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翻译
论英汉广告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1、直译法:在英汉广告中,对于一些具有共性的隐喻可以直接进行字面翻译。 如英文广告中的“Taste the difference”(品味不同),中文译文为“品 味非凡”。
பைடு நூலகம்
2、意译法:当直译无法准确传达原隐喻的含义时,可采用意译法。如英文广 告中的“Relax your body and soul”(放松身心),中文译文为“舒缓身 心”。
隐喻翻译的案例分析
1、Coca-Cola广告
在Coca-Cola的英文广告中,原隐喻为“Coke is it”,强调Coca-Cola是最 佳的选择。在中文翻译中,“这就是可乐”被选为相应的喻体,强调可乐独特 的口感和品质,同时保留了原隐喻的简洁性和生动性。
2、Nike广告
Nike英文广告中的原隐喻为“Just Do It”,强调行动的力量和追求卓越的 精神。在中文翻译中,“想做就做”被选为相应的喻体,保留了原隐喻的简洁 性和生动性,同时传达了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
2、寻找相应的喻体
在理解原隐喻的基础上,需要在目标语言中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喻体。这需要我 们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3、融合文化元素
成功的隐喻翻译不仅要传达原隐喻的含义,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其文化内涵。在 翻译过程中,应注重融合目标语言的文化元素,使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审美 和认知习惯。
谢谢观看
隐喻翻译的特点
1、简洁性
英文广告中的隐喻通常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用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传递出 丰富的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应保持这种简洁性,用精练的语言传达原隐喻的 含义。
2、生动性
隐喻的生动性表现在其形象、具体的表达方式上。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这种生动性,尽可能地用具有画面感的词汇和短语来传达原隐喻的意象。
隐喻在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应用
- 24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隐喻在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应用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张荣【摘要】隐喻是一种在A类事物暗示下感知、体验、理解B 类事物的心理、言语以及文化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
英语以及汉语中往往蕴藏着大量隐喻,而它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国的语言文化内涵。
而不同国家的语言是有差异的,诚然隐喻也会因为各国文化不同而所有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喻体上。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从喻体角度简要分析英汉隐喻之间的不同,并探讨隐喻英汉翻译的策略,以此挖掘这两种语言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翻译。
【关键词】隐喻 英汉对比 翻译隐喻又称“暗喻”,能够赋予读者更为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空间。
可以说,任何语言都会运用到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为语言带来更多生机。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英汉隐喻使用过程中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以下翻译策略。
一、英汉隐喻对比分析由于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因此,思维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多彩的世界以及百家争鸣的民族文化。
而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喻体相同。
喻体相同是英汉隐喻的共性,这是因为我们人类赖以依存的外部条件,包括气候、物质以及生态等多方面,都存在共性。
而这种共性正是来源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共同认识。
如“蛋糕”是甜的,“蜜蜂”是勤劳的,“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身体中重要的器官。
2.喻体错位。
英语与汉语文化中虽然会在某些文化上出现重合的现象,即会选择相同的喻体表达类似的含义。
但一般而言,由于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信仰风俗以及地理位置上大相径庭,其在英汉隐喻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
而这种民族文化使得两个民族在传递相同或类似的含义时也选择不同的喻体,这就造成喻义相同而喻体不同的现象。
3.喻体相同,含义错位。
英语汉语中也会存在喻体相似、喻义不同的隐喻。
如在中国我们在运用“狗”作比喻时,常常喜欢将其贬义化,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但对外国人而言,狗对他们有着特殊好感,不仅可以用来打猎、看门,还可以作为人类忠实的伴侣,在英语中,人们会用“lucky dog”来表达自己的祝愿。
英汉隐喻的比较及翻译
英汉隐喻的比较及翻译
刘利娜;廖燕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z1
【摘要】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了解世界.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深入探讨英汉隐喻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总页数】4页(P184-187)
【作者】刘利娜;廖燕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西安,710071;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外语教研室,西安,7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英汉隐喻的比较及翻译策略
2.认知努力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基于英汉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
3.论英汉隐喻翻译的比较研究
4.英汉隐喻跨文化比较与翻译
5.英汉隐喻跨文化比较与翻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
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本文根据喻体联想意义的异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进行语用对比, 并在此对比的基础上, 以语用等效的翻译原则为指导, 提出了在英汉比喻性语言的翻译中应采取的相应的处理方法。
标签:喻体;联想意义;语用意义;语用等效1. 引言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
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
20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高潮。
自此,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成为众多学科,如语言学、哲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学批评、认知科学,翻译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说明了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我国历史上没有系统的隐喻理论,但中国历代的文学精品中充满了精彩的隐喻,历代先哲和学者有关文学和语言的论述中也不乏对隐喻的真知灼见。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地理、习俗、政治、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我们只有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加以对比,才能真正比较全面地发现隐喻的构成和使用特点,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从而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
2. 隐喻的英汉语用对比2. 1 地理环境引起的语用差异语言来源于自然。
多彩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独特语言。
例如,英国是个岛国。
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如“He is all at sea”(他浑然不知所措),“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等。
而汉族世代在大陆上生活,在翻译这一类的隐喻时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的关于航海和水产的隐喻。
地理环境不同,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也受到影响。
同一自然现象在东西方人眼里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2.2 生活习惯引起的语用差异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会在各自的语言尤其是在隐喻中体现出来。
英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
英汉植物词的概念隐喻对比及其翻译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
由于植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倾向于利用植物来隐喻其他事物。
本文拟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比植物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考察汉英植物词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而讨论相关的翻译方法,认为植物词翻译当以传译其隐喻意义为中心,并视具体语境选择翻译方法。
标签:植物词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翻译一、引言1980年,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Lakoff & Johnson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开创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途径,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
认知语言学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即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基于人们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基于两个来源:一是植物自身的形态、生活习性、环境适应性及其用途等;二是民族文化,包括神话、宗教、历史、文学、语言、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地理环境、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等。
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常利用植物来隐喻人、事、物、情感等较为抽象的概念。
本文拟对比汉英语言中关于植物的概念隐喻,寻找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相关翻译方法。
二、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对比廖义容(2002)将汉英文化植物词大致分为三个方面:英语有而汉语无或者相反,或汉英都有文化义的植物词。
本文以汉英语言中的植物词为例,对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
(一)汉英植物词的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周围的自然环境、人类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和认知心理都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汉英语言中同一植物词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隐喻意义,即源语相同,目标域相同或大致相同。
如玫瑰(rose)一词,由于其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英汉语言中都把它隐喻为“爱情、幸福和美好”。
英汉科技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及翻译策略
译 者 可 以将类似 的概 念 隐 喻来 代 替
,
更有学者指 出
,
科技 语 言 中 的
,
原 文中 的概 念 隐 喻 文 所表 达 的意 思 例
re
。
从而 使 读者 更加 理 解 与领 会原
:
概 念隐 喻 语言 的 发展 促 进 了 语 言 的快 速 发展 ( 赵 艳
芳
,
不 同的 生活 经 验会 导 致不 同 语言 间 的概 念 隐 喻空 缺 的情 况 如 英 语 中除 了 活 动是 战 争 之外 还有 活
。
例如
ll
o
2〕 ) 〕: 11 3 )
。
”
,
1
s r
: a n
St i l
e w
it
re c e n
t ly s a t d o w n w it h C N ET
在 忌 讳 模 糊 的 科技 文 本 中 很 重要 的作 用
。
,
概 念 隐 喻发 挥 着
动是 航 海 例 例
c h in 1
”
这 样 的概 念 隐 喻 例 如
。
,
概念
,
中却 找 不到 但译 入 语 中存 在类似 的概 念 隐 喻表 达 遇 到这种 情 况
,
者 领域 的 概 念 或 经 验 来 解 释 说 明 另 一 方 面 或领域 的一 种认知活动
。
隐 喻的 映射 方 式也 存 在不 同 生活 环境 社会 形 态 文化 习 俗 价值信 仰 等 等都 影 响着概 念 隐 喻 因此
许 多计 算机都 感染 了 病 毒
技 英语 隐 喻的 汉译 方 法具 有 重要 的 实 际意 义
本文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隐喻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隐喻翻译策略【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内涵更加丰富。
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
因而隐喻翻译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灵活地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隐喻;文化;思维;翻译策略隐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一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在此种语言的隐喻中得以反映。
纽马克认为“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隐喻翻译就成为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
在认知与应用等层面上,东西方隐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译者只有在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隐喻用法,才能提高译文的质量,使译文达到“形合”和“意合”的统一。
一、中西方隐喻差异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不同文化中的隐喻能体现相同的隐喻概念。
但由于英汉两族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中不仅有字面意义相同,隐喻意义不同的词语,也有隐喻意义相同,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和认知上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喻意相同、目的域不同的词语。
如汉语中用“骨瘦如柴”来映射某人很瘦,而英文却用as thin as a shadow表达相同的语义特征。
汉语和英语中也存在有相同的源语域,但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中喻义不同的隐喻。
英语中fish含有贬义色彩,常常用来形容不好的人和事,如a poor fish(可怜虫),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而汉语中鱼和“余”谐音,代表着富庶。
不同民族特有的社会习俗赋予了一些意象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特有的喻义。
当在另一种文化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目的域和喻意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空缺现象。
比如英语中的“my rib”的喻义是“我的夫人”,而汉语中没有与此对应的文化背景。
二、隐喻的翻译策略孙致礼认为,“从历史上来看,异化和归化可以看作是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
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英文隐喻修辞格及汉语翻译
长治 0 4 6 0 0 0 ) ( 山西 省长治学 院师范分 院 ,山西
摘
要 :本 文探讨与总结 了英 文隐喻修辞 格的一些 翻译 技巧 。
文章编 号 :1 0 0 8 -6 7 7 2( 2 0 1 3 )0 1 _ 一 o 1 3 9 - _ 0 2
关键词 :英 文隐喻 ;修辞格 ;翻译技巧 中图分号 :H1 5 文章标识码 :A
的 象 征 ,而 猿 猴 则 代 表 着 “ 狡 猾” 。 )
2 . Hi s he t o r y h a s t h o u s a n d s o f l i t t l e r o o ms a n d l o n g。 wi n d y
c o r r i d o r s . 他 的理论 有很多组成部 分 ,而且各部分 之间 的关系 也过 于错综 复杂 。 ( r o o ms ,c o r r i d o r s 用 来隐 喻他 的理 论组 成 部分 的多样性及 复杂性 。 )
4 . I t i s p l a i n e n o u g h t h a t s h e h a s j u s t ma d e a c a t ’ S p a w o f
最 大 的不 同是 :明喻通 常使用 l i k e 。 a s s e e m , a s i f 等 比喻词
3 .Yo u ’ d b e t t e r b r e a k t h e i c e b y s o me wo r d s o f l e s s
、
直 译 法
对 于一 些原 文意义 较 明确 ,句法结 构较 完 整 的句 子 ,
我们通 常采用 直译法 。它按 字 面意思 直接 翻译 就能表 达 出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隐喻作为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近年来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已经不仅仅是文学评论,诗歌欣赏的主要借助工具,而且更成了人们日常行为的基础。
在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隐喻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更是能够借此对两种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有一个深入、准确的把握,对两种古老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饮食似乎只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面,但它却能够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及精神内涵。
在此,我们对英汉饮食词汇中的隐喻做一下简单的比较。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见面就问“吃了么”,可见“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而在英语中也有这样一句, “Spread the table and contention will cease.” “吃”对现代人来说已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其背后蕴涵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以下就是从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一些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比较。
一、饮料酒在中英两种饮食文化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Good wine needs no bush”。
无独有偶,汉语里也有这样一句话“酒香不怕巷深”。
从字面上看,都是和酒有关,而且两句话的隐喻意义都是指好的东西不需要宣传,自然会为人所知。
在汉语中还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成语,酒囊饭袋,专门用来隐喻无用之人,而在英文中虽然有一个极为对称的词语,“a-good-for-nothing person”,却没有像汉语中那样形象的比喻。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牛奶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些与之有关的表达方式。
先来看“the Milky Way ”这个词,如果只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牛奶路,显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之所以要把银河用Milky Way 来表示,更多的应该来自外形上的类似,银河是指在夜晚能够看到的由无数颗星星所组成的淡白色的带状物。
在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了。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是指对他人的善意和同情。
浅析英译汉中的隐喻翻译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总第28期隐喻又称暗喻,是用一种事物喻指另一种事物。
最初,隐喻的产生是出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匮乏或是词汇的贫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隐喻逐渐固化成为一种语言模式。
只有对隐喻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将相关作品翻译出来。
隐喻这种语言形式,并不是按照常规的语言单位来组成句子的。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词义要融合语境分析,才能得出最恰当的语义。
语境的作用便是排除一部分语义成分而偏向于另一部分语义成分,构成隐喻。
由于语境可以排除一些语义成分,选择出另一些语义成分,所以对英文的汉译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不同,就语言单位而言,虽然语义上有重叠的地方,却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有效地在翻译过程中传递原文的相关信息,下面就不同类型隐喻的英译汉方法进行分析。
一、名词性隐喻的英译汉分析名词性隐喻是英文中一种常见的隐喻类型,它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不改变原喻体,将英语隐喻译为汉语隐喻或借喻。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情况如下:1.英汉语中隐喻的喻体和喻意皆一致的情况。
从原因上来看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其中之一就表现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相近性,喻体有类似的语义,这是第一类。
例如,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待我);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水滴石穿)。
第二类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导致的。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彼此吸收融合,某些语言的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
例如,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全副武装);G 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都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
2.中英文的喻体不一样,但是由于人类认识与思维的普遍性和相似性,就是不换成中文的喻体而直译成中文,也不会影响中国人的理解,而且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还显得更加新鲜有趣。
英汉语隐喻、翻译及跨文化差异分析
中,对 于人 们表达 思想情感 和想 法观 点方面具 有重要 意 义 。针对 英汉语 隐喻的共性 和跨文化 差异进行 充分 的分 析 和研 究 对于做好 英 汉语 的翻译工 作具有积极 作用和 效果 本 文主要是从 隐喻 的 内涵 、实质和 隐喻的主要表
, 。
现 特征入 手,针对 隐喻 的相 关情况进 行说 明和介 绍 ,柱 应地 针对英 汉语 中隐喻文化 所表 现 出来的共性和 翻译 情
语 、 ( 动 2 ) 词 英 短 语 短 、 语 形 详 容 为 词 四 短 子 语 格 以 及 。 哭 介 语 词 短 中 j 语 手 在 等 小 , 少 其 名 中 例 使 短 用
英 汉语 隐喻 、翻 译
汉 c o n 语 t r i 四 b u 字 t i o 格 n 译 翻 为 译 的 “ 丰 情 功 况 伟 不 绩 在 ” ; 少 动 数 词 。 短 例 语 如 g 名 i v e 词 a d 短 v i 语 c e g 意 r e 为 a t
味滥用 追求文 风的华丽 ,而是在 尊重原影 片言语 风格 的 条件下 的灵 活使 用 ,是 对译文质 量的优化 ,达到 点睛之 笔 的效 果 。四字格 的运 用映射且 契合深受 美学思想 影响 的中国文学创作 现实 ,对于规范 影视文本 翻译具有 指导
况 作 了分析 ,并探讨 了英汉语 隐喻词语 之 中所表 现 出眺
谈论 ” ,此译显然不 能与上 文不构成关联 ,不能揭示人 物
之 间 的情 感 和关 系 ,也 就 不 能 艺 术 地表 现 审美 意 义 。
t a l k a b o u t 在此 意味 显然更 为深 刻 ,并 非仅 仅表 示谈 论 , 而 是含有称 颂褒奖 的感 情色 彩 ,爱德华 的姐姐 范妮希望 他 成为一位 身份显赫 、为人 尊敬 的知 名人士 ,因此可译 为 “ 为人称 道” 。译文连续使用 四字格创造与原文 同样 的 审 美意境 同时 “ 要”“ 道 ”以 a o 押 韵 ,虽 未完 全对应 原文 三处压脚韵 t ,但再现 了原作 的音律美 ,折射 了深层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隐喻是修辞手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隐喻是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概念或主题,从而使读者或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或主题。
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的表达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关系以及翻译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隐喻在语言交流和翻译中的作用。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关系可以分为直接隐喻和间接隐喻。
直接隐喻是指一个词或短语直接用于比喻或象征另外一个概念或主题,而间接隐喻则是通过词语的隐含含义或间接的表达来达到比喻或象征的效果。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he is a shining star"中的"shining star"是一个直接隐喻,表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汉语中的句子"他是一颗明亮的星"中的"明亮的星"是一个间接隐喻,也表示他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
其次,在翻译隐喻时,需要根据隐喻的类型和含义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有些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the world is your oyster"可以直接翻译为"世界是你的牡蛎",表示世界尽在你的掌握之中;而汉语中的句子"心如止水"可以直接翻译为"the heart is as still as water",表示心境平静。
然而,也有一些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方式存在差异,需要使用翻译策略来转化隐喻的含义。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使用近义词、类比或相关词汇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he has a heart of gold"中的"heart of gold"可以翻译为"他心肠很好",表示他非常慷慨;而汉语中的句子"那个字我按不上"中的"按不上"可以翻译为"the character cannot be typed",表示按键无法输入该字符。
从杀“鹅”取卵看英汉中的隐喻翻译
从杀“鹅”取卵看英汉中的隐喻翻译作者:谭焕新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4期[摘要]隐喻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不同文化中的思维现象,对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隐喻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59-01一、隐喻的概念英文典故中曾有过“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的故事,由此演变为英语俗语中的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杀鸡取卵)。
这种使语言生动的修辞手段或者是正常语言规则的偏离叫做隐喻。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二、隐喻翻译的相关理论依据关于隐喻翻译的理论依据至今还无定论。
较有说服力的一个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从功能对等角度所阐述的:翻译是用译语进行复制原语信息或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奈达的定义涉及到三点:1.说明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2.暗示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3.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他还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即功能对等的翻译观至今仍对文化翻译和隐喻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因而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一种跨文化语际间的交际活动。
而源于不同文化的隐喻势必会带有原语的文化烙印,因此隐喻的翻译必须将两种文化密切联系。
三、英汉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内涵比较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汉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隐喻是英汉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英汉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3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5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7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8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9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1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11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3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1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1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1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20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2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2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2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24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25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26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7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28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2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3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3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32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33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35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36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37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38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3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4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42 中美幽默的比较43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44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45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修辞风格的探析46 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47 浅析当今网络英语交流中的缩略语48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49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50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5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52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53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54 从妇女主义角度分析《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特征55 从金融危机看美国自由企业制度下的政府调节——浅析“美国政府接管两房”56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57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58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59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选秀文化对比研究——以达人秀为例60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61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62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63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64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65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66 西方人文主义的关怀与局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印度之行》后殖民主义解读67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68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69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0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71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72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73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74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75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76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77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8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79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80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81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82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83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84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85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艾丽丝•门罗的《逃离》86 对《秀拉》中死亡事件的探究87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88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89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比较90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91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92 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93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94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95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96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97 呼啸山庄之人性的泯灭98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Greetings99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00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01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102 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分析《牧师的黑面纱》103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104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105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106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107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08 英汉“红色”与“黑色”词汇的对比研究109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11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11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112 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113 《红楼梦》人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114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115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6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1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118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分析《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119120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121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122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23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124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125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126 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27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128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2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0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131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132 中美人际关系比较133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134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135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3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7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38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39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140 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141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142 传播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美剧《复仇》为例143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144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145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146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147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48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149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150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151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152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153 非言语交际文化154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55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6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157 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158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159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160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61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62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16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16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165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66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16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68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169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170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71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172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73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4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5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男性霸权意识176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77 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与翻译178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79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180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81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182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185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 d in A Christmas Carol 186 分析简爱的美187 《小妇人》的结局中所包含的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与融合188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89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的特点探析190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91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2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193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194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95 从目的论看英文奇幻文学中专有名词的汉译196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97 小说《小公主》主人公萨拉的性格魅力198199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200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之关系及翻译方法
隐喻(metaphor)指的是一种通过比喻来传达意义的修辞语言。
隐喻
包含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原喻体(source domain)和隐喻体(target domain)。
原喻体为已有的概念,而隐喻体则是需要描述的对象,通过比
较原喻体和隐喻体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来增强描述的力度。
中英文之间的隐喻往往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
和语言背景。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隐喻关系及翻译方法:
1. 视觉隐喻(visual metaphor)。
视觉隐喻指的是通过形象的视觉图像来传递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生命是一场旅程”等。
这类隐喻是比较直观的,
翻译时需要将图像转化成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或形象,让读者能够理解
之间的关系。
2. 动态隐喻(dynamic metaphor)。
动态隐喻指的是通过描述一种动态关系来表达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交流是一种桥梁”,“教育是一种播种”,这类隐喻往往需要在翻译时
使用比喻或解释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3. 感官隐喻(sensory metaphor)。
感官隐喻指的是通过感官体验来表达含义的隐喻关系。
例如,“声音
如丝绸般柔软”,“风味如芳香的茶叶”,这类隐喻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
文化背景进行取舍、补充和适当调整来进行翻译。
总之,在翻译隐喻时需要注意到隐喻的类型和含义,并结合目标语言
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以确保目标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含义。
汉英翻译技巧之隐喻的翻译
作为一种修辞法,隐喻指的是在语言中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行为或特点。
隐喻通常包含主体(比喻对象)、喻体(比喻用语)和喻义(主体和喻体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的使用常常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而如何精准翻译隐喻的内涵则是英汉互译中的难点。
比如汉语中的“驴”和英语中的“ass”都可以用来比喻笨蠢的人,“鹦鹉”和“parrot”都可以比喻重复别人说话的人,“沧海一粟”可以是“a drop in the ocean”,“纸老虎”可以译为“paper tiger”等等;但汉语中“望子成龙”的“龙”却不能译为“dragon”,因为在西方文化里,“dragon”通常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的“He is a lucky dog”也不能译为“他是一条幸运狗”,因为在汉语文化中,“狗”也有很多贬义的表达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因此,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观念民俗、历史传承、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翻译隐喻时还应考虑其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采取多种灵活方法,以使其符合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
关于隐喻的翻译,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总结了七种方法供参考,其按优先次序排列如下:(1)直译保留原文意象;(2)明喻+释义;(3)同一隐喻加释义;(4)用标准的目标语意象替代原文意象;(5)用明喻翻译隐喻;(6)将隐喻转为释义;(7)删除隐喻不译。
当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隐喻进行灵活处理,选择最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准确传递原文主旨信息。
01直译例1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家庭,现代女性蜡烛两头烧。
Modern women try to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taking care oftheir careers as well as families, at the same time.例2 他们两夫妻一起走过了婚姻中的低潮时期。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
2262019年27期总第467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文/于 辉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概念结构中。
隐喻是“以另一种方式理解和体验一种事物”。
(Lakoff,1980)至于隐喻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难分辨哪一个较好。
但毫无疑问,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
因此,作为翻译学习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注意文化对等。
二、英汉隐喻对比隐喻无处不在,“四分之三的人类语言具有隐喻性特征,”(Newmark,2001)“这种特征不仅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世界文化模式。
”(Quinn,1991)因此,隐喻翻译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人们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本章简要比较了英汉隐喻的异同。
1.英汉隐喻的相似性。
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具有相似的生态环境。
这些基本的语义概念在其语言体系中也含有一定的“共性”。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隐喻。
一般来说,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隐喻在方位、地域和文化交融方面的相似性。
位置隐喻是指通过参照维度取向的概念来建构的一系列隐喻意义。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左”表示犹豫和含糊不清,“右”通常表示确切的肯定。
例如,在英语中,“a left-handdecision”的意思是“优柔寡断”,“a right-hand man”的意思是“得力的人”。
同样地,在古代中国,当大臣们访问皇帝时,高阶官员总是站在低阶官员的右边。
世界各地的人类都有着类似的生存需求和生活方式,这就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人类文化会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发生并共存。
这些共性许多都体现在语言中,表现为大量的语言等价性或语义相似性。
例如: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隐喻翻译初探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及主要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译论家及翻译家、教师等对比喻手段的处理方法即英语隐喻和汉语比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隐喻直译意译英汉翻译比喻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翻译质量和艺术效果,因而对隐喻翻译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在翻译界,人们长期以来局限于隐喻翻译方法的研究,这与隐喻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
不仅研究隐喻翻译的专著尚未问世,而且同隐喻的研究相比,专门以隐喻翻译为题目的文章也不多。
一、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对隐喻的翻译问题,西方译论家较为专注,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要数英国译论家纽马克(p.newmark)。
他根据自己的译事经验,提出八条处理metaphor的具体方法,这八条基本原则为:(1)在译文中再现原文形象(re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2)以译语形象更换源语形象(replacing the imag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with a standard target language image);(3)用明喻译隐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4)用明喻加意译法处理源语中的隐喻或明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or simile)by simile plus sense);(5)用意译法翻译隐喻(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ense);(6)更换隐喻形象(modification of metaphor);(7)删除隐喻形象(deletion);(8)形象加意译法再现源语形象(reproducing same metaphor combined with sense)。
近年来,中国译论家和翻译家谈论隐喻的理解与翻译的文章不断增多。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翻译方法作过探讨。
这里简单将其归为三类:语义、形象、文化差异。
第一类,从语义角度对隐喻翻译加以研究的学者提出包括隐喻在内的习语的三种翻译法:直译法、套用法和意译法。
但是对三种翻译方法的适用范围未作明确划分,也没有解释采用这种翻译方法的原因。
第二类,从形象的去留角度对隐喻翻译加以研究的学者把隐喻分成两类(活隐喻和死隐喻),并提出四种处理隐喻翻译的方法:一是维持原来辞格和形象不改变;二是不改变原来的辞格,而改变原来的形象;三是改变原来的辞格,不改变原来的形象;四是改变原来的辞格和形象。
第三类,从语言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研究的学者提出三种方法:符合语言习惯的,照译;有差异的,译成描述性词语;或者转译成其他辞格。
二、英语隐喻汉译策略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表明,人们的研究不外乎翻译喻意和翻译形象的问题,而且大都局限于隐喻翻译技巧的研究。
虽然这些翻译方法对隐喻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其分类比较笼统,实际操作起来难以把握。
而且这些研究都无法进入隐喻翻译的内部,很难说明隐喻翻译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及译文的成因;也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隐喻翻译的本身和隐喻对翻译总体效果的评价。
下面简略介绍三种英语隐喻汉译策略。
1.直译法在理解和翻译英语中简单的隐喻时,译者主要采取直译法,当直译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时,译者则会使用喻体转译法,若仍达不到要求,则再使用意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之一是,为数较多的英语隐喻实例完全可译成汉语的明喻。
这样既符合汉语明喻使用频繁这一特点,又较完整地保留英语句子中的比喻和喻义,可以说两全其美。
如英语隐喻格式明显、简单易懂,属于最典型的英语隐喻句子,如a is b,即本体就是喻体。
这种格式,在喻体之前加上比喻词like,隐喻就可变成明喻。
这类隐喻可采取直译法。
即使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在句子中,但因为两种文化中的喻体深层含义不同,与之对应的译句中的喻体完全不同于源语中的喻体,所以虽然喻体与形象皆有改变,但依然用显性方式体现,可用喻体转换的方式,即喻体转译法,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he is a dog in the manger.(释义:he holds on to a post without doing any work.)他占着茅坑不拉屎(谭卫国,2007:43)。
有些喻体在源语中生动、形象,而在译语中则无法产生同样效果。
如果硬译,则反而可能使句子译文莫名其妙。
这种情况,可放弃喻体直接进行意译。
例如:his death was the last straw to her hardships.(释义:his death made her hard life unbearable.)他的去世使她无法忍受艰难困苦的生活(谭卫国:43)。
半隐性隐喻主要指英语中仅有喻体没有本体的隐喻,这类隐喻在汉语中称为“借喻”。
对这类隐喻比对简单隐喻的理解和翻译都难一些,因为本体通常隐而不露,所以译者必须根据语境将其挖掘出来,尽可能直译是上策。
如:his industry,perseverance,and determination ultimately brought him a rich harvest.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中本体未出现,只有喻体(a rich harvest)比喻成就斐然(great achievements),类似于汉语的硕果累累。
2.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如果直译可能产生意思不清或导致误解,译者就应尽可能地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at last this intermezzo came to an end.走走停停问路这段插曲终于结束了(谭卫国:43)。
intermezzo本是音乐术语,指歌剧幕间音乐或间奏曲。
在本句中,指作者到达广岛之后乘坐出租车前往市政厅会见市长的那段问路插曲。
出租车司机对那段路程不熟悉,不得不时而停下来问路。
作者过去从未有此经历,觉得很有趣,故将其比做“intermezzo(插曲)”。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适宜,则译者只有采取意译法,把作者的含义明确表达出来。
如:if you are unfair to me,i will certainly hang out all your dirty linen.你要是待我不公平,我就把你的那些丑事都抖露出去(谭卫国:43)。
句中的斜体部分是英语中的隐喻性习语,本身相当于喻体,在英语文化中的喻义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
隐性隐喻主要指那些喻体不明显,喻义(即本体)隐喻曲折、较为含蓄的英语隐喻。
这类隐喻运用范围较广,但理解与翻译却较为困难。
如:(1)the conversation was on wings.(释义:the conversation became as free and cheerful as a bird flying and soaring in the sky.)(谭卫国:44)谈话变得无拘无束,轻快自如。
作者将谈话比作飞翔的鸟儿,喻指谈话欢畅轻快。
但作者并未直叙,而是用介词短语on wings间接表达上述喻义,让喻体绕弯儿,因此我们说喻义较隐晦曲折(谭卫国:44)。
对这种隐喻,一般采取意译法,直译成“谈话长了翅膀”,可能词不达意或造成误译。
3.复杂隐喻的理解与翻译所谓复杂隐喻,主要指形式和喻义均较为复杂,因而理解与翻译均颇有难度的英语隐喻。
这类隐喻可分为扩展型隐喻、包孕型隐喻和辐射型隐喻。
扩展型隐喻指有时作者顺着一个隐喻自然巧妙地扩充延展下去,以便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内容或生动逼真地创造人物形象。
如:(2)the tree of liberty must be refreshed from time to time with blood of patriots and tyrants.it is its natural manure.(thomas jefferson)自由之树必须一次又一次地用爱国者和暴虐者的血液来浇灌,方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双方的血是它的天然肥料(谭卫国:45)。
将自由比做树,树要水,浇灌才能茁壮成长,但自由之树必须常常用爱国者和暴虐者的血液来浇灌方能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这个新颖生动的扩展式隐喻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美好的自由,必须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获得。
包孕型隐喻和辐射型隐喻,指在连续出现的一组隐喻句中,前一隐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分别包含后一隐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这种隐喻称为包孕型隐喻(项锦华,2006:7)。
(3)the world is a theatre,the earth a stage which god and nature do fill with actors.世界是剧院,地球是舞台,演员立其中,造化巧安排。
这是由两个显性隐喻组成的包孕型隐喻,前一隐喻是后一隐喻存在的前提,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从actors可知,该句还有一个半隐性隐喻,即人被比做演员,各种各样的人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形形色色的角色。
辐射性隐喻是由一个本体多个喻体构成的隐喻。
这种隐喻以一个本体为中心,借助相似点这个媒介向不同的喻体辐射出去。
(4)he that is proud eats up himself.pride is his own glass,his own trumpet,his own chronicle.骄傲者毁灭自己。
骄傲是他孤芳自赏的镜子,骄傲是他自吹的喇叭,骄傲成了他记载生命事迹的自传(引文同上)。
这是形式明显的辐射性隐喻,包含一个本体三个喻体。
三个喻体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生动形象地提示了本体(骄傲)的本质特性及其一事无成的结果。
译者采用的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此译堪称佳句。
许多译家都有翻译修辞格的丰富经验,他们归纳整理了若干条基本原则,比如:英汉两种语言隐喻较为类似则采取直译法,无法直译时采取意译法。
具体做法很多,其中有增词法、引申法、转换修辞格、转换比喻形象等。
实际操作绝不限于这样简单的几种方法,译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本文例句所运用的方法,都因例因情而译法各有不同,唯此,才能体现翻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1]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苏立昌.英汉概念隐喻用法比较词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3]候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秦涵莱.英语常用隐喻词典.(英汉双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刘羽,杨文地.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与应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