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秋瑾借“青衫湿”的典故,来表达知音难觅的 孤寂与苦闷。
难遇知音的苦闷,并没有阻止秋瑾的求索之路,就在写作《满江红》的第二年, 秋瑾终于冲破重重束缚,东渡日本,广泛结识爱国人士,踏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 路。因此,秋瑾的“青衫之泪”,并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 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词四首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关于“词”
词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注重与曲的配合,故被称为“曲词”或 者“曲子词”。
词被认为是诗之别体,故被称为“诗余”。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故又称为“长短句”。
上片/上阙 下片/下阙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多于90字)
词在形体上的特点,有利于景的描写、事的叙述、情的抒发, 词人所表达的情意便在一转一折,一深一妙中,曲尽其妙地抒发繁 复多样的思想感情。
秋容如拭。
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陷,八年来空 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跟随丈 夫来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 新文化,受到很大的启发。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 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 顺客栈。后虽由朋友出面调解,但她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1904年7月便东渡日本 留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PPT精品课件

释题
·词牌名。
·每首词都有固定曲调, 用词牌名加以标注和区分。
·《满江红》曲调激越, 适合抒发豪情壮志。
齐读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首《满江红》,一方面我们体会到了民主战 士秋瑾知音难觅、英雄失路的惆怅和悲哀;同时我们也感受 到了她想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 的勇气和决心。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她大声高呼:“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呼声振聋发聩!让我们永远铭记清末 第一女侠,铭记她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侬( nóng ) ·强( qiǎng ) ·殊( shū )
·莽( mǎng ) ·觅( mì )
分析与理解
长调、中调、小令 上片: 叙事写景 下片: 抒情言志
上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地点
时间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 ·万里秋容如拭。(元·张野)
满江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认识秋瑾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 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对比】在形式上,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列”与 “烈”两字同音,使此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内 容上,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似 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默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常考
【品词】“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 的勇气,“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用典】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 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品词】“苦”“强派”“殊未屑”等词语强烈表达了词人身 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 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上片(女子身躯,殊为不屑):中秋时节,小住京华, 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 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 行间。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

文 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常为 别人激动。
莽莽人世。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朗读诗词
朗读诗词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n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jīn)/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mǎng)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的爱情 与婚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 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 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 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 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 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 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 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 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研读诗词
读懂词意
词牌名
空,徒然。
满江红
暂时
居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北京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刚正,
为别浙人。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轻易 屈服。
而屡屡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激动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路途的终点,比喻 失意潦倒或没有前
途的境地。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6张PPT).ppt

12 词四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6张PPT).ppt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 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 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翌年归国,在上海 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 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 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 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结合秋瑾的经历,说说你认为秋瑾是一个怎样的人。 秋瑾爱国为民,舍生取义,无愧于辛亥革命先驱的敬称。 对于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 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秋瑾就义后,芳名远播,名垂青史。她就义的地方为世人所敬仰, 她的墓地成了多少年轻人仰慕凭吊的地方。
可以说她是优裕家庭里走出的“鉴湖女侠”,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楷模。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 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 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 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 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原文
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
算平生肝 胆,因人 常热。
诗歌鉴赏
这四句,深入浅出,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 前。
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
“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 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再读诗歌,请谈谈你还读出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了秋瑾怎样的内心感受?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赏析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委婉含蓄 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女子摆脱封建婚姻、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不易和喜悦,也 包含着忧国之情。
赏析句子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自由喜悦之情,也 含蓄地写出了中秋佳节孤身在外的愁苦 孤独。
秋瑾 秋瑾(1875-1907),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树一方志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hǎo
xīng shān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 膻祖国尘。
作业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2、请把你的志向用文字表 述出来。
拓展延伸
前期作品(1891---1904)
秋海棠
咏思 栽植恩深雨露同,
物念 一丛浅淡一丛浓。
赏析句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直抒胸臆(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抒发了作者和男儿比肩的雄心壮志和豪 迈情怀。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6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6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秋季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 思念浙江故乡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 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爽”,刚 柔相济,阴阳相和,体 现了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情感变化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佳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 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复 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 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按照“心情—— 分析——句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 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主旨: 1、冲破家庭束缚的强烈愿望。 2、匡国济世的雄心壮志。 3、走上革命道路的苦闷彷徨。 4、知音难觅的孤寂。
引用汉军破楚的典故,委婉含蓄地 写出了当时中国被列强紧逼,前途惨淡 的局面,又暗示自己久困夫家,表明自 己冲破家庭牢笼决心。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八年风味徒思浙” 的“徒”字。
“徒”是徒劳的意思。写出了在中秋佳节 正是团圆的时候,而词人只能白白地思念 自己的家乡,暗含了婚姻生活的不幸福, 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悲苦。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整体理解
概括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表达 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 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写自 己对身为女子的不甘,和知 音难觅的苦闷。
这首词表达出秋瑾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首抒怀之作,反映了在封 建礼教的束缚中,一个满怀 理想却不被理解的女人的苦 闷忧愁,和词人寻求救国良 方、匡国救世的凌云志向。
列:属列,范围 烈:刚烈
算平生:想想平日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俗子胸襟:俗人心胸(狭窄) 末路:无路可走 磨折:经受磨难挫折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 落泪。
下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
为篱下:在篱笆下 拭:擦
歌残:歌声渐渐消散 独:独自 浙:指浙江
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侬:我 强派:强迫 蛾眉:长长而略弯的眉毛, 借指女子,词中指贵妇人身份。殊未屑:很不屑
上片: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 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 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 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走向革命 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 的人而悲伤的心情,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忧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 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 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 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 是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来自《点拨》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表达 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 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她 运用“身”与“心”、“列”与“烈”谐音但意义不 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部分来自《点拨》
部分来自《点拨》
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痛苦不堪,解释作者想 冲破家庭束缚的原因,用“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 妇人的生活,不仅不留恋,反而蔑视的态度。词的 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 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活化了一个“梦醒后无路 可走”的女词人形象。
写景——篱下黄花 秋容如拭
满 上阕
我的心却比男儿的还刚正。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 心,为别人而屡屡激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 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 是要经受苦难挫折。在这个广大的社会里,我要去 哪里寻觅知音?(想到此)泪水打湿了(我的)衣 衫!
部分来自《点拨》
1.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 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 心情。
mó zhé 磨折
部分来自《点拨》
mǎng

莽红尘 觅
二 写一写字形
xiōng jīn( 胸襟 )
部分来自《点拨》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部分来自《点拨》
主题
导思1.这首诗表达 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关键词: 诗情
情感
导思2.这首诗表达 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3. 学习词人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 。 (难点)
来自《点拨》
秋瑾(1875~1907),近代 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原名闺瑾,字璇 卿,号旦吾, 后改名瑾,自 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 阴(今绍兴),一生留下许多著 作,皆收于《秋瑾集》中。
来自《点拨》
《满江红》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 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1903年, 丈夫王子芳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住。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 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中秋节,秋瑾与 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之后写下了这首 《满江红》。
22 满江红
诗 歌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 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 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 的心田。我们学习《诗词五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 悟吧。
1.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把握词作主旨。
2.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重点)
部分来自《点拨》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 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 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 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 忧国家则宏。 2、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3、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秋風秋雨愁煞人。 5、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6、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7、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4.《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在词里,首先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 忧,接着又唱出了一个女英雄“身不得,男儿列,心 却比,男儿烈”的高亢壮歌,抒发了她决心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最后,又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 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
部分来自《点拨》
【难点探究】《满江红》一词是如何一层层表达作 者的复杂情感的? 【答案】词的上阕首先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写秋色,烘托 出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既怡然自得却又愁苦的心理, 接着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 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同时又为国家前途担忧 的心境,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
终破楚

抒情

殊未屑
言志—心比男儿烈 下阕
悲叹—何处觅知音
《满江红》一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这首词通过对自我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她在冲破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终得解脱而又苦闷彷徨的矛盾心理,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满江红》基调高昂,情感澎湃。 这首词的作者虽为女子,但字里行间颇有一些男子汉 大丈夫的气魄,显示出秋瑾的巾帼英雄本色。词中运 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 来表达她的抱负和志向。“谁识我?”“何处觅知 音?”两个问句语气强烈,表达出作者对世俗的不满 和改变现状、追求理想的决心,情感真切感人。
《满江红》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
原文: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⑩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烈:刚正,有节操。 肝胆:指真诚的心。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译文: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但
秋瑾与鲁迅
来自《点拨》
秋瑾与鲁迅是同乡,比鲁迅年长六岁,两人有 着深厚的情谊。鲁迅赞扬、尊重秋瑾。秋瑾殉难后, 他写过许多文章追念她,缅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1925年,鲁迅先生又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 行》一文,再一次引用了秋瑾的事迹和她为革命牺 牲的教训,告诫革命者总结经验,战斗到底。1934 年末,晚年染病的鲁迅还在《病后杂谈》《病后杂
来自《点拨》
谈之余》等文中提到秋瑾,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 血腥罪行,批评了人们对于压迫、奴役、屠戮的 健忘。秋瑾牺牲后,为纪念秋瑾,鲁迅在小说 《药》中塑造了夏瑜的形象,用来隐喻秋瑾和秋 瑾式的革命家,并且坚信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 并且鲁迅曾多次凭吊过秋瑾。
一 读一读字音
nóng shū 侬 殊未屑
注释: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徒:空,徒然。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还,仍然。
屑:顾惜,介意。
译文: 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
下的菊花盛开,秋天的景色好像擦拭过一样(明 净)。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而我)八年来 (却)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 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对这些我)仍然不放在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