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含义及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的含义及属性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它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因此,它是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行的。
道德的内容并不来自于自然或神,也不是来源于抽象的人性,虽然道德在社会中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它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来自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通过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外部行为,调整一定的利益关系,维护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主要是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对于道德的内容,我们可以依次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价值,即善、美、正义、光荣、公正等内容,这是道德中最高层次的内容,这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当然,这些价值都有相应的附属理论的证明和支持。
原则,这是仅次于价值的评价标准,它体现价值内容,但又更具体化。比如,为人应当诚实,这就是一个原则。人为什么要诚实呢?从道德上说,因为这是善的、美的和正义的等等。这一原则的正当性
是在价值中得到证明的。
规则,这是评价人们行为和内心活动的最直接标准,它又是原则的具体化。比如,不要说谎,这就是一个规则。人为什么不要说谎呢?因为道德原则要求人们诚实,说谎是不诚实的。在这里,规则延伸了原则。
感觉和态度,这个层面已经直接与人们的内心活动以及行为相联系,它是人们对道德价值、原则、规则的感性认识,或者说它是人们道德情感层面的东西。前面三层次作为调整形式还可以说相对独立于主体之外,而感觉和态度则是与主体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这种感觉和态度又构成道德体系的一个部分,因为没有人们一定的道德情感,一定的道德价值、原则、规则就没法在社会中存在。就大众来说,人们对一定的善、美、正义、光荣、公正等的追求和偏好,并不是基于对关于它们的深奥理论有明确的理解(这些理解和说明通常是道德学家的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层面的感觉和态度,而这种感觉和态度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而不都是通过系统的道德理论教育培养起来的。这一层面构成了社会道德舆论和日常道德观点的基础。
在以上内容中,道德的价值评价具有重要的功能,对此我们在法与道德冲突部分中还会讨论。人们通常将道德与习惯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讨论,这对于研究法与这两者的关系恐怕并无好处。其实道德与习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价值评价方面。习惯通常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偏好,或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它本身并无价值评价内容。所
以,违反习惯的行为,被视为异常行为或行为怪异;违反道德的行为,则被视为品行有问题的行为,是不公正或不正当的行为。比如,人们问一个习惯行为“为什么这么做?”其回答通常是:“别人都这么做”,或者“人们历来都这么做”。如果问一个道德行为“为什么这么做?”其回答通常是:“不这么做是不公正的或不正当的”。当然,现在很多的习惯规则与道德规则混同在一起,这是导致人们不区分两者的原因。但是从研究和处理法与两者的关系来说,对道德和习惯做出区分还是有意义的。
道德有各种类型。在阶级社会中,就存在着统治阶级道德和被统治阶级道德。统治阶级的道德是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被统治阶级的道德作为一个整体形态在最根本的内容上是与统治阶级道德对立的。这种根本对立在被统治阶级起来造反发布造反宣言时表现得最清晰,比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北美资产阶级对英国统治的道德批判,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批判,都深刻和明显地表现了这种不同阶级的道德对立。但是,在道德内容方面,统治阶级的道德和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并不是截然分开并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相反,它们的一些内容混同在一起,特别是在道德规范层囱,有些规范就是同一的,比如,尊老爱幼,并不是工人阶级就尊老爱幼,资产阶级的道德就是以虐待老幼为荣。两个阶级的道德中都有这种规范,只不过其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各有不同。
就调整范围来说,可分为社会普遍道德和职业道德。社会普遍道德是调整所有社会成员人际关系的道德,还有人将这一部分道德进一
步分为公德和家庭道德,或者分为公德和私德。公德是调整公共生活领域人际关系的道德,比如,我们的“五爱”规则,尊重公序良俗的规则,都是公德规则。私德指调整私人生活领域人际关系的道德,比如爱自己的亲人,关照自己的朋友等调整家庭成员间或朋友间纯私人关系方面的道德规则。职业道德是调整特定职业内部人际关系以及职业所及的外部人际关系的道德。这种道德表现出对一定职业的特别要求。比如,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救死扶伤,那怕在执业时面对自己仇人,还是要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律师职业道德要求依法尽自己所能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特别在刑事案件中更是这样,尽管律师也憎恨犯罪,但还是要尽心尽力为被告辩护。
二、道德的属性
道德作为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式和社会调整形式,具有以下属性:
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物质制约性指道德的根本内容和性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最主要地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部分,它还受上层建筑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习惯、宗教、文化等,因此,经济基础相同的社会,其道德在根本性质上相同,但内容也还存在多样性和差别。物质制约性决定了道德的历史性,即它的内容和性质都是历史的,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经济基础的历史发展和变更,道德的内容和性质也相应发展和变更。道德的物质制约性以及上层建筑中其他因素的相互影响,还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即后一社会形
态的道德可以继承前一社会形态道德的合理内容。比如,剥削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因而后一社会的道德可以继承前一社会的一些道德内容;而资本主义道德中也包含着一些可供社会主义道德继承的内容,比如一些人文主义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凝结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这是因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取自己的伦理观念。”当然,我们在认识这一问题时也要看到,道德有阶级性,并不是意味道德只有阶级性,只有差别和对立。对此我们前面已有所提及。
民族性。道德具有民族性,指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或者说道德具有民族的特点。比如,中华民族道德中特别注重“均”、重“同”、重“和”,注重集体(由家到国),这与西方一些民族的道德有所不同。道德民族性的形成,主要由于道德除受经济基础制约外,还受本民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哲学等上层建筑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促使和保证了道德发展的稳定性,促进和保证了道德与这些文化因素的亲合。同时,道德本身也还有历史继承性,这也保证了道德中民族性的形成。
人类共同性。道德的人类共同性不是指人类有亘古不变的道德,而是指人类社会共同体有共同的道德内容,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强盛的民族不能欺凌落后弱小民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