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圆(大题培优).pptx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7章 圆培优专题(七)课件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7章 圆培优专题(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2f2cd7bd64783e08122b8e.png)
【变式跟进】 ︵
1.已知等边△ABC内接于⊙O,点P是劣弧 BC 上的一点(端点除外),延长 BP至D,使BD=AP,连结CD.
(1)若AP过圆心O,如图1,且⊙O的直径为10 cm,求CD的长; (2)若AP不过圆心O,如图2,PC=3 cm,求CD的长.
图1
12/11/2021
第27章 圆
培优专题(七) 圆的综合(二)探索型问题
方法管理 归类探究
12/11/2021
方法管理
圆中探究型试题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因为问题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或 具有某种规律,需要我们在题目给定的条件下,联系所学的知识,通过合理的观 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类比、模拟等途径,加以探究.
12/11/2021
(2)如答图,连结 OD.∵DP 切⊙O 于点 D,∴OD⊥DP,即∠ODP=90°. ∵DP∥AC,∠BAC=38°,∠AOD 是△ODP 的外角, ∴∠AOD=∠ODP+∠P=128°, ∴∠ACD=12∠AOD=64°. ∵OA=OC,∴∠ACO=∠A=38°, ∴∠OCD=∠ACD-∠ACO=64°-38°=26°.
12/11/2021
3.[2017·天津]已知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ABT=50°,BT 交⊙O于点C,E是AB上一点,延长CE交⊙O于点D,连结BD.
(1)如图1,求∠T和∠CDB的大小; (2)如图2,当BE=BC时,求∠CDO的大小.
图1
12/11/2021
图2
.解:(1)如答图1,连结AC. ∵AB是⊙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 ∴AT⊥AB,即∠TAB=90°. ∵∠ABT=50°, ∴∠T=90°-∠ABT=40°. ∵AB是⊙O的直径,∴∠ACB=90°, ∴∠CAB=90°-∠ABC=40°. ∴∠CDB=∠CAB=40°.
初三数学圆(2020年整理).pptx
![初三数学圆(2020年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f8ee68e6c175f0e7cd137a7.png)
y B
D
C
O
P Ax
y B
D F C
E
O
P
Ax
图1
图2
︵ 14.(浙江模拟)如图,以△ABC 的边 BC 为弦,在点 A 的同侧画BC 交 AB 于 D,且∠BDC
=90°+
1 2
∠A,点
P
︵ 是 BC
上的一个动点.
1 判定△AD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 若∠A=70°,当点 P 运动到∠PBA=∠PBC=15°时,求∠ACB 和∠ACP 的度数;
D C
P AB
O
A
O
备用图
A
O
备用图
6.(上海模拟)在 Rt△ABC 中,∠C=90°,AC=6,sinB= 53,⊙B 的半径长为 1,⊙B 交
边 BC 于点 P,点 O 是边 AB 上的动点. 1 如图 1,将⊙B 绕点 P 旋转 180°得到⊙M,请判断⊙M 与直线 AB 的位置关系; 2 在(1)的条件下,当△OMP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OA 的长; 3如图 2,点 N 是边 BC 上的动点,如果以 NB 为半径的⊙N 和以 OA 为半径的⊙O 外切 ,设 NB=y,OA=x,求 y 关于
B
P
G
QE
O
D AM
O
M
备用图
3
10.(浙江杭州)如图,AE 切⊙O 于点 E,AT 交⊙O 于点 M、N,线段 OE 交 AT 于点 C,
OB⊥AT 于点 B,已知∠EAT=30°,AE=3 3,MN=2 22. 1 求∠COB 的度数;
A
E
2 求⊙O 的半径 R; ︵
(3)点 F 在⊙O 上(FME是劣弧),且 EF=5,将△OBC 经过平移、 旋转和相似变换后,使它的两个顶点分别与点 E、F 重合.在 EF 的同 一侧,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你能在其中找出另一个顶点也在⊙
圆 初三 ppt课件ppt课件ppt
![圆 初三 ppt课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e5a7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0.png)
圆的性质
01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02
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所有 边都相等,所有内角也 都相等。
03
圆的外切正多边形的所 有边都相等,所有内角 也都相等。
04
圆的周长和面积都随着 半径的增加而增加。
圆的度量
圆的周长公式
C = 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公式
A = πr^2,其中r是圆的半径。
圆弧的长度公式
圆内接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L = θ/360° × 2πr,其中θ是圆心角的大小 ,r是圆的半径。
P = nπr/180,A = nr^2/4,其中n是多边 形的边数,r是圆的半径。
02 圆的对称性
圆的中心对称性
总结词
圆关于其圆心对称
详细描述
圆关于其圆心具有中心对称性 ,即任意一点关于圆心的对称 点也在圆上。
• 总结词:掌握圆的综合问题需要理解圆的性质和定理,以 及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结合。
圆的综合问题 圆的综合问题
圆的综合题解题思路 利用圆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其他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进行解题。
圆的综合问题 圆的综合问题
运用代数、方程等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圆的综合题解题方法
观察题目,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C = 2πr,其中r是圆的半 径,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 3.14159。
周长计算方法
使用圆的半径计算出周长 ,可以通过公式直接计算 ,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或图 形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周长计算实例
假设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 米,那它的周长就是 31.4厘米。
圆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圆规作图
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通过固定半径长度,可以在纸上 画出标准的圆形。
§5.1 圆的性质及圆的有关位置关系(试题部分).pptx
![§5.1 圆的性质及圆的有关位置关系(试题部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5a1aff44b35eefdc9d33344.png)
.
答案 50°
解析 由条件,得∠BOD=2∠A=140°,∠BCD=180°-∠A=110°,因为∠OBC=60°,所以∠ODC= 360°-110°-60°-140°=50°.
8.(2016扬州,16,3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直径AD=4,∠ABC=∠DAC,则AC长为 .
答案 2 2 解析 连接DC.∵∠ABC=∠ADC,∠ABC=∠DAC, ∴∠ADC=∠DAC,∴AC=DC, ∵AD为☉O直径,∴∠ACD=90°, ∴△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4,∴AC=4×sin 45°=2 .2
∵BC是☉O的切线, ∴OB⊥BC, ∴∠OBA+∠CBP=90°, ∵OC⊥OA, ∴∠A+∠APO=90°, ∵OA=OB,∠OAB=22°, ∴∠OAB=∠OBA=22°, ∴∠APO=68°,∵∠APO=∠CPB, ∴∠APO=∠CBP=68°,
∴∠CPB=∠ABC=68°, ∴∠OCB=180°-68°-68°=44°. 故答案为44.
°.
答案 215
解析 连接AO,CO,DO,则∠COD=2∠CAD=70°,又因为∠B= 1 (∠AOD+∠COD),∠E= 1 (∠
2
2
AOC+∠COD),所以∠B+∠E= 1 (∠AOD+∠COD+∠AOC+∠COD)= 1 ×(360°+70°)=215°.
2
2
评析 本题考查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A.70° B.35° C.20° D.40° 答案 D 因为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所以AC⊥AB.又因为∠C=70°,所以∠B=20°, 所以∠AOD=40°,故选D.
人教中考数学 圆的综合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 圆的综合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63549e83c4bb4cf6ecd17e.png)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A过▱OBCD的三顶点O、D、C,边OB与⊙A相切于点O,边BC与⊙O相交于点H,射线OA交边CD于点E,交⊙A于点F,点P在射线OA上,且∠PCD=2∠DOF,以O为原点,OP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的坐标为(0,﹣2).(1)若∠BOH=30°,求点H的坐标;(2)求证:直线PC是⊙A的切线;(3)若OD=10,求⊙A的半径.【答案】(1)(132)详见解析;(3)5 3 .【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OH=OB=2,利用三角函数求出MH,OM,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PCD=∠DAE,进而判断出∠PCD=∠CAE,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E═3,进而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r2-(3-r)2=1,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如图,过点H作HM⊥y轴,垂足为M.∵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B=∠ODC∵四边形OHCD是圆内接四边形∴∠OHB=∠ODC∴∠OHB=∠B∴OH=OB=2∴在Rt△OMH中,∵∠BOH=30°,∴MH=12OH=1,33∴点H的坐标为(13(2)连接AC.∵OA=AD,∴∠DOF=∠ADO∴∠DAE=2∠DOF∵∠PCD=2∠DOF,∴∠PCD=∠DAE∵OB与⊙O相切于点A∴OB⊥OF∵OB∥CD∴CD⊥AF∴∠DAE=∠CAE∴∠PCD=∠CAE∴∠PCA=∠PCD+∠ACE=∠CAE+∠ACE=90°∴直线PC是⊙A的切线;(3)解:⊙O的半径为r.在Rt△OED中,DE=12CD=12OB=1,OD=10,∴OE═3∵OA=AD=r,AE=3﹣r.在Rt△DEA中,根据勾股定理得,r2﹣(3﹣r)2=1解得r=53.【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2.如图1,已知扇形MON2,∠MON=90°,点B在弧MN上移动,联结BM,作OD⊥BM,垂足为点D,C为线段OD上一点,且OC=BM,联结BC并延长交半径OM于点A,设OA=x,∠COM的正切值为y.(1)如图2,当AB⊥OM时,求证:AM=AC;(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当△OA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x的值.【答案】 (1)证明见解析;(2) 2=+y x 02<≤x 1422=x . 【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BM =∠DOM ,进而判断出△OAC ≌△BAM ,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BD =DM ,进而得出DM ME BD AE =,进而得出AE =122x (),再判断出2OA OC DMOE OD OD==,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或判断出不存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OD ⊥BM ,AB ⊥OM ,∴∠ODM =∠BAM =90°. ∵∠ABM +∠M =∠DOM +∠M ,∴∠ABM =∠DOM . ∵∠OAC =∠BAM ,OC =BM ,∴△OAC ≌△BAM , ∴AC =AM .(2)如图2,过点D 作DE ∥AB ,交OM 于点E . ∵OB =OM ,OD ⊥BM ,∴BD =DM . ∵DE ∥AB ,∴DM ME BD AE =,∴AE =EM .∵OM 2,∴AE =122x (). ∵DE ∥AB ,∴2OA OC DM OE OD OD==, ∴22DM OA y OD OE x =∴=+,02x ≤< (3)(i ) 当OA =OC 时.∵111222DM BM OC x ===.在Rt △ODM 中,222124OD OM DM x =-=-. ∵2121224xDM y OD x x==+-,1422x =,或1422x =(舍). (ii )当AO =AC 时,则∠AOC =∠ACO .∵∠ACO >∠COB ,∠COB =∠AOC ,∴∠ACO >∠AOC ,∴此种情况不存在.(ⅲ)当CO =CA 时,则∠COA =∠CAO =α.∵∠CAO >∠M ,∠M =90°﹣α,∴α>90°﹣α,∴α>45°,∴∠BOA =2α>90°.∵∠BOA ≤90°,∴此种情况不存在. 即:当△OAC 为等腰三角形时,x 的值为142-.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有关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立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AB 为⊙O 的直径,AC 为⊙O 的弦,AD 平分∠BAC ,交⊙O 于点D ,DE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判断直线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E =8,⊙O 的半径为5,求DE 的长.【答案】(1)直线DE 与⊙O 相切(2)4 【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 ,∵AD 平分∠BAC ,∴EAD OAD ∠∠=,∵OA OD =,∴ODA OAD ∠∠=,∴ODA EAD ∠∠=,∴EA ∥OD ,∵DE ⊥EA ,∴DE ⊥OD ,又∵点D 在⊙O 上,∴直线DE 与⊙O 相切 (2)如图1,作DF ⊥AB ,垂足为F ,∴DFA DEA 90∠∠︒==,∵EAD FAD ∠∠=,AD AD =,∴△EAD ≌△FAD ,∴AF AE 8==,DF DE =,∵OA OD 5==,∴OF 3=,在Rt △DOF 中,22DF 4OD OF -==,∴AF AE 8== 考点:切线的证明,弦心距和半径、弦长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第一小题通过内错角相等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再由两直线平行推出同旁内角相等.第二小题通过求出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推出对应边相等,接着用弦心距和弦长、半径的计算公式,求出半弦长.4.不用圆规、三角板,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用连线的方法在图1、2中分别过圆外一点A 作出直径BC 所在射线的垂线.【答案】画图见解析. 【解析】【分析】根据直角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画出垂线;或结合圆的轴对称性质也可以求出垂线. 【详解】解:画图如下:【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作垂线.解题关键点:结合圆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垂线.5.如图,在⊙O 中,直径AB ⊥弦CD 于点E ,连接AC ,BC ,点F 是BA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FCA =∠B .(1)求证:CF 是⊙O 的切线; (2)若AE =4,tan ∠ACD =12,求AB 和FC 的长.【答案】(1)见解析;(2) ⑵AB=20 , 403CF = 【解析】分析:(1)连接OC ,根据圆周角定理证明OC ⊥CF 即可;(2)通过正切值和圆周角定理,以及∠FCA =∠B 求出CE 、BE 的长,即可得到AB 长,然后根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求出OE 的长,再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或射影定理)证明△OCE ∽△CFE ,即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求解. 详解:⑴证明:连结OC ∵AB 是⊙O 的直径 ∴∠ACB=90° ∴∠B+∠BAC=90° ∵OA=OC ∴∠BAC=∠OCA ∵∠B=∠FCA ∴∠FCA+∠OCA=90° 即∠OCF=90° ∵C 在⊙O 上 ∴CF 是⊙O 的切线⑵∵AE=4,tan ∠ACD 12AE EC = ∴CE=8∵直径AB ⊥弦CD 于点E ∴AD AC = ∵∠FCA =∠B ∴∠B=∠ACD=∠FCA ∴∠EOC=∠ECA ∴tan ∠B=tan ∠ACD=1=2CE BE∴BE=16∴AB=20∴OE=AB÷2-AE=6∵CE⊥AB∴∠CEO=∠FCE=90°∴△OCE∽△CFE∴OC OECF CE=即106=8 CF∴40CF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知识,关键是熟知圆周角定理和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利用数形结合和方程思想是解题的突破点,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6.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PB切⊙O于点B,PA交⊙O于点C,∠APB是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交⊙O于点F,∠A=60°,并且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3 =0的两根(k为常数).(1)求证:PA•BD=PB•AE;(2)求证:⊙O的直径长为常数k;(3)求tan∠FPA的值.【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tan∠FPA=2﹣3 .【解析】试题分析:(1)由PB切⊙O于点B,根据弦切角定理,可得∠PBD=∠A,又由PF平分∠APB,可证得△PBD∽△PA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PA•BD=PB•AE;(2)易证得BE=BD,又由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即可得AE+BD=k,继而求得AB=k,即:⊙O的直径长为常数k;(3)由∠A=60°,并且线段AE、B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可求得AE与BD的长,继而求得tan∠FPB的值,则可得tan∠FPA的值.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PB切⊙O于点B,∴∠PBD=∠A,∵PF平分∠APB,∴∠APE=∠BPD,∴△PBD∽△PAE,∴PB:PA=BD:AE,∴PA•BD=PB•AE;(2)证明:如图,∵∠BED=∠A+∠EPA,∠BDE=∠PBD+∠BPD.又∵∠PBD=∠A,∠EPA=∠BPD,∴∠BED=∠BDE.∴BE=BD.∵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AE+BD=k,∴AE+BD=AE+BE=AB=k,即⊙O直径为常数k.(3)∵PB切⊙O于B点,AB为直径.∴∠PBA=90°.∵∠A=60°.∴PB=PA•sin60°=PA,又∵PA•BD=PB•AE,∴BD=AE,∵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AE•B D=2,即AE2=2,解得:AE=2,BD=,∴AB=k=AE+BD=2+,BE=BD=,在Rt△PBA中,PB=AB•tan60°=(2+)×=3+2.在Rt△PBE中,tan∠BPF===2﹣,∵∠FPA=∠BPF,∴tan∠FPA=2﹣.【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7.在O中,AB为直径,C为O上一点.(Ⅰ)如图①,过点C 作O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28CAB ∠=︒,求P ∠的大小;(Ⅱ)如图②,D 为弧AC 的中点,连接OD 交AC 于点E ,连接DC 并延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12CAB ∠=︒,求P ∠的大小. 【答案】(1)∠P =34°;(2)∠P =27° 【解析】 【分析】(1)首先连接OC ,由OA=OC ,即可求得∠A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POC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因为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所以OD ⊥AC ,继而求得答案. 【详解】 (1)连接OC , ∵OA =OC , ∴∠A =∠OCA =28°, ∴∠POC =56°, ∵CP 是⊙O 的切线, ∴∠OCP =90°, ∴∠P =34°;(2)∵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 ∴OD ⊥AC , ∵∠CAB =12°, ∴∠AOE =78°, ∴∠DCA =39°, ∵∠P =∠DCA ﹣∠CAB , ∴∠P =27°.【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8.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为O 上异于A 、B 的两点,连接CD ,过点C 作CE DB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垂足为点E ,直径AB 与C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连接AC 、AD ,求证:180DAC ACF ∠+∠=︒. (2)若2ABD BDC ∠=∠. ①求证:CF 是O 的切线.②当6BD =,3tan 4F =时,求CF 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 203CF =. 【解析】 【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证得∠ADB=90°,即AD ⊥BD ,由CE ⊥DB 证得AD ∥C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①连接OC .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3=2∠1,由已知∠4=2∠1,得到∠4=∠3,则OC ∥DB ,再由CE ⊥DB ,得到OC ⊥CF ,根据切线的判定即可证明CF 为⊙O 的切线;②由CF ∥AD ,证出∠BAD=∠F ,得出tan ∠BAD=tan ∠F=BD AD =34,求出AD=43BD=8,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10,得出OB=OC=,5,再由tanF=OC CF =34,即可求出CF . 【详解】 解:(1)AB 是O 的直径,且D 为O 上一点,90ADB ∴∠=︒, CE DB ⊥, 90DEC ∴∠=︒, //CF AD ∴,180DAC ACF ∴∠+∠=︒. (2)①如图,连接OC . OA OC =,12∴∠=∠. 312∠=∠+∠,321∴∠=∠.42BDC ∠=∠,1BDC ∠=∠,421∴∠=∠,43∴∠=∠,//OC DB ∴.CE DB ⊥,OC CF ∴⊥.又OC 为O 的半径,CF ∴为O 的切线.②由(1)知//CF AD ,BAD F ∴∠=∠,3tan tan 4BAD F ∴∠==, 34BD AD ∴=. 6BD =483AD BD ∴==, 226810AB ∴=+=,5OB OC ==.OC CF ⊥,90OCF ∴∠=︒,3tan 4OC F CF ∴==, 解得203CF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特别是(2)中,需要运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才能得出结果.9.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O ,P 是弧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A 、B 重合),连AP ,BP ,过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1)求证:△PCM 为等边三角形;(2)若PA =1,PB =2,求梯形PBCM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534【解析】【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题目中的未知角,进而判定△PCM 为等边三角形;(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证得两三角形全等,进而利用△PCM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 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作PH ⊥CM 于H ,∵△ABC 是等边三角形,∴∠APC=∠ABC=60°,∠BAC=∠BPC=60°,∵CM ∥BP ,∴∠BPC=∠PCM=60°,∴△PCM 为等边三角形;(2)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PCM 为等边三角形,∴∠PCA+∠ACM=∠BCP+∠PCA ,∴∠BCP=∠ACM ,在△BCP 和△ACM 中, BC AC BCP ACM CP CM =⎧⎪∠=∠⎨⎪=⎩,∴△BCP ≌△ACM (SAS ),∴PB=AM ,∴CM=CP=PM=PA+AM=PA+PB=1+2=3,在Rt △PMH 中,∠MPH=30°,∴332∴S 梯形PBCM =12(PB+CM )×PH=12×(2+3)331534【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10.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 k CQ +=,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BQ ,2AQ k CQ =(或2BQ CQ ).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Q(-1,0),C(1,0),⊙C 的半径为r .(1)如图1,当2r =时,①若A 1(0,1)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求k 的值.②A 2(1+2,0)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①当r=1,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3k =时,求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 的值使得直线3y x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 的“3相关依附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答案】(1)2.②是;(2)①3k =②r 的取值范围是12r <≤;(3)333b -<. 【解析】【分析】(1)①如图1中,连接AC 、1QA .首先证明1QA 是切线,根据2AQ k CQ =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②根据定义求出k 的值即可判断; (2)①如图,当1r =时,不妨设直线QM 与C 相切的切点M 在x 轴上方(切点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连接CM ,则QM CM ⊥,根据定义计算即可; ②如图3中,若直线QM 与C 不相切,设直线QM 与C 的另一个交点为N (不妨设QN QM <,点N ,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作CD QM ⊥于点D ,则MD ND =,可得()222MQ NQ MN NQ NQ ND NQ DQ +=++=+=,2CQ ,推出2MQ NQ DQ k DQ CQ CQ +===,可得当3k =时,3DQ =,此时221CD CQ DQ =-=,假设C 经过点Q ,此时2r ,因为点Q 早C 外,推出r 的取值范围是12r <; (3)如图4中,由(2)可知:当3k =时,12r <.当2r 时,C 经过点(1,0)Q -或(3,0)E ,当直线3y x b =-+经过点Q 时,3b =-,当直线3y x b =-+经过点E 时,33b =,即可推出满足条件的b 的取值范围为333b -<<.【详解】(1)①如图1中,连接AC 、1QA .由题意:1OC OQ OA ==,∴△1QA C 是直角三角形,190CA Q ∴∠=︒,即11CA QA ⊥,1QA ∴是C 的切线,12222QA k QC ∴=== ②2(12,0)A +在C 上,2212122k +∴==,2A ∴是C 的“2相关依附点”.2(2)①如图2,当1r =时,不妨设直线QM 与C 相切的切点M 在x 轴上方(切点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连接CM ,则QM CM ⊥.(1,0)Q -,(1,0)C ,1r =,2CQ ∴=,1CM =,∴3MQ =,此时23MQ k CQ ==; ②如图3中,若直线QM 与C 不相切,设直线QM 与C 的另一个交点为N (不妨设QN QM <,点N ,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作CD QM ⊥于点D ,则MD ND =,()222MQ NQ MN NQ NQ ND NQ DQ ∴+=++=+=,2CQ =,∴2MQ NQ DQ k DQ CQ CQ +===,∴当3k =时,3DQ =,此时221CD CQ DQ =-=,假设C 经过点Q ,此时2r ,点Q 早C 外,r ∴的取值范围是12r <.(3)如图4中,由(2)可知:当3k =时,12r <.当2r 时,C 经过点(1,0)Q -或(3,0)E ,当直线3y x b =+经过点Q 时,3b =3y x b =-+经过点E 时,33b =,∴满足条件的b 的取值范围为333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考虑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二十三讲 圆的有关计算(共69张PPT)
![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二十三讲 圆的有关计算(共6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cb495552ea551811a68735.png)
命题角度1:阴影部分面积由扇形的面积与其他图形的 面积和差得到 【示范题3】(2017·青岛中考)如图,直线AB,CD分别 与☉O相切于B,D两点,且AB⊥CD,垂足为P,连接BD,若 BD=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BD的面积△OBD的面积,计算得出答案.
360 2
=2π-4.
答案:2π -4
命题角度2:阴影部分由多个扇形等简单组合而成 【示范题4】(2017·德州中考)某景区修建一栋复古 建筑,其窗户设计如图所示.圆O的圆心与矩形ABCD对 角线的交点重合,且圆与矩形上下两边相切(E为上切 点),与左右两边相交(F,G为其中两个交点),图中阴影 部分为不透光区域,其余部分为透光区域.已知圆的半
2
∴阴影部分的面积=S△BTD=
1 2 2 1. 2
【答题关键指导】 求解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特别是不规则几何图
形的面积时,常通过平移、旋转、分割等方法,把不 规则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使复杂 问题简单化,便于求解.这种解题方法也体现了整体
思想、转化思想.将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 的面积,常用的方法有:①直接用公式法;②和差法; ③割补法.
∠B1A1B2=30°,A1A2=A2B2,
∴B1B2= 1 3
A1B1= 3 3
,∴A2B2=12
A1B2=B1B2=3
3
,
∵正六边形A1B1C1D1E1F1∽正六边形A2B2C2D2E2F2,
∴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面积∶正六边形A1B1C1D1E1 的面积=( 3 )2 1 ,
2
【答题关键指导】
正多边形的有关边的计算的常用公式
(1)r2+ ( a ) 2 =R2(r表示边心距,R表示半径,a表示边长).
专题9圆的综合题ppt课件
![专题9圆的综合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dcf4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d.png)
(2)过点 D 作 DF⊥AB 于点 F,若 BE=3 3,DF=3,求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数学
典题剖析
(2017·呼和浩特)如图,点 A,B,C,D 是
︵
直径为 AB 的⊙O 上的四个点,C 是劣弧BD 的中点, AC 与 BD 交于点 E.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数学
(2)∵∠AB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 D,DE⊥
BE,DF⊥AB,∴DE=DF=3.∵BE=3 3,∴
BD= 32+3 32=6.∵sin∠DBF=36=12,∴∠
DBA=30°.∴∠DOF=60°.∴sin 60°=DDOF=D3O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概述 典题剖析 真题演练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数学
专题概述
圆的综合题在中考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一是圆的基本元 素的考查,包括运用垂径定理的有关计算,运用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 有关证明及计算,还可能与三角形的相似和解直角三角形相联系;二 是切线的证明与计算,也往往与三角形的相似和锐角三角函数相联 系;三是与面积相关的计算,注意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熟练应 用.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灵活,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中位线等等都 是在题目中常用的方法,在解题时要学会抓解题的线索,层层深入来 解决题目.
2020年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圆 %28共34张PPT%29
![2020年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圆 %28共34张PPT%29](https://img.taocdn.com/s3/m/718445b9647d27284b73519b.png)
第 5页
二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1.圆心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⑪__弧____相等、所对的 ⑫__弦____相等、所对的⑬___弦__心__距___相等.如图,在⊙O 中,若∠
︵︵
AOB=∠COD,则AB =CD ,AB=CD,OM=ON. 2.圆心角定理的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
第 4页
(1)对称性: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也 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 轴).
(2)旋转对称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何一 个角度都与原图形重合).
(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4)圆的直径等于同圆或等圆半径的2倍. (5)弧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度数.
(D)
A.4
B.2 2
C. 3
D.2 3
第 17 页
7.(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如图,点A、B、C在⊙O上,BC= 6,∠BAC=30°6,则⊙O的半径为_____.
第 18 页
8.(2019·湖南娄底中考)如图,C、D两点在以AB为直径的圆 上,AB=2,∠ACD=30°,则AD=__1___.
第 2页
(1)圆: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个 定点叫做①__圆__心____,这个定长叫做②__半_径_____.圆心确 定圆的③_位_置______,半径确定圆的④___大_小____.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圆上任意一条 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 圆.小于半圆的弧叫做⑤___劣_弧____,大于半圆的弧叫 做⑥__优__弧____.
推 周角是 ○23 __9_0_°____; ___9_0_°___;
人教备战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圆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人教备战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圆的综合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b87a34a7302768f99392f.png)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CDB ADE ∠=∠. ()1DE 是O 的切线吗?请说明理由;()2求证:2AC CD BE =⋅.【答案】(1)结论:DE 是O 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 (1)连接OD ,只要证明OD DE ⊥即可;(2)只要证明:AC BD =,CDB DB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结论:DE 是O 的切线.理由:连接OD .CDB ADE ∠=∠,ADC EDB ∴∠=∠,//CD AB ,CDA DAB ∴∠=∠,OA OD =,OAD ODA ∴∠=∠,ADO EDB ∴∠=∠, AB 是直径,90ADB ∴∠=,90ADB ODE ∴∠=∠=,DE OD ∴⊥,DE ∴是O 的切线.()2//CD AB,ADC DAB∴∠=∠,CDB DBE∠=∠,AC BD∴=,AC BD∴=,DCB DAB∠=∠,EDB DAB∠=∠,EDB DCB∴∠=∠,CDB∴∽DBE,CD DBBD BE∴=,2BD CD BE∴=⋅,2AC CD BE∴=⋅.【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准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BC=6cm,AC=8cm,∠BAD=45°.点E在⊙O外,做直线AE,且∠EAC=∠D.(1)求证:直线AE是⊙O的切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 25-504π.【解析】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证得∠BAE=90°,即可得到AE是⊙O的切线;(2)连接OD,用扇形ODA的面积减去△AOD的面积即可.详解:证明:(1)∵AB是⊙O的直径,∴∠ACB=90°,即∠BAC+∠ABC=90°,∵∠EAC=∠ADC,∠ADC=∠ABC,∴∠EAC=∠ABC∴∠BAC+∠EAC =90°,即∠BAE= 90°∴直线AE是⊙O的切线;(2)连接OD∵ BC=6 AC=8∴ 226810AB =+=∴ OA = 5又∵ OD = OA∴∠ADO =∠BAD = 45°∴∠AOD = 90°∴AOD ODA S S S ∆-阴影扇形==90155553602π⨯⨯-⨯⨯ 25504π-= (2c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利用圆周角定理和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勾股定理的和弓形的面积的求法求解,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3.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C 为直径,BD =BA ,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1) 求证:BE 是⊙O 的切线(2) 若EC =1,CD =3,求cos ∠DBA【答案】(1)证明见解析;(2)∠DBA 35=【解析】 分析:(1)连接OB ,O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证得BF 为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DC=90°,证得四边形BEDF 是矩形,即∠EBF=90°,可得出结论.(2)根据中点的性质求出OF 的长,进而得到BF 、DE 、OB 、OD 的长,然后根据等角的三角函数求解即可.详解:证明:(1) 连接BO 并延长交AD 于F ,连接OD∵BD =BA ,OA =OD∴BF为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AC为⊙O的直径∴∠ADC=90°∵BE⊥DC∴四边形BEDF为矩形∴∠EBF=90°∴BE是⊙O的切线(2) ∵O、F分别为AC、AD的中点∴OF=12CD=32∵BF=DE=1+3=4∴OB=OD=35422-=∴cos∠DBA=cos∠DOF=332552 OFO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添加合适的辅助线,利用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理进行解答,注意相等角的关系的转化.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点D在OC的延长线上,连接DA,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使得∠DAC=∠B.(1)求证:DA是⊙O切线;(2)求证:△CED∽△ACD;(3)若OA=1,sinD=13,求A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分析:(1)由圆周角定理和已知条件求出AD⊥AB即可证明DA是⊙O切线;(2)由∠DAC=∠DCE,∠D=∠D可知△DEC∽△DCA;(3)由题意可知AO=1,OD=3,DC=2,由勾股定理可知AD=2,故此可得到DC2=DE•AD,故此可求得DE的长,于是可求得AE的长.详解:(1)∵AB为⊙O的直径,∴∠ACB=90°,∴∠CAB+∠B=90°.∵∠DAC=∠B,∴∠CAB+∠DAC=90°,∴AD⊥AB.∵OA是⊙O半径,∴DA为⊙O的切线;(2)∵OB=OC,∴∠OCB=∠B.∵∠DCE=∠OCB,∴∠DCE=∠B.∵∠DAC=∠B,∴∠DAC=∠DCE.∵∠D=∠D,∴△CED∽△ACD;(3)在Rt△AOD中,OA=1,sin D=13,∴OD=OAsinD=3,∴CD=OD﹣OC=2.∵AD=22OD OA-=22.又∵△CED∽△ACD,∴AD CDCD DE=,∴DE=2CDAD=2,∴AE=AD﹣DE=22﹣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得△DEC∽△DCA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小圆直径AE的延长线与大圆交于点B,点D 在大圆上,BD与小圆相切于点F,AF的延长线与大圆相交于点C,且CE⊥BD.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并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由AE是小⊙O的直径,可得OA=OE,连接OF,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F⊥BD,然后由垂径定理,可证得DF=BF,易证得OF∥CE,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证得AF=CF,继而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可得AD=BC,AB=CD.然后连接OD、OC,可证得△AOD≌△EOC,则可得BC=AD=CE=AE.试题解析:图中相等的线段有:OA=OE,DF=BF,AF=CF,AB=CD,BC=AD=CE=AE.证明如下:∵AE是小⊙O的直径,∴OA=OE.连接OF,∵BD与小⊙O相切于点F,∴OF⊥BD.∵BD是大圆O的弦,∴DF=BF.∵CE⊥BD,∴CE∥OF,∴AF=C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CE:AE=OF:AO,OF=AO,∴AE=EC.连接OD、OC,∵OD=OC,∴∠ODC=∠OCD.∵∠AOD=∠ODC,∠EOC=∠OEC,∴∠AOC=∠EOC,∴△AOD≌△EOC,∴AD=CE.∴BC=AD=CE=AE.【点睛】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小心不要漏解.6.如图,⊙O的直径AB=26,P是AB上(不与点A、B重合)的任一点,点C、D为⊙O上的两点,若∠APD=∠BPC,则称∠CPD为直径AB的“回旋角”.(1)若∠BPC=∠DPC=60°,则∠CPD是直径AB的“回旋角”吗?并说明理由;(2)若CD的长为134π,求“回旋角”∠CPD的度数;(3)若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且△PCD的周长为24+133,直接写出AP的长.【答案】(1)∠CPD是直径AB的“回旋角”,理由见解析;(2)“回旋角”∠CPD的度数为45°;(3)满足条件的AP的长为3或23.【解析】【分析】(1)由∠CPD、∠BPC得到∠APD,得到∠BPC=∠APD,所以∠CPD是直径AB的“回旋角”;(2)利用CD弧长公式求出∠COD=45°,作CE⊥AB交⊙O于E,连接PE,利用∠CPD为直径AB的“回旋角”,得到∠APD=∠BPC,∠OPE=∠APD,得到∠OPE+∠CPD+∠BPC=180°,即点D,P,E三点共线,∠CED=12∠COD=22.5°,得到∠OPE=90°﹣22.5°=67.5°,则∠APD=∠BPC=67.5°,所以∠CPD=45°;(3)分出情况P在OA上或者OB上的情况,在OA上时,同理(2)的方法得到点D,P,F在同一条直线上,得到△PC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OC,OD,过点O作OG⊥CD于G,利用sin∠DOG,求得CD,利用周长求得DF,过O作OH⊥DF于H,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P,进而得到AP;在OB上时,同理OA计算方法即可【详解】∠CPD是直径AB的“回旋角”,理由:∵∠CPD=∠BPC=60°,∴∠APD =180°﹣∠CPD ﹣∠BPC =180°﹣60°﹣60°=60°,∴∠BPC =∠APD ,∴∠CPD 是直径AB 的“回旋角”;(2)如图1,∵AB =26,∴OC =OD =OA =13,设∠COD =n°,∵CD 的长为134π, ∴13131804n ππ= ∴n =45,∴∠COD =45°,作CE ⊥AB 交⊙O 于E ,连接PE ,∴∠BPC =∠OPE ,∵∠CPD 为直径AB 的“回旋角”,∴∠APD =∠BPC ,∴∠OPE =∠APD ,∵∠APD+∠CPD+∠BPC =180°,∴∠OPE+∠CPD+∠BPC =180°,∴点D ,P ,E 三点共线,∴∠CED =12∠COD =22.5°, ∴∠OPE =90°﹣22.5°=67.5°,∴∠APD =∠BPC =67.5°,∴∠CPD =45°,即:“回旋角”∠CPD 的度数为45°,(3)①当点P 在半径OA 上时,如图2,过点C 作CF ⊥AB 交⊙O 于F ,连接PF , ∴PF =PC ,同(2)的方法得,点D ,P ,F 在同一条直线上,∵直径AB 的“回旋角”为120°,∴∠APD =∠BPC =30°,∴∠CPF =60°,∴△PCF 是等边三角形,∴∠CFD =60°,连接OC ,OD ,∴∠COD =120°,过点O 作OG ⊥CD 于G , ∴CD =2DG ,∠DOG =12∠COD =60°,√∴DG=ODsin∠DOG=13×sin60°=1332∴CD=133√,∵△PCD的周长为24+133√,∴PD+PC=24,∵PC=PF,∴PD+PF=DF=24,过O作OH⊥DF于H,∴DH=1DF=12,2在Rt△OHD中,OH=225-=OD DH在Rt△OHP中,∠OPH=30°,∴OP=10,∴AP=OA﹣OP=3;②当点P在半径OB上时,同①的方法得,BP=3,∴AP=AB﹣BP=23,即:满足条件的AP的长为3或23.【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问题,同时涉及到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综合程度比较高,前两问解题关键在于看懂题目给到的定义,第三问关键在于P点的分类讨论7.如图①,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2,0)、B(4,0)、C(0,3)三点.(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试求5PA+4PC的最小值;(3)如图②,若直线l 经过点T (﹣4,0),Q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Q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仅有三个时,试求直线l 的解析式.【答案】(1)233384y x x =-++;(2)5PA+4PC 的最小值为18;(3)直线l 的解析式为334y x =+或334y x =--. 【解析】【分析】(1)设出交点式,代入C 点计算即可 (2)连接AC 、B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易证△CDP ∽△COB ,得到比例式PC PD BC OB =,得到PD=45PC ,所以5PA+4PC =5(PA+45PC )=5(PA+PD ),当点A 、P 、D 在同一直线上时,5PA+4PC =5(PA+PD )=5AE 最小,利用等面积法求出AE=185,即最小值为18 (3)取AB 中点F ,以F 为圆心、FA 的长为半径画圆, 当∠BAQ =90°或∠ABQ =90°时,即AQ 或BQ 垂直x 轴,所以只要直线l 不垂直x 轴则一定找到两个满足的点Q 使∠BAQ =90°或∠ABQ =90°,即∠AQB =90°时,只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Q ,∴直线l 与⊙F 相切于点Q 时,满足∠AQB =90°的点Q 只有一个;此时,连接FQ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 ,利用cos ∠QFT 求出QG ,分出情况Q 在x 轴上方和x 轴下方时,分别代入直接l 得到解析式即可【详解】解:(1)∵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为A (﹣2,0)、B (4,0)∴y =a (x+2)(x ﹣4)把点C (0,3)代入得:﹣8a =3∴a =﹣38∴抛物线解析式为y =﹣38(x+2)(x ﹣4)=﹣38x 2+34x+3 (2)连接AC 、B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过点P 作PD ⊥BC 于点D∴∠CDP =∠COB =90°∵∠DCP =∠OCB∴△CDP ∽△COB ∴PC PD BC OB= ∵B (4,0),C (0,3)∴OB =4,OC =3,BC∴PD =45PC∴5PA+4PC =5(PA+45PC )=5(PA+PD ) ∴当点A 、P 、D 在同一直线上时,5PA+4PC =5(PA+PD )=5AE 最小∵A (﹣2,0),OC ⊥AB ,AE ⊥BC∴S △ABC =12AB•OC =12BC•AE ∴AE =631855AB OC BC ⨯== ∴5AE =18∴5PA+4PC 的最小值为18.(3)取AB 中点F ,以F 为圆心、FA 的长为半径画圆当∠BAQ =90°或∠ABQ =90°时,即AQ 或BQ 垂直x 轴,∴只要直线l 不垂直x 轴则一定找到两个满足的点Q 使∠BAQ =90°或∠ABQ =90° ∴∠AQB =90°时,只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Q∵当Q 在⊙F 上运动时(不与A 、B 重合),∠AQB =90°∴直线l 与⊙F 相切于点Q 时,满足∠AQB =90°的点Q 只有一个此时,连接FQ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FQT =90°∵F 为A (﹣2,0)、B (4,0)的中点∴F (1,0),FQ =FA =3∵T (﹣4,0)∴TF =5,cos ∠QFT =35FQ TF = ∵Rt △FGQ 中,cos ∠QFT =35FG FQ = ∴FG =35FQ =95∴x Q =1﹣9455=-,QG 125== ①若点Q 在x 轴上方,则Q (41255-,)设直线l 解析式为:y =kx+b ∴4041255k b k b -+=⎧⎪⎨-+=⎪⎩ 解得:343k b ⎧=⎪⎨⎪=⎩ ∴直线l :334y x =+ ②若点Q 在x 轴下方,则Q (41255--,)∴直线l :334y x =-- 综上所述,直线l 的解析式为334y x =+或334y x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与圆的综合题,同时涉及到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综合度比较高,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第三问能够找到满足条件的Q 点是关键,同时不要忘记需要分情况讨论8..如图,△ABC 中,∠ACB =90°,∠A =30°,AB =6.D 是线段AC 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D 与AB 相切,切点为E ,⊙D 交射线..DC 于点F ,过F 作FG ⊥EF 交直线..BC 于点G ,设⊙D 的半径为r .(1)求证AE =EF ;(2)当⊙D 与直线BC 相切时,求r 的值;(3)当点G 落在⊙D 内部时,直接写出r 的取值范围.【答案】(1)见解析,(2)r=3,(3)63 35r<<【解析】【分析】(1)连接DE,则∠ADE=60°=∠DEF+∠DFE,而∠DEF=∠DFE,则∠DEF=∠DFE=30°=∠A,即可求解;(2)如图2所示,连接DE,当圆与BC相切时,切点为F,∠A=30°,AB=6,则BF=3,AD=2r,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3)分点F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圆的半径为r;(1)连接DE,则∠ADE=60°=∠DEF+∠DFE,而∠DEF=∠DFE,则∠DEF=∠DFE=30°=∠A,∴AE=EF;(2)如图2所示,连接DE,当圆与BC相切时,切点为F∠A=30°,AB=6,则BF=3,AD=2r,由勾股定理得:(3r)2+9=36,解得:r=3;(3)①当点F在线段AC上时,如图3所示,连接DE、DG,333,3933FC r GC FC r =-==-②当点F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所示,连接DE 、DG ,333,3339FC r GC FC r =-==-两种情况下GC 符号相反,GC 2相同,由勾股定理得:DG 2=CD 2+CG 2,点G 在圆的内部,故:DG2<r2,即:22(332)(339)2r r r -+-<整理得:25113180r r -+<解得:633r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b =+分别交x ,y 轴于点A (-8,0),B (0,6),C (m ,0)是射线AO 上一动点,⊙P 过B ,O ,C 三点,交直线AB 于点D (B ,D 不重合). (1)求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D 在第一象限,且tan ∠ODC =53,求点D 的坐标.【答案】(1)364y x =+;(2)D (8825,21625). 【解析】【分析】 (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y=kx+b 求出k 、b 的值即可;(2)连结BC ,作DE ⊥OC 于点E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OBC=∠ODC ,由tan ∠ODC=53可求出OC 的长,进而可得AC 的长,利用∠DAC 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出DE 的长,即可得D 点纵坐标,代入直线AB 解析式求出D 点横坐标即可得答案.【详解】(1)∵A (-8,0)、B (0,6)在y=kx+b 上,∴086k b b=-+⎧⎨=⎩, 解得346k b ⎧=⎪⎨⎪=⎩,∴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为y=34x+6. (2)连结BC ,作DE ⊥OC 于点E ,∵∠BOC=90°,∴BC 为⊙P 的直径,∴∠ADC=90°,∵∠OBC=∠ODC ,tan ∠ODC=53, ∴OC 5OB 3=, ∵OB=6,OA=8,∴OC=10,AC=18,AB=10, ∵cos ∠DAC=OA AB =45,sin ∠DAC=OB AB =35, 472AD AC cos DAC 1855∠=⋅=⨯=, 723216DE AD sin DAC 5525∠=⋅=⨯=, ∵D 点在直线AB 上, ∴2163x 6254=+, 解得:88x 25=, ∴D (8825,21625)【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圆周角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及正切、正弦、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0.我们知道,如图1,AB是⊙O的弦,点F是AFB的中点,过点F作EF⊥AB于点E,易得点E是AB的中点,即AE=EB.⊙O上一点C(AC>BC),则折线ACB称为⊙O的一条“折弦”.(1)当点C在弦AB的上方时(如图2),过点F作EF⊥AC于点E,求证:点E是“折弦ACB”的中点,即AE=EC+CB.(2)当点C在弦AB的下方时(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那么AE、EC、CB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不必证明.(3)如图4,已知Rt△ABC中,∠C=90°,∠BAC=30°,Rt△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过⊙O上一点P作PH⊥AC于点H,交AB于点M,当∠PAB=45°时,求AH的长.【答案】(1)见解析;(2)结论AE=EC+CB不成立,新结论为:CE=BC+AE,见解析;(3)AH313.【解析】【分析】(1)在AC 上截取AG =BC ,连接FA ,FG ,FB ,FC ,证明△FAG ≌△FB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G =F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G =EC ,即可证明.(2)在CA 上截取CG =CB ,连接FA ,FB ,FC ,证明△FCG ≌△FC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G =FB ,得到FA =F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GE ,即可证明. (3)分点P 在弦AB 上方和点P 在弦AB 下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详解】解:(1)如图2,在AC 上截取AG =BC ,连接FA ,FG ,FB ,FC ,∵点F 是AFB 的中点,FA =FB ,在△FAG 和△FBC 中,,FA FB FAG FBC AG BC =⎧⎪∠=∠⎨⎪=⎩∴△FAG ≌△FBC (SAS ),∴FG =FC ,∵FE ⊥AC ,∴EG =EC ,∴AE =AG+EG =BC+CE ;(2)结论AE =EC+CB 不成立,新结论为:CE =BC+AE ,理由:如图3,在CA 上截取CG =CB ,连接FA ,FB ,FC ,∵点F 是AFB 的中点,∴FA =FB , FA FB =,∴∠FCG =∠FCB ,在△FCG 和△FCB 中,,CG CB FCG FCB FC FC =⎧⎪∠=∠⎨⎪=⎩∴△FCG ≌△FCB (SAS ),∴FG =FB ,∴FA =FG ,∵FE ⊥AC ,∴AE =GE ,∴CE =CG+GE =BC+AE ;(3)在Rt △ABC 中,AB =2OA =4,∠BAC =30°, ∴12232BC AB AC ===,, 当点P 在弦AB 上方时,如图4,在CA 上截取CG =CB ,连接PA ,PB ,PG ,∵∠ACB =90°,∴AB 为⊙O 的直径,∴∠APB =90°,∵∠PAB =45°,∴∠PBA =45°=∠PAB ,∴PA =PB ,∠PCG =∠PCB ,在△PCG 和△PCB 中, ,CG CB PCG PCB PC PC =⎧⎪∠=∠⎨⎪=⎩∴△PCG ≌△PCB (SAS ),∴PG =PB ,∴PA =PG ,∵PH⊥AC,∴AH=GH,∴AC=AH+GH+CG=2AH+BC,∴2322AH=+,∴31AH=-,当点P在弦AB下方时,如图5,在AC上截取AG=BC,连接PA,PB,PC,PG∵∠ACB=90°,∴AB为⊙O的直径,∴∠APB=90°,∵∠PAB=45°,∴∠PBA=45°=∠PAB,∴PA=PB,在△PAG和△PBC中,,AG BCPAG PBCPA PB=⎧⎪∠=∠⎨⎪=⎩∴△PAG≌△PBC(SAS),∴PG=PC,∵PH⊥AC,∴CH=GH,∴AC=AG+GH+CH=BC+2CH,∴2322CH,=+∴31CH=-,∴()233131AH AC CH=-=--=+,即:当∠PAB=45°时,AH的长为31-或3 1.+【点睛】考查弧,弦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中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九 圆提能训练课件
![中考数学总复习 专题九 圆提能训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c4a6127375a417876f8f34.png)
③如图Z9-2,DF 交 BC 于点 G, 由②可得DN=NA,△DNQ≌△CGQ. ∴DQ=QC.∴△DNQ 周长DN+NQ+QD=AN+NQ+QC =AC.故③正确. ④∵NQ= 23DQ= 23QC,故④错误.
答案:①②③ 图 Z9-2
名师点评:本题以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旋转操作为手段, 在具体操作情境中酝酿、发现与探究圆的有关性质、计算,借 助与圆有关的角及旋转不变性探究有关线段、角、三角形全等、 大小(周长、面积)的变与不变的关系,进而考查同学们的动手 操作能力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在正方形ABCD 中,DA⊥AB, ∴O,A,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方法一,∵E,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EA⊥OB. ∵∠OEB=90°,∴∠OEB=∠EAO. 又∵∠EOB=∠AOE,∴△EOA∽△BOE. ∴OOAE=OOEB.∴OE2=OA·OB.∴OA(2+OA)=4, 解得 OA=-1± 5.∵OA>0,∴OA= 5-1.
解析:①DF 是 AC 旋转 30°后的位置, ∴∠DQN=30°.故①正确. ②如图 Z9-2,连接 OB,OE,OA,DA, ∴∠BOE=30°,∠AOB=120°. ∴∠AOE=90°.∴∠ADE=45°. ∵∠DQN=30°,∠EDQ=60°, ∴∠DNQ=90°.∴∠AND=90°. ∴∠NAD=45°.∴AN=DN. 又∵∠MAN=∠QDN=60°,∠ANM=∠DNQ, ∴△DNQ≌△ANM.故②正确.
△COD 的面积,依然不变,与△AOB 的面积相等.
(1)证明:∵∠AOB=90°,且∠AOB 是⊙P 中弦AB 所对
的圆周角,∴AB 是⊙P 的直径.
(2)解:设点 P 的坐标为(m,n)(m>0,n>0),
∵点P是反比例函数y=1—x2(x>0)图象上一点,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 第22讲 圆的性质课件(23张ppt)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 第22讲 圆的性质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0acaf869dc5022abea003d.png)
目录
考点一 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考点二 与圆有关 的定理及推论 考点三 多边形与圆 考点四 与圆的位置关系 考点五 三角形与圆
考点一 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 1.圆: (1)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
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 图形叫圆,固定的端点O叫圆心,线段OA叫半径。 (2) 圆是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组成的图形,这个定点叫做_圆__心__,_定长叫做_半__径___; 2.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AC.
【1】如左图,BC是☉O的直径,点A在圆上,连接 AO, AC, ∠AOB=64°,则∠ACB=___3_2_°____.
【2】如右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两点,
若∠BCD=40°,则∠ABD的大小为 ( B )
A.60° B.50° C.40° D.20°
3.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点C是⊙O上一动点,
的度数的一半. 1
如∠DAB=___2__∠DOB
推论: (1)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相__等__;
如∠DAB=_∠__D_C_B_(同弧) , ∠DAB=_∠__C_D__B(等弧 )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直__角______,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如∠ADB=_9_0_°_____.
(3)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__三__条__边____的距
离相等.
1
(4)角度关系: ∠BOC = 90°+ 2∠A
练习题 1.如左图所示,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且
OC⊥AB,过点C的弦CD与线段OB相交于点E, 满足∠AEC=65°,连接AD,则∠BAD=_2_0_°_.
中考总复习第七单元圆ppt、中考真题及模拟(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第七单元圆ppt、中考真题及模拟(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38f389d1f34693daef3efc.png)
考点4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 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___ 平分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 的两条弧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 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 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 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 对的另一条弧 简言之,对于①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中 的任意两条结论成立,那么其他的结论也成立
圆周角 定义 圆周角 定理
推论1
推论2 推论3
考点7
圆内接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 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 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对角互补 圆内接四边形的_____________
圆内接 四边形 圆内接 四边形 的性质
考点8
反证法 不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 结论不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 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 方法叫做反证法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即提出与命题结论相 反的假设; (2)从假设的结论出发,推出矛盾; (3)由矛盾的结果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 题的结论正确
考点2 确定圆的条件及相关概念
确定圆 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的条件 垂直平分线 的交点,即三角 三角形的 三角形三边____________ 形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 防错提醒 三角形的外心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钝 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考点3 圆的对称性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________ 中心 对称图形,圆还具 有旋转不变性.
第七单元 圆
第33课时 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34课时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第35课时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2020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件:圆(共24张PPT)【优秀课件】
![2020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件:圆(共24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bdbf1983d049649a66584d.png)
C
B
2020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件:圆(共 24张PP T)【优 秀课件 】
《圆》的专题复习
2020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件:圆(共 24张PP T)【优 秀课件 】
来宾市第十中学
(2016•南宁)
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角平分线, 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经过点D, 交BC于点E.
(2)求证:ED平分∠BEP; (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
2020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件:圆(共 24张PP T)【优 秀课件 】
《圆》的专题复习
1.日 本 那 些 再 现曲 水宴的 表演, 有着不 少“中 国元素 ”,但 是由于 现代年 轻人对 古代中 国文化 了解甚 少,并 不知道 哪些元 素来自 中国。 2.本 着 保 证 校 车安 全的原 则,公 安机关 将会同 教育行 政等部 门对校 车驾驶 人进行 逐一审 查,坚 决清退 不符合 安全规 定的校 车驾驶 人。 3.山 寨 文 化 是 一种 平民文 化、草 根文化 ,自然 有其存 在的意 义和价 值,但 山寨产 品的泛 滥则是 中国知 识产权 意识不 足的揭 露与讽 刺。 4.神 舟 7号 宇 宙 飞船 载着三 位航天 英雄胜 利返回 地球, 这艘宇 宙飞船 是我们 国家自 行研制 的,每 一个中 国人不 能不为 之骄傲 。 5.这 家 工 厂 虽 然规 模不大 ,但曾 两次荣 获省科 学大会 奖,三 次被授 予省优 质产品 称号, 产品远 销全国 各地和 东南亚 地区。
2020年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件:圆(共 24张PP T)【优 秀课件 】
课 后作 业
必做题:中考突破121页 第13题
选做题:中考突破1A22页 第23题 或
人教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圆的综合附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圆的综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7876ef336c1eb91a375dbd.png)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点P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PC为⊙O的切线,点C为切点,连接AC,过点A作PC的垂线,点D为垂足,AD交⊙O于点E.(1)如图1,求证:∠DAC=∠PAC;(2)如图2,点F(与点C位于直径AB两侧)在⊙O上,BF FA=,连接EF,过点F作AD 的平行线交PC于点G,求证:FG=DE+DG;(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AE=23DG,PO=5,求EF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32.【解析】【分析】(1)连接OC,求出OC∥AD,求出OC⊥P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求出四边形HGDE是矩形,求出DE=HG,FH=EH,即可得出答案;(3)设OC交HE于M,连接OE、OF,求出∠FHO=∠EHO=4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EH∥DG,求出OM=12AE,设OM=a,则HM=a,AE=2a,AE=23DG,DG=3a,求出ME=CD=2a,BM=2a,解直角三角形得出tan∠MBO=12MOBM=,tanP=12COPO=,设OC=k,则PC=2k,根据OP=5k=5求出k=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连接OC,∵PC为⊙O的切线,∴OC⊥PC,∵AD⊥PC,∴OC∥AD,∴∠OCA=∠DAC,∵OC=OA,∴∠PAC=∠OCA,∴∠DAC=∠PAC;(2)证明: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FG∥AD,∴∠FGD+∠D=180°,∵∠D=90°,∴∠FGD=90°,∵AB为⊙O的直径,∴∠BEA=90°,∴∠BED=90°,∴∠D=∠HGD=∠BED=90°,∴四边形HGDE是矩形,∴DE=GH,DG=HE,∠GHE=90°,∵BF AF=,∴∠HEF=∠FEA=12∠BEA=1902o⨯=45°,∴∠HFE=90°﹣∠HEF=45°,∴∠HEF=∠HFE,∴FH=EH,∴FG=FH+GH=DE+DG;(3)解:设OC交HE于M,连接OE、OF,∵EH=HF,OE=OF,HO=HO,∴△FHO≌△EHO,∴∠FHO=∠EHO=45°,∵四边形GHED是矩形,∴EH∥DG,∴∠OMH=∠OCP=90°,∴∠HOM=90°﹣∠OHM=90°﹣45°=45°,∴∠HOM=∠OHM,∴HM=MO,∵OM⊥BE,∴BM=ME,∴OM=12 AE,设OM=a,则HM=a,AE=2a,AE=23DG,DG=3a,∵∠HGC=∠GCM=∠GHE=90°,∴四边形GHMC是矩形,∴GC=HM=a,DC=DG﹣GC=2a,∵DG=HE,GC=HM,∴ME=CD=2a,BM=2a,在Rt△BOM中,tan∠MBO=122 MO aBM a==,∵EH∥DP,∴∠P=∠MBO,tanP=12 COPO=,设OC=k,则PC=2k,在Rt△POC中,,解得:在Rt△OME中,OM2+ME2=OE2,5a2=5,a=1,∴HE=3a=3,在Rt△HFE中,∠HEF=45°,∴.【点睛】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O交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D作DF⊥AC,垂足为F.(1)求证:DF为⊙O的切线;(2)若AB=4,∠C=30°,求劣弧BE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 3【解析】分析:(1)连接AD、O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ADB=9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CD,再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求出OD⊥DF,进而根据切线的判定证明即可;(2)连接O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求出∠BAE的度数,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BOE的度数,根据弧长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连接AD、OD.∵AB是直径,∴∠ADB=90°.∵AB=AC,∴BD=CD,又∵OA=OB,∴OD是△ABC的中位线,∴OD∥AC,∵DF⊥AC,∴OD⊥DF即∠ODF=90°.∴DF为⊙O的切线;(2)连接OE.∵AB=AC,∴∠B=∠C=30°,∴∠BAE=60°,∵∠BOE=2∠BAE,∴∠BOE=120°,∴=·4π=π.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圆周角定理,灵活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3.如图,已知Rt△ABC中,C=90°,O在AC上,以OC为半径作⊙O,切AB于D点,且BC=BD.(1)求证:AB为⊙O的切线;(2)若BC=6,sinA=35,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P点在⊙O上为一动点,求BP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连OD,证明略;(2)半径为3;(3)最大值35+3 ,35-3.【解析】分析:(1)连接OD,OB,证明△ODB≌△OCB即可.(2)由sinA=35且BC=6可知,AB=10且cosA=45,然后求出OD的长度即可.(3)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连接OB交⊙O于点E、F,当点P分别于点E、F重合时,BP分别取最小值和最大值.详解:(1)如图:连接OD、OB.在△ODB和△OCB中:OD=OC,OB=OB,BC=BD;∴△ODB≌△OCB(SSS).∴∠ODB=∠C=90°.∴AB为⊙O的切线.(2)如图:∵sinA=35,∴CB3AB5=,∵BC=6,∴AB=10,∵BD=BC=6,∴AD=AB-BD=4,∵sinA=35,∴cosA=45,∴OA=5,∴OD=3,即⊙O的半径为:3.(3)如图:连接OB,交⊙O为点E、F,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P点与E点重合时,PB取最小值.由(2)可知:OD=3,DB=6,∴OB=223635+=.∴PB=OB-OE=353-.当P点与F点重合时,PB去最大值,PB=OP+OB=3+35.点睛:本题属于综合类型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知识.关键是对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理解.4.如图,△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 作⊙O的切线PD交C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A作AE⊥CD于点E,过点B作BF⊥CD于点F.(1)求证:DP∥AB;(2)若AC=6,BC=8,求线段PD的长.【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OD,由AB为⊙O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CB=90°,再由∠ACD=∠BCD=45°,则∠DAB=∠ABD=45°,所以△D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O⊥AB,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D⊥PD,于是可得到DP∥AB.(2)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B=10,由于△D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到AD5222===;由△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E CE3222====,在Rt△AED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E=42,则CD=72,易证得∴△PDA∽△PCD,得到PD PA AD52PC PD CD72===,所以PA=57PD,PC=75PD,然后利用PC=PA+AC可计算出PD.【详解】解:(1)证明:如图,连接OD,∵AB为⊙O的直径,∴∠ACB=90°.∵∠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ACD=∠BCD=45°.∴∠DAB=∠ABD=45°.∴△D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O⊥AB.∵PD为⊙O的切线,∴OD⊥PD.∴DP∥AB.(2)在Rt△ACB中,,∵△D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CD,∴△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Rt△AED中,,∴.∵AB∥PD,∴∠PDA=∠DAB=45°.∴∠PAD=∠PCD.又∵∠DPA=∠CPD,∴△PDA∽△PCD.∴.∴PA=75PD,PC=57PD.又∵PC=PA+AC,∴75PD+6=57PD,解得PD=.5.(1)问题背景如图①,BC是⊙O的直径,点A在⊙O上,AB=AC,P为BmC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求证:2PA=PB+PC.小明同学观察到图中自点A出发有三条线段AB,AP,AC,且AB=AC,这就为旋转作了铺垫.于是,小明同学有如下思考过程:第一步:将△PA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至△QAB(如图①);第二步:证明Q,B,P三点共线,进而原题得证.请你根据小明同学的思考过程完成证明过程.(2)类比迁移如图②,⊙O的半径为3,点A,B在⊙O上,C为⊙O内一点,AB=AC,AB⊥AC,垂足为A,求OC的最小值.(3)拓展延伸如图③,⊙O的半径为3,点A,B在⊙O上,C为⊙O内一点,AB=43AC,AB⊥AC,垂足为A,则OC的最小值为.【答案】(1)证明见解析;(2)OC最小值是2﹣3;(3)32.【解析】试题分析:(1)将△PA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至△QAB(如图①),只要证明△A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②中,连接OA,将△OA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至△QAB,连接OB,OQ,在△BOQ中,利用三边关系定理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③构造相似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作AQ⊥OA,使得AQ=43OA,连接OQ,BQ,OB.由△QAB∽OAC,推出BQ=43OC,当BQ最小时,OC最小;试题解析:(1)将△PAC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至△QAB (如图①);∵BC 是直径,∴∠BAC=90°, ∵AB=AC ,∴∠ACB=∠ABC=45°,由旋转可得∠QBA=∠PCA ,∠ACB=∠APB=45°,PC=QB ,∵∠PCA+∠PBA=180°,∴∠QBA+∠PBA=180°,∴Q ,B ,P 三点共线, ∴∠QAB+∠BAP=∠BAP+∠PAC=90°,∴QP 2=AP 2+AQ 2=2AP 2, ∴QP=2AP=QB+BP=PC+PB ,∴2AP=PC+PB .(2)如图②中,连接OA ,将△OA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至△QAB ,连接OB ,OQ ,∵AB ⊥AC,∴∠BAC=90°,由旋转可得 QB=OC ,AQ=OA ,∠QAB=∠OAC ,∴∠QAB+∠BAO=∠BAO+∠OAC=90°, ∴在Rt △OAQ 中,OQ=32,AO=3 ,∴在△OQB 中,BQ≥OQ ﹣OB=32﹣3 , 即OC 最小值是32﹣3;(3)如图③中,作AQ ⊥OA ,使得AQ=43OA ,连接OQ ,BQ ,OB .∵∠QAO=∠BAC=90°,∠QAB=∠OAC ,∵QA AB OA AC =43, ∴△QAB ∽OAC ,∴BQ=43OC , 当BQ 最小时,OC 最小,易知OA=3,AQ=4,OQ=5,BQ≥OQ ﹣OB ,∴OQ≥2,] ∴BQ 的最小值为2,∴OC的最小值为34×2=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圆、旋转、相似等知识,能根据题意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G,点F是CD上一点,且满足若13 CFDF=,连接AF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AD、DE,若CF=2,AF=3.(1)求证:△ADF∽△AED;(2)求FG的长;(3)求tan∠E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FG =2;(3)5 4.【解析】分析:(1)由AB是 O的直径,弦CD⊥AB,根据垂径定理可得:弧AD=弧AC,DG=CG,继而证得△ADF∽△AED;(2)由13CFFD= ,CF=2,可求得DF的长,继而求得CG=DG=4,则可求得FG=2;(3)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G的长,即可求得tan∠ADF的值,继而求得tan∠5本题解析:①∵AB是⊙O的直径,弦CD⊥AB,∴DG=CG,∴AD AC=,∠ADF=∠AED,∵∠FAD=∠DAE(公共角),∴△ADF∽△AED;②∵13CFFD=,CF=2,∴FD=6,∴CD=DF+CF=8,∴CG=DG=4,∴FG=CG-CF=2;③∵AF=3,FG=2,∴225AF FG-=,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点,考查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7.如图,⊙O的直径AB=8,C为圆周上一点,AC=4,过点C作⊙O的切线l,过点B作l的垂线BD,垂足为D,BD与⊙O交于点E.(1)求∠AEC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OBEC是菱形.【答案】(1)30°;(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易得△AOC是等边三角形,则∠AOC=6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EC=30°;(2)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l,则有OC∥BD,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EB=90°,则∠EAB=30°,可证得AB∥CE,得到四边形OBE C为平行四边形,再由OB =OC,即可判断四边形OBEC是菱形.【详解】(1)解:在△AOC中,AC=4,∵AO=OC=4,∴△AOC是等边三角形,∴∠AOC=60°,∴∠AEC=30°;(2)证明:∵OC⊥l,BD⊥l.∴OC∥BD.∴∠ABD=∠AOC=60°.∵AB为⊙O的直径,∴∠AEB=90°,∴△AEB为直角三角形,∠EAB=30°.∴∠EAB=∠AEC.∴CE∥OB,又∵CO∥EB∴四边形OBEC为平行四边形.又∵OB=OC=4.∴四边形OBEC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以及菱形的判定方法.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P ,Q ,给出如下定义:M 为图形P 上任意一点,N 为图形Q 上任意一点,如果M ,N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P ,Q 间的“非常距离”,记作d (P ,Q ).已知点A (4,0),B (0,4),连接AB .(1)d (点O ,AB )= ; (2)⊙O 半径为r ,若d (⊙O ,AB )=0,求r 的取值范围;(3)点C (-3,-2),连接AC ,BC ,⊙T 的圆心为T (t ,0),半径为2,d (⊙T ,△ABC ),且0<d <2,求t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2)224r ≤≤;(3)25252t --<<--或6<r <8.【解析】【分析】(1)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得:过点O 作AB 的垂线,则垂线段即为所求;(2)如下图所示,当d (⊙O ,AB )=0时,过点O 作OE ⊥AB ,交AB 于点E ,则:OB=2, OE=22,即可求解;(3)分⊙T 在△ABC 左侧、⊙T 在△ABC 右侧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1)过点O 作OD ⊥AB 交AB 于点D ,根据“非常距离”的定义可知,d (点O ,AB )=OD=2AB =22442+=22; (2)如图,当d (⊙O ,AB )=0时,过点O 作OE ⊥AB,则OE=22,OB=OA=4,∵⊙O 与线段AB 的“非常距离”为0,∴224r ≤≤;(3)当⊙T 在△ABC 左侧时,如图,当⊙T 与BC 相切时,d=0,2236+35,过点C 作CE ⊥y 轴,过点T 作TF ⊥BC,则△TFH ∽△BEC,∴TF TH BE BC=, 即2635, ∴5∵HO ∥CE,∴△BHO ∽△BEC,∴HO=2,此时5,0);当d=2时,如图,同理可得,此时T (252--);∵0<d <2,∴25252t --<<--;当⊙T 在△ABC 右侧时,如图,当p=0时,t=6,当p=2时,t=8.∵0<d <2,∴6<r <8; 综上,25252t -<<或6<r <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非常距离”的定义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9.如图,已知△ABC ,23BC =,∠B=45°,点D 在边BC 上,联结AD , 以点A 为圆心,AD 为半径画圆,与边AC 交于点E ,点F 在圆A 上,且AF ⊥AD .(1)设BD 为x ,点D 、F 之间的距离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如果E 是DF 的中点,求:BD CD 的值;(3)联结CF ,如果四边形ADCF 是梯形,求BD 的长 .【答案】(1) 2442y x x (0≤x≤3); (2) 45; (3) BD 的长是1或1+52. 【解析】【分析】 (1)过点A 作AH ⊥BC ,垂足为点H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度.联结DF ,点D 、F 之间的距离y 即为DF 的长度,在Rt △ADF 中,利用锐角三角形函数的定义求得DF 的长度,易得函数关系式.(2)由勾股定理求得:AC=22AH DH +.设DF 与AE 相交于点Q ,通过解Rt △DCQ 和Rt △AHC 推知12DQ CQ =.故设DQ=k ,CQ=2k ,AQ=DQ=k ,所以再次利用勾股定理推知DC 的长度,结合图形求得线段BD 的长度,易得答案.(3)如果四边形ADCF 是梯形,则需要分类讨论:①当AF ∥DC 、②当AD ∥F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图形解答.【详解】(1)过点A 作AH ⊥BC ,垂足为点H .∵∠B =45°,AB 2∴·cos 1BH AH AB B ===.∵BD 为x ,∴1DH x =-.在Rt △ADH 中,90AHD ∠=︒,∴22222AD AH DH x x =+=-+.联结DF ,点D 、F 之间的距离y 即为DF 的长度.∵点F 在圆A 上,且AF ⊥AD ,∴AD AF =,45ADF ∠=︒.在Rt △ADF 中,90DAF ∠=︒,∴2442cos AD DF x x ADF==-+∠ ∴2442y x x =-+.()03x ≤≤ ;(2)∵E 是DF 的中点,∴AE DF ⊥,AE 平分DF .∵BC=3,∴312HC =-=.∴AC =.设DF 与AE 相交于点Q ,在Rt △DCQ 中,90DQC ∠=︒,tan DQ DCQ CQ ∠=. 在Rt △AHC 中,90AHC ∠=︒,1tan 2AH ACH HC ∠==. ∵DCQ ACH ∠=∠,∴12DQ CQ =. 设,2DQ k CQ k ==,AQ DQ k ==,∵3k =k =,∴53DC ==. ∵43BD BC DC =-=,∴4:5BD CD =. (3)如果四边形ADCF 是梯形 则①当AF ∥DC 时,45AFD FDC ∠=∠=︒.∵45ADF ∠=︒,∴AD BC ⊥,即点D 与点H 重合. ∴1BD =.②当AD ∥FC 时,45ADF CFD ∠=∠=︒.∵45B ∠=︒,∴B CFD ∠=∠.∵B BAD ADF FDC ∠+∠=∠+∠,∴BAD FDC ∠=∠.∴ABD ∆∽DFC ∆.∴AB AD DF DC =. ∵DF =,DC BC BD =-.∴2AD BC BD =-.即23x =-,整理得 210x x --=,解得 12x ±=(负数舍去).综上所述,如果四边形ADCF 是梯形,BD 的长是1 【点睛】此题属于圆的综合题,涉及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值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需要我们熟练各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定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贯穿起来.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连结AC 、AE ,∠ACB =∠BAE =45°.(1)求证:AE 是⊙O 的切线;(2)若AB=AD ,AC =tan ∠ADC=3,求BE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52BE = 【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A 、OB ,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OB=2∠ACB=90°,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B=∠OBA=45°,求出∠OAE=∠OAB+∠BAE=90°,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A 作AF ⊥CD 于点F,由AB=AD ,得到∠ACD =∠ACB =45°,在Rt △AFC 中可求得AF =3,在Rt △AFD 中求得DF =1,所以AB =AD =10 ,CD = CF +DF =4,再证明△ABE ∽△CDA ,得出BE AB DA CD =,即可求出BE 的长度; 试题解析:(1)证明:连结OA ,OB ,∵∠ACB =45°,∴∠AOB =2∠ACB = 90°,∵OA=OB ,∴∠OAB =∠OBA =45°,∵∠BAE =45°,∴∠OAE =∠OAB +∠BAE =90°,∴OA ⊥AE .∵点A 在⊙O 上,∴AE 是⊙O 的切线.(2)解:过点A 作AF ⊥CD 于点F ,则∠AFC =∠AFD =90°.∵AB=AD ,∴AB =AD∴∠ACD =∠ACB =45°,在Rt △AFC 中,∵AC =32∠ACF =45°,∴AF=CF=AC ·sin ∠ACF =3,∵在Rt △AFD 中, tan ∠ADC=3AF DF=, ∴DF =1,∴22==+=,3110 AB AD且CD= CF+DF=4,∵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E=∠CDA,∵∠BAE=∠DCA,∴△ABE∽△CDA,∴BE AB=,DA CD∴10=,410∴5BE=.2。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圆的综合含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含解析)之圆的综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0527ba866fb84ae55c8d1b.png)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B=CD.(1)如图(1),求证:AD∥BC;(2)如图(2),点F是AC的中点,弦DG∥AB,交BC于点E,交AC于点M,求证:AE=2DF;(3)在(2)的条件下,若DG平分∠ADC,GE=53,tan∠ADF=43,求⊙O的半径。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9【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AC.由弦相等得到弧相等,进一步得到圆周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AD到N,使DN=AD,连接NC.得到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有AD=BE,DN=BE.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NDC=∠B.即可证明ΔABE≌ΔCND,得到AE=CN,再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连接BG,过点A作AH⊥BC,由(2)知∠AEB=∠AN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DE.再证明ΔCDE是等边三角形,ΔBGE是等边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ABE,得到AB,HB,AH,HE的长,由EC=DE=AB,得到HC的长.在Rt△AH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作直径AP,连接CP,通过解△APC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解:(1)连接AC.∵AB=CD,∴弧AB=弧CD,∴∠DAC=∠ACB,∴AD∥BC.(2)延长AD到N,使DN=AD,连接NC.∵AD∥BC,DG∥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D=BE,∴DN=BE.∵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NDC=∠B.∵AB=CD,∴ΔABE≌ΔCND,∴AE=CN.∵DN=AD,AF=FC,∴DF=1CN,∴AE=2DF.2(3)连接BG,过点A作AH⊥BC,由(2)知∠AEB=∠AN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B=DE.∵DF∥CN,∴∠ADF=∠ANC,∴∠AEB=∠ADF,∴tan∠AEB= tan∠ADF=43,DG平分∠ADC,∴∠ADG=∠CDG.∵AD∥BC,∴∠ADG=∠CED,∠NDC=∠DCE.∵∠ABC=∠NDC,∴∠ABC=∠DCE.∵AB∥DG,∴∠ABC=∠DEC,∴∠DEC=∠ECD=∠EDC,∴ΔCDE是等边三角形,∴AB=DE=CE.∵∠GBC=∠GDC=60°,∠G=∠DCB=60°,∴ΔBGE是等边三角形,BE= GE=53.∵tan∠AEB= tan∠ADF=43,设HE=x,则AH=43x.∵∠ABE=∠DEC=60°,∴∠BAH=30°,∴BH=4x,AB=8x,∴4x+x=53,解得:x=3,∴AB=83,HB=43,AH=12,EC=DE=AB=83,∴HC=HE+EC=383+=93.在Rt△AHC中,AC=222212(93)AH HC+=+=343.作直径AP,连接CP,∴∠ACP=90°,∠P=∠ABC=60°,∴sin∠P=AC AP,∴3432129sin6032ACAP===︒,∴⊙O的半径是129.2.如图1,在Rt△ABC中,AC=8cm,BC=6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运动,到点E停止,点P在AD上以5cm/s的速度运动,在DE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如图2,若点O在线段BC上,且CO=1,以点O为圆心,1cm长为半径作圆,当点P 开始运动时,⊙O的半径以0.2cm/s的速度开始不断增大,当⊙O与正方形PQMN的边所在直线相切时,求此时的t值.【答案】(1)t﹣1;(2)S=﹣38t2+3t+3(1<t<4);(3)t=103s.【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D为AB中点,求出AD,根据点P在AD上的速度,即可求出点P在AD段的运动时间,再求出点P在DP段的运动时间,最后根据DE段运动速度为1c m/s,即可求出DP;(2)由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可知点P在DE上,求出DP=t﹣1,PQ=3,根据MN∥BC,求出FN的长,从而得到FM的长,再根据S=S梯形FMHD+S矩形DHQP,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即可;(3)当圆与边PQ相切时,可求得r=PE=5﹣t,然后由r以0.2c m/s的速度不断增大,r=1+0.2t,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当圆与MN相切时,r=CM=8﹣t=1+0.2t,从而可求得t的值.详解:(1)由勾股定理可知:AB22AC BC.∵D、E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DE=12AC=4,AD=12AB=5,∴点P在AD上的运动时间=55=1s,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DP段的运动时间为(t﹣1)s.∵DE段运动速度为1c m/s,∴DP=(t﹣1)cm.故答案为t﹣1.(2)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一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当正方形的边长大于DP 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3>t ﹣1,t <4,DP >0,∴t ﹣1>0,解得:t >1,∴1<t <4.∵△DFN ∽△ABC ,∴DN FN =AC BC =86=43. ∵DN =PN ﹣PD ,∴DN =3﹣(t ﹣1)=4﹣t , ∴4t FN -=43,∴FN =344t -(), ∴FM =3﹣344t -()=34t , S =S 梯形FMHD +S 矩形DHQP , ∴S =12×(34t +3)×(4﹣t )+3(t ﹣1)=﹣38t 2+3t +3(1<t <4). (3)①当圆与边PQ 相切时,如图:当圆与PQ 相切时,r =PE ,由(1)可知,PD =(t ﹣1)cm ,∴PE =DE ﹣DP =4﹣(t ﹣1)=(5﹣t )cm .∵r 以0.2c m/s 的速度不断增大,∴r =1+0.2t ,∴1+0.2t =5﹣t ,解得:t =103s . ②当圆与MN 相切时,r =CM .由(1)可知,DP =(t ﹣1)cm ,则PE =CQ =(5﹣t )cm ,MQ =3cm ,∴MC =MQ +CQ =5﹣t +3=(8﹣t )cm ,∴1+0.2t =8﹣t ,解得:t =356s . ∵P 到E 点停止,∴t ﹣1≤4,即t ≤5,∴t =356s (舍). 综上所述:当t =103s 时,⊙O 与正方形PQMN 的边所在直线相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90,BAC ∠=︒ 2,AB AC ==AD BC ⊥,垂足为D ,过,A D 的⊙O 分别与,AB AC 交于点,E F ,连接,,EF DE DF .(1)求证:ADE ∆≌CDF ∆;(2)当BC 与⊙O 相切时,求⊙O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24π.【解析】 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D =CD 、∠1=∠C =45°,由∠EAF =90°知EF 是⊙O 的直径,据此知∠2+∠4=∠3+∠4=90°,得∠2=∠3,利用“ASA”证明即可得;(2)当BC 与⊙O 相切时,AD 是直径,根据∠C =45°、AC 2可得AD =1,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1)如图,∵AB =AC ,∠BAC =90°,∴∠C =45°.又∵AD ⊥BC ,AB =AC ,∴∠1=12∠BAC =45°,BD =CD ,∠ADC =90°.又∵∠BAC =90°,BD =CD ,∴AD =CD .又∵∠EAF =90°,∴EF 是⊙O 的直径,∴∠EDF =90°,∴∠2+∠4=90°.又∵∠3+∠4=90°,∴∠2=∠3.在△ADE 和△CDF 中.∵123C AD CD ∠=∠⎧⎪=⎨⎪∠=∠⎩,∴△ADE ≌△CDF (ASA ).(2)当BC 与⊙O 相切时,AD 是直径.在Rt △ADC 中,∠C =45°,AC =2,∴sin ∠C =AD AC ,∴AD =AC sin ∠C =1,∴⊙O 的半径为12,∴⊙O 的面积为24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PQ 是⊙O 的直径,n 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沿PQ 排成一列,所有正三角形都关于PQ 对称,其中第一个△A 1B 1C 1的顶点A 1与点P 重合,第二个△A 2B 2C 2的顶点A 2是B 1C 1与PQ 的交点,…,最后一个△A n B n C n 的顶点B n 、C n 在圆上.如图1,当n=1时,正三角形的边长a 1=_____;如图2,当n=2时,正三角形的边长a 2=_____;如图3,正三角形的边长a n =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8313 24313n+ 【解析】 分析:(1)设PQ 与11B C 交于点D ,连接1B O ,得出OD=1A D -O 1A ,用含1a 的代数式表示OD ,在△O 1B D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三角形的边长1a ;(2)设PQ 与2B 2C 交于点E ,连接2B O ,得出OE=1A E-O 1A ,用含2a 的代数式表示OE ,在△O 2B E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三角形的边长2a ;(3)设PQ 与n B n C 交于点F ,连接n B O ,得出OF=1A F-O 1A ,用含an 的代数式表示OF ,在△O n B F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三角形的边长an .本题解析:(1)易知△A 1B 1C 1的高为32,则边长为3, ∴a 1=3.(2)设△A 1B 1C 1的高为h ,则A 2O =1-h ,连结B 2O ,设B 2C 2与PQ 交于点F ,则有OF =2h -1. ∵B 2O 2=OF 2+B 2F 2,∴1=(2h -1)2+2212a ⎛⎫ ⎪⎝⎭. ∵h =3a 2,∴1=(3a 2-1)2+14a 22, 解得a 2=83 . (3)同(2),连结B n O ,设B n C n 与PQ 交于点F ,则有B n O 2=OF 2+B n F 2, 即1=(nh -1)2+212n a ⎛⎫ ⎪⎝⎭. ∵h =32 a n ,∴1=14a n 2+231n na ⎛⎫- ⎪ ⎪⎝⎭, 解得a n =24331n n + .5.如图1O ,的直径12AB P =,是弦BC 上一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30ABC ,∠=,过点P 作PD OP ⊥交O 于点D .()1如图2,当//PD AB 时,求PD 的长;()2如图3,当DC AC =时,延长AB 至点E ,使12BE AB =,连接DE . ①求证:DE 是O 的切线;②求PC 的长.【答案】(1)262)333①见解析,②.【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得出半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OP PD ,的长;()2①首先得出OBD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ODE OFB 90∠∠==,求出答案即可; ②首先求出CF 的长,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F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2,连接OD ,//OP PD PD AB ⊥,,90POB ∴∠=, O 的直径12AB =,6OB OD ∴==,在Rt POB 中,30ABC ∠=, 3tan30623OP OB ∴=⋅=⨯=, 在Rt POD 中, 22226(23)26PD OD OP =-=-=;()2①证明:如图3,连接OD ,交CB 于点F ,连接BD ,DC AC =,30DBC ABC ∴∠=∠=,60ABD ∴∠=,OB OD =,OBD ∴是等边三角形,OD FB ∴⊥,12BE AB =, OB BE ∴=,//BF ED ∴,90ODE OFB ∴∠=∠=,DE ∴是O 的切线;②由①知,OD BC ⊥, 3cos30633CF FB OB ∴==⋅=⨯=, 在Rt POD 中,OF DF =, 13(2PF DO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33CP CF PF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得出OBD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6.如图,Rt ABC ∆内接于⊙O ,AC BC =,BAC ∠的平分线AD 与⊙O 交于点D ,与BC 交于点E ,延长BD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D ,G 是CD 的中点,连接OG .(1)判断OG 与CD 的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2)求证:AE BF =;(3)若3(22)OG DE =-,求⊙O 的面积.【答案】(1)OG ⊥CD (2)证明见解析(3)6π【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G 是CD 的中点,利用垂径定理证明即可;(2)先证明△ACE 与△BCF 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3)构造等弦的弦心距,运用相似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试题解析:(1)解:猜想OG ⊥CD .证明如下:如图1,连接OC 、OD .∵OC =OD ,G 是CD 的中点,∴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OG ⊥CD .(2)证明:∵AB 是⊙O 的直径,∴∠ACB =90°,而∠CAE =∠CBF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Rt △ACE 和Rt △BCF 中,∵∠ACE =∠BCF =90°,AC =BC ,∠CAE =∠CBF ,∴Rt △ACE ≌Rt △BCF (ASA ),∴AE =BF .(3)解:如图2,过点O 作BD 的垂线,垂足为H ,则H 为BD 的中点,∴OH =12AD ,即AD =2OH ,又∠CAD =∠BAD ⇒CD =BD ,∴OH =OG .在Rt △BDE 和Rt △ADB 中,∵∠DBE =∠DAC =∠BAD ,∴Rt △BDE ∽Rt △ADB ,∴BD DE AD DB =,即BD 2=AD •DE ,∴22622BD AD DE OG DE =⋅=⋅=-().又BD =FD ,∴BF =2BD ,∴2242422BF BD ==-()①,设AC =x ,则BC =x ,AB =2x .∵AD 是∠BAC 的平分线,∴∠FAD =∠BAD .在Rt △ABD 和Rt △AFD 中,∵∠ADB =∠ADF =90°,AD =AD ,∠FAD =∠BAD ,∴Rt △ABD ≌Rt △AFD (ASA ),∴AF =AB =2x ,BD =FD ,∴CF =AF ﹣AC =221x x x -=-().在Rt △BC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2[21]222BF BC CF x x x =+=+-=-()()②,由①、②,得22222422x -=-()(),∴x 2=12,解得:23x =或23-(舍去),∴222326AB x ==⋅=,∴⊙O 的半径长为6,∴S ⊙O =π•(6)2=6π.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如图,△ABC 内接于⊙O ,弦AD ⊥BC,垂足为H ,连接OB .(1)如图1,求证:∠DAC=∠ABO;(2)如图2,在弧AC 上取点F,使∠CAF=∠BAD,在弧AB 取点G ,使AG ∥OB ,若∠BAC=600, 求证:GF=GD;(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F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若AF :FE=1:9,求sin ∠ADG 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0.00 分)(2018•恩施州)如图,AB 为⊙O 直径,P 点为半径 OA 上异于 O 点和 A 点的一个点,过 P 点作与直径 AB 垂直的弦 CD,连接 AD,作 BE⊥AB, OE∥AD 交 BE 于 E 点,连接 AE、DE、AE 交 CD 于 F 点. 1 求证:DE 为⊙O 切线; 2 若⊙O 的半径为 3,sin∠ADP= ,求 AD; 3 请猜想 PF 与 FD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5.(10.00 分)(2018•扬州)如图,在△ABC 中,AB=AC,AO⊥BC 于点 O,OE ⊥AB 于点 E,以点 O 为圆心,OE 为半径作半圆,交 AO 于点 F. 1 求证:AC 是⊙O 的切线; 2 若点 F 是 OA 的中点,OE=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点 P 是 BC 边上的动点,当 PE+PF 取最小值时,直接写 出 BP 的长.
5
25.(10.00 分)(2018•株洲)如图,已知 AB 为⊙O 的直径,AB=8,点 C 和点 D 是⊙O 上关于直线 AB 对称的两个点,连接 OC、AC,且∠BOC<90°,直线 BC 和 直线 AD 相交于点 E,过点 C 作直线 CG 与线段 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与直线 AD 相交于点 G,且∠GAF=∠GCE. 1 求证:直线 CG 为⊙O 的切线; 2 若点 H 为线段 OB 上一点,连接 CH,满足 CB=CH, ①△CBH∽△OBC; ②求 OH+HC 的最大值.
学海无涯 23.(2018•荆门)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C 为 O 上一点,经过点C 的切线交 AB 的 延长线于点 E , AD EC 交 EC 的延长线于点 D , AD 交 O 于 F , FM AB 于 H , 分别交 O 、 AC 于 M 、 N ,连接 MB , BC .
1 求证: AC 平方DAE ; 2 若 cos M 4 , BE 1,①求 O 的半径;②求 FN 的长.
学海无涯 25.(10.00 分)(2018•湘潭)如图,AB 是以 O 为圆心的半圆的直径,半径 CO ⊥AO,点 M 是 上的动点,且不与点 A、C、B 重合,直线 AM 交直线 OC 于点 D,连结 OM 与 CM. 1 若半圆的半径为 10. ①当∠AOM=60°时,求 DM 的长; ②当 AM=12 时,求 DM 的长. 2探究:在点 M 运动的过程中,∠DMC 的大小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 定 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学海无涯 25.(10.00 分)(2018•河北)如图,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26,以原点 O 为 圆心,OA 为半径作优弧 ,使点 B 在 O 右下方,且 tan∠AOB= ,在优弧 上 任取一点 P,且能过 P 作直线 l∥OB 交数轴于点 Q,设 Q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x, 连接 OP. 1 若优弧 上一段 的长为 13π,求∠AOP 的度数及 x 的值; 2 求 x 的最小值,并指出此时直线 l 与 所在圆的位置关系; 3 若线段 PQ 的长为 12.5,直接写出这时 x 的值.
学海无涯 (2018•福建 A 卷)已知四边形 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C 是⊙O 的直径, DE⊥AB,垂足为 E. 1 延长 DE 交⊙O 于点 F,延长 DC,FB 交于点 P,如图 1.求证:PC=PB; 2 过点 B 作 BC⊥AD,垂足为 G,BG 交 DE 于点 H,且点 O 和点 A 都在 DE 的 左侧,如图 2.若 AB= ,DH=1,∠OHD=80°,求∠BDE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