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edf968e9951e79a8927db.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班同窗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展开垦殖运动〞〝农奴取得分开庄园的时机〞〝手工工场〞等。
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B 〕A. 西欧城市的开展B.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C. 基督教的兴起D. 西欧庄园的开展2.〝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到达140座,德意志那么更多。
〞这些〝城市〞能够(D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会活期分地给农民耕种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气3.欧洲乡村末尾发作新变化,纷繁展开垦殖运动的时间是〔 C 〕A.9世纪以后B.10世纪以后C.11世纪以后D.12世纪以后4.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A.东罗马消亡后,西欧城市开展起来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发生的C.随着工商业的开展,市民阶级构成了D.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预备了条件5.11世纪以后,欧洲乡村发作了一些新的变化,表如今〔 D 〕①各地纷繁展开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域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益〔 B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休息者D.城市树立者7.〝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益,遭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维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级作为第三等级,列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资料说明城市居民〔 A 〕A.位置失掉了提高B.寓居环境失掉改善C.饮食质量失掉改善D.经济失掉了开展8.11世纪以后,欧洲乡村发作了一些新的变化,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其突出表现为〔D 〕①庄园劳役量不时添加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置劳役豁免权③农奴可经过交纳迁移税分开庄园④农奴被禁锢在庄园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外部农业和手工业等范围出现了新型的消费组织方式,其基本缘由是〔 C 〕A.社会分工的扩展B.商品货币关系的开展C.消费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10.〔2021年福建龙岩模拟〕从10世纪末尾,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催生了市民阶级,在实质上预示着〔 D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位置B.工商业兴旺C.民主自在思想的发生D.资本主义萌芽二、非选择题11.阅读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bd6b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5.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中世纪晚期,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产生,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下面选项中体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是A.全球贸易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C.大机器生产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下表描述了14世纪前后欧洲的变化。
这一变化()A.巩固了旧有封建统治秩序B.推动了城市自治C.削弱了国王统治D.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产生3.14世纪以后的西欧,出现手工工场、租地农场。
这预示着A.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确立B.资产阶级文化在西欧兴起C.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D.奴隶社会的历史在西欧结束4.在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的一个典型事例发生在()A.法国琅城B.德国柏林C.英国牛津D.意大利威尼斯5.“1736年,英国最大的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布机,为提高工作效率,制针的劳动约分为18种不同的作业。
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出现了产业革命趋势。
”材料反映了()A.庄园经济快速发展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C.手工工场分工细化D.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状况6.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列属于庄园制度变化的直接产物是()A.垦殖运动兴起B.租地农场兴起C.手工工场兴起D.城市居民壮大7.下图中“?”处是A.行会制度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C.现代工厂制度确立D.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8.公元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规章第六条规定:任何外国人或本城以外之本国人,除非获得市长、长老及管理员许可,列入本城市民名籍,而且有本行业正直会员证明并担保其为人忠实、品行端方者,皆不得从事或利用本业。
该项规定意在()A.鼓励技术交流B.提高工作效率C.保障工人权益D.排除外来竞争9.11世纪以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陆续出现在欧洲城乡。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dc86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40.png)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1.【2021·运城垣曲期末】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这里的“变化”和“发展”指的是( )A.租地农场的出现和手工工场的建立B.庄园的出现和手工作坊的建立C.垦殖运动的开展和手工作坊的建立D.庄园的出现和手工工场的建立2.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分化出一批精英分子,他们作为一个稳定的阶层脱颖而出,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他们是( )A.庄园主B.公爵、伯爵C.富裕农民、骑士D.手工业者3.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里所说的租地农场主主要来自( )A.手工业者B.封建领主C.富裕农民D.城市市民4.【2021·唐山丰润区期中】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①庄园制度出现②租地农场出现③一些农奴获得了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权④一些新的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垦殖地区出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欧洲中世纪晚期,一位呢绒工场的工头吩咐道:“60个人中,12人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人纺纱、刷毛和梳毛;12人织呢和剪呢,剩下6人帮助别人干活。
”这段材料表明( )A.手工工场有了较细的分工B.手工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者C.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D.手工工场的工人能够享有工场主的分红6.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业领域,“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在手工业领域,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这表明当时的欧洲( )A.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B.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C.热衷新航路和“三角贸易”D.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7.13、14世纪,西欧城市中,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的是 ( )A.手工业者 B.没落的乡间贵族C.城市贫民 D.富商巨贾8.【史料实证】1633年,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7名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这7名资本家所缴的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入总数的二分之一。
九上历史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九上历史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34763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2.png)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1.有人说∶"(西欧)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站起来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
"这段话主要描述()A.城市的复兴和自治B.庄园的经济和地位C.帝国的分裂和衰亡D.大学的兴起和发展2.“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A.西欧城市的兴起B.西欧庄园的出现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3.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工场内盛行劳动分工、简单协作,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是A.封建主义性质B.资本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性质D.共产主义性质4.“(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公社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利……”这段话说明()A.封建国王非常愿意城市获得自由权利B.城市居民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C.城市居民争取自由的道路漫长而曲折D.西欧国王一般作风败坏生活奢侈腐化5.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段话反映了A.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B.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C.反映了欧洲农村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D.农民已经彻底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A.西欧城市的兴起B.西欧庄园的出现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的自治,造成了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和市民阶级势力的增长,使封建制度在政治上遭受打击。
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48ae3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3.png)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限时达标1.11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许多通过垦殖而新开发的地区,这些地区仿效自治城市实现了()。
①司法独立②脱离教会③经济独立④行政自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农奴要想获得自由,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①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②与领主联姻③缴纳迁徙税④缴纳什一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庄园开始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A.领主经营不善B.农奴纷纷出逃C.城市的重新复兴D.生产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渗透4.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
14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
A.土地私有B.租地农场C.庄园D.手工作坊5.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哥伦布“发现”美洲D.“三角贸易”开始6.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D.富裕农民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7.“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租地农场的出现D.工厂制度的确立8. 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发起人,他们包括()。
①富裕农民②教皇③骑士④手工业者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
这主要说明()。
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10.某班同学讨论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f0902f5335a8102d220b1.png)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A.殖民活动B.合作化运动C.垦殖运动D.土地改革2.中世纪晚期,随着垦殖运动的发展,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有了独立的权力,这些权力包括()①司法权②立法权③行政自治权④监督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
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4.13-14世纪,成为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①富裕农民②骑士③乡绅④贵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13、14世纪欧洲城市居民主要有()①农民②农奴③手工业者④商人⑤银行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⑤D.③④6.马克思指出:“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造成欧洲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农村资产阶级的形成C.农村生产分工更细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下降7.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
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垦殖运动的开展B.农村社会结构变化C.庄园经济的发展D.雇佣劳动关系出现8.3世纪,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原因有()①分工细化②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③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④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西欧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生产方式更新的最大特点是()A.农业以自给自足为主B.手工业为自己生活而生产C.农业、手工业生产集中化D.农业、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10.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A.农场主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B.养殖生产规模更大C.农场主与劳动者的联系不紧密D.大量使用奴隶劳动11.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dcffbb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东罗马消亡后,西欧城市发展起来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C.跟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D.初期财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盛行准备了条件2.在西欧城市从头盛行和工商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市民阶级B.地主阶级C.财产阶级D.农民阶级3.以下不属于手工工场特色的是()A.出现了雇用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B.工人多分工合作C.与手工作坊对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D.机器大生产4.10 世纪中叶 -13 世纪中叶的 300 年间,西欧各地向来在不停地开垦荒地,进而组成了一场阵容浩荡、为时长远的垦殖运动。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公司都踊跃加入了这场运动。
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由是()A. 政府的呼吁 B.领导人物的呼吁 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5.以下对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用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商人向雇用工人供给原料②商人向雇用工人供给生产工具③工人完整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用与被雇用、盘剥与被盘剥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1 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此刻()①各地纷繁展开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域的新主人③庄园渐渐衰败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他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要靠租佃土地、聘用农业工人进行耕种。
”这里的“他”的身份是()A. 地主B.土地全部者C. 手工工场主D. 租地农场主8.欧洲乡村开始发生新变化,纷繁展开垦殖运动的时间是A.9 世纪此后B.10 世纪此后C.11 世纪此后D.12 世纪此后二、非选择题9、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本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8474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3.png)
一、选择题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
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A.西欧城市的兴起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西欧庄园的出现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2.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A.手工业者B.庄园主C.奴隶主D.富裕农民3.西欧城市兴起后,农奴大量逃入城市。
他们按规定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后就可成为()A.市民B.领主C.佃户D.资产阶级4.16世纪的英国流传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呈长行。
列作捡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
染工八十人。
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
歌谣透露的信息是()A.英国棉纺织业的兴起B.庄园生活的惬意C.机器工厂的景象D.工场经济的发展5.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
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1)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晚期,欧洲的手工业不断发展。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分散的手工工场没有改变劳动工具和生产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
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劳动工具,在统一的地点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完全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1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1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51ade4110a6f524cdbf854f.png)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2.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
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号召B.领导人物的号召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3.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B.工人多分工合作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论述了中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A.背景B.过程C.内容D.意义5.“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材料说明城市居民()A.地位得到了提高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D.经济得到了发展6.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
这反映了西欧()A.远程贸易的发展B.城市的发展C.手工工场的发展D.科技的发展7.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应是()A.大化改新B.远程贸易C.手工工场D.垦殖运动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af27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8.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A.雇佣关系的形成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经济的发展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
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手工业作坊3.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是()A.租地农场出现得最典型、最早的国家是意大利B.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C.城市出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D.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地位不断削弱4.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出西欧()A.城市的自由风气B.城市人口的增加C.庄园经济的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农奴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兴起;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上述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封君封臣制的确立与完善B.庄园经济的兴起C.中世纪城市的自由与自治D.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
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
据此可知,这一现象()A.表明了西欧封建经济濒临崩溃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C.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出现7.“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真题训练)(解析版)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真题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a1593abceb19e8b9f6ba31.png)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一、选择题1.(2020·四川攀枝花·4)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
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考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史学理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手工工场中,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因此,C项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属于历史评价,故选C项;A.B.D项都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不属于历史评价,排除A.B.D项。
2.(2020·湖北孝感·17)《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开始了文艺复兴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考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在14世纪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
16世纪,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可知,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选项A符合题意。
3.(2020·云南昆明·17)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2020部编版历史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
![2020部编版历史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c85c414312b3169a451a49a.png)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手工工场的出现被喻为工业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A.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的规模大B.西欧各国君主大力发展工商业C.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D.工人之间分工合作2.手工工场出现后,出现了新的阶层。
下列属于新阶层的是()A.地主与农民B.商人与工人C.贵族与农民D.资本家与工人3.16世纪时,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丝绸衣服,睡觉时用木板床,窗户上的蜡布和纸换上了玻璃,这说明当时()A.手工工场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B.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基本消灭C.机器工业使社会产品日益丰富D.近代的人们开始变得贪图享受4.“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5.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村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标志着封建经济开始解体B.大批破产农民沦为雇农,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C.农业资本家租来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经营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D.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农村货币关系发展的结果,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6.13、14世纪,成为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有()①富裕农民②骑士③乡绅④贵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B.工人多分工合作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D.机器大生产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1b21f16fc700abb68fc9c.png)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A.逃离庄园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2.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成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推动者。
下列关于富裕农民的活动表述有误的是()A.他们可以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B.他们可以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C.他们建立了租地农场D.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领主耕种3.13世纪以后,手工业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表现是()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B.手工业者主要为自己生活而生产C.手工业者开办手工业作坊D.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4.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其中哪些人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①富裕农民②骑士③乡绅④大多数贵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
这主要说明()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手工作坊中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材料二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686104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2.png)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欧洲垦殖运动出现于何时()A.8世纪以后B.9世纪以后C.10世纪以后D.11世纪以后2.中世纪晚期,欧洲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的方式有()①承租领主的土地②购买领主的土地③转租其他佃户的地产④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16世纪时,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丝绸衣服,睡觉时用木板床,窗户上的蜡布或纸换成了玻璃,这说明当时()A.手工工场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B.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基本消灭C.机器工业使社会产品日益丰富D.近代的人们开始变得贪图享受4.“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A.西欧庄园的兴起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5.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农村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经济开始解体B.大批破产农民沦为雇农,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C.农业资本家承租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经营,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D.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农村货币关系发展的结果,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6.13、14世纪,欧洲出现的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的是()①富裕农民②骑士③贵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7.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A.城市公民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D.城市建设者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d4514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7.png)
九年级历史第13课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本课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出现,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工场出现,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的农民和市民阶级1.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中赋予的权利,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3.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经过中世纪早期“静悄悄的劳动”和积累,西欧农民自11世纪开始了争取自由劳动权利的历史进程,城市的兴起和新垦区的出现是反映这历史进程的两个重要标志。
新垦区“争取自由劳动权利“的成果是( )A.取得城市特许状B.取得自由和自治特权C.取得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D.允许成立庄园法庭2.11世纪以来,西欧许多地区的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A.逃离庄园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C.通过庄园法庭申诉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3.11世纪以后,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是( )①市民阶层的兴起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③手工工场的出现④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14世纪中叶,富裕农民租地农场的土地来源不包括()A.承租领主的土地B.购买领主的土地C.转租佃户的地产D.开垦的林地、荒地5.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
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同步测试】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测试】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55913cd0d233d4b04e6970.png)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 农民阶级B. 封建贵族阶层C. 市民阶层D. 工业无产阶级2. “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A. 庄园、租地农场B. 庄园、手工作坊C. 租地农场、手工作坊D.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3. 恩格斯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 推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B.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C. 封建主对市民的剥削加重D. 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4. 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不包括()A.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B. 庄园里的居民都是农奴C. 土地分为“直营地”和“份地”D. 庄园设有庄园法庭5. 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 商品经济发达B. 城市的规模大C. 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D. 有强大的市民阶级6. 下列属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最初的经济组织形式的是()A. 庄园B. 手工作坊C. 手工工场D. 工厂7. 10世纪起,衰落的旧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的原因有( )①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②商业贸易的发展③人口的增长④庄园经济的盛行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 下列关于西欧城市居民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基本居民,全部由农民转变而来B. 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将获得市民的身份C.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D.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垦殖运动)不仅增加了物质财富,它也大大地增加了人身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
2.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
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号召
B.领导人物的号召
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
3.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
4.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
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论述了中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5.“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
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
”
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
6.14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
这反映了西欧()
A.远程贸易的发展
B.城市的发展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科技的发展
7.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
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应是()
A.大化改新
B.远程贸易
C.手工工场
D.垦殖运动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清明上河图》(部分) 图二 中古西欧集市
(1)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幅美术作品,从图中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2)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
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参考答案
1-7:BCDDAAD
8.(1)图一:交通方式多样化(牛马车、轿子、骆驼)、商业繁荣、城市建筑(城门、桥梁)、店铺、商贩、护城河、城市绿化等。
(言之有理即可)图二:沿街店铺、手工作坊、石块街道、服饰等。
(言之有理即可)
(2)封建社会;手工业、商业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文物、遗址、遗迹、文字记载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