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1.1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生产过程中偏差的处理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生产过程的部门和人员。

1.3定义(1)偏差:指生产过程中与预定目标存在的差异。

(2)关键控制点:指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过程环节。

(3)变异:指相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在一些属性上的差异。

第二章:偏差分类和评估2.1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偏差分为以下几类:(1)严重偏差:可能导致产品安全问题或无法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偏差。

(2)一般偏差:对产品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产品安全问题或无法满足质量标准的偏差。

(3)可接受偏差:对产品品质无明显影响的偏差。

2.2偏差评估(1)严重偏差的评估应由质量部门负责,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一般偏差的评估由质量部门、工艺工程师和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偏差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3)可接受偏差的评估由生产部门负责,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偏差报告和记录3.1偏差报告(1)偏差发生时,相关岗位人员应立即向质量部门报告,并填写偏差报告表。

(2)偏差报告表应包含以下内容:偏差描述、偏差分类、影响评估和处理建议等。

3.2偏差记录(1)偏差报告表应作为偏差记录,由质量部门负责归档和管理。

(2)偏差记录应包括偏差的详细描述、评估结果、处理措施和效果,以及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

第四章:偏差处理4.1严重偏差处理(1)发生严重偏差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2)质量部门应组建临时小组,对严重偏差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3)相关部门应按照质量部门的要求执行处理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4.2一般偏差处理(1)一般偏差应由偏差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并提出处理建议。

(2)相关部门应按照评估结果执行处理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4.3可接受偏差处理可接受偏差可由生产部门自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目的:规范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对其进行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的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以及与质量相关涉及GMP和SOP的所有偏差。

责任人:操作人员:识别偏差,如实记录偏差,并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偏差。

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如有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对偏差进行紧急处理并负责立即报告QA偏差管理人员和偏差可能影响部门;负责批准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QA偏差管理员:负责给予偏差编号,偏差的分类,成立偏差调查小组,组织对偏差的调查及偏差影响的评估;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审核,追踪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并结束偏差和启动CAPA程序;负责偏差文件的归档。

偏差调查小组:由QA偏差管理员组织建立,由偏差发现人,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偏差可能影响部门主管OR经理,QC部门主管或经理(如需要),QA偏差管理员组成,负责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负责评估偏差的影响;负责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执行批准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QA部负责人:负责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

内容:1定义1.1偏差: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的情况。

它包含偏离法律法规的要求、注册文件、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质量标准、标准操作规程等,公用工程系统的偏差、计算机系统的偏差等。

1.2偏差分级:严重偏差(Critical):偏离法规、现行文件规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可导致产品报废的偏差。

重要偏差(Major):偏离现行文件规定的情况,可能导致样品质量产生实际或者是潜在的影响,需要通过增加某些特定附加试验的方法来最终判定产品品质量的偏差。

一般偏差(Minor):偏离现行文件规定的情况,但不足以影响产质量。

1.3偏差根本原因的种类(帮助偏差趋势的统计分析):人员/行为:例如违反SOP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修改不规范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偏差处理是组织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它旨在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和绩效达到预期水平。

针对偏差的产生,组织需要制定一套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以便及时发现、解决和预防偏差。

下面是一份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偏差的定义偏差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偏差可以是负面的,即绩效低于预期,也可以是正面的,即绩效超出预期。

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的偏差,都需要进行处理。

二、偏差的识别与跟踪1.定期目标评估: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定期对目标进行评估。

通过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偏差。

2.异常情况报告:员工应该被鼓励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对偏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3.绩效测量与监控: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测量和监控机制,以确保偏差能够及时被发现和跟踪。

三、偏差处理的流程1.偏差发现:当发现偏差时,责任人应立即将其报告给上级或相关部门,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持偏差的分析。

2.偏差分析:组织应根据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对偏差进行分析和评估。

分析可以包括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等。

3.偏差处理方案制定:根据偏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偏差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包括具体的解决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

4.偏差处理方案的执行与监控:责任人应按照偏差处理方案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措施,并定期监控和评估处理效果。

5.偏差处理方案的调整和改进:根据执行和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偏差处理方案,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预防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四、偏差处理的责任人1.上级主管:负责监督和指导偏差处理工作,确保处理方案的有效执行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2.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的偏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

3.员工:负责及时报告偏差和提供必要的信息,积极参与偏差的分析和处理。

五、偏差处理的监督与评估1.管理层应定期对偏差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偏差处理工作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进行改进和调整。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1 目的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程序,使所有的偏差得到调查和评估,确保所有偏差产生的风险得到有效处理,避免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与生产质量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一切偏差。

3 责任3.1 偏差发生部门职责3.1.1 负责向QA如实反应偏差,并填写偏差调查文档及时上报;3.1.2 负责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偏差导致的损失进一步扩大;3.1.3 积极配合偏差调查,并参与偏差分析会议,参与制定并执行偏差处理措施;3.1.4 负责向质量保证部反馈措施执行情况,并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措施执行情况的确认。

3.2 偏差相关部门职责3.2.1 协助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3.2.2 参与偏差分析会议,参与制定并执行偏差处理措施;3.2.3 负责向质量保证部反馈措施执行情况,并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措施执行情况的确认。

3.3 质量保证部职责3.3.1 负责评价偏差级别,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启动不同的偏差处理程序;3.3.2 负责组织偏差相关部门进行偏差调查,召开偏差分析会议,评价偏差处理措施;3.3.3 负责评估产品的最终处理;3.3.4 偏差调查报告的审核和批准;3.3.5 负责确认并评价相关部门的处理措施完成情况;3.3.6 负责建立和维护偏差台帐;3.3.7 负责年度偏差趋势分析和评估。

3.4 质量负责人3.4.1 为偏差调查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源;3.4.2 负责偏差影响评估的审核和批准;3.4.3 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审核和批准;3.4.4 负责批准产品的最终处理;3.4.5 批准并关闭偏差。

4 定义4.1 偏差:指任何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或标准的情况,如违反了GMP的规定,或者偏离了生产工艺、物料平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

4.2 CAPA(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即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指为纠正已经发生的偏离,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管理规程目的:建立规范偏差管理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所采取的在纠正措施。

范围: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的偏差处理。

责任:1.操作人员或记录复核审核人员识别偏差,向部门主管报告偏差。

2.部门主管或技术人员负责偏差的即时处理,向质量管理部报告。

3.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偏差和提出纠正及预防措施,启动CAPA系统,质量管理部负责偏差的分类,编写偏差调查报告,保存相关偏差调查处理记录。

4.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偏差调查报告。

内容:1.偏差处理流程:见图一2.偏差识别2.1受过培训和有实际操作经验能力的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现场检查人员在现场操作时及时发现识别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物料平衡限度方面发生的偏差2.2记录复核人员和审核人员在复核和审核过程中识别出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物料平衡限度方面发生的偏差。

3.偏差记录和报告和报告主管3.1当偏差被识别后,立即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相关记录上做好记录,能清楚的解释和说明现场情况和处理情况,记录准确完整的信息。

3.2在识别偏差后1小时内报告部门主管,即时处理偏差。

部门主管在2小时内向质量管理部报告。

4.偏差的分类4.1偏差分类考虑下列因素:a.偏差的性质;b.偏差的范围大小;c.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的程度;d.是否影响患者的健康;e.是否影响注册文件;f.自身品种工艺特点。

4.2公司偏差分为重大偏差和一般性偏差。

4.3重大偏差包括a.产品质量不合格;b.精干包工序收得率和物料平衡超出范围达10个百分点以上;C.4.3一般性偏差包括除上诉重大偏差之外的一切偏差。

4.4质量管理部负责决定具体偏差的分类判定,相关部门(包括偏差发生的部门,跨职能调查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其专业知识对具体偏差的分类提出建议。

4.5质量管理部在接到偏差报告1个工作日内,将偏差分类判定,并告知偏差发生部门结果。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目的:为规范生产偏差处理标准、程序,对出现偏差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与已批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有关的任何偏差。

职责:质保部、质检部、生产车间负责实施本规程。

内容:1.偏差定义:是指与已经批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标准、规程、条件等不相符的任何情况,它包括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各种相关影响因素。

如物料平衡、收率超出规定限度范围、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和变化、产品质量发生偏移和变化、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异常、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等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产品质量发生偏移。

2.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正确执行预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产生。

3.偏差处理原则:3.1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3.2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重大偏差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其它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3.3偏差调查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偏差及其处理情况应向质量受权人通报。

3.4应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3.5未经修订批准严禁对已批准的各种标准、规程、条件等进行任何变更。

3.6所有偏差处理必须不能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4.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序分类。

4.1重大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影响,造成整批返工或报废等后果。

4.2次要偏差: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潜在影响。

5.偏差处理程序:5.1发生偏差时,偏差部门必须填写“偏差处理单”,写明偏差涉及的产品名称、批号、工序、偏差事项、偏差原因、建议处理意见及采取措施,交QA人员确认后报质保部部长。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有限公司1.目的:明确和规范偏差处理程序,确保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的可控性,防止类似偏差再次发生。

2.范围:适用于产品生产、包装或存放的所有过程中的偏差。

3.责任:质管科、生产技术科等相关部门及人员4.内容:4.1偏差处理流程4.2 偏差分类◆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

◆主要偏差:属较重大的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

4.3 偏差处理人员职责◆所有职员●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时限上报直接主管、质量管理科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来自技术部门、质量管理科、生产技术科及设备工程科等组成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

●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文件及记录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

●进行偏差分析评估偏差的影响。

对有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质量管理科●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

●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程及时限。

●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组长协作。

●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估。

●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

●审阅、评估调查延期完成的合理性。

●决定产品、系统、仪器设备的处置。

●审核和批准跟踪及预防措施报告。

◆管理层●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一、目的:为偏差的处理提供规范程序,使所有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适当的行动得到批准并实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涉及GMP和SOP执行的所有偏差。

三、责任者: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工程设备部、技术研发部、供应部、销售业务部、生产车间。

四、内容1.偏差: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原料,产品检/化验结果超标、产品储存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程序、指令不相符的意外(偏差事件)。

2.偏差的分级:2.1重大偏差:违反质量政策或国家法规,危及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2.2主要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返工等结果。

2.3次要偏差: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临时性调整。

3.偏差的种类(举例)3.1检/化验结果超标:原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化验结果超出标准。

3.2中控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

3.3混淆:两种不同的产品/不同版本/同种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种/同批而用不同的包装材料的产品混在一起。

3.4异物(有形):在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现的异物。

3.5潜在的污染:如不能正确清除,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

3.6过期的物料/设备:半成品超过程序规定的储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验期的设备。

3.7设备故障/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因动力原因(停电、汽、水)导致流程中断。

3.8环境: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调系统、厂房设施的防尘设施、防止蚊虫或其他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沉降菌检测超限,生产车间人员、空气、地面、墙面环境检测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压差超限等偏差事件。

3.9校验/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执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按计划准时执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位问题影响已生产产品质量的情况。

偏差管理操作规程

偏差管理操作规程

偏差管理操作规程偏差管理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旨在帮助企业识别、纠正和预防偏差,以确保组织的运作达到预期目标。

为了有效地实施偏差管理,企业应制定偏差管理操作规程。

第一章: 引言1.1 背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偏差。

偏差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危及生产安全。

因此,制定偏差管理操作规程对于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对企业的偏差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确保偏差的及时纠正和预防,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运营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 偏差管理流程2.1 偏差识别在日常运营中,所有员工都应该积极关注和报告可能存在的偏差。

偏差可以通过日常巡检、质量检查、操作记录等手段发现。

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向相应部门汇报。

2.2 偏差确认相关部门对报告的偏差进行核实和确认。

确认过程应包括对偏差的详细描述、原因分析和可能的影响评估。

2.3 偏差记录确认的偏差应记录在偏差管理系统中,并分配唯一的偏差编号。

记录应包括偏差的类型、发生时间、报告人、核查人、责任部门等信息。

2.4 偏差分析责任部门应对偏差进行详细的分析。

分析应包括偏差原因的识别、根本原因的分析和风险评估。

2.5 偏差纠正在分析的基础上,责任部门应制定纠正措施,并确定纠正措施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纠正措施应针对偏差的根本原因,确保偏差不再发生。

2.6 偏差预防除了纠正措施,责任部门还应制定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的偏差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应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更新。

2.7 偏差关闭一旦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完毕,相关部门应对偏差进行关闭和评估。

评估应包括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确保偏差不再存在。

第三章: 偏差管理责任3.1 高层管理层责任企业高层管理层应确立偏差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来实施偏差管理。

他们还应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偏差管理责任。

042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042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一、目的:为偏差的处理提供规范程序,确保所有偏差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类似或相同的偏差再次发生, 便于对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和跟踪,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公司设施设备、产品、物料、程序、工艺过程、标准、方法、环境控制、文件资料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涉及GMP及SOP执行的所有偏差。

三、责任者: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实施和监督。

负责偏差的分类;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程及时限;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估;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负责跟踪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并结束偏差和(或)启动CAPA 程序;负责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2 质量总监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负责批准纠正以及纠正预防措施(CAPA);负责审核批准偏差调查报告。

3 相关部门及人员接收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必要时)负责偏差的即时(紧急)处置;负责立即报告直接主管、技术支持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和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4 偏差处理小组:由生产管理的相关负责人、质量管理的相关负责人、注册的相关负责人组成,必要时有设备科的相关负责人和研发部的相关负责人参与。

主要负责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评估偏差的影响;及提出纠正以及纠正预防措施(CAPA)。

5 管理层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

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包括调查人员和调查团队。

质量受权人负责审阅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

四、定义1.偏差: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即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趋势、设备、参数、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视为偏差。

常见偏差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员工培训、人员操作、生产操作、包装和贴签、物料管理、设施和设备、实验室控制、质量保证、校验/验证、标准/方法、文件/记录、环境/卫生等。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目的:确立偏差处理程序,加强对于生产过程、检验过程、管理过程的控制,及时有效处理偏差,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杜绝有意偏差的发生。

范围:适用于生产、检验、管理等全过程中发生的偏差。

责任:质量部、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

内容:1 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正确执行预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偏差的产生。

2 偏差的概念2.1偏差是指在药品生产、检验、监控等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离预定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规程等异常情况。

3 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和非关键偏差。

3.1关键偏差: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偏差视为关键偏差。

关键偏差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偏差:3.1.1严重偏离工艺规程,造成产品不合格;3.1.2严重偏离操作标准及质量标准,造成产品不合格;3.1.3文件、数据、记录等不真实;3.1.4原料使用错误;3.1.5原料未经质量部放行而投入使用;3.1.6已完成包装的产品上标识错误;3.1.7由检验提供错误信息导致生产状态改变,导致最终产品不合格;3.1.8因质量原因被投诉且被证明系生产过程产生;3.1.9影响保障系统质量的错误行为;3.1.10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物料已过有效期或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3.1.11在水系统中发生了影响水质质量的错误;3.1.12产品中含有异物;3.1.13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产品被污染的事件;3.1.14三次以上重复出现同类非关键偏差可以合并升级为一个关键偏差;3.1.15未列入以上偏差的关键偏差。

3.2非关键偏差:对产品质量不会产生影响即关键偏差以外的其他所有偏差视为非关键偏差。

3.2.1非关键偏差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偏差:3.2.2原料使用错误(并已经被确认不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根本原因);3.2.3物料平衡或收率超出范围(确认原因查找出,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3.2.4在批记录中关键的质量数据丢失,导致在工艺统计中无法记录,例如:过程控制检验数据或包装数量记录的丢失;3.2.5在批记录中关键或重要的记录细节丢失导致在工艺统计中无法记录,例如:物料批号、数量、关键时间检查等记录的丢失;3.2.6样品送样登记中记录不正确的信息;3.2.7标识问题:缺少标识,标识错误或标识的信息与文件矛盾;3.2.8程序执行不规范;3.2.9产品状态标识中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内容的缺失;3.2.10在使用之前发现的标识错误;3.2.11样品标识丢失;3.2.12清场不彻底未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的情况;3.2.13设备、设施故障,岗位人员可自行解决且不会影响或潜在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3.2.14物料储存不当;3.2.15其它造成非关键偏差的状况等。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目的:本规程规定了GMP偏差处理的规范程序,确保所有的偏差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查和评估,适当的行动方案得到批准并实施,有效实施纠正预防措施,避免类似或相同的情况再次发生的原则。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涉及与GMP相关的不符合事件的处理。

职责:质量受权人:参与偏差处理过程并负责对主要偏差和重大偏差的关闭。

质量管理部:负责偏差处理的全过程,并负责次要偏差的最后关闭。

其他部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内容:1. 定义1.1 偏差:是指一切涉及药品质量有关、不符合公司建立的GMP文件的异常情况或事件。

1.2 偏差分类1.2.1 根据偏差管理范围分1.2.1.1 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结果偏差。

包括取样、样品容器、存放条件、检验操作、计算过程等问题引起的偏差。

包括超标结果(OOS)和非期望结果(OOE)。

1.2.1.2 ●非实验室偏差(生产偏差):指在排除实验室偏差以外的由于其他任何因素引起的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偏差。

●非实验室偏差又分为非生产工艺偏差:系指因操作工未按程序操作、设备故障、生产环境或错误投料等原因所引起的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偏差。

●生产工艺偏差是指因工艺本身缺陷引起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偏差,即使认为操作、设备和物料完全正确也不可避免。

1.2.2 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分1.2.2.1 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者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的质量,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1.2.2.2 主要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改。

1.2.2.2 重大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回收、报废。

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预防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措施。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异常结果除外。

【职责】1质量保证部1.1为偏差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偏差的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偏差进行分类、调查、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1.2质量保证部主管负责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除重大偏差之外的偏差。

2偏差发生部门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并将重大偏差告知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客户。

4各部门责任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5质量管理负责人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重大偏差。

【内容】1定义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工艺规程、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方法或其他标准的事件,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产品的质量、功效或安全性,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1.2偏差管理: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2偏差的范围当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举例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可认为出现偏差:偏差范围编号示例过程缺陷01 生产过程中发生超出规定工艺控制参数或物料平衡限度;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混淆02 两种或多种不同产品、不同批号、不同包材等发生混淆。

异物03 原辅料、包材、中间产品和成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异物等异常情况。

过期的物料/产品/设备04物料、中间产品、成品超出正常的储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准周期的仪器仪表等。

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

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规范实验室偏差处理。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偏差处理。

三、职责: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四、内容:1 定义实验室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数据填写误差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2 偏差判断与分类2.1 此偏差适用于检验结果已产生但数据不可用现象,具体情况如下:2.1.1 检验方法确认时,一人正常完成批处理且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另一人完成批处理但结果或数据处于异常,则两人批处理数据不可用;2.1.2 仪器过夜过程中,出现异常,但批处理已完成,导致该批处理的数据不可用,需新建批处理;2.1.3 在数据复查中,仪器操作人员在处理批处理过程,出现挑数据现象,则该批处理数据不可用;2.1.4 操作人员设置参数错误导致该批处理数据不可用;2.1.5 若出现OOS与OOT时则按《OOS与OOT管理规程》执行。

2.2 偏差的识别、判断及分类,分为次要偏差、中等偏差、关键/重大偏差。

3 偏差出现与报告3.1 当出现实验室偏差时,检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实验,保留所有实验溶液。

并立即报告负责人及现场QA。

3.2 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展开相关调查,必要时成立调查小组。

小组成员一般由实验室负责人、QA调查员及检验人员组成。

4 偏差调查4.1 人员调查a 产生结果后发现检验员操作错误。

b 评估检验员的资质、培训历史和相关工作经验。

c 评估检验员是否具有正确使用方法的能力,是否了解原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2 仪器设备调查a 仪器参数设置错误检验人员设置参数错误导致批处理不可用原因为仪器参数设置错误,重新进行样品检测。

b 仪器故障检验人员和实验室科长记录事件并注明导致批处理数据不可用原因为设备故障,重新进行样品检测,同时应审查相关仪器维护保养记录。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程序1、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的工作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

2、范围: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偏差。

3、责任者:车间主任、管理人员、操作工、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检查员。

4、内容4.1 偏差范围。

4.1.1 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4.1.2 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过工艺规定范围。

4.1.3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4.1.4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4.1.5 产品质量(含量、外观)发生偏移。

4.1.6 跑料。

4.1.7 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较大差额。

4.1.8 生产中一切异常。

4.2 偏差处理原则确认不能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规格标准,安全,有效。

4.3 偏差处理程序4.3.1 凡发生偏差时,必须由发现人填写偏差处理单(见SOP-MT-2008(01)-01),写明品名、批号、规格、批量、工序、偏差的内容。

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填表人签字、日期,将偏差通知单交给车间管理人员,并通知车间主任及质量保证部门检查员和负责人。

4.3.2 车间主任及车间管理员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措施。

4.3.2.1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加工。

4.3.2.2 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

4.3.2.3 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取再回收、再利用措施。

4.3.2.4 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应报废或销毁。

4.3.3 车间管理人员将上述调查结果(必要时应检验)及需采取的措施(详细叙述,必要时应经过验证),填在偏差处理单上,一式两份,经车间主任签字后,上报生技部,由生技部找相关部门及质量部,经该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必要时经厂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一份留质量保证部门,一份送回车间。

4.3.4 车间按批准的措施组织实施。

措施实施过程要在车间管理人员和质量部检查员的控制下进行,并详细记入批记录,同时将偏差报告单及调查报告和处理措施报告附于批记录之后。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 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管理规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偏差以外包括生产过程中一切偏差的处理。

3 责任人全部员工接收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定时限上报直接主管、QA员、质量部经理、质量授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QA员:负责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支持文件及记录;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程序及时限。

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质量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负责偏差的调查;进行偏差分析。

对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实施方案。

质量部经理: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负责组织调查小组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再评估;审核和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跟踪报告,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审阅、评估和批准调查延期完成的申请;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小组进行偏差调查。

负责执行实施偏差处理措施的实施质量授权人:负责最终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

4 内容偏差偏差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质量标准的偏离,它包括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偏离批准的规程、处方、质量标准、趋势、设备或参数的非计划性差异。

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

生产过程未按程序操作,时间、温度、压力等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

生产过程时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生产环境条件发生偏离。

产品质量(含量、外观、工序加工)发生偏移。

错误投料、跑料。

生产中一切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

偏差处理原则要求所有可能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从偏差事件的发现至文件保存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明确偏差作用及处理程序;根据事件的严重性,规定报告及调查的时间周期,并在周期内完成;向不同的管理层报告;任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文件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规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异常结果除外。

【职责】
1质量保证部
1.1为偏差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偏差的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偏差进行分类、调查、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1.2质量保证部主管负责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除重大偏差之外的偏差。

2偏差发生部门
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其他相关部门
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并将重大偏差告知各自职责围的相关客户。

4各部门责任人
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5质量管理负责人
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重大偏差。

【容】
1定义
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
工艺规程、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法或其他标准的事件,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产品的质量、功效或安全性,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1.2偏差管理: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2偏差的围
当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举例但不仅限于以下容),可认为出现偏
3偏差根本原因类别
3.1人员/操作:例如违反SOP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修改不规及记录因污染、损坏需要更换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3.2设备/设施:例如由于生产设备和设施,如动力运行故障、设备、仪器故障;或对设备/设施系统的监测未能如期执行或监测结果超标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3.3产品/物料:例如物料检验合格,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导致偏差的发生。

3.4文件/记录:例如现有的SOP、质量标准等存在缺陷,导致偏差的发生。

3.5环境:例如因生产环境或储存条件导致的偏差。

3.6其他。

4偏差的分类
根据偏差的性质、围对产品质量影响存在的程度,将偏差分为以下三类:
4.1次要偏差:指出现的偏离不影响产品质量或影响微小的偏差。

4.2主要偏差:属较大的偏差,此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4.3重大偏差:属大偏差,此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或召回。

4.4对于重复出现三次的次要偏差按主要偏差或重大偏差处理。

5偏差处理流程
5.1偏差发生及识别
当操作人员在操作中遇到“2 偏差的围”中列举的任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操作规程或其它情况发生时,可以确定发生偏差。

5.2偏差报告及记录
5.2.1发现偏差人员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和QA人员报告,报告时应客观准确的描述事实,不应带有任主观意向,说明偏差发生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发生过程、参数、设计的产品、设备或系统等。

5.2.2偏差发生时,如遇紧急情况,经部门主管同意后可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包括但不
仅限于此)以减少事件对生产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等的负面影响:
5.2.2.1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后的偏差物料或产品应进行隔离,置于待检状态,单独存放并进行标识,在偏差处理完成前,出现偏差的物料或产品不得擅自进行处理。

5.2.2.2任怀疑有问题的设备、仪器、系统应安放在一个安全的条件下,调查结束后可使用,如必要,需贴上明显的标识。

5.2.2.3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如批记录审批、产品放行,生产操作和工程等)。

5.2.3紧急措施处理完毕后,偏差发生部门填写《偏差报告表》,《偏差报告表》容包括产品、物料或设备名称,批号/设备编号,偏差发生的时间、当时的偏移现象(如涉及产品应详细写明产品所处的生产工序、状态),偏差围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并进行偏差发生的初步原因分析。

最迟在偏差发生1日将《偏差报告表》上报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或现场QA。

5.2.4由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对偏差进行分类编号,编号原则:PC-aa-bbccddd”,其中PC为偏差代号,aa代表偏差围号,bb代表年份、cc代表月份各取值两位、ddd 代表偏差流水号,取值从“001”开始,依次类推。

5.2.5由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对发生的偏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评估偏差的性质、围、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对偏差进行分类,由质量保证主管进行确认。

5.3偏差根本原因调查、评估、处理
5.3.1次要偏差的调查、评估、处理
偏差管理员及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并评估偏差对产品质量造成的潜在影响,对于原因已知的偏差,偏差管理员可直接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偏差处理表》上签署根本原因总结及处理意见,需要纠正预防的给出纠正预防措施的建议后,由质量保证主管在《偏差处理表》上审核批准,偏差管理员应监督落实。

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偏差发生部门,与生产相关的偏差还应再复印一份附于批生产记录中。

次要偏差调查处理结果在一完成。

5.3.2主要偏差和重大偏差的调查、评估、处理
5.3.2.1得知发生主要或重大偏差,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应立即赶往现场,调查取证并上报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偏差调查组进行调查,并评估对产品质量及质量体系造成的潜在风险,偏差调查组应包括质量保证部、偏差发生部门、质量控制部、研发部、生产部、生产车间、销售部、采供部、后勤部、公司领导等相关人员。

5.3.2.2评估过程可采用下面的式:首先分析偏差所引起的失效模式,以及每种失效模
式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偏差最差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必要时还应分析是否对质量体系造成影响,从而确定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影响程度建议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具体参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5.3.2.3调查组应对出现偏差所涉及的所有线索进行调查,包括记录、报告、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环境、帐册、使用原辅料及包材、操作法、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容:
(1)与偏差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进行面谈;
(2)回顾相关的SOP、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报告、产品质量回顾报告、设备校准记录、预防维护计划、变更控制等;
(3)复核所涉及批号的批生产记录、清洁记录、设备维修记录及预防维护记录等;(4)设备/设施检查及维修检查;
(5)复核相关的产品/物料/留样;
(6)回顾相关的投诉、稳定性考察结果、曾经发生过的类似的不符合事件趋势;(7)必要时访问或审计供应商;
(8)必要时偏差调查组还应对出现偏差产品的前、后批次进行追踪调查,检查其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考虑是否需要通过增加加速稳定性试验或某些特定附加试验的法来最终判定中间产品或成品质量。

5.3.2.4偏差调查结束后,偏差管理员汇总调查组各成员的意见,填写《偏差调查报告》。

同时为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偏差调查组应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如需后续调查的,按照后续调查意见进行调查。

5.3.2.5质量保证部部长审核偏差调查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在《偏差处理表》上签字。

5.3.2.6质量管理负责人在《偏差处理表》上签署处理意见,并批准纠正预防措施。

5.3.2.7OOS调查依据《OOS和OOT管理规程》确认非实验室因素引起的OOS,再由QA偏差管理员组织转入供应商或生产系统的偏差调查。

此偏差调查材料的复印件附在OOS调查记录中。

5.3.2.8主要和重大偏差调查处理应在30日完成。

5.4偏差的跟踪
5.4.1《偏差处理表》批准后,偏差发生部门积极组织整改。

涉及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的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4.2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确认,按
照《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执行。

5.5偏差关闭
5.5.1次要偏差在执行偏差处理意见后,由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确认执行后的效果,评估后认为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即认为偏差处理结束,可关闭该偏差。

5.5.2主要偏差和重大偏差转入CAPA流程,待CAPA落实实施后可关闭。

5.6资料归档保存
5.6.1偏差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偏差资料,按照偏差分类以及上报的时间顺序分别填写《偏差管理台帐》。

5.6.2偏差资料应长期保存。

6偏差处理流程图
【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
偏差报告表
编号:REC-SMP-01-QA-011-01 版本号:01
第1页共1页
偏差调查报告
编号:REC-SMP-01-QA-011-02 版本号:01
偏差处理表
编号:REC-SMP-01-QA-011-03 版本号:01
.
专业资料偏差管理台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