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笔记:第三章 建立有效咨询关系的促进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1: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四章建立有效咨询关系的促进因素
治疗关系的质量是其他治疗行为的基础。
在有关的研究中,研究者尝试确定那些始终都与良好治疗效果相联系的治疗关系因素,其中三个因素分别是:
1,促进条件:共情、积极关注和真诚。如果咨询者表现出这些条件(特别是共情),而又被求助者知觉到的话,那就会极有利于建立治疗关系。
2.移情和反移情:这些是求助者和咨询者都能感觉到的与情绪强度和客观性相关联的问题。它通常在起源上与求助者家庭关系不完满有关,在咨询中它因治疗关系而被触动和感受到。
3.治疗同盟:治疗者与求助者积极地朝着特定目标和结果共同努力的感觉。
本章目标
学习完本章后,你将能够:
1。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向求助者传递三个促进条件(共情、真诚和积极关注)。
2。在4个案例中,识别出有关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治疗关系和治疗同盟的发展)。
促进条件
促进条件源于罗杰斯的咨询理论,即患者中心或以人为本疗法。
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被称做非指导期,咨询者的任务主要是倾听求助者,以便观察求助者的信息沟通方式。第二阶段被称做患者中心期,治疗者不仅要观察求助者及其信息沟通方式,还要揭示出求助者隐蔽、不明确的感受或情感,以帮助求助者成为自我实现或功能健全的人(这个阶段是共情技巧概念的基础)。
患者中心疗法某些基本的原则一如既往。其中之一就是,所有人生来就有一种向着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引导而努力的倾向。当个体已经具备自然成长(无论是在治疗内还是在治疗外)条件时,这种趋势就会被意识到。在治疗进程中,求助者的成长与三个核心或促进条件的水平高低有关,这三个条件即共情(准确理解)、尊重(积极关注)和真诚(和谐)。如果治疗关系中没有这些条件,求助者不仅不能成长,还可能衰退。要使这些条件能够促进治疗关系,它们就一定要由咨询者传递出来,并且被求助者察觉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取向理论在强调成长的同时,忽视了在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中外部影响和环境制约作用。
共情或准确的理解
共情即是从求助者角度,而不是咨询者自己的参照座标去理解求助者的能力。以共情的方式对求助者做出反应,是“尝试与求助者一同思考,而不是代替其思考”。
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共情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多阶段过程。
Ivey等人区分了个体和多元文化的共情,多元文化共情概念要求我们理解“不同的世界观”。这些作者已注意到,传统的个体共情强调咨询者和求助者之间双向的作用,而文化共情则涉及四个参与者:咨询者和他的文化背景,以及求助者和他的文化背景。通过文化共情,咨询者不仅对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做出反应,还要对其文化一历史一种族的背景做出反应。误解或共情的破坏通常不只是沟通不良所致,不同文化信仰、不同价值观和不同
语言都会造成个人风格以及对细微末节理解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彼此误解的原因。
一般来讲,在促进治疗关系的质量和效果方面,共情是有用的。通过表示理解、展示有礼貌的行为,表示咨询者与求助者站在“同一立场”,鼓励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等,共情可以帮助建立起融洽的咨患关系,并引发求助者讲述自己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已经放弃了有关共情“普遍有效的神话”,而是寻求什么时候共情理解才对特定的求助者、特定的问题和咨询过程中特定的阶段最有帮助。【那么到底哪个时候会干扰呢?】
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理论和共情角色观假定,在咨询开始初期,求助者对自己已经有一个清晰和相当完整的自我意识,或称自我结构。
另外一种共情观点由Kohut的自我心理学理论提出,这一观点假定,许多求助者进入治疗时没有形成自我意识;共情和治疗的作用是,通过完成一个发展过程而帮助求助者建立自我意识结构。这一发展过程在.某个时候受到阻碍,以至于求助者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共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传递给求助者:理解性的言语信息、验证反应,设置界限反应,以及提供安全一支持性(抱持性)环境等。
传递共情的言语手段请考虑以下几种传递共情的具体手段:
·表示理解意愿。不仅要表示咨询者能够对求助者的问题准确理解,而且还要表示你愿意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问题,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讨论求助者认为重要的事情。通过问题和陈述、向求助者表达你很清楚对求助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的反应要与求助者的最基本问题建立起联系。这一反应要简洁,直指求助者的思想和情感,并关联到求助者的问题与烦恼。
·应用语言来表明求助者的情感。定义共情的一个方法是通过语言表述反映出求助者的情感。通过命名或贴标签的方式来强调求助者的情感。这个方法有时被称做可交换或基本共情。
·使用言语链接或补充求助者表达不明确的信息。共情也包括理解求助者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观点,特别是当这些想法没有被说出来或表达得不明确的时候。按照罗杰斯的观点,“治疗者是如此地深入到别人的最隐秘的世界,以至于他不仅能够认清求助者意识到的信息,甚至还能认出那些在意识层面之下的信息”。为了扩展求助者的参照系统以及引申问题的含义,咨询者要通过表明理解了求助者所做的暗示或推断来链接或补充求助者的信息。这种方法有时被称做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其中要运用外推式逻辑推理,以帮助咨询者辨认出线索,形成想法,并综合相关的信息。
水平1的反应包括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
水平2的反应只针对求助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份,而忽视了其中的情感成份。
水平3的反应中包含有理解,但没有指导。它是针对求助者明确信息中的情感和意义做出的反应。换句话说,水平3的反应既反映了情感又反映了情境。
水平4的反应既有理解,也有指导。不仅辨明了求助者的情感,也指出了信息中所隐含的求助者的不足之处。
水平5的反应包含了水平4的所有反应,另外至少还包括了求助者能够采取的措施,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并达到所希望的目的。
在利用这些言语反应表达共情时,很重要的是要记住,当求助者发现你的反应中传递了“理解和兴趣”时,他就会正面做出回应,这种想法绝不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可能的是,当求助者感到你的反应过于亲热时,他反倒会做出负面的反应。
共情和求助者经历的确证要记住,当一个孩子的需要没被满足或受到妨碍时,它只是被阻止了,但并没有消失。它通常以原始的形式保留于一个人的身上,这种原始的形式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成年求助者在治疗中表现出非常幼稚的行为。Kohut假设了五种需要,分别是“被赞赏,并使自己的梦境、希望和幻想被认可的需要;被关爱、被喜欢的需要;被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