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研究(3课时)

合集下载

绵延不绝丝之旅(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绵延不绝丝之旅(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绵延不绝丝之旅(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绵延不绝丝之旅”为主题,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沿途国家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地理、文化、艺术的认知和兴趣;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 沿途国家的地理、文化、艺术特点;3.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2. 地图(用于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沿途国家的位置);3. 学生手册(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沿途国家的风土人情,重点讲解教学难点;3. 讨论:引导学生就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4.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旅行等方式,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风土人情;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 沿途国家的地理、文化、艺术特点;3.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游记,要求包含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的内容;2. 让学生设计一条丝绸之路的旅游线路,要求包含沿途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景点介绍。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讨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

浙教版人 社会 自然三年级第11课江南丝绸课件

浙教版人 社会 自然三年级第11课江南丝绸课件

拓展提高
嫘祖听黄帝讲了蚕神的故事,再细看那蚕神所献宝物一 一黄像金、白似银的两绞蚕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暗暗下定 决心,一定要让身遭不幸的姑娘吐出的丝成为天下老百姓的有 用之物。于是她起早贪黑开始养蚕,在她的精心养育下,蚕种孳 生繁衍,蚕儿越养越多。她又用自己积累的养蚕经验教更多的 妇女们养蚕,待她们掌握了养蚕技术后,嫘祖以她的聪明智慧和 非凡才能,又苦心钻研丝织技术,她和众姐妹反复探讨,多次切 磋技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探索,终于用蚕丝织成一种又轻又 软,如行云流水一样的绢绸。
新知讲解
2.同学们,你知道丝绸制品的制作过程吗?
第一道工 序:缫丝。从 蚕茧中抽出蚕 丝,成为织绸的 原料。
新知讲解
第二道工 序:织造。 将蚕丝按一 定的规律相 互交织形成 丝织物。
新知讲解
第三道工序: 染整。将我们喜爱 的图案完美无缺地 再现在白坏上,从而 使织物更加富有艺 术气息。
新知讲解
11 江南丝绸
浙教版 三年级
新知导入
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下面的图片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江南丝绸
新知讲解
一、认识丝绸之府 1.同学们,你知道“丝绸之府”在哪里吗?
杭州有“丝绸之府” 之称。杭州良渚出土的丝 织物距今已有约4700年,可 见杭州丝绸的历史非常悠 久。
新知讲解
2.同学们,你知道杭州丝绸有什么特点吗?
后人为了纪念螺祖,便在嫘祖所到之处修祠建庙,供奉祭 祀。还有的传说干脆就把嫘祖称为蚕神娘娘。
拓展提高
3.你知道我国的丝绸之路吗?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 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 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 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 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 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 上通道。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的丝绸文化有何历史渊源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精湛的丝绸工艺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丝绸,不仅是一种柔软华贵的面料,更是苏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象征。

那么,苏州的丝绸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苏州丝绸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学家在苏州地区的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纺织工具和丝织品残片,这表明早在数千年前,苏州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养蚕缫丝和纺织丝绸。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地区的丝绸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吴国,重视蚕桑和丝绸业,丝绸成为了吴国的重要物产之一。

吴国的丝绸通过贸易和交流,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苏州丝绸的名声开始逐渐传播开来。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苏州的丝绸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丝绸生产,丝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此时的苏州丝绸,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欧洲,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商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苏州地区相对较为安定,加之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苏州的丝绸业持续发展。

这一时期,苏州丝绸的品种和花色不断丰富,丝绸的织造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

隋唐时期,是苏州丝绸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苏州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丝绸产地之一,朝廷在苏州设立了官营的丝绸织造机构,专门为皇室和贵族生产高品质的丝绸。

同时,苏州的民间丝绸业也十分繁荣,丝绸贸易活跃,苏州丝绸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东南亚、日本等地。

宋元时期,苏州丝绸业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丝绸品种和织造工艺,如宋锦、缂丝等。

这些丝绸制品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成为了当时丝绸中的珍品。

明清时期,苏州的丝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苏州成为了全国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苏州丝绸业的盛况。

苏州的丝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大量出口到欧洲、美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

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

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
01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贸易,还促进了文化、宗教和 科技的交流,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外交关系
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了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03
推动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促 进了商品生产和贸易的繁荣。
D
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
01 02
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地贸易路线,以长安(今西安)为 起点,穿越河西走廊,经敦煌、吐鲁番等地至乌鲁木齐,再向西延伸至 中亚、西亚和欧洲。
海路丝绸之路
以中国的沿海城市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至西亚,再延伸至欧洲各地 的海上贸易路线。
03
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城市和港口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如敦煌、楼兰、
增进文化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旅游,人们 可以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 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促 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历史遗迹
对于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迹,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修缮, 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民 俗活动等,应积极传承和发扬。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在丝绸之路沿线,各种文化传 统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文化特点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涉及宗教、艺术、语言和科技等多个领域。例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通过 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道教和儒教也影响了沿线地区。此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音乐、绘画、雕塑等 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

我国丝绸类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我国丝绸类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我国丝绸类博物馆的调查研究作者:荣晓曼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07期摘要: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中国丝绸发展的溯源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我国各类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其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特点及定位进行梳理,探寻提升丝绸类博物馆影响力的方法和策略。

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国内丝绸类博物馆的定位、性质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丝绸类博物馆地区分布不均衡,民办博物馆占比很大,存在展示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等问题。

大型丝绸类博物馆在文物展示和管理方面重视对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其他丝绸类特色场馆也是推动丝绸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提出了丝绸类博物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丝绸类博物馆;丝绸文化;丝绸发展历史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07.030丝绸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技术,而且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关①。

丝绸之路是一张亚欧大陆之间交流的网,它不仅沟通了亚欧大陆的物质和技术,还传播了文化和艺术,是它把亚欧大陆文明联系在一起。

中国丝绸文化遗产的内涵十分丰富,有大量的可移动文物(如丝织品与丝绸服装)、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如蚕桑丝绸产区内的近代蚕种场、茧站、缫丝厂和丝织厂厂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丝绸生产传统工艺和习俗)②。

在各类丝绸博物馆中,展示着大量反映丝路贸易的出土文物及丝绸织物的复制品。

这些文物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物证。

1 我国的丝绸类博物馆我国丝绸类专业博物馆建设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从浙江和江苏两省开始,包括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

21世纪以来,丝绸类博物馆逐渐在东部沿海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快速发展。

同时,还出现了很多以丝绸为主题的特色场馆。

我国丝绸类博物馆的藏品以实物藏品为主,主要有织物(包括印染、刺绣产品及服装)、机具、书画、自然标本等,一些与丝绸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也作为藏品保存。

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发展研究苏州丝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丝绸之乡之一,苏州一直以来都是丝绸生产和丝绸文化的重要基地。

苏州的丝绸文化融合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追求,苏州丝绸文化旅游也逐渐兴起,并成为苏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丝绸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特色景点的建设苏州丝绸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景点。

目前,在苏州已经建立了一些较具规模和知名度的丝绸文化景点,如苏州博物馆、苏州盘龙国家森林公园等。

这些景点通过举办展览、交流、演艺等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苏州丝绸文化的历史和现代价值,提升游客对苏州丝绸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另外,苏州还建设了许多小型的丝绸文化景点,如丝绸博物馆、手工丝绸制作作坊等,这些景点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适合全家游玩。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建设特色景点的同时,苏州丝绸文化旅游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增强游客体验。

比如丝绸文化节、丝绸文化演出、丝绸品鉴活动等,这些活动通过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丝绸文化的精华,让游客在欣赏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苏州丝绸文化。

三、旅游产品的创新苏州丝绸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市场推动,需要不断地推出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

苏州在丝绸文化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丝绸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发出具有苏州特色的旅游产品。

比如,将丝绸制品与旅游结合,推出丝绸游园会、丝绸手工创意集市等,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也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苏州丝绸文化是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苏州丝绸文化的遗产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因此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开发中,要注意不破坏、不改变文化遗产的原貌,同时通过培训、传授技艺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维护和传承。

丝绸古城——苏州.ppt

丝绸古城——苏州.ppt
公元前三世纪,当中国丝绸开始传入欧洲时,曾令西方人大为吃惊。他们
赞苏叹州:的这真土像地是和一气个候美丽的的条梦件。对发展丝绸生产很有利。 √
它年精它年精由的一的品地地的品于美件历闻处处历闻中称必史名太太 史 名国 。 做。中湖湖。中的之直苏外之之苏外丝事到州。滨滨州。绸:今在,,在主光天宋气气宋要顾,代候候代产丝凡已温温已绸自是成和和成商东 到为,,为店南 苏中土土中选沿 州国地地国购海 的丝肥肥丝丝的 游绸沃沃绸绸苏 客的,,的,、 ,中适中适实杭除心合心合现了一。植。植他带 观到桑到桑们, 赏明养明养多苏 著清蚕清蚕年州 名时,时,的就 的代丝代丝梦赢苏,绸,绸想得州那生那生。了园里产里产“林出已出已丝之产有产有绸外的三的三古,丝千丝千城还绸多绸多”有
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它地处太湖之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 合植桑养蚕,丝绸生产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苏州在宋代已成为中国丝绸的中 心。到明清时代,那里出产的丝绸精品闻名中外。千百年来,苏州的丝绸业经 久不衰。
Class is over.
谢谢合作!
三千多年,历史,宋代,中心,明清,精品, 闻名中外
丝绸生产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苏州在宋代 已成为中国丝绸的中心。到明清时代,那里 出产的丝绸精品闻名中外。千百年来,苏州 的丝绸业经久不衰。
中国丝绸的主要产地在哪里?
东南,沿海,一带 中国的丝绸主要产自东南沿海的苏、杭一带。
到苏州的游客,都做些什么?
丝绸 公元 赞叹 开通 源源不断 销 沿海 一带
赢得 美称 直到 观赏 园林 光顾 实现 滨
温和 肥沃 适合 植桑养蚕 精品 业 经久不衰
生词讲解
丝绸 ~服装,~业,~饰物

织中之圣--苏州缂丝浅析

织中之圣--苏州缂丝浅析

2021年第1期文化博览ltural39织中之圣一一苏州绅丝浅析虞洋(苏州博物馆,江苏苏州2150001)摘要:苏州绎丝古朴典雅、艳中寓秀、华丽富贵,工艺复杂,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丝织品的瑰宝,素有“织中之圣”之美誉。

它依靠独特的“丝绸之乡”地域优势,经过宋、元、明、清历代到现在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从实用品转向欣赏品,摹绳书画,优于书画,作品构图精巧,用色丰富,晕色柔和自然。

关键词:苏州绎丝;织中之圣;工艺特点;艺术风格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种桑、养蚕、缥丝,创造了“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等丝绸织造技术,绳丝是从这些织造原理中创新发展的一个独特的丝织品。

太湖流域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着苏州悠久的丝绸历史,苏州绳丝依赖着独有的天然地域优势,从宋、元、明、清四代发展到现在,成为中国丝绸璀璨夺目的手工丝织工艺品,是“东方的艺术瑰宝”。

1苏州绳丝的历史及工艺苏州绎丝历史绳丝起源于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西域,即回鹘 地区(今新疆),唐代,人们已经以丝线代替毛线绎织华美的织物。

宋代绎丝技艺非常精湛,艺人们以画稿为范本.以梭子为笔,以彩色纬丝为丹青制作图案和文字,用绎丝独特的工艺织造书画作品。

南宋皇室南迁.为宫廷专供的绎丝艺术品制作也随之南移,在苏淞地区生根落地。

苏州境内盛产丝织品,其丝强度大、纤维长、弹性好,是制作绳丝作品的最佳材料。

1苏州绳丝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它比一般丝织品坚厚耐磨,可较长时间保存.是我国古老传统丝织品中的一朵奇葩。

北宋宣和年间,河北定州绎丝已十分兴盛。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皇室南迁后,朝廷在苏州、杭州、成都三地设立官营织锦院,很多名工巧匠被带到南方,从此,苏州的绳丝和织锦最富特色,诞生了朱克柔、沈子蕃等绳织大家,由宫廷画匠、绘画高手提供画稿,艺人摹稿绳织,作品追求神似,画面色彩自然,几可乱真。

2历史上有“北有定州,南有松江”之说。

明代主流画风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苏州人的作品成为艺人绳织的稿本,吴圻、朱良栋等艺人绎织吴门画派画稿,名噪一时,其绎丝作品精致细腻、绚丽多彩。

手工与设计《苏州刺绣》教案(获奖详案)

手工与设计《苏州刺绣》教案(获奖详案)

手工与设计《苏州刺绣》教案(优秀获奖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州刺绣的历史、特点和技艺,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苏州刺绣的历史与发展2. 苏州刺绣的针法与技巧3. 苏州刺绣的艺术特色与价值4. 创作一幅苏州刺绣作品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苏州刺绣的历史、特点和技艺,学会基本的刺绣针法,创作一幅苏州刺绣作品。

2. 教学难点:掌握苏州刺绣的针法与技巧,创作具有创意的刺绣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苏州刺绣作品、刺绣针、线、布、剪刀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彩笔、剪刀、胶水等。

3. 教学资源:苏州刺绣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苏州刺绣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苏州刺绣的历史、特点和技艺,引导学生了解苏州刺绣的背景知识。

3. 教学实践:教师演示苏州刺绣的针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基本的刺绣针法。

4.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一幅苏州刺绣作品。

学生可以独立创作或合作完成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刺绣艺术,如蜀绣、湘绣、粤绣等,并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 邀请刺绣艺术家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展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刺绣的技艺和魅力。

3. 组织学生参观刺绣博物馆或工作室,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刺绣艺术的热爱。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 (2)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 (2)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丝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中国丝绸的生产过程和工艺;3.培养学生对中国丝绸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实物样品、 PPT三、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茶文化,你们还记得吗?谁能给我们讲讲茶文化的特点?学生:(回答茶文化的特点)2.导入(出示一张描绘丝绸的图片或展示一段与丝绸相关的视频)老师:非常好。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非常有特色。

下面是一张描绘丝绸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感受一下丝绸的美丽。

3.探究(展示中国丝绸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丝绸是如何制作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请看下面这些图片和视频,它们展示了丝绸的制作流程。

(展示丝绸的生产过程,介绍每个步骤的名称和操作)1)养蚕:展示养蚕的图片或视频。

2)吐丝:展示蚕吐丝的图片或视频。

3)缫丝:展示缫丝的图片或视频。

4)染色:展示染色的图片或视频。

5)织布:展示织布的图片或视频。

6)装裱:展示装裱的图片或视频。

4.解释(解释中国丝绸的特点和文化意义)老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有没有看到丝绸的特点?请举手回答。

(让学生回答丝绸的特点,如光滑、柔软、轻盈等)学生:(回答丝绸的特点)老师:非常好,丝绸的确具有这些特点。

除此之外,丝绸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

比如,丝绸在炎热的夏天能让人感到凉爽,而在寒冷的冬天能保暖。

丝绸的颜色也很鲜艳,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

而且,丝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是中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

丝绸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它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感受(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丝绸的样品和图片)老师: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丝绸的样品,请仔细观察这些丝绸的纹理、颜色和质感。

外出参观丝绸教案

外出参观丝绸教案

外出参观丝绸教案标题:探索丝绸之旅——外出参观丝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丝绸艺术的兴趣。

3.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交交往能力。

学科: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年级:适用于中小学各年级所需资源:1. 参观地点:丝绸博物馆、丝绸展览馆、丝绸生产基地等。

2. 专业导览人员。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和学生一起回顾与丝绸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激发学生对丝绸的兴趣。

- 引入本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将要外出参观丝绸相关场所。

2. 参观前准备(10分钟):- 介绍参观的场所和目标,解释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

- 小组讨论:请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猜想,以加深对丝绸的好奇心。

3. 参观活动(60分钟):- 与导览人员合作,参观丝绸相关场所。

- 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可以用手机拍照或做一些简笔画)。

4. 回校后的分享与总结(1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观察和体验。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新知识,强化学生对丝绸的认知。

5. 拓展活动(3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丝绸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再次展示他们的发现。

- 艺术创作:学生可以使用丝绸和彩绘颜料,设计并绘制自己的丝绸艺术品。

评估:1. 学生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是否准确、详细。

2. 学生在分享和总结中能否准确理解和陈述重要的丝绸相关知识。

3.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艺术创作表现。

4. 学生对丝绸艺术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其他与丝绸相关的场所,比如丝绸市场、手工丝绸作坊等。

2. 结合语言课堂,进行丝绸艺术相关的写作活动。

3. 利用文化节日或学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丝绸表演或展览,增强学生对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注意事项:1. 提前联系参观地点,确保有专业导览人员,并确认参观时间、人数等事宜。

中国丝绸的瑰宝——苏绣与苏州缂丝

中国丝绸的瑰宝——苏绣与苏州缂丝

22现代丝辋蚪学与技术2020年(第35卷)第4期中国丝绸的瑰宝—苏绣与苏州缂丝虞洋(苏州博物馆,江苏苏州215001)摘要:详细介绍了苏绣和苏州缂丝的历史,通过对苏州博物馆馆藏苏绣与苏州缂丝作品的研究.分析刺绣与缂丝的区别,展示了苏绣与苏州缂丝绚丽多彩、形象逼真的不同风格。

关键词:刺绣;缂丝;风格;作品苏州是中国丝绸重要产地之一,太湖流域存留 着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着丝绸的悠久历史。

苏州刺绣与苏州缂丝是苏州丝绸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人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刺绣与缂丝的历史1.1刺绣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相传在虞 舜时代就有刺绣工艺了。

现在能见到的早期刺绣实 物,是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龙凤图案绣品。

刺绣的图 案与色彩,充分体现了形式美和材料美。

因刺绣多 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 裳绣”。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工艺 水平都非常高。

唐宋刺绣施针精细,构图饱满,刺绣 广泛应用于书画、饰件等。

真正以绘画或书法作品 为蓝本的刺绣兴起于南宋,受当时宋代画院派的影 响.出现了以唐宋名家为范本,与精湛绣技相结合的 刺绣欣赏品,被称为“画绣”。

明清两代刺绣工艺发 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据记载,明清刺绣用色达88种,变化有745种之多,针法也有平针、缠针、打籽、盘金 等多种形式。

同时,明清时期大量的刺绣题材是颇 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即“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此时,民间刺绣得到发展壮大,苏绣成为我国四大名 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首。

苏绣起源于苏州 市吴县(现苏州市吴中区)一带,该地桑蚕、丝绸业高 度发达,绚丽多彩的锦缎、花线给刺绣提供了强大支撑:1]。

苏绣以“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著称。

精 细是指用线、针的精密和细致,用细如发丝的绣花 针,穿人细到看不见的花线,整齐、均匀、紧密地绣在 绣布上,要看不见线头,看不见针眼。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丝绸
教学内容:中国丝绸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丝绸的历史、制作方法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实物丝绸制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几件丝绸制品,向学生宣传中国丝绸的美丽、精致和价值,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制品为什么如此特别。

二、讲授
1.历史:教师讲解中国丝绸的历史,告诉学生丝绸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古代丝绸交易的重要性。

2.制作方法: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丝绸制品的样式和制作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中国的传统丝绸制作工艺和流程。

让学生了解到丝绸是从蚕茧处理开始的,需要经过蚕茧开细、提丝、织布等多个环节。

3.文化意义:老师阐述中国丝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如何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礼仪、婚礼、丧礼等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展示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丝绸制品,如锦缎、丝绸围巾、丝绸被子、旗袍等,带领学生一起观赏品鉴,并欣赏精美的细节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四、互动探究
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前触摸、摸索,提出他们的问题、疑问和发现。

通过互动,加深对丝绸的了解和认识。

五、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丝绸?”,“丝绸是怎么制作的?”,“丝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
了什么角色?”等等。

六、巩固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巩固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如制作丝绸书签、丝绸画等。

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丝绸的了解和文化认同感。

七、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丝绸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和敬意。

苏州丝绸产业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丝绸产业有何历史渊源

苏州丝绸产业有何历史渊源苏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精湛的丝绸工艺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在中国丝绸产业的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州丝绸产业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不断传承与发展,成为了苏州的一张璀璨名片。

早在新石器时代,苏州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活动。

当时的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将野生的蚕丝加工成粗糙的织物,用于遮体保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的丝绸生产技术逐渐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地区的丝绸业开始崭露头角。

吴国的统治者重视农桑,积极推广丝绸生产,使得苏州的丝绸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苏州丝绸已经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在国内进行流通。

到了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为苏州丝绸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苏州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域和中亚地区,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喜爱。

同时,苏州的丝绸工匠们不断创新,改进了纺织工具和工艺,使得丝绸的品种和花色更加丰富多样。

隋唐时期是苏州丝绸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当时的苏州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丝绸产地之一,其生产的丝绸以质地优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著称。

政府在苏州设立了专门的丝绸管理机构,加强了对丝绸生产和贸易的管理。

苏州的丝绸不仅在国内畅销,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东南亚、日本等地,进一步扩大了苏州丝绸的影响力。

宋元时期,苏州丝绸业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繁荣的发展态势。

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丝绸业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但苏州的丝绸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精神,不断开发出新品种,如宋锦、缂丝等,使得苏州丝绸在市场上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竞争力。

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苏州成为了全国丝绸生产和贸易的中心,有着“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

当时的苏州丝绸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工艺精湛,其中的苏绣更是名闻天下。

苏州的丝绸商人云集,丝绸作坊遍布大街小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丝绸产业集群。

在这一时期,苏州的丝绸还出口到欧洲等地,受到了西方人的追捧。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5 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地理 2024.9注意事项:1.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填涂考试号下方相应的数字。

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中,写在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抄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阳光通过高空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时发生折射或反射,由此在太阳周围形成巨大光环。

图1是2024年4月10日广州市民于广州塔下拍摄的日晕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 推测广州当时的天气最可能为A. 乌云密布B. 春雨绵绵C. 天晴气朗D. 乍暖还寒2. 暑假期间,某地理老师想拍摄日晕,下列地区最容易拍到的是A. 地中海沿岸B. 撒哈拉沙漠C. 青藏高原D. 塔里木盆地紫外线指数是依据季节、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变化等因素确定的紫外辐射强度参数,用0~1 5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图2是某日我国三个城市的紫外线指数图。

据此完成3~4题。

3. 甲最可能在乙的A. 东北方位B. 东南方位C. 西南方位D. 西北方位4. 乙、丙纬度相当,造成该日乙、丙两市紫外线指数曲线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昼长长度②太阳高度③天气状况④经度位置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图3是2024年某月23日大洋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图回答5~7题。

5. 该月最可能正处当地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6.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A. ①B. ②C. ③D.④7. Q地政府未来最可能发布的预警是A. 森林火灾B. 狂风暴雨C. 道路结冰D. 大气污染图4示意我国西部甲、乙两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

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

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
前2世纪,第四代皇帝汉武帝刘彻派遣 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 建元二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 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 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天凤三年,丝绸之路 中断。公元73年东汉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 西域,97年,甘英到达了地中海,也进入了 欧洲腹地,使丝绸之路到达欧洲。107年东汉 罢西域都护府,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
泉州,西方称之外 号“刺桐”,是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唯 一认可的海上丝绸 之路的起点。
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 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 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 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而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 绸之路的雏形。
公元前5世纪
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 带动了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西域地区诸 如鄯善、龟玆等国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逐渐出 现。而当时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赛里 斯”——对中国的称呼。这种小规模的贸易 交流说明在汉朝以前东西方之间已有经过各 种方式而持续长时间的贸易交流。
7世纪到12世纪
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西北丝绸 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 新打通这条商路,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 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 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 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 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丝绸 之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点这里看视频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珠江 口三江交汇处,自秦汉起, 广州作为岭南的地缘政治 中心一直是两广地区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和中 国的“南大门”。 公元3—6世纪,六朝政权为 扬州是漕运和南 了建立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 北物资集散中心。 岛国家的友好往来,形成了 以建康为起点的东海航线,月港,在漳州城东南20 这为拓展和加强中国与东亚公里,距泉州城80公里, 在西方商业扩张势力东 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八闽省会福州,是我 进于浯屿时,内地私商 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 可以通过月港到近海的 西方商业据点去交易。 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绵延不绝丝之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绵延不绝丝之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绵延不绝丝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丝绸文化、丝绸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

2.能够通过实践体验,掌握丝绸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丝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1.调查了解中国的丝绸文化2.学习丝绸的历史渊源,从丝绸发明的传说、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丝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开始,深入了解丝绸的历史渊源;3.了解丝绸的制作方法,了解蚕丝的生长周期,了解蚕的形态及生长的环境条件,了解丝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丝绸制作的演示与实践1.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自行制作一条小型的丝巾或丝带。

2.学生运用所学的编织、涂染等丝绸制作方法,自行设计制作丝绸绸品。

第三课:丝绸绸品设计1.分组学生以学习过的丝绸绸品制作方法为基础,自行设计制作出丝绸衣服或饰品。

2.各组同学互相不同组之间相互合作,组成完整的团队,共同制作一件羽绒服,并在学校校内外展出展示。

教学方法第一课:丝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1.讲解法:老师根据教学材料,向学生简单介绍丝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

2.探究法: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

学生分组做实验,通过观察、探究及记录等方式研究丝绸的制作方法。

3.典型事例法:老师利用典型的事例,如选用蚕茧,模拟蚕蛹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研究和感受蚕茧与丝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丝绸制作的演示与实践1.指导法:老师讲解丝绸制作方法并进行演示,带领学生进行制作。

2.体验法:让学生通过体验丝绸的制作方法,熟悉工具的使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设计。

第三课:丝绸绸品设计1.课堂设计法:老师讲解丝绸制作方法、设计思路和一些重点要素,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设计。

2.制作小组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研究不同的丝绸绸品的制作方法,并最后组成完整的团队,制作一件羽绒服。

实践活动绵延不绝丝之旅1.了解中国的丝绸文化: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的丝绸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的丝绸研究
第一课时 我眼中的“苏州丝绸”
活动目标:
⒈初步了解苏州丝绸的历史,开题课,制定方案,确定小组研究主题,分组。

⒉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活动准备:
投影仪、调查表格设计样稿
活动过程:
一.学生的养蚕活动引入
⑴江南地区蚕农养蚕的目的是什么?
⑵蚕丝可以做什么?
⑶苏州又可称为什么之乡?
二.确定主题
1. 提出问题:
你对丝绸了解多少?你想了解什么?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为活动内容的开展创造条件。

2. 讨论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筛选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3. 根据发言归纳主题:
⑴中国丝绸的历史
⑵蚕丝的形成过程
⑶丝绸的纺织工艺
⑷美丽的丝绸制品
⑸丝绸与其他面料的比较
三. 成立研究小组
1.在老师指导下,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自愿组成小组,并选好组长,确定小组研究的方向和名称。

2.师生评价并进一步规范各组主题的表述。

3.讨论研究方法、制定活动方案、讨论组内分工。

4.集体交流评议,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

四.总结全课。

1.学生思考、交流
2.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对平时的所见所闻进行初步的了解。

3.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方案。

4.学生讨论分组,选好组长,写出一份名单。

5.分组进行调查,整理数据并填写表格。

资料积累
⒈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方案,绘制表格;
⒉分组丝绸的历史、过程、工艺等情况,整理数据并分析总结。

活动反思
第二课时 苏州丝绸的历史
活动目标:
⒈方法指导课,学习设计调查表格,学会如何进行调查。

2.知道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够合理地使用问卷调查这一方法开展研究活动。

活动准备:
投影仪、评价表、调查表格设计样稿
活动过程:
一.回顾各小组研究课题,导入主题。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围绕主题“走近丝绸”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且制定了各组活动方案。

在同学们制定的活动方案中,老师发现多数小组选用了表格调查的方法,老师也很赞同,这种方法调查的对象多、信息针对性强。

要进行此类调查,必须先学会科学地设计调查表格。

(板书:设计调查表格)
今天,我们就围绕各小组的课题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二. 认识调查表格
出示表格样品:
调查感想
组织学生认识、了解表格上的选项和表格分布。

三.小组合作,设计调查表格
1.每人围绕小组子课题设计一个问题,写在纸条上,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表格标题确定后,小组合作,把写有题目的纸条合并贴在一张纸上,同时完成表格绘画、栏目设置等内容,形成本组的课题研究调查表。

3.教师组织学生论证、修改。

蚕房见闻
写一篇小小的说明文,讲述养蚕方法,小组交流后整理成文。

资料积累
⒈《苏州丝绸的历史》样表
⒉《神秘的丝绸之路》样表
3. 《蚕丝的形成过程》样表
4. 《丝绸与生活》样表
5.《 丝绸与其他面料的比较》样表
活动反思
第三课时 设计丝巾
活动目标:
⒈收集相关资料,明确参观目的,做好参观准备工作。

⒉各组展示调查整理成果。

活动准备:
各组制作的调查表、投影仪、ppt 、照片、各种丝巾等
活动过程:
一.明确调查要求
1.各小组按课题分组调查,认真完成调查报告。

组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2.各小组在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时注意结合所搜集到的资料、图片进行归类整理,拍摄所需要的照片。

3.参观完毕后进行分组整理: 学生根据自己参观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并完
成图表、贴上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二.其他参观注意事项
请学生讨论明确参观博物馆时的文明礼仪等其它方面的注意点。

三.做好参观准备。

四.活动成果交流
1.每组根据制作完毕的表格内容以及ppt 照片等,利用多媒体在班上进行汇报。

⑴中国丝绸的历史
⑵蚕丝的形成过程
⑶丝绸的纺织工艺
⑷美丽的丝绸制品
⑸丝绸与其他面料的比较
2.学生演讲活动
学生演讲,从各个角度来赞美苏州的丝绸文化,展望四周丝绸的未来。

五.设计丝巾活动
1.讨论思考: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中国丝绸源远流长的历史,体会蚕农养蚕的辛劳并探讨关于蚕的科学知识,思考丝绸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例如:丝绸虽然是苏州的骄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丝绸似乎远离了人民的生活。

如何发展苏州的丝绸事业,又将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新话题。

2.欣赏体验:设计丝巾
⑴展示丝巾。

在班级的展示窗中布置各种美丽的丝巾,请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丝巾,让学生欣赏丝绸的美丽。

⑵教师示范。

A 、教师讲解图形。

如:简单的几何图形;可爱的小动物造型;简单的条纹装饰。

B 、现场示范丝巾的设计。

C 用铅笔构思图案。

D 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设计时要有自己的创意。

E 学生用色笔涂色。

F 完成设计稿。

⑶作品展示。

A 按人物、动物、图案、花卉等对作品进行分类。

B 给作品贴上标签,标签上写上作品的名称、创意、制作人、时间。

六.活动评价
“苏州的丝绸”活动评价表
我参与的主题活动:
□1.走近丝绸、设计调查表
□2.参观苏州丝绸博物馆
□3.姑苏——丝绸之乡
我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
我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我与同伴的合作是否愉快?□不愉快 □愉快 □非常愉快
我最愿意与谁合作?为什么?
我最不愿意与谁合作?为什么?
用一小段话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签名:
同伴对我的评价和建议:
签名:
总评分: (涂星计分,满分5星)
四、小组交流
【参考资料】
㈠丝路花雨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

因朝代不同,西去目的地的不同,它并非只有一条,但主要线路有三条:沿天山山脉北侧的是天山北路,沿天山山脉南侧的是天山南路,沿昆仑山脉的是西域南道。

这三条路,由北至南依次为北道、中道、南道。

北、中、南三路在新疆楼兰之前,基本呈现出一条路,即:西安——兰州——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玉门关(阳关)——楼兰。

㈡苏州丝绸的历史
苏州为春秋吴国古都。

地处太湖之滨,千里沃野,遍地蚕桑,为生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

其丝绸生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三国吴时,已开辟海上丝路向罗马、日本等国出口。

唐宋时成为国内丝绸生产中心,在虎丘塔和瑞光塔出土的五代和宋代锦、绫、绢和印花绸,锦花经贴,技术之精湛,堪为后世赞颂。

明清时期,苏州为著名的“江南三织造”之一,宫廷织造或民间丝织,规模和水平均为全国之冠。

建国以来,苏州丝织业的生产有了新的发展,新老品种畅销国际市场,饮誉世界。

㈢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位于北寺塔风景区。

馆内设有序厅、古代厅、蚕桑居、桑园农家、织造坊、中厅、近代馆(明清一条街)、现代馆(锦绣苑)等。

其间既有丰富的文物系列,又有奇妙生动的操作表演,观众还能亲自动手参与,科普知识性强。

开馆以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大中小学校先后把该馆列为校外科普教育基地。

开设科普项目主要有:《蚕丝之光——丝绸的由来》科普片放映与科普知识竞赛;栽桑养蚕科普实践;缫丝织绸手工操作等等。

面向青少年群体,项目参与性强,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661号
资料积累:
⒈ “苏州的丝绸”活动评价表
⒉ 参考资料:丝路花雨、苏州丝绸的历史、苏州丝绸博物馆。

活动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