学与
救国联结在一起。他写的《变法通义》就援引历史说明
11
• 8.列举唐修“八史”的书名。 • 《梁书》、《陈书》,《北齐书》、 • 《周书》;《南史》、《北史》; • 《隋书》、《晋书》。
12
• 9.举出《资治通鉴》编修的步骤。 • 第一步,收集材料,编辑“丛目”; • 第二步,整理丛目,编成“长编”; • 第三步,司马光总其成,润色定稿。
13
• 10.简述郑樵的史学思想。 • (1)“会通”思想。首先是历史的贯通。
法战纪》两书尤见其成就。
22
• 19.简述陈垣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 (1)目录学。陈垣详细研究《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编写《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 表》、《四库全书目考异》、《四库全书篡修 始末》、《四库书名录》、《四库撰人录》等。 另外,《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敦煌劫余录》 都是这方面的专书。 (2)年代学。陈垣在这方面的著作有《二十史
26
• 4.宋朝史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1)宋朝是在结束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战
乱以后建立的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出现了一个 经济发展、社会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包括史学在内的学 术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在两宋时期,始终存 在着严重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交织, 社会生活复杂多变,封建国家的内忧外患始终不能消除。 这又为史学工作提出了许多不同于既往的新课题,从而 促使史学家们不断进行新的思考、探讨和研究。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历史--《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历史--《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历史--《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历史《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1一、填空1.《尚书》是反映我国______时期历史的古典文献。

2.编年体史著以______为中心记述历史。

3.司马迁提倡“究天人之际,________ ,成一家之言”的历史编撰思想。

4.《三国志》是由____撰写的史学著作。

5.《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载______的史著。

二、单选1. 《尚书》的体例不包括______。

A.典B.训C.书D.命2. “春秋三传”不包括以下的_____。

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吕氏春秋》3. 《史记》的体裁是_____。

A.纪传体B.综合体C.编年体D.典制体4.我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成型阶段大致在_____。

A.秦汉B. 魏晋南北朝C.隋唐五代D.宋元5. 下列不属于刘知几提出的“史才三长”的是_____。

A史德 B.史学 C.史才 D.史识三.名词解释1.《左传》2. “前四史”3. 《史记》四、简答1.简述先秦时期史学发展的成就。

2.简述具有代表性的纪传体史著。

3.简述刘知几的史学贡献。

五、论述根据个人体会,试论如何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史学精神遗产。

参考答案一、填空1.夏商周2.时间3.通古今之变4.陈寿5.典章制度二、单选1.C2.D3.A4.A5.A三、名词解释1.《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等诸侯国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叙事史著的杰出代表。

2.“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3.《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全书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记载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四、简答1.简述先秦时期史学发展的成就。

诞生了记言体史著,如《尚书》。

诞生了编年体史著,如《春秋》《左传》。

诞生了国别体史著,如《国语》。

诞生了以史为鉴的史学思想。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3.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统一王朝的出现2.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3.商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C.周朝前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2.周朝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繁荣D.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分裂3.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秦朝的边防体系和修筑长城B.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1.汉高祖刘邦的建立和治理2.西汉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3.西汉的科技和文化繁荣C.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1.汉光武帝的复兴和统治2.东汉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官僚体制3.东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A.曹魏(220年-265年)1.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2.曹魏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B.东晋(317年-420年)1.东晋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东晋文化的繁荣和影响C.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南北朝的分裂和分权2.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D.隋朝(581年-618年)1.隋朝政权的建立和统一2.隋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四、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A.唐朝(618年-907年)1.唐朝政权的建立和治理2.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繁荣B.宋朝(960年-1279年)1.宋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2.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C.元朝(1271年-1368年)1.元朝政权的建立和跨越的文化交流2.元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D.明朝(1368年-1644年)1.明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稳定2.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E.清朝(1644年-1912年)1.清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五、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思想和文化A.儒家思想1.孔子的人性论和政治哲学2.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与天的关系B.道家思想1.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学说2.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自然观念C.墨家思想1.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2.墨子的政治哲学和无为而治观念D. Legalism法家思想1.荀子的政治原则和法治思想2.韩非子的统治术和法律思想E.佛教的传入和影响1.佛教的传入和融入中国文化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上是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的大体框架,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又简称《三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作者为左丘明,难以考证。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作者是齐人公羊高,《谷梁传》又名《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作者是鲁人谷梁赤,《三传》中《左转》的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阐发《春秋》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

二书文学价值不能与《左传》并论,但在经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都有深远影响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乾嘉学派兴起的原因和内容及其评价因该学派源于清初,在乾隆中叶至嘉庆前期达到鼎盛阶段,衰落于道光,故称之为乾嘉学派。

自汉以来,考据一直为历代学者用作整理历史文献的一种技能和方法。

清乾嘉学派是以考据为治学内容和研究范围的。

这一学派尊崇和提倡汉代对经学的注释,采用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同时继承了汉儒质朴学风。

评价:乾嘉学派因产生于封建专制时代,并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当然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意旨,渗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容。

但乾嘉学派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社会的文化遗产,从总体上看,它毕竟是封建时代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文化,他们治学的内容多是封建典籍,他们研究考证的问题,也几乎全是书面上的东西,缺乏新鲜。

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虽有可取之处,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使用的方法仍属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存在片面、狭隘、抽象的弱点。

刘知几与<史通>::《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中国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史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的发轫
注:()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2、早期国家
二中华文明的拓展
三古代文明的成就
2、经济与外交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清后期(1840-1912)1 危机的逐步加深
3 甲午战争后空前的民族危机下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做出不同的努力:
(二)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7)
1、两次复辟
2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北伐战争(1924-1927)
三、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战争/土地革命)(1927-1937)
3、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1945-1949)
重庆谈判与《协定》 / 三大战役:战役、战役、战役
五、社会主义社会(1949——)
1、概况
2、三次重要会议。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第一篇: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一、名词解释1、《华阳国志》:东晋,常璩著,是关于巴蜀地区的方志史书。

全书12卷,约11万字,记事上起巴蜀两国的传说时期,下至东晋时期成汉政权的灭亡。

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4卷记述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地理概况;卷5-9以编年体形式记述西汉末东晋巴蜀地区的历史;卷10-12记述梁、益、宁三洲的历史人物事迹。

它是我国保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地方志史书,对研究西南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著,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

100卷,又序列、年表各一卷,记载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十六个政权,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但体例不一,记述差距较大,崔鸿根据旧的记载,加以综合汇编,成就此书。

本书历史地位很高,《魏书》、《晋书》、《资治通鉴》等均将其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各国各为篇卷,叫做“录”,各国帝纪改为“传”,记录各国史事,系以各自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摒弃贵华贱夷的偏见。

原书北宋已失,今传为明人屠介孙、项琳等刊本,乃取《晋书》十六国事,及类书所引《十六国春秋》轶文,汇编而成。

3、《洛阳迦蓝记》:北魏,杨衒之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被认为是被炒文学的双壁。

共5卷,分城内及四门之外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兼叙尔朱荣乱事及有关古迹、轶文等,于当时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骄奢淫逸,寓有讥凭之意。

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所引《宋云家记》,叙宋云与僧惠生出使西行事,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4、《汉记》:东汉,荀悦著,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共30卷,是依《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将班固的《汉书》按时间先后加以裁剪、编排,写成此书,以供献帝参阅。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参考题:一。

名词解释1、史学史“史学史"概念就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明确提出。

史学史就是研究史学发展规律得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历史学得起源、发展至形成为一门科学得基本过程与规律予以探讨与总结。

其研究对象为:(1)研究关于史学得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得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得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得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得规律性等.其成果就是为历史研究起指导作用,而中国史学发达则就是为中国史学得发展提供了有力得条件。

2。

《春秋》《春秋》就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与参考其它史书编纂而成.“(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历史。

其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得朝聘、盟会、战争、灾异以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得事迹。

孔子作春秋得史学贡献在于:(1)具历史著作之雏形。

《春秋》按照明确而连续得时间顺序罗列了我国春秋时期得大事,有取舍详约,于纪事中寓褒贬,对我国史学著作具有发端得意义。

(2)初步提出史书得具体内容《春秋》初步将“义、事、文"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从中可以瞧出史书得特点与价值,对后世史书得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春秋》属辞比事而不乱。

”(《礼记·经解》)(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就是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得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5)不足首先,记事太简单,一部包括242年历史得著作总共一万六千多字,可以说就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其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得先例.3。

司马彪(243年—306年),字绍统,河内温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

大学历史瞿林东版中国史学史复习提纲

大学历史瞿林东版中国史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最早的官府历史记载和历史典籍:(1)传说中的古史踪影现存传说反映的历史内容1、关于氏族社会的生活与生产2、关于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3、关于部落首领和部落战争(突出英雄人物的故事)(2)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记载:甲骨文和金文(3)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典册:《尚书》《诗经》和国史2、私人历史撰述的出现:(1)孔子和《春秋》《春秋》的属辞比事而不乱比事:a编次史事的国属关系b大小轻重的选择属辞:a褒贬与价值批判b史学的文学修辞(2)《左传》和《国语》(3)《战国策》《竹书纪年》和《世本》(4)历史观念的丰富先秦时期的历史观念总的趋势:天人分离,以人事为核心。

1复古史观-老子(——崇古)2循环史观—五德终始(吕氏春秋—王朝更替)3变易与朴素进化观念:历史分期演进4圣王史观:英雄的圣贤化5民本史观:民贵思想(政治观念)3、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诞生:(1)政治大一统与司马迁著《史记》(2)开创纪传体通史的恢弘气象(3)司马迁的历史思想(4)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常见版本:1最早刻有三家注的是南宋黄善夫刻本,百纳本即影印此本。

2四部备要(以清殿本排印)3张文虎、唐仁寿的金陵书局本(以汲古阁十七史本为底本)4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5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P43司马迁的历史思想“究天人之际”1、强调天人相分,即认为天道与人事是不相干的2、司马迁对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祀、祈求神仙的活动的虚妄,予以深刻的揭露。

“通古今之变”1、对历史演进的过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看法在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中,历史总在变化:要么由盛变衰,要么由衰转盛。

P47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首先,是他的史学发展意识其次,是他对史学的社会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再次,司马迁十分重视对历史撰述宗旨的阐述最后,司马迁强调对历史文献认真辨析4、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朝代史的诞生:(1)班固和第一部纪传体朝代史:《汉书》(2)“上下通洽,详而有体”(3)《汉纪》:最早的编年体朝代史P56《汉书》的特点:(荀悦)1以西汉为限,突出皇朝史的地位。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简称“史学”,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学科。

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研究,例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等。

以下是史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1. 先秦时期的史学先秦时期的史学主要是记录历史事件的典籍和纪传体史书。

代表作有 史记》、 尚书》、 春秋》等。

其中, 史记》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正史,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宝库和典范,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代的史学汉代的史学以编纂正史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有 汉书》、 后汉书》、 续汉书》等,它们通过纪传体的叙述方式,详实地记录了汉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

3. 魏晋南北朝的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主要流派是史论派和志怪派。

其中,史论派主要研究史书的编纂方法和规范,代表性作品有 史通》、 太史公世家》等;志怪派则主要研究神怪、异闻等非正史的志书,代表作有 南怀瑾集》等。

4. 唐代的史学唐代以来,史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代表作有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等。

其中,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许多史学家都把它看作是中国史学的终极目标。

5. 宋代的史学宋代的史学主要特点是注重政治史的研究。

代表作有 宋史》、 续资治通鉴》等。

其中, 宋史》是中国史学的又一部经典之作。

6. 明清时期的史学明清时期的史学主要特点是注重士大夫文化和思想的研究。

代表作有 明史》、 清史稿》等。

其中, 清史稿》是中国史学的最后一部正史,也是中国史学的集大成之作。

以上就是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通过对中国史学史的复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 《春秋》 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2、 《左传》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 《春秋》三传 ”。

3、春秋时期以语类即以记语为主的史著: 《国语》 、 《战国策》 和《战国纵横家书》。

4、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之外,还有 《竹书纪年》 和《穆天子传》。

5、秦汉时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学与 政治 联系紧密。

6、东汉时已经有 《起居注》 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论和行动。

7、后世注释《史记》的,主要由刘宋裴骃的 《史记集解》 、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被后人称作是“《史记》三家注”。

8、《汉书》在编撰方法上,首创了 纪传体断代史 。

9、《汉纪》是 荀悦 的著作,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被时人称为“辞约事详”,是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断代史 。

10、 《东观汉记》 ,是东汉官方修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

11、南北朝时期,撰写三国史的史家及史著分别是:曹魏有王沈的《魏书》和鱼豢的 《魏略》 。

吴国韦昭的《吴书》。

蜀国王崇的《蜀书》和谯周的《蜀本纪》等。

将三国历史合为一书的是陈寿的 《三国志》 。

12、南朝宋裴松之的 《三国志注》 在史注中负有盛名。

北魏郦道元的 《水经注》 也类同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

13、地方史志代表作是东晋常璩的12卷 《华阳国志》 。

民族史代表作是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和魏收的《魏书》。

14、裴松之《三国志注》与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 、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被称为“四大名注”。

15、 《水经注》 ,北魏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一部地理学著作。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

它以 水道 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 地理著述 。

16、 《洛阳伽蓝记》 ,杨炫之著,北魏北平人。

伽蓝,梵文意为僧侣居住的园林,亦即寺院。

该书共5卷。

是一部中国古代 城市地理史 。

作者写洛阳佛寺的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北魏王朝的兴衰。

17、刘勰 《文心雕龙》 50篇。

它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其中 《史传》 篇则专论史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

18、隋在秘书省下设著作曹和太史曹。

著作曹 是主要的修史机构,设有著作郎二人、著作佐郎八人,炀帝时,佐郎增为十二人。

19、官方修史可以追溯到 东汉 ;北魏曾经设立 史局 ,由宰相监修国史;北齐改修史局为史馆,“史馆之名自此有也”。

隋文帝时禁止私家撰史,国史的修订就有政府来包办。

虽然没有设馆修史,却为唐代设馆修史制度定下方向。

武德五年(622年),唐高祖李渊根据 令狐德棻 的建议,诏修梁、陈、魏、齐、周、隋六代史。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对修史机构作了重大改革,正式设立 史馆 。

20、唐代修五代史中,其中《梁书》和《陈书》是由 姚思廉撰,《齐书》由 李百药 撰。

后人为区别与萧子显的《齐书》,称之为《北齐书》。

21、《史通》由 刘知几 编写,今有二十卷,分为内、外两篇,内篇原有39篇,今缺 《体统》 、 《弛张》 《纰缪》、三篇;外篇十三篇。

在史书编纂体例方面,作者有“六家二体”之说:“六家”即《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二体”即 编年体 和 纪传体 。

23、《通典》是第一部专门叙述历代 典章制度 的通史,杜佑编撰,他将 《食货典》 立于卷首,不列律历、天文、五行、祥瑞、舆服等内容;增加了选举、兵、边防等门类。

在史学上创立了新的史体—— 典制体 的通史体裁。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被合称为“三通”。

24、“十通”是指杜佑《通典》、郑樵《 通志 》、马瑞临《文献通考》、宋白《续通典》、王圻《 续文献通考 》、乾隆时官修成了《续通典》、《续通志》和《续文献通考》、又官修《清通典》、《清通志》和《清文献通考》、1921年刘锦藻又撰成《 清续文献通考 》。

25、宋代修史机构主要有实录院、起居院、玉牒所、 日历所、国史院、会要所和 时政记房 等。

26、《资治通鉴》问世以后,当时及后世学者的注、考、续、仿之作不断涌现,从而形成为一种专门的“ 通鉴学 ”。

27、宋代纪传体通史主要代表作是南宋郑樵撰写的《通志》一书。

该书的精华在于在“ 二十略 ”上,其中属郑樵首创的有“氏族”、“六书”、“七音”、“都邑”、“ 校雠 、“图谱”、“金石”、“ 昆虫草木 ”等八略。

28、袁枢《 通奸纪事本末 》问世后,后世续、仿之书很多,逐渐形成一个 纪事本末 史书体系。

该史体也因此而与纪传、编年并称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三大体裁。

29、南宋理学家兼史学家 朱熹 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蓝本,略更其体例而著《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创立了中国史学史上又一种新的史体—— 纲目体 。

30、马端临 《文献通考》 不是为续《通典》而作,它也是从上古记起,止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

全书共348卷,分成二十四门。

其中十九门是《通典》原有的,而《 经籍 》、《 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考为新增。

再如学校,《通典》仅在《选举典》中讲到它,正史中从未立过学校志。

《通考》专立《学校考 》这个新门类,实际是一部系统教育史。

31、《 永乐大典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

由明成祖永乐时 解缙 等人奉敕编修。

32、谈迁(1594-1658)的 《国榷》 ,本书记载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至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

34、《剑桥中国明代史》中称“王世贞是16世纪的杰出学者和批评的历史著作这个新趋势的富于创造力的代表”。

著有《 弇山堂别集》、《 嘉靖以来首辅传 》、《弇洲山人四部稿》、《续稿》等多种。

是当时文学上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史料来源有三:一是国史;二是 野史 ;三是 家史 。

35、 李贽 在史学上的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他主张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要“一切断以己意”。

36、在清初形成了三大经世致用的史学流派:即以 顾炎武 为代表的浙西学派、以 黄宗羲 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和以 王夫之 为代表的湘西学派。

37、顾炎武深感晚明以来文人空言误国,明确提出学术必须“ 经世致用 ”。

他的代表作《 日知录 》,是他一生考证史事的结晶,是一部包含学术思想、政治见解在内的重要著作。

38、黄宗羲一生著作繁富,多至六十多种,其中 《明儒学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料专著。

39、清代考据上,著名的三大乾嘉考据学家有王鸣盛 、 钱大昕、赵翼。

40、章学诚的 《文史通义》 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史学思想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 ;阐发“六经皆史”的观点 ;主张史家必须具有“ 史意 史德”;创立了“ 方志学 ”;在史书编纂方法上提倡编修通史,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记注两类 。

41、梁启超撰写的《 新史学 》,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

42、黄遵宪撰写的《 日本国志 》该书较好地采用了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志体,二是史表,三是史评。

该书中的十二种志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43、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

44.《 明实录 》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45、魏源所著《 海国图志 》100卷书分自撰与资料汇辑两大部分:自撰部分主要为开篇两卷《筹海篇》,卷三、卷四为各国沿革图。

其他诸卷为资料汇辑。

此书为当时国人所编最完备的世界知识汇编。

46、杜佑受刘秩曾作《 政典 》启发,撰写成《通典》。

47.五志是指《汉纪》提出的“达道义、 章法式 、通古今、 著功勋 、表贤能”。

48.孔子是全世界最早的历史文献学家,他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学著作—— 《春秋》。

49. 时政记 是一种由宰相专职负责撰写的原始记录资料,出自于武则天长寿二年时期的宰相 之手。

50.谈迁的《国榷》是明代最优秀的一部编年体史著,也是史学史上编年体断代史中的巨著。

51.宋朝史学思想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 会通 思想成为史学的主流。

5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代表作《明儒学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料专著。

53.王阳明最早提出“六经只是史”这一命题。

54.我国的史学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55.孔子写《春秋》的记事原则是据鲁、亲周、故殷。

56.《文心雕龙·史传篇。

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是《史通》。

57.《世本》初创纪传体规模,司马迁则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它的正统化和规范化则是由 东汉班固 完成。

58.后晋修成的《旧唐书》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59.被梁启超称之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的是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60.《通志》全书的精华,历来一致认为在二十略。

名词解释1.史家:孔子、司马迁、范晔、裴松之、王世贞、顾炎武、黄宗羲、章学诚、陈寅恪、梁启超2.史著:《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国榷》、《文史通义》、《日本国志》3.史体:纪传体、编年体 、典志体 、纪事本末体 、纲目体、学案体、实录4.史识:史德、史意、谶纬、校雠简答论述1. 司马迁撰写《史记》主要的史料来源有哪几个方面?A、当时流传的先秦典籍。

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

据金建德《司马迁所见书考》云,当有80余种。

B、皇帝收藏的文献档案。

司马迁所云:“紬石室金匮之书”,其中包括秦残留的文书档案及汉初封王、侯的策命盟誓等。

C、实地采访和实地调查得来的材料。

钱穆先生把这些材料称作是“无字天书”。

他说:“有字人书的的价值远不能超过了无字天书,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早就悟到于此,所以他在写《史记》以前,便从事于游历,遍到各地亲眼观察,读通了这一部无字天书,才下笔来写他的有字人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2、刘知几的史学贡献(1)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史学发展状况:《史通》开卷就把唐以前的史学著作归纳为“六家”,即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共六个流派。

并分别观察其源流,分析其利弊得失。

“二体”,主要评论了编年、纪传两种史体的长短得失。

《古今正史》、《史官建置》系统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到唐初所修诸史历代史书发展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