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控宣传资料.doc

合集下载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近期,我市出现了鼠疫疫情。

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鼠疫的认识,并且掌握一些防控方法,共同防范和应对鼠疫疫情的发生。

一、了解鼠疫二、防止鼠疫的传播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乱扔垃圾。

2.保持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不随意堆放杂物。

3.杜绝老鼠滋生:堵塞孔洞、消灭老鼠,防止老鼠进入家庭。

4.防止跳蚤叮咬:保持居住环境干净,使用灭虫剂防止跳蚤滋生。

三、防控鼠疫1.做好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

2.接种疫苗:及时接种鼠疫疫苗,增强免疫力。

3.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人际接触,避免拥挤场所。

5.隔离患者:对疑似鼠疫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传播。

四、如果发现鼠疫疫情,应该怎么做?2.配合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接受相关检查。

3.不隐瞒事实:主动告知相关部门个人与疫情的接触史,不隐瞒真相。

4.遵守规定:听从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指导和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五、鼠疫防控常识1.鼠疫是可以治愈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2.鼠疫不可怕: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就可以避免感染。

3.不传人传:鼠疫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只能通过跳蚤间接传播。

4.科学防控是关键:科学防控和公众协力合作是阻断鼠疫传播的关键。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我们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够阅读并掌握这些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共同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的防控措施,战胜疫情,守护美好家园!策划单位:XXX市卫生防疫委员会时间:XXXX年X月。

卫生院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卫生院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卫生院鼠疫防控知识培训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1.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人对鼠疫普遍易感。

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三、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

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四、鼠疫预防治疗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01
02
03
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齿动 物,如旱獭等。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耶尔森氏菌普 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 免疫力。
地理分布
鼠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 洲和美洲的某些地区,我 国也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之一。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季节分布:鼠疫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与鼠类繁殖和活动有关,一般春夏 季为高发季节。
定期使用安全有效的灭鼠剂进行灭鼠,降 低鼠类密度,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
疫苗接种
储存食品时要确保食品不被鼠类污染,避 免食用被鼠类啃咬过的食物,预防鼠疫通 过食物链传播。
根据当地疫情和医生建议,接种鼠疫疫苗 ,提高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鼠疫的疫情报告和处置
疫情报告
发现疑似鼠疫病例时,应立即向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提 供详细病情和接触史,以便专业
鼠疫的康复和随访管理
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开展康复治疗, 包括康复训练、理疗、中医中药等,以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VS
随访管理
对于康复出院的患者,应建立随访档案,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复发或后遗症。同时,加强健康 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5
挑战分析
分析未来鼠疫防控工作可能面临的 挑战,如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改变 、国际交流增多等因素对鼠疫传播
的影响。
A
B
C
D
公众参与
强调公众在鼠疫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防控意识等方面的建 议。
跨界合作
讨论如何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国界的 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鼠疫威胁。
06

鼠疫防治知识

鼠疫防治知识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和霍乱、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鼠疫同时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鼠类和旱獭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

一.传染源1、鼠疫染疫动物。

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

2、鼠疫患者。

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1、经跳蚤叮咬传播。

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

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

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经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4、经消化道传播。

几次鼠疫流行中均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鼠疫菌,表现出不能用败血症等进行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脓血便等。

因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引起重视。

5、实验室感染。

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可通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

三.人群易感性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

四、鼠疫的主要表现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剧、进展迅速、疼痛显著、病死率高为其特点。

潜伏期一般1—6日,多为2—3日。

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毒症状,而各种体征并不明显(症状与体症不一致)。

突然发病,恶寒战栗,体温迅速升高至38℃以上,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重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狂躁谵妄、步态蹒跚如酒醉样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发绀,表情痛苦,惊恐不安,结膜充血,出现所谓“鼠疫颜貌”五、鼠疫的预防灭鼠、灭蚤,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鼠疫的主要措施。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04
鼠疫的治疗方法
鼠疫的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为鼠疫,应立即开始 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传播风
险。
隔离患者
将患者隔离在指定的医院或病室 ,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综合治疗
包括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抗菌治 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 。
鼠疫的抗生素治疗
首选药物
链霉素是治疗鼠疫的首选抗生 素,能够杀死鼠疫杆菌并防止
06
鼠疫的常见问题解答
鼠疫是否会传染给人?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在啮齿动物中 传播。然而,如果人类与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接触,或者 处理感染鼠疫的动物尸体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有 可能感染鼠疫。
鼠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特别是当感染的啮齿动物咳嗽或 打喷嚏时,可以将鼠疫杆菌传播到空气中。人类吸入这些 带有细菌的空气后,也可能感染鼠疫。
使用捕鼠器、粘鼠板等工具捕杀老鼠,并妥善处理捕 获的鼠类。
在农业活动中,应合理处理农作物,避免为老鼠提供 食物来源。
疫情监测与报告
及时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疫情报告和预警信息,了解疫情动态。
如发现疑似鼠疫病例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 控措施。
配合当地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鼠疫的起源和传播
鼠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欧洲,与黑死病有密切关系。
鼠疫主要通过带菌的鼠类和其 他啮齿类动物传播,在人际间 也可以直接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痰 液和直接接触病人尸体等。
鼠疫的危害与影响
鼠疫的危害极大,可以导致高 热、出血、肺部感染等症状,
甚至死亡。
鼠疫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

鼠疫防控知识

鼠疫防控知识

鼠疫防控知识1. 什么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如鼠类)传播给人类。

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三种类型,其中肺鼠疫传染性最强,病死率也最高。

2. 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跳蚤叮咬:鼠类患者身上的跳蚤叮咬后,跳蚤体内的鼠疫杆菌会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直接接触:与患者的体液(如血液、呕吐物等)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疡等。

•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3. 鼠疫的症状鼠疫的症状取决于感染的类型,常见症状包括:•腺鼠疫:起初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在淋巴结区域形成肿大的淋巴结(称为淋巴结肿大型鼠疫)或直接形成溃疡(称为原发性鼠疫)。

•肺鼠疫:起初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但迅速发展为高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休克。

•败血症鼠疫:起初症状与腺鼠疫相似,但迅速转为全身感染,引发高热、寒战、混乱等严重症状。

4. 鼠疫的防控措施4.1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啮齿动物的滋生和繁殖。

•防止啮齿动物进入室内,修补房屋的漏洞,封堵排水系统。

•储存食物和垃圾时,使用密封容器,以防止啮齿动物感染。

•避免与野生啮齿动物接触,尤其是死亡或疑似感染鼠疫的动物。

4.2 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如血液、呕吐物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使用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在处理可能感染鼠疫的动物或环境时。

•在感染鼠疫地区旅行时,避免接触患者和啮齿动物。

4.3 社区防控措施•及时报告疑似鼠疫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患者并提供适当的治疗。

•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进行必要的治疗。

•进行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可能滋生鼠类的垃圾和废弃物。

5. 鼠疫的治疗鼠疫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

鼠疫预防与控制宣讲课件

鼠疫预防与控制宣讲课件

鼠疫预防与控制宣讲课件
xx年xx月xx日
鼠疫预防与控制概述鼠疫预防措施鼠疫控制策略鼠疫防控的挑战与对策结论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鼠疫预防与控制概述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非洲或亚洲。
追溯鼠疫的起源
鼠疫主要通过鼠蚤、鼠虱、野生动物跳蚤等媒介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公众意识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意识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媒体宣传与信息共享
媒体应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加强防控知识普及,消除社会恐慌情绪。
加强部门间协作
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落实防控措施,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
健康生活习惯
尽量减少与野生动物和有患病症状的人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03
个人防护措施
02
01
加强疫苗接种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疫苗接种与推广
03
鼠疫控制策略
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鼠疫病例。
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鼠疫健康教育小知识

鼠疫健康教育小知识

鼠疫健康教育小知识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为蚤子。

为了预防鼠疫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健康教育小知识:
1. 防蚤措施:避免与有鼠类寄生的地方接触,定期清理居住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杜绝蚤子的滋生。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注意清洁蚤子叮咬部位。

3. 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并确保食物充分加热煮熟,避免食用有鼠类接触过的食物,以预防病菌感染。

4. 注意家居环境:保持室内清洁,用密封袋装储存食物,垃圾要及时处理,避免吸引鼠类进入室内。

5. 注意与其他动物的接触:避免与野生鼠类、鼠类寄生动物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早期症状:了解鼠疫的早期症状,如高热、头痛、寒战、肌肉酸痛等,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要及时就医。

7. 接种疫苗:对于高风险群体,如疫区居民、从事鼠类控制工作的人员,接种鼠疫疫苗可提供一定的保护。

8. 小心捡拾动物尸体:减少捡拾野生动物尸体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是鼠疫菌的携带者。

9. 鼠疫传染源处理:在出现鼠疫感染的情况下,要严格遵守有关鼠疫传染源的处理措施,如正确处理患者血液、尸体等,以避免传播。

10. 定期消毒:适时进行环境消毒,在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域进行定期的消毒,降低传染风险。

这些健康教育小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鼠疫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确保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安全。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鼠疫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消除鼠类栖息地
应积极开展灭鼠活动,以消除鼠类栖息地,降低鼠密度。
02
灭蚤措施
应采取灭蚤措施,以消除跳蚤的传播媒介,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03
加强宠物管理
对于宠物和家畜的管理,应加强,以防止鼠疫传播。例如,定期给宠
物和家畜接种疫苗、定期驱虫等。
03
鼠疫的监测和预警
监测方法
1 2
常规监测
疫情核实与调查
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进行核实和调查,确认为确诊病例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疫情处置
采取必要的疫情处置措施,如隔离治疗、疫区封锁、交通管制等,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4
鼠疫的防治策略
制定科学防控方案
01
建立高效的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
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03
提升社会参与度
加强社会各界的鼠疫防治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鼠疫的传播途径
1 2
跳蚤叮咬
鼠疫病原体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 物。
直接接触
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病菌的动物或动物的排泄物 、唾液等可导致传播。
空气传播
3
鼠疫病菌可通过飞沫和尘埃在空气中传播。
鼠疫的发病症状
淋巴腺肿胀
感染鼠疫后,淋巴腺通常会肿胀,这是 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高热和寒战
感染鼠疫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和寒 战,这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
感染鼠疫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 ,如咳嗽、气促等症状。
出血
感染鼠疫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症状 ,如鼻衄、咯血、便血等。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啮齿类动物(如老鼠、兔子等)污染的物品或食物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
预防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患者或者患病动物接触。

2.家庭环境清洁:保持室内和室外清洁卫生,随时清扫垃圾,封堵老鼠通道、消灭老鼠,注意通风换气,减少室内潮湿。

3.做好个人防护:有必要的话可以佩戴专业的口罩、手套和鞋套等防护用品。

发现可疑症状时应该及时看医生:
鼠疫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喉咙疼痛等,这些症状与其他传染病相似,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过鼠类等易感物品或区域。

防治方法:
1.传播途径的切断:严格控制有害动物和有害垃圾的扩散,避免直接和间接接触。

2.防止污染扩散:正确处理有害物质和物品,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环境卫生问题。

3.消灭病源:采取毒鼠剂、粘鼠板、天敌捕杀、灭鼠器、封堵老鼠通
道, 杀蚊虫等措施。

4.进行消毒与隔离:对隔离病人、排泄物、衣物、食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5.开展预防接种:鼠疫是可以预防的,成年人每10年进行一次鼠疫疫苗注射,可以有效预防鼠疫。

总之,鼠疫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传染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尊重科学、理性防治鼠疫,才能有效地遏制鼠疫的扩散和传播,保障社会大众的健康与安全。

鼠疫宣传内容

鼠疫宣传内容

鼠疫宣传内容
鼠疫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介绍:简明扼要地介绍鼠疫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等基本信息,使公众对鼠疫有基本的了解。

2. 预防措施:详细介绍预防鼠疫的方法,如保持家庭和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等。

3. 早期诊断和治疗:鼓励公众学会识别鼠疫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加重。

4. 涉及鼠疫的地区旅行注意事项: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人群,提醒他们在旅行时要遵守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避免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和环境。

5. 社区动员和合作:鼓励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到鼠疫防控工作中,如清理垃圾、封堵鼠洞、举报可疑情况等,共同努力保护社区的健康。

同时,加强与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合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应对鼠疫。

6.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如印刷宣传册、海报、电视广告、广播等,同时也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预防鼠疫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和警惕。

以上仅为一些宣传内容的示例,具体的宣传内容可根据当地疫情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鼠疫防治宣传

鼠疫防治宣传
(2)预防接种: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现有的几种免疫制剂,
无论是鼠疫活菌苗、死菌或提纯菌苗,在预防人间鼠疫发 生上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主要是接种后免疫强度不高, 免疫效期短,不能完全保证免疫人群不发病。鼠疫杆菌的 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 或防蚤叮咬。
衣帽、戴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及长筒靴。
鼠疫防治宣传
二年级
门源县寄宿制小学

疫 的 症 状
•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
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 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 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 肺炎、出血倾向等。人间鼠疫由1985年二 个省区(青海、西藏)扩大至云南、内蒙古、 新疆、甘肃等六个省区。1994年毗邻的印 度暴发鼠疫693例。我国防治鼠疫的工作仍 非常重要。
鼠疫的传播途径
• 一、通过动物---跳蚤—人的 传播。 • 二、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
肺鼠疫。 • 三、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 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鼠疫。
鼠疫的防治
• 1.管理传染源 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 •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必须彻底。 • 3.保护易感者 • (1)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防疫人员应穿衣裤相连的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doc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doc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XXX学校二年级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

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

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2009年我省湟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

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

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

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

防鼠疫宣传资料

防鼠疫宣传资料

河西小学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总结为有效避免鼠疫旳发生和流行,提示同窗们增强对鼠疫旳结识和理解,提高避免鼠疫旳旳意识,根据《玉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开展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旳告知》精神,4月13日-19日为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人人参与,避免为主、科学防控”。

我校各班班主任旳精心组织,全校开展了避免鼠疫知识为主题旳宣教活动。

为办好本次主题活动,各班班主任提前几天就做好了资料收集旳准备工作,我校就鼠疫防控进行了专门旳知识讲座,学校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讲座中,教师就什么是鼠疫、鼠疫旳传播、治疗、避免进行了具体旳解说。

重点指出:鼠疫可防可控可治,初期发现疫情,初期报告,及时解决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旳核心措施。

因此,要充足发动群众,充足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拟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他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边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因素不明旳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我校还运用校园板报、宣传栏及教室布告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地将避免鼠疫知识呈现给大伙,并且在教室内张贴宣传单,规定学生回家也向家长宣传避免鼠疫旳知识。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旳举办,集中向学生宣传普及了避免鼠疫知识,同窗们通过对鼠疫科普知识图片旳学习,深刻结识到鼠疫旳危害性,同步掌握了鼠疫旳传播、避免及治疗措施。

活动结束,规定同窗们向家长也做了避免鼠疫旳宣传工作,并下发了宣传资料。

附:鼠疫防控宣传资料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旳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

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

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

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五、怎样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三不三报”制度?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

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
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
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XXX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