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衡水杯”一等奖
高中《伴性遗传》教案、教学设计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答案准确。
3.提交作业时,请标注姓名、班级、学号,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伴性遗传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个具体的伴性遗传案例作为导入,如红绿色盲的遗传,引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现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展示红绿色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种病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伴性遗传。
4.针对本节课的伴性遗传知识,让学生撰写一篇科普文章,向他人普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此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对伴性遗传知识的理解。
5.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伴性遗传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b.如何预防和治疗伴性遗传病?
c.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伴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4.案例分析,巩固提升: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手段:提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
5.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教学手段: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进行总结。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伴性遗传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中伴性遗传的相关练习题,巩固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遗传规律。
2.结合课堂所学的伴性遗传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遗传图解题目,并尝试解答。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
2.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消除性别歧视,尊重生命多样性。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伴性遗传》章节,是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往往感到困惑。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优秀教学案例,以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深入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本案例以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了基因、DNA和遗传等基本概念,为学习伴性遗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伴性遗传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介绍伴性遗传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通过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如X染色体的显隐性遗传等,帮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3.伴性遗传病实例分析:以色盲、血友病等为例,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生原因、遗传特点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我将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家族中的色盲遗传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伴性遗传的普遍存在。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第一章:伴性遗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1.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定义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比较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传递规律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染色体模型介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1.4.2 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定义1.4.3 比较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1.4.4 讲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4.5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现象1.4.6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二章:伴性遗传的类型2.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掌握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2.2 教学内容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类型3:Y连锁遗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2.4.2 讲解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3 讲解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4 讲解类型3:Y连锁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三章: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3.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3.4.2 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3.4.3 介绍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步骤:家族史采集、风险评估、遗传检测、咨询和指导3.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四章:伴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实例和分析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4.2 讲解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3 讲解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4 讲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5.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染色体观察、基因敲除操作5.3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5.4 教学步骤5.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5.4.2 讲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5.4.3 讲解伴性遗传第六章: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家族史、遗传咨询、基因检测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6.4 教学步骤6.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疾病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6.4.2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6.4.3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七章: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7.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XY型性别决定、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SRY基因、AMH基因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7.4 教学步骤7.4.1 引入:讨论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7.4.2 讲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7.4.3 讲解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八章:伴性遗传与进化8.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性染色体变异、基因流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基因突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8.4 教学步骤8.4.1 引入:讨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原理8.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8.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九章: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克隆、基因编辑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PCR技术、CRISPR/Cas9系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9.4 教学步骤9.4.1 引入:讨论生物技术在伴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9.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9.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十章: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10.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掌握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歧视、隐私、基因筛查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公平、尊重、保护隐私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0.4 教学步骤10.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0.4.2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10.4.3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环节内容: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知识的重要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⒈理解性别决定的方法。
⒉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 品德要求: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⒈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⒉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学生推理、归纳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什么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后代性别由哪个亲本决定?(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性别决定XY型:人类、大多数动物⒈概念及其分类雌雄异体的植物ZW型:鸟类、蛾蝶类⒉观察图片,比较男、女染色体的不同男性性染色体:XY 女性性染色体:XX⒊用遗传图谱分析后代性别卵细胞只有1种,含X精子有2种,含X或Y因此,后代性别由父亲提供的精子类型决定。
(四)伴性遗传⒈概念及病例⒉以色盲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①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以图片解释“隐性”、“伴X” )填表: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A 广东人口普查数据②实例分析,归纳特点:结论:患病男性多于女性B 2种杂交方式,分析后代(写出遗传图解)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以后只能给女儿结论:呈现交叉遗传(隔代遗传)C 分析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后代(写出遗传图解)结论:母病子必病D 分析色盲女性的双亲情况(写出遗传图解)结论:女病父必病(五)课堂小结1 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以人为例,女性:XX男性:XY2 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1)男>女(2)交叉遗传(3)母病子必病(4)女病父必病(六)巩固练习⒈人的性别是在时决定的。
(A)形成生殖细胞(B)形成受精卵(C)胎儿发育(D)胎儿出生⒉在色盲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吗?(A)患者大多数是男性(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D)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色盲患者⒊ 判断题:(1)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人类的X 和Y 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雌性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
课型:新授 主备: 同备: 审批: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概述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1.领会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
能力:1.通过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优生、关爱生命、关爱遗传病患者的意识。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站3/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8.现有一母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其母亲患有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表示其致病基因),儿子有色盲,随即医生在其儿子的病历上写上血友病,为什么?试写出儿子的基因型。
3.生物界中,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和 ,大多数生物是 ,而鸟类和蛾类是 ;前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后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三.合作探究: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2.ZW型遗传方式的特点。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百校联赛”一等奖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半正常半携带者男色盲女色盲色盲色盲在这个表格当中,前面三种都是男正常分别与女正常、女携带者、女色盲婚配,后三种是男色盲分别与女正常、女携带者、女色盲婚配,第1和6种婚配方式没有必要讨论,第2种是考的最多的一种婚配方式,那么低2种婚配的特点是什么呢问男孩患病概率是多少女孩患病概率是多少子女当中患病概率是多少从这个表格可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色盲的父亲一定是色盲,若符合这个条件则是伴X隐性遗传病,否则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后代女孩中,一半是携带者,一半是正常男孩患病概率:二分之一;女孩患病概率:0子女中患病概率:四分之一Ppt草稿黑板三、伴X 隐性遗传病的应用1. 我们以人类红绿色盲症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病,那么你还能举其他的例子吗学习伴X隐性遗传病有什么意义呢2. 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小组讨论)3、课堂练习(ppt)1.如血友病;优生优育2.参考老师给出的表格回答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对遗传病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增强科学优生观的意识。
3分补充练习学以致用四、总结一、小结本节课内容(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二)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二、总结判断伴X隐性遗传病解题技巧系谱检索表1双亲无病,子女有病2女病人,父亲无病......................................常染色体隐性2女病人,父亲和儿子有病..........................伴X隐性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再一次理清本节课的重难点30秒五、作业探究课后作业你能设计一个果蝇的杂交实验,使其子代就根据眼色来判断雌雄吗PS:要求各个小组合作探究,把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写到作业本交上来下节课我们将学习: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哪些病例及特点与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什么不同2.伴Y遗传有哪些病例及特点型性别决定方式有什么特点与XY型性别决定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课后合作讨论完成并预习下节课内容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0秒板书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二、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隔代遗传(3)女性色盲,她的父亲跟儿子都是色盲三、伴X隐性遗传病的应用四、总结本节课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宗旨进行设计,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辨色能力如何呢?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试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弐、循循善诱、探求新知
活动一:自主学习、升华情感
自主阅读教材,简述红绿色盲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学习道尔顿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 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即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引导学生根据男女表现型推出男女基因型,完成下表,展台展示,学生互评。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色盲基因:b 正常基因:B)
活动二:合作解疑、精讲点拨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分组绘制每种婚配方式下的遗传图解
(1)就表格而言,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2)计算各种婚配方式下所生子女中男女各自的患病率?
(3)用红笔标记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用展台展示学习成果,总结红绿色盲第一个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
女性患者;小组内自评,引导出红绿色盲具有交叉遗传,常是隔代遗传的特点;学生互评,通过观察红绿色盲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更加深入的理解红绿色盲的第三个遗传特点:女病,父子必病。
我从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伴X 隐性遗传病的三个特点,并点拨学生伴X 隐性遗传病并不一定是隔代遗传。
这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就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参、归纳总结、知识建构
学生自主构建本节课知识框架,并用展台加以展示,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补充完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伴性遗传新知讲授-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伴性遗传学科:高中生物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课题:伴性遗传课型:新知讲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形成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养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资料分析,推理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得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基因型的书写,加深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利用图片和对遗传图解的观察、推理分析,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从而形成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应用同样推理方法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举一反三,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5.通过学习伴性遗传在实践的应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分析论证:1.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
本节重点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本节课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展示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红绿色盲这种遗传病。
通过资料分析,遗传图解,分析探究该病的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
第二课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探究分析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最后学习伴性遗传在实践的应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引言伴性遗传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模式,其特点是基因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男性携带突变的基因以表现出相关疾病,而女性则通常是携带者。
因此,在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男性的表现会比女性更明显和严重。
伴性遗传在临床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该概念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模式;2. 了解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 掌握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模式- X染色体的特点及其与伴性遗传的关系;- 伴性遗传的传递模式:男性受影响,女性为携带者;- 伴性遗传中的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表现。
2. 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症状和诊断依据;- 血友病的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3. 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药物治疗:介绍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物理理疗等;- 支持性治疗: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
4. 案例分析与讨论- 提供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典型临床案例;-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讲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伴性遗传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测验:设计针对所学知识的选择题、填空题等测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伴性遗传相关疾病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供对本教学设计的反馈,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自我感知的学习进步等。
伴性遗传优秀教案
《伴性遗传》教案罗敏惠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
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3)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2)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反思设计本次教学,是想尝试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去训练学生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的能力。
但是在对已有的示范课案例的研究分析中,发现以前的示范课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在写,学生在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这样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本人应该是学生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参与的课堂。
课堂应该是一个大学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积极参与,除了动眼、动耳。
还要不断地动手、动笔、动脑,让学生在思中学、议中学、用中学。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伴性遗传》适用对象: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伴性遗传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3.能够理解并解释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表现;3.伴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4.伴性遗传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教科书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伴性遗传在实际中的表现;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伴性遗传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2.理论讲解: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伴性遗传在实际中的表现,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伴性遗传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的理解;6.总结: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伴性遗传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手段:1.讲义:为学生提供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演示或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4.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和思考。
评估方式: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和发言情况;2.测试成绩:通过课后测试或考试,检验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来评估其对伴性遗传的掌握情况;4.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伴性遗传知识的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o掌握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家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伴性遗传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病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伴性遗传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遗传家系图、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病案例。
•相关的遗传病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性染色体的概念和性别决定机制。
o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简要介绍其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o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o介绍性别决定机制,包括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系统。
o讲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和传递规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观察与分析o展示遗传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伴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总结伴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和遗传方式。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伴性遗传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伴性遗传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性别决定机制:XY型、ZW型二、伴性遗传病的特点与传递规律-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等三、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 性别控制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四、思考与探索- 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遗传家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伴性遗传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式教学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 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
学生在黑板上画遗传图解。
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
拓展学生思维, 充分理解隐性遗传的特点。
,
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完成表格,培养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
使学生在反馈、思考中获取新知。
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女性色盲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
思考后回答,总结特点。学生做题
练习从实例中总结规律。
展示习题,跟踪解析
二. 伴性遗
传
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
学生识记
联系实际,明确概念
三. 抗维生素D佝偻病
课件展示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系谱图,让学生判断其遗传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师展示其它类型的遗传方式, 如果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男性:XAYAXAYaXaYAXaYa
女性:XAXAXAXaXaXa
引导学生分析。
同源区域, 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的, 你认为伴性遗传还有哪些方式?写出相关基因型(基因用A,a表示)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类遗传病和性别相关么?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画遗传图解,分析是否和性别相关。
(2))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
(4)I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 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II
代中的几号?
教师展示人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 供学生填表。
(完整版)优质课自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伴性遗传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3)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一定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当含有一个色盲基因b时,是携带者,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患者。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红绿色盲的'在一起方式有几种?(6种)教师列出红绿色盲的六种在一起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在这个隐性遗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什么特点?把XBXB*XbY和XBXb*XBY两种在一起方式综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遗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
即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遗传而来,以后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我们称之为交叉遗传。
此外,红绿色盲在遗传时,往往第一代和第三代是患者,第二代一般为携带者,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隔代遗传。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红绿色盲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3)隔代遗传。
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
完成“资料分析”。
回答问题学生充分的讨论回答,得出答案。
学生填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到黑板画图。
激发学生兴趣,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拓展学生思维,充分理解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利用遗传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给定的现象中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学生讨论总结特点2、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男性基因型XDXD XDXd XdXd XDY XdY表现型患病患病正常患病正常X染色体上的遗传有隐性也有显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它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伴性遗传》年级和学科:高中生物学学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和解释伴性遗传现象的原因和机制;3. 掌握伴性遗传实验设计和数据解读的方法。
教学内容:1. 伴性遗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3. 伴性遗传的机制和原因;4. 伴性遗传的实验设计和数据解读。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和联系。
2. 讲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性别决定因素的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
3. 分组讨论和演示伴性遗传现象的实验,如果蝇实验或其他相关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流程和解析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伴性遗传的机制和原因,如隐性基因座的位置、联锁作用等。
3. 继续推演和解释伴性遗传现象的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并分析其中的规律和规则。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人类的色盲等,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总结本课内容,进行课程回顾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教学资源:1. 幻灯片和课堂讲义;2.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果蝇、实验室器材等;3.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料。
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评价:学生设计实验和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3. 知识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对伴性遗传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伴性遗传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开展科学探究项目;2. 学生可以独立阅读相关论文或书籍,从更深层次了解伴性遗传的最新研究进展;3. 学生可以进行伴性遗传的模拟计算和建模实践,深化对伴性遗传机制的认识。
2.3 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获奖教案
伴性遗传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教师投影显示下边的红绿色盲检查图。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做过体检,对于老师所给的图片应该也不陌生,上面三张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数字、动物和图形分别是什么?学生:数字“蜻蜓”、动物“909”和图案“69”。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如果看不清以上三张图片内容的同学,很可能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据统计,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只有0.5%。
了解了这些信息,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疑问,比如:教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我们来思考的,而且也极具研究价值的。
那么现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伴性遗传》。
[师生互动]1.红绿色盲(1)遗传方式教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果蝇眼色的遗传,知道了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其中性染色体与生物的性别有关,与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我们把它叫做伴性遗传。
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现在同学们所看到的是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人类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与果蝇是相似的,性染色体都是XY 型。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包含了伴性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解答遗传综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教学目标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析人类伴性遗传实例,归纳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发展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性染色体与性别二、伴性遗传1.红绿色盲2.抗维生素D佝偻病3.外耳道多毛症三、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十、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图解的形式阐述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利用色肓育家族系谱图,引导学生绘制4种婚配方式的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演绎、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总结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再通过比较、分析,进而推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培养学生图与文、图与图转换的能力。
适度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最后两个案例的展示,试图培养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伴性遗传》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四个教学知识点,是对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通过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及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和总结、推理能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伴性遗传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常会将它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混淆不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一个色盲家系图,并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
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
引导学生写出不同基因型个体随
机婚配方式,并分析色盲基因的遗
传特点:
①
②
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隔代遗传
(2)交叉遗传
(3)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板书设计]
1、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类型伴X隐性遗传隔代遗传
(红绿色盲症)交叉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具有世代连续性
伴X显性遗传男患其母、女必患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3、应用:推断后代患病概率,指导优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有效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红绿色盲小调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然后让学生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小组互相讨论得出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和显隐类型。
接着引导学生共同写出相应的基因型,以其中四种婚配组合为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出红绿色盲(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接着再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分析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遗传方式,总结伴性遗传的含义。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学以致用。
总体上来讲,本节中在构建课程目标的时候,考虑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并把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并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问题情境或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课堂上基本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反应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分析不同遗传病的特点时,可进一步逐渐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等。