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10 题选择20 题问答5题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其实质

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或)数量减少而致的体积

缩小。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通常是由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引起。引起肥大

的原因主要是功能增加和合成代谢旺盛。

增生:由于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而引起的组

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

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

化生。

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的分布特点、各部位缺

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致。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

列,状似虎皮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坏疽: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的组

织、器官较大范围的坏死,同时伴有腐败菌的

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形态学改变。

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闭细胞在发育

过程中或某些过程中或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

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

一种主动而有序的自我死亡过程,故又称程序

性细胞坏死。

肉芽组织:是指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

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的浸

润。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大体观肝小叶中央区

因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

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中央周边部肝细胞则

因脂肪变性而呈黄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出现红

(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

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称血栓形成。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

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沿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

激物浓度梯度做定向移动。

炎症介质:又称化学介质,是参与并介导炎症

反应的化学活性因子。

绒毛心:心外膜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在心脏搏

动的影响下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包

膜的表面,称为绒毛心。

肉芽组织:是指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

润。

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渗出

的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及病原

菌等形成一层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灰白色膜状

物,故称为荚膜性炎。

炎性息肉:是在致炎因子长期作用下,局部粘

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

粘膜表面的带蒂肿块。多为鼻息肉、肠息肉、

宫颈息肉。

肉芽肿:是指由巨噬细胞局限浸润和增生形成

的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

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

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

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的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

结构上,都与其所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

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病理学上称为异型性。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

列上(细胞极性、排列结构及与间质的关系等)

与其所来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肿瘤细胞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多形性、肿瘤细

胞核的多形性,细胞体积增大、核体积增大、

核浆比例增加,染色加深,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象。

癌前疾病或病变:是指某些统计学上具有明显

癌变危险的疾病或病变,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

转变为癌。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的

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

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正常的上皮细胞被许多异型细胞所取代,且极性紊乱,累及上皮的

全层,但尚未突破基膜向下浸润。

磷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在气管和支气管粘

膜上皮最多见。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皮因刺激

性气体或慢性炎症反复损害,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被鳞状上皮所取代,即为鳞状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这种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

炎、胃溃疡及胃黏膜糜烂后粘膜的再生。慢性

萎缩性胃炎时,胃体和(或)胃窦部粘膜上皮

中出现了与小肠粘膜相似的杯状细胞、吸收上

皮细胞及帕内特细胞(潘氏细胞),称为肠上

皮化生。

可逆性损伤(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

损伤后,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

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蓄积,或正常物质含量

显著增多的一类形态学变化。

1.萎缩的病变特点:脂褐素的形成导致器官颜

色很深也叫棕色萎缩或者褐色萎缩。

2.肥大:指心肌肥大(高血压病引起左心室肥

大)器官的组织细胞肥大,代偿期:心室壁增

厚、心收缩力增强;失代偿:心力衰竭

3.化生的类型: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间叶组织的化生;化生的意义:有可能会发生

恶变。

4.水增多:水样变性;脂地增多:脂肪变性;

蛋白质蓄积:玻璃样变性

5.1.水样变性:或称为细胞水肿,可见于急性

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水肿常见于心肝肾。2.脂

肪变性:对应的病因不同,发生的脂肪变性的

部位不同最常见于肝脏,首先发生在肝小叶中

央区。在小叶中央的、周边的 3.玻璃样变性: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高血压是的

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病理性色素

沉着。

6.营养不良性钙化:常见于在结核坏死灶、脂

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坏死的寄生

虫虫体、虫卵及其他异物等。

7.转移性钙化:代磷代谢异常,常见于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肿瘤严重破坏骨组织或接受过多

维生素D时,使大量骨钙入血,引起高血钙。

8.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梗死:动脉缺血引

起的坏死

9.坏死的形态学标志:细胞核变化

10.干酪样坏死见于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坏

死。

11.(1)凝固性坏死:以蛋白质凝固为主要的

特点;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梗死)(2)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脑(最常

见)和脊髓组织。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脂

肪坏死

12.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

化4.包裹、钙化

13.血栓的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

再通3.钙化

14.动脉性充血:病理常见:减压后充血、炎

性充血

15. 慢性肺淤时可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

噬细胞。长期的肺淤血会导致肺质地变硬,呈

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16.肝淤血形成槟榔肝

17.血栓类型和各自的形态特点、组成、常见

部位?

(1)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二

尖瓣)、心腔内、动脉内;镜下:主要由血小

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2)混合血栓:血

小板小梁形成;血液凝固。镜下:中性白细胞、

凝固的血液(纤维蛋白网)、血小板小梁。(3)

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管腔完全阻塞、

血液凝固。镜下:在纤维蛋白网内充满血细胞,

绝大多数为红细胞和呈均匀分布是少量白细

胞。(4)透明血栓:也叫微血栓、纤维蛋白

性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

血管。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

18.血栓头(白色血栓)的形成,血栓体(混

合血栓)的形成,血栓尾(红色血栓)的形成,

透明血栓

19.血栓栓塞包括:(1).肺动脉栓塞:来源:

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特

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

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后果:中、小栓子栓塞

肺动脉的小分支:常见于肺下叶,除多发性或

短期内多次发生栓塞外,一般不引起严重后

果。大的血栓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症状,严

重者可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若栓子小

但数目多,可广泛地栓塞肺动脉多数小分支,

亦可引起右心衰竭而猝死。(2).体循环动脉

栓塞:来源:栓子80%来自左心腔。后果:栓塞

的后果取决于栓塞的部位和局部的彻支循环

情况以及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20. 动脉性充血常见的两种情况:减压后充

血、炎性充血

21.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内皮细胞损伤,

胶原裸露。(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

胞损伤、血液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22.层状血栓是:混合血栓

23.白色血栓发生于血流较快时

24.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

25.梗死的类型:1.贫血性梗死:发生于较致

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2.出

血性梗死:多发生于肺、肠。出血性梗死发生

的条件:双重血供、吻合支丰富(动脉阻断)、

严重的静脉淤血、结构疏松。(严重淤血是肺

梗死形成的先决条件)

26.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特点:变质、渗出、

增生。

27.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短暂痉挛(最

早发生)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

28. 白细胞流出的过程必须要和内皮细胞牢

固的粘附以后才能完成。粘附是要靠粘附分子

来介导。

29.主要炎症介质常见的作用:1扩张血管2增

加血管通透性3趋化作用4发热5疼痛6组织

损伤

30. 发生在粘膜表面的是假膜性炎;发生在浆

膜表面的是绒毛心;浆液性炎常发生于浆膜

31.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肺泡腔的纤维素

性炎

32.慢性炎症的表现: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33.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比较?1.渗出的

炎症种类不一样;急性炎症:中性白细胞、慢

性炎症:单核巨噬细胞2.病变特点不一样;急

性炎症:渗出为主;慢性炎症:增生为主(形

成肉芽肿)

34.急性炎症早期发生的血管变化是:小动脉

痉挛,血流减少

35. 结核性肉芽肿的组成?即结核结节,该结

节的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增生的上皮样

细胞和朗格汉斯多核巨噬细胞,并有淋巴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围绕。

36. 肿瘤的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2.外生性

生长3.浸润性生长

37.按照细胞的再生能力划分:1.不稳定细胞:

如表皮细胞细胞、粘膜被覆细胞、淋巴细胞、

造血细胞、间质细胞。2.稳定细胞:如肝、姨、

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上皮

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成

纤维细。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

胞及心肌细胞。

38. 磷癌(高分化癌)的特点:可以看到角化

珠、细胞间桥(表示分化程度好,预后好)

39. 基底细胞癌的特点:转移发生晚,不发生

转移,预后好。

40. 骨肉瘤的特点:好发于青少年,X线片所

见Codman三角和肿瘤性的成骨现象。

41. 畸胎瘤:常发生于卵巢和睾丸,起源于生

殖细胞,分为良性(分化成熟:成熟性畸胎瘤)、

恶性(分化不成熟:未成熟性畸胎瘤)

42. 肉芽组织三种成分(毛细血管、成纤维组

织、炎症细胞),三个功能(抗感染,保护创

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

死组织、血栓、炎症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结

局(转变成瘢痕组织)

43.坏疽的分类及特点?1.干性坏疽:多见于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

病时的四肢末端。机制:动脉疾患、静脉正常;

肉眼观:局部干燥皱缩、呈黑色、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轻。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

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机制:动脉阻

塞、局部淤血;坏死组织含水多,适合腐败菌

生长、臭、全身中毒。3.气性坏疽:主要见于

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

梭菌等厌氧菌感染时。

44.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指由大量的新生

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肉芽组织的形态:大体:肉芽组织表面呈鲜红

色、颗粒状、富含血管、柔软湿润、触之容易

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炎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肉芽组织的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

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

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45. 肿瘤的扩散和三种转移的途径?

肿瘤的扩散包括:直接蔓延、转移。

三种转移的主要途径:

(1)淋巴道转移:是癌的主要转移的途径

(2)血道转移:1.是肉瘤的主要转移的途径。

2.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

3. 血道转移

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

(3)种植性转移: 1.指体腔内器官(腹腔、

胸腔、脑部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

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

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2.胃

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种植到卵巢形成

Krukenberg瘤

炎性渗出的意义?(液体渗出的意义?)

有利:1.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损伤作用,2、

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

谢产物,3.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4.

纤维素网限制病原菌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

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素网架成为修复的

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5、渗

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

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不

利:1、压迫和阻塞作用,如喉头水肿引起窒

息,2、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

化。

比较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的特点?

脓肿: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区域:局限

性;脓腔:有;脓肿膜:有;组织坏死程度:

重;结局:小脓肿,自行消散,体表或器官较

大的脓肿,穿破渗出,深部脓肿:切开或穿刺

排脓。

蜂窝组织炎: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区域:

弥漫性;脓腔:无;脓肿膜:无;组织坏死程

度:轻;结局:轻者可完全吸收消散而不留痕

迹,严重者病变扩散快、范围广且全身中毒症

状重。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一般相对较小,主

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对机体影响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发部位和有无继发改变

等。例如:位于体表的良性肿瘤除少数可产生

局部症状外,一般对机体无明显影响;但发生

在重要器官或腔道的良性肿瘤,也可以引起较

严重的后果。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生长比

较快,浸润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导致功能障

碍,而且可以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的影响比

较严重,预后较差,致死率高。1.继发性改变:

比如,当肿瘤侵袭、破坏组织和血管时可并发

出血坏死、溃疡、穿孔、骨折及继发感染。2.

恶病质: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处于严重消瘦、贫

血、厌食、乏力和全身衰竭的状态。3.副肿瘤

综合征和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