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苏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 托尔斯泰(1883—1945)
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创作。第一本 诗集《抒情诗》(1907)自认是“颓废 派”作品。第二本诗集《蓝色河流后面》 (1911)和童话集《喜鹊的故事》 (1910)努力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继 了俄罗斯民间文学和现实主义传统。转 向小说创作。 1918出国侨居巴黎和柏林,写自传 体小说《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 和《苦难历程》第一部《两妹妹》。 1923返回莫斯科,先后完成了《粮食》 (1937)、《伊凡雷帝》(1942—1943)、 《苦难的历程》后两部《一九一八年》 (1928)和《阴暗的早晨》(1941)、 长篇小说《彼得大帝》(1929—1945, 未完成)。
阿赫玛托娃(Ahmatova,A.A. 1889 - 1966)
女诗人。生于敖德萨一海军工程师 的家庭,曾在彼得堡女子大学学习法律, 但酷爱文学,尤其是诗歌。和前夫古米 廖夫同是阿克梅派杰出代表。 1912出版诗集《黄昏》。1914诗集 《念珠》引起轰动。20年代初期诗集 《车前草》和《耶稣纪元》组诗《安魂 曲》,其诗多以短小精致的形式,袒露 复杂的内心矛盾。 卫国战争时创作诗篇《起誓》、 《胜利》,1946年受到批判。晚期的诗 歌有《没有主角的长诗》和《光阴的飞 逝》。
蒲宁
伊凡· 蒲宁(1870~1953)。
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 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 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 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 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 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 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 到去世。 。
谢尔盖· 亚历山大罗维奇· 叶赛宁
(1895——1925)
1914抒情诗《白桦》,1915第一部 诗集《亡灵节》。 革命期间写《变容节》、《乐土》、 《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 诗抒发对革命感受。 1919参加意象派,写《四旬祭》、 《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4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 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1925写 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 《安娜· 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 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11月 因精神病住院,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 《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 28日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尼古拉· 阿耶克塞耶维奇· 奥斯特洛夫 斯基 (1904~1936)
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农民家庭, 1919加入共青团,参加国内战争。1924加 入共产党。1927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毫不 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时创 作了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 战的中篇小说。 1929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用自 己经历作素材,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获得了巨大成功。 1935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 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1936年12月22日在莫斯科逝世。
勃洛克(1880-1921)
出生于圣彼得堡一贵族家庭,18 岁开始诗歌创作。《美妇人诗集》 (1904)是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充 满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成为当 时俄国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长诗《十二个》是献给伟大十月 的艺术杰作,运用象征主义方法歌颂 革命时代的精神,揭示旧世界灭亡的 必然性,预示新生活的广阔前景。 诗集《意外的喜悦》和《夜晚时 分》、组诗《法伊娜》、长诗《报应》 和《夜莺花园》等,表达了诗人对现 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祖国的热爱。
《十二个》
12个赤卫队员(与“十二使徒”暗合)在 暴风雨之夜正经历一次行军,行军的目的作家 没有交待。途中巧遇叛徒凡尼卡和他的情妇卡 季卡,卡季卡原是赤卫队员之一——彼德鲁哈 的女友,追捕叛徒的过程中,彼德鲁哈朝凡尼 卡射击,却误杀了卡季卡,他悔恨不已,在同 志们的劝说下又将悔恨转化为盲目的仇恨,这 时候,耶稣· 基督站在了他们前面,引领着赤 卫队员们前进。
3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
1934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高尔 基当选为主席。 “左”倾思想占主导,个人迷信和肃反扩 大化。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苏联文学和批 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 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这种描写 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教育人改造人 的任务相结合。 出现了一批重要作家。
二、白银时代的俄苏文学
白银时代:(由俄国学者尼· 奥楚普于 阿· 1933年在巴黎出版的俄文杂志《数目》上发 表的题为《白银时代》的文章提出。)指俄罗 斯19世纪末20世纪(1890—1921)初文学, 相对于以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为代 表的俄罗斯19世纪“黄金时代”文学而言。 现实主义文学依然繁荣,各种新流派(象 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纷纷登场, 出现一批特色作家。如高尔基、蒲宁、库普林 等老作家,还有许多充满特色的作家。 十月革命对当时文学的影响。
十月革命对(20年代)俄苏文学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与活跃。 俄国形式主义诸理论思潮的形成,什克洛夫斯 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逊的“文学性” 观点对于后来西方思想的影响。 “左”倾思想的影响。 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绥拉菲莫维奇的 《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和法捷 耶夫的《毁灭》(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史 诗)。 一大批作家的活跃。
主要创作
早期中篇小说《泛滥》(1922)、《逆流》 (1924)和长篇小说《毁灭》(1927)是他 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都以国内战争 为题材,以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为主要描写对 象。 1945年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通过克拉 斯顿诺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 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苏联人民爱国主义和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了性格各异、栩栩如生 的青年英雄形象。
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厚重的人道的传统。 表现出自己独特个性与品格。 理论与创作上都能够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其发展历程曲折,但成就辉煌。
一、20世纪俄苏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播,十月革命的发生。 在西方资本主义包围下的国内战争与苏维埃。 30年代的集体化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卫国战争。 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 苏联的解体与独联体。
文学成就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903年以诗集《落叶》 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其诗以祖国及其贫穷的 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诗句优美。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 散文中得到继承”, 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第一 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中篇 小说《乡村》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转向广阔社会, 1920年起流亡国外后创作仍充满活力。 近200篇中、短篇小说,唯一长篇小说《阿尔谢尼 耶夫的青春年华》由艺术性的自传、回忆录、哲理性散 文、抒情散文和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交融而成的一部独 树一帜的文学作品。
亚历山大· 伊萨耶维奇· 索尔仁尼琴 (1918~2008)
苏联作家。1941年以优异成绩 从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毕业, 因酷爱文学,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 授班攻习文学。 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前线被捕, 并以“进行反苏宣传(通信中批评了 斯大林)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 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 哈萨克斯坦。56年解除流放,17年 恢复名誉,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 员。
《苦难历程》
(《两妹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书名取自俄国古经《圣母的苦难的历程》,通过卡嘉、 达莎和她们所爱的人捷列金和罗欣所经历的彷徨、苦闷、 探索、追求,最后走向革命的苦难历程,揭示了知识分子 只有与苏维埃俄罗斯相结合才会有出路和幸福的真理,用 作者的话来说,他的《苦难的历程》也就是知识分子“失 去了祖国而又重新得到了她”的历程。 广泛描写在旧世界崩溃和新世界诞生这一历史转折时 期俄罗斯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 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并且着重展现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大 时代的血与火的考验中,逐步走向革命的曲折道路。 作者本人所经历的长期又复杂的精神探索的艺术反映。 语言朴素,情节生动,心理刻画细腻,结构有史诗风 范。
解冻文学
以爱伦堡中篇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50年代 中期出现的那些揭露苏联社会阴暗面,反斯大林化,要 求创作自由(向西方靠拢的趋向),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的作家作品。是对斯大林时代过于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 叛,要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 现实生活。 要求重视人,呼唤人性复归,要求重新发掘文学现 实主义传统,打碎既往的虚伪、矫饰的既“瞒”又“骗” 的政治口号式的创作毒流。 主要作品有:柯涅楚克的剧本《翅膀》、佐林的剧 本《客人》、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杜金采 夫的《不是单靠面包》,特瓦尔托夫斯基的长诗《华西 里· 焦尔金游地府》,尼古拉耶娃的《前进中的战斗》, 索尔仁尼琴的《伊凡·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叶甫图申 科的诗歌《斯大林的继承者们》等。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
早期诗歌具有未来 派的色彩。 长诗《穿裤子的云》 (1915)是爱情诗,基调 批判资本主义。 1930年自杀。
文学成就
十月革命后创作进入新时期,有短诗《我们的进行 曲》(1917)、《革命颂》(1918)和《向左进行曲》 (1918), 剧本《宗教滑稽剧》(1918)和长诗《一亿 五千万》(1921)等歌颂革命的作品。1919-1922主 持“罗斯塔之窗”工作,诗画题材广泛,颇受群众欢迎, 讽刺诗《开会迷》(1922)辛辣地讽刺了官僚主义和 文牍主义。 1924以后先后发表了长诗《列宁》(1925。正面描 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和 《好!》 (1927),长诗序曲《放开喉咙歌唱》(1930), 讽刺喜剧《臭虫》(1928)和《澡堂》(1929),以及美国 组诗和特写《我发现了美洲》等 。
鲍利斯· 列奥尼多维奇· 帕斯捷尔纳克 (1890 - 1960)
苏联作家、诗人,出生于犹太艺术家 庭。受到里尔克影响,早年喜爱诗歌创作, 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 (1914),第二部诗集《在街垒之上》 ( 1916 )步入诗坛。1922-1932有诗 集《生活啊,我的姐妹》(1922)、 《主题和变调》(1923)、叙事诗《施 密特中尉》(1926)。 二十年代后期,转而翻译外国文学 作品。 1958年因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表彰他“在现代 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 取得的杰出成就”。
米哈伊尔· 阿法纳西耶维奇· 布尔加科夫 (1891– 1940)
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俄罗斯家庭。 1924完成《白军》以编年史形式讲 述了一个白军军官的家庭遭遇。 20年代中期写科幻风格小说《坏蛋》、 《狗心》等。 《大师与玛格丽特》20世纪最好的俄 语小说之一。三条主线:以外国魔术师沃 兰德身份出现的撒旦带着随从来到莫斯科; 大师的爱人玛格丽特,被撒旦选中为魔鬼 舞会女主人而得到了超自然的能力;耶稣 受难当天和彼拉多之间的对话,对当时真 相的探求和描述。
卫国战争时期文学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战争文学。 西蒙诺夫《等着我吧》、小说《日日夜夜》。 特瓦尔多夫斯基长诗《瓦西里· 焦尔金》。 法捷耶夫《青年的近卫军》。 波列伏依《真正的人》。 柯涅楚克《前线》。 列昂诺夫《侵略》。
法捷耶夫(1901~1956)
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 1912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 习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 动。1918入党。1919至1921在远东 参加红军游击队,出席党的第10次 代表大会,见到列宁。大会期间参 加镇压喀朗施培德反革命叛乱负伤。 1924后受党派遣,先后在库班、罗 斯托夫、莫斯科担任党的工作。 1927起一直在莫斯科从事文学活动, 任“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 协会)、全苏作协领导工作,1956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