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考试题
区域规划考试例题与参考答案
![区域规划考试例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1741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d.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总体部署。
(4分)2、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4分)3、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4分)4、增长极:在城市区配置不断增长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4分)5、技术城:平衡发展产、学、住而形成的新型城市。
(4分)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前瞻影响、回顾影响和旁侧影响,试以石油工业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2分)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等的诱导作用;(2分)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分)对石油工业来说石油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属回顾影响;石油化工,化学纤维等行业的发展属其前瞻影响;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区域服务行业的发展的带动作用属旁侧影响。
(答对1种可得2分,总分为10分)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经济增长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区别是:经济增长只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注重GDP的增长速度指标,而经济发展既注重量的增长,又有质的规定,即除了经济增长外,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等目标。
(2)两者的联系是: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3)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答出(1)和(2)分别得4分;答出(3)得2分。
)3、什么是核心边缘理论?请画图并解释。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ccdd2cdd36a32d73758185.png)
1:[论述题]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答:1、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越进步,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广泛。
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可以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
在些经济意义不大的自然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意义较大的自然资源。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由于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定额降低,节约了生产要素,进而使区域发展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
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推动着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变化,致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技术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其根本的动力就是技术进步。
4、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部门和行业,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了社会的劳动需求,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论述题]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一般而言,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该种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那种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
因此,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区域分析与规划期末考试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期末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c2b8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9.png)
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2020分,每小题4分)分)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2、劳动地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3、区域优势、区域优势4、聚集与扩散、聚集与扩散5、区域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二、填空(二、填空(2020分,每空1分)分)1、区域基本属性包括(、区域基本属性包括( ))、( ))、( )等)等)等2、区域规划的特点包括:( ))3、区域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分析内容包括( ))、( )和()和()和( ))4、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方式包括(、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方式包括( ))、( )和()和()和( ))5、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 ))、( )和()和()和(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1、区域分析方法包括(、区域分析方法包括( )A 、区域比较法B 、地理考察法C 、经济学分析法D 、数学模拟法、数学模拟法2、区域优势的特点包括(、区域优势的特点包括( )A 、绝对性B 、空间性C 、综合性D 、实效性、实效性3、ABC 分别代表一二三产业产值在GDP 中的比值。
一个发达地区产值比值由大到小的排序应当是( ) A、A、BAC B BAC B BAC B、、CBA C CBA C、、BCA D BCA D、、ABC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 )A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B B B、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性、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性、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性C 、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D D D、确保最佳经济效益、确保最佳经济效益、确保最佳经济效益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包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包括( )A 、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B B B、因子筛选法、因子筛选法、因子筛选法C C C、优化模型法、优化模型法、优化模型法D D D、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6、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取决于(、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取决于( )等因素。
区域管理规划服务技能评估考试 选择题 54题
![区域管理规划服务技能评估考试 选择题 54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4b43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9.png)
1. 在区域管理规划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A. 人力资源B. 自然资源C. 财政资源D. 技术资源2.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保护环境C.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D. 以上都是3.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性B. 公平性C. 效率性D. 竞争性4. 区域规划中,“土地使用规划”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土地的物理特性B. 土地的经济价值C. 土地的社会功能D. 土地的法律属性5. 在进行区域交通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哪种交通方式?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自行车D. 步行6. 区域规划中的“生态足迹”概念主要用于评估什么?A. 经济活动B. 环境影响C. 社会发展D. 技术进步7. 区域规划中的“多规合一”是指什么?A. 多种规划合并B. 规划与实施相结合C. 规划与管理相结合D. 规划与评估相结合8. 区域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规划效率B. 增强规划透明度C. 减少规划成本D. 以上都是9. 区域规划中的“风险评估”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经济风险B. 环境风险C. 社会风险D. 以上都是10. 区域规划中的“政策分析”主要用于什么?A. 制定政策B. 评估政策C. 执行政策D. 以上都是11. 区域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建筑布局B. 交通布局C. 土地使用D. 以上都是12.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主要用于什么?A. 预测环境变化B. 评估环境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13. 区域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分析”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发展C. 居民生活质量D. 以上都是14. 区域规划中的“政策实施”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政策制定B. 政策执行C. 政策评估D. 以上都是15. 区域规划中的“资源配置”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人力资源B. 自然资源C. 财政资源D. 以上都是16. 区域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经济可持续B. 环境可持续C. 社会可持续D. 以上都是17.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评估”主要用于什么?A. 评估规划效果B. 评估规划成本C. 评估规划风险D. 以上都是18.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实施”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19.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0.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监督”主要用于什么?A. 监督规划执行B. 监督规划评估C. 监督规划管理D. 以上都是21.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协调”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2.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创新”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3.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4.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咨询”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5.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培训”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6.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宣传”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7.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合作”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8.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交流”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29.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展览”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0.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出版”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1.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网络”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2.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数据库”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3.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软件”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4.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硬件”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5.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标准”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6.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规范”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7.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指南”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8.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手册”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39.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报告”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0.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论文”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1.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案例”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2.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模型”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3.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工具”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4.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技术”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5.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方法”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6.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流程”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7.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步骤”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8.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阶段”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49.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目标”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50.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策略”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51.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方案”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52.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计划”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53.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项目”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54. 区域规划中的“规划任务”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规划制定B. 规划执行C. 规划评估D. 以上都是答案1. A2. D3. D4. C5. B6. B7. A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48. D49. D50. D51. D52. D53. D54. D。
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f7a8cf0c22590103029d06.png)
用地策划是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建设策略和利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制定的规划控制要素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优。基本要素为开发潜力和功能定位。
二、简答与辨析。请用简明的语言,有条理、有层次地对下列问题进行解答(6题选做5题)。(8分x5题=40分)
1.请列举至少3类区域的划分,并举例
9.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
(1)福特主义: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企业主要实行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
(2)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
是指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生产模式。它在许多方面具有与福特主义完全不同的特征。
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2)弗里德曼(J. Friedmann):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
进过程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4.区域空间管制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简要说明
9.城市化
一般的说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人类学: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
经济学: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地理学:除了认识到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与经济的转换与集中外,特别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的地区。
区域管理规划服务技能评估考试 选择题 65题
![区域管理规划服务技能评估考试 选择题 65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4464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a.png)
1. 在区域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主要的规划目标?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环境C.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D. 增加政府税收2. 区域规划的核心原则是?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优先C. 环境优先D. 社会优先3.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A. 历史文化遗产B. 自然资源分布C. 人口分布D. 交通网络4. 区域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土地的物理特性B. 土地的法律属性C. 土地的经济价值D. 土地的社会功能5.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常用的技术工具?A. GIS(地理信息系统)B.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 ERP(企业资源规划)D. RS(遥感技术)6.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交通流量的管理B. 交通设施的建设C. 交通安全D. 交通效率7.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社会文化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个人喜好8.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污染控制B. 生态保护C. 资源利用D. 灾害预防9.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人口因素?A. 人口密度B. 人口结构C. 人口流动性D. 人口健康10. 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产业布局B. 就业机会C. 经济增长D. 社会福利11.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资源?A. 水资源B. 能源资源C. 人力资源D. 金融资源12. 区域规划中的“社会服务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教育服务B. 医疗服务C. 社会保障D. 公共安全13.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挑战?A. 数据收集B. 模型建立C. 决策支持D. 个人隐私保护14.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A. 建筑风格B. 空间布局C. 交通规划D. 环境保护15.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A. 气候变化B. 生态系统C. 污染源D. 个人健康16. 区域规划中的“灾害预防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灾害监测B. 灾害响应C. 灾害恢复D. 灾害预测17.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投资环境C. 消费水平D. 个人收入18. 区域规划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历史建筑B. 文化活动C. 传统习俗D. 社会发展19.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社会因素?A. 社会结构B. 社会需求C. 社会冲突D. 个人偏好20. 区域规划中的“能源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能源供应B. 能源消费C. 能源效率D. 能源安全21.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工具?A. 3D建模B. 虚拟现实C. 人工智能D. 个人电脑22. 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水源保护B. 水资源分配C. 水资源利用D. 水资源管理23.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交通因素?A. 交通流量B. 交通设施C. 交通安全D. 个人出行习惯24.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污染控制B. 生态保护C. 资源利用D. 灾害预防25.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人口因素?A. 人口密度B. 人口结构C. 人口流动性D. 人口健康26. 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产业布局B. 就业机会C. 经济增长D. 社会福利27.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资源?A. 水资源B. 能源资源C. 人力资源D. 金融资源28. 区域规划中的“社会服务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教育服务B. 医疗服务C. 社会保障D. 公共安全29.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挑战?A. 数据收集B. 模型建立C. 决策支持D. 个人隐私保护30.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A. 建筑风格B. 空间布局C. 交通规划D. 环境保护31.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A. 气候变化B. 生态系统C. 污染源D. 个人健康32. 区域规划中的“灾害预防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灾害监测B. 灾害响应C. 灾害恢复D. 灾害预测33.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投资环境C. 消费水平D. 个人收入34. 区域规划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历史建筑B. 文化活动C. 传统习俗D. 社会发展35.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社会因素?A. 社会结构B. 社会需求C. 社会冲突D. 个人偏好36. 区域规划中的“能源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能源供应B. 能源消费C. 能源效率D. 能源安全37.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工具?A. 3D建模B. 虚拟现实C. 人工智能D. 个人电脑38. 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水源保护B. 水资源分配C. 水资源利用D. 水资源管理39.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交通因素?A. 交通流量B. 交通设施C. 交通安全D. 个人出行习惯40.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污染控制B. 生态保护C. 资源利用D. 灾害预防41.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人口因素?A. 人口密度B. 人口结构C. 人口流动性D. 人口健康42. 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产业布局B. 就业机会C. 经济增长D. 社会福利43.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资源?A. 水资源B. 能源资源C. 人力资源D. 金融资源44. 区域规划中的“社会服务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教育服务B. 医疗服务C. 社会保障D. 公共安全45.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挑战?A. 数据收集B. 模型建立C. 决策支持D. 个人隐私保护46.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A. 建筑风格B. 空间布局C. 交通规划D. 环境保护47.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A. 气候变化B. 生态系统C. 污染源D. 个人健康48. 区域规划中的“灾害预防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灾害监测B. 灾害响应C. 灾害恢复D. 灾害预测49.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投资环境C. 消费水平D. 个人收入50. 区域规划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历史建筑B. 文化活动C. 传统习俗D. 社会发展51.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社会因素?A. 社会结构B. 社会需求C. 社会冲突D. 个人偏好52. 区域规划中的“能源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能源供应B. 能源消费C. 能源效率D. 能源安全53.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工具?A. 3D建模B. 虚拟现实C. 人工智能D. 个人电脑54. 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水源保护B. 水资源分配C. 水资源利用D. 水资源管理55.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交通因素?A. 交通流量B. 交通设施C. 交通安全D. 个人出行习惯56.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污染控制B. 生态保护C. 资源利用D. 灾害预防57.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人口因素?A. 人口密度B. 人口结构C. 人口流动性D. 人口健康58. 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产业布局B. 就业机会C. 经济增长D. 社会福利59.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资源?A. 水资源B. 能源资源C. 人力资源D. 金融资源60. 区域规划中的“社会服务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教育服务B. 医疗服务C. 社会保障D. 公共安全61.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技术挑战?A. 数据收集B. 模型建立C. 决策支持D. 个人隐私保护62.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A. 建筑风格B. 空间布局C. 交通规划D. 环境保护63.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A. 气候变化B. 生态系统C. 污染源D. 个人健康64. 区域规划中的“灾害预防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灾害监测B. 灾害响应C. 灾害恢复D. 灾害预测65.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投资环境C. 消费水平D. 个人收入答案1. D2. A3. C4. D5. C6. B7. D8. B9. D10. C11. D12. C13. D14. B15. D16. A17. D18. A19. D20. D21. D22. B23. D24. B25. D26. C27. D28. C29. D30. B31. D32. A33. D34. A35. D36. D37. D38. B39. D40. B41. D42. C43. D44. C45. D46. B47. D48. A49. D50. A51. D52. D53. D54. B55. D56. B57. D58. C59. D60. C61. D62. B63. D64. A65. D。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744b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6.png)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经济效益B.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C. 促进区域社会公平D. 增加区域人口数量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功能?A. 土地利用规划B. 交通网络规划C. 人口控制D. 建筑设计答案:D3. 区域分析中,GIS技术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与分析C. 规划设计D. 政策制定答案:B4. 在区域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是?A. 确定规划方案B. 预测环境变化C. 评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D. 提高规划的公众接受度答案:C5. 区域经济发展的“点-轴”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里德曼B. 佩鲁C. 赫希曼D. 米歇尔·布鲁诺答案:A6. 区域规划中,城市群的发展通常遵循哪种模式?A. 线性发展模式B. 网络化发展模式C. 点状发展模式D. 随机发展模式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A. SWOT分析B. 投入产出分析C. 系统动力学D. 头脑风暴答案:D8. 区域规划中的“SMART”原则中的“S”代表什么?A. Specific(具体的)B. Simple(简单的)C. Strategic(战略性的)D. Short-term(短期的)答案:A9. 在区域规划中,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变化B. 人口密度增加C. 生态系统破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区域规划的“三线一单”制度中的“三线”指的是什么?A. 红线、绿线、蓝线B. 地线、天线、网线C. 国道线、省道线、县道线D. 电力线、通信线、交通线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区域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包括哪些?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资源分布D. 人口密度答案:A, B, C1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整体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弹性原则D. 效率优先原则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区域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劳动力素质C. 政策导向D. 宗教信仰答案:A, B, C14.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区划分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住宅区B. 工业区C. 商业区D. 农业区答案:A, B, C15. 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哪些?A. 资金不足B. 政策变动C. 公众反对D. 技术难题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区域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b5152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e.png)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一、名词解释1.地理位置:地表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总和。
2.劳动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
3.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使该区域更富竞争能力。
具有更高资源利用率,能使该区域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的有利条件。
4.聚集与扩散:指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连接的不同发展阶段。
聚集指区域产业发展初期,随着主导部门的迅速增长,引起区域内其他经济活动趋向于主导部门及其区位的过程;扩散指随着主导产业和增长极的壮大,其带动作用在区域空间经济上的传递和涉及过程。
5.区域主导产业:指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
6.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7.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8.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9.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10.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1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2.区域的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区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13.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4.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15.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3d2b2776eeaeaad0f330b0.png)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842fc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5.png)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2. 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3. 适度人口:指对一国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 劳动地域分工: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
指一国或一地区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和在产品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协作,以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5.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6.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7.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8.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力条件。
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域更富于竞争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9.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10.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组成的线状基础设施束。
其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11.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12.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紧急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13.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14.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4a0a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d.png)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期末试题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5题)1. 请简述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的。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三个原则。
3. 区域分析是什么?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区域分析方法。
4. 环境容量是区域规划中的重要概念,请解释环境容量的含义和作用。
5. 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三个。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1. 请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2. 区域分析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详细阐述区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 区域规划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规划方案,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目的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综合规划。
- 可持续性原则: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公平原则: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资源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3. 区域分析是通过对一个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经济等要素进行系统研究,以了解该区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而为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区域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即对区域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4. 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产业等活动数量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容量的含义是区域内环境资源的上限,是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通过对环境容量的评估和管理,可以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
5. 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 利益冲突: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对区域规划方案的利益分配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来解决。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参考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acca1cb8f67c1cfbd6b839.png)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其基本属性是:(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
(2)具有一定的X围和界线:X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与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与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但它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4.适度人口:p9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
因此,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人口也相应的有多少个,适度人口存在着静态和动态的变化。
5.人口承载力:又称土地承载力。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与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资源承载力研究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也即生物生产能力的研究。
6.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p115技术进步扩大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区域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
(三)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多样化: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新技术出现,使原有的产品功能和效用不断的延伸与扩大。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注册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的任务考试试卷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注册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的任务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ebb3853c850ad02de804136.png)
2017年上半年内蒙古注册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的任务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在城市中心附近的客运交通枢纽中,主要的交通方式不包括。
A:轨道交通线路B:公交线路C: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D:对外客运交通E:经济政策2、城市经济区组织的原则中,强调了经济区范围与中心城市吸引范围的一致性,也是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城市经济区组织的主要依据。
A:腹地原则B:过渡带原则C:可达性原则D:联系方向原則E:经济政策3、关于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下列选项中,属于按工业环境污染分类的是。
A:一般工业B:冶金工业C:建材工业D:化工工业E:综合治理4、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的规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年。
A:1~3B:2~5C:3~5D:5~10E:经济政策5、关于深度访谈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深度访谈方法是质性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B:深度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提问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建构第一手资料并作为观点证据的研究方法C:深度访谈法的调查对象多数针对的是各个部门D:深度访谈方法在西方的城市社会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E:经济政策6、宁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失业率较高主要是造成的。
A:贫困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间歇性失业D:结构性失业E:经济政策7、关于城市消防站设置要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特大城市、大城市宜设置航空消防站,航空消防站也应有陆上基地B:中等及中等以上城市、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和经济发达且有特勤需要的城镇应设置特勤消防站C: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有水上消防需要的水域,应结合港口、码头设置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应有陆上基地D:所有城市都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在现状建成区内业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E:经济政策8、下列不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原则的是。
区域规划发展服务技能评估考试 选择题 65题
![区域规划发展服务技能评估考试 选择题 65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33e8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8.png)
1.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A. 促进经济增长B. 保护环境C.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社会公平D. 环境保护3. 区域规划中,“土地使用规划”主要关注的是:A. 土地的分配和利用B. 交通网络的布局C. 环境保护措施D. 经济发展策略4.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A. 经济数据分析B. 人口分布和增长趋势C. 环境保护法规D.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5.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规划”主要涉及:A. 道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的布局B. 土地使用分配C. 环境保护措施D. 经济发展策略6. 下列哪项是区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B. 工业园区规划C. 农业发展规划D. 以上都是7.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关注:A. 减少污染B. 生态系统保护C. 资源可持续利用D. 以上都是8.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如何处理历史文化遗产?A. 完全保护B. 根据规划需要进行改造C. 结合现代需求进行合理利用D. 不予考虑9. 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涉及:A. 产业布局B. 就业机会创造C. 投资环境优化D. 以上都是10. 区域规划中的“社会公平规划”主要关注:A. 教育资源分配B. 医疗设施布局C. 住房分配D. 以上都是11. 区域规划中的“灾害风险管理规划”主要涉及:A. 预防措施B. 应急响应C. 灾后重建D. 以上都是12. 区域规划中的“能源规划”主要关注:A. 能源供应B. 能源效率C. 可再生能源利用D. 以上都是13. 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涉及:A. 水资源分配B. 水污染控制C. 水资源保护D. 以上都是14.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规划”主要关注:A. 建筑风格B. 公共空间布局C. 城市景观D. 以上都是15. 区域规划中的“农村发展规划”主要涉及:A. 农业现代化B.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C. 农村环境保护D. 以上都是16. 区域规划中的“旅游发展规划”主要关注:A. 旅游资源开发B. 旅游设施建设C. 旅游市场营销D. 以上都是17. 区域规划中的“教育规划”主要涉及:A. 学校布局B. 教育资源分配C. 教育质量提升D. 以上都是18. 区域规划中的“医疗规划”主要关注:A. 医院布局B. 医疗资源分配C. 公共卫生服务D. 以上都是19. 区域规划中的“住房规划”主要涉及:A. 住房供应B. 住房质量C. 住房分配D. 以上都是20. 区域规划中的“公共安全规划”主要关注:A. 犯罪预防B. 应急管理C. 消防设施D. 以上都是21. 区域规划中的“文化设施规划”主要涉及:A. 博物馆布局B. 图书馆布局C. 文化活动中心布局D. 以上都是22. 区域规划中的“体育设施规划”主要关注:A. 体育场馆布局B. 体育活动组织C. 体育人才培养D. 以上都是23.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枢纽规划”主要涉及:A. 火车站布局B. 机场布局C. 公交站布局D. 以上都是24. 区域规划中的“商业设施规划”主要关注:A. 商场布局B. 市场布局C. 商业区规划D. 以上都是25. 区域规划中的“工业园区规划”主要涉及:A. 工业用地分配B. 工业设施建设C. 工业污染控制D. 以上都是26. 区域规划中的“农业园区规划”主要关注:A. 农业用地分配B. 农业设施建设C. 农业技术推广D. 以上都是27. 区域规划中的“科技园区规划”主要涉及:A. 科技用地分配B. 科技设施建设C. 科技创新支持D. 以上都是28. 区域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区规划”主要关注:A. 生态系统保护B. 生物多样性保护C. 生态旅游开发D. 以上都是29. 区域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主要涉及:A. 历史建筑保护B. 文化遗产管理C. 文化活动组织D. 以上都是30.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更新规划”主要关注:A. 旧区改造B. 新区建设C. 城市功能优化D. 以上都是31.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拥堵管理规划”主要涉及:A. 交通流量控制B. 公共交通优化C. 交通设施改善D. 以上都是32.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规划”主要关注:A. 环境法规制定B. 环境监管C. 环境教育D. 以上都是33. 区域规划中的“能源效率规划”主要涉及:A. 能源使用优化B. 节能技术推广C. 能源管理D. 以上都是34. 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管理规划”主要关注:A. 水资源分配B. 水资源保护C. 水资源利用D. 以上都是35.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绿化规划”主要涉及:A. 公园布局B. 绿化带建设C. 城市景观美化D. 以上都是36. 区域规划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主要关注:A. 道路建设B. 水利设施C. 电力供应D. 以上都是37. 区域规划中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主要涉及:A. 旅游景点开发B. 旅游设施建设C. 旅游市场营销D. 以上都是38. 区域规划中的“教育资源分配规划”主要关注:A. 学校布局B. 教育资源分配C. 教育质量提升D. 以上都是39. 区域规划中的“医疗资源分配规划”主要涉及:A. 医院布局B. 医疗资源分配C. 公共卫生服务D. 以上都是40. 区域规划中的“住房供应规划”主要关注:A. 住房建设B. 住房分配C. 住房质量D. 以上都是41. 区域规划中的“公共安全设施规划”主要涉及:A. 警察局布局B. 消防站布局C. 应急管理中心D. 以上都是42. 区域规划中的“文化活动中心规划”主要关注:A. 文化活动组织B. 文化设施建设C. 文化活动推广D. 以上都是43. 区域规划中的“体育活动组织规划”主要涉及:A. 体育赛事组织B. 体育设施建设C. 体育人才培养D. 以上都是44.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设施改善规划”主要关注:A. 道路改善B. 交通信号优化C. 公共交通提升D. 以上都是45. 区域规划中的“商业区规划”主要涉及:A. 商场布局B. 市场布局C. 商业区规划D. 以上都是46. 区域规划中的“工业污染控制规划”主要关注:A. 工业污染治理B. 工业污染监测C. 工业污染预防D. 以上都是47. 区域规划中的“农业技术推广规划”主要涉及:A. 农业技术培训B. 农业技术应用C. 农业技术研发D. 以上都是48. 区域规划中的“科技创新支持规划”主要关注:A. 科技研发支持B. 科技成果转化C. 科技人才培养D. 以上都是49. 区域规划中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主要涉及:A.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B. 生态旅游设施建设C.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D. 以上都是50. 区域规划中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主要关注:A. 历史建筑修复B. 历史建筑管理C. 历史建筑利用D. 以上都是51.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功能优化规划”主要涉及:A. 城市功能布局B. 城市功能提升C. 城市功能整合D. 以上都是52.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流量控制规划”主要关注:A. 交通流量监测B. 交通流量管理C. 交通流量优化D. 以上都是53. 区域规划中的“环境法规制定规划”主要涉及:A. 环境法规制定B. 环境法规执行C. 环境法规监管D. 以上都是54. 区域规划中的“节能技术推广规划”主要关注:A. 节能技术研发B. 节能技术应用C. 节能技术培训D. 以上都是55. 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主要涉及:A. 水资源分配B. 水资源保护C. 水资源利用D. 以上都是56.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景观美化规划”主要关注:A. 城市绿化B. 城市景观设计C. 城市景观维护D. 以上都是57. 区域规划中的“农村道路建设规划”主要涉及:A. 农村道路布局B. 农村道路建设C. 农村道路维护D. 以上都是58. 区域规划中的“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主要关注:A. 旅游市场调研B. 旅游产品开发C. 旅游市场推广D. 以上都是59. 区域规划中的“教育质量提升规划”主要涉及:A. 教育资源优化B. 教育质量监测C. 教育质量提升D. 以上都是60. 区域规划中的“医疗质量提升规划”主要关注:A. 医疗设施改善B. 医疗质量监测C. 医疗质量提升D. 以上都是61. 区域规划中的“住房质量提升规划”主要涉及:A. 住房建设标准B. 住房质量监测C. 住房质量提升D. 以上都是62. 区域规划中的“公共安全服务规划”主要关注:A. 公共安全设施B. 公共安全服务C. 公共安全管理D. 以上都是63. 区域规划中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主要涉及:A. 文化设施布局B. 文化设施建设C. 文化设施管理D. 以上都是64. 区域规划中的“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主要关注:A. 体育设施布局B. 体育设施建设C. 体育设施管理D. 以上都是65. 区域规划中的“交通信号优化规划”主要涉及:A. 交通信号布局B. 交通信号优化C. 交通信号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部分1. D2. B3. A4. B5. A6. D7. D8. C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48. D49. D50. D51. D52. D53. D54. D55. D56. D57. D58. D59. D60. D61. D62. D63. D64. D65. D。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f13034cd4b73f242326c5f37.png)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2. 区域分析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区内、区外)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3. 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即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对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在规划地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
4. 区域规划设计区域规划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
具体包含了区域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区域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定领域问题的技术性解决等方面内容。
5. 区域规划的特征(1) .综合性a. 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b. 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和专项论证的不足。
c. 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d. 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2).地域性a. 地方特色。
b. 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3) .战略性a. 规划时间跨度长。
b.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问题还很多。
c. 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d.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诸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
(4) .动态性a. 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不断反馈的循环过程。
b. 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改变,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区域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规划,能够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作出应对。
(5) .政策性因区域规划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关系和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6. 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1、区域分类(1)自然区(2)经济区1)聚类经济区,国外文献有称之为均质区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3)经济特区——5 个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3)行政区(4)社会区7. 区域总体规划与区域专项规划(1)区域总体规划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有如下重点内容:一是抓住关系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f7ba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4.png)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一、简答题请答复以下问题:1.什么是城市规划?2.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什么?3.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城市规划的步骤有哪些?5.城市规划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有哪些?二、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以下案例进行分析:某市规划部门方案在市中心建设一个新的商业综合体,以促进城市经济开展。
该综合体将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餐饮娱乐等设施。
该市希望新建的商业综合体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并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公共效劳。
请答复以下问题:1.请列举该市规划部门在进行综合体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该市规划部门应如何确定综合体的位置和规模?3.该市规划部门应如何确保综合体的交通便利性?4.请列举该市规划部门可能采用的技术和工具来辅助规划和设计综合体。
5.请提出您对该市规划部门在规划综合体时应注意的建议。
请论述以下问题: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开展的关系。
2.城市规划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3.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如何促进可持续开展?四、设计题请设计以下问题:你现在是某市规划部门的一位城市规划师,请为该市中心的一个老旧工业区进行规划设计。
规划目标是将该区域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和住宅区,提升区域的功能和形象。
请答复以下问题:1.请列举你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请描述你对该区域的规划愿景和目标。
3.请提出你的规划设计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原那么和理由。
4.请说明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5.请提出你对该区域规划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以上是城市规划考试的试题,希望你能认真答复并展示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祝你成功!。
区域规划试题
![区域规划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f10c8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3.png)
区域分析与规划习题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3)区域是客观的,但区域划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4)整体性;(5)结构性)2、区域的基本特性包括四个方面: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的可度量性、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3、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也称为同质区。
4、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5、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6、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地下资源,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7、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是: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狱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8、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9、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区域规划考题整理
![区域规划考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5925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2.png)
1.芒福德说“真正旳都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谈谈你对这句话旳理解, 并对一种你熟悉旳都市进行区域条件分析。
(2023简述)都市旳发展不能就都市论都市, 应从较大区域范围来分析该都市在发展中所处旳地位和作用, 及其与周围城镇旳关系, 都市旳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与区域开发建设旳总体布局互相协调。
2.我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重点问题。
(2023简述)1.确定城镇居民点有序发展旳总体格局, 选定中心镇, 防止一哄而起, 增进小城镇健康发展;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防止反复建设, 增进城镇协调发展;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 增进可持续发展。
3.论述: 我国城镇化旳重点问题及对策(2023论述)重点问题:1.城镇差异大, 二元构造问题突出, 对三农问题关注不够, 大量流感人口不能转化成都市人口, 无法享有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福利, 只是“准都市化人口”2.区域发展不平衡。
重要体目前不一样旳省之间都市化水平差异大, 东中西部都市化水平差异大, 省内发展也不平衡。
3.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4.大都市地区国际竞争力不强, 不适合综合国力提高旳规定5.小城镇对人口和产业旳吸纳能力没有得到充足旳发挥发展对策:1.农村城镇化。
加紧小城镇旳发展, 增强对人口和产业旳吸纳能力, 弱化城镇二元构造。
2.区域都市化。
3.都市现代化。
4.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2023简述)1.生态学区域论。
深受盖迪斯影响, 芒福德继承了他旳生态学区域论, 强调区域是规划分析旳重要单元, 在地区生态极限内建立一系列独立自存、互相联络且密度适中旳小区, 形成一定旳网络构造体系。
都市—区域研究。
芒福德提出从都市外更广阔旳区域研究都市问题, 他认为“区域是一种整体, 都市是区域旳一种构成部分”“真正旳都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旳第一不一样要素是包括都市、乡村和永久农业区, 作为区域综合体旳构成部分”区域整体观。
区域规划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区域规划理论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d282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6.png)
区域规划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命。
4 绿色GDP :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 的值。
的值。
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生的影响。
二 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分)1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产总值 、 绿色GDP 。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 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和 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构布局特色 。
3 城镇化表现为城镇化表现为 农村农村 持续向持续向 城镇城镇 转移,城镇数量增加, 规模规模 扩大,城镇扩大,城镇 现代化现代化 水平提高。
水平提高。
4 区域具有区域具有 整体性整体性 、 结构性结构性 、 动态性动态性 的特征。
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 均质区域均质区域 和 功能区功能区 。
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 有限性有限性 、 动态性动态性 和 可增强性可增强性 。
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 科技论文科技论文 、 专利专利 等。
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 更低与建设用地更低与建设用地 的比例的比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动态性区域的不重复性等新区域背景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新区域观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2、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
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自然及社会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第二章1、区域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的内容:自然资源的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其内涵包括:1)时空内涵2)社会经济内涵3)可持续内涵:以供定需,不断增强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1生态环境调查1)生态环境因素调查: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如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气候状况、水文特点、植被条件和土壤特点等,和社会经济状况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开发状况等,环境污染调查。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生态系统特点、生态环境的资源特性、生态环境问题等调查。
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系统影响效应、环境健康效应、生态经济效应等分析。
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依据近二、三年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过程。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体坛公共提供科学依据。
1)确定评价单元2)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是通过区域发展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在生态环境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变趋势,为区域发展或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包括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等。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
生态环境补偿: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辩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是一种使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
第三章1、区域发展的社会条件分析内容: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活动产出、高技术产业2、概念:适度人口、区域政策、区域制度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
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
区域制度:指一个区域的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3、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
制度创新: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
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减小收益差距、激发积极性等。
诱发性制度创新:个人或群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强制性制度创新:政府发动和实施,第四章1、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量化指标与阶段理论;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二、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1.社会消费;2.资源状况;3.科技水平;4.基础与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
产业结构深化的趋势、如果用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具体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2、产业结构概念及产业分类(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按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第一、二、三产业;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辅助、基础产业;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资金、劳动密集型;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标准产业分类10大项;国民经济统计分16行业4、空间结构的概念、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经济核心,受经济核心吸引、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
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1.地域空间核心。
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或首位城市)2.空间网络系统。
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与外围地域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进行联系的纽带。
3.外围空间。
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所有地域空间,包括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也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5、增长极的概念、增长极是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极化效益、主导部门中的推动型企及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节点,这一节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而不断成长壮大的。
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内涵: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对周围区域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
这种正面效果,称之为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增长极和外围区域的影响(1)增长极的成长,形成对其投入原料的新需求(2)增长极的成长,创造和扩大了有关部门的产出量(3)增长极及周围有关部门或行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原料、能源、基础设施需求,创造新的与工资收入增长同步的消费品需求(4)增长极将会推动创造发明或有效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并迅速将这些发明和技术向有关部门或行业推广,从而使之在空间上得以在区域内逐渐扩散(5)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促进进口替代品的生产(6)随着经济发展从增长极向周围空间的辐射,同步地将在空间上形成或扩大不同层次的节点——城镇(7)增长极有关企业及相关部门或行业的全面发展,会产生对周围地区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会形成向周围地区的投资扩散第五章1、劳动地域分工概念;劳动地域分工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它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
劳动地域分工模式(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2)大卫·李喜图的比较成本说(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5)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6)波特竞争优势理论2、区域优势概念、所谓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区域优势的类型;(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2)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3、主导产业概念,主导产业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出口前景等选择的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形成高度化、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判定的标准,(一)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1.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