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基本知识
O1(O2)- O – 冠状线:左外耳孔-T3--C3—Cz--C4--T4-右外耳孔 – .F3、 F4 和P3、 P4分别位于F7、F8与Fz和T5、T6与
Pz间线的中点上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法
–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活动电极与脑电图
机放大器的栅极(G1)相接,把
无关
电极与栅极(G2)相接,因此单极导联法的
脑电图基本知识
位相(phase):指同一部位在同一导联 中所导出的脑波,于前后不同时间里波 的位置,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 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即时间关系。
– 同位相 – 非同位相 – 位相倒置
脑电图基本知识
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 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 同的波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基本波波幅异常:
波幅异常增高 波幅异常降低
– 基本波波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出现病理波.
棘波 20-80ms 100μv
– 阳性棘波 – 阴性棘波 – 双相棘波 – 三相棘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孤立性棘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棘波 – 多发性棘波 – 节律性棘波 – 周期性棘波 – 泛发性棘波
异常反应:
– 早期突破 – 延缓反应 – 出现异常脑波 – 阵发性节律异常 – 不对称性反应 – 出现手足抽搦、癫痫大、小发作、意识障碍
脑电图基本知识
– 注意事项:
标准 容易出现的条件 终止的原因 综合考虑
脑电图基本知识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 睡眠诱发试验 – 美解眠诱发试验
一切特性取决于无关电极。
特点:
– 波幅 电位差
– 异常波 – 参考电极活化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无创脑电图技术
利用先进的电磁成像技术,实现无创、高分辨率的脑电图监测,为临 床诊疗和康复领域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解决方案。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拓展
神经机制研究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广泛应用于研究神经机制和认知过程,未来将进一步揭示脑神经活动 的奥秘,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脑疾病诊断
脑电图在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目的
脑电图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研究以及监测大脑功能状态。它 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状态和神 经元活动的信息。
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以来,脑电图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静态脑电图到现在的动态 脑电图,以及多导联、高分辨率的脑电图技术。
应用领域
脑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它可以 帮助诊断和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痴呆等,同时也是研究 大脑认知和情感等高级功能的重要工具。
THANKS
脑电图可以评估神经康复患者的预后情况,预测康 复治疗效果。
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大脑的电活动情 况,判断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和速度,为制定康
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神经疾病辅助诊断
一些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等,在临床诊断时需要借助其他辅 助检查手段。
脑电图可以辅助诊断这些神经疾病, 通过观察大脑电活动的变化,为临床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06
脑电图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脑电图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进步
01
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
采用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脑电图记录和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

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脑电图
新生儿、婴幼儿、儿童、青少年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活 动
年龄 3个月龄 6个月龄 2岁
主要部位
枕区 枕区 枕区
出现频率 分化程度 3-4Hz 5Hz 6-7Hz 7-8Hz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轻度分化
α
7岁
9-18个月龄 枕区
枕区
枕区
9Hz
10Hz
中度分化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 中央区μ节律 以中央区(C3、C4)为主;
• • • • • 出生后Rolandic节律为6-7Hz; 到3个月龄后频率为8-12Hz; 6-12个月龄,中央区节律数量逐渐增多; 可不对称性出现; 如无特殊加注,均为睁眼状态下记录。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 Lambda波
分化良好
15岁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 θ活动 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的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中。
• • • • • • θ活动 3周 为中央区节律; 1岁内 迅速增加,分布广泛; 5-6岁 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以颞、枕区著 2-5岁 弥漫性θ活动为主; 5-6岁 α与θ活动大体相等; 此后年龄段中α活动逐渐变得更加明显;
门棘波,或称门波(wicket waves, or wicket spikes)
为单个棘样波,或成串Mu样波; 6-11Hz; 60-200 μV; 负相尖样,正相圆钝; 主要见于老年; 发生于思睡或轻睡期; 出现于α波消失后; 见于颞区,双侧或单侧,可一侧多发,常为左侧; 以单个形式出现,常被误以为颞叶癫痫; 其后不伴以慢波成分,不改变背景活动,不使背景 脑电活动减慢,与颞叶癫痫不同;
脑波出现的方式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癫痫诊断与治疗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癫痫的类型、病灶位置等,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意识障碍评估
脑电图可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昏迷、植物状态等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可以检测到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相关的脑波活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α节律
β节律
γ节律
β节律是脑电图的另一种波形,频率为14-30Hz,通常在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γ节律频率为30-100Hz,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如认知、记忆等有关。
03
脑电图的节律和波形
02
01
1
脑电图的各区段
2
3
清醒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节律和β节律,偶尔可见少量δ波和θ波。
觉醒脑电图
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
脑电图可以监测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脑波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疗效果评估
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的干扰和解读
04
远离电磁波、金属等干扰源,采用屏蔽室、滤波器等设备减小干扰。
常见干扰及排除
电磁干扰
清除面部和四肢的静电,避免肌肉活动,使用电极膏减少干扰。
新的技术进步
脑电图信号的解读
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电图信号的解读,理解大脑活动的内在机制。
临床应用拓展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临床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脑机接口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人与机器的直接交互。
脑机接口
脑电图信号在模式识别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身份识别、情绪识别等。
肌肉电活动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相干性分析
相干性分析研究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被用于自动化脑电图分析和模式 识别。
常见的脑电图异常结果
癫痫发作
脑电图揭示了癫痫发作时的异常 电活动模式。
睡眠中的尖波
睡眠中的尖波是正常睡眠阶段的 特征之一。
阿尔法波
阿尔法波是一种低频、高振幅的 脑电活动,在放松状态下出现。
安德拉基和博巴尔的工作开创了脑电图研究的新篇章。
3
现代脑电图
使用高级技术和计算机分析,脑电图已经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元活动
脑电图是通过观察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电位来测量。
2 电极放置
电极被放置在头皮上,以记录不同区域的电活动。
3 波形和频率
脑电图波形和频率可提供关于大脑状态的重要信息。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探索脑电图的奇妙世界,从历史到应 用,一起揭开脑电图的神秘面纱。
脑电图基础知识的定义
了解脑电图是如何记录大脑活动的。探索脑电图的定义、测量单位和特征波。
脑电图的历史背景
1
1875 年
理查·卡莱尔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图。
2
20 世纪 30 年代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新的脑电图技术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大脑活动。
2
脑电图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将脑电图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3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研究神经网络和大脑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脑电图的应用领域
临床诊断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CONTENCT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10、记录中散见两额、颞区的频率有所减慢或增快或伴有波 幅交替性不等高,但均无固定部位差,同时临床也无不对 称体征。 11、觉醒及睡眠时不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病理性发作波
二、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 3、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μv以上的广泛性β 波。 4、睡眠时顶部峰波、纺锤波、快波不是恒 定地在一侧缺乏或减弱。 5、不出现发作波。 6、不出现低电压的β波
2、发作间歇期:在这期中EEG完全正 常为20—30%,异常者为70—80%, 其中,以弥漫性节律性慢波快波或慢
波为多见。
3、癫癎大发作发源点:无论是原发性的
还是继发性的,其异常部位都与大脑
中部分-丘脑内板地带有关。
二、癫癎小发作
脑电图可出现两侧性、对称性、同步化的 3c/s棘慢、尖慢综合波。波幅一般为300— 500μv,有时高达上千μv,波幅最高在额、 中央区,顶区电压较低,癎样放电持续时 间为10秒钟,发作间歇期中EEG82%病人 有发作波放电。
脑电图入门
第一章 脑电图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EEG:
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
二、它的适应症:
①癫痫;②中毒代谢疾病;③昏迷;④脑死亡诊断;⑤脑炎;⑥颅内占 位;⑦脑血管病; ⑧严重的颅内损伤;⑨慢性硬膜血肿;⑩脑脓肿;
三、EEG的临床意义
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 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 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 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反应性异常(早期突破、延缓反应)
2、发作波异常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异常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原理脑电图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

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

5/s以下;θ频率带:4~7。

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

以周/秒(c/s)表示。

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

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的波.在中睡期出现)。

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

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常用0.1秒和0.3秒).脑电的振幅,从几微伏到几百微伏。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 多见于头部外伤及其后遗症、脑肿瘤、去皮质综合征 等,机制不明,可能与脑干或丘脑节律起搏点功能异 常有关,也可能与额叶功能紊乱有关。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放 大等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结果解释
结合临床知识和实验目的,对 脑电图结果进行解释,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4
CATALOGUE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癫痫的诊断和分类
癫痫是脑电图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 领域之一。脑电图能够检测到脑部异 常放电,帮助医生确诊癫痫并对其进 行分类。
02
脑电图是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检 测手段,用于研究大脑功能和诊 断癫痫、脑部疾病等。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电化学信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当电极放置在头皮上时,可以检测到这些微弱的电流,并通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 记录为脑电图。
脑电图的波形、频率和幅度等特征反映了大脑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信号处理算法的创新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新型脑电图信号处理算法,提 高信号解析能力和准确性。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的结合应用
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MRI)的结合
通过MRI的高分辨率结构成像与脑电图的功能成像相结合,更全面地揭示大脑活动和功能 连接。
脑电图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结合
的枕叶部位。
频率为14-30Hz,通常 在大脑皮层活跃时出现。
频率为30-80Hz,与认 知功能和注意力集中有关。
频率为0.5-3Hz,主要 出现在婴儿和成年人的
深睡眠阶段。
脑电图的节律和频率
节律
指脑电波的规律性波动,如快波和慢 波。
频率
指脑电波的频率范围,如阿尔法、贝 塔、伽马等。
脑电图的异常波型
脑电图的干扰和伪迹处理
干扰来源
伪迹识别与去除
外部电磁干扰、肌电干扰、眼动干扰 等。
通过算法和软件识别并去除伪迹,确 保脑电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M期




REM期的主要特征: 1 低波幅、各种频率的脑电图混合在一 起。 2 有间插的快速眼动 3 肌张力降低。 4 有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5 此期如被唤醒,80%以上人述说在做 梦。 6 REM在NREM后,按90分钟一周期规
背景改变的意义



1 研究人体的意识情况 2 研究人类的炎症疾病 3 研究代谢性脑病。 4对某些疾病进行定位。 5 研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间歇性闪光刺激可引发多种类型癫痫病人 的痫性放电。Wolf 等人用视频脑电图研究 了1062例癫痫病人,发现有阵发性反应的 病人中,31%是少年肌阵挛性癫痫,18% 是儿童失神发作,17%是继发性全身性发 作,8%是少儿失神,并认为如果闪光刺激 出现局灶性痫性放电,其病人的临床发作 往往是部分性癫痫。
脑电生理活动的产生

膜选择性通透性
息电位 电位 的传播
离子分布

动作

离子的跨膜运动 离子运动

神经元电活动

脑电活动的产生
脑电波的起源




(1) 头皮电极记录到的是综合电埸反 应,主要电源来自锥体细胞; (2) α 节律可能与丘脑非特异性上升 性网状系统有关,是其兴奋或抑制性突 触后电位变化的结果。 (3) 慢活动主要代表皮质内多个细胞 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合 (4) 快活动是网状冲动使丘脑核内的 节律性放电消失,出现皮质电位去同步 化的结果。
诱发试验

睁闭眼:脑电图记录中让病人睁眼,10秒 后闭眼。
睁闭眼的意义



1 正常人睁眼时产生a波衰减,衰减不完全 或衰减时双侧不对称时推测两侧或单侧有 病变。 2 暴露隐蔽在a波内的异常波形,局灶性棘 波不受睁闭眼影响,广泛性棘波易受影响, 从而进行鉴别。 3 诱导癫痫波,如光敏性癫痫。 4 发作性睡病可见到反常的a波抑制,即出 现a波增强。


结果:发现卡马西平能增加睡眠持续的时 间,增加慢波睡眠的量,降低REM的密度, 而对REM的百分率和潜伏期没有影响。 结论:卡马西平能治疗急性精神障碍引起 的睡眠功能异常。其作用机制与大多数抗 忧郁剂和抗躁狂药完全不同。
抗忧郁剂对睡眠功能的影响



1 抗忧郁剂对睡眠功能的影响。 研究的药物:吗氯 胺、阿米替林、氯 丙咪嗪、三甲丙咪嗪等 三环抗忧郁剂 结果:除三甲丙咪嗪外所有研究的药物都 对快波睡眠有明显的影响,但不影响睡眠 的模式。


基本原理是强光刺激对一般人仅表现为视 觉通道和皮质的刺激,而对癫痫病人则可 发生刺激的扩散,引起癫痫发作或痫性放 电。 病人闭目,在眼前30cm放置闪光光源,按 1-30HZ进行闪光刺激。每一个频率的闪光 刺激持续10秒,停10秒后再进行下一个项 目的闪光刺激。


正常反应:1 双侧脑电活动的同步化;2枕 部出现与闪光刺激一致的,两侧对称的同 步化节律;3部分病人出现非癫痫性面肌抽 搐。 异常:1两侧波幅明显不对称(>50%);2 痫性放电:典型的痫性放电表现为在闪光 刺激中或停止后立即出现短暂爆发的、广 泛性、与刺激频率无关的、10-20HZ的多棘 或棘-慢活动,常反复出现。



波幅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称 调幅。 调幅与脉博和呼吸无关。 调幅代表人体内周期性变化的生命现象, 消失往往提示大脑半球有广泛性病变。
正常成人的脑电图



1 由α β 组成,仅有少量的θ ,不出现明显的 δ 波。α 波主要为10HZ左右,波幅50μ ν , 连续枕部,内有少许10-20μ ν 的快波。 2 左右对称部位波幅不超过20% 3 左右对称部位频率周期不超过10%。 4 α 波对睁闭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有抑制 作用。 5 α 和β 波不出现异常的高波幅 6不出现棘波、尖波等异常波形



过度换气后30秒出现或停止换气后30秒 不消失都是异常。前者称为提前反应, 后者称为延迟反应。 1 两侧的δ活动明显不对称或 2仅有局限性δ波, 3 在过度换气中或停止后立即出现癫 痫 波支持癫痫的诊断。 有中风、心肌缺血、严重肺部结构性功 能障碍者不易进行这种诱发试验。
间歇性闪光刺激
定量脑电图评价安眠药的疗效


药物依靠的重要原因是习惯和停药后的反 应,因而了解这种习惯和停药后的反应产 生的规律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和改变这种 药物依赖性。 对象:43例正常人和部分对照组 药物:三唑伦、佐 克隆和唑吡旦 方法:用药 4周,然后停药2周,用药开始 时和用药4周时及停药后各进行一次定量脑 电图评定。
电极的放置
导联

单导
将探测电极与参考电极相连

双极导联 电极直接相连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

频率和波幅(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周期数)
按频率分类脑波




α :8-13HZ β :14-17HZ(中间快波) 18-34HZ( β 波) γ >34HZ θ 4-7HZ δ 0.5-3HZ(theta)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Shipley JE等人。用脑电图技术研究了齐美 利定和阿米替林的药效学作用与副作用。 14例用阿米替林、13例用齐美利定。 用药28天,双盲对照试验。


结果:两者都能抑制病人的REM期。齐美剂 定对REM期的抑制在2天后出现,1周达高 峰,3周后好转。 齐美剂定没有增加病人的睡眠,3周以后延 长了睡眠的潜伏期,病人易醒,非REM更短。
定量药物脑电图的用途





1 2 3 4 5 6 7 8
判断血脑屏障的功能 用于病灶的定位 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用于疾病的诊断 研究脑的功能 判断疾病的预后 其它
抗癫痫药治疗急性精神障碍所致 的睡眠紊乱




Riemann D, 等人用睡眠脑电图研究了卡马 西平对急性精神障碍引起睡眠紊乱的研究。 基本原理:精神障碍可引起快速眼动睡眠 潜伏期延长。 CBZ 400mg/天,连续5天。12例健康自 愿者和1例病人。 观察指标:睡眠时间、REM的潜伏期、密度, 慢波睡眠。
波幅(微伏,50 μ ν =5mm) 1mm=10 μ ν 计数平均值)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1 活动:脑波或脑波的连续 2 节律:频率大体一致,重复出现的波构 成的脑电图 3 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α ,β 活动的频率 和波幅变化不大,组成了正常人脑电图活 动的主要部分,称为背景活动,突出于背 景活动的波称为爆发性 4 周期性:
中度睡眠期



2HZ以下,波幅75微伏以上的慢波占记录页 的20%以上,总量在50%以下是此期)的 特点。 初期纺锤波逐渐变慢(10HZ左右),断 续出现,左右同步,慢波逐渐增多。 此期病人有很明显的睡眠自觉体验,不给 予相当强烈的刺激,不易唤醒。
深睡眠期



此期的特征是2HZ以下,75微伏以上的慢波 占记录页的50%以上。 纺锤波可出现或不出现。 (中-深睡眠统称为慢波睡眠)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脑电图机的基本原理
电极
输入
放大
记录
定标, 导联, 电阻
前置 放大
后极 放大
调节 网络
增益 时间常数 高频滤波
脑电图的常规和特殊电极
1 常规电极: 2 蝶骨电极:蝶骨电极可提高15-30%不 同类型癫痫脑电图阳性检出率。 3鼻咽电极: 4鼓膜电极:主要用于检查颞叶底部病变。 有鼓膜穿孔者禁用。 5其它电极:卵圆孔电极。


结果.在睡眠的第2期有3种频率指数 0.8-5 Hz, 5-10 Hz and 10-15 Hz. 3种药物服用后 出现典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脑电图指数, 10-15 Hz增加而<10 Hz则降低。 与药物半衰期有关的 5-10 Hz频率停药后有 反跳,10-15 Hz用药时增加,停药后没有 反跳。 用药第一天0.8-5 Hz频率与停药后 睡眠质量的减少有关 .
Α 波的出现率


1 2 3 4
大于75%为优势型 50-75%为准优势 25-50%为混合型 不到25%为劣势型
快波

1 主要出现在中央、额、颞区。 2 易受药物的影响(巴比妥、苯二氮卓类) 3 左右半球基本对称,如一侧缺如或明显 减少,对病变的局部定位往往起决定性作 用。
正常成人的睡眠脑电图
轻睡眠期



1 顶尖波开始消失,并出现睡眠纺锤波 就进入了轻睡眠期。 2 此期的主要标志是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 波。 初期:顶尖波之后连续1-3秒出现14HZ 左右的波,随后顶尖波消失,出现稳定 的14HZ的波,由于这种波连续出现的整 体形象类似纺锤形,故称为纺锤波(睡 梭、纺锤波爆发),这种波形必需持续 1/2秒以上。
位相:

1 位相差 、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置倒。

2 同步性和对称性(同步性指位相关系 对称性指双侧的波 幅)
脑电分布





1 2 3 4 5 6 7
弥漫性 双侧对称性(同一部位双侧均有) 半球性(多导联,同一半球) 区域性 一侧局灶性 孤立多灶性 镜灶
调节和调幅
过度换气


1 过度换气:嘱病人安静闭目,用力呼气, 并逐渐将呼吸频率提高到18-24次,持续35分钟。如诱发试验中出现痫性放电,最好 立即停止过度换气,以免引起癫痫的临床 发作。 过度换气的正常反应是α波增多,波幅增大, 节律更整齐和在过度换气 1分钟后出现两 侧同步对称的高幅δ节律,以额叶最常见或 只出现在额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