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合集下载

浅析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浅析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浅析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析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有关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宪法上的一项义务不是针对一般人的,而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而言,同时以政府的绝对保障责任为前提。

受教育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与作为一项宪法义务其主体并不具有一致性。

受教育权作为宪法权利与受教育义务作为宪法义务不具有直接的法律上的联系。

袁征教授在《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一书中非常严密而又清晰的论述: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受教育不可能既是公民的权力又是其义务。

从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里这样的规定是不合理的。

以上观点认为受教育不能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法学马岭教授曾论述:我国现行宪法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受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上的义务主要是指作为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义务,而不是指作为受教育者自己的义务。

劳动与受教育是公民不放弃的权利。

公民受教育是双重的权利义务关系:首先,公民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国家有满足公民实现受教育权利的义务;其次,公民有受教育的基本义务,国家有强制公民受教育的权力。

以上观点则认为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对于权利和义务概念的分析,人们基本上运用了美国法学家霍菲尔德在《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中对权利与义务概念的解释。

霍菲尔德认为,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至少可以分析为下面8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即权利(right)、无权利(noright)、特权(privilege)、义务(duty)、权力(power)、无权力(disability)、豁免(immunity)和责任(liability)。

认为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在同一行为中,如果A 有要求B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与之相对应的B就有向A做出某种行为的义务。

受教育权之宪法浅析

受教育权之宪法浅析

受教育权之宪法浅析[摘要]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一项广为国际社会认同的基本人权。

在现代社会,是否接受教育、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一个公民生活、生存的重要因素。

受教育权平等不仅要求权利设定的平等,而且要求将平等原则作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首要原则,受教育权的司法保障则是受教育权平等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宪法权利;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平等;司法保障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已具有初步的法律保障,同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家对其越来越了解和认同,受教育权在现实生活的实现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问题也仍然存在。

我们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一、受教育权的概念和属性就各国的宪法制度而言,有些国家确定受教育权利、突出公民对国家的要求权;有些国家则确定受教育自由,突出公民选择何种教育方式及内容自主性。

日本学者大须贺明提出“受教育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其实只是为了争取更好的生存能力而要求国家从经济角度提供必要的文化教育条件和均等的教育计划的权利”,[1]他认为受教育权是一种社会权利。

我国学者在受教育权上也有不同表述。

有学者认为受教育权是公民在教育领域接受文化、科学等训练的权利。

有的认为受教育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实现其他人权的基础、具有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特点。

[2]笔者认为受教育权是国家保障地公民自由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具有下列几个属性:第一,主体广泛性;第二、依法性,这是教育权实现的特点;第三,福利性,它要求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予以保障,在提供教育条件、机会甚至事后的救济方面均积极作为,履行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的责任;第四,平等性。

由于受教育权平等是受教育权的核心原则,笔者想在此展开论述一下。

宪法强调平等权,为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各种权利提供了宪法基础。

受教育权平等主要涵括三方面内容,即入学机会的平等、学业成就的平等和受教育后的就业机会的平等。

[3]也就是说,受教育权的平等不仅意味着权利设定上的平等,还包括受教育权保障上的平等,这就要求消除一切基于种族、外貌、语言、性别、社会出身、经济条件等的歧视,取消一切损害教育平等的区别、排斥、限制,使每一个公民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平等的保护。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概述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国家在立法和政策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同时,公民也应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对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相关政策和公民履行受教育义务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政策法律保障国家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在我国宪法中,第四章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开展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这一条款确保了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此外,国家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中等职业教育法》等,为公民提供了接受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基本要求和实施机制,确保了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经费保障为了确保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国家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基础教育经费的增加: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全体公民都能接受普惠教育。

- 高等教育经费的增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家也逐步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提高公民的学历和专业素质。

- 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保障: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地区公民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公民教育权利保护机制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教育权利保护机制,确保公民的教育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其中包括: - 教育监督机构:国家教育部门设立了教育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以保障公民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 学生权益保护机构:学校设立了学生权益保护机构,负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保障学生免受欺凌、歧视等。

公民履行受教育义务的重要性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和提升社会整体素质。

个人发展受教育是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宪法解读教育权益

宪法解读教育权益

宪法解读教育权益教育是人民最基本的权益之一,其保障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关怀,也是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重要基石。

在保障教育权益的主要法律文件中,我国的宪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宪法角度出发,对教育权益进行解读。

一、宪法中的教育权益保障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推行维护儿童的利益和少年的合法权益的各种制度,促进儿童和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儿童和少年教育权益保护的承诺,为他们提供了营造和谐、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的法律基础。

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教育权益。

根据宪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规定确保了所有公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宪法第九条还规定:“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中小学教育。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职责和义务,并将普及中小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二、宪法解读教育权益的重要性1. 教育权益是人权的基础教育权益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实现其他人权的基础。

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公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2. 教育权益与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教育的本质在于平等和公平,而教育权益的保障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知识和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

为了确保公平,我们需要在教育领域消除贫困和社会阶层的壁垒,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宪法解读教育权益的现实意义1. 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宪法对教育权益的保障,为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从宪法的角度解读教育权益,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宪法对教育公平的保障,要求国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怎样理解“公民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怎样理解“公民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怎样理解“公民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葛志明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年(卷),期】2008(0)10
【摘要】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内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明白什么是受教育权?其次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权利
和义务的一致性决定的;第三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
制度决定的;第四、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决定的。

每个公民都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热爱学习,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总页数】1页(P169-169)
【关键词】宪法;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作者】葛志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教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
【相关文献】
1.公民受教育之权利与义务 [J], 吴鹏
2.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J],
3.(十一)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J], 李诩聪;甘为群
4.论“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宪法解释 [J], 张海涛;
5.劳动与受教育是公民不可放弃的权利——对权利义务复合的宪法规范的法理学读解 [J], 赵正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受教育权_法律规定的(3篇)

受教育权_法律规定的(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根本。

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我国宪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探讨受教育权的内涵、意义、实现途径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以期提高全社会对受教育权的重视和保护。

二、受教育权的内涵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受教育权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公民有义务接受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公民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3. 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公民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

4. 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有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

三、受教育权的意义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尊严和地位。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受教育权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 提高国民素质:受教育权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推动社会进步:受教育权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四、受教育权的实现途径1.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为受教育权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2. 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公平。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4. 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5. 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五、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1. 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防止辍学现象发生。

【最新2018】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推荐版 (3页)

【最新2018】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推荐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为您编辑了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希望和您一起探讨!我国《宪法》第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以宪法为依据,也相继制定了以教育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方面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什么是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天赋人权还是公民的一项社会权利?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什么关系?既然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放弃它呢?既然是权利,为什么又同时成为一项义务呢?愿不愿接受教育是纯属个人的选择,一个人就是厌恶读书,国家凭什么课予其受教育的义务,又如何强制其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是父母的义务,还是儿童、少年的义务?如果是儿童、少年的义务,他还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又如何去承担义务?公民究竟是有终身受教育的义务,还是仅限于儿童、少年时代才有受教育的义务呢?一、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其中,教育的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自学等。

教育内部的等级包括学龄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

理解公民的受教育权问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受教育权概念的特点问题。

受教育权的概念有以下特点:(1)受教育权概念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教育是涉及人类心灵的活动,以求得人的心性发展为目标。

而达到人的心性发展目标的渠道十分广阔复杂,也即教育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只要是能获得人的心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但是,如果将任何一种手段和途径的运用都称之为公民的受教育权,都需要进行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则会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虽然可以主要地将教育以及受教育权的问题界定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科普教育、职业教育乃至国防教育、民办教育等已有法律规定的领域,但必须承认,受教育权是个相当有包容性的概念。

论“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宪法解释

论“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宪法解释

: , A b s t r a c t I n o u r c u r r e n t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t h e 1o f a r t i c l e 4 6p r e s c r i b e s t h a t“ c i t i z e n s h a v e a r a r a h p g p ” , t h e r i h t a n d o b l i a t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 i s s t r a i h t f o r w a r d t o s h o w t h a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s b e t w e e n g g g p , t h e r i h t a n d o b l i a t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b u t t h e r e i s s t i l l o b v i o u s u n c e r t a i n t i n t h e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o f t h i s g g y p , a r t s a r t i c l e e s e c i a l l i n t h e o f t h e m e a n i n o f c i t i z e n s a n d r e s o n s i b i l i t o f t h e o b l i a t i o n o f e d u c a p p y g p y g - ,m t i o n.A c c o r d i n t o c o n c l u d i n a n d r e t o r t i n t h e e x i s t i n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s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g g g g p y ” m a i n o i n i o n s a r e t h a t t h e“ c i t i z e n i s o n l a n d t h e r e s o n s i b i l i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s h o w e d a n o b v i o u s p y p y , e r i o d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s i s t i n o f s t a b i l i t o f t h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t e x t w e s h o u l d e m h a s i z e p g y p , t h a t c i t i z e n h a v e t h e r i h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a l s o b e a r t h e r e s o n s i b i l i t o f e d u c a t i o n.A n d t h e o b l i a g p y g - : ,s t i o n s h a v e t h r e e a r t s t h e d u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o m u l s o r e d u c a t i o n s t a e a m e e o l e s e d u c a t i o n a l y p y g p p p , d u t a s t h e c h i l d r e n s o r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d u t i n l i t e r a c e d u c a t i o n. a r e n t s u a r d i a n s y y y p g : K e w o r d s T h e r i h t a n d o b l i a t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o b l i a t i o n o n e r i o d i c T C g g g p y -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 p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教育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教育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的教育权利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个人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已成为各国宪法所关注和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一、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作为一部法律文件,宪法在保障教育权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宪法通常会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对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

其中,宪法通常会包括以下内容:1. 教育权利的表述:宪法会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强调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

2. 教育目标的规定:宪法通常会明确规定教育的目标,例如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等。

3. 教育内容的规范:宪法会规定教育应涵盖的内容,例如国家的历史、科学知识、文化传统等,以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4. 教育机构的设立与管理:宪法还会规定教育机构的设立与管理,例如国家应设立教育机构,确保教育资源的充足和公平分配。

二、教育权利对个人的意义教育权利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权利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基础。

其次,教育权利培养了个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改变的需求。

此外,教育权利还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就业竞争力,为个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

三、教育权利对社会的意义教育权利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此外,教育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社会的道德发展和文明进步。

四、教育权利对国家的意义教育权利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教育权利是国家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基本人权的根本保障。

受教育权利法律规定(3篇)

受教育权利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视为提升个人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保护。

本文将从我国的角度出发,探讨受教育权利的法律规定及其重要性。

一、受教育权利的定义受教育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指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权接受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 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指公民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等。

3. 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指公民有权报考高等教育机构,接受高等教育。

4. 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指公民有权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二、受教育权利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

”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四章第四十三条规定:“公民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第五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公民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二章第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性1. 提高国民素质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宪法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探究

宪法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探究

宪法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探究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范了国家政权的构成、运行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在宪法中,权利与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保障,保护了人民的自由和尊严;而义务则要求公民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宪法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及为什么平衡是如此重要。

首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宪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权利旨在保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而义务则要求个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平衡可以看作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关键。

例如,在宪法中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保护了公民对于言论和自我表达的自由;而同时,义务要求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时要负责任地对待,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这个平衡确保了社会中的公平和公正。

其次,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有助于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权利的实现需要社会资源和个人努力的支持,而义务则促使个人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这种平衡是承担责任和推动发展的基础。

举一个例子来说,宪法规定的教育权利确保了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个人也有义务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社会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

然而,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并非易事。

在现实生活中,权利和义务往往面临冲突和挑战。

个人可能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破裂和不公平的现象的出现。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自由表达权得到了广泛的保护,但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言论滥用却也随之增多,损害了他人的权益。

这需要通过法律、教育等方式来引导和规范,以实现平衡。

为了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我们需要加强宪法教育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通过宪法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各项权利和义务的含义、范围和限制,从而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义务。

宪法教育还可以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使他们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宣传和倡导,以提醒人们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关系。

受教育权_法律规定的(3篇)

受教育权_法律规定的(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在我国,受教育权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本文旨在探讨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分析其内涵、保障措施以及现实意义。

二、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1. 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是我国宪法对受教育权的基本规定。

2. 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方面的责任。

3. 其他法律法规除了宪法和教育法,我国还有许多其他法律法规对受教育权进行了规定,如《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

三、受教育权的内涵1. 公民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包括公民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接受优质教育资源。

2. 公民受教育义务受教育义务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这包括按时入学、完成学业、遵守学校纪律等。

3. 国家教育责任国家教育责任是指国家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制定教育政策、完善教育体系、提供教育资源等。

四、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我国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如《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保障教育资源国家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3. 保障教育公平国家通过政策调整,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如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

4. 保障教育质量国家加强教育督导,确保教育质量。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1. 引言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通过接受教育,个体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受教育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受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例如,《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充分发展和利用这一权利可以确保每个人的平等机会,并打破贫困和不平等等社会障碍。

通过受教育,公民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育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社会参与和自主决策能力。

公民具备受教育的权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益,并有效地参与社会事务。

3. 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除了作为公民的权利,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义务。

公民有责任接受教育,以发挥自身的潜力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受教育使得公民具备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公民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做出积极的贡献。

受教育的公民更容易发展出团队合作和公民意识,关心社会的福祉。

其次,受教育使公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和技术在不断演进,公民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通过接受教育,公民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更好地应对社会和经济的挑战。

最后,受教育有助于强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发展。

公民通过参与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受教育的公民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受教育对个人的影响受教育对个人有深远的影响。

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为个人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议受教育权宪法平等保护问题

浅议受教育权宪法平等保护问题

浅议受教育权宪法平等保护问题【摘要】受教育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宪法的保障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实际执行中,受教育权却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受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宪法对受教育权进行了明文规定,同时也要求实现其平等保护。

为了解决受教育权不平等问题,宪法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受教育权的保障,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受教育权宪法平等保护的必要性。

建议未来在加强受教育权宪法平等保护时,应当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并采取措施消除各种歧视现象,确保每个人能够平等获得教育机会,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受教育权、宪法、平等保护、重要性、含义、范围、明文规定、不平等现象、现实、必要性、建议、未来、平等、保障、教育、法律、公平、公正、社会发展、平等教育机会。

1. 引言1.1 受教育权的重要性受教育权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它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受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个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受教育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有责任感的公民,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受教育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确保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受教育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

受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培养更多有才能、有担当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受教育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应当受到法律和宪法的保护,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个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1.2 宪法保障受教育权的意义宪法保障受教育权的意义在于确保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保障受教育权的宪法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保障。

【推荐下载】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

【推荐下载】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

[键入文字]
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
 【摘要】为您编辑了如何看待宪法中公民的受教育权,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我国《宪法》第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以宪法为依据,也相继制定了以教育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方面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什么是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天赋人权还是公民的一项社会权利?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什么关系?既然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放弃它呢?既然是权利,为什么又同时成为一项义务呢?愿不愿接受教育是纯属个人的选择,一个人就是厌恶读书,国家凭什么课予其受教育的义务,又如何强制其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是父母的义务,还是儿童、少年的义务?如果是儿童、少年的义务,他还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又如何去承担义务?公民究竟是有终身受教育的义务,还是仅限于儿童、少年时代才有受教育的义务呢?
 一、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1。

宪法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中关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这一原则在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

以下是宪法中关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展示。

第一,宪法确认了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宪法,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禁止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的性别、种族、宗教、社会地位或经济状况如何,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宪法强调教育的义务。

宪法规定,公民有义务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提供的教育,并且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和职业知识,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一规定意味着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公民的责任。

第三,宪法倡导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质量。

宪法规定,国家应推动教育的普及,改善教育的质量,并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

这意味着国家必须提供各个层次的教育机会,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并且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

第四,宪法确定了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宪法规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公民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的素质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教育应当贯彻科学、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品质。

这意味着教育应当既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又注重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以达到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五,宪法保障教育的投入和管理。

宪法规定,国家应当加大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并且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这意味着国家必须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流动,并且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以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宪法明确规定了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不仅肯定了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明确了受教育的目标、原则和管理机制。

通过宪法的规定,我们可以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教育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教育权利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教育权利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而教育作为每个国家的基石,也是宪法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解读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条款确保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种族、性别、财产状况等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其次,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教育的保障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这一条款明确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保障责任,为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国家保障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的特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制定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

”这一条款的出台,为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宪法对教育权利保障的意义宪法对教育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宪法保障教育权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是人民群众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宪法保障了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

其次,宪法保障教育权利有助于提升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才、创造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通过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宪法为提升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同时,宪法保障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全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宪法通过制定特殊政策,确保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地区相当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从而减少由于地域差异造成的不公平现象。

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受教育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权益。

它不仅赋予了公民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当接受教育、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受教育权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拥有了探索世界、认知万物的渴望和潜力。

教育,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了解世界的大门。

通过接受教育,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明白事理,知晓古今中外的文化和历史。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比如说,一个孩子从小接受教育,学会了阅读和写作,就能通过书籍领略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学习数学和科学,能够理解自然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接触艺术和音乐,能够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内心世界。

教育让我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发展个人特长,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医生,还是教师、工程师,教育都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些梦想的可能。

而且,教育也是我们在社会中获得平等机会和尊严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不应该因为出身、财富或者其他因素而限制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

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权通过教育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就业市场上往往更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从而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教育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社会事务,为自己和他人发声。

然而,受教育权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和素质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公民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自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负担和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社区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规范,那么这个社区可能会充斥着违法犯罪、愚昧无知和社会矛盾。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重难点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重难点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重难点前言教育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提高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个公民个人成长的必需品。

在当代社会,正如“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标题所揭示的那样,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是基本权利受教育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而“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

由此可见,作为国家的功臣,工农两阶级的基本权利是得到保障的。

受教育是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公民梦想的追求。

义务教育的普及保障了公民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是国家推动教育普及的主要途径之一。

1986年,中国实行《义务教育法》并到1996年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到全国范围内。

此次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成功,无疑为全民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受教育的义务公民受教育的义务在法律中得到规定为了落实公民的受教育义务,我国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义务。

首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义务接受义务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拒绝、阻止或限制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其次,2001年10月1日实施的《小学教育条例》规定,“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基本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关规定为遵守受教育义务提供了法律规范和依据。

公民受教育的义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公民作为基本单位,其受教育的完成程度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素质和发展水平。

如果公民无法完成受教育义务,就会影响个人的成长,进而带来社会的不良影响。

受教育的重难点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教育资源往往分配不均,导致严重的不公平情况存在。

位于一线城市的优质学校和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挖掘,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学生则面临较少的机会和资源,他们更难接受教育的义务。

公民受教育权的心得体会(3篇)

公民受教育权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我国,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有幸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通过学习,我对公民受教育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受教育权的内涵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接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2. 获得教育资源的权利:公民有权获得国家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

3. 受教育机会均等:国家应保障公民在教育机会上的公平,消除城乡、地区、性别、民族等方面的教育差异。

4. 教育自主权:公民有权自主选择学校、专业、课程等,实现个性化教育。

5. 教育监督权:公民有权对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监督,保障教育质量。

二、受教育权的重要性1. 个人发展: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接受教育,公民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 社会进步: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提高全民素质,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 国家繁荣: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越高,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

4. 保障公民权益: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我国受教育权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公民受教育权得到了较好保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

3. 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4. 教育投入不足:虽然我国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投入仍有较大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宪法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一、有关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宪法上的一项义务不是针对一般人的, 而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而言, 同时以政府的绝对保障责任为前提。

受教育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与作为一项宪法义务其主体并不具有一致性。

受教育权作为宪法权利与受教育义务作为宪法义务不具有直接的法律上的联系。

袁征教授在《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一书中非常严密而又清晰的论述: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受教育不可能既是公民的权力又是其义务。

从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里这样的规定是不合理的。

以上观点认为受教育不能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法学马岭教授曾论述: 我国现行宪法第46 条第1 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受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它既是公民的权利, 又是公民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上的义务主要是指作为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义务, 而不是指作为受教育者自己的义务。

劳动与受教育是公民不放弃的权利。

公民受教育是双重的权利义务关系:首先, 公民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国家有满足公民实现受教育权利的义务;其次, 公民有受教育的基本义务, 国家有强制公民受教育的权力。

以上观点则认为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对于权利和义务概念的分析, 人们基本上运用了美国法学家霍菲尔德在《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中对权利与义务概念的解释。

霍菲尔德认为, 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至少可以分析为下面8 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即权利(rig ht)、无权利(no right)、特权(privilege)、义务(duty)、权力(pow er)、无权力(disability)、豁免(immunity)和责任(liability)。

认为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在同一行为中, 如果A 有要求B 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 与之相对应的B 就有向A 做出某种行为的义务。

因此, 权利和义务的定义本身就说明享有权利的主体和负有义务的客体是不同的对象, 而其不可能作用于同一个对象。

笔者尝试着从国家建设的义务与国家发展权利的角度进行论述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内在合理性。

二、国家有发展的权利, 公民有尽国家建设的义务
在现代民主国家里, 人民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 代表人民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并维护人民利益。

中央政府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国家利益。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

政府(国家) 的一切权力(利)都属于人民, 政府的工作人员本身属于人民内部的成员。

所以人民和其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应存在对立。

不难想象国家一定要向前发展。

如果不发展就会落后,落后可导致公民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充分实现, 落后最严重的后果就可能导致被侵略。

想想我们国家过去一百多年的受侵略的历史, 特别是日本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怎么说都不为过, 生活在那年代的人们首先连活着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其它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就更无从谈起了。

再看看现代科索沃战争, 伊拉克战争, 利比亚战争, 无不导致很多无辜的人们死于战火, 相关权利也无从谈起。

也不难想象国家相对发展了, 本国公民的权利会相对实现得更充分, 更有保障。

所以国家一定要发展, 这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也反应了人民的利益。

国家要发展, 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建设, 如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教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

国家要永续发展, 建设要永续进行, 那么到底由谁来建设? 是说谁有权利来建设合理? 还是说
谁有义务来建设合理? 笔者认为本国的每一个公民对自己的国家都有义不容辞的建设义务。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在此我不大同意说成其是一种权利, 因为我认为建设是一种义务。

可以想象一些人是不大愿意去覆行这种义务, 如果说成是权利的话, 那公民就有放弃这种权利的自由, 不去从事建设活动。

如果这个国家的多数公民都如此, 那这个国家的建设就无从谈起了。

国家显然也不能规定某些人天生有这种义务而另一些人没有这种义务。

所以国家建设,人人有义务。

笔者把这种义务称为公民建设国家的义务,而与之对应的权利称为国家发展权利。

正常情况下, 一个国家尽管人口众多, 而事实上, 在一定时期人民实际需要从事国家建设的人数只是一少部分人, 而且科技越先进需要的人数越少。

那么能不能说明人人能尽到义务呢? 笔者是这样想的:如果全体公民轮流去建设, 这在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 各行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显然是不可能满足人民要求的。

因此人民通过选举产生政府, 政府根据人民授权依法通过各种公正公开的选拔方式择优录取有相关能力的专业人员, 来专门从事相关领域的建设, 并依法享有相应工资待遇。

其他公民则可以自由从事合法的、自己有兴趣的工作, 比如经商办企业。

除了自己得到了收入外, 还要依法纳税。

虽然这些人没有直接从事国家建设, 但他们依法纳税可以理解为是他们间接参与国家建设的行为, 从而尽到了建设国家的义务, 因为国家建设需要的资金和直接专门从事国家建设的专业人员的相应工资待遇都是来自纳税人的钱。

而且这些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 不应理解为他们各自直接从事国家建设全部劳动的所得, 而应这样理解:把他们的劳动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劳动是他们为国家建设应尽的义务;另一部分劳动是为那些没有直接从事国家建设的纳税人代劳的劳动。

这些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就是属于后一种劳动所得。

这样一来, 大部分公民尽到了自己建设国家的义务,而且是通过合理的劳动交换来实现的。

但是还有一少部分人不但自己不尽建设国家的义务而且还搞破坏建设的活动, 也有一部分人既无能力交税也无建设国家的专业能力, 甚至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得靠国家救济, 当然国家也有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责任, 诸如此类。

因此, 客观事实是在一定时期只有大部人为国家建设尽了不同程度的义务, 少部分未能尽到。

而人的生活情况是多变的, 某人现在没有某能力, 但他通过努力将来可能有, 某人现在有某能力, 但将来因某种意外而失去, 如交通意外。

显然我们不能据此而说, 尽国家建设的义务是某大部分人的义务, 而少部分人没有义务, 只能说本国的所有公民都有平等地尽国家建设的义务。

三、受教育是国家建设义务之组成部分
公民要执行好建设国家的义务, 首先要具备从事相关建设的能力, 但是有些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 公民要具备某种相关的能力就要先学习、接受教育。

全部适龄青少年儿童为了将来执行好建设国家的义务, 从现在开始就要接受教育, 因为国家各行业未来的专业建设者必将从他们当中选拔。

极少数人可能厌学, 不愿受教育不至于影响国家建设, 只是影响其个人自身未来的正常发展, 但是如果这一代, 甚至连续几代的所有青少年儿童都不愿学、未受教育, 整个社会蔓延读书无用论, 文盲满街跑, 那么国家的未来不是就完了? 当然这种情况实际不大可能发生, 但从逻辑上是说得过去的, 不是认为不会发生就去否定其的存在。

因此, 这种受教育不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所致, 而是公民个人负有国家建设义务导致的。

因此, 强制那些厌学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原因, 除了为保护他们的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