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出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

合集下载

大中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大中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结构 、 加工 和装配简单 同等重量 下频率低 同等重量下频率较高 , 相对两体球壳 ,还要增加 加工和装配简单 零件轴承套 重量较大



83 8
14 14
框架振动
框 架 振 动
三体球壳
两体球壳
同等重量下频率最高 加工和装配相对复杂
5 6

10 36 1 2 63
作者简介 : 宋玉旺( 90 )男 , 1 8 一 , 博士 , 师 , 讲 主要从事机 电产 品数字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工作。E m i yw nsn@ u a d . - a : a g g b a u n lu o e c
第 4期
宋 玉旺 等 : 大中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北 京航 空航 天大 学仪器 科 学 与光 电工 程 学院 ,北京 10 9 ) 0 1 1 摘 要 针 对 大 中型磁 悬 浮控制 力矩 陀螺 的框 架 ,进 行频 率 、 重量 和体 积 的设 计优 化 。
针对单框 架磁 悬浮控制 力矩 陀螺框 架伺服 系统 中的工程化 问题 ,设计 了三种 方案 :单体 带 式、
机械 C MG而言 , C MS MG高 速转 子 系统 具有 无 接触 、 无 需 润滑 、 低振 动 、 寿命 、 长 高精 度 以及 对 振 动 可 主 动控 制 等优 点 ; 框架 C 单 MG结构 简 单且 控制 精度
首先 , 综合 比较了传统单体带式 、 两体球壳和三体球
壳 等框架 结 构方 案 ; 次 , 两体球 壳 框架 的主要 结 其 对 构参 数 , 进行 了正交 设计 试验 , 取 了设计 变 量 中影 选 响 “ 率 , 量 ” 主要 影 响 因素 ; 次 , 频 质 的 再 以频 率 大 于

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操纵方法[发明专利]

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操纵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操纵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孙志远,张刘,戴路,徐开,杨秀彬,陈茂胜
申请号:CN201010221802.7
申请日:20100709
公开号:CN101891018A
公开日:
201011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基于力矩输出能力最优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操纵方法,涉及敏捷卫星姿态控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操纵律不能有效回避奇异,并且在逃离奇异时会带来较大的力矩误差的问题,本发明具体步骤为: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根据当前的姿态信息获得CMG系统输出当前的期望力矩T;计算CMG系统输出期望力矩T能力最优的框架角速度;根据期望力矩T和最优框架角速度,获得CMG系统的框架转速指令;实现对卫星的姿态控制。

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奇异问题,同时减少了输出力矩误差,从而提高了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地址: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陶尊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结构工程分析

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结构工程分析

制线性度好 、效率高等特点 ,因此在航天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控制力矩陀螺由高转速的动量飞轮 、支承飞轮 的陀螺房 、高
速驱动电机 、框架(包括伺服驱动系统 )等组成 。它的框架用于支
承陀螺房 ,并驱动陀螺房转动 ,通过陀螺房转动迫使动量飞轮的
角 动 量 改 变 方 向 ,从 而输 出较 大 的 控制 力 矩 ,实 现 对 航天 器 姿 态
的调节 。其_ T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1所示。其中,陀螺 G 用于敏感
陀螺房的角速度 ,其信号经过转换 、放大和校正后反馈 给垂直
轴上的力矩 电机 ,使电机输 出控制力矩 ,驱动陀螺房发生转
方 位 环
动 ,则垂直轴上的旋转变压器 可检测相对转角 ,从而实现系统
罔 1 CMG工作原理示意图
134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第 2期 2013年 2月
控 制 力矩 陀螺 的框 架结构 工程 分析
郎跃 东 ,陈 浩 ,高 强 ,丁祝顺
(北京 航 天控 制仪 器研 究 所 ,北 京 1 00854)
摘 要 :以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 ANSYS有 限元软件分析其结构刚度和振动模 态等力学特性,得到 其在大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 变分布情况和多阶模态,并依据分析 结果对框 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满足整个控 制力 矩陀螺系统的结构刚度和控制精度要 求。有限元分析 的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可以使框 架的结构刚度显著提高,同时使 其动态特性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从 而验证 了在结构设计 中进行工程分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为相关的框 架系统设计提供
Key W ords:CM G ;Engineering Analysis;Structural Stifness;Vibration M ode

基于DSP的控制力矩陀螺外框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控制力矩陀螺外框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1 前 言
大型对 地观 测 卫 星 、 宙 飞 船 以及 空 间站 等 宇
大型航 天器 的姿 态控 制需 要 大 的输 出力 矩 。常规
架 控制 力矩 陀螺 结 构 简 单 且 控 制精 度 较 高 , 这是
单 框架 控制 力 矩陀螺 的主要优 点 。 在航 天器 姿态机 动 过程 中需 要控制 力 矩陀螺
A b t a t: sr c Contolm o e r st m p t ntp r t iud ontol h p c t in s s e a he r m ntgy o i hei ora a tofa tt e c r t e s a e sato y t m nd t of obs r e s t lie . I hi pe e i r duc w O de in a dgia o r l rw ih DSP M S3 e v a elt s n t spa rw nto eho t sg i tlc ntole t T 20LF2 07 i 4 na
输 出大 的控制 力 矩 , 航 天 器稳 态 运 行 时 要 求控 在 制力 矩 陀螺输 出高精 度 、 高平 稳 性 的姿 态 控 制 力
矩, 确保 姿态 控制 精度 , 为此 要求 外框架 驱 动控制
航 天 器姿态 控制 系统 的执 行机 构有 喷管 、 量轮 、 动 磁力 矩器 等 , 出力 矩 比较小 , 法满 足大 型航 天 输 无 器姿 态控 制 和快速 机 动 的要 求 。控制 力矩 陀螺 输 出力矩 大 、 矩平 稳 、 力 动态 响应快 、 控制 线 性度好 、 效 率高 , 因而 得 到 快 速 发 展 。根 据框 架 的不 同可 以将控 制力 矩 陀螺分 为单框 架 和双框 架 控制力 矩

大输出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

大输出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
l c t g te ee to e n t e c n r ft e MCMG n th n r n h i h ls f r t e e e to ttc p l—n o a i h lc r d s i h e te o h n a d ec i g a te c n t e g a s wae ,h lcr sai u li
( 西北 工 业 大 学 微/ 米 系 统 陕 西 省重 点 实 验 室 , 安 7 0 7 ) 纳 西 10 2
摘 要 : 为了提高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输 出力矩 , 出了一种微 型控制力矩 陀螺 的设计方 案。所设计 的微 型控制力矩 陀螺用 提
角振动代替 了传统控制力矩陀螺的转动 , 南转子角振 动系统及框架 角振动 系统 组成 , 实现 了基于科 氏效应 的控 制力矩输 出。 通过框架角振动系统 的电极位置居 中设 置及在玻璃上挖槽 的设计 , 避免 了静 电吸合现象 。四个完 全相 同的微 型控制力矩陀
力矩 Ⅳ。
N: × () 1
1 1 转子驱 动 .
如 图 3所 示 , 控 制力 矩 陀 螺 的转 子 采用 弧 形 微
梳齿 进行驱 动 , 固定 梳 齿 和 与转 子 固连 的活动 梳 齿 之 间的 电位 差 产 生静 电驱 动 力 矩 。 当 v = ( 2 0 或
计 的工 艺流 程 尽 管 具 有 一定 的复 杂 性 和 难 度 , 均 采 用 了 当 前 一 些 比较 成 熟 的 工 艺 步骤 , 有 一 定 的可 行 性 , 望 在微 型 航 但 具 有 天 器 的 姿态 控 制 上 得 到 应 用 。
关键词 : 微机电系统; 微控制力矩陀螺; 陀螺阵列; 姿态控制 中图分 类号 : J 6 .3 T 752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1 9 ( 0 1 0 - 1 6 0 1 0 — 6 9 2 1 )8 1 2 — 5

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原理

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原理

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原理
控制力矩陀螺是一种通过控制力矩实现稳定性的设备。

它利用陀螺效应来实现自稳定,并通过控制力矩来改变其姿态。

控制力矩陀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感知姿态、计算控制力矩和施加控制力矩。

控制力矩陀螺需要感知自身的姿态。

为了实现这一点,陀螺通常会使用陀螺仪或惯性测量单元(IMU)来测量陀螺的角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对这些测量值进行处理和分析,陀螺可以获得当前的姿态信息。

接下来,控制力矩陀螺需要计算出适当的控制力矩。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控制算法来根据当前的姿态信息和所需的姿态调整目标来计算出合适的力矩。

这个过程可以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姿态的稳定性、控制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等。

控制力矩陀螺需要施加计算得到的控制力矩。

为了实现这一点,陀螺通常会使用电机或其他执行机构来产生所需的力矩。

通过控制这些执行机构的输出,陀螺可以改变自身的姿态,并实现所需的控制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力矩陀螺的工作原理并不限于上述三个步骤。

实际上,它们可能还包括其他的过程和技术,如传感器校准、噪声抑制和误差补偿等。

这些额外的步骤和技术可以提高陀螺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控制力矩陀螺通过感知姿态、计算控制力矩和施加控制力矩来实现稳定性。

它利用陀螺效应和控制算法来改变自身的姿态,并实现所需的控制效果。

这种设备在航天、导航、无人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姿态控制解决方案。

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原理

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原理

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原理
控制力矩陀螺是一种利用陀螺效应来实现姿态控制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陀螺的自转来产生一个力矩,从而实现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陀螺效应是指当一个旋转体的自转轴发生偏转时,它会产生一个力矩,使得旋转体的自转轴发生回归运动。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实现姿态控制。

控制力矩陀螺就是利用这个效应来实现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控制力矩陀螺通常由一个旋转体和一个控制系统组成。

旋转体通常是一个圆盘形的陀螺,它的自转轴与飞行器的姿态轴垂直。

当飞行器发生姿态变化时,旋转体的自转轴也会发生偏转,从而产生一个力矩。

这个力矩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从而实现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控制系统通常由一个陀螺仪和一个控制器组成。

陀螺仪用来检测飞行器的姿态变化,从而产生一个反馈信号。

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来计算出控制力矩陀螺需要产生的力矩,并将其传递给旋转体,从而实现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控制力矩陀螺的优点是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它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卫星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控制力矩陀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姿态控制装置。

控制力矩陀螺是一种利用陀螺效应来实现姿态控制的装置。

它的工
作原理是利用陀螺的自转来产生一个力矩,从而实现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控制力矩陀螺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姿态控制装置。

控制力矩陀螺发展与应用研究

控制力矩陀螺发展与应用研究

Vol. 46 No. 2Apo. 2020第46卷第2期2020年4月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Aerospace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DOI : 10.3969/j .issn. 1674-1579. 2020. 02. 001控制力矩陀螺发展与应用研究!翟 华*1,来 林2"3,武登云2"3,李 刚2"3,魏文杉2"3收稿日期:2019-12-12 ;录用日期:2020-03-27,Manuscript received Dec. 12,2019 ; accepted Mar. 2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837602)-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U1837602 ).1•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4 ;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 所,北京100094.3.精密转动和传动机构长寿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1.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cking and Telecommunicotions Technology , Bei ­jing 100094 ,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 Beijing100094 , China ; 3.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Long-life TcchnCooy of Precise Rot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Beijing 100094 , China.摘 要:控制力矩陀螺(CMG )是航天器的重要姿态控制执行机构,以输出力矩大、精度高、不消耗工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以及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等大型航天器.近年来,随 着微小型化的实现,CMG 逐步装备了敏捷微小卫星,并将应用领域拓展到了在轨操作与服务,实现空间机械臂动量补偿,在轨组装角动量匹配等功能•在舰船减摇,交通工具自平衡上,CMG 也展现 了特有的优势.本文对CMG 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后续工作.关键词:CMG %姿态控制;空间应用中图分类号:V44A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1579 (2020) 02-0001-07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ZHAI Hua 1 , LAI Lin 2,3 , WU Dengyun 2,3 , LI Gang 2,3 , WEI Wenshan 2"3Abstract : The control momeni gyroscape ( CMG ) ,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outpui torque , high torque control accuracy and zero propellant consumption , it a key actuatoo in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foolarge spacecraft, such as high resolution eerth-observation satellites , space stations and space labs. In re ­cant years, as the devalopment of miniatuo technology, the agilities of small satellites and on-orbit servO-cing, including reactionlessness robotic arm and momentum management of on-orbit assembly , possibly ao achievad through an array of CMGs. Moreevao, it ccn alss be used te stabilize two-wheeled vahicles and nauticcl rolling. In this papeo, the devalopment and appycction of CMGs ao introduccd. The possi ­ble resesrch focuses ao provided foo futuo work.Keywords : CMG % attitude ccntrol % spacc applicetiono 引言控制力矩陀螺陀螺(ccntrol moment gyroscope , CMG)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执行机构,一般由转子和 框架两部分组成.转子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提供一个恒定的角动量;框架组件驱动转子组件围绕垂直于角动量矢量方向的框架轴旋转,改变角动量矢量方向,实现CMG 与航天器之间的角动量交换,同时输出陀螺力矩.CMG 在其研制之初,主要应用在美 国和苏联政府主导研制的大型航天器上,例如美国 的天空实验室(Skylab ),苏联/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MIR )和国际空间站(ISS ). 2007 年 World v iew -1 卫的成 , CMG 应用 用 .的的 M95 CMG 成当时有过飞行经历的角动量最小的CMG &1].CMG 通过与航天器进行动量交换来实现对外部扰动力矩的吸收,保持航天器姿态稳定;同时也可以快速改变航天器的姿态,实现载荷对目标区域的 快速指向.与传统惯性执行机构相比,CMG 有着更 高的能量效率,因此也特别适用于在航天器应 用&2].年来,的和应用求,CMG 的型谱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CMG 的・2・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第46卷应用也不仅局限于卫星姿态控制,已经扩展到了空间操控和地面海洋等领域•1CMG典型产品中大型航天器一直以来都是CMG应用的主要领域•其中最著名的应用就是人航天领域•国际空间站(ISS)安4台双框架CMG,两框架使单台CMG的角动以任意,这就使CMG群角动量包络的半径为单个CMG角动量的4倍,如图1所示5400t的国际空间行姿态维持,CMG巨大的高速转子可提供4760N・p・s 的角动量,258N・m的力矩&1国际空间站CMG采用了双框架的形式,力矩时,其陀螺力矩全部由CMG的框架来承受,框架电机要具备巨大的力矩力.与反,单框架CMG的陀螺力矩通过刚性连接的支架直接作用在安装舱板上,这就极大降低了框架电机和整机的体积、重、功耗,这是目前研制和应用的绝数CMG为单框架CMG的原因.图1国际空间站CMG群Fig.1CMG array for ISS空间站CMG之所以采用双框架的形式,主要源于其设计继承了天空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天空实验室开始设计的时候,单框架CMG存动力学上的奇异问题,无法稳定的控制航天器,而当没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随着后续各种控制率理论和算法的发展,奇异问题很好的解决,这使得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前所未有的应用•美国Honeywell公司研制的M95是在轨应用数量较多的一型CMG,其角动量为128.8N・m・s. Worldview系列高分辨率卫星采用4台M95组成构型的姿控单元,的机动速度,图2所示.以Worldview-4,一成像目标转向下一个成像目标的转换时间小于5s,与采用传统动量轮的30-45*•卫星的重访由原来的近3天,降低为1天.作,这些的提升都意味获得的数据成倍的增长,运营来更可观的图2Worldview卫星M95CMGFig.2M95CMG array for Worldview satellites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微小型卫星可执行任极大的扩展,控制的需才.应不的,不种的CMG的发展&2='.15-45S CMG是欧洲空中客车防务与空间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CMG,如图3所示,其标称角动量为15N・m・a,最大输出力矩为45N・m.通常以4台CMG组成构型使用,可以使1t级卫星在2a内3Vs的角•在设计过程中,转子部分继承自成熟的动,这是低成本的重要法.该产品2011随法国Pleiades卫星首飞,目前已成空.图3空客公司15-45S CMGFig.3Airbus15-45S CMG为了满足100kg以下级卫星的应用,美国Hon-eLbee开发一重仅700.的第2期翟华等:控制力矩陀螺发展与应用研究・3・CMG,其角动量为0.12N・p・s,如图4所示&4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为1U立方星SwampSat研制了一款微型CMG,其角动量仅为05mN・m・s,由4台CMG组成的CMG群的总质量仅为500g,如图5所示&52013年与28一起被发图4Ho/eyWee微型CMGFig.4Honeybee minitature CMG图5SwampSat卫星微型CMGFig.5SwampSaO miniature CMG2CMG技术发展2.1高精度框架控制研究CMG框架的输出力矩取决于其角动量与框架的转速•一般来讲,CMG的转速维一个恒定值,力矩主要由框架转速决定,CMG 力矩的高精度控制转框架转速的高精度控制问题•CMG框架控制,一般采用PID控制器,如图6所示5电行控制,力矩的快应;转行,CMG框架i 令角转动,输出相应力矩•年来,由学的成像分辨率越来越高,成像形来,控制CMG力矩的精度和响应要来•对于框架转速控制器来说,转的控制精度和响应成为研究的热点&'5的研究也发现了,CMG 框架驱动控制系统不仅仅是一种电机伺服系统,作用在框架电机轴上的扰动力矩一定的规,要成分是与转子转动倍频的扰动•如图7所示,100Hz谱线转子转速基频,而3)5、7倍的扰动以的分&9'•通过这一,的如自学习,器等控制控制算法中,来特定的主要行•图6框架PID控制器Fig.6Gimbal servo system with PID controllee图7高速转子扰动作用在框架上的频率谱线Fig.7Frequency analysis of wheel disturbanco actingon CMG gimbal2.2微振动特性研究作为航天器的主要扰振源,CMG的扰振力与力矩接学的成,CMG自的年来受•由于CMG结构的,接获动传,可以采用分析,应分析等方法,将数和基验的数行,最终获得CMG的动传.CMG动试验如图8所示&10'.纟验和数,可以CMG作用在安面的力,力与框架角一定,随框架角变现[弦期性变;转子的动、静不衡量是扰振力产生的主要原因等.进一步的研究CMG自身动降低和外部减置的设计依据.2.3高可靠长寿命研究航天器的设计寿命一般要达到10年甚至・4・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第46卷更长,这就需要中大型CMG的寿命要与之相适应.与动不同,CMG的高速转子一般要在寿命周期续维转速,每分钟几千甚至上万转•其轴长期运行,承受,是制约CMG寿命的键组件•根据披露的资料,轴故障是CMG 在轨故障的主要原因,国际空间站CMG已知的两次故障均与轴密切的&11'.图A微振动测试示意图Fj.8Ilustration of micro-vibration test提升高速轴系的运转寿命,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润滑和轴承架的设计.空间轴承由无法维修的特点,寿命期内的可靠润滑,需要设计靠的油•通过离心力使润滑油从储油装置中,缓冲:轴承,来填补轴承内润滑油由于挥发等作用带来的损失,图9为储油器示意图&11油的可靠和出油量的稳定对研究人员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图9储油器示意图Fj.9Ilustration of oil reservais作为一的空间执行机构,一步提高CMG的可靠性,除了提升各组靠性外,还可以采键组件、驱动路进行备份的方法•这种方法用靠性要的载人航天器上,如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等•对于CMG结构上一般转子电机,框架电机,测角传感器进行备份.图10所示份设计的CMG本体样机&12'.以电机,可采单电机备份绕组的形式,采用双电机的形式•而动线路,可采用键局部电路进行备份,以对全部电路进行备份•备份在理论以的可靠性,但是由生的份之间的相互,以程的安全性与要的分析.在线路上尤其要做好潜通路的分析工作,以免产生设计的状态,影品的可靠性.图10采用备份设计的CMGFj.10CMG with redundant desion2.4CMG分系统化分是CMG研制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是的研制机构往往不是的宇航企业,没完整的控制分研制体系,因倾向于采购可以直接应用的基于CMG的控制系统,而不是费力的去研究CMG控制率和研制姿控单元.CMG通构构成构型的形式.其控制驱动单元也会事先的控制率,使用户可以直接通使CMG群产生某个轴上的力矩,而不必担心具体是哪个CMG的框架以多少角速转动.也有文章,由于CMG群的处理器运算和能力远远一般的姿态控制计算机,完全可以敏感器信接引入CMG 群处理器,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姿控计算机.Honeybee公司的CMG群驱动控制电路,如图11所示.就在处理器中双平行构型的控制率•空推的NEWTON敏捷姿控单元也是基于使用户能够便的选用适配这一原则设计的.姿控单元中包含了CMG机构、控制电路和CMG控制率.其中CMG机构继承自有过大量飞行经验的15-45S型CMG,系列化的姿控单元可以适应从500kg到2000kg的敏捷卫星应用.第2期翟华等:控制力矩陀螺发展与应用研究・5・图11Honeybee公司CMG群驱动控制电路Fig.11Control electrie for Honeybee CMG s图13商业级组件组装CMGFie,13CMG assambling with commercial components霍尼韦尔公司研制了多型角动量控制系统&13如图12所示.该系统将4台CMG按照构型通过整体隔置安构内,并集成动控制电路,实现任意轴14.9N・m・s角动量,5N・m力矩输,整3Vs的转动要•图12霍尼韦尔公司微型角动量控制系统Fie,12Miniature momentum control system2・5低成本研制应用的CMG产品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对成的控制.,是的成限,单机成本要严格.应这一要求,CMG的研制主要采用继承成、应用/工业通用组件、降低结构的方法•前文中空研制的15-45S F复杂的转子部分就完全继承了已有成熟动: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而其他中宇航企业、高校在研制CMG过程中,键的转子电机、框架电机、轴承、测角传感器及控制驱动电路方面,一般直接采购现货•如图13所示,组装人员在使用商用电机来组CMG.这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研发难度,这也是近年来和美国的多所高校都开发CMG的行列中的原因,如图14所示&14-5'.采用商业组件还从另一方面促CMG体积、重和功耗的降低.(a)英国萨里大学(b)意大利罗马大学(c)瑞典吕勒奥工业大学图14高校研制的微型CMGFie,14Miniature CMG s desiened by uniersities3CMG应用扩展3.1空间领域应用随着人类空间活动和空间应用日趋复杂,特别是微小型CMG的研制和在轨应用,各科研机构也开始CMG在空间上的应用,以空间操作的效率、空间机构的稳定性和人类空间活动的适应.(1)空间机械臂角动量补偿与地面机安刚面上的情况不同,空间机的运动产生的反作用力会造成执行器跟踪.同时还会整控制,使体生动,而他的工作,消耗整源.采用CMG这种通过动量交换来力矩的设备作为执行单元,可以的避免反作用力的产生.图15展示了一台由两组CMG以剪构型组成的2自由度机械臂&16'.(2)航天员可穿戴CMG长期生活在微重力环境,会使航天员产生运动适应性失调,包括定向障碍,肌力量降低等.这就是为什么在空间一舱段工作的航天员,可生不一的.宇航员执行重要工作时,这些现来的显得尤显,交会接,出舱操作,地面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航天员的在轨生应能力,降低工作风・6・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第46卷险,研究人员们进行了可变矢量宇航服(V2Suit)的研制&17'•宇航、腿部等位置,安一I ,每包含的敏感器和呈金字塔构型CMG群,在任意0.1N・m的力矩,如图16所示.整个宇航服系统在初始状态确定一个“下”的,各部位的CMG群,根据身体的运动,提供一的力矩,使宇航员“重力”的•图15由CMG作为执行器的空间机械臂Fig.15CMG-actuated robotig arm图16航天员可穿戴CMGFig.16Wearable CMG array for astronauis3.2陆海领域应用CMG地和海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甚至,利用的依然是单框架CMG力矩的原理,通框架的小角动来产生较大的力矩.(1)减陀螺海上航行的受海浪的影响,会产生船体的动•这种摇动会设备的作业,也会人员的•基于CMG的减摇装置,是用CMG的力矩来抑制力矩.与传统的减,减陀螺没构,航低航生减;与减:舱,其重、,减•减摇陀螺对船舶稳定性没有影响并且安装方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方案•近年来,国:家成行研发,使这一重:的•不的舰船,以及适应不同级别的海况,减摇陀螺的角动以达到78000N・m・s,力矩以35000N・m,使是国空间站的CMG都不能与之相比,如图17所示.考虑巨大的角动量以及海动的,减陀螺的框架驱动控制一般采用的形式,而不是空间CMG常用的电机动.图17船用减摇陀螺Fig.17Roll stabilizers(2)陆上平衡运输系统衡运输工具的研究开始的也很早,但是随的驱动控制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I 用重要一步•如图18所示的自平衡车是一台两,兼具的与能力,同的.其CMG是一,包括自平衡控制器,单,两组成剪式构的CMG.通的姿态,控制两台CMG,动的稳定图18自平衡车与CMG系统Fig.18Lit motor and CMGsystem第2期翟华等:控制力矩陀螺发展与应用研究-7-4结论控制力矩陀螺在航天器姿态控制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应用数量增长的同时,对于长寿命,高可靠,高精度,低扰振的研究依然是领域关注的重点.适用于微小型卫星的CMG 更加关注成本的控制,体积、重量、功耗的降低.以CMG群为核心的姿控单元也成为微小型CMG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微小卫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的.利用角动量交换原理和力矩放大特性,CMG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如空间机械臂的动量补偿,在轨组装的角动量匹配,空间大型结构的振动抑制,船舶减摇,自平衡交通工具等等.不同的应用工况、力矩特性都对专用CMG的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参考文献[1]LEVE F,HAMILTON B,PECK M.Spacecraft momen­tum control system&M].Springer,2015.&2]来林,李刚•微小卫星用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7(5):43-48,LAI L,LI G.Miniature control moment gyrosccpc foosmall sateHites&J].Aerospace Control and Application,2017(5):43-48.&3]ALLGEIER S,V.LEVE F,FITZ-COY N.SwampSat-v technolooy demonstrator foo operationat responsiw space&C]"Prvceedineo oS ASTRO2010,15th CASI(Cana­dian Aeronautice and Space Institute)Conference.To-oonto,Canada,2010.&4]MUMM E,DAVIS K,MAHIN M,et al.Miniature con­trol moment gyroscepe development[C]"Proceedings ofAerospace Conference,MT:HEE,2014:1-9.&5]ASUNDI S,FITZ-COY N.Design of command,dato and telemetie handling system foo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CubeSat[C]"Proceedings IEEE Aero­space.Scoence and Engoneeoong.Tuskegee:IEEE,2013:1-14.&6]陈茂盛,金光,张涛,等•积分反馈自抗扰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2,20(11):2424-2432.CHEN M,JIN G,ZHANG T,et al.Design of gimbatserva system of CMG using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control with integral feedbacks&J].Optics and PrecisionEngineering,2012,20(11):2424-2432.&7]鲁明,李耀华,张激扬,等.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的超低速测速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2,20(4):234-238.LU M,LIY,ZHANG J,etal.Ultoa-low speed detection method for CMG gimbat servo systems]J].Journatof Chinese inertiat Technolooy,2012,20(4):234-238. &8]金磊,徐世杰.SGCMG框架伺服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低速控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0,6:1-10.JIN L,XU S J.Dynamics modeling and low rate controlof gimbat servo system foo single gimbat control momentgyro[J].Chinese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os,2010,6:1-10.&9]LAI L,ZHOU D,WU D,et al.A modulao control scheme foo control moment gyroscepe disturbance torqueminimization&C]"Proceedings oS Chinese AutomationCongo'ss.Wuhan:CAA,2015:1676-1680.&10]WU D,XH T et al.modeling and experimentat studs on the micro-vibration transmission oS a control momentgyro[J].IEE Access,2019(7):80633-80643.&11]魏大忠.天宫一号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研制及长寿命转子轴系技术&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3):261-268.&12]LI G.Research on high accurace,long life,and high re-liabilita technique oS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IEEEInteonatoonalConoeoenceon Mechatoonocsand Au­tomation(ICMA),2016(8):1536-1540.&13]MCMICKELL M.A momentum control system fw aaile responsiw space satellites&C]"The8a ResponsiwSpac'Conoo'nc'.LosAng'ls,CA,2010:1-7.&14]BAKER N.Felsibilita and design oS miniaturized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 for a3-vxis stabilized Micro Sat-a.lite&D].Lulea:Lulea University oS Technology,2016. &15]ARENA L,DELFINI A.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goound testooa smaeand costeoectoae FPGA-basedcontrol moment gyro for the URSA MAIIR Nano-satel­lite&C]"Proceedings65th Internationat AstronauticotCongress.Toronto,Canada:IAF,2014:1-8.&16]CARPENTER M,PECK M.Reducing base reactions with gyroscepic actuation oS space-robotic systems&J].IEEE Toansa-toonson Robotos,2009(12):1262-1270. &17]DUDA K,VASQUEZ R.The variable wc W s ceuntermeas-ure suit(V2Suit)for space habitation and exploration&J].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2015(4):1-13.作者简介:翟华(1980―),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飞行器设计;来林(1983―),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空间执行机构设计;武登云(1974―),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空间执行机构设计;李刚(1978―),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空间执行机构设计;魏文杉(1988―),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空间执行机构设计•。

一种高性能控制力矩陀螺框架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一种高性能控制力矩陀螺框架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电机在 相 同坐标 系下 的机 械方 程 :
环 控 制 系 统 稳 定 性 . 框 架 角 速 率 极 低 时 ,为 获 得 准 确 的 角 速 度 值 ,以
提 高闭环 系统 的稳 定性 和控 制精 度 ,采 用 状 态观 测 器 获取角 速度信 息 .
目前 已得 到充分研 究 的无速 度传感器 的方 法有 卡 尔曼 滤波法 ,Luenberger观 测 器 ,模 型 参考 自 适 应方法 ,基 于神 经 网络 的 自适 应 等 方 法.基 于 模型 的收敛性 、稳 定 性及 计 算 量 等 的分 析 的基 础 上 ,本文基 于 Lyapunov稳 定 性 理 论 ,设 计 了 电机 运 行状 态 的 Luenberger观测 器 ,在 框 架 角 速 度极 低 时 获 取角 速度 观测值 ,并 将 该 角速 度 观测 值 引 入框 架 闭环控 制系统 .仿真 结 果 验证 了提 出 的方 案 的有效
锦J.
第 2期
张 雪 等 :一 种 高 性 能控 制力 矩 陀螺 框 架 控 制 方 法 的 仿 真 研 究
‘37 ·
图 1 框 架 控 制 结 构 框 图
Fig.1 Gimbal control structure block diagram
考 虑 到 采 用 了 i =0 的 矢 量 控 制 方 案 ,闭 环 系
d, — — d、q轴 电感 ;
— — 定 子 绕 组 等 效 电感 ;
,J —— 任意两 定子绕 组 间的等效 互感 ;
∞ , —— 转 子 电角度 ,机械角 度 ;


电机 转子永 磁体磁 链 幅值 ;
— — 两 相 转 子 坐 标 系 下 永 磁 体 等 效 磁 链 幅

大型控制力矩陀螺动力学精细建模与仿真

大型控制力矩陀螺动力学精细建模与仿真

大型控制力矩陀螺动力学精细建模与仿真
控制力矩陀螺是一种常见的惯性导航仪器,它通过测量陀螺的预cession和倾斜角度来确定姿态角。

在实际应用中,精准的动力学模型和仿真对于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和性能分析非常重要。

控制力矩陀螺的动力学模型包括陀螺的角速度、倾斜角度、预cession角度和陀螺旋转轴的方向等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欧拉动力学公式和万向节方程进行计算。

在建立动力学模型之前,需要确定陀螺的物理特性,例如陀螺的质量、惯量和摩擦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获得。

在模拟控制力矩陀螺的动态行为时,通常使用MATLAB等数学建模软件。

利用MATLAB中的欧拉积分算法和ODE求解器,可以模拟控制力矩陀螺在不同姿态下的动态响应。

此外,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重力和地球自转等。

仿真控制力矩陀螺的行为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陀螺的性能和响应,以便优化设计并指导实际控制系统的开发。

例如,可以通过仿真控制力矩陀螺在不同姿态下的动态响应,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并进行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仿真来研究陀螺在不同外界干扰条件下的响应,以评估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总之,精细建模和仿真是控制力矩陀螺设计和性能分析的重要手段。

建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陀螺的行为,优化设计,并为实际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指导。

国内最小控制力矩陀螺研制成功

国内最小控制力矩陀螺研制成功

国内最小控制力矩陀螺研制成功
航讯
【期刊名称】《太空探索》
【年(卷),期】2016(0)4
【摘要】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成功研制出0.1牛米秒微型控制力矩陀螺(CMG)。

这是国内目前角动量最小的CMG产品。

该产品本体质量仅有690克,最大输出力矩0.1牛米。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控制力矩陀螺;国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输出力矩;CMG;角动量;体质量;产品
【作者】航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48.22
【相关文献】
1.基于力矩输出原理的控制力矩陀螺装配工艺方法研究 [J], 张强;张激扬;高岩
2.国内最大控制力矩陀螺产品通过环境试验 [J],
3.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磁轴承负载力矩复合补偿的控制 [J], 谢进进;刘刚;文通
4.控制力矩陀螺轴承组件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J], 崔宇飞;邓四二;邓凯文;张文虎;崔
永存
5.国内最大控制力矩陀螺产品顺利通过环境试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振动式单框架微控制力矩陀螺[发明专利]

振动式单框架微控制力矩陀螺[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振动式单框架微控制力矩陀螺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常洪龙,焦文龙,付乾炎,苑伟政申请号:CN201010191179.5
申请日:20100603
公开号:CN101881616A
公开日:
201011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动式单框架微控制力矩陀螺,属于利用科氏效应的制导或控制装置领域。

该机构由单一的结构层和支撑结构层的玻璃基底构成。

结构层中,转子由弧形梳齿驱动,并通过支撑梁连接到框架上;框架由玻璃基底上的电极驱动,并将运动传递给转子;最终梳齿和框架的运动通过科氏效应产生输出力矩。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层上的梳齿和外框电位可以实现分别控制;2)结构简单,转子和框架处于同一层,加工工艺较简单;3)采用折叠梁结构实现大位移驱动,减小结构的非线性效应,同时降低了驱动电压;4)在结构设计时分析推导了驱动用电极和结构层之间的尺寸关系,以避免“静电吸合”现象的产生,防止结构失效。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地址: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吕湘连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输出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常洪龙;白滨;焦文龙;谢建兵;秦子明;苑伟政【摘要】为了提高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输出力矩,提出了一种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方案.所设计的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用角振动代替了传统控制力矩陀螺的转动,由转子角振动系统及框架角振动系统组成,实现了基于科氏效应的控制力矩输出.通过框架角振动系统的电极位置居中设置及在玻璃上挖槽的设计,避免了静电吸合现象.四个完全相同的微型控制力矩陀螺构成一个阵列,每两个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的电压相位依次相差90°,即可消除寄生控制力矩并稳定力矩输出.所设计的微型控制力矩陀螺四单元阵列的力矩输出可达5.12×lO-6 Nm.最后,设计了微型控制力矩陀螺两层可动结构的工艺流程,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尽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但均采用了当前一些比较成熟的工艺步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望在微型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上得到应用.%A novel micro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 MCMG)with a large torque output is presented. In contrast with the traditional CMG,MCMG uses the angular vibration instead of angular rotation. The MCMG outputs the torque through a coupling of rotor angular vibration and gimbal angular vibration based on the Coriolis Effect. Through locating the electrodes in the centre of the MCMG and etching a trench in the glass wafer,the electrostatic pull-in effect is largely alleviated and the driving voltage is decreased. An array configuration using four MCMGs as an element stabilizes the overall torque output at the array level and eliminates the unwanted torques. The voltage phase differences between every two MCMGs are 90° in sequence. The torque output of the MCMGarray is about 5. 12× 10-6 Nm. At last the process flow for this MCMG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 attitude control of a microsatellite is discussed.【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年(卷),期】2011(027)008【总页数】5页(P1126-1130)【关键词】微机电系统;微控制力矩陀螺;陀螺阵列;姿态控制【作者】常洪龙;白滨;焦文龙;谢建兵;秦子明;苑伟政【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微/纳米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微/纳米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微/纳米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微/纳米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微/纳米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微/纳米系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765.239控制航天器姿态的执行机构有喷气执行机构、飞轮、磁力矩器和重力杆等。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属于飞轮的一种,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依靠飞轮(即CMG中的转子)和航天器(即CMG中的框架)之间的角动量交换实现输出力矩的目的[1]。

和其他几种执行机构相比,CMG 能够精确连续地输出力矩,具有功耗低、无污染、寿命长、高稳定性及指向精度高等优点[2-3]。

传统的CMG输出力矩可达到100 Nm~1000 Nm[4],但因质量太大,通常在几十到上百千克之间,并不适用于微米卫星、纳米卫星等微小型航天器。

而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微控制力矩陀螺(Micro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MCMG)具有传统CMG的功能,同时降低了体积、重量和功耗等指标,并且相比于微推进器技术[5-6],不存在燃料耗尽的问题。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Reiter等人提出了一种微控制力矩陀螺的方案,其设计输出力矩为2.3×10-12 Nm[7]。

如此小的控制力矩是MCMG本身尺寸小所带来的固有特点,也是阻碍MCMG在微小型航天器上应用的重要因素。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MCMG的设计方案,对其结构设计、寄生力矩消除、工艺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单个 MCMG的控制力矩输出可达1.28×10-6 Nm,相比于Reiter等人的设计,其输出力矩增加了56万倍,通过阵列组合有望得到更大的力矩输出,增强小卫星的敏捷性[8],在微小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中得到实际应用。

1 结构方案及工作原理微控制力矩陀螺(MCMG)与微机械振动式陀螺(Micro Coriolis Vibratory Gyroscope,MCVG)一样,都是利用科氏效应[9]。

不同的是MCVG是利用科氏效应来敏感输入角速率,是一个传感器,而MCMG则利用科氏效应来输出控制力矩,是一个执行器。

图1为一个典型的传统控制力矩陀螺的原理图。

转子的转动形成沿x轴的动量矩h,若框架带动转子绕z轴以速率δ进动,沿y轴就会输出一个力矩N。

图1 传统控制力矩陀螺的工作原理MCMG与传统CMG的不同在于MCMG用振动代替了转动。

本设计所提出的MCMG结构如图2所示。

驱动转子(图2(c))角振动产生沿z轴的动量矩。

同时,玻璃上的矩形金属电极与SOI片上基板层(Handle Layer)之间的电容驱动整个SOI结构绕x轴转动(图2(d)),改变了转子的动量方向,于是输出沿y轴的控制力矩。

图2 微控制力矩陀螺结构示意图1.1 转子驱动如图3所示,微控制力矩陀螺的转子采用弧形梳齿进行驱动,固定梳齿和与转子固连的活动梳齿之间的电位差产生静电驱动力矩。

当V2=0(或V1=0),活动梳齿接地时,属于单边驱动,转子受到的驱动力矩为[10]式中,F表示单个活动梳齿受到的静电力,N为梳齿个数,R为梳齿平均半径,ε表示介电常数,h表示梳齿高度,V表示活动梳齿与固定梳齿的电压差,g表示梳齿间距。

可见,驱动力矩虽与位移无关,但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呈非线性关系。

图3 采用弧形梳齿驱动的转子示意图为了使力矩与电压之间成线性关系,采用双边驱动加电方式,即使V1=Vd+Va,V2=Vd-Va,此时转子的驱动力矩为式中Vd、Va是驱动电压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幅值,其余符号含义同上式,此时,力矩与电压成线性关系,正弦变化的交流分量产生正弦变化的力矩。

转子的动力学方程为式中J表示转子转动惯量,d表示阻尼系数,K表示转子的转动刚度,θ表示转角,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1.2 框架驱动如图4所示,MCMG的框架采用平行板电极进行驱动,下电极和框架之间的电位差产生静电驱动力矩。

左边的下电极电位为V1,右边的下电极电位为V2,框架电位为0。

当V2=0(或V1=0)时,属于单边驱动,框架的驱动力矩为式中,T表示驱动力矩,θ表示介电常数,w表示下电极宽度,ε、h、x1、x2含义见图 4。

图4 平行板扭转驱动原理图在小位移时,tanθ≈θ,根据泰勒展开,忽略高次项,驱动力矩可表示成式中A和B是标记符号,其它符号含义同前。

可见,驱动力矩不仅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呈现非线性关系,而且与位移有关。

为了线性化驱动电压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类似于梳齿的双边驱动消除二次方的影响,得式中T是质量块受到的总力矩,T1、T2表示左右两个电极分别产生的力矩,Vd表示驱动电压直流分量,Va表示驱动电压交流分量幅值,ω是其角频率,M、N、P是标记符号,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此时框架的动力学方程为由上式及式(8)、式(9)、式(10)可得式中,J表示框架转动惯量,d表示阻尼系数,K表示框架的转动刚度,Keff为等效转动刚度,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由式(11)可看出在平行板驱动力矩中,除了包含随电压交流分量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分量M外,还包含与角位移成正比的时变项。

前一项是希望得到的驱动力矩,后一项是不希望得到的力矩,其减小了等效转动刚度,降低了谐振频率,而且随时间变化。

为了减小后一项随时间的变化,可增大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幅值的比例,此时Keff变化较小,正弦变化的Va产生正弦变化的驱动力矩。

本设计中二者比值为2。

由于静电驱动力矩与角位移成非线性关系,梁的回复力矩与角位移成线性关系,当角位移达到一定值时,框架会突然吸到下电极上,此现象称为吸合。

如图5上图所示,吸合条件为βΘcr=0.4404,β=L/L0,Θcr=θ/Θ0。

本设计采用图5中下图所示方案,将下电极向中间移,使β≤0.440 4,这样就避免了吸合的发生。

图5 框架驱动的电极配置示意图1.3 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表1为所设计的MCMG参数及取值。

表中符号的含义已在前文中解释过,下标g、r分别代表框架和转子,a、d分别代表驱动电压中的交流和直流部分,z代表平移模态。

krz/kz,kgz/kg代表z轴平移模态和y轴旋转模态之间的刚度比。

梳齿的间隙、齿宽、齿间重叠角、总梳齿数、转子的扇叶跨角分别为3 μm、4 μm、6°、312 个、30°,工作气压为100 Pa,根据以下参数可得单个MCMG的输出力矩为1.28×10-6Nm。

表1 微控制力矩陀螺参数参数 Vdr,Var Vdg Vdg/Vag krz/kz kgz/kg取值 28 V,28 V 28 V 10 1.5×107 142参数 la ta rr rc lg取值200 μm 29 μm 4300 μm 3754 μm 9 000 μm参数转子支撑梁(lr)转子支撑梁(wr)框架梁(lgb)框架梁(wgb) 转子厚度取值136 μm142 μm 141 μm 340 μm 80 μm参数tg Ar Ag 谐振频率f氧化层厚度取值299 μm 8° 0.00183° 10 kHz 5 μm2 工艺方案图6是MCMG拟采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